Ⅰ 為什麼說阿凡達是神片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電子騎士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1524240/answer/18514744
來源:知乎
首先,《阿凡達》是一部科幻/奇幻電影,你知道歷史上有過幾部科幻電影得過奧斯卡最佳影片么?告訴你,答案是0!連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和《奇愛博士》都被PK下去了,連《銀翼殺手》《終結者2》《星球大戰》《外星人E.T.》《禁忌星球》等科幻經典都沒拿過奧斯卡,《阿凡達》怎麼可能拿到?
除了技術類獎項,科幻電影基本在奧斯卡都是顆粒無收,幾乎沒有演員因為在科幻電影中的表演而得到提名,男女主角幾乎全沒有。更沒有導演因為科幻電影拿到過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奧斯卡評委對科幻電影是無愛的,這是歷史原因,目前無解。
(註:這段話有點不太嚴謹,補充修正一下,西格妮·韋弗曾憑1986年的《異形2》獲得過最佳女主角提名;亞力克·吉尼斯憑1977年的《星球大戰》獲得過最佳男配角提名;彼得·塞勒斯憑1964年的《奇愛博士》獲得過最佳男主角提名;桑德拉·布洛克憑2013年的《地心引力》獲得了最佳女主角提名;阿方索·卡隆憑《地心引力》這部科幻電影拿到了最佳導演獎,這也是第一次有導演憑科幻電影拿到此獎項——再說明一下,我這篇文字寫於2013年之前)
再說詹姆斯·卡梅隆,他是一個典型的技術型商業片導演。連斯皮爾伯格都假模假式地拍了《紫色》《太陽帝國》等幾部藝術片,而卡梅隆從來就是玩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除了《泰坦尼克號》拿到過一次奧斯卡最佳導演——因為片子正好是奧斯卡還比較喜歡的史詩加愛情路線,卡梅隆基本不是奧斯卡那杯茶。
再來看看那年的競爭狀況:
<img data-rawheight="552" data-rawwidth="609" src="https://pic2.mg.com/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9" data-original="https://pic2.mg.com/_r.jpg">《阿凡達》《第九區》是科幻基本不用考慮了,昆汀的片子也沒戲,《飛屋》這種動畫片自然也是炮灰;剩下《珍愛》《在雲端》《成長教育》《弱點》《嚴肅的男人》和《拆彈部隊》!《阿凡達》《第九區》是科幻基本不用考慮了,昆汀的片子也沒戲,《飛屋》這種動畫片自然也是炮灰;剩下《珍愛》《在雲端》《成長教育》《弱點》《嚴肅的男人》和《拆彈部隊》!
除了《在雲端》和《嚴肅的男人》,其他幾部片子都很弱,格局較小,也沒什麼獨特的藝術特質。而《嚴肅的男人》在科恩兄弟的片子中也只能算中下等,屬於小品式的。《在雲端》盡管不錯,但它仍然缺乏一種奧斯卡最佳影片需要的那種壓倒性力量,它同樣是有輕喜劇感覺的小品式電影。
在奧斯卡之前,《拆彈部隊》已經橫掃了製片人公會獎、導演公會獎、廣播影評人協會獎、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金衛星獎和哥譚獨立電影獎等等,並入選美國電影協會年度十佳榜單、《時代》雜志年度十佳影片、法國《電影手冊》的年度十佳等名單。風頭極其強勁。拿到奧斯卡絲毫不出意外。
為什麼《拆彈部隊》如此大受好評?如果你非要說這是美國主旋律電影,迎合政府態度雲雲,那我覺得你真是被美國政府洗腦了,因為好萊塢從來就不是個給政府拍馬屁的好地方。《X檔案》把政府和FBI黑出翔你注意到過么?好萊塢大片里不拿總統、政府、特工部門、五角大樓等開涮的就不是好blockbuster!美國電影中可以說只有主流價值感,沒有主旋律。
何況《拆彈部隊》完全不是為政府和伊戰背書的!影片最開始的字幕就說明了這一點:
The rush of battle is often a potent and lethal addiction, for war is a drug.
戰斗帶來的快感往往能讓人上癮,它強烈而且致命;因為戰爭就像是毒品。
(感謝@火車stranger指出我的翻譯錯誤!)
