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主角 > 躁鬱症主角的電影

躁鬱症主角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3-01-22 09:15:27

❶ 卡爾得了狂躁焦慮症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一念無明》。
主人公就是卡爾和小美這兩個人,電影講述了心理學、躁鬱症、人生方面的相關問題這是值得觀看的。

❷ 7.4分《只有愛能讓我生存》消除對躁鬱症的誤解 寬慰壓抑下的人們

躁鬱症 ,又名雙相障礙,屬於心境障礙的一種類型,英文名稱為Bipolar Disorder(BP),指既有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一類疾病。(網路)

如果把躁鬱症當作抑鬱症,那麼就是對兩者的誤解了。躁鬱症患者不僅有與抑鬱症患者相同的「抑鬱發作」的症狀,還有「躁狂發作」的症狀,患者會時不時地出現兩種截然相反的症狀,甚至會混合發作。

抑鬱發作時,會出現同抑鬱者患者同樣的症狀,情緒低落、自我否定、有自殺傾向;思維遲緩、記憶力減退;難以與他人相處、喪失生活期望;嗜睡、食慾降低。

躁狂發作時,與抑鬱發作時判若兩人,情緒高漲、樂觀熱情、積極向上;思維敏捷、創造力十足,激發天賦;言語變多、喜好分享,對生活充滿希望;睡眠少但精力充沛,有時易怒。

而在兩種症狀的間歇期,患者恢復平靜穩定,成為一個正常人。

兩種極端的症狀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患者的情感就像「冰與火」的蹺蹺板,時而抑鬱,時而躁狂,少有平靜 。

《只有愛能讓我生存》於2018年11月9日在日本上映,關根光才導演,趣里、菅田將暉主演,豆瓣評分7.4。

電影 《只有愛能讓我生存》 中的寧子就是躁鬱症患者,與男友同居三年的她被病症困擾,嗜睡使其難以邁出家門,只能依賴男友津奈木,但情緒不穩定的她,對男友充滿了抱怨和不滿。

寧子找到一份兼職工作,決定改變的她充滿了對生活的期望和對旁人的感激,但又突然陷入了痛苦與悲傷之中,哭泣著逃走。

男友追上了寧子,逐漸恢復平靜的兩人相擁而泣。

《只有愛能讓我生存》 改編自榮獲希子獲芥川獎和三島由紀夫獎雙提名的同名戀愛小說,聚焦於躁鬱症患者寧子與男友的生活,但影片沒有過多強調「躁鬱症」,不期望觀眾把影片當作「病人」的生活紀實, 而是講述躁鬱的人的故事,講述在壓抑社會中掙扎的故事。

寧子躺在床上艱難的睜開眼,她和電話那頭的姐姐問早,盡管此時已是下午4點。房間裡衣服、食物等物品雜亂的擺放著,寧子的生活也雜亂無章、毫無目的,而睡覺占據了絕大部分時間。

 「抑鬱」伴隨著寧子大多數時間,根本無法正常生活,嗜睡、不出門、不工作、挑剔男友、因跳閘暴躁、想給男友做飯的她備受打擊只能坐在地上哭泣、打工時甚至端不好盤子...

我們不能責備寧子不堅強,因為在疾病面前,誰都有可能被輕易擊敗。 光是活下去就已經耗費了絕大部分的精力,即使拼盡全力也難以過上正常的生活,在這樣的處境下,光靠堅強是遠遠不夠的。

按著小說原作者與影片導演的本意,我們可以將「抑鬱」時的寧子擴散到每個在社會中苦苦支撐的人。 寧子的男友津奈木原本想成為作家,卻意外在報社報道「情色八卦新聞」,同事早些的報道還害女明星自殺,就連揭露奧運會腐敗真相的新聞也被上司壓下來,當現實與理想越來越遠,津奈木在每日加班的忙碌中,也逐漸失去了對生活的樂趣。

「我受不了了,我果然做不到啊,我真的好累啊,光是活著就心力交瘁了。」 津奈木吐露了自己在努力過後的無可奈何,也道出了生活重壓下人們的百般無奈。現在的人似乎變得越來越脆弱,未趕上的早班車、失手掉到地上的手機、領導否決掉的策劃案,都能夠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倒不是因為我們太脆弱,而是壓力太大。

津奈木喜歡上寧子的那天晚上,寧子的頭撞破了,鮮血直流的她卻選擇奔跑,在夜色的襯托下,隨風起伏翻動的藍色裙擺格外吸引人。

當「躁狂」占據寧子的生活時,生活中處處是樂趣,一切都充滿了希望。 津奈木的前女友百般刁難,為其強行找了個兼職時,寧子沒有惱怒,而是將其當作新生的機會;當老闆、老闆娘把寧子當成家人時,她的興奮與幸福溢於言表,喋喋不休地將自己的秘密抖出...

寧子充滿干勁與期望的樣子,像極了有時候的我們, 在淋浴噴頭下,接受最神聖的洗禮,想要一次性與過去渾渾噩噩的自己道別;為了明天的工作,定了幾個鬧鍾提醒自己早起;在得到同事一點點的鼓勵後,工作時也忘記了辛苦;老闆的一句「當作自己的親人」,已經足以將自己全盤托出...

