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無間道影評21:電影鏡頭剪輯分析
特地做了語音版,可在喜馬拉雅FM或今日頭條,搜索無間道影評或浪兄筆記收聽。
首先從電影鏡頭的拍攝和剪輯人員上,是香港當時一流的。視覺效果顧問:杜可風(HKSC) 攝影指導:劉偉強(HKSC)、黎耀輝(HKSC) 剪接:彭發、彭正熙
杜可風,被稱為「亞洲第一攝影師」,也被曾為香港文藝片代表人物王家衛的「御用」攝影師,在王家衛的電影中更是強調畫面以表現文藝為主。劉偉強,執導拍攝過《古惑仔》等多部出色電影,而且劉偉強本人雖是導演,但他也是攝影出身。黎耀輝,非常有名的在《春光乍現》中被導演引用名字作為電影主角的攝影師,他本人曾參與許多優秀香港電影的拍攝。
彭發更是彭氏兄弟之一,和彭正熙都是香港數一數二的剪輯師進入電影劇情,主角之一琛哥(曾志偉飾)的出現鏡頭是緊接電影開頭關於無間道的佛教片頭開始出現的實景佛像開始,全景鏡頭的轉移,赫然出現的是琛哥拜佛的背影,接著是琛哥瀟灑地向一眾小弟講話的內容,在開頭鏡頭中,突出了年輕的劉建明(陳冠希飾),在不斷地講話中,在琛哥和陳冠希中間的切換,自然切入劉建明進入警校學習的鏡頭,而且在切鏡頭的時候,充分運用了背景音效,使轉換更顯自然,觀眾的思維轉換也更有節奏感。在接下來的鏡頭中,陳永仁(余文樂飾)和劉建明的介紹中,更是運用了經典的對比鏡頭,在陳永仁被警校開除中,略顯靜止地對比兩人的態度,配合台詞,更讓人對這改變兩人人生開始的一刻印象深刻。
到開始正式敘事之前,也就是講兩個主人公年輕事件,完全可以說是用鏡頭講故事,把各種陳永仁作為古惑仔打架和劉建明作為警察在警校訓練的鏡頭快速的轉換,以表現兩人的成長過程,這一段緊湊而流暢,在這緊湊的鏡頭中還花了時間專門為以後故事作鋪墊,對反光鏡下劉建明是為之後故事中撞死MARY姐做鋪墊,陳永仁的手指點牆特寫則是為之後陳永仁卧底用摩斯密碼報信作鋪墊,鏡頭轉換雖快但沒有無用的內容,可謂短而精彩。
進入正題後,故事敘事從音響店的陳劉二人對話到天台見面,故事敘事節奏變慢,鏡頭穩而准確,主人公始終在鏡頭核心,而且在陳劉二人的見面,還分別很刻意地對比面對面兩人眼中的對方的鏡頭,很快突出了兩位主人公。天台見面,黃警司(黃秋生飾)和陳永仁的見面是逐漸鋪開,一開始是藍色天空,空曠的天台和陳永仁,干凈慵懶的鏡頭和故事正題敘事速度一致,而且使人感覺每一個情節的轉換自然而使人有期待。在兩人天台爭吵的內容提到過去時,每當切換到過去鏡頭時,背景音效的配合讓短暫的黑白記憶鏡頭顯得和敘事很和諧。
在電影交易毒品的逮捕行動一部分,隨著情節緊張氣氛的展開,鏡頭在各人之間的轉換加快,而且有多處明顯地隨著敘事在採用運動鏡頭,也突出了電影開篇手指點牆的特寫,動靜結合,把整個逮捕行動表現的扣人心弦。在從逮捕行動到後來黃警司和陳永仁天台第二次會面之間的故事敘述,在延續前半部的完美拍攝的基礎上,有一點個人覺得值得詬病的。同無間道第二三部相比,這一段沒有抓住機會多使用亮的鏡頭,本來敘事電影情節性很重,電影主題屬於警匪犯罪片,在此條件下依然大量使用暗色甚至黑色背景,電影的光線稍顯偏暗。
