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主角 > 特洛伊電影傳達了什麼主題

特洛伊電影傳達了什麼主題

發布時間:2023-01-13 06:59:51

㈠ 特洛伊木馬圍城計,為什麼被稱為希臘神話改編的史詩級電影

場面宏大,很不錯的一部歷史劇,尤其是那個帕里斯王子,演得很好,好色的窩囊廢,一點擔當都沒有,讓人看了之後都忍不住沖進屏幕揍他一頓,演員很到位,總的來說改編的很成功。

同時也讓我看到了愛情的力量,不顧一切,奮不顧身,願意犧牲願意放棄,都是深深觸動我的東西。但是讓我難過的是,到最後戰爭還是毫無懸念的發生了,是人性的貪婪以及虛榮,再加上一點點的自身的傲慢……

戰爭從來都是無情和殘酷的,吞噬著美好的一切,不僅親人朋友痛苦,國家陷入危難,黎民也落於水深火熱之中。戰爭是冷漠的洪水,淹沒了幸福的所在;戰爭是可怕的暴風,摧毀了快樂的生活。戰爭面前人人都是受害者,戰爭直接的源泉來自於人們的貪婪和憎恨,如果無法消除心中的憤怒,戰爭就一觸即發,那將帶給世間的就是摧毀和滅亡。

㈡ 電影特洛伊的觀後感

電影特洛伊觀後感篇一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古以來,愛情都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詩經》開篇即言愛情。遍觀古今中外,無論詩詞曲賦,還是神話傳說都少不了愛情的影子。或暗戀不得,或幸福相守,或轟轟烈烈,或平平淡淡,無論結局是好是壞,愛情都作為一種美而存在著。

《特洛伊》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它既是一部歷史史詩,又是一個神話故事,更是一個愛情悲劇。當帕里斯和海倫相遇,或者更早以前,當帕里斯選擇用“最美麗的新娘”換走“不和的金蘋果”,命運的齒輪就已經轉動。家國天下,愛情與責任,國家與個人都在這命運的齒輪中糾纏在一起,若想運行下去就必須舍棄一個,是愛情,還是責任?

海倫與帕麗斯的愛情雖然是凄美的,但他們的相識、相知、相許直至“死亡”,都是因責任而起。因為墨涅拉俄斯的不負責任,導致海倫的“出軌”。自始至終墨涅拉俄斯都沒有盡到做丈夫的責任他沒有把海倫真正的當作妻子,給與她一個妻子應有的尊嚴與寵愛,因此海倫愛上帕麗斯無可厚非。海倫也是一個不負責任的王後,在愛情與國家之間,她選擇了愛情,選擇拋棄自己的國家子民跟帕里斯走。因為她一個不負責任的決定致使希臘有了與特洛伊開戰的理由,致使萬千人民失去家園,失去親人,她的愛情代價太大。至於帕里斯,更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他風流多情,任性妄為,他招惹海倫,勾起海倫內心深處對愛情和自由的渴望,卻忘了海倫不止是個有夫之婦,更是一個國家的王後,是一個不允許自己的尊嚴被挑戰的人的妻子。他不負責任的將海倫帶走,卻將兩個國家的人民置於戰火之中。而他自以為是的將自己的國家與未來託付於一場與墨涅拉俄斯的必輸的戰爭之中,更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也許有人認為他為愛奮斗勇氣可嘉,但建立在一個錯誤立場上的英勇卻代表的是莽撞與失敗。

有人說,帕里斯與海倫之間那種“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那麼,他們的愛情所付出的代價該由誰來承擔呢?是那些無辜的人民嗎?

中國歷史上也有無數牽扯到愛情與責任的故事,像紂王與妲己、周幽王與褒姒、唐明皇與楊貴妃,他們兩兩之間或許也存在著愛情,但卻失了責任。人們記住的並不只是他們的愛情,更多的是那場愛情帶來的災難。當一個人的身上背負著更多的人的命運時,他的愛情就不純粹了,在大愛與小愛之間,他們必須做出一個選擇,而這個選擇亦關系著不止兩個人的命運。

愛情並沒有錯,錯的是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海倫就錯在愛上帕里斯。一場錯誤的愛戀,造成一個歷史的悲劇,是命運的捉弄,還是上天的懲罰?

電影特洛伊觀後感篇二

碧藍色的海面上千萬只軍艦進發,高大堅固城牆的神殿門前用黃金鑄就的太陽神阿波羅雕像,巨大的特洛伊木馬,在火光中被燒毀的特洛伊古城,美麗的海倫以及英俊的特洛伊小王子帕爾斯,即英勇善戰又似水柔情的英雄阿客琉斯,以及具有責任感和遠大理想與胸懷的特洛伊的大王子郝斯托爾,這一切都是電影《特洛伊》的看點。

影片開始,第一個場景挺抓人的,彌漫著肅殺氣氛的古戰場,兩軍對壘,劍拔弩張。背景音樂是一個女聲的吟唱,婉轉悠揚,一種空曠遼遠的味道。

緊接著主要人物一個個登場,阿喀琉斯、海倫、赫克托爾、帕里斯、特洛伊國王。

特洛伊國王是我覺得最出彩的角色。最初的打動是在海倫返回特洛伊時,老國王用春風般的笑容迎接了這個他明知將會給特洛伊帶來巨大災難的被兒子引誘到走投無路的可憐女人,只是淡淡說了一句:“這是神的旨意。”那份善良和篤定實在讓人欽佩。在小兒子帕里斯不顧尊嚴從海倫丈夫的刀下逃生時,他表現出的是一種焦慮,他渴望的是兒子站著死去,而不是跪著求生,人的尊嚴和特洛伊的榮譽比生命更值得捍衛,這時他是一個國家偉大的君主。而在深夜跪在阿喀琉斯面前祈求要回赫克托爾的屍體時,他卻只是一個風燭殘年的父親,平靜的話語讓人更能真切體會到他的肝腸寸斷,這種外表平靜和內心痛苦的巨大反差製造出了很強烈的悲劇效果。而給人留下最深印象還是在特洛伊覆滅時,他目光中噴射出的絕望、悲憤和自責,這樣一個戲劇化的眼神似乎比火海中正遭受希臘人屠戮的'特洛伊更讓人心碎。

電影藝術運用精彩的畫面、豐富的語言來講述故事,運用先進的技術記錄人類成長的歷史。然而在人類童年期的荷馬時代,正是像荷馬這樣的流浪藝人,將史詩與音樂藝術相結合,在人們的口耳相傳中記錄人類成長的歷史。電影《特洛伊》整體充滿了史詩的藝術感,一方面,以畫面語言展示著古希臘人所創造的璀璨文化——建築、服飾、國家。另一方面,則以音樂作為貫穿整段歷史的靈魂,昭示著古希臘人的信念、審美以及他們的命運觀。

