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主角 > 電影主題研討會采訪

電影主題研討會采訪

發布時間:2023-01-25 23:58:10

『壹』 兒童電影《閃亮的軍號》在北京舉行首映禮暨研討會,這部電影的主題是什麼

兒童電影《閃亮的軍號》在北京舉行首映禮暨研討會,這部電影的主題是什麼?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這部兒童電影《閃亮的軍號》也是對於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真實寫照,也講述的是革命老戰士對於小學生們的一種傳承,小學生們接過紅軍戰士所珍藏的軍號是一種傳承和弘揚,而這種紅色基因是必須刻在我們中國人的心中,所以傳承中國精神、紅軍革命精神是非常必要的事情,對於我們這些青少年來說,作為時代的新人,傳承老革命的紅色精神是勢在必行的事情。通過兒童電影的拍攝也將會對青少年帶來更多的啟示,這部電影的可貴之處也就是把這種照金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貫穿全影片,所以傳達出來的思想價值是非常巨大的,而作為青少年也需要真實的體會到紅軍的力量,這才能傳承和發揚中國精神。

『貳』 「電影」主班會主持稿。急!!!!!!!!!!

主題班會主持稿
一、主持人導出隊會主題

合:尊敬的領導、老師、同學們,上午好!初一13班學雷鋒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甲:三月,陽光明媚。

乙:三月,萬物復甦。

甲:三月,春風送暖。

乙:三月,大地換新顏。

甲:同學們,三月,是什麼日子呢

全班答:學雷鋒活動月。

乙:對了。

合:「學習雷鋒好榜樣」,接過雷鋒手中的槍,我們要做新時期的共產主義接班人。

乙:是啊,共產主義的接班人就要繼承革命英雄的光榮傳統。

二、讓學生了解雷鋒是一個自強不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戰士

1、甲: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雷鋒,一個自強不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戰士!

乙:雷鋒1940年出生在湖南望城縣人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里,7歲就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兒。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培養下,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戰士。平時他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從平凡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此,他多次立功。1962年8月15日雪鋒因公犧牲時,年僅22歲。1963年1月7日國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為「雷鋒班」。同年3月5日毛澤東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甲:雷鋒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的光輝形象卻永遠留在世人的心中。

2、乙:請聽《雷鋒故事聯播》

故事(一)人民的勤務員

雷鋒自己十分節儉,一雙襪子補了又補還捨不得更換,卻用自己每月僅有的6元津貼為全班戰友們購買了學習書籍。他不僅自己認真學習,而且帶動戰友們學習,幫助戰友們提高思想覺悟。1960年,遼寧遭受重大水災。雷鋒悄悄給受災的戰友王大力家寄去了20元錢。在出發去災區救災時他又把100元錢以一名解放軍戰士的名義捐給抗洪救災第一線。

故事(二)助人為樂

一天,雷鋒因公出差,踏上了從撫順開在沈陽的列車。上了車,他看到旅客很多,連忙把自己的座位讓給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車員

很忙,就又動手幫著掃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給旅客倒水,幫助婦女抱孩子,給老年人找座位,幫助中途下車的旅客拿東西。一些旅客不住地招呼他:」同志,看你累得滿頭大汗,快過來歇歇吧!」

「我不累。」雷鋒叔叔是永遠不知道累的。

甲:同學們,雷鋒的故事, 當然不止這些!雷鋒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乙:說起雷鋒,我們就不忘提起雷鋒日記!雷鋒在數百篇日記里,記錄了他成長的足跡,總結出許多人生的格言,留給我們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3.甲:請聽《格言朗誦》

①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②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才永遠不幹,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有力量。

③一塊好好的木板,釘子為什麼能打進去因為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

④我活著,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

⑤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於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

⑥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

合:風里雨里,泥里水裡,哪裡有艱苦哪裡就有他的身影。

乙:這就是雷鋒叔叔,雖然他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卻閃耀在祖國的大地上,閃耀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閃回在初一13班的集體中。

三、使學生明白「雷鋒精神」在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以點帶面,促進更多的同學向雷鋒學習

甲:不信?請看小品《一粒釘子》:

俊傑:(背著書包,走進課室)啊,還沒人來,今天我最早到啦!(坐在椅子上)哎呀,我的屁股,怎麼回事?原來是一枚釘子,沒人見,換一張椅子。

彬彬:早上好,俊傑,你怎麼了?心神恍惚的。

俊傑:沒、沒什麼事。

彬彬:(坐在椅子上)哎呀,真痛!釘、釘子。(乘沒人注意,換了一張椅子)

班長:大家早上好!

俊傑:班長,昨晚的那道數學題你做出來了嗎?能教教我嗎?

班長:當然可以,呆會兒教你們。(坐在椅子上)哎喲,什麼東西?是一粒釘子。

(這時,彬彬,俊傑聽了這話,都走了過來,不好意思的道歉。)

班長:哦,沒關系,椅子「長」釘子了,讓我去拿把錘子來修一修,然後再教大家做數學題。

俊傑、彬彬:好,我來幫你。

(小品結束)

乙:雷鋒精神永放光芒,我們應該學習劇中「班長」助人為樂的精神。

甲:雷鋒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在社會上,在我們同學當中也涌現出許多活雷鋒,他們勤奮學習、刻苦耐勞、助人為樂!不信,請聽同學們是怎樣說的!

甲:哪位同學能說說你身邊的好人好事?

學生發言:美在我身邊(講述身邊好人好事)

1、捐款……,

2、獻花……,

3、勞動……,

4、學習……

[主持人]同學們的發言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雷鋒其實哪兒也沒去,就在我們的身邊。時代的改變或許會令雷鋒精神的表現形式有了改變,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的社會不再需要雷鋒。實際上,雷鋒精神的內涵——奉獻依然存在我們的生活中,並被千千萬萬的人所學習與繼承,以美而純潔的心靈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愛與美,感受到如三月和風般的溫暖與舒適。

甲:在這次學雷鋒活動月中,我們班評出「學雷鋒先進分子」,他(她)們是 ………………讓我們以熱烈的向他們表示祝賀,並請欣賞,蔡妮妮和吳嘉玲的電子琴演奏《紅星歌》

乙: 同學們在這次學雷鋒過程中,都很積極!但是不是只憑一份熱情就可以呢?下面請看我們班的一個真實故事《我們是這樣捐花的》

小品《我們是怎樣捐花的》(真實故事改編)

甲:看完這個小品,同學們有什麼看法呢?我們請大家說一說!

(精神可嘉,但仍然應學習第一,未成年人不能騎摩托車…)

乙:學習雷鋒要真正體會「雷鋒精神」,並在學習,生活中實踐,讓我們以實際行動做雷鋒式的好少年!

小合唱《我們要做雷鋒式的好少年》

甲:在這次學雷鋒過程中,我們的很多同學還自己創作了「學雷鋒手抄報」來贊揚雷鋒精神,下面就請他們展示一下吧!

(展示手抄報)

[主持人]今天的學雷鋒主題班會課雖然很快就結束了,但希望我們感受美,創造美的行動並不因此而結束,希望我們每個同學都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不斷創造更多的美,創設更團結互助的班集體,讓雷鋒精神得以延續,下面就讓我們以這首《學習雷鋒好榜樣》,來結束這次主題班會吧!