影片的主題包括了反戰、人道主義、自我認知困惑、戰爭對人性的扭曲等等,比之一般的戰爭片,無論角度還是手法以及思想表達都有一定的新意。影片的風格很硬朗,整個採用紀錄片風格的手提拍攝,非常真實震撼。節奏處理和鏡頭剪輯都可圈可點——當然,其實我個人認為凱瑟琳·比格羅後來拍的《獵殺本·拉登》更出色。影片沒有特意去突出或解讀一個主題,其再現內容遠大於表現,基本上,這就是一部獨立電影的拍法。只不過凱瑟琳把她爐火純青的商業類型片手法融進去罷了。
影片在細節和一些主題上確有缺欠,主要因為劇本的源頭是克里斯·赫奇斯,一個長期關注中東的自由派作家暨《紐約時報》記者的文章。這個作品本身就不夠嚴謹和厚重,導致後來很多EOD(軍用爆炸物處理,就是這些拆彈專家)出身的人吐槽細節。但我還是要說一句,凱瑟琳·比格羅是非常出色的女導演,放在好萊塢眾多導演中毫不遜色。我很早就看過她的所有作品,一直認為她是顆遺珠,一定會發光的。
補:關於很多人說《阿凡達》劇情簡單老套的問題,我在《阿凡達》的觀後感中有過分析,貼到這里來說說我的理解: 我完全不認為阿凡達的故事陳舊、簡單或者不夠深刻雲雲。如果用文學來類比一下,阿凡達跟星球大戰一樣,其實是民間文學,是童話,而不是小說——當代的很多電影觀眾太習慣於小說式的現代敘事了,他們已經習慣於從復雜糾纏的故事中去尋找形而上的意義以及啟示性的價值判斷,喜歡那種充滿著矛盾和沖突的情節,以及背後隱藏著無數可能的所指的故事。但阿凡達和星球大戰一樣,是「源故事」式的故事,極其簡單、原初、類型化的母題。民間故事或者評書就是這樣,它們的思想不可能像博爾赫斯的小說那樣復雜深刻,但完全不能說它們淺薄或者沒有感染力。整個阿凡達的敘事是非常干凈清楚的,節奏相當不錯——泰坦尼克號的節奏前半段其實倒有些沉悶遲緩。隨著故事推進,你會非常自然地站到na'vi人的立場上去——這就是類似民間故事那樣正邪分明的好處,否則觀眾的立場會變得非常猶疑混亂。
Ⅱ 《阿凡達》電影主要講述的內容是什麼他的主題是什麼
阿凡達講述的是一個當地球人在潘多拉星球發現了非常有價值的資源後,便想佔有那裡的資源,為了取得那裡原著居民納威人的信任,人類將納威人和地球人的基因結合造出了由地球人控制的阿凡達。由傑克薩利控制打阿凡達在一次機緣巧合中認識了納威人首領的女兒,涅提妮。在後來的相處中兩個人相愛了,並在納威人的神靈艾瓦面前結合。傑克薩利通過自己的努力被當地人所接受,但這時地球人已經決定攻打納威人,傑克被納威人誤會,被他們唾棄,但後來傑克成為了納威人祖祖輩輩崇拜的魅影騎士,領導納威人打退了地球人的進攻,傑克薩利永遠的留在了潘多拉星球,成為了納威人的新首領,並和涅提妮終於在一起了。
Ⅲ 《阿凡達》主要內容是
《阿凡達》主要講述人類穿上阿凡達的軀殼,飛到遙遠的星球潘多拉開采資源。受傷後以輪椅代步的前海軍傑克,自願接受實驗並以他的阿凡達來到潘多拉。在結識了當地納美族人公主涅提妮之後,傑克在一場人類與潘多拉軍民的戰爭中陷入兩難。
劇情介紹:
故事發生在2154年,故事從地球開始,傑克·薩利是一個雙腿癱瘓的前海軍陸戰隊員,他覺得沒有任何東西值得他去戰斗,因此他對被派遣去潘多拉星球的采礦公司工作欣然接受。
這個星球上有一種別的地方都沒有的礦物元素Unobtanium,能夠吸引人類不遠萬里來到這里拓荒的原因就是Unobtanium將徹底改變人類的能源產業。但是問題是,資源豐富的潘多拉星球並不適合人類生活,這里的空氣對人類致命,本土的動植物都是兇猛的掠食者,極度危險。
幾年後,傑克·薩利到了潘多拉星球,他發現這里的美景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高達900英尺的參天巨樹、星羅棋布飄浮在空中的群山、色彩斑斕充滿奇特植物的茂密雨林、晚上各種動植物還會發出光。就如同夢中的奇幻花園。