影片中巧妙的運用女聲哼鳴的音樂主題貫穿影片始末,營造了一種悲劇性的氣氛。四聲調式的運用及多次轉調,形成了特殊的希臘式和聲。靈巧的轉音充滿了異域風情,又如天籟之音。在電影的開場及片中每一位英雄面臨死亡的時候,主題音樂的哼鳴便會響起,猶如命運之神的無奈嘆息,又如無辜的女人們對戰爭的控訴。這樣的設計相當巧妙,也非常符合古希臘文化中的悲劇情結。

與之對應,影片中還有一個激昂的英雄主題,而這一音樂主題又集中的運用在阿喀琉斯身上。從開端到阿喀琉斯征戰,一直到阿喀琉斯走向死亡,這種激昂的音樂主題一直伴隨著他,充分的表現了英雄的英勇無畏和無上的光榮。他象徵著古希臘人對命運的抗爭。

《特洛伊》中的場景音樂是以一種音樂交響詩的形式展現給我們的。其中尤其精彩的是表現戰爭場面的幾處配樂。選用交響樂來表現氣勢恢宏的大場面再合適不過。

阿喀琉斯帶領希臘聯軍與特洛伊人的首次交鋒是影片中最精彩的部分。這段音樂是運用奏鳴曲式的交響詩。以阿喀琉斯的個人主題音樂作為引子,進而發展為呈示部的主部主題。在配樂上以銅管樂器做為鋪墊,營造整體氣氛,以木管和弦樂奏出主題,表現希臘人必勝的信心和英勇。副部主題以尖銳的管樂呈現,表現赫柯托耳帶領特洛伊人准備迎戰的緊張氣氛。在兩軍交鋒時,音樂進一步展開,兩個主題交織在一起,表現了雙方大軍都英勇作戰,奮勇抗敵。希臘人步步逼近,特洛伊人則緊張而有序地抵抗。兩個主題難分難解,經過一番較量後,阿喀琉斯的主題越演越烈,明顯壓過了特洛伊人的音樂主題。最終以阿喀琉斯的英雄主題結束,暗示希臘人初戰告捷。

管樂器在這里充分展示了男性的勇敢之美。交響詩向我們描繪了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壯觀場面。每一個音符都充滿了力量和激情,就像戰爭中英雄的每一次揮劍。

有人曾經說過,在這個世界上,盲人的眼睛是最好的,他們是用心看人,能看穿世間的一切本質,能夠參透上帝的思想。古希臘的荷馬正是這樣的盲人,他命運悲苦,背著里拉流浪一生,腦子里卻裝滿了古希臘和愛琴海偉大而淵博的文明,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音樂是上帝賜給人類的禮物,讓我們透過電影,透過網路,透過一切現代技術,用心欣賞這份上天的恩賜,用心去感悟生命。

這部片子使我對荷馬史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好好看看的沖動,呵呵,至少以前記不住的名字分不清的人物現在搞得差不多了,這也許是最大的收獲了吧。

電影特洛伊觀後感篇三

“如果世人傳頌我的故事

讓他們說,

我曾與英雄同在,

人的生命,猶如冬麥般脆弱,

但這些名字將永存不朽,

讓他們說,

我活在赫克托耳時代,一名偉大的將帥,

讓他們說,

我曾活在阿喀琉斯時代

電影特洛伊根據史詩伊利亞特的記載而改編。雖然將原著中的神性更多的闡釋為人性,但是不變的是其中的英雄精神。秉承伊利亞特的內在氣質,特洛伊果斷將歷史背景虛化了,濃墨重彩的是兩個英雄為他們各自的信念抗爭的歷史。

在古希臘時代,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與斯巴達國王的妻子海倫一見鍾情,進而拐走海倫。這讓斯巴達國王遭受到了恥辱,發動了特洛伊戰爭。而這場戰爭的靈魂人物,則是勇士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他們為了榮譽而戰,為了命運而戰。看起來可以為了榮譽犧牲一切,神聖而壯烈。但是他們的身上卻有著最溫暖的柔情。對愛人,對家人。

赫克托爾,普里阿摩斯的兒子,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哥哥。他是特洛伊第一勇士,被稱為“特洛伊的城牆”,是電影中真正的英雄。

阿喀琉斯是為榮譽而戰,帕里斯是為女人而戰,阿伽門農是為利益而戰,只有赫克托爾是為他的國家、為他的人民而戰。但也正是因為處在這樣特定角色的背景之下,造就了他不可避免的悲劇結局。

英雄的特洛伊的大王子,對著自己的戰士們說出這樣一句話: 熱愛自己的女人,敬奉自己的神明,保衛自己的國家!非常簡單的人生信條,但是這個稱得上史詩、稱得上英雄的男人,用他短暫而偉大的一生恪守著這樣的諾言,並以其中無限的力量震撼著每一顆熱血涌動的心靈。

與天生的戰士阿喀琉斯不同,赫克托耳的力量來自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所以,當阿喀琉斯可以因為一己的矛盾而置千萬希臘軍於不顧,拒不出戰時,赫克托耳卻不得不舍下嬌妻幼子,為惹下禍端的弟弟承擔起並不光彩的戰爭責任。他不能任性,不能逃避,只有迎頭而上。任情馳騁的阿喀琉斯也許可以成為一種關於力量的浪漫夢想,背負著責任的赫克托耳卻是真正擁有力量的肩膀和脊樑。這位本該繼承王位的大王子也許稍欠身為王者的野心霸氣,但是這個以全部心力熱愛著祖國的男人足以成為特洛伊最堅強的守護者。

赫克托爾註定要走出城門面對憤怒的阿喀琉斯。死神就在外邊,他的敲門聲清晰可聞,你會開門嗎?宿命難道是一種力量而不可抗拒?英雄要在最光彩的時候殉難,唯有此才有震撼力。誰願意看到美人遲暮,誰願意看到英雄死在床上?也許,戰爭給了他們最好的舞台,幕盡而亡,死得其所。

阿喀琉斯,一個天生的勇士,在希臘享有“不死戰士”之稱,從未打過敗仗,從不屈從於任何人,只為自己的心而戰,為自己的名譽而戰。

榮譽,這就是桀驁不馴的阿喀琉斯為之而戰的理由。

“你若不去打這場仗,你會娶到一個好女人,之後兒孫滿堂,他們敬重你,喜歡你。但是,當你的兒孫們都死了,就沒有人還記得你。如果你去打這場仗,你會死,但是你的名字將會流芳百世” 阿喀琉斯的母親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說的一番話。阿喀琉斯要的就是這份簡單的榮譽感,戰勝了,他不會在乎名,在乎利。他只想要自己的名字能流傳下去。