「躁狂」寧子像是一面鏡子,清清楚楚的照亮每個初入社會的人,每個懷揣期望與夢想的人。 在報社報道「情色八卦新聞」的津奈木曾經想要成為作家,而漫畫家是同事最初的夢想,但不可否定的是,他們都曾做好了准備,也都為理想拼盡全力。

最終實現夢想的人好像都是「天才」,但他們也是「瘋子」。 梵高、貝多芬、舒曼尼采、歌德這些人,大概就是所謂的「左手瘋子,右手天才」。「躁狂」所帶來的靈感、動能、創造力足以支撐人們完成這樣或那樣的成就,但高亢興奮的狀態伴隨著迅速大量的消耗,大部分人都未曾達到夢想的彼岸。

影片最後,丟掉工作的津奈木與痛哭逃走的寧子在天台相遇,在兩人將自己最深處的秘密都吐露後,也都恢復了平靜,相互依偎著,也相互依靠著。

「你要是想離開我,就可以和我分開,可我一輩子都無法和自己分開。」 津奈木是個無趣的人,對於寧子更多的是「無趣」的應和和順從,不曾進一步的詢問寧子抑鬱或躁狂的理由。寧子迫切地想要津奈木了解自己,但也不想再拖累對方,但在津奈木說出,封閉的自己喜歡寧子的勇敢、向前奔跑時,兩人也逐漸歸於平靜,相互陪伴已經是兩人對彼此最好的愛。

我們這輩子都不可能離開一個人,那就是自己,與其說寧子想通過津奈木的了解而得到認可,倒不如說,寧子想要與並不那麼好的自己和解,與有些累贅的自己和解。

寧子沒有到醫院確診過病情,「抑鬱」也只是從她的口中說出,在周圍人眼中,她只是拖累男友的「廢物」,是在侮辱努力辛勤工作的人;「躁狂」在一些時候給了寧子生活的期望,她也興致勃勃地努力過,也感謝每一個幫助她的人。

她一次次在掙扎中醒來,在一次次懦弱中勇敢,在兩種極端情況反復的折磨下,寧子也終於探得了平靜的奧秘,也終於可以體會「正常」所帶來的安逸。

「抑鬱」和「躁狂」是一個人極端的兩面,但「平靜」下來才是最真實的自己,不會因為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而頭也不回地走向低迷,也不會因為對夢想盲目的追求而過度消耗自己,保持「冰與火」蹺蹺板的平衡,在生活的兩個極端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維度。

意氣風發的少年充滿理想、鬥志昂揚,但壓抑的現實,讓其逐漸冷靜,並不得不向生活低頭,向現有的生存法則順從,在背離理想與壓抑現實的雙重壓力下,深陷鬱郁寡歡。

正如本片導演在接受采訪時說的一句話,這是講述躁鬱的人的故事,是在壓抑社會中掙扎的故事。

他發現震後日本社會趨向「順從化」,大家相互依偎維持著一種」和諧「的秩序攜手共進,好像只有這么做才能活下去,而恰恰相反,導演意識到必須跳脫這種「常規」,去質疑,社會和人才能前進,而寧子就是這樣的人。

影視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這里是@哇噻電影,在這里,看電影,品生活。

寫作不易,辛苦讀者朋友點個關注,點個贊!

❸ 電影《一念無明》怎麼樣

勿因一念而無明
文/夢里詩書

沒有何般刻意的文藝腔調,也不曾有著過度的拔高,《一念無明》雖有著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弒母、離婚、父子親情等等,都是電影的張力所在,但黃進卻以一種看似平穩,實則波濤洶涌的敘事手法,巧妙的編制著電影的情感,而正是這些點滴的凝聚,令人所真切的感受到了電影對遊走於社會邊緣群體深切的人文關懷。

《一念無明》就觀感來說,自覺與《海邊的曼徹斯特》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同樣是背負著沉重的罪責,同樣是一場隸屬於心靈的救贖,但《一念無明》所不同的是電影中患有躁鬱症的阿東,所失手殺死的是自己的母親,這種背負在主人公身上的罪責,其實遠比前者單純的過失之痛來的更為深重,但好在電影同樣也為主人公安排了一位救贖者,阿東父親的不棄相伴,仍舊令電影有著一道照亮人心的曙光。

這部電影所攫取的其實還並非僅只是一對父子的羈絆上,面對從精神病院出來的阿東,他雖然沒有受到法律的處罰,但卻成為了這個社會最為邊緣化的人群,沒有一家公司願意去接納這樣的員工,所有人也都對之惟恐不及,甚至連原本即將結婚的前未婚妻也在他的傷口上灑下了一把鹽,特別是當阿東獨自一人蹲坐在超市吃朱古力的畫面,成為了最為讓我動容的所在,可以說如若沒有父親的相伴,本當回歸社會的男主儼然就是被這個社會所隔絕的。

電影由此為引的展開,為人所見的其實已然並非是阿東他個人的躁鬱症問題,而是在香港這個自詡文明的大都市中那越來越深的人與人間的隔閡與冷漠,透過個體對整個當下社會精神面貌的批判,儼然成為了《一念無明》暗藏於父子親情後最為有力的內在縱深,且不論是飾演父親的曾志偉,還是飾演阿東的余文樂,在這部掙扎於病痛苦難卻仍不乏希望的電影中亦呈現了尤為精湛的演技。