不過很快他就體驗到了這里的危險,一頭死聖獸與他狹路相逢,在逃命過程中傑克與隊友失去了聯系,在晚上的時候又被一群土狼襲擊,傑克奮起戰斗,在整個戰斗的過程中傑克寡不敵眾危在旦夕,危急關頭中一支箭射死了毒狼,傑克得救了。救他的是Na'vi族的公主,傑克從她口中了解到了更多潘多拉星球的知識。
雖然潘多拉星球環境嚴酷,但人類只要帶上空氣過濾面罩,甚至可以裸露皮膚在潘多拉星球上作業。
但是由於人類即使學會納威語也無法和納威人直接交流,於是科學家們轉向了克隆技術:他們將人類DNA和Na'vi人的DNA結合在一起,製造了一個克隆Na'vi人,這個克隆Na'vi人可以讓人類的意識進駐其中,成為人類在這個星球上自由活動的化身。然而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操縱這個克隆Na'vi人,只有DNA與他身上人類DNA配型相符的人才有這樣的能力。
傑克·薩利的雙胞胎哥哥是這個克隆Na'vi的人類DNA捐獻者,他就可以操縱這個克隆Na'vi人,然而他被殺死了,采礦的公司為了不讓砸下去的錢白砸,必須找到一個可以代替他操縱克隆Na'vi的人。
最後,人類在利益的驅動下,派遣了戰機去摧毀Na'vi族人所生存的家園樹,盡管傑克等人一再爭取希望可以不要那麼做,但是采礦公司還是決意要去摧毀。
傑克與他們協商,自己去和Na'vi族人交涉,讓他們離開那顆大樹,然而當他說明了一切之後,Na'vi族人都很憤怒,特別是傑克喜歡的那個Na'vi族人女孩也是很憤怒,Na'vi族人就把傑克和一名女教授一起捆在了刑架上了。采礦公司派遣的戰機發現他們協商失敗了。
於是就下令開火,摧毀了他們前進的障礙——Na'vi族人賴以生存的那棵巨樹,Na'vi族人的領袖也被炮火炸死。
沒有了生存之地的Na'vi族人被迫暫居神樹之下。而傑克等人的正義行為因為和采礦公司的利益相沖,被他們關了起來。後來,他們借機駕機逃跑了,傑克騎著魅影到達了Na'vi族人暫居的神樹下,呼籲Na'vi族人作出反抗,他終於又得到Na'vi族人的信任。
在他的呼籲下,他們聯絡了潘多拉星球上了其他民族的人,一起組建了一支幾千人的反抗軍,形成了陸空兩路的防線。采礦公司的軍隊也發現了Na'vi族人的反抗跡象,他們迅速裝填了大量的高烈性炸葯,准備提前消滅Na'vi族人。
於是,Na'vi族人的反抗聯盟和采礦公司的軍隊展開了血戰,結果,Na'vi族人反抗軍最終打敗了人類,而人類的軍隊指揮也被殺死,Na'vi族人在傑克的幫助下,將遣送采礦公司全部離開潘多拉星球。
在Na'vi的精神領袖的帶領下,Na'vi族人用自己的感受器與神樹相連,藉助神樹的力量,將傑克·薩利的精神轉移到他的阿凡達身上,傑克最終成為了這個星上Na'vi人的領袖。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
(3)電影阿凡達主題分析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傑克·薩利
男主角,傑克在和涅提妮的相處過程中逐漸轉變了對人類來這里采礦的看法,他意識到已經找到值得為之戰斗的東西了。在他的呼籲下,納美族人聯絡了潘多拉星球上了其他民族的人,一起組建了一支幾千人的反抗軍。
2、涅提妮
一個納美人的女戰士,她的父親和母親分別是他們生活的納威人部落的領導人和精神領袖,她熱愛自己的家園,當地球人侵佔了她的土地,大勢破壞她的家園,她非常的憤怒。她在保衛家園的過程中認識了地球人傑克·薩利的「化身」納美人,並愛上了他。
