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恐怖驚悚電影《來訪者》(神秘來電)的影評誰有啊,我的感覺就是女主角殺了所有的人,具體是什麼情況
前天在家裡一口氣看完了兩個版本的When a Stranger Calls (陌生來電),1979年與2006年,時隔27年的兩部影片,展現同一個故事,這是很有趣的觀影體驗。由於是連續觀看,還可以發現不少相同或相似的細節,熟悉的對白。然而兩部影片卻也分別體現著近三十年恐怖影片的潮流和手法變遷,觀看過程中,正是這奇特的體驗,還讓我不禁回味起了其他一些翻拍作品的變化。
2005年至2006年之間,似乎颳起了一股熱潮,許多2,30年前的經典或所謂經典恐怖影片被從棺材中揪了出來,重新塗抹粉飾一遍,被帶到今天年輕的觀眾面前。這其中包括Vincent Price的經典作品之一The House of Wax,John Carpenter的代表作The Fog,著名的鬼屋題材影片The Amytiville Horror,另一位著名恐怖片導演Wes Craven的作品The Hills Have Eyes,以及前面提到的這部曾經也掀起過熱潮的影片When a Stranger Calls。本文除了介紹兩版本的該片之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想談一下,我的這些「回味」所得到的想法。
那麼,首先,還是影片的介紹。
When a Stranger Calls的故事主角是一位名叫Jill Johnson高中女生,她來到Mandrakis大夫的家中看護這對夫婦的兩個孩子,直到半夜後他們外出歸來。由於兩個孩子已經睡著了,因此Jill所需要做的只是一個人待著看書吃東西,並接些電話及留言。。。然而,一個陌生男子不斷的古怪電話卻讓Jill心神不寧,他一直問Jill,"have you check the children?",驚恐之下的Jill報了警,然而警局通過電話公司的監控卻回復給了她一個更可怕的消息——這個騷擾者居然就在Jill所待的房子里。。。
在1979年版的影片中,這不過是影片的前半部分,接下來警察們趕到那裡,發現兩名孩子早就已經被那名男子用殘忍的手段殺死,而兇手Curt Duncan卻被以精神病的名義帶到了收容所。7年之後,Curt從保安鬆散的收容所里逃走,當年的探長John Clifford則以私人偵探的身份,發誓要抓到Curt,並親手殺死他。。。
然而看過06年版本的觀眾,都知道,「Jill勇敢地與歹徒搏鬥,並使兩名孩子安然無恙」。。。而全片的劇情也在Curt被警察們帶走後便告終止了。。。
如果只截取79年版的前半部分,那麼兩個版本的影片的主線是一樣的。那麼不妨以79年版original為標准,來評價06年版的影片。先來講講缺點。
正如今天絕大部分商業型恐怖片所做的那樣,06年版的本片,開始部分也離不開學校的校園,漂亮的女主角,以及她同樣漂亮的同學,這種情況下,我們基本都能知道,她的漂亮同學一定會死,雖然當時我並想不出她會以什麼方式進入到這個似乎沒有她戲份的故事中去,不過最後編劇果然沒能戰勝我的猜測能力,只不過她這樣白白送死雖然完全不是她的錯,但是編劇也太不厚道了,而且。。。其實沒有意義。再者,便同樣是現在最流行的音效嚇人法,這個在影片最開頭便有所反映,鏡頭突然的伸縮配以音量突然的提高,不知道是為了製造恐怖氛圍,還是為了製造心臟病突發者。。。
06年版的本片的另一個缺點,是演員的表演,甚至僅僅是念白,都顯得太過平淡。雖然女主角可能比79年版的更漂亮,而一個吸引眼球的女主角也的確是恐怖影片從古到今都很看重的一個元素,但是缺乏容貌與身材以外其他方面的吸引力的話,那麼這依然是不夠好的。畢竟這念頭美女很容易找-__-。至於念白,這個在對比之下的差別是十分明顯的,79年版影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Curt那一句"You blood... all over me!!!",顫抖而亢奮的聲音,能讓觀眾清楚地想像出他咬牙切齒,幻想著他變態慾望達到高潮而激動無比的那幅景象。而在06年版中,我一直等待的這句台詞,同樣也是兇手少之又少的幾句台詞中的一句,卻成了毫無感情的深沉男低音。。。要知道,這是一個喜歡用雙手代替凶器,活活撕扯受害者軀體的變態者,這種人居然都玩兒深沉?天那,導演在想什麼?
再加上眾多無關或造成邏輯矛盾或容易形成無關誤導的人員的加入,以及一些尚需推敲的情節銜接,06年版的When a Stranger Calls是有不少缺陷的。但是,它卻有一個很不錯的優點:事實上,79年版的本片,最精彩的部分,便是影片的前半部分Jill在Mandrakis家的驚恐經歷,而後面部分,多少因為驚嚇已過,而顯得有些平淡,也不夠精彩,當初我在觀看中便一直在想,假如影片只包括前面這些內容,是不是更緊湊呢?而06年的這個版本,編劇恰恰替我完成了這個設想,非常值得贊揚。因此如果從現在這個角度來看,為了把原本20多分鍾的情節擴充到如今的80多分鍾,那麼「漂亮的朋友」及「無關人員」等等多餘元素的加入並不能完全說沒有道理。事實上,他們的加入,正是為了兩方面的擴充,一是情節的復雜性,使線索更曲折,要進一步折磨主角的心智,因為她最後勝利了,所以觀眾要能看到她有多麼的「不容易」。。。第二方面,則是作為恐怖影片,多些受害者,多幾次兇案的發生,都是影迷希望看到的,單從擴充影片復雜性的角度來講,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這一點,06版本做得並不好,片中的兇手在片頭交代是一個徒手殺人的變態,而片中的受害者卻死得「乾乾凈凈」,絲毫沒有體現出兇手的極度殘忍。
因此,單就06年這個更容易被現金觀眾接觸到的版本來說,個人還是覺得值得贊許的。即使沒有原版的比較,觀眾依然可以享受到一個不同的觀影體驗,當然裡面有不少因為翻拍而造成的缺乏考慮的缺點和破綻,這些依然很傷腦筋。。。