由點到面的電影手法其實並不少見,但能在細碎化的生活中,在父子親情的描繪間,透過種種細節來達到對整個社會的人文思考,點出勿因一念而無明,生活永遠充滿溫暖的意蘊,不得不說是沁人心脾,回味悠長的。

❹ 卡爾和小美躁鬱症電影叫什麼名字

叫做《一念無明》。
主人公就是卡爾和小美這兩名,電影講述了心理學、躁鬱症、人生方面的相關問題這是值得觀看的。
躁鬱症電影還有《無恥之徒》。

❺ 《一念無明》經典台詞對白

《一念無明》經典台詞:

1.我不懂做人老公,不懂做人老爸!我不懂。我不懂

2.其實做個混蛋很容易的,搞不定的,就撒手不管

3.不是什麼都可以外判給別人做

4.我都好想學你,但是我做不到

5.你和你混蛋老爸一模一樣。

《一念無明》演員陣容:

黃世東

演員 余文樂

又名阿東。失業青年,罹患躁鬱症,日常就是戰場,在情緒里反覆煎熬。有一天,阿東幫失禁的媽媽沖洗,卻意外結束她的生命,被判入住青山醫院。阿東接治療後出院被爸爸接回到獨居的小室一起住。阿東重投社會,卻遭到身邊的朋友歧視。

黃大海

演員 曾志偉

阿東的爸爸,海員。常年離家不顧癱瘓的妻子和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阿東從青山醫院出院後,他把兒子接到自己的小屋裡一起生活,,兩個心懷愧疚的大男人相擠在呼吸都嫌擁擠的斗室中。

媽媽

演員 金燕玲

阿東的媽媽。癱瘓多年,一直由阿東在家照顧。家門就是柵欄,一點點碰撞摩擦都讓母子倆露齒相鬥。有一天,阿東幫失禁的媽媽沖洗,卻意外結束她的生命,

譚思慧

演員 方皓玟

又名Jenny,阿東前女友,曾經與阿東談到近乎訂婚。阿東出院後想盡方法希望找回她,沒想到當找到她時,卻有著另一番滋味。

《一念無明》劇情介紹:

患有躁鬱症的阿東(余文樂 飾)因為當年誤殺飽受痛症折磨的媽媽(金燕玲 飾)被判入住青山醫院,康復出院後住在當陸港司機的爸爸黃大海(曾志偉 飾)的板間房裡。黃大海試圖關心兒子,但阿東卻並不領情,原來阿東一直對爸爸當年拋棄家庭的事耿耿於懷。阿東重投社會,卻遭到身邊的朋友歧視,唯然他嘗試平復自己,同時阿東也想盡方法希望找回當天談到近乎訂婚的Jenny(方皓玟 飾),沒想到當找到Jenny時,卻有著另一番滋味。

《一念無明》精彩影評:

電影《一念無明》里,人人都在離余文樂飾演的躁鬱症患者阿東遠一點。

為保留電影的'最純正、最完整的視聽效果,《一念無明》昨日在內地的上映版本統一為粵語原聲版本。但排片依舊可以用慘烈形容,幾乎各家影院均一場。與之前口碑甚好卻票房不佳的金馬最佳影片《八月》一樣,文藝片在內地市場仍舊受阻。

導演黃進表示,希望《一念無明》可以讓觀眾正視過去、直面生活,“並從中找到值得我們珍惜的人和事,去療愈我們的心靈。”

《一念無明》的黑馬之姿

去年11月底,《一念無明》在台灣金馬影展的頒獎台上拿下“最佳新導演”與“最佳女配角”兩個大獎。當人們的眼光都聚焦於獎項領跑的《七月與安生》時,這部關注小眾群體“躁鬱症”患者的新人導演作品《一念無明》似乎被忽視。四個月過去,這部電影在即將揭曉的第36屆香港金像獎中獲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等8項大獎提名,男主余文樂、女配角金艷玲、導演黃進都是最有力的的爭奪者之一。

初聽這個片名,不免讓人想起佛語的"一念無明,既墮輪回”。然而事實上這是一部純現實的港片,片名“一念無明”就是主人公的生活狀態:不理解人世間的真相,無法融入社會。《一念無明》就是由真實的社會新聞改編,講述了余文樂和曾志偉飾演的父子彼此誤會而又相互虧欠,因為母親的去世讓兩個原本逃避的人不得不共同生活。說到《一念無明》的片名,導演黃進曾表示 “無明就是看不到的事情,一念就是一個念頭,可是一念生萬念,一個念頭後還會有下一個,一個念頭看不清楚,可能我們一直走下去方向都是錯的。戲裡面也是差不多的意思,在我們相處的時候,有一些最重要的事情沒有看到,就會互相傷害,可是本來我們是相愛的。”

本片導演黃進是新銳導演,編劇出身。 《一念無明》的劇本是黃進和女友陳楚珩從大學時代開始共同創作。24歲到27歲的人生最佳上升期,兩人寫出了這個故事並且拍攝了電影。200萬資金,16天拍攝周期,主演們零片酬出演,成就了金馬、金像等各大電影節青睞的《一念無明》。

2016金馬獎頒獎典禮上,導演黃進現場說致謝詞還表白女友:“金馬獎杯好重,多謝各位前輩曾志偉、金燕玲、余文樂,他們不光是幫了我這么簡單,我是個新導演,他們付出了好大的感情在這個作品裡,我感到非常幸運和感激,也多謝《一念無明》的編劇,劇本是電影的靈魂,她是我的靈魂。”