3、邁爾斯·誇奇
邁爾斯·誇奇上校,一個嚴格的軍人,是阿凡達計劃的管理者,傑克·薩利就是被他招到潘多拉來操控納威人化身,他在潘多拉星球上已經呆了很多年,為地球人在潘多拉開采礦石提供強大武力保障。
4、帕克·塞爾弗里奇
帕克·塞爾弗里奇是阿凡達計劃的成員,也是一個技術工程師,是地球開采部隊不可或缺的人,他其貌不揚,但是充滿心機,認為納威人是人類資源開拓的絆腳石,為地球人開采資源而不折手段。
Ⅳ 阿凡達這部電影講的主題是什麼
阿凡達這部電影獲得最多的評價,就是「劃時代之作」,真是如此么?沒錯。電影製作時廣泛採用3D技術,將會讓包括卡梅隆在內的導演們重新審視電影技術與電影本身,它的影響至少能持續數年。這就是為什麼說它是劃時代之作,它會改變電影銀幕。
退一步說,也許它並沒有開創一個新時代,但在此之前從沒有導演在電影里如此野心勃勃,大規模地採用復雜的3D技術。《阿凡達》橫空出世,其他導演若要不被人說「落伍」,只好也一頭栽進3D的海洋。《阿凡達》是一場視聽的饗宴,場景處處眩目:天空中漂浮的巨大山脈,虛空中飛瀉而下的千丈瀑流,無一不驚心動魄,各種微小的細節也令人嘆服不已。
阿凡達電影開場十分鍾,是觀眾視覺保守沖擊的十分鍾。然而導演卡梅隆一點都不打算讓觀眾回神。瞬間觀眾就被帶入了緊張的情節:潘多拉星球氣候惡劣,土著敵意很深,男主人公進退兩難,阿凡達計劃沒有人性,來自地球的侵略者冷漠無情。傑克的境地令人同情,而觀眾似乎只能眼睜睜看著悲劇即將發生。
納威族看起來似乎不像真人,但確實讓觀眾感到他們是活著的生物,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特別是他們的眼部動作,令人印象深刻。男女主人公的愛情逐漸發酵,就是在一次次的視線接觸中表現出來的:視線超出必要的長時間停留,瞳孔微微放大,淚珠將落未落……觀眾清楚地看到他們之間有種東西在萌芽,長大。雖然他們是外星人,但不表示他們沒有地球人的感情體驗。
卡梅隆再次顯現出他同其他動作片大師不一樣的地方:他特意把阿凡達影片節奏放緩下來。男主人公用了三個月時間細心研究潘多拉星球上土著種族納威的文化。觀眾可以看到他的頭發和胡須慢慢變長,以示時光流逝。終於,男主人公發現自己喜歡上了納威的文化和人情,以及一個納威女子——內蒂瑞。
這部分感受不到緊迫和壓力,似乎有點和電影主線脫節,然而這也是導演卡梅隆的設計。畢竟,他可是導演過《泰坦尼克號》的人。《阿凡達》不是純粹靠動作和奇觀贏得票房的電影,阿凡達是一部愛情電影。對此千萬不要懷疑。每一部卡梅隆電影,核心都是愛情。
卡梅隆用阿凡達這部影片提出了一個對人類來說可能是很深奧的問題:「背叛你所屬的種族是什麼感覺?」電影中薩利被問及這個問題。卡梅隆的用意非常明顯:電影中男主人公和人性未泯的科學家們是好人,代表光明和人性;而另一方代表邪惡,怪物,殺人兇手。雖然在生物種群意義上納威人和地球人八桿子都靠不上邊,但從他們的做事風格來看,他們比地球人中很多人更具有人性光輝。
潘多拉星球是資源、能源和人性情感的一個大拼盤。那裡的人群和普通電影里的背景群體相比並不只是科幻設定的區別。熟悉科幻電影的人,可以很容易在電影對潘多拉的描述中看到其他著名科幻電影的影子。影片最後40分鍾可以說分分鍾精彩紛呈。卡梅隆在這一部分終於端上了動作特技的大菜,什麼邁克爾·貝阿,羅蘭·艾默里奇啊,還有什麼馮·特里爾啊——統統未夠班!
地球人對潘多拉星球發起攻擊,隨後潘多拉星球在操縱阿凡達的傑克帶領下發動反擊,場面宏大異常,沒有看過電影的人完全無法想像。用一種不恰當的比喻,這里簡直讓人想起9/11事件,殺戮與毀滅中飽含史詩般的想像和創造力,而其焚天毀地的巨大破壞又是那麼叫人目瞪口呆,後背發寒!