他在特洛伊戰爭中表現出的睿智、勇敢,對勇敢女祭祀堅貞的愛情,對表弟的疼愛與保護,對侍從的體恤。特別是最後他因赫克托爾殺死了表弟而與其決斗,將赫克托爾殺死,並將赫克托爾綁在戰車後面拖回軍營,後又因特洛伊老國王的請求歸還赫克托爾的屍體,同時承諾,在赫克托爾大葬期間,12日不進攻特洛伊。這一切的一切,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曠世勇士,一個蓋世的大英雄形象。

生活,信仰,祖國,這些才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最必須要守護住的部分,才激發起我們心底里最深沉的力量。珍惜屬於自己的親情、友情和愛情。名與利皆是身外之物,有愛人與自己來分享,名與利才顯有意義的。因為愛,人活在這個世上才覺得溫暖。

古老的特洛伊從未被攻破的城牆倒下了,熊熊火光映照著愛琴海。無名的士卒遺骨他鄉,而歷史只書寫給君王來聽。愛琴海海水依舊清澈,海邊的沙灘重歸寧靜,特洛伊故城已經消失在歷史的烽煙里,英雄的身影又會於哪裡出現?而這所有的一切,又或許不過僅僅是荷馬吟唱的歌謠。

在戰爭殘酷中,我們看到的卻是生命的價值。戰場是勇士們爭奪榮譽,轟轟烈烈的戰斗和死亡正是一種拔高了的人格,人對於自我生命悲劇般的犧牲。從神性到人性的沉降,不得不說是一種人類對生命及個體情感的深層思索。英雄偉大,貴乎堅韌不屈,勇往直前。但是可貴是對生命的珍愛和對愛人,家人的深沉的愛。真正能傾城的不是軍隊,權謀,而是充滿柔情的悲壯的愛。


㈢ 《特洛伊》是講什麼的

沖冠一怒為紅顏:

特洛伊城(Troy)遺址位於達達內爾海峽和愛琴海之間,現在這里山巒迭翠,流水潺潺,柑桔樹和橄欖樹漫山遍野,紅瓦白牆的農舍點綴其間,展現出一派土耳其當地典型的鄉村景緻。當時間回溯3000多年的時候,這里卻是充滿殺伐和嘶喊,遍布殘肢和鮮血的古戰場,在荷馬不朽的詩史《伊利亞特》中,沖冠一怒為紅顏的戰爭就在這里持續10年。

《特洛伊》雖然改編自希臘神話,但事實上在電影中並沒有出現任何神跡,它表現的完全是戰爭中的英雄和勇士: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和他俊美的二兒子王子帕里斯在希臘斯巴達王麥尼勞斯的宮中受到了盛情的款待。但是,帕里斯卻和麥尼勞斯美貌的妻子海倫一見鍾情並將她帶出宮去,惱怒的麥尼勞斯和他的兄弟邁西尼國王阿伽門農興兵討伐特洛伊。希臘聯軍的統帥阿喀琉斯和Priam最小的兒子,特洛伊年輕的國王赫克托耳逐漸成為在戰爭中成為雙方各自的英雄。由於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難攻,希臘軍隊和特洛伊勇士們對峙長達10年之久,最後英雄奧德修斯獻上妙計,讓希臘士兵全部登上戰船,製造撤兵的假相,並故意在城前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馬。特洛伊人高興地把木馬當作戰利品抬進城去。當晚,正當特洛伊人沉湎於美酒和歌舞的時候,藏在木馬腹內的20名希臘士兵殺出,打開城門,里應外合,特洛伊立刻被攻陷,殺掠和大火將整個城市毀滅。老國王和大多數男人被殺死,婦女和兒童被出賣為奴,海倫又被帶回希臘,持續10年之久的戰爭終於結束。

特洛伊--神話和電影的契合:

希臘神話一直頗受電影創作者的偏愛,這不僅僅因為它本身所具有的深沉文化,更重要的是它所構造的那個顛覆傳統的人神世界,紮根在這個獨特的價值體系之上的希臘神話更注意英雄的塑造,在這里,神退居次位,他們自私,妒忌,小氣,淫盪,更像是奴隸主或奴隸主的化身;英雄才是希臘神話的主角,這也正暗合了包括好萊塢在內的電影製作的推崇英雄主義的態度,於是在銀幕上就多了這些希臘神話和電影的契合。

特洛伊的故事幾乎完全來自於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女神忒提斯的婚禮沒有邀請離間女神厄里斯,懷恨在新的她將一個刻有"賞給最美者"的蘋果丟在婚宴上,這引起了天後赫拉、智慧女神阿西娜,愛與美神阿佛洛狄忒只的爭吵,為他們評判的帕里斯將蘋果給了愛神,於是,另外兩個女神發誓要向特洛伊人抱負。希臘的皇後海倫被特洛伊王子奪走,這成了雙方交戰的導火索,除了1000隻戰艦和雙方的20萬大軍之外,奧林匹斯眾神都加入到這場大戰之中,戰爭持續了10年,雙方都損失巨大,在最後階段希臘方面的奧德修斯設"木馬計"攻破了特洛伊的城池,海倫又被帶回希臘。

史詩與現實的零距離--《特洛伊》:

即使戰爭真如古老諺語所敘述的那樣,可以牽扯出人性最好乃至最壞的一面,可是對於那些涉足其中追求榮譽、權力或愛情的人,戰爭仍然不啻於一場真正的災難。當《特洛伊》向世人展示成千上萬名古士兵戰斗的奇景時,不過是重復荷馬史詩中永恆不變的主題--勝利和戰敗。為了重現那場用"傳奇"二字已經不足以形容的"特洛伊之戰"的宏大和悲壯,還有什麼是現代科技所不能做到的呢?當史詩與現實零距離的時候,到底應該是悲劇復悲劇,還是悲劇復娛樂呢?

㈣ 急需特洛伊劇情介紹!!!

實話實說,這是我復制來的,你看對你有什麼幫助沒.
特洛伊Troy(2004)

導演:
沃爾夫岡·彼德森 Wolfgang Petersen

主演:
戴安·克魯格 Diane Kruger
奧蘭多·布魯姆 Orlando Bloom
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艾瑞克·巴納Eric Bana

更多中文片名:
木馬屠城

類型:愛情/動作/劇情/冒險/戰爭/歷史

片長:163 min / Germany:162 min (cut version)

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和他俊美的二兒子王子帕里斯在希臘斯巴達王麥尼勞斯的宮中受到了盛情的款待。但是,帕里斯卻和麥尼勞斯美貌的妻子海倫一見鍾情並將她帶出宮去,惱怒的麥尼勞斯和他的兄弟邁西尼國王阿伽門農興兵討伐特洛伊。

希臘聯軍的統帥阿喀琉斯和Priam最小的兒子,特洛伊年輕的國王赫克托耳逐漸成為在戰爭中成為雙方各自的英雄。

由於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難攻,希臘軍隊和特洛伊勇士們對峙長達10年之久,最後英雄奧德修斯獻上妙計,讓希臘士兵全部登上戰船,製造撤兵的假相,並故意在城前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馬。