勤儉節約好習慣 ————中隊主題活動 活動目的:通過這次活動使同學們體會到生活和學習中勤儉節約的重要性,並以次敦促自己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活動准備:小品和朗誦排練,幻燈片製作,名言收集。 活動過程:一 各小隊匯報人數 中隊長:「全體起立,各小隊匯報人數!」 第一小隊:「報告中隊長,第一小隊應到5人,實到5人,報告完畢!」(敬禮) 中隊長:「接受你的報告!」(敬禮)第二小隊……三…… 中隊長:(敬禮)「報告輔導員老師,四(4)中隊應到學生44人,實到學生44人,這次我們舉行《勤 儉節約好習慣》中隊主題活動,請輔導員老師批准!(敬禮) 輔導員老師:「接受你的報告,並祝願你們活動成功!」二 出隊旗,唱隊歌 中隊長:「全體起立,出旗,敬禮!」 中隊長:「禮畢,唱隊歌!」 中隊長:「請坐!」三 宣布活動開始 中隊長:「我宣布『勤儉節約好習慣』中隊活動,(現在開始)!」同時兩人。 甲:「同學們,你們知道雷鋒叔叔嗎?」 同學們:「知道!」 乙:「雷鋒叔叔是我們的好榜樣,你們知道雷鋒叔叔有哪幾個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的呢?」(誒,***你來說看……) 隊員:「雷鋒叔叔『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戴慕嵐) 隊員:「雷鋒叔叔『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盧倩雯) 隊員:「雷鋒叔叔『對敵人毫不留情』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王宇超) 隊員:「雷鋒叔叔『勤儉節約』的習慣值得我們學習!」(章雨婷) 甲:「沒錯,雷鋒叔叔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其中,勤儉節約是我們每個同學都不可缺少的,追求的美德!請欣賞散文《幸福》。 甲:「聽了這首歌,同學們有什麼感想呢?」(陳佳惠) 乙:的確,同學們都感覺到我們的生活很幸福。可是,同學們,你們是否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當年,無數的革命先烈為了新中國的誕生而忍受飢寒,吃樹皮、野草,喝雪水、泥水。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為國捐軀,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 甲:同學們,今天,我們的生活富裕了,我們可以穿上漂亮的服裝;可以背起書包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里學習文化知識;可以去公園里欣賞奇花異草。我們不愁吃,不愁穿,生活無憂無慮。可是,有的同學卻不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請看小品《范范後悔了》。 范范:(星期天早上九時半,范范在床上伸伸懶腰。)唉,真累,奶奶,幾點鍾了? 奶奶:(急急忙忙走過來)哎喲!我的小寶貝,快十點了,快起來。 范范:(馬上起床,看了看衣服)這衣服有些舊了,給我換件新的吧。 奶奶:好,好,這就換,這就換。(馬上遞上新衣服) 范范:(滿意地)嗯,這還差不多。 爺爺:(端來早餐)華華,快趁熱吃,這是爺爺親手做的面條,還香噴噴的。 范范:(瞪大眼睛,連連擺手,大叫)什麼?又吃面條,我不吃,我要去廣州賓館買義大利粉吃。 爺爺:(陪笑著說)好好,我的乖孫孫,這面條留給我和奶奶吃,你吃義大利粉。 范范:(滿意地點點頭)這還差不多! (晚上,一家人在吃飯) 范范:(飯掉了滿桌子) 媽媽:華華,你看,滿桌子都是飯,要注意點。 范范:(無所謂地)才那麼幾粒飯,算什麼?米缸里有的是大米,要做多少飯都行。 爸爸:(嚴肅地)華華,你這樣認為就不對了。要知道,一粒飯是來之不易的。農民伯伯要經過播種-插秧-除草,施肥-收割-曬干,再加成大米。最後,我們還要把大米煮熟,才變成香噴噴的米飯。從播種到加工成大米起碼要半年的時間。你每天都浪費幾粒米,一年下來就有一麻袋了。你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呀! 范范:(低下頭)爸爸,我真後悔。以後再也是浪費了。我要做個勤儉節約的好少年。 大家:(拍手,異口同聲地)好,真是太好了!(退場) 甲、乙: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甲:說說容易,行動難!瞧!就有這么一個小頑皮,在他家發生了這樣的一幕……(開始……)[戴慕嵐、章雨婷、張敏、朱曉倫] 五位同學: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有過這樣的事嗎?你們愛護我們嗎? 同學們:愛護! 甲:既然愛護,那就來踴躍發言!(王宇超、石鳴、王秋婷、邵思怡、馬子穎) 乙:你們覺得,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隊員發言) 乙:同學們,我們的生活是富裕了。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在邊遠的山區,還有許多失學的兒童,他們吃不好,睡不好,實在需要我們的幫助。 甲:對啊,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 甲:為此,我們的小記者前去采訪了幾位同學收集了一些資料!有請小記者顧佳卉!。 記者:上個星期,我去采訪了六位同學。發現了這樣的情況:一般同學在一星期的花費在:50—60元之間。 同學們,你們知道其中的具體開支情況嗎? 同學們:(搖搖頭,不整齊說)不知道! 除去每人每天平均5元整飯菜錢。那麼如果節儉的話,每人每星期只要花費總數才35元整。 那麼餘下的錢是如何花費掉的呢?買零食、租書、玩、買衣服等等眾多。該用的不該用的,多的、少的盡在其中。 根據個人調查如下: 女同學A:某星期花費30元:飯費25元、餘下的買零食7元、還有的就買些生活必用品什麼的,也報不上來了。 男同學B:某星期花費20元:飯費25元、買飲料、冷飲、零食每天3元,餘下的就在周末上網時用完了。 女同學C:某星期花費45元:飯費25元、上網5元、零食15元。 男同學D:某星期花費60元:、飯費25元、零食30元,餘下的也報不上來了,可見種種花費令人吃驚。 女同學E:某星期花費70元:飯費25元、買書(雜志)20元、買信紙、卡片、日記本20元、碟片2幾元。可見浪費至極,無可否認。 女同學F:某星期花費55元:飯費25元、買衣服20元、零食8元。 以上六位同學,都可算得上是典型的例子。有的節儉樸素、有的「啃」書如命、有的「慷慨大方」、有的瘋狂購物。但是,我還想給大家看幾張貧困山區兒童的照片。(放照片)只要我們不浪費一張紙,節約一支筆、一滴水,一度電,就會為國家創造許多財富。 甲、乙:節儉相互,人之美德。儉朴的生活,不但可以使人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養革命品質。 乙:同學們,你們知道還有哪些關於『勤儉節約』的名言呢?這樣吧,我們請幾位同學領大家讀幾句吧!(隊員發言4,馮天寅、陸俊逸、曹期、石鳴) 甲:「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的生活雖然富裕了,但我們也應該繼承和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做到節約不浪費,不和別人比吃穿,從小養成節儉的好習慣。」四 輔導員老師講話五 退旗 中隊長:「退旗,敬禮!」 乙:請坐! (呼號)六 宣布活動結束 甲、乙:「『勤儉節約好習慣』中隊活動到此結束!」