那麼再來說說翻拍,既然上面我從總體意見上認可了When a Stranger Calls的翻拍,那麼我們就把它作為恐怖影片翻拍的一個正面例子。然後我們來看看以上提到的五個影片中的兩個反例:
首先是The House of Wax,本片與其說是翻拍,不如說是掛羊頭賣狗肉,僅僅因為這個以活人為模板製作精美蠟相的蠟相館為故事的核心,才用上了我極喜歡的當年Vincent Price主演的影片的同名標題。可能片中唯一我覺得還值得一看的便是當主角們發現真相後的那些從蠟相身上剝落的斷肢和血肉,女主角的男友那被撕去皮的臉頰配著他那依然轉動的眼珠的確有些令人發毛。最後那場在融化的蠟相館里逃命的戲也算有那麼一點點壯觀,比較有趣。除了這些外。。。本片實在有辱The House of Wax這個經典名號,Paris Hilton或許還是繼續出偷拍錄象帶我才更有興趣看到她-__-。
Well,我們的第二個典型反面例子則是The Fog,與The House of Wax正相反的是,本片完全依照John Carpenter當年影片的原樣,換掉了部分角色的身份,把分支線索的末端細節重新寫了一下。。。感覺就是給一個姑娘換了套衣服,只是原本的衣服很合身,姑娘看起來很美麗,這回妄圖換個新潮的款式,結果卻沒注意到這根本不合身,於是掩蓋了原本迷人的曲線,出了門大家看到以為見著了個大媽,最後導致觀眾罵聲一片,也是有辱了名號。不知道Carpenter老頭看過這個版本後有沒有氣哭了。。。
Ⅱ 電影《地心引力》觀後感
《地心引力》觀後感01
剛剛看完了《地心引力》,是一部非常好的片子。雖然與傳統好萊塢影片一樣是一個自我救贖的老套路片子,但這無妨。正如我最近在看的《電影劇本寫作基礎》中所說的一樣,一部優秀的影片要有好劇本,好製作,好演技,本片可以說是都具備了。
桑德拉·布洛克飾演的女主角Ryan,Stone,中年喪女,沒有丈夫,討厭太空,每天過著上班,下班,悶頭開車的日子。原本日子可以一直這樣下去的,直到影片的情節點1——來到太空工作的Ryan所在的飛船受到爆炸的衛星碎片的沖擊,除了她和老軍人Matt,Kowalsky以外的人都喪生了。
Ryan是一個有著男人般名字的女人。Matt是軍人,雖然平時啰啰嗦嗦,但在關鍵時刻,毫不猶豫。
Matt的角色是父親。任何一個父親在面臨這種抉擇時,都會做出相同的選擇——把生的機會留給孩子。Matt把生存的機會留給了Ryan,並且不斷地鼓舞她,指導她,相信她能活得很好。同時Matt還是一個男人,在面對這種情況時,英勇赴死好像更為勇敢,但卻要留下女人去獨自面對。
因此Ryan重生了,她回到了空間站中,那一刻明顯鏡頭上她是一個蜷縮著的嬰兒的狀態,甚至後面還擺動著兩根臍帶。
她從Matt那裡重生了,她接受了父親留給她的性命,同時卻又要離開父親,獨自面對著整個世界——她再無依靠了,必須靠自己。這意味著之前的生活都變得無關緊要了。就像《千面英雄》中說的一樣,英雄被迫開始了征程,被從原來的生活中無情的切斷了。只有這樣英雄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並且凱旋而歸。
因此這其實並不是一部科幻片,只不過太空美麗又致命,孤獨而無情,非常適合用來逼迫Ryan去面對自己的弱點,逼迫她去成長。
《地心引力》觀後感02
作為一部太空科幻片,《地心引力》自然會讓人想到庫布里克的《2001漫遊太空》,後者雖然是1968年拍攝的電影,但片中對外太空所有重要細節的展示都與一年後人類首次登月時的場景幾乎同等逼真,此後便再無太空科幻片能與本片匹敵。雖然每年全世界有眾多同類題材的電影出品,但他們僅僅將太空作為一個載體,或魔幻或科幻,均把鏡頭對准了外星物體,而對外太空本身存在的意義並無多少探索。時隔45年後,今年的《地心引力》很好的在太空科幻片領域與《2001》完美的銜接。盡管拋開電影中哲學層次的詩性思考,單單對人類在漫無邊際、浩淼冰冷的外太空中的恐懼、渺小與孤寂的心靈描繪方面,《地心引力》明顯不如《2001漫遊太空》震撼,但卻進行了另一種新嘗試:與後者節奏緩慢、劇情沉悶不同,該片利用引人入勝的商業化手段逐步解析了一個乏味的哲學命題,從而讓觀眾在領略外太空的迷人與恐懼的同時,依然時時浮現出影片中暗含的隱喻在這一點上,《地心引力》更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都是一個人完成了一次本不可能的奇幻漂流。「要麼帶著傳奇回到地球,要麼十分鍾內化為灰燼」則是該片的生動寫照。
電影《地心引力》應該可以說是自《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後,最讓人感到安靜的一部3D電影了。安靜不單指簡潔的劇情和稀少的人物,更是指電影的敘述風格,尤其體現在鏡頭語言的運用上。該片在營造太空災難上對場面本身渲染不多,更多還是利用主觀鏡頭的穿插,藉助視覺落差帶領觀眾進入驚心動魄的災難當中。電影開場的長鏡頭,讓我們看到地球壯美景色的同時,也注意到鏡頭中的景別在移動中慢慢拉近,給觀眾帶來極為深刻的視覺美感。以往的3D電影總是靠堆砌應接不暇的爆破場面來達到視覺效果,而該片中桑德拉·布洛克掉落的那一滴在失重狀態下默默消失的眼淚,就足以在我們的心靈中留下痕跡。
曾經那個與虎為伴的少年為我們靜靜敘說了大海的無垠、殘暴與美麗,現在這個勇敢的女宇航員則在大海的盡頭——天空,為我們呈現了不同於大海的另一種壯美與感動——夢幻般的日出與日落、攝人心魄的'極光、地球上異常親切的萬家燈火,當喬治·克魯尼解開安全繩,緩緩漂移而去,一句「此刻,你該看看恆河上的太陽,太美了」讓人眼睛不禁濕潤,這是人類離開一直賴以立足的地球反觀自身的由衷感嘆,彷佛靈魂離開肉體時的那最後一瞥,總是飽含太多不舍與留戀,但更多的,是豁然開朗後的靜謐與安詳,一如《2001漫遊太空》中躺在異度空間的床上慢慢老去的倖存者........