論災難場景,《阿凡達》和《泰坦尼克號》不太一樣,不過足以讓觀眾頭暈目眩。如果條件允許,絕對推薦觀眾去看3D版。通過迷人的數碼技術,觀眾能更加充分地體會導演的良苦用心。
潘多拉星球上的故事,卡梅隆很顯然還沒有講完,仍會回去繼續他的探險。而作為觀眾,我們要做的就是打好背包,隨時准備和這位偉大導演共赴一段驚險的心靈歷程。
Ⅳ 《阿凡達》再次登上熱搜,這部史詩級的科幻電影是怎麼了
一:《阿凡達》再次登上熱搜《阿凡達》再次登上熱搜,這部史詩級的科幻電影是怎麼了?因為它重新上映了。
2021年3月9日,《阿凡達》電影方在社交平台賬號上宣布了“重新上映”的消息,一時間在網路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2021年3月12日,《阿凡達》正式在國內的影院重新上映了。在電影重新上映的當天,《阿凡達》再次又登上了社交平台的熱搜榜,大家都在留言區中評論說“太激動了”、“我差《阿凡達》的電影票終於可以還給他了”等等之類的話語,可以看得出來很多人對《阿凡達》這部電影的重新上映都是抱著非常大的期待的。那麼,現在讓我們來看一下《阿凡達》重新上映後的票房成績吧。
總而言之,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阿凡達》確實是一部史詩級的科幻電影。
Ⅵ 誰知道<阿凡達>給我們的啟發是什麼
「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1854年,一位印第安人酋長給「在華盛頓特區的大首領」寫下這句話。他與他的族人已經拼盡了最後的一分力量,年輕的獵手們已犧牲殆盡,年老體弱者被疾病纏身……沒有人聽到他們的哀嚎與怒吼,沒有人在乎這已在滅族邊緣的古老部族。酋長已經看到了故事的結局:守不住了,再也守不住了……這土地,祖先的土地……那些白人殖民者端著他們的步槍,一波又一波地出現在地平線上……
「他們會來的,就像永不停歇的雨。」——電影《阿凡達》。
在2010年的最冷的一天里我盼來了期待已久的視覺盛宴,科技進步創造出的華麗縱然讓人驚嘆,但卻並沒能讓我感動。《阿凡達》技術上的巔峰位置毋庸置疑,但從「電影本身」來講,卻乏善可陳——甚至可以說缺乏原創性。拋開整個創意與《風中奇緣》的相似,在眾多場景中都能找到《天空之城》的影子;靈魂之樹下的治療儀式和《幽靈公主》中湖邊的一幕如出一轍;人形機器戰甲不能追溯回高達也至少可以說和沃卓斯基的《駭客帝國》有雷同,而哈里路亞山更是酷似徐克的新蜀山;更別提那個臉譜得不得了的大反派,他簡直可以塞到所有反戰電影里演個無人性長官而游刃有餘,如此沒有層次沒有個性的人物加上影片視覺上的特點,讓我恍惚生出「正在看動畫片」的錯覺。
用來娛樂是夠了,但偏偏,詹姆斯·卡梅隆想說的更多。
《阿凡達》在美國上映前一個月,有一條沒人關注的新聞占據了報紙的小小角落。2009年11月5日,奧巴馬總統表示他將改善印第安人生活狀況,並承諾給他們「實現美國夢的公平機會」。這是全美印第安人部落首領大會15年來首次召開。印第安人作為美國「原住民」(Native American),1/4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下,暴力犯罪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0倍以上,人口中受大學教育的比率則是平均值的1/2。
酋長們抱怨自己和一些聯邦參議員的會面之間還不到15分鍾,要把所有困難講完都不夠……
奧巴馬總統講話後20天,就是感恩節了。虔誠的家庭都要歡聚一堂,在油乎乎的火雞和大碗土豆泥前祈禱感恩。
可是大多數美國人都不知道感恩節——這個真正的新大陸節日的由來。
1620年,一艘船載著102名清教徒從英國來到了新大陸,在飢寒交迫的日子裡,是印第安人給他們食物,教會他們狩獵與種植,讓他們熬過了那個冬天。
1620年北美大陸的那個冬天也許特別寒冷,讓「五月花號」的102名殖民者永遠記住了感恩;1620年北美大陸的那個冬天也許還不夠冷,沒有讓他們記住自己真正的恩人並非天父,而是那些棕色皮膚的「異教徒」。
1621年,殖民者活了下來。1622年,戰爭爆發了,它被後世稱為「印第安人戰爭」——一場施恩者與受恩者、主人與客人之間的戰爭。這荒謬的戰爭迅速演變成一邊倒的殺戮,火槍是主要武器,霍亂和天花是幫凶,一直持續到1890年才結束。