回答者: y7161192 - 五級 2009-4-10 12:43 為了促進同學們個性品質,思想道德的提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好習慣我知道——好習慣我能行——好習慣伴我行 」,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班特此舉辦以「節約」為主題的班會活動。通過小品、演講、文藝節目、魔術、服裝表演等多種形式,陶冶學生的文明品格。 活動目的: 1、 在日常生活中,能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時時刻刻做到節約; 2、 教會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汲取各式各類的養料,感受節約,積淀文化底蘊; 3、 讓學生在准備活動的快慰中,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組織能力,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展現自我的意識。 活動准備: 1、提前一周布置任務:⑴每人搜集有關節約的故事以及准備一份個人感想; ⑵思考:你是否每時每刻都節約? 以後如何真正地做到節約? 2、收集材料,准備各項節目; 3、選取主題班會期間的背景音樂; 4、教室布置; 5、准備多媒體等道具。 活動人員安排: 策劃:姚 萌、李讓蘭 音樂:朱 堅、陳燕萍 主持:李讓蘭、鍾展 活動節目表: 1、 小品《一個會說話的易拉罐》 表演人員:吳彩雲、姚萌、荊樂、陳燕萍、徐挺挺等 表演時間:3分鍾 2、 演講一《勤儉節約美德不能丟》 表演人員:唐求子 表演時間:3分鍾 3、 學生代表發言(每個人都准備,臨時指定人員) 表演時間:8分鍾 4、 舞蹈《美麗新世界》 表演人員:王莉、蔡姣蛟、景琦等 表演時間:2.5分鍾 5、 演講二《節約時間》 表演人員:郭珍華 表演時間:3分鍾 6、 模特秀、魔術表演 表演人員:荊傑、徐斌、石旭芬、周斌 表演時間:10分鍾 7、 清唱《希望》 表演人員:景琦 表演時間:3分鍾 8、 班主任發言 表演時間:2分鍾 9、 全班合唱《紅旗飄飄》 領唱:唐求子、周斌 表演時間:3.5分鍾 活動過程: 主持人甲:各位尊敬的領導! 乙:各位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合:下午好! 甲:很高興我們大家共聚一堂,開展「好習慣伴我行」的主題班會,我們的主題是讓節約在吳塘職中蔚然成風」。 乙:請允許我代表**班全體同學宣布:本次主題班會正式開始。俗話說得好:「學問勤中得,富裕儉中得。」如果生產好比搖錢樹的話,那節約就好比聚寶盆。 甲:一滴水的光芒,一個廢易拉罐的價值,也或多或少都折射出我們的心靈美。下面請欣賞由吳彩雲、荊樂、陳燕萍等同學帶來的小品——「一個會說話的易拉罐」。 小品:題目《一個會說話的易拉罐》3分鍾 主持人乙:彎一彎腰有多少好處?全在這里體現了。小小的廢易拉罐寫滿了我們的壞習慣。俗話說:「不積跬步,無以成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每一個人多彎一次腰,多撿一個廢易拉罐,回收起來,這就是一大筆資源。 甲:沒錯,讓我們用心來聆聽唐求子同學是怎麼說的,大家掌聲歡迎! 演講一《勤儉節約美德不能丟》3分鍾 主持人乙:聽了唐求子同學的精彩演講,相信大家也蠢蠢欲動; 甲:讓我們來聽聽大家的感想吧! 學生代表發言 8分鍾 主持人乙:同學們的發言使我更明白了節約就是大收成,節約再節約,積少成多,一滴兩滴,匯成江河。 甲:經受了大腦的洗禮後,我們來放鬆一下,來欣賞一段由王莉、蔡姣蛟等同學帶來的優美舞蹈吧!大家掌聲歡迎。 舞蹈《美麗新世界》 2.5分鍾 主持人乙:今天我們真是大飽眼福,欣賞到如此精彩的舞蹈,感覺彷彿真的進入了美麗新世界,這里人人都講節約,講道德,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讓我們再次用文字感受一個節約的另一層含義吧!請欣賞演講《節約時間》。 演講二《節約時間》 3分鍾 主持人甲:「節約」一詞含義多廣啊,同學們有沒有能正確理解呢?!節約資源,是否多個角度有多種含義,那讓我們轉個方面來看看這里是什麼?今天我們榮幸請到了「名模」為我們走T台,展示他們的特色服裝,大家掌聲有請他們登場。 模特秀、魔術表演 10分鍾 主持人乙:看了這場有特色的模特秀,相信大家知道資源再利用的道理吧,通過把易拉罐簡單地組合,它能夠帶給我們新奇的服飾。 甲:這么精彩魔術,相信大家對節約的認識又更深了一步,知道了創建節約型社會就得從你我他做起。 乙:是啊,說了這么多也讓我們的心情輕松一下,聽聽同學帶來的《希望》,放鬆一下我們的耳朵! 清唱《希望》3分鍾 主持人乙:「希望」那是我們永遠的目標! 甲:讓我們再來聽聽班主任陸老師對我們的希望吧! 班主任發言 2分鍾 主持人甲:節約是責任 乙:節約是品德 甲:同學們,讓我們同心協力,積少成多 乙:聚沙成塔,集月夜成裘 甲:做勤儉節約的傳播者、示範者、實踐者 乙: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在吳塘職中蔚然成風,建設和諧的節約型校園 合:用實際行動為祖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我們的貢獻 甲:感謝各位領導老師光臨本次高一(8)班主題班會現場 乙:感謝同學們的積極參與和配合,讓我們在一首《紅旗飄飄》的歌聲中結束本次的主題班會吧! 全班合唱《紅旗飄飄》3.5分鍾 後期鞏固成果 1、寫一份有關此次主題班會開展後的感受; 2、以「讓節約在吳塘職中蔚然成風」為主題寫一篇周記; 通過本次開展的主題班會活動,促進了同學們的行為習慣,個性品質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讓同學們知道了創建節約型校園和節約型社會必須從我們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我們中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主力軍,應該做勤儉節約風尚的傳播者、實踐者、示範者,即使是舉手之勞的小事,也能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節約的好習慣,相信節約的行為一定會在我們吳塘職中中成為一種校園時尚! 附件一:小品《一個會說話的易拉罐》 場景:在一條繁忙的馬路上 一號人物出場:一個女孩向這邊走來,隨手將喝過的易拉罐扔在地上,然後頭也不回地走開了。 二號人物出場:一位高中生十分熱愛文學,他把握分分秒秒在學習。看,就算走路時也捧著一本厚厚的書,可能是太專注的緣故吧。他一腳踩在了易拉罐上,說了一句「哪個沒道德的?!」然後捧著他的書走了…… 三號人物出場:一個身著運動裝的足球愛好者走了過來,他看到了地上的那個易拉罐,然後走到易拉罐旁邊把它當成足球踢了起來。經過一番玩樂後,興高采烈地離開了,易拉罐還是靜靜地躺在了地上。 四號、五號人物出場: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手持鑰匙跑了過來,正巧鑰匙掉在了易拉罐旁邊,她撿完鑰匙剛想離開時,被身後一位陌生的行路人叫住了。經過這位陌生人的說服教育,小女孩知道了自己的錯誤,紅著臉將易拉罐撿了起來。 六號、七號人物出場:兩位收易拉罐的老人夫婦,相互攙扶著向這邊走來。正好遇到那位小女孩,小女孩將撿到的易拉罐給了那位老人。兩位老人拎著一個蛇皮袋易拉罐向收購站走去。 彎一彎腰有多少好處,全在這里體現了。小小的易拉罐,寫滿了我們的壞習慣。荀子《勸學》:「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每一個人彎一次腰,撿一個易拉罐,回收起來,就是一大筆資源。同學們,讓我們用心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讓節約在吳塘職中蔚然成風,相信等待我們的是一個美麗新世界。 附件二:演講稿《勤儉節約美德不能丟》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美德不能丟》,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優良傳統。從後行節約的晏嬰到「錢大守」劉寵。從一代名將魏徵到民主革命家孫中山,都為我們留下一份份狀苦萬民,勤勞天下珍貴遺產。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鞠躬盡瘁、艱苦樸素的光輝事跡,更彪炳千秋。 中華民族正是具有這種精神,才能生生不息,不斷繁衍,興旺發達。勤儉節約正是我們國家的建國方針,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不斷的提高,有些人把勤儉的美德當作過時的關念加以否定,在我們學校里也屢見不鮮,勤儉節約真是一種過時的觀念而該被丟棄嗎? 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知道:改革開放後,國家的經濟在不斷提高。但是,我國尚未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相當一部地區是貧窮落後的。在城市裡,我們國家還沒有富裕到可以比闊鬥富的時候,勤儉節約的美德不能丟。勤儉是建立在「勤」與「儉」的結合上。吸人勤儉才能創造成果。只有勤儉才能創造成果。只有節約才能珍惜勞動成果,兩者相加。勞動者創造的成果才會越累越多,社會才能發展進步。反之,則是社會衰敗,文明倒退。 在當今社會經濟條件下講勤儉,其意義已經不止是物質上的克勤克儉,而更多體現為一種高尚品格,一種可貴的精神,體現為奮發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作為一種民族精神,勤儉節約美德更不能丟。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附件三:演講稿《節約時間》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留春不住由春去,春歸畢竟,歸何處? 春消春又到,春到人偏老,哪知道,歲月催人老,一年又一年,將春光浪費掉,從這幾句名言中我們知道: 人生是短暫的,如果不抓緊,它就會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人最怕的是等待,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等待,抓緊跟著一點一滴,努力去創造美好未來。 不會珍惜時間,不會運籌時間的人是絕對實現不了自己的志向,只有有價值的青春,才是美好的青春。努力吧!朋友,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再則,我們正處於蔚藍的明媚的陽光下,我們正處於無憂而溫馨的雨季中;但是,朋友,你是否記得這些美好都是自然賦予我們的。我們應該自己去創造美好。到此,有人會說:「我『日理萬機』呢!哪裡閑工夫去創造美好!」此言差矣!因為我們要創造美好很容易,就只要充實地度完每一天就行。這為我們的社會,讓我們的國家都注入積極求進的元素細胞,而創造美好的關鍵在於我們的時間意識,當你吃飯時,時間從飯碗里滑過;當你洗手時,時間和流水一同從你手指間流過,你是否已經意義到時間在流轉?沒有!只是將這大量的時間揮霍到網吧,游樂場所上去了。 對於我們青年人為何不去閱讀世界名著,去領略作者經歷過的酸澀而甜美的回憶。從小我們可以獲得的猶如陳酒佳釀般的珍貴,這比起網吧、游戲廳等場所更能讓我們的心扉得到寄託與升華! 當一個人離開人世時,我們就明白他的時間已經停止了,而且這或許是在那意想不到的一秒內。 朋友們,節約時間吧!把握眼前的大好年華!不要再做時間的大富翁,我們共同攜手度過這神聖而短暫的春光一刻!