《地心引力》觀後感03
看這部電影以前我聽說這是一部獨角戲,同伴都死光了,就剩一個人,困在飛船里,面對無垠的太空。想想都覺得很牛,她要怎麼與自己和解,怎麼消化這種孤獨,怎麼面對命運的無常,怎麼度過生命的倒數?可惜,我忘了這是一部商業電影,不是一部獨幕劇。
肯定是一部合格的商業片。人物有成長,Ryan從封閉自責的單親母親,達成了與自己的和解,整個人都從緊綳狀態得到了放鬆,並且慢慢從Matt的口頭禪中學會了他的處世態度;聲效很贊,太空中的壓抑感、無助感、失控感都被很好的渲染;表演很到位,George,Clooney還是這么帥,這么瀟灑,女主角在ISS返回艙里的情緒很復雜,處理的層次很清晰;題材角度選取也很妙,是很小巧的災難、末世故事,不需要搭建龐大的世界觀,仍然具備足夠的張力支撐一部90分鍾的電影,故事也很難寫崩。
太工整的作品難免缺乏人情味。影片中有很多漂亮的句子,但是沒有向更深處挖掘,很遺憾沒能看到一部震撼的文藝電影,但也很開心度過了一個輕松的下午。
《地心引力》觀後感04
我的這次旅行,以一部電影開始也以一部電影作為終止,都是科幻片,前一部是《降臨》如今這部便是《地心引力》。說是劇情我會壓前者,可論震撼,我選擇後者。我終究是沒有在三天里的每天把故事記載下來,由此便想到藉助電影的始終把這幾天的所感或許還能隨筆記記,也不虛此行,或許還能看到不一樣的時間觀。
西安讓我很震撼,綠化街道古牆鍾樓,包括也許從小地方來的我到那個購物中心去也難免壓下自己的驚喜去掩蓋自己的妒忌,吃吃喝喝還在注意自己的減肥計劃,古色古韻,我覺得很好,秦始皇兵馬俑,也許是個晴天,我並沒有感覺到,有瑟瑟發抖的那種陰森氣,一路上我在思考的是,歷史上對秦始皇的評判還是有好有壞,如今我在他的江山之下,該以何種情感去感受他,到如今我也搞不清楚,伴隨最深的就是盜墓題材的筆記與真實的秦始皇陵相結合讓我躍躍欲試,一國的興亡成多少子民,萬古灰燼,留下多少興衰成敗,那個時代的迷信思想,到如今終究解決不了,不妨也是一種信仰,沒有對錯,只是在那個年代,陝西歷史博物館陳列的展品說不震撼是假的,秦代,商代,六國統一漢代唐代,各個興衰年代裡從經濟到祭祀到文化到政治,各個方面橫向縱向的空間物質,全都擺在面前,你想的是,這幾千年來的日子裡,文物的演變與發展,人類的技術與智慧,都是在向前也在後退的,古人的智慧與今人的能力,如果要去比還是難以定論的吧,一個個展品裡面的故事,讓我文藝內心那些美好,全都涌現,激動興奮與感動,對於歷史長河,我總是有足夠耐心去給予情懷。
總覺得夜晚的西安最美了,祥和與寧靜,給人以安定,燈光在各個古物上,白日的顏色不如晚上燈光襯托的美麗,那種震撼只能用肉眼感受,相機拍不下物體周圍光影,但是美的,那個城市,似乎配上這些暈染的光影,更加讓人沉醉其中,就這樣走在路上,走啊走,似乎,天地也就只此一郁,慢節奏,時間慢,車馬書信都很慢。
還有吃的,我是失望了點,一直以為的那種感覺僅以腹飽的感覺不足以滿足口舌之快,或許期望太大,但也覺得不虛此行,得不到在騷動,體驗到了,或許又是另一番模樣,在這個旅途中,總是想讓媽媽來感受一下,讓他們來看一下這個太歷史性經典性的城市,他們在時光中老去,但是他們也在時光中沉澱,或許也是更好的。
在飛機上看到一句話,盧梭說:「生怕我的靈魂的永恆生命沉溺於享受世間的種種浮華.」我便是這個狀態了,我特別想安逸,我也給自己放縱肆意的空間,可是我不會沉溺,似乎這個狀態要有的,所以今日便是我旅行的終結點了。
回到電影,看很多影評說,這部電影似乎不夠真實,很多細節方面處理不夠完美,我看完只是震撼與無力,真真實實地體會到,在那個空間里,慢慢死去的恐懼,哀莫大於心死,或許在那個時候,恐懼讓自己不再掙扎,在黑暗裡等待著,完結著,我不敢去想像,整部電影,劇情內容少,但導演用九十分鍾敘述了太空災難的故事,我覺得還是值得他如今的分值的,拍攝的長鏡頭,讓人真正的感受到在這個神秘的區域里,似有似無存在或虛無的物質,最為柔軟的人物的出場與離場,心痛,只留下心痛,卻不知道該如何疏通,或許人生很多事這樣,沒有那種長留的感覺,僅僅是那一瞬間的感受或許都與以往相差太大,在任何事物發生前去比對一下其價值,或許也是讓自己平靜放下的方法,女主著陸後,站了起來,那就是gravity,記得之前爬山,那麼高的山下是空盪盪的,那種腳踏實地的感覺,多渴望多難得,何況宇航員,不易不易。
結束。
Ⅲ 棕櫚擺動有幾個版本
棕櫚擺動目前只有一個版本。
《棕櫚擺動》是由Sean Hoessli執導,Stephanie Beard、詹森·劉易斯主演的一部影片。一對年輕的夫妻剛剛搬到加州旅遊聖地棕櫚泉的社區,當他們發現鄰居們個個都是玩很大的玩咖時,他們之間的感情也逐漸受到了考驗。
影視是以拷貝、磁帶、膠片、存儲器等為載體,以銀幕、屏幕放映為目的,從而實現視覺與聽覺綜合觀賞的藝術形式,是現代藝術的綜合形態,包含了電影、電視劇、節目、動畫等內容。
新媒體將傳播載體從廣播電視擴大到電腦、手機,將傳播渠道從無線、有線網擴大到衛星、互聯網更好地滿足受眾多層次、多樣化、專業化、個性化的需求。
Ⅳ 愛樂之城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愛樂之城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看過了歌舞片電影《愛樂之城》後,我深深的被劇中的女主角米婭和男主角塞巴斯汀的舞蹈所感染,他們舞跳得是瀟灑自如,美輪美奐,堪稱完美。