15世紀末新航路開辟後的短短100年間,美洲印第安人蹤人口從4000萬銳減95%,而500年後的今天,美國僅存300萬印第安人。
潘朵拉星球是個再明顯不過的比喻,它富饒卻危險,美麗而致命,吸引了無數自覺勇敢的探險者,對於他們來說,這只是一場游戲。500年前,探險者們受「黃金帝國」的誘惑和荷爾蒙的驅使鋌而走險;而對於潘朵拉星球的掠奪者們來說,「阿凡達化身」的出現讓生命——這種冒險活動的最低籌碼也可以不被支付,對於人類來說,這是一場角色扮演游戲:你可以游覽新世界,騎六條腿的馬,順帶泡土著妹妹。可是對於納威人來說,對於印第安人來說,對於非洲土著來說,對於面對著火槍和大炮的,祖祖輩輩生活在他們「自己的土地」上的人來說,這長達500年的「游戲」,如噩夢般殘酷。
《阿凡達》其實是一封遲來500年的道歉信:「對不起,我們推倒了那麼多樹木,修建鐵路;對不起,我們為了金礦,殺死了你的家人;對不起,我們被你們從風雪中拯救,剛剛暖和過來,就把利刃插入你的胸膛。」我們心裡都清楚,為了娛樂你和我,電影硬生生的給了我們一個完美結局:這獵殺的游戲本就該在直升機墜落、女機師犧牲的那一刻結束——所有的反抗者都會死,生存下來的納威人則永遠也不能重拾他們的精神傳統。再強勁的弓弩也不能射穿防彈玻璃,再偉大的獵手也無法召喚叢林巨獸,再幸運的原住民也不可能擁有手榴彈。
是的,如果一切就結束在直升機墜落的時刻。你聽到註定勝利的一方囂張的大笑了嗎?你黃色的眼睛無神地望向天空,你胸前的傷口汩汩流出獻血,你的呼吸越來越急促,你回憶起從小聽到的故事,你試圖找到接引你的神只……可你聽到一雙牛皮靴踏在泥濘中,向你走來,那聲音讓你覺得冷;你看到了黑洞洞的槍口。在這一刻,你不是戰士,這不是戰死,這是處決。可是你沒有罪。有罪的是他們。你是他們不當作人的人,你愛著他們不愛的土地。
槍響。
這結局在歷史上重復了多少遍?這結局不出自劇本,出自歷史。
特庫姆塞,最後一位團結起印第安人部落和白人殖民者對抗的酋長,在慷慨赴死之前說:「自哈里森(總統)之後每20年選出的最高首領都會死,他死的時候你們將會想起我的人民的死亡。」自1840年起,每一個在尾數為0的年份當選的美國總統都死在任上,第一個例外直到里根遇刺未亡才出現。
關於這個詛咒說法眾多,但這仇恨千真萬確。
《阿凡達》,一封遲來500年的道歉信,3D的,卻不夠真誠。直到最後,詹姆斯·卡梅隆也不願意讓應該懺悔的人們好好懺悔,在應該殘忍的時刻,沒能殘忍到底。是的,消費者們永遠有權利要求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永遠有權利笑著走出電影院,去參加聖誕派對。
「——好吧,那些藍色的傢伙們是讓我覺得有點不舒服,可是……管它呢,一切都是假的啊!」
今天,當無比清晰,無比震撼,無比鮮艷,無比美妙的奇觀呈現在我的面前,我感到這不是潘朵拉星球,在地球上,也曾有過這美麗絕倫的地方,也曾有過這原生、無雜的生態,也曾有過能夠傾聽自然聲音的人類。是我們把它毀掉了。我們不但毀掉了它,我們還正在毀掉它,我們無一絲懺悔,無一分猶疑,20年後,地球上最後的「潘朵拉」——亞馬遜雨林,天然的物種寶庫,用人力再也無法重建的超級生態圈,將不復存在。
「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清風給了我們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後一聲嘆息…… 你們一定要照顧好這片土地上的動物……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將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告訴你們的孩子,他們腳下的土地是祖先的遺灰,土地存留著我們親人的生命。像我們教導自己的孩子那樣,告訴你們的孩子,大地是我們的母親。任何降臨在大地上的事,終將會降臨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這位印第安人酋長叫做西雅圖,美國西北部的最大城市以他的名字命名。寫下這封信後,他最終還是率領部族,遷入政府指定的保護區,永遠失去了這片神聖的土地。