回答者: dbb知道 - 十級 2009-4-10 12:44 十分鍾隊會內容設計 實施與管理 沒有活動, 就沒有少先隊, 隊活動是少先隊組織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源泉.為適應新工時制而產生的新課時制實施之後, 給少先隊工作提出了不小的難題, 如何在新的課時之下開展少先隊活動呢? 經過認真的學習.思考, 我認識到: 新課時制的產生.隊活動時間的調整, 其實是為大隊輔導員提供了展示輔導藝術的極好機會, 少先隊組織要根據少先隊教育科學化思想, 構建合理的素質教育模式. 經過調查我發現: 學校每天的晨檢.午檢加在一起約有20分鍾, 每周就有60—90分鍾的時間. 這段時間中的1/3為學校統一使用, 1/3為紅領巾專題節目, 還有剩下的1/3 為機動時間. 往往這最後的1/3常常被我們在不經意間忽視掉了. 一方面是時間緊張, 另一方面是讓時間白白溜走, 如果我把這1/3的時間用於進行少先隊活動, 豈不是各得其所了么? 基於這種想法, 我想到了開展「十分鍾隊會」活動,就是利用一次十分鍾的廣播時間開展隊活動.在活動時, 不搞隊儀式, 直接進行活動內容. 其最大特點就是時間短, 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時間, 同時又符合隊員求知. 求新. 求快樂的心理特點; 從輔導員的角度來說, 比較易於操作,可以消除他們的畏難情緒.因此, 我認為:正是解決這一矛盾的好方法. 為了拓寬少先隊教育的渠道, 突破時空限制, 同時也是為了培養隊員的參與意識, 培養小幹部的自主能力, 從九七至九八第一學期開始, 我們安慧里中心小學少先隊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十分鍾隊會」活動, 並就如何開展 「十分鍾隊會」的問題進行了理論探討.

『叄』 新疆題材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觀後感

新疆題材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觀後感

《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影片由維吾爾族導演西爾扎提-牙合甫執導,他的《真愛》曾在美國洛杉磯第13屆世界民族電影節上獲得過評委會最佳電影獎。以下是勵志網帶來的新疆題材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新疆題材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觀後感(一)

4月16日下午,新疆題材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觀摩研討會在北京市中國電影家協會舉行。來自中國電影家協會、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出版社等影視界的專家、學者們觀摩了該影片後,對影片的主題、風格、表現內容及思想藝術性等進行了廣泛深入地研討。大家一致認為,該影片立意高遠,思想深邃,藝術感染力強,把主旋律與文藝片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是一部具有豐富精神內涵的優秀電影,應當得到更為廣泛的關注和重視。

“我一直沉浸在劇情中,影片的藝術感染力很強。一個‘鼓’,一個‘舞’,用兩條線索講述故事,切入點非常好。如此重大的題材,通過小的切口,通過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表達出來,非常了不起。我們要抵制宗教極端思想,就需要用正能量去對沖,創作出更多優秀的藝術作品。影片里的音樂非常打動人心,既宏大又細膩,既粗獷又婉約。下一步的重點工作應是加強各方的溝通、交流、安排,把這部優秀的作品宣傳好、推廣好、發行好。”中國電影出版社社長、《電影藝術》主編宋岱說。

“這部影片完美地將主旋律與文藝片、故事片結合起來,體現出很高的藝術性。影片讓觀眾感受到了維吾爾族人民的勤勞質朴、善良熱情;‘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的奉獻與辛苦;宗教極端思想對少數民族優秀文化、正常生活的肆意踐踏與破壞;凸顯出民族團結的重要性。整部影片潤物細無聲,令人印象深刻。”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張宏說,“把這部影片推廣好,除了通過市場化運作外,也應該組織廣大內地幹部、群眾都來觀看。通過這部影片去了解美麗的新疆,了解一線工作同志的辛苦、奉獻與情懷。”

《中國藝術報》社長向雲駒表示,該影片劇情特別感人,“觀影過程中,淚水一直在我眼眶裡打轉,這是很難得的觀影體驗。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振奮士氣、鼓舞人心。這部作品對新疆的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貢獻不言而喻。很多人都非常關注新疆的發展,影片真實地反映了‘訪惠聚’駐村工作隊與宗教極端思想斗爭的情況。工作隊保護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順應民意,這一點揭示得非常深刻。影片抓住關鍵環節,展現了工作隊扭轉局面取得的重要成果,讓我們看到了新疆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

“我看完影片的感受是:‘鼓’與‘舞’深入人心,影片鼓舞人心。這部影片整個的基調、效果都讓人眼前一亮。影片盡顯新疆之美,有新疆的自然風光之美、風土人情之美,能激發、喚起大家熱愛新疆的美好感情和去新疆看看的願望。其次,影片真實再現了新疆‘訪惠聚’駐村工作的效果,影片中駐村工作隊的工作作風,對老百姓的真情實感,都值得廣大黨員幹部學習。”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王一川說。

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授鍾大豐認為,看到這樣少數民族題材的主旋律影片很振奮、很鼓舞。影片令人深思的地方在於,一直被作為文化象徵的打鼓、跳舞,怎麼就成了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的禁忌?我們怎麼能夠喚醒他們?這其實是一種探索。“通過影片可以看到,‘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帶給村民們的是新的思想觀念、新的`生活方式。這部影片很有啟發性,我看到的是一個認認真真做出來的精品。”

新疆題材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觀後感(二)

4月17日,新疆題材主旋律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在人民大會堂首映。

該片故事發生在新疆的一個村子裡,這里原本是“鼓鄉”,鄉民們最擅長的就是打鼓、跳舞。但是因為受到宗教極端思想的侵蝕,村子裡再也沒有鼓聲,女孩子跳舞也被家長禁止。駐疆幹部下鄉支持農村建設,鄉親們才又慢慢有了歡聲笑語,從小喜歡跳舞的阿依古麗終於實現了她的舞蹈夢想,擅長打納格拉鼓的老人和小孩們也讓鼓聲再次響了起來。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在首映會上表示,影片生動呈現了新疆的風土人情和生活氣息,有機融入了納格拉鼓和民族舞蹈等民族元素,充滿了濃郁的藝術氣息。在新疆的社會穩定狀況日益受到關注,與宗教極端勢力斗爭愈加嚴峻的形勢下,影片的推出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古麗夏提-阿不都卡德爾表示,電影藝術再現了近年來新疆社會穩定、民生改善、民族團結、事業進步的生動現實,表現了新疆各族幹部群眾為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攜手並進的良好精神面貌和昂揚的鬥志。

該片編劇之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常委、天山電影製片廠廠長高黃剛說:“願這來自昆侖山腳下沙漠邊緣的鼓聲,傳遞出我們鏗鏘激昂的心情,表達出對美好生活的熱切追求。”

近幾年來,隨著新疆近30萬幹部先後深入全疆1萬多個農村、社區,開展“訪民情 惠民生 聚民心”駐村工作,天山南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變化。工作隊與各族群眾手牽手、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天山電影製片廠組織精乾的編劇團隊,深入多個有代表性的“訪惠聚”工作點,體驗生活,采訪采風,搜集了大量一手資料和感人素材,展開劇本創作,並將該影片作為重點項目進行拍攝。

影片由維吾爾族導演西爾扎提-牙合甫執導,他的《真愛》曾在美國洛杉磯第13屆世界民族電影節上獲得過評委會最佳電影獎。

新疆題材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觀後感(三)

2017年4月17日,由我擔任編劇之一的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在北京舉行了首映式。當震撼的納格拉鼓聲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激盪的時候,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彷彿有千萬只鼓槌打在我心裡最柔軟的地方。

2015年10月,天山電影製片廠廠長高黃剛先生(也是本片的編劇之一)和我第一次談到“訪惠聚”駐村工作題材電影的創作時,我的心中一片茫然。“訪惠聚”駐村工作的體量實在是太龐大了——每年7萬名幹部,在新疆一萬多個鄉村、社區駐村工作,上千萬群眾直接從中受益。要把這個在新疆近幾年來影響最大、涉及面最廣、牽扯層面最多的政治工作,用電影的方式來表達,我感到老虎吃天,一籌莫展。

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先用最笨的辦法。我開始大量瀏覽“訪惠聚”駐村工作的各類新聞報道,文件資料,采訪曾經駐過村的幹部,試圖從中采擷到哪怕一個觸碰心靈的瞬間。功夫不負有心人。有一天,我突然在海量的報道里發現了一篇“鼓聲響起的地方”,激動不已的我立即撥通了高廠長的電話。多年擔任製片人、策劃人、出品人的高黃剛在電話那頭興奮不已,藝術直覺告訴他,這是塊上好的“籽料”!

2016年初,在和田仲冬的暖陽下,我和導演西爾扎提·牙合甫(也是本片的編劇之一)在南疆大地上展開了一次收獲頗豐的行走。整個采風是在滿滿的感慨和感動中度過的,故事太多,感受更多,一些場景到今天還不時地出現在我的腦海里,並在我的內心掀起波瀾。有好幾次,當我正在專注地采訪、認真地記錄時,接受采訪的駐村幹部早已淚流滿面了,毫無准備也根本沒有前兆。我的心靈被震撼了。究竟是什麼讓這些平日穩健內斂的幹部變得如此“脆弱”?