但導演黃進是有遺憾的,無論是資金還是時間,他總覺得如果能再多一點,可能電影又會是另一種樣子。這種遺憾里,有餘文樂曾志偉的不收費押注,也有黃進自己和自己的對賭。

事實證明黃進是厲害的,他沒有辜負擁有的好劇本和好演員,扎實的講了一個故事。

余文樂零片酬接下《一念無明》,就是看中阿東這個人物身上的不同特質。對於平日酷帥形象示人的他,也需要這樣一個角色升級自己的演技和戲路。“他之前沒有演過這樣的題材,特別想要挑戰自己,給大家展示一個不一樣的余文樂。”導演黃進表示。

曾志偉則是被劇本打動,欣然幫助導演聯絡金燕玲:“志偉打電話讓我很開心,也沒有多問。後來見到導演,才發現是導演覺得這個角色一定要是我,托志偉幫忙,他覺得劇本很好才打給我的。”

金燕玲僅僅拍攝了一天就拿到了金馬獎最佳女配,有時候演戲真的是天分。她仍自謙:“《一念無明》是上天掉下來給我的禮物,我很榮幸我接住了它。”

未婚妻方皓玟在影片中戲份不多,但黃進用幾個鏡頭就證明,她可以拿到金像獎提名。

聚焦香港底層小人物 每個人都是我們自己

正如香港現實又殘酷的現狀,《一念無明》同樣是一部殘酷、陰郁的影片。鏡頭跟隨一個名叫阿東(余文樂飾演)的男人,敘述了母親意外過世,父親(曾志偉飾演)不得不回來和自己生活的故事。影片以阿東的出院、父親的歸來開場,我們看到了底層普通人的生活狀態:狹小的房間擺不下一張雙人床,多家使用的公共廚衛,都只為自己著想的左鄰右舍。這里似乎沒有一個完整又健康的家庭生活狀態,父親在枕頭下藏著小斧頭防兒子,隔壁單親媽媽不願兒子和他們接觸。一個病情穩定出院後卻在現實社會中不被認可的“特殊人”形象,就這樣通過他人的言行展現在觀眾面前。

父親的車禍打破了他們相對無言的相處方式,他需要背著父親上下樓照顧他起居。即使是兩個過去生活里交集不多、心懷愧疚的父子,此時仍有對對方狂躁的關心,連心疼都是靠吼。而此後,阿東在社會中屢屢碰壁,也是父親去照顧他的情緒安慰她。這也是《一念無明》的最大特點,家人之間所有的虧欠和愛都是不願表達卻又阻擋不了的,就如同片中角色對這些關系的迷茫,近在咫尺,卻好像又無法面對。

隨後故事都是圍繞父子展開,未婚妻看似寬容的控訴,好友不堪壓力自殺,求職被拒,都成了人物無法好好生活的真凶。在現在生活的情節里,影片不斷閃回交代二人如此的原因,也告訴觀眾他們註定是逃不掉自己的過去。未婚妻雖然和阿東還著房貸日子拮據,但也充滿期待。母親的意外離世將她組件家庭生孩子的夢打碎,過上了被追債、需要去信教來過活。

當觀眾知道這一切背後的故事時,影片已經過了大半,導演用細碎的生活片段拼貼起一個沉默寡言、無處宣洩的人物形象。再用不斷重復的簡短閃回交代這種性格的成因,這樣壓抑的剪輯,需要對劇本有極大地把控。好在,黃進做到了。

可能我們在期待所有人都有所好轉:阿東的病痊癒了和未婚妻繼續在一起,曾志偉找到了新的住處,一切歸於正常。然而影片就在這樣的情緒里結束了,並沒有往常電影所見的“救贖”。普通人,在現實生活中就是如此。

2015年看《踏雪尋梅》,陰沉到底。2016年的《一念無明》,同樣沒有一絲讓人情緒明快的地方。在香港商業片衰落的現在,聚焦底層小人物真實事件彷彿是最好的出路。

今年奧斯卡影片《海邊的曼徹斯特》,同樣是一部關於生活與痛苦的電影。男主殺了自己的孩子,始終無法走出痛苦的泥潭。這兩個角色都曾為了生活下去而掙扎,但都無法孑然一身。過去的不安像甩不掉的影子,一直跟著他們。

生活像是寒天雪,將每個人的情緒掩埋在六尺之下,此時我們需要說一句:我受不了了。

❻ 電影《一念無明》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電影《一念無明》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一念無明》觀後感 篇1

沒有完整觀看影片。本片講述了現實世界的人情世故,瞅瞅身邊的社會就可以讀懂故事。導演和編劇忠實於生活,沒有植入自己的觀點立場。在現實中,每位觀眾都有各自的解讀,答案因人而異。

筆者一直感到困擾,阿東(余文樂)弟弟,也是黃大海(曾志偉)二兒子,這一角色存在的意義?沒有二兒子,故事依然完整,為什麼安排這樣一個角色?

媽媽的躁鬱是一家人不幸的開始。關於媽媽的病因,會有不同解釋,筆者給出自己認為,最合情合理的一種解釋。

有一種男人顧家,有一種男人顧事業。顧家的男人工作認真,不求名利,只沉浸在家庭的幸福當中。顧事業的男人同樣看重家庭,負有責任感,但更專注事業,難與家人團聚。顧家的男人常被喚作是窩囊廢,事業型男人常被當成榜樣。若你是女人,會選擇哪一種?

