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曲難忘的男主角是誰
保羅·穆尼
生於奧匈帝國(現烏克蘭)倫貝格,原名穆尼·維森弗勞恩德。父母均為演員,自幼便隨雙親登台演出。7歲移居美國,在猶太劇院演出舞台。1929年,他初登銀幕,出演《視死如歸》,一舉榮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1931年成功演出著名舞台劇《訴訟律師》後,再登影壇,主演了《傷面人》、《亡命者》兩部叫好的影片,其中後榮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隨後一直在華納公司拍片,成為走紅的大明星。1959年的《最後一個憤怒的人》,使他再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1967年8月因心臟病去世。
B. 反映波蘭作曲家肖邦生平的美國影片是什麼
《一曲難忘》。反映波蘭作曲家肖邦生平的美國影片是《一曲難忘》。
《一曲難忘》是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出品,導演查爾斯-維多執導的音樂傳記影片,由柯納-王爾德、曼爾-奧勃朗、保羅-穆尼等合作主演。
本片描寫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巴黎,寓居法國的肖邦為著事業和愛情、個人與祖國,經歷了愛與恨、靈與肉的心靈沖突。爾後肖邦決心以巡迴演出募捐籌資援助浴血奮戰的愛國志士們,直至因勞累而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此片別出心裁動用了濃艷的色彩,富麗堂皇的布景、考究的畫面和各種蒙奇手法,被人譽之為「五彩繽紛的狂想曲」,極富娛樂性,總之它的格調是一流的。
影片評價
該片始終表現的是肖邦對祖國的熱愛,對民族遭受苦難後的悲憒和對故國思念的赤子情懷。尤其是《英雄波羅奈茲舞曲》貫穿整個影片,是整部電影的靈魂。
是肖邦民族情感的真實寫照,這一作品氣勢磅礴,像一首波瀾壯闊的交響詩,抒發著肖邦內心的滿腔仇恨和對革命勝利的信念
C. 求與鋼琴有關的電影。
1.奧斯卡獲獎影片《鋼琴課》,講述一個女人與鋼琴之間的故事。
2.《鋼琴師》,通過一個猶太音樂家的遭遇來反映二戰期間德國的殘酷暴行,男主角阿德里安·布羅迪憑該片問鼎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3。韓劇《鋼琴》也叫《鋼琴別戀》
韓劇,主要演員為金荷娜 高洙 趙在賢 趙敏秀 趙仁成 。
《鋼琴別戀》集親情、愛情又有幫會中的兄弟情各種元素於一身。愛情主線是異父異母的金荷娜與高修的一段「姐弟戀」。趙在賢在劇中飾演高修、金荷娜與趙仁成飾演三人的「父親」,是位退隱的江湖中人,心思盡花在為兒女奔波,表現無比的父愛韓億冠(趙在賢飾)年青時是幫會中第三頭目,當年意氣風發對同居女友懷孕視為負累而要對方墮胎。十年後億冠失勢,前女友交一個十歲的男孩子在休(高修飾)給他,指在休是他的兒子。億冠無奈帶兒子回鄉途中遇失婚少婦惠琳帶著一對子女到斧山。一對失意人,兩個家庭合二為一,成一家五口。李敬浩(趙仁成飾)與李秀璦(金荷娜)對母親再婚不滿。母視的逝世令他們更仇視繼父億冠,敬浩對在休更恨之入骨,偏偏秀璦與在休卻發展了一段不被接受的-姐弟戀- 。
4.《海上鋼琴師》
5.《不能說的秘密》周傑倫最新電影,純情ING。。。
D. 大家有什麼新片老片介紹 以前看過經典的電影也行 布拉德 皮特 演過個古代戰爭題材的誰知道叫什麼名字
中文名稱:特洛伊
英文名稱:Troy
別名:木馬屠城
發行時間:2004年
電影導演:沃夫岡·彼得森 Wolfgang Petersen
電影演員:
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肖恩·賓 Sean Bean 彼得·奧圖爾 Peter O'Toole 朱莉·克里斯蒂 Julie Christie 朱利安·格洛弗 Julian Glover 布賴恩·考克斯 Brian Cox 薩伏龍·布倫斯 Saffron Burrows 艾里克·巴納 Eric Bana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上 映: 2004年05月14日
時 長: 163 分鍾
類 型: 劇情 愛情 冒險 動作 戰爭
分 級: 英國:15 西班牙:13 阿根廷:13 德國:12 葡萄牙:M/12 德國:16 澳大利亞:M 法國:U
【內容簡介】
故事發生在約3000年前的古希臘,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奧蘭多.布魯姆飾)愛上了斯巴達國王(布蘭登.格雷森飾)的妻子海倫(黛安.克魯格),並把她帶回了特洛伊。斯巴達王又是嫉妒又是憤怒,他找到了自己的哥哥,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布萊恩.寇克斯飾),請求他的幫忙,阿伽門農正好也希望征服特洛伊,於是藉此機會建立了一支希臘聯軍以討伐特洛伊。在這支聯軍中,第一勇士自然是阿喀琉斯(布拉德.彼特飾),桀驁不遜的阿喀琉斯並不打算向任何人臣服,他向特洛伊進發,是在為自己的名譽而戰,而在影片中,我們將會發現,最終決定了他的命運的,是愛。
但是,要攻下特洛伊又談何容易,這是一座被堅固的城牆保護著的城市,易守不易攻,在赫克托耳王子(艾瑞克.巴拉飾)的帶領下,特洛伊人民為守住自己的家園而戰……
◆沖冠一怒為紅顏◆
特洛伊城(Troy)遺址位於達達內爾海峽和愛琴海之間,現在這里山巒迭翠,流水潺潺,柑桔樹和橄欖樹漫山遍野,紅瓦白牆的農舍點綴其間,展現出一派土耳其當地典型的鄉村景緻。當時間回溯3000多年的時候,這里卻是充滿殺伐和嘶喊,遍布殘肢和鮮血的古戰場,在荷馬不朽的詩史《伊利亞特》中,沖冠一怒為紅顏的戰爭就在這里持續10年。
《特洛伊》雖然改編自希臘神話,但事實上在電影中並沒有出現任何神跡,它表現的完全是戰爭中的英雄和勇士: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和他俊美的二兒子王子帕里斯在希臘斯巴達王麥尼勞斯的宮中受到了盛情的款待。但是,帕里斯卻和麥尼勞斯美貌的妻子海倫一見鍾情並將她帶出宮去,惱怒的麥尼勞斯和他的兄弟邁西尼國王阿伽門農興兵討伐特洛伊。希臘聯軍的統帥阿喀琉斯和Priam最小的兒子,特洛伊年輕的國王赫克托耳逐漸成為在戰爭中成為雙方各自的英雄。由於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難攻,希臘軍隊和特洛伊勇士們對峙長達10年之久,最後英雄奧德修斯獻上妙計,讓希臘士兵全部登上戰船,製造撤兵的假相,並故意在城前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馬。特洛伊人高興地把木馬當作戰利品抬進城去。當晚,正當特洛伊人沉湎於美酒和歌舞的時候,藏在木馬腹內的20名希臘士兵殺出,打開城門,里應外合,特洛伊立刻被攻陷,殺掠和大火將整個城市毀滅。老國王和大多數男人被殺死,婦女和兒童被出賣為奴,海倫又被帶回希臘,持續10年之久的戰爭終於結束。
《特洛伊》肯定會成為2004年好萊塢最具吸引力的大製作。創記錄的投資,豪華的演出陣容,在明年回涌的史詩片浪潮中, 《特洛伊》無可爭議地佔據中心位置。這是一部令人期待的影片,不僅因為它的投資創下了世界最高紀錄的1.75億美元,更因為將體系龐雜的《荷馬史詩》和它所描述的希臘古典神話再次搬上銀幕,這本身就是一種冒險。
◆特洛伊--神話和電影的契合◆