近一年的劇本創作過程是艱辛、痛苦與喜悅糅雜在一起的“胡辣湯”,現在每每回憶起來還是感慨萬分。編劇創作團隊之間的商榷、爭論、妥協,劇本人物重塑、結構大變、推倒重來,人物死而復生,生而復死,如今都歷歷在目。我們和劇中的人物談著戀愛,鬧著別扭,時而天各一方,時而合二為一,有時乾脆就是他們的“真身”。

在開機前的國慶節,我和高黃剛廠長36小時沒合眼,對劇本進行最後一次打磨定型。

2016年10月8日,在美麗的和田秋光中,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終於開機了。作為跟組編劇,我投入到了近兩個月的拍攝工作中。天山電影製片廠的美術工作者把和田縣、於田縣的鄉村民居,打造成了農村維吾爾建築文化的“大觀園”;新疆一線維吾爾族演員和來自內地的著名演員們精誠合作,打成一片;導演團隊和攝影團隊默契聯動(均為影片《真愛》團隊),不斷創新鏡頭語言,不斷突破以往的光影敘事手法,亮點頻出;其他服化道、後勤安保部門,更是不分晝夜地辛勤勞作。

劇組克服南疆晝夜溫差大、轉場路途遙遠的困難,克服和田多日的沙塵,喀什突來的飛雪,在曙色未明的深秋黎明望著星星出發,在一身塵土滿身疲憊中再看著星星歸來……

現在,影片終於和觀眾見面了,我心裡的鼓也終於打響了。我愛這鼓聲,它給了我太多的美好回憶:在和田的一個清晨,我終於想出了劇本中一個一直沒有解決圓滿、影片開機後還在困擾我們的高潮處理方式,我立即和廠長、導演溝通,並達成共識——多日思想上的困擾和精神上的煎熬終於釋放了。中午,在距離喀拉喀什河渠首不遠的拍攝現場,一個沙土丘陵上,我倒在劇組服裝廂式貨車的車廂地板上,沉沉地睡去……

;

『肆』 如何攜作品參加國際電影節

明確報名要求,參考評審團偏好,合理安排時間
首先,在參加任何電影節之前,必須先完成的是背景調查。投遞影片跟投遞簡歷一樣,盲投不會增加成功的概率,只會浪費寶貴時間,背景調查一般包括兩個方面:明確報名要求和評審團偏好研究。
大多數電影節是對所有影片開放申請的,對於電影本身無特別的要求。但是部分電影節會存在特殊規定,比如需要影片必須是導演的處女作,或者是前三部作品,或者影片的時長不能長於3小時,影片沒有在其他地方展映過等等。在確定申請之前,一定要明確這些報名要求。
另外,不同的電影節有特定的審美口味,或者評審團成員對某一類影片有偏愛,在做了了解之後,我們才能因地制宜,找到合適的電影節。你可以分析歷史獲獎影片甚至展映影片的類型和風格,如果提前知道了評審團成員,那就了解每個人的審美偏好。
時間安排上,在影片進入後期製作時,就可以考慮報名參加電影節。根據影片的預計完成時間和上映檔期,結合電影節舉辦時間,合理安排電影節的申請。
為了獲獎而調整電影檔期的情況也非常普遍。比如,2002年《上帝之城》在沖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敗北之後,選擇了將影片在影院放映時間延長到54周,從而利用規則上的漏洞獲得了2004年四項奧斯卡提名。
提交影片,利用首映權與邀請函來謀求最佳主場
確定了要參加的電影節後,接下來需要的是提交影片,這個時候要注意截止日期,還有參賽費用和首映問題。
關於參賽費用,其實有時可以申請豁免,當然這要看參賽電影的情況和與電影節的既往關系。
而首映的問題,也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顯而易見,一部電影只有一次全球首映的機會,如果影片質量很高,那麼對於電影節來說,拿到全球首映權就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所以,首映的選擇可以作為籌碼,同最想去的電影節或者想進入的競賽單元協商。
另外,在申請電影節時,需要先對所申請的電影節進行分類。一種是申請起來希望不大的電影節,一種是或許會入圍的電影節,還有一種是可能保底的電影節,這樣可以保證一部電影憑借盡可能少的申請入圍其中的某個電影節。在收到某個電影節的邀請後,還可以作為與其他電影節商談的籌碼,去爭取更有分量的邀請。
准備階段:與電影節聯系,做好媒體公關
在獲得了一個或多個電影節的邀請後,就可以准備起程前往電影節現場了。
在准備過程中,你的影片會被告知是進入了哪個單元,競賽單元還是展映單元。進入競賽單元的影片將由評委會成員觀看評選,評委會成員由評論家,學者,電影從業人員以及觀眾組成,一同觀看完影片後他們會討論出獲獎結果,並在頒獎典禮中公布。
那麼在前期准備中,媒體公關就成為獲獎與否的重要環節,大型商業製片公司通常會以巨額的公關費用,通過操縱媒體引導輿論以達到獲獎目的。
TWC的老闆、的創始人哈維•韋恩斯坦就是個中翹楚,他的常用手段就是選擇更符合奧斯卡口味的電影,在電影節評審期間發布大量通稿,塑造影片的正面形象。並同時舉辦私人晚宴和明星慈善晚會邀請評委參加私人觀影會,以達到影響評委傾向的作用。
據說,在面對呼聲高的競爭對手時,韋恩斯坦還會不惜通過媒體以及私人關系抹黑競爭對手,來確保自己推舉的電影可以成功獲獎,這也是他在好萊塢經常被人詬病的主要原因。
參加電影節:觀眾,評委,媒體與商業的四重考量
電影節的組成通常包括一系列電影展映,專題研討會和頒獎典禮。電影市場可能是附屬於電影節,也有可能單獨舉辦。你需要做的,並不只是按照官方團隊的安排參加放映那麼簡單,幾個重要的事項需要特別下功夫:
a)觀眾交流
一般電影節官方會在參展電影放映結束後做一個15-30分鍾的問答,分享拍攝影片的過程。利用問答時間與觀眾分享主創最想表達的內容,與觀眾在觀影結束後進行各種交流,都會對影片的口碑造成影響,所以一個良性的觀眾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b)媒體采訪
如果影片進入了電影節的重要單元,電影節官方會為主創准備媒體采訪的時間(專訪或群訪);如果官方沒有給你安排媒體采訪,你可以在參展之前提前主動聯系當地媒體和國內媒體,讓行程相對有序。畢竟,增加曝光度是每個主創團隊或者發行方都想要的結果。
c)認識電影節選片人
電影節的選片人對電影至關重要,他直接決定著影片是否入圍,幸運的話,通過選片人會可以與更多的業內人士結識,這是電影持續走向更多電影節的有效路徑。
d)認識買家
在電影市場中,是一個認識買家的最好機會,全球的電影內容采買和銷售,對於獨立製片和小型的區域性發行公司,都不是一件易事,因此電影節會是一個擴展可能性的優質場所。
比如戛納電影節的電影交易市場,位於戛納電影宮的地下一樓。每天下午兩三點,交易市場里隨處可見眉頭緊鎖、嚴肅交談的買方和賣方,在這里每天都有大量電影成交,推動電影產業的商業發展。

『伍』 兒童電影《閃亮的軍號》首映禮暨研討會在北京成功舉行,是由誰出演的

兒童電影《閃亮的軍號》首映禮暨研討會在北京成功舉行。這部電影是由牛犇主演,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同時在這部電影當中他飾演的是一位老紅軍戰士。同時請到了裴炯琪、王侃等演員,相信他們的加盟一定能夠為影片帶來更多的看點。

任何一部電影在上線期間都需要抓住最合適的上映時機,這樣才能夠讓大家感受到影片存在的價值以及意義。在教師節前夕會和全國觀眾見面,同時這是一部寓教於樂的兒童電影。真正的讓兒童了解到紅色精神代表的是什麼,相信他們已經意識到自己肩上承擔著重任,這樣才能夠努力學習爭取成為一位更加優秀的棟梁之材。

『陸』 「都市視野」下馮小剛電影的主題思想及風格流變研究

第一章 馮小剛的生平經歷及其創作主題

文如其人,譬如研究一定文化區間內的文學作品就一定要解構該區間內創作主體的身心狀況。同樣,影視作品的主題風格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受到導演本人生活經歷、愛好興趣以及價值趨向的淬取與流滲,那麼對馮小剛本人的細化研究則是不可或缺的。本章會結合馮小剛的個人生活經歷,從馮小剛作品在不同時空語境下傳播的市民生活觀與市民生存觀為架構支點,敘述其生活經歷與創作主題間的具體關聯。