媽媽出身名門,大家閨秀,家境好到何種程度影片沒有述及,但看得出,家人早與她劃清界限。媽媽年輕時追求者眾多,可偏偏嫁給了黃大海,選貨櫃司機,而不是富二代,社會精英。這故事好像童話愛情故事的續集。公主愛上掃煙囪的窮光蛋,大小姐愛上平民百姓,為愛情拋棄地位和金錢,凄美委婉。但續集告訴我們,愛情是理想,婚姻是現實。

媽媽生長在富裕的家庭,自然會有一個顧事業的父親,從小缺少家庭溫暖。因此媽媽選擇黃大海,認為他會是一個顧家的男人。

黃大海得到一顆明珠,必然壓力重重。兩鍾階層,兩種生活。為給妻子原本的生活,他用盡全部時間掙錢彌補。這個結果媽媽萬萬沒有想到,她重新陷入孤獨冰冷的家庭中。媽媽為此躁鬱,更增添了黃大海的壓力。這種因果,使得矛盾愈加惡化,成了一本難念的家常經。

片中,媽媽總在喊:沒人看我。她是在抱怨,是在懊悔,丈夫沒能看懂自己,沒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她改變不了丈夫,也改變不了社會的現實。

兩個兒子恰是這兩種男人。阿東顧家,弟弟顧事業。躁鬱瘋癲的媽媽毒打阿東,好像在抱怨,為什麼留在身邊的不是二兒子。事實剛好相反,媽媽一生都在被事業型男人折磨,她怎會對二兒子抱有幻想。她多麼希望,丈夫能像大兒子那樣,多陪陪自己。

影片講得很徹底,黃大海直到最後才看透人情,才明白有問題的不是兒子,才醒悟妻子的苦衷,才意識到自己的錯。可他改變不了社會的現實。

曾志偉把角色和劇本讀透,搞懂導演的意圖,理解了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

父親黃大海,起初心情復雜,不知道兒子阿東出院是好是壞,他只想和兒子過上簡單的生活,了此餘生。阿東躁鬱發作後,黃大海開始焦慮,他期盼兒子可以壓制情緒,但目的還是和兒子苟且活下去,躲在社會的角落。直到阿東被生活擊倒,出現自殺傾向,黃大海的父愛才被喚醒。我們甚至可以微弱感受到,在黃大海心中,妻子的死是一種解脫,可他不想讓兒子再出事。

黃大海參加家屬會談,病友親屬給他支招,怎樣把家人送回精神病院。醫生也給了黃大海一個機會,只要說出阿東有自殺傾向,就可以徹底解脫。病友和醫生也在逃避,黃大海逐漸反轉觀念,看清事實。原來這么多年,他沒有為妻子付出過,也沒有站在兒子一邊,有問題的是自己,而不是她們母子!

片尾。黃大海和鄰居辯論,開始承擔做父親的責任。阿東被人誤會,鄰居們嬉笑怒罵退出舞台。黃大海面對兒子微笑,此時,他終於理解了兒子一直以來的委屈。桃花樹下,父子兩人的意識,靜靜守護著他們溫馨的小家。

阿東沒有病,媽媽同樣沒病。母子二人看懂了現實,人生要活的自我,活的安心,活的真實,不被枷鎖困擾。可母子均無力掙脫,世上又多了兩個孤獨的靈魂。丈夫沒能看懂妻子,還好,父親最終明白了兒子!

本片的諷刺,無疑是阿東好友的自殺。你不覺得好笑嗎?好像真沒聽說過,有病人在精神病院成功自殺。精神病人怎麼會自殺呢?精神病院是正常人的避難所,最正常的地方。

二兒子角色的意義,是讓影片完整。影片並不存在正確答案,也沒有對與錯,是與非,因為導演和編劇依然改變不了社會的現實,改變不了觀眾的選擇,也許你是阿東,也許你會是二兒子。大家都無法改變社會的現實。

筆者寫這篇文字時,意外看到《顛佬正傳》這部老港片。兩部影片內容相近,都在反映精神病患者受到歧視,無法回歸社會的現象。但《一念無明》寓意更加晦澀,更具深度。而且導演和編劇把影片定義成無解的狀態,設計巧妙。

影片沒有強調阿東誤殺媽媽的過程,也許導演心慈手軟,不知如何拿捏。筆者為此存有一絲幻想。媽媽是自殺,她看到了顧家男人的委屈,從兒子身上明白了丈夫的苦衷,她選擇了離開無法擺脫的枷鎖。

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卻無法改變別人。婚姻亦是如此,你無法改變你的另一半。有了孩子,家庭更是一團亂麻,想改變的事情越來越多。何必改變,何必強加於親人呢?也許錯的是自己呀!

電影《一念無明》觀後感 篇2

由余文樂、曾志偉以及金燕玲共同主演,《一念無明》講述了余文樂飾演的躁鬱症患者阿東,在一次意外中結束了罹患憂鬱症的母親的'性命,而曾志偉飾演的父親很早就離開了這個家庭,阿東出院後卻必須要接受父親的幫助,一步步走回社會。

很多影迷朋友們想要知道《一念無明》好看嗎?講述了什麼故事?豆瓣評分多少?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一念無明》精彩影評吧!