希臘神話一直頗受電影創作者的偏愛,這不僅僅因為它本身所具有的深沉文化,更重要的是它所構造的那個顛覆傳統的人神世界,紮根在這個獨特的價值體系之上的希臘神話更注意英雄的塑造,在這里,神退居次位,他們自私,妒忌,小氣,淫盪,更像是奴隸主或奴隸主的化身;英雄才是希臘神話的主角,這也正暗合了包括好萊塢在內的電影製作的推崇英雄主義的態度,於是在銀幕上就多了這些希臘神話和電影的契合。
特洛伊的故事幾乎完全來自於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女神忒提斯的婚禮沒有邀請離間女神厄里斯,懷恨在新的她將一個刻有"賞給最美者"的蘋果丟在婚宴上,這引起了天後赫拉、智慧女神阿西娜,愛與美神阿佛洛狄忒只的爭吵,為他們評判的帕里斯將蘋果給了愛神,於是,另外兩個女神發誓要向特洛伊人抱負。希臘的皇後海倫被特洛伊王子奪走,這成了雙方交戰的導火索,除了1000隻戰艦和雙方的20萬大軍之外,奧林匹斯眾神都加入到這場大戰之中,戰爭持續了10年,雙方都損失巨大,在最後階段希臘方面的奧德修斯設"木馬計"攻破了特洛伊的城池,海倫又被帶回希臘。
希臘神話鏡像史
◆特洛伊之戰人物譜◆
阿喀琉斯(Achilles)--布拉德·彼特(Brad Pitt)
阿喀琉斯是海神之女忒提斯與人類英雄佩琉斯的兒子,也就是在他們兩個的婚禮上發生的"金蘋果之爭",導致了特洛伊的爆發。阿喀琉斯是希臘神話中的第一武士,同時也是罕見的美男子,他的母親不讓他去特洛伊,因為她知道他註定會死在那裡。
在好萊塢,布拉德·彼特絕對是飾演阿喀琉斯的最佳人選。《大河東流》(A River Runs Through It)、《燃情歲月》(Legends Of The Fall)證實了他的身上具備的古典氣質和反抗精神;《搏擊會》(Fight Club)、《夜訪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更多地證明了他對特殊角色的把握能力,在這部希臘神話改編的電影中,我們看到的也許是一位最"彼特"的希臘嬉皮英雄。
阿伽門農(Agamemnon)--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
阿伽門農是特洛伊戰爭中希臘軍的統帥,他私慾較重,因為搶回阿波羅神廟祭司的女兒克律塞伊斯觸怒了阿波羅而導致希臘軍中瘟疫盛行,也因此和阿喀琉斯結下了不解之怨,但在重要時刻還是能起到領軍作用。
作為擁有四十年演藝經歷的老牌影星,布萊恩·考克斯的演技從來不會令人擔心,影片中他與布拉德·彼特的對手戲將會是《特洛伊》中分外搶眼的一個亮點。
奧德修斯(Odysseus)--西恩·賓(Sean Bean)
伊塔克國王之子,是真個希臘最精明最理智的人,雖然在最後為危機中的希臘聯軍帶來轉機,但也曾經在軍隊內部製造過不小的騷亂,特洛伊木馬這個最後結束僵局的計謀就是他的想出來的。
西恩·賓的名字雖然陌生,但他的形象絕對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縱觀他以往飾演的配角,無論是《魔戒》中戰死的波羅莫,還是《007之黃金眼》中的製造恐怖事件的情報局間諜006,都曾經給我們留下及其深刻的印象。由他來飾演詭計多端的奧德修斯應該是不錯的人選。
普里阿摩斯(Priam)--彼德·奧圖爾(Peter O'Toole)
特洛伊國王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作為曾經叱吒風雲的英雄,在特洛伊淪陷時,他被阿喀琉斯之子刺死,他的兒子們也都殞命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之中。
已經擁有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杯的奧圖爾的演技誰敢懷疑,這位阿拉伯的「沙漠梟雄」變身為特洛伊的老國王,讓這部電影在燒錢和偶像的吸引力之外又多了些分量,相信他懷抱贖回的兒子的屍體的橋段將會最動心的一幕。