而且出於情節性強的電影的缺點,大部分鏡頭都是近景聚焦在人物身上,但這也更考驗攝影和剪輯對於人物的把握。再一次在天台見面,讓人豁然開朗地再次重復第一次天台見面的鏡頭,使人被電影劇情緊緊抓住。在韓琛人手上來抓黃SIR的一幕中,對電梯層數的特寫、黃SIR電梯門被緩緩打開的特寫與大部分的急速運動鏡頭的動靜強烈對比更是把故事推向了高潮,越來越緊張的壓抑氣氛和情節展開使人也跟著激動。
在陳永仁到了大廈樓下,黃SIR墜樓這一幕,之前越來越快的鏡頭和故事發展,突然在觀眾沒有料到的黃SIR墮樓靜止了,配上悲傷的《再見》背景樂,雖然只有1分鍾左右,但是突出了在場目睹人員的表情,切入了黃SIR生前和陳永仁友情一幕,緩慢地音樂,緩慢地鏡頭加上演員投入地表演,所有的觀眾的心都被震撼了,。而這一幕也無疑成為香港電影乃至華人電影史上最經典鏡頭之一,似乎整部電影的前半部分的敘事都是為了這催淚的一幕而來,這便是整部無間道一的高潮和精華所在。
這樣的鏡頭,1分鍾,馬上又有傻強(杜汶澤)慌忙拉扯中回到之前的緊張快速鏡頭,可正是整個天台殺黃SIR情節的整體緊湊,突出了這一分鍾的珍貴。之後傻強的死,沒有使用黃SIR死亡的強烈慢鏡頭對比,這也是傻強這個角色重要性稍微弱而使然。之後的部分,可以說情節雖然變化,但是拍攝手法不變,從黃SIR死後的調查,越來越緊張的情節發展,重復了前面交易毒品逮捕過程的手法,而片尾的陳劉天台對峙也是對黃SIR墮樓情節的再次使用。在這一部分中,陳劉天台見面,陳跑到劉背後的巧妙快速視角切換,鏡頭速度的放慢,突出了兩人的矛盾。
而在電梯口陳被劉同事一槍擊斃,鏡頭是以槍聲和屏幕的突然黑幕,避免的血腥場面,黑白是整部電影的主旋律,以黑幕槍聲代替血腥出現,不僅使人驚訝,而且在那一秒中之內,觀眾對於是劉還是陳的死亡的猜測使電影再次進入高潮,黑幕結束後,陳永仁緩緩倒下和再次《再見》背景樂,這相當於重復之前黃SIR墮樓的震撼,但是正是黑幕的使用和情節設計的巧妙,使再一次的慢鏡頭背景樂的煽情不顯矯情更將電影推向二次高潮。
在電影完結時,有稍顯啰嗦的敘述,其實敘事電影不一定把每個故事從頭到尾講的很清楚,單從單個電影分析,是不夠好的,但是考慮到《無間道》是三部系列片,這一高潮後的敘事就有其存在價值。而且電影最後,劉建明個人特寫,回到電影正篇敘事,也就是陳劉人生轉換點,陳永仁被趕出學校的鏡頭,配上「我想和他換」,與電影前半部的呼應,使整部電影一氣呵成。整部電影,雖然逃不脫敘事電影突出人物劇情的弱點,但是強大的攝制人員和與情節完美結合的拍攝和剪輯,使該片成為進入21世紀香港電影的代表作,也打破了香港電影走下坡路的說法,可以說是里程碑式的作品。
文章2:
這8個鏡頭,是值得回味的經典!
《無間道》豆瓣評分9.1,有人說這部電影比肩美國經典電影《教父》,《教父》的豆瓣評分是9.2,《教父》雖然比《無間道》的評分高出了0.1,但是作為影迷,我個人更加偏愛《無間道》。
因為《無間道》講的不僅是真男人的故事,而且要比《教父》多了一些耐人尋味的含義,以下這8個經典鏡頭,每一個都值得人回味!
