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紅高粱》影片主題及視聽語言分析
似紅似火的精神抗爭
——淺析《紅高粱》的視聽風格
電影《紅高粱》是由張藝謀改編莫言同名小說而來,影片延續了張藝謀導演重色彩、 重時代刻畫等藝術風格。紅色色調是這部影片的靈魂,起起伏伏,揮揮灑灑的紅高粱,有著寄寓當地人民乃至全中國人民的抗爭精神。導演借九兒、余占鰲等人物謳歌了三十年代西北淳樸卻擁有抗爭精神的勞動人民,延伸出現當代人們對此熾熱的感慨。這是他對故事繪聲繪色的彰顯,亦是對於小到封建禮教束縛,大到對民族侵略的偉大抗爭精神的贊頌。
紅色調的熾熱,貫穿至影片靈魂深處。導演從開頭便緊扣抗爭的主題,從畫面的最開始,九兒便是在濃艷的紅色下出場。此刻的紅色不僅僅是婚嫁的基本襯托,從九兒沮喪不甘的面部特寫便可看出,這更是對此刻九兒抗拒的內心心境的襯托。「坐轎不能哭, 哭轎吐轎沒有好報。蓋頭不能掀,蓋頭一掀必生事端。」,然而九兒卻掀了蓋頭,哭了轎,這是她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抗爭,而紅色正是她此刻內心最好的詮釋。直到影片的末尾,紅色的表現力則更加鮮明亮眼。九兒、余占鰲以及幾個弟兄夜晚在酒庄以高粱 酒祭拜英勇獻身的羅漢大哥時,周圍熊熊的焰火將整個屋子充斥著紅色的熱烈,映襯的是他們此時此地心中燃燒著的對日本人抗爭的熊熊烈焰。
紅高粱的內涵,詮釋著人物真實獨白。紅高粱作為片名,不僅僅是因為故事中的人民生活總是圍繞著紅高粱,更是因為高粱代表了當時朴實的勞動人民;一個「紅」字, 也不僅僅是因為高粱的顏色是紅色,更是因為它代表了朴實的勞動人民也擁有著紅色所 傳遞出來的抗爭精神。從小的方面看,余占鰲等抬轎工人在送九兒的途中,在高粱地遇到了劫匪,面對劫匪的蠻橫威脅,他們為保全大局作了小小的妥協便給了錢財,可當劫匪打了九兒的主意,余占鰲為首的弟兄便奮起反抗打倒了劫匪。這一小插曲為接下來大的方面作了呼應。同是在這片高粱地,結尾的高潮部分,面對日本人對當地人民的壓迫, 以及九兒的英勇獻身,一場熱血的戰爭在這片高粱地一觸即發,過程中導演有大量對高粱地的鏡頭特寫,一場血紅而壯烈的斗爭在火紅的高粱間相得益彰地展現,將紅高粱的內涵相得益彰地寄予在了抗爭的人群當中。
意境的濃墨渲染,給予了畫面想像空間。影片中有著不少重寫意的片段,往往以遠景的方式呈現,並且沒有人物對話......(此處省略500字)
此篇影評文章出自湃樂思教育編導專業高分學員,完整文章收錄在《影評高分範文集》一書中。
Ⅱ 紅高粱講述什麼故事
《紅高粱》講述了在20世紀30年代初,九兒在充滿生命力的山東高密大地上,用生命譜寫的一段關於愛與恨、征服與被征服,充滿生命力的近代傳奇史詩巨制。
劇情簡介:
20世紀30年代初,山東高密地區土匪橫行,民不聊生。東北鄉破落地主家19歲的女兒九兒,被貪財的父親許給了麻風病的酒坊主兒子單扁郎,孔武有力的杠子頭余占鰲喜歡九兒,殺掉了單家父子,九兒和余占鰲開始了一段不被鄉民認可的愛情,並有了兩個孩子。
在釀酒師傅羅漢等人的幫助下,九兒逐漸從一個單純的少女成長為干練的高粱酒坊女掌櫃, 振興了單家酒坊。余占鰲則帶領兄弟們組成自己的武裝力量,周旋於當地政府,土匪花脖子以及鐵板會等多股勢力之間。七七事變爆發,日軍進佔山東,打破了高密縣往日的繁榮,在民族大義面前,余占鰲和各方勢力不計前嫌,停止爭端,共同抗日。
內憂外患之際,九兒帶領隊伍,將日本鬼子引到了高粱地,點燃紅高粱,與敵人同歸於盡,用自己的生命在這片充滿生命力的山東高密大地上撰寫了愛與征服,野心和意志的傳奇故事。