特洛伊人高興地把木馬當作戰利品抬進城去。當晚,正當特洛伊人沉湎於美酒和歌舞的時候,藏在木馬腹內的20名希臘士兵殺出,打開城門,里應外合,特洛伊立刻被攻陷,殺掠和大火將整個城市毀滅。老國王和大多數男人被殺死,婦女和兒童被出賣為奴,海倫又被帶回希臘,持續10年之久的戰爭終於結束。

特洛伊》:走下神壇的悲壯史詩

西方文明起源於古希臘文明,《荷馬史詩》則是古希臘文學藝術中的瑰寶。作為世界文明的源頭之一,這一偉大作品一直啟迪著後人的智慧與想像;5月14日公映的好來塢電影《特洛伊》,是對《荷馬史詩》的最新一次致敬。

與以往「忠實原著」的改編作品不同,《特洛伊》對《荷馬史詩》中的《伊利亞特》部分作了大幅度修改,去除了所有的神話色彩,將一場人神之間的混戰,變成一部完全以人類為主體的、關於戰爭、愛情、英雄與傳奇的悲壯史詩。



和原著一樣,《特洛伊》的故事也是以希臘第一勇士阿喀琉斯(Achilles)為中心。影片一開始,就塑造了他的「戰神」般的形象,同時表現了他與當時希臘最強大的王阿伽門農(Agamemnon)之間的矛盾。接下來,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盜取海倫(Helen)和大舉圍攻的故事了。鑒於《伊利亞特》在特洛伊主將赫克托爾(Hector)死後就結束了,《特洛伊》剩下來的情節就參考了《奧德賽》的開頭部分以及其他古希臘傳說,最終還是以阿喀琉斯的命運為終結。

除了隱去神話色彩外,《特洛伊》還對《荷馬史詩》故事中部分人物關系和情節作了修改。例如原著中阿波羅神廟祭司之女克律塞伊斯與阿喀琉斯的女俘布里塞伊斯(Briseis),在電影中就變成了同一個人,帕特洛克羅斯(Patroclus)由阿喀琉斯的好友變成了表弟,而阿伽門農在電影中的歸宿也要比原著中更戲劇化得多。此外,在原著中,特洛伊之戰持續了十年,雖然《伊利亞特》以阿喀琉斯的憤怒開始,只集中描述了其中最精彩的51天,但對一部兩三個小時的電影來說,過於細節的描述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因此,特洛伊之戰,在電影中看起來也就是兩三天的事。

這種取捨與改動,在我看來是成功的,是符合電影的敘事特性與節奏的。歷時十年的戰爭,電影並非沒法表現,只要幾個簡單的字幕就行了;但是,劇情電影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應當在於情節的連貫與緊湊,尤其是對於這樣大製作的商業電影而言,突出原著所表現的主題、而不是斤斤計較於虛構的時間細節,才是把握原著神髓的正確方式。從這一點來看,我贊賞影片的敘事節奏。影片開始十五分鍾內,就交代了一場最偉大戰爭的起因和主要人物關系與性格,卻並沒有露出倉促急躁的痕跡,顯示出編導優秀的控制能力。電影的開頭,使用的是典型的「先聲奪人」的手法,阿喀琉斯的勇猛無敵以及自負散漫給人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這樣一來,觀眾就很容易理解其後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了。

作為一部85%時間里表現戰爭過程的將近三小時的電影,而且又是線性發展的情節,《特洛伊》居然沒有我想像中的沉悶或過分;恰恰相反,影片的不少場景,都強烈地吸引了我。更為難得的是,它不僅是吸引我的「目光」,而是吸引我的「心靈」:盡管我已經對《荷馬史詩》的故事爛熟於心,但在觀影過程中,我仍然對帕里斯(Paris)的不負責任感到出離憤怒,對赫克托爾的忠誠與無奈感到無比痛心,對阿喀琉斯的個人悲劇感到同情與悲哀……

可以說,《特洛伊》不僅僅是復活了《荷馬史詩》所表現的主題,還使得這些主題更容易被普通人理解。原著中人物的命運無常以及相應悲劇,還可以說是人被百無聊賴的眾神玩弄於股掌之間;但在本片中,正由於抽離了所有的神話因素,人物的命運變得完全由人物各自性格與環境驅使;因此,原著中需要藉助「神的安排」所表現的種種轉折,無一不深深烙上了人性的印記。原著中帶上了神意的人的脆弱、貪婪、勇敢、忠誠,也終於可以現出「原形」。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將高貴的藝術史詩庸俗化了,但是我認為,只要讓更多的人更能理解人類自身,那這樣的「庸俗化」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正如同偉大的戰爭需要偉大的戰士一樣,史詩級的電影也需要史詩級的場面。

《特洛伊》在這方面做得中規中矩。倒不是說它不好、不震撼,只是有《角鬥士》、《魔戒》等影片珠玉在前,而本片的很多場面又是模仿以上兩片的運鏡方式,所以至少在創造性上就降低了一些印象分。

「虛擬攝影」似乎在好來塢拍攝大場面時越來越有用了。《角鬥士》中對於壯觀羅馬城的俯瞰鏡頭,《魔戒》系列中那跨越無數士兵與槍尖的搖移鏡頭,在《特洛伊》中都讓人看起來特眼熟。數萬士兵的前進與對峙再到相互沖擊,茫茫碧海上的千帆爭舸,凌空回轉的不可思議的長鏡頭,都是體現好來塢最新視覺效果的把戲。只不過《特洛伊》把這些技術應用得更嫻熟了,也更逼真了。例如那數萬士兵的沖擊場面,雖然現在沒有觀眾不知道那絕大部分「士兵」都是虛擬出來的,但在片中那光天化日之下的環境下,你還不得不佩服人家做得都看不出破綻。相對於《魔戒》系列中的類似鏡頭,本片的同類場景盡量避免那種夢幻的感覺,而力求更多的細節表現。影片聰明地將更多鏡頭對准了局部人群的戰斗,以此來烘托整體戰場的激烈,同時又能突出個體人物的英雄形象,可謂一舉兩得。

不過,我還是要奉勸一心抱著看「大場面」讀者一聲:本片的大場面不會讓你失望,但也不是特別出色;與其欣賞那基本上玩不出什麼新花樣的大場面,不如尋找一些小場面上的亮點。個人覺得本片的人物造型和動作設計值得一提。