「只能用心才能看清楚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這段話,出自著名暢銷書《小王子》。本片導演黃進將它放在了片尾。

連接這段話的,還有來自黃進和陳楚珩(本片編劇兼他的女友)面向觀眾的號召——

「情緒病治療是個長期斗爭,治療創傷的心靈不單需要合適的治療,社區支援,還需要大眾去除負面標簽,給予諒解及支持,用同理心去感受和關懷」

關懷誰?

當然是如片中一樣患有精神疾病的人。

《一念無明》對毒葯君來說是一部偏私密的電影。它的故事很簡單,講的是一位父親如何努力幫助患有躁鬱症的兒子阿東重回生活正軌。

但這部電影論述的主題卻並不局限在單一的人物故事中,相反,它背後包含了豐富的社會議題。這當中,就涉及對精神病患者的關注。

什麼是躁鬱症?顧名思義,躁狂+抑鬱。

知乎上有專門針對這一疾病的講解:

你可以把躁鬱症理解為抑鬱症的近親。患有該類病症的人時而興奮異常,時而陷入情緒低谷。其行為不穩定,容易受外界刺激,出現有異於常人的反應。

從遺傳的角度來講,阿東的躁鬱症並非空穴來風,因為他同樣有一個情緒極不穩定,且身負重疾的母親。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久病床前無孝子。但阿東不是這樣的人。

母親病後,父親常年不著家,與自己的關系若即若離。弟弟遠在美國過自己的逍遙生活,家事從不過問。只有阿東,對母親不離不棄。

遺憾的是,阿東的母親並不感恩。也許是因為病痛麻木了她的心智,也許是因為她真的不在乎長子所做的一切。無論他如何付出,在她眼裡都只是個「撲街仔」。

要知道,在香港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是多麼不易。作為一個生活節奏極快的國際之都,巨大的貧富差距與高強度的工作環境,讓生存其間的每個普通人都承受著極大的精神壓力。阿東也不例外。

電影《一念無明》觀後感 篇3

沒有一部電影是完美的。但相對於我給很多影片心慈手軟的6分或者7分,《一念無明》得10分是綽綽有餘的。「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要用心靈去發現,單憑肉眼是看不見的」。《一念無明》正是一部必須用心靈去體會的傑作。

這不僅是一部關注心理病人的電影,更是一部追尋大愛的傑作。伊朗電影《天堂的顏色》證明:世間最偉大、最勇敢的愛,莫過於生活艱辛的父親對殘疾孩子的堅持。

《一念無明》呈現一個MadWorld,無論父親黃大海,還是兒子黃世東,在世人眼裡(甚至在他們自己內心深處),都是不折不扣的Loser(港話中的撲街仔),卻始終沒有把屬於自己的責任判給別人去做,盡管他們能夠找到千百個讓自己脫身的理由!

無論是在耶穌堂里感恩痛哭,還是在病友家屬群里分享經驗,都難免逃避或麻醉的嫌疑,更別說鄰里之間冷漠自私的「民主」。只有那個像小王子一樣敏感的孩子,還葆有一顆純潔的心靈,能夠發現最有價值的東西。

作為父親,雖然偶爾會想起上世紀八十年代跨境開車時的風光,更多卻是被妻子看不起的悲哀;當兒子生病後,他四處求人求醫,學習醫療手冊,自覺沒有讀過什麼書,只能跟著「手冊」「說明」或「指示」走,一籌莫展時,還是回歸自己的感覺(心靈),才有最後的父子回家。搬家即回家!

曾志偉是老戲骨,在本片舉重若輕。余文樂原本是偶像派,這次成了名符其實的實力派,表演非常出彩。

「菜鳥」導演黃進真是了不起,講故事有條不紊,對情感/情緒的控制恰合節奏。拍了一部非常「中國」/「香港」的電影,卻好幾次讓我想起那部「國際性的」傑作《一次別離》。拋開「國際性」或者「文明/文化」「啟蒙/沖突」意味,就愛與責任而言,《一念無明》足可以和《一次別離》比肩立世。

❼ 天堂地獄,一念無明,走進躁鬱症患者的絕望與希望

抑鬱的結束,是瘋狂的開始。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形容躁鬱症,以上這句絕對是最貼切的。

看過電影《一念無明》的人都明白抑鬱症和躁鬱症的區別。然而在生活中許多人對躁鬱症卻一無所知,只是簡單地把躁鬱症患者統稱作「瘋子「。

躁鬱症真的是「瘋了「嗎?發病原因是什麼?躁鬱患者的世界又是怎樣的?我們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躁鬱症的苗頭,及時就醫咨詢呢?常人又該如何對待躁鬱症患者呢?