《紅高粱》原著作者莫言先生是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獲得「諾獎」後,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爭奪莫言作品改編權的「莫言熱」。但莫言表示截止目前,除了電視劇《紅高粱》之外,暫時還沒有其他授權。為了顯示自己對這部影視作品的期待,莫言還親筆題寫了劇名。
而且這部小說1987年就被搬上大銀幕,並使得其導演張藝謀在國際上一舉成名,拿下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熊獎,也成就了演員姜文和鞏俐。光是「諾獎」以及國際電影節金獎這些光環,就足以讓電視劇版的《紅高粱》沾光不少,讓大家開播之前就很期待電視劇版將如何展開名著中的故事。
時隔20多年,再拍《紅高粱》,莫言囑咐,造型要和當今的審美結合。於是,鄭曉龍在服裝上進行了些許改動,周迅穿著合身的衣服,而褲子還有些哈倫范,朱亞文的造型也一樣。鄭曉龍解釋稱,哈倫的設計其實是為了符合那時候山東的緬襠褲,結果效果出來很像哈倫褲,潮范十足。
Ⅲ 不能被忽視的色彩敘事,電影《紅高粱》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懷
月亮是如此,太陽又會是怎樣的景象?除了那個過渡性質的夕陽西下外,全片意蘊最深刻的關於太陽的描繪有兩處。先來說結尾的這一個,這是九兒倒入血泊之中後,在目光凝滯的余占鰲和兒子豆兒身後出現的。從畫面構圖上說,比之人物的頭部,這太陽顯得很小,並且在熊熊燃燒著的鬼子汽車上空,色澤和質感的區分度都很低。那麼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如何讓這太陽跳出來說自己的話呢?作者匠心獨運,不單在大面積逆光攝影下,通過明暗影調的對比變化,有效表達出人物、汽車、高粱乃至煙塵的體積感,清晰勾勒出它們的輪廓,並在空間中形成多個動靜結合的層次;更通過「日食」的巧妙設計,讓原本的紅或說橙黃瞬間變成了黑,這個黑,可以是鮮血氧化後的顏色,可以是人物內心的絕望,可以是民族史詩的哀歌,可以是地土對蒼天的詰問,可以是遮蔽神智的障眼,可以是實在,可以是虛無,可以是任何的東西。盡管它與全片的光影照耀相比十分短暫,日食過後,一切仍舊恢復為被紅色籠罩的世界。但它卻是不容忽視的,因為它的出現,完全轉變了紅色在這部影片中的內在涵義,以致在基調上呈現出巨大的轉折。黑色之前,紅是對原始生命力的張揚;黑色之後,紅是對萬有時空中人類生存的渺小與困頓的觀照。一如豆兒那張一片紅色彌漫看不清的面龐,奮力張著大口使勁喊著:「娘,娘,上西南,寬寬的大路,長長的寶船……」與其說這是歌謠,不如說這是童話,因為它不過是美好而童稚的願景,無以在殘酷的世界中真實再現。
這黑太陽讓人想起蕭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太陽升到斜岸的上空來了。太陽的光芒照得葛利高里的沒戴帽子的上的密密的白發閃著銀光,從蒼白色的,因為一動不動而顯得很可怕的臉上滑過。他好像是從一場惡夢中醒了過來,抬起腦袋,看見自己頭頂上是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輪耀眼的黑太陽。」太陽原不黑的,天空也不是,但作者從「異常感受」出發,反而深度刻畫了目睹家破人亡後人物內心活動的真實。因此我們可以說,黑太陽的象徵傾向無論單從文學史還是整個藝術史上看都是相對明晰的。電影作者對這一意象的借鑒,雖說有些投機取巧,卻也達到了預期效果。