提到希臘,很多人可能不一定能想到《荷馬史詩》,但一定能想到奧林匹克運動。一想到奧林匹克運動,我們的腦海里一定會馬上浮現出一具具健美的身體和一個個展現力與美的無暇動作。看來本片導演深得此中三味,專門用此片來勾起我們對那最原始同時又是最永恆的美的嚮往。片中的三位男主角,都有不少的肌膚裸露鏡頭,這使我有點懷疑導演是故意討好女性觀眾。但那樣健美的身軀,即使是男性觀眾看了,也會覺得挺養眼的。被人作為「戰神」擁戴的阿喀琉斯,是詮釋力量之美的最佳人物。從影片的效果來看,布拉特彼特(Brad Pitt)六個月的汗水沒有白流,當他那蜜色的胴體出現在銀幕上時,估計台下所有的美眉都有幸福到眩暈的感覺。雖然性感之神和戰神的概念不一樣,但是極端突出了阿喀琉斯的「偶像化英雄」特性,和原著的精神氣質還是一脈相承的。

這樣一個性感之神又是絕對致命的,那才是阿喀琉斯真正「戰神」的一面。為了突出他無敵於天下的武技,電影為阿喀琉斯設計了一套不同於其他人的動作與招式。可能有些觀眾會不習慣,認為阿喀琉斯的動作稍嫌花哨了點。但我覺得這對於體現阿喀琉斯神賜一般的戰斗能力,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何況那些動作實際上並不花哨,不僅是符合實戰需要的,而且是符合原著描寫的。尤其是像滑步、抬腳、弓步、轉身這樣的動作,是實戰中非常普通的技巧,只不過其他角色都打得過於直接,因此顯得阿喀琉斯「花哨」了。而對於攻擊「技巧」的掌握,不正體現阿喀琉斯異於普通戰士之處嗎?在原著中,荷馬多次用「山鷹猛撲」來形容阿喀琉斯的超人戰斗能力,在電影中,我們也看到阿喀琉斯多次採用這種「鷹擊術」,端的是輕盈迅猛,高手風范。尤其是與赫克托爾決斗的場景,充分體現了阿喀琉斯的快速與強力的作戰特點,堪稱本年度好來塢電影中的最佳打鬥。



一部「史詩」如果只有故事和場面,那它很可能失敗。史詩必須能經受得住歷史的考驗。史詩電影也一樣:場面、效果都可能過時,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血肉飽滿的人物形象和他們身上所體現的觸動觀眾心靈的特質,。

阿喀琉斯,這一被神化了的人類最偉大的戰士,在片中果然是光芒四射:他的勇猛,他的不羈,他的柔情,他的憤怒,他的悲哀都表現得不錯。作為原著中一個比較偶像化的人物,布拉特彼特的演繹還是很有神採的。動作語言上的健美和技巧,通過訓練還可以比較容易達到,阿喀琉斯在戰場上那股令對方膽戰心驚的殺氣,卻不容易通過肢體語言表現出來。布拉特彼特用凌厲的眼神和血氣方剛的沖勁,增強了動作的感染力,塑造了一個令人信服的「戰神」形象。與其他演員的表演相比,布拉特彼特的演繹總是散發出咄咄逼人的性感魅力,這可能與其本人的氣質有關。不過這種氣質和原著人物形象配合得很好,也許「萬人迷」的阿喀琉斯本來就該是這個樣子的。

盡管阿喀琉斯夠眩目,但影片最讓我動心的卻是赫克托爾,永遠的赫克托爾。與熱血沖動的阿喀琉斯相比,沉穩的赫克托爾無疑顯得更成熟。赫克托爾的心裡,裝著比他弟弟帕里斯要博大、深沉得多的愛,這使他成為最完美男人的典範,同時也照就了他不可避免的悲劇性。艾瑞克班納(Eric Bana)的演繹堪稱完美,尤其是他那雙大眼睛,雖然不如布拉特彼特那樣放電,但卻永遠讓人感到溫暖可靠和勇氣;雖然他的表情並不復雜,但這深邃的眼神足以說明一切。在觀看的過程中,觀眾根本不用去設想原著人物是怎樣的,因為班納的表演和赫克托爾這個人物在精、氣、神上完全統一了。過多地描述他的表演是不必要的,觀眾的反映最能說明問題。片中赫克托爾迎接他命運終點的場景,是整部電影的高潮;也只有在那一刻,我注意到電影院里靜得讓人心悸——所有觀眾同時被感動了,那種感覺真的非常美好。即使整部電影沒有那些炫耀似的視覺效果,沒有酣暢淋漓的打鬥場景,單憑班納塑造的赫克托爾形象,已足以讓人喜歡上這部電影。毫不誇張的說,如果說阿喀琉斯是影片最大的賣點的話,赫克托爾就是本片的靈魂。正如同《角鬥士》的成功離不開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一樣,沒有班納完美塑造的赫克托爾,《特洛伊》將淪為淺顯娛樂的爆米花作品。

相對前兩位而言,人氣帥哥奧蘭朵布魯姆(Orlando Bloom)的角色極端不討好。在原著中,這位特洛伊的二王子就是個大花瓶,是男人中的「禍水」。電影中的帕里斯似乎比原著更窩囊,也更幼稚和沖動。演出這樣一個人物,對於憑《魔戒》系列中光彩照人的「精靈箭手」而大受歡迎的蘭朵布魯姆而言,是個不小的挑戰。個人對他的演繹基本滿意,他的角色從頭到晚沒讓人喜歡過,但他也沒有演出那種「孬」得讓人喜歡的效果,所以只能算中規中矩。

至於影片的女性角色們,因為在原著中就多為臉譜化的角色,因此電影中也沒有哪一個特別出彩。影片加強了阿喀琉斯與女祭司布里塞伊斯之間的感情戲份,卻也只能算是一個比較成功的噱頭,還缺乏讓人咀嚼的滋味。赫克托爾的妻子安德洛瑪克(Andromache)與那傳說中絕色的海倫也是同樣的效果,不過,後者還因為無法達到觀眾心目中「角色」的目標而飽受攻擊。其實這也是電影相對於文字很難表現的一個方面:文學具有無限想像的空間,而電影中一旦露面就固化了形象,總會有人不滿意。

與女演員的蒼白表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老演員的卓越表現,真正體現出「老戲骨」的價值。一向甘當綠葉的英國演員蕭恩賓(Sean Benn)在片中出演智勇雙全的奧德修斯(Odysseus),將角色那種委屈求全同時又能運籌帷幄的個性傳遞得很到位;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扮演的西臘聯軍首領阿伽門農則一如原著中令人討厭,但他又「邪」得帶上了考克斯自己的特點,因此比布魯姆的帕里斯要出彩。最有神韻的,還是彼德奧圖爾(Peter O』Toole)扮演的特洛伊王普里阿墨斯(Priam),和班納的赫克托爾一樣,也是屬於和角色完全融合的表演。在與阿喀琉斯秘密交涉的場景中,奧圖爾的演繹悲傷中透出堅忍,懇求中隱含機鋒,令人覺得阿喀琉斯那句「你比我們這邊的王要好得多」的感嘆是由衷的。