尤其是電影開頭部分的一段開場舞,運用了一段長鏡頭,把氣勢磅礴的集體舞表現得恰到好處,烘托出整部電影的氣氛,達到了一個小高潮。而後又運用冬、春、夏、秋、冬的四季順序,把男女主人公的愛情線和事業線串聯起來,有高潮,有低谷,有順境,有逆境,情節是跌宕起伏,讓觀眾隨著劇情的展開,心情也是時好時壞,讓人有一種強烈的代入感,好像是自己親身經歷了一樣。
看過電影後,感覺導演拍這部戲很走心,把男主人公設置成為了一位理想主義型的落魄的鋼琴演奏家,而把女主人公設計成了白天在咖啡館打工,利用空閑時間去應聘臨時演員的一位不出名的小演員。他們都可以算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他們都是想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和不懈奮鬥成為本行業的佼佼者。
你要是只認為這是一部青春勵志片,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其實里頭還穿插著另一條主線,那就是兩個人的愛情故事,他們通過偶然的機會互相認識,又彼此互生好感,但是後來由於他們都不肯放棄各自追求的事業,在愛情和理想的沖突下,他們的矛盾愈演愈烈,最後導致二人為了事業各奔東西,不歡而散,讓人看後感覺很無奈,也很可惜。
我覺得這是導演留給我們觀眾的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是愛情重要,還是事業重要,還是二者可以兼得呢。
電影結尾導演處理得也很含蓄,很聰明,不是人們想像的大團圓的俗氣結局,而是留給觀眾們想像的空間,讓人們在回憶和留戀中展開各自的想像,讓每個人都可以自己編織一個自己認為合理的結局,留給觀眾們思考的餘地。這樣的處理太讓人出乎意料了,想法太大膽了。
希望以後我們還能看到這么精彩的歌舞片,讓我們可以再次得到視聽的雙重享受。
之後的2月,比如今天,依舊那樣的冷。而我今天在值班,打掃干凈值班室之後,就打開自己的電腦,聽著緩慢安靜的音樂,開始寫點東西。
昨天去看了《愛樂之城》,怎麼說呢,好萊塢類似這種風格的電影感覺應該都需要看2-3遍才能徹底的看懂,幸好之前我已經大略看了電影的介紹,讀了豆瓣的影評,所以,很快就把自己帶入了電影裡面,女主和男主的愛,冗長卻又不幹脆,如此的相愛,卻又各自為了夢想或者說為了成全彼此的夢想和成功,放棄了彼此的愛,電影最後男主和女主深情的對視,男主微笑點頭,女主含淚莞爾一笑,就這樣錯過就是一輩子,感覺這部電影完美的詮釋了:愛一個人,並不一定非要和他(她)在一起,讓愛的人幸福,才是自己最大的幸福這句話。男女主角兩個人那麼的合拍,這就是傳說中的靈魂伴侶吧,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你就懂我,我也暸你。我自己一直認為,懂我的人才是最珍貴的,不需要大費周章的解釋,不需要浪費時間的爭吵,只要一個眼神,一個抬頭,一個微笑,一個皺眉,你就懂我,當然這些從來都不會是單方面的,真正的愛是相互的。有些女孩子一味的要求自己的愛人懂自己,卻從不去深入的了解他的世界,他的感情,只會從撒嬌演變成任性,亂發脾氣,卻責怪愛人,你為什麼不懂我。這樣的我只能呵呵了。所以說為什麼這個世界這么大,想找一個身心靈都契合的伴侶是多麼的難得。
如果你身邊的愛人是那個對的人,懂你的人,你也很懂他(他),那麼用心的去經營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愛情吧,不要讓日常的繁瑣傷害了這難得的緣分。如果你身邊的愛人不是那個最懂你的對的人,趁早放棄吧,說實話,你問你自己,有一天你遇見了那個對的人,你能忍心放棄陪伴了你這么久的愛人嗎?不能,那你又會捨得放棄那個真正適合你,懂你的對的人嗎?不會,到那個時候,你只會更加痛苦。不如早點放棄,充實自己,提升自己,做更好的自己,等到遇見那個對的人的時候,自信勇敢的放手去愛吧。
因為你說要推薦一部好電影,說你看了《愛樂之城》你壓抑了好久的心情舒服太多了,趕緊跑去看!好猜測一下你到底遭遇了什麼,畢竟這世界上能壓抑你的事情並不多。果然好電影!
理想的頭屢撞現實的釘子的題材竟然被拍得如此奇幻。各種失意都沒能阻擋和磨滅男女主角為理想奮斗為愛做出犧牲。各自的夢想終究在愛人的支持和鼓勵下實現了。曾經相愛的人卻咫尺天涯,心裏面互相守望現實中各奔東西。
電影最高妙的地方是:無法實現的理想和心願用歌舞劇的表現手法誇張地與現實相互映襯,既把現實的殘酷展現的淋漓盡致又把理想襯托得無限美好,但是卻並不讓你絕望於二者之間遙遠的距離。
用星空里雲端上動人心弦的舞蹈來表現令人心馳神往的愛情。爵士樂酒吧里理想各自實現生活中互相失散的兩個人意外的重逢,鋼琴彈奏起人生初見的那首曲子,才發現曾經砰然心動的一切依然還在。憂傷回眸的米婭看到塞巴斯丁不舍的眸光和一抹最終釋然並祝福的點頭微笑後也含淚頷首離去……
在最艱難的時候一見鍾情並互相鼓勵支撐,在看到希望的時候互相祝福並各自離去,在理想相繼實現後意外地重逢又再理性而無奈地告別……
你看到什麼了呢?既然理想的頭註定要碰到現實的釘子,你還會努力前行嗎?就因為無論多糟糕的狀況你都有可能遭遇最美妙的愛情?即使無論多麼動人心弦的愛情都有可能在互相奉獻的途中迷失?只要有夢想,哪怕你千辛萬苦為對方實現了自己當初的理想卻最終失去了她,也一定會相信互相守望過的心始終會有和當年一樣的熱情與溫暖?
在未來漫長而未可知的歲月里,你一定會越來越堅定的相信愛才是這世界上真正無堅不摧的力量!
