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第九名電子音樂大師是誰啊
ATB ATB從業了11年,發行了5張專輯,後四張專輯都進入了德國TOP 10排行榜,這使得他成為了音樂人中的佼佼者。除此之外,他還參與很多國際巨星的專輯製作,其中包括Heather Nova, Moby, William Orbit and Michael Cretu from Enigma,並曾與Bryan Adams合作,為流行音樂組合A-ha等混音,還經常進行全球巡演。
ATB有他獨特的混音技巧,他可以將現場的氣氛與不同的音樂風格相結合。他的音樂是迷醉的,異常的和諧,平滑,輕松,使人不禁沉醉其中。André在酒吧音樂中不斷樹立自己的豐碑,1999年他曾憑借一首單曲《9 PM (Till I Come)》,在歐洲地區狂銷150萬張、並拿下英國舞曲榜冠軍。隨後,接連發行的單曲《Killer 2000、Summer》使他的聲名持續如日中天、並且將「European pop-trance master」的版圖,迅速擴展至大西洋對岸的美國,這首單曲順利闖進告示排行舞曲榜[Billboard Dance Chart]的前四十名。
在這之後的第五張專輯《No Silence》中,他與不同的音樂人合作,首支單曲《Marrakech》是與英國歌手Tiff Lacey合作灌錄的,運用了全新的音樂元素,但仍舊清晰地烙上了ATB一貫的風格。這是一首相當棒的舞曲作品,它將假日陽光海灘的感覺帶給了聽眾。同年,好萊塢電影《Mindhunters》便將這首歌選為了主題曲。
Ⅱ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電影最後吉姆.普利多殺比爾.海頓時放的那首歌叫什麼
法文歌:海(la mer)
Ⅲ 哆來咪的歌怎麼辦
《哆來咪》是電影《音樂之聲》主題曲。《音樂之聲》由羅伯特·懷斯執導,朱麗·安德魯斯、克里斯托弗·普盧默、理查德·海頓主演,於1965年上映。改編自瑪利亞·馮·崔普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團》,最初以音樂劇的形式於百老匯上演。中文歌詞如下:讓我們從頭開始一起來學。念書你就先學ABC。唱歌你就先唱哆來咪,哆來咪,哆來咪。這三個音符正好是哆來咪,哆來咪,哆來咪發索拉梯。
Ⅳ 海頓、莫扎特、貝多芬作品的演奏形式(跪求,很急)
從音樂史的角度而言,能同海頓相提並論的並不多。他確立了古典奏鳴曲式的結構,交響曲的規范,新時期的清唱劇,室內樂形式……將羅可可時期的審美情趣和作曲方式更明確地典範化進而開創了古典主義的巔峰時代。他最偉大貢獻是把交響樂固定為四個樂章的形式,並在配器上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交響樂隊編制,為現代交響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為此海頓有「交響樂之父」的美稱,為後經莫扎特、貝多芬等人開花結果的古曲樂派,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規矩的和聲和轉調,自然音階的旋律寫作,分散和弦基礎上的動機與主題,均勻對稱的樂句和平衡的曲式,這些是大部分海頓作品的特徵,也是古典時期中庸限制的審美典範。
莫扎特的音樂細膩、華貴、含蓄、典雅,風格明朗,旋律優美,結構嚴謹,具有強烈的古典色彩和超然物外的特點。
莫扎特短暫的一生共創作了四十一部交響曲,為交響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六十年代的交響曲明顯地受到J.S.巴赫的影響,都是些稚氣幼嫩的作品。七十年代他在訪問維也納、米蘭、慕尼黑、曼海姆、巴黎時,接觸了當時歐洲最著名的交響樂團,從而使他進一步地了解和掌握了交響樂的特點。八十年代在維也納是他交響樂創作的成熟時期。這些作品同海頓的四樂章套曲形式的古典範式一致,但第一樂章奏鳴曲式兩主題的對比被大大加強,有時甚至同一主題的內部也有對比性的樂思,從而使主題的發揮更具戲劇性;另外,他還在整部曲子風格統一的前景下,突出了各樂章之間的對比,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從而達到了更高的藝術境界。莫扎特的交響曲首先吸收了他歌劇富有表情的、如歌的曲調和其戲劇對比的因素;其次在以主調和聲的基礎上,廣泛採用了復調手法;第三是旋律靈活,但不失宏大的氣魄;第四是肌體透明,純凈而富有表情。