偉大的演員能拯救一部電影。的確,《特洛伊》正因為了有了傳神而且更人性化的普里阿墨斯、赫克托爾和阿喀琉斯,影片才具有了真正打動人心的力量。



看完《特洛伊》的感覺有點奇怪:劇中人物的命運能讓你浠噓不已,部分演員的表演也能讓你擊節贊賞,但對影片整體卻並沒有特別出色的感覺。腦海中能回響起來的,還是少數幾段感人的片段,對那些大場面卻很少有印象。或者說,觀眾對很多場面的記憶,很可能與其他「史詩」片混淆起來。

怪只能怪影片的整體製作太程式化了。好來塢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套特別成熟的史詩片泡製工序。這套工序是如此的熟能生巧,以至於觀眾有些「審美疲勞」:雖然畫面越來越漂亮,故事越來越流暢,但總覺得缺少點什麼來讓自己愛得發狂。

從劇本來看,兩個多小時的電影當然無法等同於一萬多行、洋洋灑灑24卷的長篇詩歌,電影需要簡化。讓特洛伊的故事走下神壇,既是簡化故事的有力手段,也是本片最大的貢獻之一。至少從個人的感覺來看,完全從人性化的角度來描寫阿喀琉斯與赫克托爾更有感染力。他們不再是眾神爭風吃醋、爭強斗勝的棋子,而是成為陷入各自悲劇命運無法自拔的人物。這種悲劇命運是由他們自身的性格和所處的歷史條件決定的,影片對他們性格上的描繪很具有說服力。這樣即使觀眾代入角色的話,也會覺得很真實,最後的悲壯意味也更濃厚。當人物命運由性格驅使時,他們也就成為自己的棋子,有什麼比自己將自己逼上絕路卻又無可奈何更具有悲劇性的呢?因此,當演員們將自己和這些悲劇性人物結合得很好的時候,他們的角色就能格外打動人。

然而,光靠明星的魅力顯然是不行的,再出色的表演也只能讓你記住角色,而無法感受到整部電影的「獨特」魅力。導演沃夫岡彼得森(Wofgang Peterson)顯然是位成功的商業片導演,可也正因為他太熟悉商業片的拍攝套路了,以至於他」又」拍攝了一部可作為商業片教材的作品。一切都是那麼恰到好處,觀眾頭腦中「大片」應該有的東西它全都有了,但唯獨缺少作為優秀電影導演最重要的一種品質:個性。當《特洛伊》的每一個鏡頭都讓觀眾舒服的同時,它也就放棄了一項更偉大的目標:讓觀眾驚喜。

的確,《特洛伊》就是一部角色精彩、整體讓人滿意卻無法大聲叫好的作品。
參考資料:http://www.mtime.com/movie/13135/

㈤ 英雄的史詩《特洛伊》

這是一部老電影,那時的布拉德皮特正當風華,而今額角皺紋增幾許?這是一部經典電影,浩浩盪盪的戰爭場面,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豪華的演員陣容,一場希臘神話的盛宴,讓人沉浸其中而暢快淋漓。 

與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的所描繪的人神混戰的場面不同。在電影中,把所有與特洛伊戰爭有關的諸神之間的紛爭統統剝除,撇開了神的光環,用現代人的眼光站在現代人的角度重新對這場發生在三千多年前的戰爭進行解讀,最後蒸餾出了這部更傾向於史實的宏大巨制。在致力於史實的同時,又糅合了神話中的故事情節,這就形成了這部沒有神只有人,只有英雄時代的英雄們的電影。

僅管我一直夢想著能在影院里觀賞到一部較為完整詳細的講述古希臘諸神事跡的影片。把奧林匹斯十二主神華麗高貴的形象全部都逼真的投射到銀幕之上。又能把他們的高度擬人化了的神格特質,他們的正義與邪念、肅穆與荒誕、博愛與兇殘、和睦共處與勾心鬥角,擁有著凡人都擁有的缺點與煩惱,他們的嫉妒心及小肚雞腸都一一呈現。僅管這個夢想至今仍不可求,僅管是沒有任何神的《特洛伊》,也任然無法抵消其魅力,仍然有其極大的可觀性,令人重復觀賞,耐人尋味。 

帕里斯與海倫雙私奔

影片中,風流俊郎的特洛伊小王子帕里斯在與斯巴達的王後——絕世美女海倫相遇。兩人互生情愫,決議私奔,一起逃離斯巴達去特洛伊。途中,帕里斯的哥哥赫克托爾發現了弟弟竟然偷偷帶上了海倫之後極為惱怒,狠狠地訓斥了帕里斯,可事已至此,也已經沒有退路了。並且赫克托爾深知,兩國之間的戰爭與和平也絕非是一個女人所能決定的,該來的始終都會來。於是赫克托爾選擇了理解自己的弟弟。

 得知自己的王後海倫被帕里斯誘拐了之後斯巴達國王墨涅拉奧斯震怒,他找到了自己的哥哥,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兩人結盟准備攻打特洛伊,墨涅拉奧斯發誓要夷平特洛伊城並親手殺死海倫以洗清這份恥辱。

 希臘軍的統帥,野心勃勃的阿伽門農,早已覬覦特洛伊城多年,苦於沒有口實,出師無名,海倫的出逃,正好成全了他。

在神話故事裡,愛與美之神阿芙洛狄忒(羅馬名:維納斯)為了得到金蘋果,親口許諾給了裁判人帕里斯以全希臘最美麗的女人,是她勸誘海倫出逃並幫助她與帕里斯私奔的。

為榮譽而生的人們

榮譽,是英雄時代的武士最高的追求。

阿基里斯(又譯:阿喀琉斯)驍勇善戰是希臘第一勇士,毫不誇張的說,特洛伊能不能打、攻不攻的下來,全憑一個人的意志,那就是阿基里斯。而阿基里斯與統帥阿伽門農夙有嫌隙,在荷馬史詩《伊利亞特》里就有阿基里斯與阿伽門農之間爭吵廝罵的場景。

阿伽門農是極其不情願的,但他也不得不去尋求這個視自己為仇敵的人的幫助,他派去了另一部荷馬史詩《奧德賽》里的主人公奧德修斯前去勸說阿基里斯,奧德修斯能謀善辯,是阿基里斯忠實的老朋友。他告訴阿基里斯,參加這場戰爭的人,都將獲得無上的榮耀,都將名垂青史。

阿基里斯的母親——希臘神話中的海女神忒提斯。忒提斯在很早以前就聽說一個關於自己兒子的預言,預言說她的兒子阿基里斯將會名垂千古,但是卻註定活不到老,年紀輕輕就會死在戰場上。她告誡阿基里斯,但阿基里斯心裡早有打算。盡管不舍,她也阻攔不住為榮耀而生的人。

風流王子的恥辱

很快,希臘大軍就兵臨特洛伊城下了。風流王子帕里斯的內心激盪不安。他感到內疚,因為他的行為給自己的國家和人民招來了災禍。戰爭因他而起,希臘人也是為他而來。他覺得一人做事一人當,他不想連累自己的父兄,他決定與墨涅拉奧斯一絕雌雄,以此種方式來定奪戰爭的勝負以及海倫的所有權。