這8個鏡頭都是按照電影的時間順序放置和進行解釋評價的,這樣做是為了方便大家邊回味電影,邊從電影中得到一些有用的東西。
路怎麼走,你們自己決定
1、這個鏡頭是大毒梟韓琛對手下說的話「路怎麼走,你們自己決定」。當時劉建明喝了韓琛的酒,聽從了安排,成為了販毒團伙安插在警方的卧底,劉建明的命運也從此發生改變。
劉建明的這個選擇,讓十年後的他從一個小混混,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名高級督察,然而劉建明當時有的選嗎?沒有!韓琛那張開的五指,就像命運的黑手,牢牢抓住了劉建明的命運。
劉建明:我想跟他換
2、這個鏡頭是陳永仁被開除警校的時候,教官訓斥學員,你們有沒有人想跟他換?身為販毒團伙卧底的劉建明說「我想跟他換」為什麼劉建明會說出這句話,難道劉建明不想當警察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如果是一個光明正大的警察,劉建明會牢牢抓住機會的,但是他知道,韓琛安排他進警校,那麼他在這條路上,無論走到多高的位置,他都是一個受人牽制的工具,因為他的身份是虛的!
販毒集團卧底這個身份,就像一顆定時炸彈,爆炸是遲早的事,那時候他失去的不僅是榮譽,而且還會令喜歡他的人失望透頂!
陳永仁向警校長官靈車敬禮
3、這個鏡頭是陳永仁向逝世的警校長官靈車敬禮,背景音樂是一段悠鳴低沉的聲音,鏡頭採取的由遠及近推向陳永仁的過程。
此鏡頭有兩個作用,一是交代了此時知道陳永仁身份的只剩下了黃警司,二是表明陳永仁時刻謹記自己是警方派遣到黑社會的卧底。
梁朝偉不愧是影帝,不但這個敬禮的姿勢相當標准,而且他的眼神也足夠認真,此刻他的眼底暗藏著悲傷,但眼神透露出的更多是堅定,常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梁朝偉的眼睛特別有戲!
韓琛在警察局吃盒飯
4、這個鏡頭是韓琛在警察局吃盒飯。比較喜歡看這些港片中,主角吃盒飯的鏡頭。韓琛吃盒飯這個片段霸氣側漏,不僅身後站著七八個抱膀的小弟,而且還因為黃警司的激怒,韓琛大手一揮,把七八份飯菜都掃到了桌子下面。
5、陳永仁在李心兒的心裡診所問她「你覺得為人怎麼樣?」陳永仁問出了這句話以後,電影背景樂適時的插入進來,這段音樂又輕又浪漫,襯託了陳永仁與李心兒交流的浪漫氛圍。但是這個鏡頭還有兩個作用
一是表現了陳永仁內心的矛盾,身為警方卧底的他,卻被周圍人都視為一個混混,所以他在面對李心兒的時候,開玩笑的對她說「告訴你一個秘密,不要告訴別人,其實我是警察」。
將近十年的卧底生涯,讓陳永仁的心裡也產生了渴望,渴望有人能夠了解真正的他,而李心兒就是很好的傾訴對象。
二是電影背後的含義,「你覺得我為人怎麼樣」這句台詞在電影里出現過兩次,一次是黃警司面對陳永仁時候問的,另一次就是這次。
也許好人和壞人的區別,就是好人不怕別人了解自己,而且還渴望別人了解自己,但是壞人害怕別人了解自己,他們只能戴著面具做人,就像劉建明一樣。
黃警司墜樓的閃回鏡頭
6、這個鏡頭是黃警司墜樓的鏡頭,其中運用了閃回、背景音樂、特寫等電影呈現手段,墜樓的特寫鏡頭可能會讓人看起來不舒服,所以把回憶黃警司的閃回黑白鏡頭放置在這里。
尤其需要贊揚的是,背景音樂《再見警察》運用的堪稱完美,這段音樂音質純粹,又帶有很多傷感,聽起來不僅令人為黃警司的逝世感到惋惜,也能夠從內心產生對他高尚職業操守的尊敬!