另外一處,也是之前的一處,是由「我」的旁白提示才奪人眼目的,「我」敘述道:「我爹跟我說過,自打看見那天的太陽,他的眼睛就落下了病,無論看什麼都是紅的。」這幾乎是對影片色彩構成的直接解釋,同時也是對「我」這一主觀視點的悄然挪移,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我爹」才是那張著有色差的眼看世界的人,而不是「我」。並且,從攝影的角度上說,攝影機鏡頭也代言了作者的眼、觀眾的眼,它所拍攝出的色彩既是片中人物乃至創作者的主觀表達,同時也是一種無法更改和逆轉的客觀呈現,是情緒本身、是生活本身。
看到最後,大概人們早都忘了,這地方原是叫作「青紗口」,那些紅色終究褪去,就像故事的講述人「我」所說,「橋還在,只是沒了高粱」。這一刻,我們有若恍然大悟,其實這個「青」字,遠要比「紅」更符合影片的內在機理,因為它透著那種塵埃落定後的蕭瑟。
Ⅳ 電影紅高粱劇情簡介
九兒19歲時,不得不嫁在十八里坡開燒酒作坊的五十多歲的李大頭。按鄉規,新娘子要被顛轎的方法折騰一番,但不管轎夫怎樣折騰,九兒始終不吭聲。九兒到了十八里坡後,與余占鰲發生了感情。不久,李大頭死了,眾伙計不想再幹了,九兒勸住了眾伙計,又撐起了燒酒作坊。
土匪禿三炮劫走了九兒,羅漢大叔和伙計們湊錢又將九兒贖了回來。但余占鰲看到九兒頭發凌亂,非常生氣,跑去找禿三炮,將菜刀架在他的脖上,直到禿三炮用腦袋保證沒有動九兒,余占鰲才罷休。余占鰲在剛釀好的高粱酒里撒了一泡尿,沒想到高粱酒的味道格外好,九兒給它取名叫十八里紅。
九兒的兒子9歲那年,日本鬼子到了青沙口,燒殺搶掠。九兒搬出被日本鬼子殺害的羅漢大叔當年釀的十八里紅給伙計們喝,大家鬥志昂揚地去打鬼子。九兒挑著做好的飯菜去犒勞余占鰲他們,卻被鬼子軍車上的機槍給打死。
憤怒的余占鰲和大夥抱著火罐、土雷沖向日本軍車。塵埃過後,余占鰲拉著兒子的手,掙扎地來到九兒的屍體旁。日食,九兒的兒子放聲唱起了童謠:「娘,上西南,寬寬的大路,長長的寶船」。
(4)紅高粱電影的主題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余占鰲
演員 姜文
余占鰲是一個具有獨特個性和民族精神的人,他個性剛烈,性格中有一種粗野、狂暴,但又富有原始正義感和生命激情。他是百里聞名的轎夫,在高粱地里他與九兒「野合」,他酒後沖酒槽撒尿,為報親仇怒殺日本鬼子,這都是余占鰲做的事情。
2、九兒
演員 鞏俐
因為一匹騾子,九兒的父母要嫁她給一位擁有一座酒坊的麻風病人。九兒乘坐花轎出嫁時,在途中被一名強盜攔截。九兒的丈夫死後,九兒接管了酒坊。
後來,日本軍隊入侵中國。九兒的老朋友被日本人殺害,於是九兒要向日本人復仇,她請她的工人來幫忙。為了不讓工人們餓肚子,九兒帶來中飯犒勞大家,結果被日本人殺害。
3、羅漢大叔
演員 滕汝駿
羅漢大叔是李大頭家的伙計,李大頭死後,九兒讓他來當家,是他把李家的燒酒鍋重新支起來的,他私下裡對九兒也十分的敬重。羅漢大叔被日本人抓住後,殘忍的被剝皮殺害。
4、土匪
演員 計春華
土匪禿三炮劫走了九兒,羅漢大叔和伙計們湊錢又將九兒贖了回來。但余占熬非常生氣,跑去找禿三炮,將菜刀架在他的脖上,直到禿三炮用腦袋保證沒有動九兒,余占熬才罷休。
Ⅳ 《紅高粱》電影是否能與小說媲美