最近上映的好萊塢新片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即使情節再老套,換一種方式表達,抓住細節,依然可以成為經典,《歡樂好聲音》如此,《愛樂之城》更是如此。
劇情很簡單,兩個生活在洛杉磯的文藝青年,相遇了,相戀了,最後卻因為都要追求自己的人生夢想分手了。五年後偶遇,他們都變成當初想要成為的樣子,最終以相視一笑泯恩仇結束了這段意外邂逅。
電影的最後一幕,不知道喚起了多少人內心的渴望,讓多少人達到了情緒高潮,他們想起了那個曾經放棄的人,那段曾經錯過的感情,拍著大腿恍然大悟:我得到的都是僥幸,我失去的都是人生啊。
也有人認為電影的結局兩人的相遇太刻意,我卻認為導演處理得很完美。兩人在分手時並沒有半點為了現實放棄愛情的感覺,相反,當時兩人的感情是溫柔且克制的,互相都對對方充滿了美好的祝福,就是兩人堅定信念,為了理想各自前行,簡直積極向上。最後兩人都完成各自理想,在自己的世界裡活得自我又體面,這就是Happy Ending不能更圓滿了。
導演其實已經非常溫柔了,如果結局是女主功成名就,男主窮困潦倒,再見物是人非,那才是真的狗血加虐心了。所以大家就別糾結前任不前任、愛不愛、放棄不放棄了,兩人的夢想都已實現,已經很完美了。
看電影是一件個性的事,這一點在《愛樂之城》上表露無遺。朋友圈裡的一百個人就會有一百個「觀後感」,不少人還是抓住了電影中除了愛情之外的重點「追夢」,陳思誠看完在發朋友圈說「忘記多久沒在電影院看得泣不成聲了」。他因兩位主角追求夢想的劇情而感同身受。
很開心這部電影是我自己一個人去看的,也很開心這是部真正的電影,也是一部藝術品,看完後久久不能平息。這是我看過最好的愛情電影沒有之一,他滿足了我對愛情電影最好的嚮往,一起堅持夢想奮斗,一起詩詞歌賦,一起談一場也許不轟轟烈烈但卻刻骨銘心的戀愛。
女主角是在洛杉磯中萬千追夢者的一員,她的願望是當一名演員,於是她紮根在此,參加各種試鏡,不願放棄任何一個小角色。
男主角是在洛杉磯中萬千追夢者的一員,他的願望是開一間爵士俱樂部,用鋼琴彈自己喜歡的曲子。
但現實是殘酷的,女主角總是試鏡失敗,只能偶爾在咖啡店打工養活自己,而男主角所喜歡的音樂受眾太小,只能違心加入樂隊,做著自己不喜歡的音樂。
兩個追夢人在此相遇,彼此相愛,互相鼓勵。
導演對長鏡頭和燈光的運用堪稱完美,人美畫美,我甚至捨不得眨眼。像好萊塢老電影致敬的情懷配上爵士音樂,讓這部唯美的現代電影多了一絲復古的味道。
那一眼望穿秋水,星河中的漫步,夜光下兩人翩翩起舞,困難中的互相扶持,在現實和夢想的抉擇,我當然知道現實中的愛情絕不能像電影中這么美好,但這部電影好看就好看在它讓所有人都相信這份愛。
看完後回味無窮想起自己的過去,最愛的人現在和自己不在一起,不愛了但也不恨了,相愛最深的兩個人不一定是能走到最後的,可當熟悉的旋律響起時,我還想在音樂的旋律里再吻你一次,因為我把我美好的幻想都放在你身上的那份情是忘不掉的。
不必言談,一個眼神足矣。而眼神里的不再是愛,是釋懷。
「人生沒有一樁幸福不要付代價的。東邊佔了便宜,西邊就得吃虧些。」
這電影給了我一些「意料之中的觸動」,它所描寫的只不過是生活本身,其中大多是艱難的選擇,和長久的無奈。
生活迫使我們做出選擇,做選擇的時候沒有人知道這選擇會指向何種結果,而我們貪婪的天性又註定讓我們在日後對當初作為代價犧牲了的,長久的懷念。
就這樣某些人和事便成為了人生中的執念,whatif這個問題會在數個酒醉寂寞的午夜被重復提出。如果當時是另一種選擇,如果對的人沒有出現在錯的時間,如果當時沖動一些,如果當時不顧一切,那人生是不是就沒有遺憾,那這樣的午夜是不是就不會傷感。
把這樣的選擇和執念抽象成一個二選一的簡單選擇題,就是電影里表達的生活。兩個選項是理想和愛情,二人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理想,於是未盡的愛情便成為了執念,這執念在多年後尚可令兩人在一首曲子的時間里傷感而流淚。
如果他沒有成名那麼早,如果她的舞台劇大獲成功,如果他追隨她去巴黎,如果她為他留下,是不是就會獲得想像的錄影帶里播出的大團圓而沒有遺憾的生活?我對這答案並不樂觀-這彷彿在問當年選擇的紅玫瑰是否會變成胸口的硃砂痣,亦或是選擇的白玫瑰是否會變成床前明月光。
我挺喜歡電影的結尾,在短暫的傷感過後,兩人平靜地接受了生活的安排,堅決而頭也不回地走回各自需要面對的現實,沒有拉扯,沒有猶豫-這是成年人面對生活的正確態度。多年前在理想與愛情間選擇了前者,最後的結果也是求仁得仁,生活已經對其善意相待。最終的結局雖然感人流淚,但這並不是一個傷感的結局-甚至連無奈的結局都算不上-至多是個稍有遺憾的結局。而這種不能兩全其美的遺憾,不過是生活本身罷了。
有幸看了電影的超前點映,滿座的影廳除了偶爾因為片中的幽默橋段發出笑聲外,幾乎所有人都安安靜靜地沉浸在這個美麗又有點傷感的追夢故事中。
《愛樂之城》收獲的贊譽已足夠多,金球獎7提7中,奧斯卡驚人的14提,這些重磅獎項的加持幾乎把它捧上神壇。但回歸到電影本身,這確實是今年最值得一看的好片之一,它復古、懷舊,卻又精緻、美麗;帶有淡淡的傷感,卻又讓人沉浸不已。所以放下那些過多的期待,也不要以神作的標尺去衡量它,就買張票,安靜地坐在電影前,感受一場來自「愛樂之城」的追夢之旅,足矣。
印象中最喜歡的歌舞片還有一部《芝加哥》,同樣是奧斯卡經典,《芝加哥》把現實場景和歌舞橋段分開,卻又能無縫對接,流暢有新意。回到《愛樂之城》,片中的歌舞都是為劇情和人物服務,基本是故事為主,形式為輔,歌舞更像是一種精緻點綴,或是推動劇情的一種輕松調劑,或是幫助人物表達內心,適可而止,頗有味道。
一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愛情歌舞片,除了用動聽的音樂抓住你的耳朵外,華麗麗的舞蹈也是一種很舒服的視覺享受。而電影的畫面和布景、燈光運用,完完全全就是視覺上的沖擊了。
上一部畫面如此干凈又色彩斑斕的電影可能就是韋斯·安德森的《布達佩斯大飯店》了。
《愛樂之城》畫面構圖獨具匠心,元素豐富而不繁雜,色彩搭配干凈但不紛亂,因此每一幀畫面都達到了壁紙般的水準。電影中的燈光運用也讓人驚嘆,或柔和、或強烈,既能夠勾勒出洛城的自然美景,又能分分鍾把主角推到焦點前,真正做到讓光影講述故事,混淆夢想和現實的質感!