赫克托耳(Hector)--艾瑞克·巴納(Eric Bana)
特洛伊王子,也是特洛伊最偉大的英雄。他為人正直勇敢,是特洛伊軍的領軍人物。在決戰中為阿喀琉斯所殺,屍體備受凌辱。
艾瑞克·巴納似乎不是很適合大製作的商業片,一部《綠巨人》(The Hulk)讓他背上太多的罵名,但他的實力的確不容小視,他的古典絕對適合他在《特洛伊》中的角色,但不知道這次投資更高的影片會不會讓他被罵得更慘。
帕里斯(Paris)--奧蘭多·布魯姆(Orlando Bloom)
特洛伊王子,就是他誘拐了斯巴達國王墨涅拉奧斯的妻子,導致了特洛伊戰爭。然而,這個得到美神、太陽神的偏愛的俊美王子卻是個綉花枕頭,不敢承擔自己的責任,因而遭到希臘人以及特洛伊人的痛恨。
奧蘭多·布魯姆又一次出現在一個或有或無的地方,他就是這樣不斷依靠向《黑鷹降落》(Black Hawk Down)、《魔戒三部曲》和《加勒比海盜》等著名電影中的小角色積攢自己的人氣,相信他在《特洛伊》中也不會沒有任何收獲的。
海倫(Helen)--黛安·克魯格(Diane Kruger)
傾國傾城的海倫是特洛伊戰爭中的"陳圓圓",是10年戰爭的導火索,這位絕世美女對此深感內疚。特洛伊被攻陷後,希臘人重新得到了她,她的丈夫麥尼勞斯要殺死她,但被阿伽門農阻止了。
海倫的美是希臘神話中的一個懸念,她的美導致了1000艘戰船和75000名勇士的灰飛煙滅,所以這位德國出生、閃亮法國影壇的黛安·克魯格能否得到人們的認可,也將是一個懸念。
◆史詩與現實的零距離--《特洛伊》◆
即使戰爭真如古老諺語所敘述的那樣,可以牽扯出人性最好乃至最壞的一面,可是對於那些涉足其中追求榮譽、權力或愛情的人,戰爭仍然不啻於一場真正的災難。當《特洛伊》向世人展示成千上萬名古士兵戰斗的奇景時,不過是重復荷馬史詩中永恆不變的主題--勝利和戰敗。為了重現那場用"傳奇"二字已經不足以形容的"特洛伊之戰"的宏大和悲壯,還有什麼是現代科技所不能做到的呢?當史詩與現實零距離的時候,到底應該是悲劇復悲劇,還是悲劇復娛樂呢?
開始與《特洛伊》的零距離接觸
◆《特洛伊》的搭建者--沃爾夫岡·彼德森◆
德國著名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憑借《U潛艇96》(Das Boot)、《驚濤駭浪》(The Perfect Storm) 和《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而名揚四海,憑借對海洋戰爭題材的良好把握及優秀的製片經驗,他成為《特洛伊》的導演和製片職位的不二之選,就像彼得·積遜對托爾金和《魔戒三部曲》的迷戀一樣,從少年時代開始,彼德森就對古希臘羅馬神話萌生了興趣,能夠拍攝這樣一部電影是他多年的夢想。在好萊塢站穩腳跟後,他幾乎是想盡一切辦法說服華納公司拍攝這部《特洛伊》,曾經製作過《角鬥士》(Gladiator)的華納公司對史詩電影有獨特的理解,正是這種興趣和特長的結合,也讓我們對這部影片有了更多的期待。
彼德森說:「海洋最能展示令人恐懼的自然和勇士的力量和勇氣,《特洛伊》中有很多場景都是在海洋里發生的,我希望電影中的海洋鏡頭能讓觀眾聯想到他們以及特洛伊的命運,因為這一切不是他們所能控制的。但《特洛伊》絕對不會只是一部豪華的海洋片,你們會在其中得到更多的內涵。」
《特洛伊》是一部宏大的影片,其中涉及的人物眾多,關系錯綜復雜,眾多人物的命運展示了古希臘神話特有的悲劇之美。雖然《特洛伊》講述的是一個偉大的人類悲劇,但彼德遜不希望影片因此而過於壓抑:"我們的目標是表現經典的希臘悲劇,這個能夠讓觀眾體驗世界性的悲劇。至於對角色的評價和結論還是需要他們自己得出來的。"彼德遜從前成功的影片有很多都是以宏大的場面和戰爭調度取勝,所以對於這部電影所需要的群體角色的調動,他應該說是完全可以勝任的。《魔戒》三部曲已經證明了一個彼得·傑克遜,《特洛伊》與和沃爾夫岡·彼德森會是下一對嗎?我們拭目以待!