可單純且戰斗經驗綿薄的帕里斯無法抵禦身經百戰的墨涅拉奧斯,幾回合下來帕里斯就敗下了陣來,暴怒的墨涅拉奧斯緊緊追趕著帕里斯,帕里斯則落荒而逃。

帕里斯緊緊的抱住哥哥赫克托爾的大腿,尋求庇護,墨涅拉奧斯肆意的辱罵著帕里斯。赫克托爾對自己的弟弟頗感失望之餘卻也護衛有加,履行了身為哥哥以及統帥的責任。

海倫的自責

這個全希臘最美麗的女人,自從來到了特洛伊,她的內心一刻也不曾平靜過。盡管自己的丈夫帕里斯對自己百般呵護,公公普利阿摩斯和哥哥赫克托爾都把她當作自己人看待,理解她認可她。

但是她還是無法停止自責,希臘人因她的背叛而蒙羞,她被受盡譴責。特洛伊又因為她的到來而捲入了戰爭。她親眼目睹自己的前後兩任丈夫為了她決斗廝殺,她看到無數的戰士血染沙場,看到無數的特洛伊女人都淪為了寡婦。她覺得,一切都因她而起。似乎只有自己主動的回到希臘,任由希臘人任由自己的前夫處置,才能一洗罪孽。正當她決定離開之際,赫克托爾挽留了她。

無論是《特洛伊》電影也好,史詩《伊利亞特》也好,在對待海倫與帕里斯的問題上,都表現出了極大的寬容。海倫的出逃最多挑起了帕里斯與墨涅拉奧斯之間的個人恩怨,卻無法造成兩國之間龐大的政治沖突。在影片中,有多處情節交代了希臘軍攻打特洛伊的原因,並非是為了追討海倫,而是出自於阿伽門農的征服欲。而在《伊利亞特》里,則直接把責任歸咎於了諸神。

雙雄決戰,巨星隕命

基里斯為了抱表弟帕特洛克羅斯(神話中為密友)之仇,氣勢洶洶的前來尋釁。特洛伊的統帥赫克托爾早就准備好了這一天的到來,於是上演了城樓上與父母妻兒訣別的一幕,鐵骨柔情令人動容。

起初,阿基里斯與赫克托爾各顯鋒芒,旗鼓相當,一場激戰下來,雙方斗得難解難分。後來,局勢就慢慢的發生了變化,阿基里斯愈戰愈勇,而赫克托爾被動防禦節節敗退。勝利的天平最終傾向了阿基里斯,阿基里斯的短劍刺入了赫克托爾的胸膛,赫克托爾當即殞命。

赫克托爾的死仍然無法傾瀉阿基里斯的憤恨,他從戰車里拿出了一根繩子,把繩子的一端系在赫克托爾的腳上,另一端系在了戰車上。阿基里斯驅駛著戰車肆意的馳騁,瘋狂的凌辱著赫克托爾的屍體,他拖著屍體駛過特洛伊城下,駛過希臘人的營地,一路上揚起的沙塵讓赫克托爾面目全非。

老國王普利阿摩斯目睹此景,悲慟過度當場暈厥。

白發人送黑發人

希臘人的喪葬文化也頗為考究,雖然他們實行的是火葬,但是骨灰也是需要專門收容的。他們認為,死去之人如果得不到好的安葬,他們靈魂是無法渡過阿刻戎河到達哈德斯冥府的,他們的靈魂會游盪四方作祟人間,給活著的人帶來災禍。

為了要回兒子的屍體,承受著喪子之痛的老國王普利阿摩斯親身涉險,來到了阿基里斯的營帳。勸說阿基里斯歸還自己的兒子,讓自己為兒子准備葬禮。阿基里斯面對眼前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耋耄老人,心中惻隱,同時又驚嘆於老人的勇氣,於是就歸還了赫克托爾。

阿基里斯之死

影片中,把阿基里斯之死穿插在了木馬屠城裡,而在《伊利亞特》里則把他的死安排在了特洛伊被攻陷前。

神話故事中,阿基里斯的母親海女神忒提斯在聽到了兒子年紀輕輕就會戰死沙場的預言之後,非常的擔憂,於是她決定要為兒子造一具金剛不壞之身,她抓住阿基里斯的腳跟,把阿基里斯的整個身體放在冥河裡面涮,受到冥河之水的浸潤之後,阿基里斯從此刀槍不入。但是,他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他的腳後跟。因為只有這個地方是沒有被冥河之水浸到過得。

每次聽到這個故事,都不得不驚嘆於古希臘人驚人的創意能力,把因果關系安排的如此巧妙。阿基里斯之踵,也成了西方人使用了千年的諺語,代表著致命的弱點。

而殺死阿基里斯的正是帕里斯,他一箭射穿了阿基里斯的致命之處——腳後跟。帕里斯在之前與墨涅拉奧斯的決斗中顏面喪盡。而這一神來之箭也終於洗掉了他懦夫的名聲,狠狠地揚眉吐氣了一把。同時,也報了殺兄之仇。

木馬屠城

特洛伊戰爭接近尾聲,雖說特洛伊的統帥赫克托爾已死,但破城仍舊無望。聰慧的奧德修斯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他令希臘人造了一隻巨大的木馬,並在與特洛伊人的一次交戰中假裝戰敗而遺留下了這只木馬。

打了勝仗的特洛伊人把木馬當做戰利品帶進了城內,普天同慶。深夜,潛藏在木馬里的希臘將士與城外的希臘大軍里應外合,突破了城門,特洛伊城淪陷,希臘軍大肆屠殺,特洛伊洗劫一空。(電腦病毒「木馬」,就由此而得名)                   至此,耗時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戰爭就以希臘人的勝利而告終。正如奧德修斯所言,這場戰爭被廣為傳唱,流傳至今。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僅管最後的勝利屬於希臘方,但我們很少會對這個勝利者表示認可與贊賞,希臘人贏得並不光彩。影片更多的是激起了人們對於弱者,戰敗方特洛伊的同情與憐憫。

 一將功成萬骨枯,英雄們的事跡被廣為流傳,可他們的榮譽名聲又是由多少無辜慘死的累累白骨堆砌而成的呢?並且這堆積如山的白骨被人拋諸腦後無人問津。這就是戰爭,為名譽而戰?正如赫克托爾所說——把戰爭當成了游戲。

《特洛伊》是戰爭片,但其宗旨卻是在倡導和平,對蓄意挑起戰爭的人們予以了強烈的譴責。阿伽門農就成功的被塑造成為了一個權欲熏心的野心家的形象。大英雄赫克托爾則是正義之化身,影片正是藉由這樣的一個化身,來傳達對於戰爭的態度和看法。希臘方在經由阿伽門農這個角色的個性設定而淪為了徹徹底底的侵略者。特洛伊人,則是正當的防衛,雖敗猶榮。影片藉由赫克托爾之口,詮釋出了這種崇尚和平的政治正確。