整部影片一直有一種情緒在向外噴涌,仿若生命的脈搏般雄健有力。個體的反抗是如此的決絕而動人心魄,個體生命的釋放又是如此坦盪而豐盛濃烈。我感動於九兒的堅毅,潑辣與直爽:「這屋裡的東西,能燒的就燒,不能燒得就埋!再用這高粱酒把這十八里坡澆上三遍!」眼神火一樣躍動的昂揚,語氣是那樣的堅定;我感動於九兒貼窗花的鏡頭,喜慶的嗩吶為她的歡暢鳴響,她有勇氣翻過舊的一頁,明快爽朗的開始她的新生活;我還感動於燒酒鋪的弟兄祭酒神的情景:幾個皮膚光潔黝黑的厚實男人,光著膀子酣暢的吞咽著那凜冽的高粱酒,然後將碗「咣」的一聲朝地上一砸:把生命的率真與質朴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出來。從影片中可以看出,張藝謀導演准確而深刻的挖掘出了人性中最本真,最朴實的一面,為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如火焰般跳動在我們脈搏中的鮮活的人物。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赤裸裸的拋灑在鏡頭前,如血一般盪氣回腸。
Ⅵ 莫言《紅高粱》的藝術特點是什麼
藝術特點
1、《紅高粱》小說的主題思想既張揚活得豪爽、個性解放、坦坦盪盪的生命觀,又歌頌英勇抗日的愛國主義精神。
2、敘事藝術
粗俗又崇高的人物對白,愛憎交織的場面敘述。
打破了敘事視角的常規用法將多種敘事視角交替使用達到了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在全知和限知的敘事視角中來回穿梭,在講述別人故事的同時,也在聆聽著別人講故事。
能夠自如地掌控敘事節奏還能給讀者以足夠的想像空間,在敘述上真正做到用技而不炫技,主觀又不失公允。
3、弘揚積極向上的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渴望個性解放精神,重建創造精神等。
莫言首評《紅高粱》結尾:不符合科學但符合藝術
電視劇《紅高粱》專家研討會日前在京召開,《紅高粱》原著作者莫言表示他出國期間看到海內外華人熱追電視劇版《紅高粱》,他特別提到《紅高粱》結局九兒慷慨赴死這場戲雖然不符合科學,但是符合藝術,符合觀眾的心理需求。
對於電視劇版《紅高粱》,原著作者莫言表示,因11月6日去美國,他只看了30多集,但每集他都看得很仔細,看完後也生出很多感想。而赴美期間,海外華人對電視劇版《紅高粱》的喜愛,更是讓他清晰地感受到《紅高粱》的巨大魅力。
莫言說,赴美期間他發現很多身在美國的華人都在追看《紅高粱》,反映也都是正面的、肯定的。尤其是他們在異國他鄉看到這樣帶有強烈中國風格、中國鄉土精神的電視劇,喚起的思鄉之情,更讓他感到非常振奮和高興。
完成拍攝,將它完美呈現出來,完成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莫言也表示由衷地感謝。他表示電視劇版《紅高粱》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是符合我們愛國主義主旋律的電視劇;
充分展現了我們傳統文化道德價值觀中正面的部分,其故事的講述,曲折、豐富、豐滿,堪稱精彩;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更是塑造出一群形形色色的豐滿和比較豐滿、個性十分鮮明的人物。以一部作品來說,有這幾點就足以站得住腳。
莫言還特別提到了電視劇的結尾部分,「在大結局中九兒提著酒的情節,酒是不可能引發那麼大的爆炸,因為酒燃燒,冒出的火苗是藍色的,不會像汽油那樣引發沖天大火強烈爆炸,這個雖然不符合科學,但是符合藝術,符合老百姓的心理需求。」
Ⅶ 紅高粱主題思想