演員表:
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 Achilles
肖恩·賓 Sean Bean .... Odysseus
彼得·奧圖爾 Peter O'Toole .... Priam
朱莉·克里斯蒂 Julie Christie .... Thetis
朱利安·格洛弗 Julian Glover .... Triopas
布賴恩·考克斯 Brian Cox .... Agamemnon
薩伏龍·布倫斯 Saffron Burrows .... Andromache
艾里克·巴納 Eric Bana .... Hector
奧蘭多·布魯姆 Orlando Bloom .... Paris
Ken Bones .... Hippasus
羅絲·巴瑞恩 Rose Byrne .... Briseis
Manuel Cauchi .... Old Spartan Fisherman
詹姆斯·卡沙莫 James Cosmo .... Glaucus
Louis Dempsey .... Aphareus
Trevor Eve .... Velior
E. 反映作曲家肖邦一生的美國影片是什麼
反映肖邦生平的影片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國哥倫比亞公司於1945年拍攝的《一曲難忘》。該片男主角曾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但該片只能作為文藝片來欣賞,其中很多情節與史實不符。
一曲難忘 Song to Remember, A (1945)
導 演: Charles Vidor
主 演: 尼娜·弗徹 Nina Foch Alfred Allegro Sig Arno Stephen Bekassy Dawn Bender David Bond Walter Bonn Eugene Borden
上 映: 1945年01月18日 ( 美國 )更多地區
劇情簡介:
本片描寫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巴黎,寓居法國的肖邦為著事業和愛情、個人與祖國,經歷了愛與恨、靈與肉的心靈沖突。爾後肖邦決心以巡迴演出募捐籌資援助浴血奮戰的愛國志士們,直至因勞累而到生命的最後一息。此片別出心裁動用了濃艷的色彩,富麗堂皇的布景、考究的畫面和各種蒙奇手法,被人譽之為「五彩繽紛的狂想曲",極富娛樂性,總之它的格調是一流的。
1945年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攝制了關於肖邦生平的故事片《一曲難忘》。影片當年即在中國公映,撥動了廣大中國觀眾的心弦。
F. 跪求電影《一曲難忘》或《歌王卡羅素》的觀後感
《一曲難忘》的觀後感
因為音樂課的時候老師給我們看了《一曲難忘》,覺得滿好看的,所以晚上上網就搜了看《莫扎特傳》。
如果把《一曲難忘》以蕭邦離開他的音樂老師而與女作家喬治桑一起為界,把這電影分成前後兩部分的話,那麼前半部分確實是值得看的。盡管開頭的部分描寫少年時代的蕭邦更像個革命家而不是音樂家,讓我有正在觀看「紅色經典」的怪異感覺,但他到達巴黎之後的一連串場景卻充分地表現了一個音樂天才所應有的傳奇色彩。