我等待著,降臨在這大地上的事,降臨到我們所有人身上——不僅僅是殖民地白人,所有因貪念而種下罪惡的人——我們。
我等待著,無奈,但,一切早已註定。
Ⅶ 阿凡達電影表達的什麼思想
主題是環保和反戰。在劇情中則傳達了環保和反戰的觀點。 故事隱隱包含的感情真的讓人的心靈很震撼 。導演是想表達戰爭對和平帶來的巨大破壞。人類不要太多的去破壞大自然。總有一天大自然會把你們對他的傷害還給你們,誰也無權破壞生態平衡。
同時在這個電影里我們看到了唯美的愛情以及朋友之間的那種友情。當恩惠中彈和女飛行員墜機的時候,我們的心都會有所觸動,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和平。
(7)電影阿凡達主題分析擴展閱讀
劇情介紹:
戰斗中負傷而下身癱瘓的前海軍戰士傑克•薩利(薩姆•沃辛頓 Sam Worthington 飾)決定替死去的同胞哥哥來到潘多拉星操縱格蕾絲博士(西格妮•韋弗 Sigourney Weaver 飾)用人類基因與當地納美部族基因結合創造出的 「阿凡達」 混血生物。
傑克的目的是打入納美部落,外交說服他們自願離開世代居住的家園,從而SecFor公司可砍伐殆盡該地區的原始森林,開采地下昂貴的「不可得」礦。
在探索潘多拉星的過程中,傑克遇到了納美部落的公主娜蒂瑞(佐伊•索爾達娜 Zoe Saldana 飾),向她學習了納美人的生存技能與對待自然的態度。與此同時,SecFor公司的經理和軍方代表上校邁爾斯(史蒂芬•朗 Stephen Lang 飾)逐漸喪失耐心,決定訴諸武力驅趕納美人。
Ⅷ 《阿凡達》觀後感
《阿凡達》這部片子首先使觀者欣賞到無與倫比的美輪美奐的畫面,彷彿使人置身於夢幻般的仙境而流連忘返。我認為這個只是它的形式美。和我同去觀看影片的朋友評論這部片子只是視覺盛宴但內容一般,而我則不然。我認為它不僅形式美而且思想內涵更豐富,因為能夠深刻反映人性的東西,作品的思想顯然是來源於中國傳統文化。
保護生態平衡,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是這部片子的主題。雖然環保題材的文學作品已不再是一個新的話題,但是從這個主題里折射出濃濃的東方文化思想卻是這部片子的核心。
通過《阿凡達》讓我聯想到在這個世界上萬事難料,一直以來人們認為這個在政治、經濟,科技等各個領域都走在世界最前端的美國是堅不可摧的。自從金融危機之後,他們原有的世界觀和價值取向就發生了坍塌。逐漸已經輻射到宗教思想、文化,藝術領域,這個世界的巨人迅速摒棄原有的所謂強者恆強、戰勝自然等個人英雄崇拜的思想,茫然中在精神上另謀他路作為支柱,他沒有尋求純粹的西方基督教、天主教的神和上帝的幫助,而是把眼光放到了東方中國博大精深的古文化遺產。就好比下面我編的故事裡的情景,在全球大發展過程中的各個國家就好比是一個探險的團隊,大家依照各國發展程度從強到弱的順序依次排列,在老大哥美國的帶領下向著人類社會未知的前方走去,走在最前面的自信滿滿的美國突然遇到金融海嘯,從百年企業雷曼兄弟和貝爾斯登的轟然倒塌,使華爾街一片嘩然。這位彷彿看到死亡之神的老大哥像個受了驚嚇的孩子,恐懼而迷茫。再也不能按照原定行程前進,佛曰:「回頭是岸」,冥冥中看到了懷揣智慧的文化古國——中國,於是就臣服了。
相比之下《2012》中流露出對中國的那種好感讓觀者感到做作而蒼白。而《阿凡達》確實是作者思想靈魂地自然流露。作品中雖然沒有像《2012》那麼直白地對中國表露好感的鏡頭,但是作品的靈魂卻是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崇尚自然、天人合一,人與人、人身於心,人與萬物心靈都是相同的,比如土著人長相並不漂亮,但是隨著情節的深入,就覺得她們嫵媚了,所有的生物不是因為符合人類的審美標准而美麗,而是因為心靈的相通而美麗。這些思想都是來自中國的道家和《易經》等。
電影藝術是反映人類某個時期思想意識的窗口並且具有引領人類未來思想意識導向的作用。通過對近幾部美國大片的思想分析對比,不難看出中國傳統文化已經滲透到世界的角角落落
Ⅸ 一,鑒賞阿凡達主人公傑克的人物形象,300字 二,歸納阿凡達的主題50字 三,說出
傑克·薩利(Jake Sully)