貝多芬一生只有九部交響樂。但要論及貝多芬的作品風格,就一定得看看他的交響樂。交響樂是他的最高的創作成就。他的九部交響曲的風格發展恰好體現了他走向成熟的成長過程,是他革命精神的完美體現。貝多芬的交響曲以表現革命斗爭的英雄為中心,這在當時最能激動人心。他的創作的構思之寬廣,形象之宏偉,感情之深邃,對比之鮮明,都使他偏重於採用並擴充奏鳴曲形式;同時,他創作的形象豐富多樣,運用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的奏鳴曲形式又各有其特點。他對奏鳴曲形式的處理,在音調和形象上都達到了內在的統一——他不僅在一個樂章的范圍內使各個主題形成相互間的統一,而且在整個套曲的不同樂章中也是這樣。例如,《第三交響曲》第一樂章第一主題的英雄性號角式的音調,也在其他樂章中出現,《第五交響曲》第一樂章的第一主題甚至起了主導動機的作用。。他還把歌劇創作的戲劇性手法應用到他的交響樂創作中去,使交響曲成為一種深具戲劇性的器樂體裁;他把交響曲中原來的小步舞曲樂章改為詼諧曲,擴大了表現力的范圍。
小結:莫扎特和貝多芬在交響樂領域風格比較表現為:
1. 曲式上:兩者都採用奏鳴曲式,但貝多芬使之大大擴充發展,並且賦予了深刻的內涵。
2. 結構上:莫扎特採用的是海頓的古典式的三樂章或四樂章結構,小巧玲瓏,規范精緻。貝多芬保留了古典四樂章形式,但把第三樂章的「小步舞曲式」改為悲壯深刻的「詼諧曲」(名稱上如此稱呼而已,其實並不幽默詼諧);首度創作了五樂章的《田園交響曲》,並賦予每個樂章一個小標題;音樂史上第一次在交響樂中引入人聲(《合唱交響曲》)。
3. 配器上:莫扎特使用了十八世紀後半葉的交響樂隊一般採用的雙管編制,即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法國號和小號各兩只(有時他連這樣的樂隊編制都沒全部採用),這樣的編制特點使音樂的音響格外純凈,透明而富有表情,如同使樂器發出人的聲音一般。貝多芬的交響曲使用的樂隊以完整的雙管編制為基礎。木管方面,本來在海頓和莫扎特的交響曲中還難得看到的單簧管已經確立了他的牢固地位,銅管樂器聲部不用長號,由兩個法國號和兩個小號組成。他只是在個別交響曲中,才添加了短笛、低音大管和長號,在《第九(合唱)交響曲》中甚至用到四個長號。他很重視木管樂器,讓它演奏十分重要的聲部,他的《第一交響曲》已經明顯表露出這個特點。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配器上的不同處理,他的《第一交響曲》和《第七交響曲》雖然都是雙管編制,但其音響效果卻迥然不同。
4. 精神內涵上:由於莫扎特的交響樂創作時間跨度較長,所以很難找出其中同一的精神線索。然而莫扎特的交響曲雖然有時具有一些悲劇性因素,但更多的是抒情歌唱,靈動活潑,調皮嬉戲。貝多芬則把英雄的主題放在他的交響曲中的首位,賦予他所表現的英雄以哲學家與戰士的品格和思想家的頭腦。他所塑造的英雄生活在人民中間,把為人民爭取自由作為生活的目的,他為實現正義的事業而奮斗,他在同敵對勢力的斗爭中甚至犧牲了自己,直至贏得了斗爭的勝利。貝多芬曾說過:「我們的時代需要精神健壯的人物。」因此,我們可以打這樣一個比方:莫扎特是少年維特,貝多芬是埃格蒙特;莫扎特是調皮的蘇珊娜,貝多芬則是勇敢的列奧諾拉;莫扎特是機智的費加羅,而貝多芬則是革命斗爭的英雄
Ⅳ 電影《夜奔》片頭小提琴曲名
這首是
巴赫:第一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前奏曲(JS Bach Cello Suite No 1 in G / BWV 1007, Prelude)
音樂鏈接:
http://music..com/song/18867143#
還有部電影里的也不錯,你可以試試看,日本電影-入殮師里--大提琴獨奏《memory》
鏈接順便給你
http://music..com/song/18867143#
另外還有些
大提琴名曲:
梁祝
聖-桑斯《天鵝》
羅伯特-舒曼 《夢幻曲》
安東寧-德沃
夏克 《母親教我的歌》
巴赫 《無伴奏組曲》
愛德華-埃爾加 《愛的問候》
安東寧-德沃夏克 《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彼得-柴科夫斯基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聖-桑斯 《a小調第一大提琴協奏曲》
羅伯特-舒曼 《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愛德華-拉洛 《d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愛德華-艾爾加 《大提琴協奏曲》
約瑟夫-海頓 《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