其中兩個場景尤其激動人心。一個是蕭邦與李斯特這兩位音樂大師的初次見面,那英雄之間的惺惺相惜、心靈互通,令人動容。那一曲雖尚未完全完成、卻已經在二人的十指跳彈之間從鋼琴之上流溢出無窮的奔放熱烈的《波羅乃茲舞曲》,也正是這題目「一曲難忘」中的那「一曲」,能讓當時已有「大師」之稱的李斯特第一次演奏已為之盛贊不已,盡管很想與這一曲的作者握手致意,卻竟是捨不得停下手來抽空一握。蕭邦才他身後的琴邊坐下跟隨著彈奏了幾個音符,背對著他、根本還看不見他面貌的李斯特,已經憑著音樂的直覺猜到:「啊,是作曲家來了。」為了讓音樂不停下來而二人仍能握手,蕭邦提議由他一手彈主音部分,李斯特一手彈輔部,這樣二人就能分別騰出一手從背後互握。李斯特欣然同意,於是在那熱情如沸的音樂中,兩位大家「歷史性地握手」。
於是,因李斯特的「慧眼識英雄」,本來被拒之門外的蕭邦順利地獲得了巴黎最大的音樂演奏場兼出版商皮耶的支持,即將舉行其第一場演奏會。然而,這時從故鄉波蘭傳來五雷轟頂的消息——幫助蕭邦從波蘭出逃的兩位朋友都因此而被捕入獄、鞭打至死!這晴天霹靂使至情至性的蕭邦心神大亂,把這最關鍵的第一場演奏會搞砸了。次日的報章上惡評如潮,卻單單有一篇出自當時法國最著名的女作家喬治桑的評論對之盛贊不已。喬治桑甚至替一位公爵夫人邀請蕭邦前往宴會,在眾多名流和音樂評論家之前玩了個「偷龍轉鳳」的障眼法——先以李斯特的名義,要求把音樂室的燈光調至十分昏暗,尤其鋼琴後面的演奏者的座位是一片漆黑,使所有人都誤會正在演奏的是李斯特。當樂聲響起,演奏的卻是蕭邦作的曲子。對蕭邦極盡挖苦、諷刺之能事的音樂評論家,這時還要硬撐,強說:「只要是李斯特演奏的,什麼曲子都會變得好聽!」然而,樂曲演奏到中途,喬治桑高舉燭火走了進來,把燭火放置在演奏者身邊,讓大家清清楚楚地看到,正在演奏曲子的不是李斯特,而是蕭邦!蕭邦就這樣在喬治桑的巧計之下,一夜成名。
在這兩個場景之中,情節曲折變幻,大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傳奇;而由此塑造起來的主角、幾個重要的配角也栩栩如生、鮮明豐滿:蕭邦至性至情、才華橫溢,其音樂老師深情厚誼、竭盡己能,李斯特識英雄重英雄、仗義執言,喬治桑這女中豪傑不拘一格、提拔天才……。
然而,蕭邦在喬治桑的勸誘之下離開音樂老師,與她僻居於西班牙的一個孤島之上開始,整部片子的水準就開始大跌特跌,我認為後半部分存在著一個致命的缺陷。
這致命的缺陷就在於對喬治桑這個人物的塑造。喬治桑為什麼要把蕭邦「圈養禁錮」起來,只讓他作曲,不讓他舉辦演奏會呢?影片始終無法合理地解釋她的動機。有時,我們會覺得她這樣做是因為她認為蕭邦的天賦才華是「高貴的」作曲,而不是為世俗大眾「捶打鋼琴」有時,我們又會覺得她這樣做是因為她認為蕭邦的身體狀況不足以應付太過激動、消耗體力甚巨的演奏會。有時,我們又會覺得她這樣做是出於極度的自私,只是想把蕭邦「囚禁」在自己的身邊,作為自己的「裙下之臣」,為她而活,為她而作曲。
這上述的三個理由,影片里都有所涉及,但都說不清楚。在面對蕭邦的音樂老師時,喬治桑提過上述的第一、第二個理由。第二個理由看起來像是個藉口而已。因為,影片在開始的時候並沒有把蕭邦身體很差的情況渲染得很厲害,至少是不至於會因舉辦演奏會而過於激動及消耗體力,把身體累垮。誠然,在喬治桑勸誘蕭邦離開音樂老師,跟隨她去鄉間度假的時候,她說他為了波蘭的「革命形勢」而面色蒼白、心神不安。但這只是她說的話,觀眾並不能肯定她這么說是在陳述事實,還是作為勸誘蕭邦離開的「誇張其辭」。至少作為觀眾的我,從當時蕭邦的面色神情上,看不到他身體很差,差到會支撐不了舉辦演奏會的地步。