首先,這是我看過的電影中最好看,最喜歡的電影之一。不管從總體的結構設計,熒屏效果,音樂配樂,還是人物細微表情,情感的展現,都讓我深深的折服。其中,最的就是裡面的音樂設計,很應景,也很合適。
其次,從內容上來說,電影主要包括兩個題材:夢想+愛情。小時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應該都有自己的夢想。慢慢長大後,很多人卻找不到自己的夢想,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在努力。其結果可想而知,最後能真正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的人太少。就像電影中展示的那樣,我們在追尋自己的夢想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有時讓我們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崩潰,想放棄。很多人因此退步不前,久而久之,最初的夢想就這樣失去。還有很多人,可能受外部環境等一些其他的因素影響,一直被動地做著選擇,與自己原本規劃的人生大相徑庭,就這樣一直下去,為了生活而生活,為了工作而工作,很無奈地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不是自己夢想做的事。最後不得不放棄。這里,我慶幸我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現在也正在為之努力,並且我現在還處在一個合適的階段。這裡面的.艱辛,需要付出別人更多的努力,但只要自己堅持,按著正確的方式方法去做,再大的困難也要去闖一把,不給自己留下後悔的機會。就像電影中男主角一樣,雖然經歷了種。種困難,最後在自己的堅持和努力下,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這是一個很勵志的故事,也是一個現實的故事。總之,夢想還是要有的,也許堅持了就實現了呢?
最後,比較遺憾的是:男女主角沒有在一起。但值得高興的是,男主角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女主也成功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回眸的一笑,也許所有的事情,遺憾,都在這微笑中釋然了。同時,也給觀眾留下想像的空間,意味深長......
《愛樂之城》講述了一段發生在洛杉磯的愛情故事,兩位主人公米婭(艾瑪·斯通飾)和塞巴斯汀(瑞恩·高斯林飾)在遇到愛情之前一直追尋著看似不可能實現的夢想,米婭希望可以完成一次不被打斷的試鏡能夠順利成為演員,塞巴斯汀對傳統爵士樂情有獨鍾,渴望開一家爵士樂餐廳。充滿未知的洛杉磯讓他們意外相遇,兩人因緣而遇互相吸引,隨後互生情愫陷入熱戀,到最後各自追隨夢想,到女主人翁在seb's酒吧看到實現夢想的男主人翁的演奏。
透過這部電影,我們感受到:
1。很好的舞蹈整部電影洋溢著各種舞蹈,從最開始高速路上堵車的尬舞,看到的是馬路上、車上等跳舞的身姿,很有帶入感,感到歡快的節奏。到處洋溢著舞蹈,到處充滿生機。
2。貼近生活的追夢故事這部電影拍得很好,當然演員也演得非常好,很有帶入性,讓觀影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同時,也像生活中追隨夢想的人。只要你是奮斗在夢想上的人,都會被電影中男女主角的追夢所打動,也能夠感受到夢想沒有實現前,遇挫時的無奈和不安,也會感受到別人的不被理解和深深的惡意。
所有的痛楚、辛勤的努力,以及不理解都只能自己扛。
夢想是一個人堅持下來的唯一動力,能夠堅持自己的夢想是幸福的,當然也是充滿冒險的。夢想沒實現前,一切是看不透的,一切顯得那麼的不確定,猶如黑夜中前行的人們。
夢想實現時,是劃過眼角的淚痕;夢想沒有實現時,是流過臉頰的汗水。這部電影同樣告訴我們,唯有不放棄,夢想才能實現;唯有不放棄,生活才有意義。
《愛樂之城》,最近依然大火,從美國一直火到中國。甚至在未映的情況下,評分早已被刷至九點幾的高分。按理說,針對這樣一部作品,應該是去電影准備欣賞,甚至膜拜的。但結果下來,盡管不否認其實優秀佳作,總感覺差了一口氣。那麼,差的一口氣你在哪裡呢?
縱觀整部電影,影片的畫面、配樂都算得上是一流,即便是些許老掉牙的故事,依然完成度較高,至於男女主角的表演也算得上是中規中矩。作為一部音樂片,算得上是一部合格的作品。但本該成為佳作乃至經典的作品,卻始終給人感覺差了一口氣。細細想來,細節,便是其欠缺的這樣一口氣。欠缺的細節,表現有二:其一是畫面;其二是故事。
毫不誇張的說,影片畫面可以用精美絕倫來形容。這一方面得益於技術,一方面攝影師水平,鏡頭調度和諧。美輪美奐的畫面感覺給人不切實際感覺,畫面的精美加劇了影片的夢幻氣質。凌晨日出時分的雙人舞蹈,夢幻星空舞蹈……這些無不展現其夢幻氣質。延續至生活中,小到物品擺動,大到房屋顏色風格。這樣做,可以使影片整體一致,但也完全割裂生活,將生活摒除,最終更加像是一個童話故事。
故事,音樂片故事,一般而言都是理想和愛情結合的產物。理想能夠激發矛盾沖突;愛情則詮釋美好希望。爵士樂愛好者和女演員,理想失意,窮困潦倒以致走到一起,惺惺相惜;各自對理想的執著和堅持,又使得雙方勞燕分飛。老掉牙的故事,《愛樂之城》卻未能帶來新意。不論是講述主角的失意,還是雙方淺嘗輒止的激勵,都如同太過輕描淡寫,以致最後的大結局稍顯牽強附會,雖然我喜歡最後一段「人生匆匆」。
《愛樂之城》,華麗的電影,華麗的有些不切實際。因為在細節上,差了那麼一口氣。《愛樂之城》挺好,但沒傳說中的那麼好。
又是忙碌的一天,下班前以為又要加班了,還好,准時下班開心度周末嘍,突然好想看電影,跟親愛的商量了下,說干就干,開始網上找有沒有好看的,咦,《愛樂之城》,這幾天總看到它,豆瓣評論不錯,於是定了IMAX廳,時間稍有點晚,但能接受,吃了飯就等著看了,跟親愛的一起很開心。
好萊塢製作,剛開頭,沒想到跟印度電影一樣一言不合就又唱又跳,基調很開心的,音樂做的很好,IMAX廳的視覺和音效也是一流的,只是看著看著就覺得情節很慢,用親愛的話說:沒看懂什麼意思,老實說看過評論說前半部有點無聊,越看越覺得說的有道理,親愛的都睡著了,不過這類電影不是他的菜,睡就睡吧,前半部分確實有點拖沓,情節不突出,不知道放那麼多想表達什麼,不過看到後半部,從男女主角出現矛盾開始,情節的節奏就很合理了,各自為夢想奮斗-長期不見面-見面就吵架-短暫和好-不可調和的矛盾:夢想or愛情-分開,因為我知道結局是兩人沒在一起,盡管知道,盡管有心理准備,可當他們再見的那一刻我依然覺得心痛,男女主角想了無數個whatif,可是事實就是事實,成長是要付出代價的,無論你怎麼想:如果當初沒有分開會多麼幸福,可是回到那一刻也許你的選擇依然是夢想和奮斗,這就是年輕需要經歷的,看完電影,我就一直嘆氣,親愛的問我為什麼嘆氣,我說不知道,其實我知道只是不知道如何表達,心痛,嘆氣會好受一點,為什麼人都要經歷這個過程,放棄這個選擇那個,我在想如果我和親愛的在早幾年剛畢業的時候認識,可能也會經歷這種分離吧,幾年後覺得當初好幼稚,很多事情都可以解決的,可是在那一刻就是只有一種解,我們何其有幸!