《紅高粱》是一個具有神話意味的傳說。整部影片在一種神秘的色彩中歌頌了人性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贊美生命是該片的主題。「是要通過人物個性的塑造來贊美生命,贊美生命的那種噴涌不盡的勃勃生機,贊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張藝謀:《(紅高粱)導演闡述》)正因為這種對生命的禮贊以及影片那精湛的電影語言的運用,使得《紅高粱》獲得了國際榮譽,這也是中國電影迄今為止在國際上獲得的最高榮譽。
Ⅷ 《紅高粱》的主要內容主要人物中心主旨
主要內容: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
主要人物:余占鰲、戴鳳蓮。
中心主旨:《紅高粱》小說的主題被詮釋為弘揚積極向上的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渴望個性解放精神,重建創造精神等,其意圖是藉助高密東北鄉民間原始野性文化的活力來改造孱弱的民族性格,呼喚強有力的生命形態,呼籲中華民族要自尊自強,要有反奴性和反抗性,具有健康的人格和民族品質。
(8)紅高粱電影的主題擴展閱讀:
《紅高粱》的創作背景:
1929年5月至1930年上半年,曹克明來濰縣任縣委書記。事後(指「濰縣橋西山會暴動」一事)曹克明要回家看看,說家裡還有幾棵梧桐,想賣掉弄點經費。一回家,即被家裡人看起來,由動搖而叛變。這是1930年春天的事。曹克明叛變後,濰縣黨組織又遭到一次破壞,於清書同志(曾任省委秘書)被捕了。1931年4月5日,清書同鄧恩銘等二十一位同志,都慘遭殺害。」
曹克明變節後,回鄉參加了當地的聯庄會。並利用聯庄會拉起了一支隊伍,又收編了附近一些大大小小的土匪武裝,手下有了一千多號人馬,成了高密一帶呼風喚雨的人物。
當時駐濰縣的國民政府山東省第八行政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是厲文禮,抗戰爆發後,他將所屬各縣自衛團、聯庄會及各地抗日游擊隊重新組合,把規模較大的幾支改編為直屬部隊,曹克明部編為第六游擊總隊,後更名為山東省第八專區保安六團,曹克明先後擔任總隊長和團長。
1938年4月16日,曹克明率領隊伍在膠萊河古渡孫家口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燒毀敵人汽車8輛,殲滅日軍30多人,轟動了整個膠東,曹克明也被譽為「抗日英雄」——這就是《紅高粱》中所描述的「我爺爺」在膠平公路伏擊日本人汽車隊的故事。
Ⅸ 紅高粱的主題思想
1、主題思想
莫言描繪了一片紅如鮮血的紅高粱,整個世界都是血紅的,以這種狂歡式的語言、天馬行空式的筆觸,塑造了一個在倫理道德邊緣的紅高粱世界,一種土匪式的英雄,他們做盡壞事但也報效國家,他們繾綣相愛、英勇搏殺,充滿著又離經叛道又擁有無限生氣的時代氣息。
2、簡介
《紅高粱》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紅高粱》主要通過「我的奶奶」戴鳳蓮以及「我的爺爺」余占鰲兩個人之間的故事,講述發生在山東的生命贊歌。在充滿野性的紅高粱地里,我的爺爺和我的奶奶在紅高粱地里進行了野合。《紅高粱》主線是「爺爺」余占敖率領的武裝壓擊日軍,輔線是「爺爺」余占鰲和「我奶奶」戴鳳蓮之間的愛情故事。故事發生的主要地點是高密東北鄉。小說里的主要人物有的是自發的造反勢力,有的是混亂和無紀律的地方首領。他們沒有救國家和人民群眾的主動意識。他們反抗的原因來源於為自身的生存而抗爭。整部小說中沒有著墨太多的正面形象,「我爺爺」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是「土匪」又是「抗日英雄」的雙重身份,土匪的野性和英雄的血氣使人物更加豐滿和真實,還原了真實的歷史一幕。