1.1馮小剛的生平經歷

在北京這所充滿經濟味道的大都市中,馮小剛也如類型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出生在與其地域經濟水平大相徑庭的一戶貧困家庭里。可不同的是,他沒有故事中既定的主角光環。在他很小的時候便承受分母離異的悲痛,父愛對他來說就像水中的月牙,可望而不可即。接著也如常規主人公一般他的故事步入軌跡化,努力學習,高中畢業,參加部隊,成為文工團的一員。從部隊轉業後,馮仍從事文藝宣傳工作。27歲時,他憑借扎實的美術功底與文學創作能力經好友引薦成為了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的美工。他除了從事美工工作外,還積極參與各類電視劇的拍攝以及劇本的編寫和歌詞的創作,這些實踐為他後來電影事業的騰飛奠定了基礎。90年代的馮小剛是瘋狂的,除了這些他還涉足小品行業,1992創作小品《今晚我們相識》,之後又創作相聲《面的與皇冠》,1993年執導首部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90年代豐富的多元創作經歷與80年代底層工作的實踐摸索使得馮小剛對藝術事業的「野心」越來越大,終於於1997拍攝中國首部賀歲商業片《甲方乙方》,以3600萬元的票房成為中國內地賀歲檔的票房總冠軍。作為商業電影導演,馮小剛幾乎年年必有新作,從1997年到2004年馮小剛的賀歲喜劇一次又一次的刷新著華語影片的檔期票房紀錄。2007年,馮小剛已德高望重,他憑借對藝術商業獨有的感知能力以及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發覺了市場經濟帶來的快節奏生活脈搏,也是於本年起馮導迅速改革作品的主題風格,《集結號》則是一個先聲。爾後的10年中馮小剛對其作品中的經濟因子逐步弱化,他學起了張藝謀與陳凱歌,宛如一位知性的學者,又如一名謹嚴的解剖學家,在液態化的社會容器中一步步探析更高層次的意義表達。

1.2馮小剛的創作主題

1997

甲方乙方

葛優、劉蓓、何冰

講述了主角通過「好夢一日游」業務玩弄了不健康願望的人,幫助絕望中的人取得自信。影片對現代都市人富裕生活背後內心的空虛予以關注,並對現實中「好夢一日游」式的社會人群予以歌頌。

1998

不見不散

葛優、徐帆

將視點放在異國他鄉,關注了身處海外的都市小人物艱難的生活狀態以及弘揚關愛與共的傳統情懷

1999

沒完沒了

葛優、傅彪、吳倩蓮

講述了計程車司機為報復拖欠他工資的老闆將其女朋友綁架的故事。關注了現代商業社會司空見慣並亟待解決的債務問題,但在故事的結局反應了人性的溫暖。

2000

一聲嘆息

張國立、徐帆、劉蓓

講述了編劇梁亞洲在妻子與情人之間搖擺不定,處理微妙關系的故事。影片關注了現代都市中最為敏感的婚外情問題

2001

大腕

葛優、關之琳

講述電影製片廠下崗職工為好萊塢大腕置辦葬禮的故事。影片將視點放在現代都市中無孔不入的金錢意識很濃的商業廣告,表達對此類社會問題熱切的關注

2004

天下無賊

劉德華、王寶強、劉若英

講述夫妻兩人為了圓傻根一個天下無賊的夢由「賊」到「俠」、由「惡」到「善」的故事。反映人性的復雜與溫暖。

2007

集結號

張涵予、鄧超

講述慘烈的解放戰爭時期連長穀子地為探明當年集結號的真相,為九連犧牲的戰友們爭取榮譽的故事。影片塑造了中國式的英雄主義與獨立個體意識。馮小剛風格流變已初現端倪。

2009

非誠勿擾

葛優、舒淇

講述了一夜暴富的大騙子踏入徵婚之旅的故事,在各式的相親中終於收獲屬於自己的愛情。影片通過各類的相親對象諷刺了各類的社會人群並贊揚了愛情的可貴。

2010

唐山大地震

徐帆、張靜初、李晨

影片通過破碎的影像奇觀還原唐山大地震,並講述了32年後家人重逢的故事。影片通過都市的殘破與人性的良善形成對比,是馮小剛從早期安穩的社會環境中講述人類的空虛到社會劇變對人類的影響的正式轉型之作。

2011

一九四二

張國立、陳道明

講述1942年河南大災荒老地主一家去陝西逃亡的故事。影片著重描寫大時代背景下微觀個體的抉擇與悲哀。

2013

私人訂制

葛優、白百何

講述一系列令人捧腹大笑的圓夢故事,「圓夢四人組」在各式的荒誕事中幫助每一位客戶夢想成真

2016

我不是潘金蓮

范冰冰

講述李雪蓮為糾正她不是潘金蓮而上訴十年,辯駁清白的故事。影片用荒誕的喜劇形式表達人物行為與價值意義的矛盾,表達個體存在的危機。是馮小剛風格流變的巔峰之作。

不難看出,從1997年的《甲方乙方》到2004年的《天下無賊》馮氏電影創作主題大體都是在闡述「小人物,大情懷」影視表達。所以你看,在影視人物形象的刻畫中馮小剛一再突出人物之小,生活之難,事件發生的時間始末一定是在當代的,事件發生的地域環境一定是在城市中的。這與同時期張藝謀的《活著》、陳凱歌的《霸王別姬》中對於年代更迭,時空遞進,鄉村集市的破落之感以及泛城市化的敘述是截然不同的。正是因為馮小剛的作品對於時空環境的約定性與唯一性,促使馮氏電影早期的主題核心始終圍繞著都市生活,既無法突破這單一題材的桎梏而擁有廣闊的藝術表達視野,又無法脫離世俗文化的單元局限,這使得馮小剛電影的主題表意系統始終滯留在尋常百姓之家;但滯留不並意味著頹廢,相反馮氏電影做到了深度的開采與挖掘。像《甲方乙方》中的「好夢一日游」公司這個助人為樂的小團體就是以馮小剛、王朔早年創立的北京好夢影視策劃服務公司為實踐雛形的,馮在接觸了形形色色的受眾後在影片中對於都市人生活狀態的刻畫是多方面,既有尊嚴卑弱的正面表達,又有嬉笑戲謔後的辛酸,緊貼90時代都市生活的主題和節奏。《不見不散》中的李清一直夢想在美國這個資本主義社會里發揮國內所學的本領,而遇到警察時不會講英語的窘困又何嘗不是對時下趨之若鶩的生活觀的一種反諷。馮揚長避短,90年代的他最擅長的就是用極具生活質感的虛構與荒誕來折射各類城市小人物的生活視角,進而規避現實。

2007年始馮氏電影則將作品主題聚焦在動盪大年代的生存反思上。如《集結號》通過慘烈的巷戰場面以及強震有力的視聽效果很自然的將觀眾拉入了這一戰爭時空之中,觀眾與士兵站在同一個視點線上,無形之中觀眾成為了士兵中的一員,拋開美術設計和剪輯技巧的精妙所致,馮小剛似乎有意讓觀眾毛骨悚然,進而對如何生存、生存為何這兩方面沉重的課題予以反思。從不流血、從不死人的馮氏電影開始嘗試著轉型升級,繼而在《唐山大地震》和《1942》中通過對生與死的描摹與勾勒,一方面以慘烈的崩壞奇觀直擊快節奏時代下的觀影群體的心靈脈搏,一方面又以人物形象的非臉譜化肯定個體生命意義的價值,從而映射當代經濟社會下的人類生存困惑。可以說,此時的馮氏電影的主題風格已完全由都市人物的生活關切流變為社會成員的生存思索,而到了《我不是潘金蓮》則將這一思索進行了深而廣的討論。

第二章 馮小剛作品主題思想及其流變

影視作品中的具體影像既不是抽象的符號,又不是概念的堆砌,而是將帶有思想特性的一幀幀畫面在充滿視覺造型的前提下投映在大銀幕上。本章會通過對馮小剛電影中的影像、意象和形象這三者之間的交互關系來分析其影片的主題思想及其流變規律。