《愛樂之城》是我近期看過最好看的一部電影,男主有點像拉爾夫.菲因斯,這種顏我基本沒有抵抗力。:)之前朋友說時長有兩小時還怕太長,結果字幕出現時竟捨不得離開,不是說好兩小時嗎?怎麼這樣快就過去了?
劇中的舞蹈場景緻敬了一大票上世紀黃金時代的歌舞片,什麼《雨中曲》、《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等等。開場舞就讓人驚嘆,那樣看似紛繁復雜卻又有序的場面,要如何調度才能拍出這樣一場色彩艷麗又能立馬撩起你熱情的視聽盛宴。第一段雙人舞很容易聯想到阿斯泰勒和琴逑羅潔斯這對金童玉女的經典劇目,後面居然還有奧黛麗.赫本在《甜姐兒》中相同的造型背景鏡頭。與老片子《卡薩布蘭卡》和《無因的反叛》場景接得很棒(英格麗褒曼和詹姆斯. 迪恩分別是媽媽和我很喜歡的演員)。看到那些熟悉,甚至是類似的鏡頭、段落,舞蹈(比如一開始米婭告訴賽巴斯汀轉角那個地方曾是《卡薩布蘭卡》的拍攝地,而後來,她們也如《卡》劇一般,若干年後,「城市裡有那麼多酒館,你卻偏偏走進了我這一家。」,比如在電影院裡面看劇中反復提到的老片子《無因的反叛》,下一個鏡頭,同樣的地點,男女主角約會去了。)這些場景,像是見到了老朋友,一別經年後竟又重縫,會心一笑。
整個電影開始很老套,「我猜中了這個故事的開始,但我卻沒能料到這個故事的結局。」男主角為了理想積累資金,努力在樂隊演出,女主角也有了試鏡的機會,之前的爭吵應該在一起回去試鏡時冰釋前嫌,以為又是一個努力實現夢想然後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大團圓童話。但,結果,卻是各奔東西。
結尾那一段相當振撼,導演的才華讓人擊節,鏡頭運用得眼花繚亂又流暢自然,夢想都實現了,五年艱辛只一筆帶過;但夢想也破碎了,守在身邊的不再是那個他(她),LALA LAND 果然是夢想之城,當米婭最後回眸時,不禁潸然。
情人節上映的這部LA LA LAND,其實並不適合情人節看,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
這部影片囊括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等重要獎項在內的14項提名,聽說是一部近乎完美的作品。看完才發現,它的完美歸於結局的不完美,雖然影片的最後在某個平行空間展現了happyending:男女主一吻定情、結婚生子、快樂的生活。看似完美,卻有點不真實。
石頭姐艾瑪·斯通飾演的米婭是個一心想成為著名演員的服務員,平日靠打工維持生計,她利用一切機會參與各種試鏡,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高司令瑞恩·高斯林飾演的塞巴斯丁是個爵士樂手,熱愛過時的爵士樂,夢想開一家爵士樂酒吧,卻因聖誕夜彈奏兒歌而慘遭開除。於是,懷有夢想卻失意的兩人相遇了,他們墜入愛河。生活並不是只有愛情就可以,還要有麵包,倆人對夢想的不同態度導致了最後的分道揚鑣。
看上去女主為了男主愛屋及烏,因為男主接受了爵士樂,卻無法忍受自己和男主之間逐夢的現實落差,然男主為了女主拼盡全力幫助她逐夢,守護她的夢想。分手之後,女主如願以償收獲了事業和愛情,男主堅持了自己的初衷。
最後他們的身邊都不是原來的他,王子和公主的愛情只適合存在於童話里。現實永遠是殘酷的,然曾經擁有那就是美好的。講真,男女主並不適合在一起,他們的價值觀不同。所以最後構想的結局才會讓人覺得如此之美好,美好到讓人哀傷。
最後感謝時光網讓寶寶在杜比全景聲廳感受這部歌舞片,音效棒棒噠。
Ⅳ 湯唯:按照李安的要求,我足足留了8個月的腋毛,終於一炮而紅,你怎麼看
當年湯唯因為出演李安導演的《色戒》一舉成名,其實出演這部電影的背後,是湯唯巨大的付出和努力。細心的觀眾可能觀察到一個細節,電影中的湯唯腋下有著濃密的腋毛,一點都沒刮。這是李安的要求,他認為這符合那個時代的女性人物。「我認為留腋毛很性感,我很樂意把它秀出來。」李安說道。
於是,一向不留腋毛的湯唯為了角色足足留了八個月的腋毛。湯唯在影片中大多穿著無袖的旗袍,胳膊一有幅度大點的擺動,腋毛就能清晰可見。這也成為了湯唯吸引人的一大看點。
李安為何選擇湯唯作為女主角?