前海軍陸戰隊員,我們的男主角。影片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勇敢堅強,富有正義感,內心陽光,有氣魄的男主人公形象。他不拘小節,寬容大度(事例:N多人罵他笨蛋,我們的傑克都笑而不語),懷有一顆童心(事例:玩螺旋紅葉,拍會亮的花蒲等),有時候還傻傻的,很可愛(事例:初次來到Omaticaya部落面對公主父親的打量裝模作樣的點了下頭),勇敢無畏(事例:馴服伊卡蘭的過程,以及馴服魅影),幽默風趣(解剖過一隻青蛙),內心善良正直(這就不必多說了),大義凜然,敢於對抗惡勢力(事例:為了正義幫助那威人對抗自己的同類),有氣魄,敢作敢為(震撼人心的宣言,帶領那威人進行戰爭),具有很好的指揮與領導能力,有軍事頭腦(事例:懂得聯合各部落的力量,利用己方地利的優勢)。非常具有人格魅力(馴服伊卡蘭應該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我們的男主角卻說出我們來跳舞吧這樣的話,既放鬆了自己,又營造出一種輕松的氣氛,體現出他臨危不亂,無所畏懼的英雄本色),他有一顆孩子一般純潔的心靈(所以聖樹純潔的種子才會落在他身上)。另外,他還很英俊- -。
很多人說阿凡達的主題是環保和自然,其實我認為熱愛自然僅僅是主題的表現形式而非主題本身。阿凡達的真正主題是傑克在馴服飛龍的時侯Neytiri在他身邊大聲喊的話:交流,建立交流。 那美人與自然交流的方式和人類是如此不同,他們通過頭上的神經紐帶可以和潘多拉星球上的所有生物建立心靈的溝通。在潘多拉上所有的生物,動物和植物,都是一體的。以聖母之樹為核心的巨大神經網路,這才是全篇最出彩的設計。這種全新的交流方式讓廣泛存在於人類中的冷漠,蔑視和暴力顯得如此幼稚和醜陋。人類沒有心靈的紐帶,人類不能理解潘多拉星球上生命的偉大和深邃,只知道為了一己私利而肆意毀滅。最終導演用讓主人公徹底拋棄人類的方式完成了自身的進化,象徵著對人類無法相互溝通,無法相互理解的悲哀。這種交流也讓潘多拉星球上的一切在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聯合為一個整體,也正是這種交流讓潘多拉龐大的生態系統抵抗住了看似強大的人類的入侵,珍愛地球,保護生命,才是人類發展的主題。
本片應用的蒙太奇手法並不是很多,但是在場面調度的時候採用了一部分平行蒙太奇。用同一個時間段的兩個事物鏡頭的轉化來達到導演想要的場景轉換,往往會使觀眾的思想跟不上眼睛。但這樣也使影片更有吸引力,也更體現出導演的獨特和水平
Ⅹ 熱片《阿凡達》要表達的是一個什麼主題
《阿凡達》似乎眾口一致的說好,我也忍不住去欣賞下。 原版大片,3D電影,首先是視覺的震撼。其次是主題的鮮明和發人深省。故事的內容是貪婪的人類去征服外星潘多拉星,破壞外星自然資源,掠奪礦產,滿足人類永遠難以填平的物質慾望。人類派出的「卧底」被外星人淳樸的自然觀和價值觀征服,成為外星人的盟主,領導外星人奮起反抗侵略,以螳臂當車的冷兵器對抗現代化的熱兵器,勇氣無敵,大獲全勝。故事的結尾是耐人尋味的,男主人公傑克放棄了自己殘缺的地球人軀體,將靈魂送入外星軀體里重新復活......電影里沒有華麗的語言,朴實才能打動人心,女主角Neytiri說"世界上所有的能量都是流動的,我們不過是借了其他生物的能量,最終還是要還給自然的...."其實我們現實的人何嘗不是如此,我們在意自己佔有:我的老婆,我的孩子,我的衣服,我的房子,我的位子,我的錢。。。。。其實我們只是過客,何苦霸佔,把自己框在一個角色里,困苦不堪,難以解脫,站在山頂想:我的能量我的所有最終都會流向別人或者別的方向,沒有一個人能對現在這一刻說,「我喜歡,留住!」更豁達的看待世界,我們就多了一顆仁愛的心,寬容的心,和幸福輕松的心。當「能量」流來的時候,我們善待「能量」,細心呵護。當流走時,我們如果能向Neytiri那樣,默默的念誦一段咒語,送上祝福,豈不是比痛哭流涕,痛不欲生更加有情有義。莊子在他的妻子死時,敲著瓦罐唱歌,慶祝她去了另外的世界,深刻的詮釋了「順其自然」。誰能說,莊子是個薄情寡義的人,只是他對世界理解的更加深刻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