2.1「都市」框架的確立——「都市」意象」與「都市人」形象

2.1.1「都市」意象在鏡頭與影像中的寓意表達

縱觀馮小剛早年的賀歲喜劇故事中,一定是在當代的時間條件與城市的空間制約下展開的。其實從商業電影的經濟運作來看,物化的都市感本就切近生活,這種類型片的拍攝本就利於票房穩健,但馮小剛在考慮經濟的同時我們從其影像構造中依然可以說其兼顧文藝。《甲方乙方》中「好夢一日游」公司的辦公室平整而質朴,這是典型的帶有民居意味的:狹小的待客室,破敗的書架,雜七雜八的書籍,掉漆的白牆,生銹的鐵門。而到了《一聲嘆息》中梁亞洲居住的異國小洲中的別墅則全然是另一番景緻:豪華明亮的別墅,應有盡有的生活日常品,排排筆直的綠色椰林。這兩部作品中對於這類都市元素的意象的選擇是十分考究的,1997年經濟改革深入,城市化的步伐極速,都市成為了玻璃、鋼材、柏油、藍天這類極具意象表達力的集合體,而姚遠一群人居住在這個簡陋的民居工作室則顯得與外界的大都市氣息格格不入,耐人尋味的地方便在於此,一個資金匱乏的圓夢團隊為了實現受眾對於夢想和自由的渴求,可以調動坦克、吉普車、軍械武器甚至模仿反清鬥士上演了一出無間道。馮小剛於此樹立的都市人形象則有一番「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的執著與堅守。

而梁亞洲呢,他本身就是一個很矛盾的情感集結體,可以說他的感情一直處於妻子和情人間搖擺不定。很多研究馮小剛喜劇的論文談及《一聲嘆息》大約都停留在了當代婚外情問題這個探討層面,其實「情人」與「妻子」這兩個都市人形象又何嘗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都市體驗觀和生活價值觀。馮小剛在為這部影片選景時,白色的、寬敞的、洋式的別墅意象又何嘗不是一種西方生活觀的寓含,90年代經濟的深入牽引市民對西式生活充滿了好奇與嚮往,他們往往「驚訝的發現,美國人民並沒有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正是這種常規心理的失衡與逆變造成了他們對當下生活方式與態度的質疑。梁亞洲是情夫,同樣也是這種常規生活方式的挑戰者,但故事的結局是梁亞洲摒棄了這種誘惑回到了妻子身邊,換言之,回到了90年代的中國生活方式之中。無論是對於都市人形象的塑造抑或是都市意象的寓含,馮小剛都十分自然的並令觀眾心悅誠服的接受了他隱藏在畫面符號體系之下的隱晦表達,這種表達或是工業文明之下的馮帶有自身生活體驗的私人表達,也或是令觀眾能夠重新審視定位自身的大眾表達,更或是馮小剛糅合了大眾視野與自身對於都市情感體驗的淬取而形成的獨特表達體系。總而言之,馮氏主題中,折射當代生活百態的城市框架確立了。

2.1.2「都市人」形象的深度與溫度

90年代的都市類型片,如果談到集大成者,非馮小剛莫屬。他的取勝之處,在於能令台下的觀眾含著眼淚微笑,大眾觸覺系統最敏銳的不是影片的深度,而是溫度。在《甲方乙方》中姚遠慕求的周北燕,在知曉姚遠最後將新買的宅房借給喪妻之痛的北漂者時,與葛優溫馨的一抱以及周遭製造的浪漫氛圍無疑許多觀眾留下了淚水。還有在《不見不散》中,坐在劉元對面的女人換成了李清時,兩人在異國他鄉的分分合合的愛情不由得令人唏噓劉元的桃花運為何如此之綿長。《沒完沒了》中的韓冬為了治療植物人的姐姐而「視財如命」,讓觀眾在笑中有了幾分人性的觸動。正是馮小剛運用影視人物的正能量行為才一步步的將人物內在的溫度充分的浸染在了大眾的感知系統之中。馮氏電影在塑造人物溫度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深度的思考,如在《大腕》中馮小剛對於世紀之交下商品經濟的猛勁發展帶來的「廣告現象」予以幽默的譏諷與嘲弄,以及在這種經濟社會之中的邊緣群體——盜賊形象的塑造。《天下無賊》中王薄本是沒有善惡邏輯信條的賊,就因為妻子王麗決定保護一個有緣的傻弟弟最後付出了生命。影片中的戲劇沖突原本是黎叔與王薄的偷技較量,而這個操著河南鄉話的傻根的出現讓王薄一次次對道義有了新的認知,二者的技藝沖突成為了王薄自身善惡沖突的附庸。馮小剛對原有戲劇沖突的遷徙成功的刻畫了王薄這一形象的深度韻味,即社會邊緣群體對於道德失衡的釐清與扭正。

2.2「破碎的都市」——現實都市的影像解構與理想都市的精神重塑

在經歷了90年代賀歲喜劇的沉澱,馮小剛決定乘勝追擊跨題材表達影視藝術的寓含。可以說,07年隨著《集結號》的問世馮小剛突破其影片類型成規的桎梏,同時也對經濟社會下快節奏的生活提出了新的課題:當代生命意義本位的缺失與尋覓。馮小剛藉助歷史、鮮血與崩塌擴大了他的表達范疇。

2.2.1「都市」在現實空間上的崩塌與破敗

「都市」一直以來是馮小剛電影主題思想最有力的表意符號,90年代的馮著重筆墨去描摹、去勾勒,而《集結號》《唐山大地震》《1942》則是對都市在視覺符號上的摧毀。可以說此時馮小剛的主題風格已由日常生活的哲思轉場為奇觀現實的敲擊。馮小剛試圖憑借對既定的歷史創傷的敘述來強化自身的現實主義主題傾向。在具體的視覺傳達上,馮小剛習慣於在影片的開頭利用長鏡頭突出「大畫面,小人物」的對比效果。畫面也往往是劇烈晃動的,以此模擬戰爭人物、地震餘波、群族遷徙的狀態與感覺。在崩塌、破敗、血腥之中馮小剛完成了馮氏暴力美學機制,不同於吳宇森電影的視覺沖擊與心理震撼,馮小剛似乎有更深長的意味。21世紀經濟的壯大使人和錢的主僕關系發生了質的轉換,社會精英階層已經率先脫離了僅流於生活層面的冗贅思考,他們需要的是一種對自我生存意義的強勢肯定。這種肯定可以體現在劫後餘生、英雄主義、主角光環上的寄託甚至可以體現在摧毀與破壞的發泄。在大多數人眼中,都市在空間意義上的崩塌與破壞已然不是視覺沖擊的簡單需要,更是一種極具質感的心理慰安。可以說此時馮小剛的電影主題也在順應時代的心理趨向,在積滿灰土的頹敗畫面之下又塑造了《集結號》中連長穀子地的英雄形象,大地震過後方達一家人劫後餘生多年相認的喜悅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生命本體意義的謳歌與肯定。

2.2.2「不破不立」——影像內外的人文關懷與慰藉

馮小剛是精明的、是文藝的。如果只有對斷壁殘垣的刻畫而不對折射的人性問題進行藝術加工的話那麼無疑是簡單的畫幅拼貼,對觀眾的心理需要也只是曇花一現式的滿足,不利於電影商業與藝術表達的持久。所以在《1942》中,河南與西安的交界屍堆里,張國立飾演的老東家頹廢的走著,直到一個遺棄的小女孩被他發現,老東家甚至忘卻了路人甲應有的矜持與禮節,毫不猶豫的收其為孫,最後的鏡頭也滯留在了二人相扶相攙漸行漸遠,也是於此為這部黑暗系的歷史災難片增添了唯一的一抹亮色。可以說,這一幕不僅是對老東家這一影視形象的苦難經歷的安慰又是對片場觀眾的一份精神鼓舞。沉重的災難與人禍營造出迥異於當代生活的時空錯置感,如今當代人生命本位的流失與不同歷史背景下的微觀個體的無奈亦有殊途同歸之感。這也是馮小剛電影主題流變後最成功之處,馮小剛總是在受眾需要發泄與慰安之際提供與之匹配的強有力的畫幅震撼,在受眾需要鼓舞與關懷之處又予以人文主義的施捨。這種施捨是流於影視內外的,一方面馮要完成自身作品的類型突破,塑造更有人物張力的形象特質,一方面又要通過對人類生存問題本身的肯定進行藝術輸出。而馮氏電影流變後的一個約定套路,即是「不破不立」,必要的天災人禍,或是地震或是兵災,對現有的都市物化形象進行摧毀與解構,緊接著建立一個充滿個體生命力的英雄形象(如《集結號》中連長穀子地)或是在影片的適當部分對悲劇人物予以帶有人文精神的激勵與鼓舞。馮氏電影對於生存觀的視野便這樣架構起來了。