3、創作背景
《紅高粱》以抗日戰爭及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高密東北鄉的民間生活為背景,故事融合了多種混亂的異質,最終通過一種強烈的刺激來塑造時代背景,從民間的角度給讀者再現了抗日戰爭的年代,展現的是一種為生存而奮起反抗的暴力欲。莫言筆下的高密東北鄉就像他所說的:「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醜陋、最超脫最世俗、最聖潔最齷齪、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愛的地方。」就是在這片充滿夢幻與神奇,浪漫與純真,充滿生命力的土地上,展現出壯美的畫面:站立著無邊無際凄婉可人的、激盪著愛情波浪的紅高粱;款款流動著的墨水河;伴隨著螃蟹散發出的腥甜。高密東北鄉的壯美畫面對應著作者開闊、宏大、豐滿、艷麗、血腥的語言。莫言用這種語言追述了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敘述者以及他的爺爺、奶奶、父親時候的那場華麗的戰役,表現出細膩獨特的生命體驗。
4、作者簡介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密縣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品:《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勞》、《蛙》等。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Ⅹ 《紅高粱》表達了什麼樣的主題
透過影片《紅高粱》還不難看出,它在人的生存狀態、人的本性上作了文章,探討人生哲理。《紅高粱》從本質上說是揭示了一個全世界人們都在關注的問題:文明發展了,人的尊嚴該如何保持,人的活力該如何張揚?人性如何不因科學的昌明發達而喪失?該片導演張藝謀曾聲明,他拍《紅高粱》就是要表達「人活一口氣,樹活一張皮」,就是要張揚人性。在電影中,還往往運用一種具像來象徵,暗示或者喻意環境與人的關系。環境與人相應和時,可以張揚人性;環境與人矛盾,則會壓抑,破壞,甚至毀滅人性。電影《紅高粱》中的高粱地,酒坊均與男女主人公的人性相應和,因此它起到了強化,張揚人性的作用。
用假定性的色彩造型把整個天地變成紅色,來顯示人物壯烈的心理真實,也是《紅高粱》的藝術之筆,它給觀眾留下了一種神奇及激動之處。這要比小說中的一帶而過的一些描述更加渲染和表現。提到這些,又不難想像,片中的「顛轎」一場戲,在那崎嶇的道路上,滾滾的黃塵,轎夫那近似瘋狂般的野性舞蹈,以及轎中「我奶奶」的表情;釀酒作坊裡面的大酒缸,大海碗,通過煙氣,來回走動的人而營造出來的熱氣騰騰的氣氛;高粱地里的高粱在風中狂舞不止,心跳似的鼓聲和吶喊似的嗩吶聲拔地而起……這些熱烈鮮明的氛圍,表現的多麼震撼人心啊!分析其原因,無處不和電影強調形象直觀沖擊力有關系。這些場面最能體現淳樸的民俗和傳奇的色彩以及片中人物的心境,由於編導者的刻意渲染,使作品在總體上透出了一種強悍的,狂野的,生機勃勃的氣質,觀眾也從中感受到了強烈的生命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