但李安說王佳芝本來就是在扮演別人,她就應該是緊張的。所以她的緊張是對的,這是其他知名女演員做不到的,她們只能演出緊張感。李安曾說過也許你拍完電影會受到很多非議,一定要考慮清楚。
果不其然,這部電影讓她被封殺了一段時間,但她絲毫沒有受影響,出國留學,豐富自己。最後憑借北京遇上西雅圖創造愛情電影的票房奇跡,王者歸來。
Ⅵ 周冬雨是90後首位影後大滿貫得主,你覺得她演技如何
我覺得周冬雨的演技挺不錯的啊。我也看過她的很多影視作品,感覺她演的角色都挺有靈氣的,更何況她已經獲得了影後大滿貫,說明大眾和專業人士已經認可了她的演技,難道說這些獎項的權威性還不能大家信服嗎?
但是演員的演技肯定是需要磨練的,沒有誰是一步登天,周冬雨能走到今天這一步也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她肯定也有沒日沒夜粉鑽研劇本,一遍又一遍地試戲、對台詞,而影後大滿貫應該就是對她最好的回饋了!也衷心希望娛樂圈能有越來越多像周冬雨一樣的實力派演員,都是拿作品說話!
Ⅶ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 一部關於一男一女在荒島上生存的電影
是電影《青春珊瑚島》的劇情。
《青春珊瑚島》是由蘭德爾·克萊澤執導,波姬·小絲、克里斯托弗斯·阿特金斯等主演的劇情片,於1980年6月在美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次海難中,艾米和理查德倖存後流落到了一座荒島上生存的故事。在一次海難中,一艘郵輪沉沒之後,艾米(波姬·小絲飾)和理查德(克里斯托弗斯·阿特金斯飾)兩名孩子流落在荒島上,二人學會野外求生的能力。
長大之後又逐漸了解性與愛,而且還生了一個嬰兒,他們一家三口在海島生活非常幸福,甚至拒絕了一艘大船的救助。
(7)棕櫚擺動女主角演的電影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艾米
演員 波姬·小絲
一次海難中一艘郵輪沉沒之後,艾米和理查德流落在荒島上,二人學會野外求生的能力,長大之後又逐漸了解性與愛,而且還生了一個嬰兒,一家三口在荒島上生活。
2、理查德
演員 克里斯托弗斯·阿特金斯
理查德和艾米兩個少年獨自在島上過活。理查德日漸成長,心理生理亦起了微妙變化,在美麗的珊瑚島上理查德和艾米玩耍、嬉鬧、萌生愛苗,以至於到後來他們放棄了一艘大船營救的機會,從新走入海島繼續生活著。
3、布頓
演員 萊奧·麥凱恩
廚師布頓和艾米、理查德在翻船意外後生還,流落南太平洋一熱帶島嶼,廚師教會了艾米和理查德各種生存的技能,不久廚師死去,艾米和理查德只能獨自在物資豐富的島上過活。
Ⅷ 尋求一部韓國電影《棕桐樹》
你說的應該是《棕櫚樹叢》,你名字打錯了,這片滿感人的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24&word=%D7%D8%E9%B5%CA%F7%B4%D4這里有
韓國影片《棕櫚樹叢》:三代女人的愛情
Jongryeonamu sup
片名:Jongryeonamu sup
譯名:棕櫚樹叢 更多譯名:棕櫚叢林
導演:柳相旭
主演:金旼鍾 飾飾律師金仁錫
金有美 飾車華燕
趙銀淑 飾祖母望愛
金有美 飾母親全順
類型:愛情
片長:108分鍾
國家地區:韓國
上映日期:2005年9月15日(韓國)
官方網站:www.windmillpalm.net
IMDB評分:7.6/10 (10 votes)
推薦指數:★★★☆
劇情簡介
年輕有為的律師金仁錫(金旼鍾飾) 因大學特講坐上了前往江陵的汽車,在車上卻碰到了前一天相親的對象成珠,外表堅強有氣質的他卻講開了自己的悲傷戀愛故事。
兩年前,仁錫來到一個偏僻的小島的船廠,在這個小島上,仁錫結識了一名女司機--車華燕(金有美飾)。她是混跡於這群體力勞動者中的唯一一名女性,26歲,擁有著如花的純真與美貌,禁不住讓仁錫怦然心動,於是他試著接近她。
一次聚會上,華燕喝得酩酊大醉,仁錫背著她回到了家,一個具有濃郁異國風情周圍長滿棕櫚樹的小屋子,他見到了她相依為命的祖母望愛(趙銀淑飾)、已經中風在床的母親全順(金有美飾),祖母非常熱情的招待著仁錫,到底這是怎樣的一個家庭,這三個相依為命的女人如何生活,仁錫在她家裡聽著華燕的祖母細說從前,講述一個關於她們一家三口住在遠離人煙的山區里棕櫚叢林旁邊的故事……
20年前,祖母望愛嫁給了華燕的漁夫祖父尚望(金榮基飾),卻發現祖父擁有一個小自己兩歲的女兒全順,因為年齡相仿,祖母與母親既是好朋友,又是痛苦生活的支持者,她們共同忍受祖父這個暴戾男人的打罵和虐待。一天,祖父帶著母親全順去走親戚,這讓祖母忽然有一種不詳的預感,果然,當她找到了全順的時候,卻已經無法帶全順回家,全順已經成為一個駝子的老婆……
聽到祖母說的故事,仁錫安慰華燕。仁錫開始感覺自己喜歡華燕,於是兩人開始了美好的交往。仁錫傾聽華燕說出未完的故事 (因仁錫睡了錯過了棕櫚叢林的後半部故事)。華燕告訴仁錫,一個颶風暴雨的黑夜,一艘遠方航船被停靠在這里,在全順看來,那是上蒼對她的一次眷顧,讓她結識了船長:(李景榮飾)。終於有一天,船長的航船要起錨航行了,在臨行的前一晚,全順醉倒在這條船上……
Ⅸ 阿加莎·羅塞勒將主演新片《低軌道》,她與科幻題材適配嗎
北京時間9月20日消息,據外國媒體報道,阿加莎·羅塞勒(《鈦》)將主演同性/科幻新片《低軌道》(Low Orbit),該片風格被描述為“《月球》X《花樣年華》”。
我想她在此前的電影當中都能夠為藝術做出那麼多的奉獻,而且在當中的演技也是十分精湛的,雖然在電影當中所展現的畫面我們不想看到,但事實上不可否認的是他的演技確實比較精湛,那可想而知在新片《低軌道》當中,這樣一部科幻片,她應該也能體現出自己的價值,當然這些情況還是要等到實際拍出來,觀眾看了之後才知道現在來說這些都太早,只不過說我們可以這樣子期待她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