但是,最後音樂老師希望蕭邦公開演出以籌集資金支持波蘭反抗沙俄暴政的民族解放運動時,這第二個理由卻已經不是藉口了。喬治桑激烈地反對這個提議,說蕭邦這個決定等同於自殺。這一番話變成了事實。蕭邦在巡迴演出中吐血,殷紅的血跡灑落在雪白的琴鍵上,令人聯想到「杜鵑泣血」這一個詞。最終,他在倫敦演奏會結束的時候昏倒,直接導致了他的英年早逝。
然而,這劇情的安排,不免讓人感到,似乎是喬治桑為了讓蕭邦無法離開她去舉辦演奏會,而故意地讓他的身體狀況不斷惡化,不得不「小鳥依人」一般依賴著她生存。於是,確切的理由看起來又好像是第三個理由。
至於第一個理由,喬治桑在勸誘蕭邦離開音樂老師的時候,與她最後一次面對蕭邦、激烈地反對他舉辦巡迴演奏會的時候,她都長篇大論地進行了論述,甚至以她自己的個人經歷作為佐證。但那論證給我的感覺是一片邏輯混亂,根本無法證明為什麼蕭邦非得遠離塵世、專注於作曲。另一方面,即使是作曲,喬治桑也不容許蕭邦去完成《波羅乃茲舞曲》那樣的「大作」,而只讓他寫寫小曲。這里充滿了無法自圓其說的矛盾重重。為什麼演奏就是「媚俗」,作曲才算「高貴」?而即使喬治桑認為蕭邦應該專注於發揮其作曲才華,為什麼又不能從事與其「革命情懷」相關的曲子?關注現狀,也是「媚俗」嗎?
編劇顯然是以音樂老師的立場為正面,而以喬治桑的立場為反面。當蕭邦與喬治桑一起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不斷地創作著樂曲寄到巴黎時,音樂老師看著樂譜作出的評論是:「確實很好,但……。」他沒有明確地說明,但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潛台詞是:這些作品,美則美矣,卻沒有靈魂,只是好的曲子,卻不是經典之作。在他看來,蕭邦能作出的經典之作,應該是《波羅乃茲舞曲》那樣激烈張揚,傾訴出蕭邦的愛國情懷的歌曲;而不是那一首首在喬治桑的引導之下寫出來的花前月下、小巧玲瓏之作。他寄望地蕭邦的,不僅僅是做一個能作出旋律優美動聽的「好」的作曲家,而是一個能作出敲擊人心與靈魂的經典之作的「偉大」的作曲家。
第三個理由倒顯得能解釋喬治桑所有的行為,在這個角度的觀照下,則第一、第二個理由不過是她面對蕭邦和他的音樂老師時用來掩飾這第三個真正的理由的幌子。例如,當她聽到波蘭受到沙俄更嚴厲的鎮壓時,她心安理得地說了一番話,大意是指蕭邦已經不是以前的蕭邦,他現在只是一個懦夫,即使讓他知道了波蘭的現狀,他也不會離她而去。更確鑿的證據是,當蕭邦在巡迴演出中昏倒、生命垂危之際,他的音樂老師去找喬治桑,求請她去見他最後一面。然而,正在擺著POSE讓畫師給她畫肖像的喬治桑,甚至沒有讓畫師停下來一會兒,一邊仍然擺著POSE,一邊回敬那音樂老師說,蕭邦的所作所為證明了她在他心目中只是第二位,所以她絕不會再去見他。這分明顯示著,喬治桑根本不關心蕭邦的才華是作曲還是演奏,她甚至不關心蕭邦這個人,她關心的只是自己是不是在蕭邦的心目里是凌駕於一切之上的存在。如果不是,那就說明她並沒有可靠地「佔有」著他,於是她寧可對他「見死不顧」!
說了這么多,相信大家對於這一電影應該有了一定了解,說到底這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作品,希望大家有機會自己去看一下吧。
G. 《一曲難忘(1945)》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一曲難忘》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qZGZZ4VHkpSmDklCdBwY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