相比之於赫克托爾,由布拉德皮特飾演的阿基里斯似乎並沒有那麼的受歡迎。他我行我素,不顧大局,但他真的很牛。阿基里斯代表的是全體英雄時代的武士們。他英勇善戰,對待身邊的人有情有義,追求至高無上的榮耀,而這正是那個英雄時代所倡導的類似於俠義精神的社會主流價值觀。阿基里斯與赫克托爾象徵著一個時代,一個英雄的時代……

因為對死亡充滿恐懼,所以我們追求不朽。

如果世人傳頌我的故事,讓他們說,我曾與英雄同在。

人的生命猶如冬麥般脆弱,但這些名字將永垂不朽。

讓他們說,我生活在赫克托爾的時代,一名偉大的將帥;

讓他們說,我曾活在阿基里斯的時代,一名偉大的戰士。

㈥ 求電影《特洛伊》的影評。

《特洛伊》影評:

三愛、三恨、神論與人性

看完這部電影,我呆了。這是一部內容相當豐富的電影,包含了三種愛、三種恨、一種神論和一種人性的體現。

一、三種神聖的愛:男女之愛,兄弟之愛,父子之愛。

男女之愛:帕里斯雖然以前風流成性,可他對已為人妻的女子海倫卻投入了忠貞永恆的愛,甚至不惜為了她而引發戰爭,海倫同樣是一個敢為愛情,而不畏權勢的烈性女子。阿基里斯亦是如此,他對敵國的女祭司布利塞伊斯的愛也是無法阻擋了,當特洛伊淪陷時,阿基里斯不再追求名聲的千古流傳,而是在戰火中尋找年輕的布利塞伊斯,直至最後為愛而死,這是什麼?是愛的召喚。而布利塞伊斯也被阿基里斯這一強壯的有獨特魅力的男子所吸引,放棄了對神的敬仰,與阿基里斯雲雨中纏綿。特洛伊國王對自己次子帕里斯將敵國王後帶回本國時,並不是很生氣,而說「我一生為榮譽、權力、地位而戰,而我的孩子為愛情而將引起一場戰爭,值得啊!」,可見他對愛情的支持。

兄弟之愛:長子赫克托對其弟弟帕里斯的愛,將其弟弟的風流視而不理,在那樣「女子是男人奴隸」的社會,無非流露出對弟弟的溺愛;還有當弟弟與敵國斯巴達國王米奈勞斯搏鬥失敗後,帕里斯抱住哥哥的腿,赫克托及時將弟弟送回國後,與敵奮戰,並大獲全勝,這表明弟弟對哥哥的依賴和哥哥對弟弟呵護,這種相互關系就是兄弟之愛。阿基里斯對堂弟手把手的傳授作戰技巧,並將道理與其,體現了兄弟之愛;當其堂弟被赫克托誤殺後,阿基斯里惱羞成怒,戴盔披甲,殺死了赫克托,為其弟報了仇,這也是愛的體現。

父子之愛:特洛伊國王對次子帕里斯犯的嚴重錯誤給予理解,無非體現了對兒子的偉大父愛;他在長子赫克托被殺後半夜親自前往敵國要回長子赫克托的屍體,年老體衰的他,不為生命危險,這種舉動更是父愛使然。赫克托對自己尚嗷嗷待哺的兒子更是無限的關愛,當確信自己必死無疑時,他提前指給妻子一條暗道,讓其將兒子撫養大,便體現了他對兒子的愛。這種父子愛不但體現在上層階級之間,而且在普通士兵中也有所體現,一個很小的鏡頭——在特洛伊淪陷後,阿基里斯釋放的那個普通士兵說「我還有個兒子,放了我吧」,試想假如他沒有子女,一個有骨氣的士兵絕對不會乞求敵人給自己生路,也許因為父愛,他放棄了尊嚴。

二、三種仇恨:對奪愛之人的仇恨,對侵略者的仇恨,對殺兄弟者的仇恨。

對奪愛之人的仇恨:當自己的妻子被別人奪走後,斯巴達國王米奈勞斯一怒之下,決定吞掉敵國特洛伊,雖然說這種進攻與一個女人關系並不大,可卻是對奪愛之人的仇恨激發了戰爭的爆發。對奪愛之人的仇恨更體現了古代男子對女子的霸權和統治,一個男人的女人被另外一個男人搶走就是對自己尊嚴的一種極大的侮辱。

對侵略者的仇恨:被侵略國人民對侵略者的仇恨是必然的,這種仇恨是戰爭的必然性。人們不希望戰爭,任何弱小且無野心的國王都希望自己子民安居樂業,特洛伊雖然並不算小國,但是其國王亦是如此,但這種仇恨積累的一定程度後就會爆發出不可抵擋的力量,有促成「以弱勝強」的可能,特洛伊與敵國的第二戰敵國被擊敗的情況大概就如此,雖然敵國戰略有所失誤。還有在特洛伊即將淪陷時,特洛伊國王帶領著剩餘的一小部分士兵仍然與敵奮戰,這也是仇恨的體現。

對殺兄弟者的仇恨:阿基斯里里為堂弟復仇,就是對殺兄弟者的仇恨,更是對褻瀆親情的仇恨。還有帕里斯在特洛伊淪陷後不顧堂妹布利塞伊斯的阻攔仍然將箭射向了阿基斯里,這也是對殺兄弟者的仇恨,對次子帕里斯來說更是對殺死自己一直依賴者的人的極大仇恨。

這三種愛和恨在整部影片交融在一起,愛淡化了恨,比如布利塞伊斯的愛改變了阿基斯里,使他的恨意減少了很多,愛心增加了很多。

三、一種所謂的神的保佑,最終毀滅了特洛伊王國:長子赫克托不贊同乘勝追擊,而祭祀卻說「神有好的徵兆,可以乘勝追擊」,結果損失慘重;木馬在城外時,次子建議燒毀它,而祭祀卻說「這是神的賞賜,應該將其迎接到城內」。殊不知,特洛伊能夠在很多國家都被吞並後仍能獨立,是因為他的子民的勇敢和堅固的城牆,而非神的保佑。

四、人性:阿基斯里雖為殺手,可他有自己的主張,例如雖然他對長子赫克托恨之入骨,可當特洛伊國王來取回其子的屍體時,在特洛伊國王的真情表白下,他還是歸還了其長子的屍體;當特洛伊淪陷時,如他對敵國一個男子士兵的饒恕也體現了這一點。殘酷中不失人性!也許這種人性的產生是男女之間神聖愛情的感化結果,也許是人深深埋在心底的共同人性。

閱讀全文

與特洛伊電影傳達了什麼主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