你挑的
7、這個鏡頭給韓琛和劉建明之間的命運糾葛劃上了一個句號,這段鏡頭採用了閃回、遠近鏡頭變換與背景音樂結合等多種電影呈現手段,劉建明開完槍以後,還對倒下的韓琛說了一句,你挑的。
韓琛已死,控制劉建明命運的黑手已經不見了,然而劉建明犯下的過錯,能夠因為韓琛的死而完全消失么?不能!還有人不會放過他,例如陳永仁!
對不起,我是警察
8、陳永仁與劉建明在天台上的這場對峙片段,也是相當經典的。劉建明走上販毒集團卧底這條路,雖然是身不由己,但是他畢竟是犯下了許多不可饒恕的錯誤,黃警司的犧牲,劉建明就起到了巨大作用。陳永仁當然不會放過他。
劉建明對陳永仁說「那就是要我死?」陳永仁回答他「對不起,我是警察」有些事情是要恩怨分明的,不管有什麼不得已的苦衷,罪惡終將嘗到惡果,正義是一定要有人維持的!
這8個鏡頭是《無間道》中值得回味的經典鏡頭,這其中既有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也有對人性的考量,對命運的思考。雖然電影里黃警司和陳永仁都犧牲了,這不符合人們對正義者終將幸福的美好期盼,但這也是電影打動人心之處。
就像是電影里的那句話,正義的人在面對別人的時候,能夠問一句「你覺得我為人怎麼樣」,這是因為他們問心無愧,他們的內心是光明,不必擔心別人看到自己的本質。
文章3:
分析無間道中的拍攝技巧以及手法
《無間道》堅守香港電影的傳統,尊重市場競爭規律,摒棄以往港片中媚俗的習氣,影片在懸念設置、場面調度、剪輯技巧、色彩氛圍、音響效果等方面都大膽創新,這些探索值得內地影視圈借鑒。
劉偉強和杜琪峰代表了新生代香港電影黑幫片的兩座高峰,如果說杜琪峰拍《槍火》、《PTU機動部隊》,是在發揚香港黑幫片「狠、酷、黑」的特色並努力營造好萊塢式大場面的話,那麼劉偉強在《無間道》系列中,則更多的是對人物復雜關系及懸疑情節的著力營造,影片顯示出了製作班底的融合化、拍攝技巧的精細化、編劇手法的歐洲化、商業運作的美國化等新趨勢。《無間道I》故事超常精彩,《無間道II》在發掘人物內心上下足功夫,到了《無間道Ⅲ》,編導用「旁生枝節」加入人物來刺激觀眾的新鮮感。
三部《無間道》讓很多香港電影人重拾往日的記憶,他們發現,即使手中的風箏放飛到了至高點,那根線原來還在自己的手中。《無間道I》和《無間道Ⅱ》,吹響港片復甦的號角《無間道I》和《無間道Ⅱ》帶來的強勁勢頭,為港片的全面復甦吹響了號角。《無間道》的作用顯而易見,它成為一種象徵性的標志,為曾經低迷的港片市場注入新的希望與動力,更在亞洲影壇颳起一股颶風。
我們首先得肯定導演劉偉強和麥兆輝的作用,這對組合在2003年成熟得令人驚訝。如果說2002年他們冀望憑借《無間道I》為自己獲得更為自由的創作環境和更為廣闊的發揮空間的話,在2003年,他們又憑著《無間道II》真正找到了風格和商業之間的最佳協調點。《無間道II》不再滿足於《無間道I》的機智和精巧,而是靠氣勢宏大、凝重感十足翻開了電影新的篇章,演員和導演已不是重點,電影內容表達了一切。
《無間道I》和《無間道II》的情節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若以單場戲論,其精彩之處比比皆是。比如《無間道I》中黃志誠監視韓琛毒品交易一場戲,強調突出的是雙方通過各自卧底在暗中的鬥智斗勇,著力造勢,彷彿箭在弦上,但引而不發,整場戲張力十足。
整部《無間道II》的繁復網狀結構和龐大糾葛的家族體系與人物關系,都並非一般的亞洲電影所能相提並論。影片不再滿足於普通港片以暴力血腥作為主要刺激手段的做法,而轉以劇情的張力、人物關系以及整部影片被賦予的厚重的氣質來取勝,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樣的電影風格轉變是令人欣喜的,這創造了香港電影發展的一種新方向,也預示著香港電影復甦的腳步將會越來越快。