這本《自由的囚徒:哈佛醫學天才的躁鬱世界》(以下簡稱《自由的囚徒》)可以給我們答案。

《自由的囚徒:哈佛醫學天才的躁鬱世界》

這是一本哈佛醫學天才佩里·貝爾德關於自己躁鬱症發病的記錄,經過其女兒咪咪·貝爾德和編輯伊芙·克拉克斯頓的整理和排版得以面世,為我們打開真實的躁鬱世界。

佩里·貝爾德在醫學方面有著極高的天賦,他大學三年內完成了四年的課程,並在大四的時候就開始教授大一新生生理學,然而就是這樣的天才卻得了躁鬱症,從天堂墮入地獄,在絕望中掙扎著前進。

即便是生病,他也沒有忘記自己是醫生,他忍著狂躁的性子,在略微平靜的時候記錄在生病期間的所作所為,以及精神病醫院的所作所為,並對躁鬱症進行研究,於是這本《自由的囚徒》逐漸成型。

在佩里的時代,人們對躁鬱症並不了解,當然即便是現如今也並沒有多少人了解躁鬱症。

躁鬱症又稱作是雙向情感障礙,是狂躁症與抑鬱症兩個極端情緒的結合。

對於躁鬱症患者的絕望和希望,我想再沒有比親身經歷者的記錄更容易讓人理解,讓我們一起走進佩里的記錄,走進他的狂躁世界。

躁鬱症患者在發病期間表現情感高漲時稱為躁狂,心境高漲,思維奔逸,並且急於表達自己,甚至莫名自信,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同時異常亢奮,什麼都想做,什麼都感興趣,卻都虎頭蛇尾,無法完成;

而表現為情感低落時稱為抑鬱,情緒極其低落,對之前興致勃勃的事物不再感興趣,並且生無可戀,有罪感和無力感增強,甚至想要或者實施自殺。

可以說在躁鬱症患者體內存在兩個極端的小人兒,他們爭吵著把控大腦的支配權,讓躁鬱症患者的情緒如同跳樓機一般,在極度興奮和極度低落中循環往復,沒有葯物的控制便無法停歇。

電影《一念無明》男主阿東身患躁鬱症

《自由的囚徒》還原了躁鬱症患者的痛苦,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卻對自己做過的事保持良好的判斷,在躁鬱症發作期間的一切記憶都不會隨著恢復健康而被遺忘。

這些記憶有時會成為再次發病的誘因, 正如佩里所言:

自我批評、羞愧感及尷尬都是真正的敵人,它們會變得極其猛烈,會對人們造成最嚴重的傷害、破壞人們的自信,使人們難以面對世界。

同時佩里還經歷了一系列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的躁鬱症療法:約束衣、手銬、腳鐐、注射副醛、熱敷與冰敷、長期浸泡在浴缸之中、囚禁在狹小的空間內,以及其他各種治療方式,甚至到後期還接受了腦葉白質切除術,致使他生活完全無法自理。

躁鬱症患者除了要面對病痛折磨和非人的治療方式外,還會面對親朋好友的疏離、拋棄,以及社會的歧視、厭棄。後者才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患者如同過山車一般的情緒給患者的家人和朋友帶來一定的困擾,他們發病時的可怕破壞力也讓許多人避而遠之。

送進精神病院治療幾乎是許多重症患者家屬的必然選擇。遠離家庭,缺少親友的陪伴,躁鬱症患者便缺失與外界溝通的橋梁。

患者們努力地尋求幫助,給親友們打電話,寫信甚至像佩里一樣選擇逃跑。然而許多正常人卻不能理解,他們拒絕提供幫助,甚至切斷與患者的聯系,把他從自己的世界裡抹開,遠遠地逃離。

《自由的囚徒》 中佩里對此深有體會:

一旦越過正常生活的界限,踏入精神病醫院之後,一道比磚石更厚重的牆壁——一道由偏見迷信築成的牆壁便已將親朋好友們隔絕在外。

除此之外,社會對於躁鬱症患者的歧視,讓他們即便痊癒了也沒有辦法像患病前一樣正常生活。佩里在生病期間失去行醫執照,並在社區中聲名盡毀,他的診所也因此無法繼續運轉,讓他徹底失去經濟來源。

因為躁鬱症,佩里失去了家庭和工作,毀掉了整個人生。

這似乎是躁鬱症患者必然要面對的結果,在電影《一念無明》中男主阿東痊癒後去求職,當HR 問道間隔的一年去做了什麼時,阿東如實回答自己患病去了醫院,便因此遭到歧視,未被錄取。

而梵高生前的遭遇更勿需多提,因為躁鬱症他割下了自己的左耳,於是留下了那幅全世界著名的《自畫像》,他的孤獨和無奈在這幅畫中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梵高《自畫像》

躁鬱症患者的絕望往往來源於整個社會的歧視,而他們的希望也來自於周邊的關愛。

《一念無明》的男主發病期間其父親的不離不棄,和鄰家小孩的陪伴讓他的狀態日益好轉。

而佩里在《自由的囚徒》中也記錄著自己出逃後接受到的陌生人的幫助,和朋友以及父親的關愛。這些善意讓他獲得生存下去的勇氣。

「一陣強大的力量,一種能夠從更樂觀的角度看待事情的能力,一種超越恥辱,艱辛與所有失敗並帶著真正勇氣、耐力與堅韌堅持數月的能力。」

佩里醫生知道自己的病可能復發,卻依然對生活有著憧憬。如果每個人能夠對躁鬱症患者多一點關愛,多一點理解,那麼一定能在那個絕望的黑暗地獄里撕出一道來自天堂的光,給予他們活下去的力量。

最後,以《自由的囚徒》的結尾作結,想告訴每一個焦慮的,狂躁的,抑鬱的,或是躁鬱的人,請好好活著:

生活沿著奇怪的道路前進。只有在極為有限的程度上,我們才是自己靈魂的飛行員,是主宰自己生活的船長。

❽ 有哪些非常適合抑鬱症患者看的電影

《開心鬼撞粵》,《大話西遊》,《唐伯虎點香秋》等電影 搞笑 ,令人愉快開心。

你好,我是一名抑鬱症康復者,總結了一些適合抑鬱症看的電影,用視頻的形式告訴你,可以參考一下。

我的推薦可能會有一些特別,但卻是在我極度抑鬱的時候帶我走出來的一部電影:

《一念無明》

這是一部講雙相障礙(也就是躁鬱症)病人的電影,余文樂主演,我看了兩遍。

影片由香港的真實新聞事件改編,以一個家庭悲劇描繪了 社會 大眾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漠視和不友善,講述了一對懷著沉重愧疚的父子如何面對過去的故事。

劇情不過多闡述,在我觀看的過程中,有多數時間是壓抑的,而那種壓抑會一直引起自己的共鳴。觀看電影的過程中,我會不知不覺想要流淚,也會不知不覺有些憤怒,也會隨著男主人公的躁狂發作而變得有些興奮。總之,這是一部非常容易引起抑鬱症病人共鳴的電影,而影片最後會讓你覺得一切都過去了,都釋然了,生命是偉大的和堅強的,沒有什麼是不能挺過去的。

PS:如果你是為了自己而提問這個問題,祝你一切順利。

《綠皮書》《地球上的星星》《海蒂和爺爺》《放牛班的春天》《小淘氣尼古拉》《假如愛有天意》《阿甘正傳》

我覺得抑鬱症患者因該多看一些喜劇類的電影能讓她們煩躁不安的情緒大大降低了,還有一些有意義的正能量的電影,能

讓她們知道世上還是好人多,正義能戰勝邪惡,反映英雄人物的戰爭軍事片,看完後能提起精神,用英雄人物做為抗擊病情的榜樣,對她們的病好轉有幫助!總之不是一些灰暗的,充滿刺激和血腥暴力的電影就好!

《當幸福來敲門》,《落葉歸根》,請不要放棄希望。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復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小王子》,大家對這本書應該是很熟悉的,電影《小王子》正是根據這本書來拍攝和製作的,這部電影,講述了小王子從自己星球出發前往地球的過程中,所經歷的各種歷險。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視出成人的空虛、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條,用淺顯天真的語言寫出了人類的孤獨寂寞、沒有根基隨風流浪的命運。這部電影非常適合茫然和情緒低落的人,這部電影會讓你明白什麼是愛情,會讓你知道你追求的是什麼,這部電影看了會讓人覺得很治癒。

抑鬱症是由於思想或者精神有很大的壓力,不能夠進行釋放而引起的精神方面的疾病。主要症狀有:猜疑,厭世,幻覺,悲觀等心理,對於抑鬱症的治療關鍵是心理疏導和葯物控制,如果得不到控制就會引起精神分裂症,對於精神方面的疾病不能讓患者受到刺激,在飲食方面也要注意不要太油膩或者刺激,如果不注意就會使疾病難以控制。對於精神病患者只能葯物治療,不可能痊癒。所以現在也沒有讓精神病患者所看的電影。

多看喜劇片,勵志片。

沒啥特別的,真得了抑鬱症看啥都沒用。和平常一樣,按自己喜好即可。不要多看壓抑的片子就行了。建議出門接觸大自然,這個絕對有好處的

❾ 《我的丈夫得了躁鬱症》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我的丈夫得了躁鬱症》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ixIxU9FqINgQAV7Pv90e0A

?pwd=k35w 提取碼: k35w
《我的丈夫得了躁鬱症》
導演: 約西姆·拉弗塞
編劇: 約西姆·拉弗塞、弗朗索瓦·皮羅、Lou Du Pontavice、Juliette Goudot、Chloé Leonil、Anne-Lise Morin
主演: 萊拉·貝蒂、達米安·勃納爾、呂克·席爾茨、Larisa Faber、Elsa Rauchs、Jules Waringo、Jo?l Delsaut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比利時、法國、盧森堡
語言: 法語
上映日期: 2021-07-16(戛納電影節)、2021-10-20(法國)
片長: 117分鍾
又名: 不可調和、The Restless
影片講述了一個家庭共同面對雙相情感障礙症的故事。
達米安是一個畫家,他作為一個雙相患者,時而對生活和藝術充滿激情——不眠不休地創作,近乎偏執地操持家務,精力無限地折騰全家人出去遊玩,表演欲爆棚;時而陷入抑鬱的低谷,陰沉絕望,一事無成。面對達米安的又一次發病,妻子萊拉的痛苦和壓力累積到了頂峰。她不得不聯合達米安的父親一起,忍痛把達米安送進醫院進行強制治療。
旁觀這一切的兒子,既無法理解爸爸的的病,也無法理解父母逐漸走向破裂的感情。爸爸終於從醫院回來,兒子充滿喜悅。殊不知,這是身心俱疲的媽媽走向崩潰的開始……

❿ 克里斯蒂娜·里奇有哪些影片

1、《扭曲》

由鮑勃 W·金執導的動作片,克里斯蒂娜·里奇、約翰·庫薩克、布萊登·佛雷切、維斯勒·里昂·夏農、斯科特·奧勒克等主演。

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年輕的賽車手,斯比德·瑞瑟,渴望在家人和他的高科技5馬赫賽車的幫助下獲得國際汽車大獎賽冠軍的故事。

閱讀全文

與躁鬱症主角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