約瑟夫-海頓 《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
Ⅵ 從菜單傳達親民形象!查爾斯王子與黛安娜王妃的晚宴背後的秘密
1981 年7 月29 日,查爾斯王子與黛安娜王妃的喜宴。皇家婚禮近看是王子與公主交換誓約的場合,退一步觀之,會發現裡面充滿象徵訊息,訴說著這個國家以及皇室與國民的關系。
本篇要介紹的是英國查爾斯王子與黛安娜王妃的喜宴,而這場婚禮在松綁正規禮儀之餘,兼顧了對傳統的尊重,從婚禮配樂的選曲就可以見得:威爾斯衛隊(Welsh Guards)的樂團先後演奏了電影《愛的故事》(Love Story)主題曲與海頓的〈公牛小步舞曲〉(Oxen Minuet)。
查爾斯王子的祖父與母親分別在1923 年與1947 年成婚,相較之下,查爾斯王子的婚禮菜單不無相似之處,三場喜宴都有根據皇家夫婦與家庭命名的菜餚。
1981 年的賓客享用了「威爾斯親王上選雞肉」(Suprême de Volaille Princesse de Galles),1923 年的喜宴則端出「瑪麗皇後上選鮭魚」(Suprême de Saumon Reine Mary)和「阿爾伯特王子小羊肋排」(Côtelettes d'Agneau Prince Albert)。
而在1947 年的喜宴上,魚肉料理叫做「蒙巴頓龍利魚排」(Filetde Sole Mountbatten),甜點是「伊莉莎白公主冰淇淋蛋糕」(BombeGlacee Princesse Elizabeth)。遵循這類傳統有助於創造延續傳承的意義,也是以一種比較輕松的方式來慶祝兩家聯姻、恭賀皇家配偶新晉高位。
不過這種作法有失委婉,也不禁令人納悶:瑪麗皇後真希望有人拿她的名字為一道魚肉料理命名嗎?在1981 年,對於一場在高爾夫球俱樂部舉辦的中產階級婚禮來說,一份有四道菜的餐點並不算過分。
即使當時失業人口高達250 萬人,這對夫婦的婚禮也很難惹來過度鋪張的非議。反觀查爾斯王子的祖父阿爾伯特王子(後來登基為英王喬治六世),他享用就的是一場有九道菜的隆重喜宴了─遠遠超出1923 年英國一般國民的財力與生活經驗。查爾斯王子的菜單昭告了世人:他的家庭與平民還是有點類似之處。他的祖父則讓人民體認到皇室與普通人家的天壤之別。
一場英國皇家婚禮的菜單卻以法文書寫,看起來可能有點奇怪,不過法文自十九世紀起就是飲食與正式文書的代表語言,而1981 年,英國對自家食物還沒那麼有信心。從前的英國人老是自慚形穢,覺得法國人不只比較會做菜,也更懂得說一口好菜。
就連草莓配凝脂鮮奶油(Strawberries and clotted cream)這個再英國不過的組合,在這份菜單上都以法文寫成「Fraises and CrèmeCaillée」。等到30 年後,查爾斯與黛安娜的長子威廉(William)與凱特.密道頓(Kate Middleton)結婚時,情況才有所改觀。這一回,他們的喜宴菜單以英文書寫,並且自豪地宣揚食物的英國本土根源:
蘇格蘭北高地梅(Mey)地區上選有機小羊背脊肉
海格洛夫(Highgrove)春蔬
英格蘭蘆筍
澤西島皇家馬鈴薯佐溫莎醬汁
輪到查爾斯與黛安娜的次子哈利於2017 年結婚時,喜宴准備的是「碗裝輕食」(Bowl food),也就是形式介於開胃小點和主餐之間的餐點,菜色包括豌豆薄荷燉飯、法式燉雞、慢烤豬五花肉佐蘋果泥與脆豬皮,而且賓客要站著吃。歷代皇室成員想與國民建立怎樣的關系,全寫在他們的喜宴菜單上。
【作者簡介】
文森‧富蘭克林(Vincent Franklin)
在父親位於哈沃斯(Haworth)的小餐館長大。他是劇場和影視演員,扮演過最知名的角色是政治驚悚劇《內政保鑣》(Bodyguard)里的麥克‧崔維斯(Mike Travis),和政治喜劇《幕後危機》(The Thick of It)里的公關達人史都華‧皮爾森(Stewart Pearson)。他也曾演出羅素‧戴維斯(Russell T Davis)榮獲英國電影學院獎的劇情影集《小黃瓜》(Cucumber)。
亞力‧強森(Alex Johnson)
自2007 年起任職於《獨立報》網路團隊,並著有多本書籍,包括《作家的寵物》(Writer's Pets),《書單之書》(The Book of Book Lists),《架上人生》(Shelf Life),《繞著世界逛書鎮》(Book Towns),《書架的世界》(Bookshelf),《圖書館不思議》(Improbable Libraries),以及《小屋工作法:另類工作空間革命》( Shedworking: The Alternative Workplace Revolution),和文學紙牌桌游《作家游戲》(The Writers Game)。
文森和亞力住在同一條街上,每逢星期三,他們都一起打撞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