看過《無間道Ⅰ》和《無間道Ⅱ》後,觀眾會等待《無間道Ⅲ》的答案:到底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無間道Ⅲ:終極無間》,瑕不掩瑜《無間道III》在編劇上對於劉建明精神崩潰的細膩獨到的刻畫,其人物性格的轉化交代得比較清晰,大量劉建明想做好人的心理幻覺,突出了劉建明想做好人但永遠無法返回的悲劇;部分蒙太奇鏡頭的應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在人物關系的處理上則進一步表現出導演的調度能力;六大影帝的表演,尤其是梁朝偉、劉德華、陳道明等人的表演均有可圈可點之處。值得一提的是在結尾處,《無間道Ⅲ》極力擺脫了《教父》的陰影,以一種中國電影所特有的光明式結尾,拍出了香港電影的一種新的極致。
與前兩集相比,《無間道Ⅲ》重在渲染變幻莫測的人物關系和人物心理狀態,不像以往的商業片靠情節制勝。這種新的敘事手法,表現在錯綜復雜的時間和人物線索上,鏡頭在劉德華出門的背影上一閃,切換過來卻是梁朝偉推開另一時空某扇門的正面,意識流一般跳躍的風格,依稀可見昆汀和王家衛等人的影子,是黑幫片最前衛的拍攝手法。
至於有人看完影片後所感到的「晦澀」,可能主要是因為影片所採用的兩段式結構。盡管《無間道Ⅲ》是一部無論從導演技巧、演員表演和拍攝手法都屬上乘的影片,並這不是說它已經臻於完美。比如在編劇上對於劉建明精神崩潰的刻畫還稍嫌粗糙,人物性格的轉化交代得不夠細致,很多人覺得影片結尾處劉建明對於自己所竊取的錄音帶的混淆情節略顯突兀。
《無間道》系列基本的邏輯和事實錯誤也有很多,比如劉德華居然穿著一身工作服戴個帽子就滿警局亂竄,那麼帥的身影,誰不認識?怎麼也得整成「大塊頭」再套個面具才顯得辦案過程中有自我保護的大智慧。這不,被沈澄和楊錦榮玩個半死。台詞上也由經典並富有哲學意味的「出來跑,遲早要還」降格為古惑仔嘴裡才有的「出來混,不是你爆我,就是我爆你」。《無間道Ⅲ》在語言上自貶身價。
《無間道》總體繁冗拖沓,太多情節經不起推敲。劉建明那麼有前途的一個警察為什麼要死心塌地為韓琛做事?始終沒有富於說服力的交代。《無間道III》在鏡頭語言的應用上也讓人費解,一系列不斷閃回與插敘的鏡頭,讓人如隔霧看花,在敘事和鏡頭方面也比不上前兩部片子。
② 影視剪輯怎麼做原創視頻教程
主要步驟如下:
1、打開剪輯軟體並導入素材,不要用單一素材,比如相同類型的素材,可以多找一些,拼接到一起。每段素材的出場率小於50%。
2、剪輯過程中,多運用一些轉場和視頻特效,讓二次創作的效果明顯。
3、給視頻添加一些貼紙和花字,配樂也要去掉視頻原聲,可以自己配樂或者添加一些背景音樂。
4、最後更改視頻比例即,比如說把通常的16:9更改成9:16。
視頻原創度高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能照搬,照搬視頻不僅原創過不了,而且也有可能會被告侵權。可以使用下面一些小技巧提升原創度:
1、配音:配音也是增加原創度的重要形式之一,配音也有單類似於解說這樣的形式,發這類的視頻可以進行後期二次配音解說,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見解。
2、剪輯技巧:剪輯影視混剪對技術要求很高,可以根據主題把不同影片中的各個片段拼接在一起,一個鏡頭只有幾秒鍾像電影解說、鬼畜電影、大混剪等都可以剪輯,很容易過原創。