2.3「荒謬的都市」——集合空間內行為與意義的矛盾

1997年至2016年,中國社會內在體狀的變遷彷彿經歷了三個階段:固態化社會,固液共存狀社會、液態化社會。馮小剛的電影一直以來都是利用集體空間內部的人物關系來詮釋一定歷史時期內的人民思想狀態與心理特徵。2016年《我不是潘金蓮》的推出則比較有深度的傳達出了一個新的影視哲學視野:當代都市人群無論生活還是生存都顯得毫無意義,荒謬至極。

2.3.1「含沙射影」——當代生活本身的荒誕不經

提到荒誕主義,很多人會想起姜文的電影。相比之姜文的《讓子彈飛》《一步之遙》這類荒誕題材的類型電影,馮小剛則把荒誕的發生場所放在了當代大都市環境之下,而非民國的某某邊陲小城。在《我不是潘金蓮》這部電影中,即用荒誕的表現手法突出李雪蓮形象的存在危機感。她為了證明「我不是潘金蓮」這個說法而上訪十幾年,但從故事的過程來看她沒有得到任何實質的幫助,雖然也有過院長、市長、省長一致聲明要解決問題,但口頭聲譽這個問題從具體的行政手段上無法得到任何解決。從事件的起因看,李雪蓮的「潘金蓮」形象從其一開始欺騙社會房產的行為舉動中就埋下了定論。所以說,她的行為舉動是善惡難言的但細細想來恢復聲譽這件事又似乎是行之必然的,而以上訪的形式恢復聲譽則是隔靴搔癢。與其說李雪蓮熱衷於上訪,莫不如切中要害,直言李雪蓮視聲譽為其存在的標式,一旦觸動了這個標式,她會覺得自身的存在意義變得空無、變得異化,只有通過大眾的輿論導向才能完成對自身的救贖。可以說,馮小剛於此樹立了一個十分矛盾卻又十分必要的模式:聲譽(生存意義)——聲譽被毀(生存意義流失)——上訴(找回生存意義並以此為生活方式)——上訴失敗(生存意義終結、生活方式易位)。而從本源來看,恰恰又是李雪蓮自己因為想多分房要導致的生存與生活的失敗,從一定意義來講又是其作繭自縛。有很多論文研究者稱該影片是一部官場諷喻小說,其實深度的剖析,這部影片的主體並不在官場,而在於李雪蓮本體,馮小剛將該片的主題思想更多的凝注在了個體生存質感虛無這一表達層面上了。2016年的馮小剛電影已然扎進了當代社會人心的最深處了。

2.3.2社會行為價值與意義的深度拷問

馮小剛的商業電影在90年代以來一直在滿足大眾主體的世俗性慾求,進軍20世紀初期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精英視野的一種滿足,而2016年《我不是潘金蓮》的問世則囊括了社會成員時下的普遍特性:存在價值(生存、生活)的迷惘。影片中李雪蓮追求的是一個若有若無的名譽,當時平民大眾與社會精英追求的又是什麼呢?影片極盡篇幅突出李雪蓮上訴的決心與毅力,影視行為符號的內在象徵著大眾社會行為的若趨性。李雪蓮的行為意義是善惡、對錯、黑白難以辯清的,但通過這種沉重的主觀情緒、積極爭取的奮斗決心和荒唐怪誕的個體辯駁來預示時下液態化社會的大眾行為價值與生存狀態最合適不過了。不僅是社會要素是液態化的,連人的行為驅動也是液態化的。為了多分房而假離婚,口頭卻說是真離婚的行為是液態化的;為了證明自身不是潘金蓮而強調之前的真離婚實則為假離婚的行為是液態化的;得知前夫身亡堅持十幾年的上訴歷程而就此終止,默認自身是潘金蓮,那麼十幾年的上訴歷程也是液態化的。當馮小剛將電影文本當做全面的藝術材料來構建之時,我想此時的馮氏電影主題才更貼近於社會圖景的刻畫與解讀。可以說此時馮氏電影主題風格的流變才真正具有藝術性,一味的生活百態反思是不夠的,一碗慰安生命本體意義的心靈雞湯是不夠的,只有於今時今日,於此液態化的社會下對普遍生存成員存在價值的拷問與詰難才真正對得起影視藝術的最高諦旨。

第三章 主題流變的心理學探析

馮氏電影的主題流變是兩方面的:創作主體的思想流變與受眾欲求的主觀流變。毋庸置疑,一切電影的主題、風格、敘事或視聽效果的流變的主要參照物一定是受眾觀影心理的驅動。本章會從大眾觀影需要和馮小剛本人的創作改革入手,探析馮氏電影主題流變的心理因素。

3.1嘴「刁」的觀眾——大眾文化需求心理探析

1997年香港回歸,經濟改革深入,市民享樂心理占據觀影心理的主體。90年代的陳凱歌與張藝謀拍攝了大量的文藝劇情片,雖然國際上獲獎無數,但國內票房慘淡,這與大眾的觀影心理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的。90年代的市民階級可以說是影視產業消費的有力隊伍,他們更喜歡關注當前正經歷的、置於其中的影視表達視野,而馮小剛的電影恰值其時,他往往以平凡小人物的視角將生活的種種困惑、無奈以誇張、滑稽的喜劇形式表現出來,故事的結局也往往是大眾接受的由喜到悲的大團圓式結局。但是這種視野的生命力是有限的,隨著都市生活的快節奏的疲憊感以及工業社會過渡到信息化社會四面八方而來的施壓使得大眾對個體生活意義性的大銀幕寄託越來越重,文化精英階層的寄託欲求尤為明顯,他們處在社會結構的尖端,信息文明與工業文明的擔子始終肩負在他們身上,他們需要奇觀沖擊視覺,需要獨特個體來詮釋意義,此時馮氏電影的主題改革是必要的,況馮小剛本人也是社會精英階層的一份子,他也需要對自身作品的表意系統予以升格和深化。步入2016年,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記憶、碎片化的交際、碎片化的文明構成了當代液體容器般的流體社會。社會的參與主體——人的心理也是流動的、浮躁的、破碎的,人們需要荒誕與怪異來表達這種不可言喻的惆悵,馮小剛再一次做出了選擇,切合大眾時下心理狀態的《我不是潘金蓮》問世,標志著馮氏電影風格的再一次流變。觀眾的口味是「刁」的,馮小剛的湯葯是「穩」的,正是馮小剛對大眾文化需求心理的洞若觀火使得今日的馮小剛電影研究成為解讀大眾心理遷徙的重要參數。

3.2「經濟與文藝」——馮小剛本人雙重心理探析

馮小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過「你在拍電影的時候你腦子里就得有一個市場的概念」「更多的時間,我是一個觀眾我不是一個導演」。這句話在以《甲方乙方》為開端的賀歲喜劇系列就有所體現,他一直對市場環境、受眾審美情趣、社會風尚、製片成本的變化採取著不同的商業運作方式,主動調整著電影的類型、主題思想、受眾階層以形成自身獨特的商業運作體系。強大的經濟觀念既是馮氏電影穩賺不虧的主要因素,又是馮氏電影能夠在90年代始終能夠存活向上的有力驅動。從華語影史的進程來看,90年代長期的政治電影、文藝電影的主旋律輸出客觀上弱化了商業電影的部分藝術特質,使得商業電影在中國影視行業受到了各方面的歧視和不公正的待遇,實際上這也是中國電影產業長期陷入低谷、內容呆板化以至受眾流失、市場萎靡的重要原因。馮小剛正是在這樣一種危險處境中以平民生活觀為著眼點逐步強化自身商業影視作品中的藝術感覺,這種藝術感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其作品的市場觀而服務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藝術與經濟的平衡機制為馮小剛電影提供了寶貴的影視生命力與符號特質。在經歷了90年代的商業電影尷尬處境,邁入新世紀,馮小剛則更將注重這種平衡機制的合理運用,如在《天下無賊》中馮小剛在演員結構(劉德華的出演)上以及選景傾向(南方景別)上無不兼顧著一定的南方的受眾,於此也可見馮小剛追求市場擴大化的良苦用心;而從影片內容主題上,馮小剛又極力刻畫社會邊緣群體的掙扎與自我救贖,具有很強烈的藝術張力。如果說早年馮小剛的藝術傳播規則是為其商業服務的,那麼此時已貴為國家一流導演的他更多的是想追求藝術產品本體的塑化,此時的經濟觀念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是為其藝術受眾的擴大化所必需的。一個處在影視行業的尖端人物,哪個不想名利雙收?市儈的詬名對於此時的馮小剛是不想聽到的。況馮小剛早年有過豐富的藝術從業經歷,此時天時(大眾希求的影視藝術寄託)地利(龐大的資金隊伍)人和(強大的受眾號召力)已備,馮對於電影主題內容的深化已然是勢在必行。

閱讀全文

與電影主題研討會采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