3、音樂:背景音樂的選擇也很重要,特別是影視混剪,畫面與音樂卡點配得上,觀眾也更喜歡看更有共鳴,原創度也會增加。
4、文字:文案就是視頻邏輯內容,需要是自己想出來的文案,並且根據自己的思路剪輯,也能區別於影視劇本身。
③ 剪輯愛情電影,主題是什麼
剪輯愛情電影,主題是青春、單純和美好。愛情電影,主要表現愛情的青春、單純和美好,但也可表現愛情受挫的傷痛和成長,多個主題應該以主要的主題為核心。以愛情為主題的電影有電影你的情歌、守望相思樹、晴雅集、婚前故事、喜寶、女友的秘密、消失的情人節。
④ 怎樣剪輯電影
剪輯電影的步驟:初剪,復剪,精剪乃至綜合剪等。初剪是根據分鏡頭劇本,把人物的動作、對話,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鏡頭組接起來,復剪是在初剪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正,精剪是經過對畫面反復推敲後,結合蒙太奇結構進行的更為細致的剪輯,綜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場景都拍攝完畢,各片段都經過精剪之後對整體結構和節奏的調整。
電影剪輯,即影片圖像與聲音素材的分解與組合。即將影片製作中所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捨,分解與組接,最終完成一個連貫流暢,含義明確,主題鮮明並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在整個剪輯過程中,既要保證鏡頭與鏡頭之間敘事的自然,流暢,連貫,又要突出鏡頭的內在表現,即達到敘事與表現雙重功能的統一。
⑤ 為什麼要進行影視剪輯
因為要選擇鏡頭,拼接鏡頭,安排秩序,控制長度等待。
剪輯的程序是將特定的鏡頭進行選擇,定時和排列的過程。但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在影片製作中起 決定性的、富有創造性的工作。
剪輯技巧是創作者思想的工具。今天影視製作技術空前發展,我們的表達不是太少恐怕太多,所以需要辨識。手段貧瘠固然不好,但太多豐富也不等於得當。我們需要選擇。
早期電影:
在電視誕生之初,是單鏡頭電影時期,影片是沒有剪輯的,因為它只有一個鏡頭,攝影機馬達開關機之間感光的那段膠片,所記錄下來的影像,也就是那個電影。如火車進站,工廠大門等。
很快,當電影不再是一個鏡頭,逐漸發展為長片的時候,剪鏡頭,接鏡頭,確定鏡頭秩序, 連接鏡頭組合,控制影片整體長度等等。必然要做的事情才隨即而來。
⑥ 影視宣傳片剪輯技巧
MTV剪輯:徹頭徹尾的「MTV」風格
「MTV」風格是最常被用來形容剪輯的詞語之一。雖然對這一術語沒有明確的定義,它實際上指的是用許多快切畫面和著音樂節奏來剪輯的一種方式。通常「MTV風格」很吸引年輕人,因為讓他們看到有些東西是那麼「酷」。在認識到自己頻道的品牌形象後,MTV在宣傳片「ALbert和Nancy」中,運用「MTV風格」。大量快切畫面隨著攝影機位的移動和音樂節奏一一亮相,最終Nancy的演唱打動了觀眾。
如果用兩位年輕歌手來取代ALbert和Nancy,宣傳片將平淡無奇,但是通過這些年長歌手看似閑散、不經意的表演,宣傳片詮釋出了MTV特有的風格,也變得非常幽默。看不見的剪輯:與故事融為一體看完真實生活中的恐怖,讓我們再來關注一下恐怖電影。天映電影頻道用動畫新聞的方式為在韓國播出的恐怖電影做宣傳。宣傳片將電影中的可十白鏡頭和輕松的卡通天氣預報形式做了巧妙的結合,製作出非常有創意又充滿趣味的宣傳片。宣傳片中,兩種風格的鮮明對比非常獨特,而剪輯師不得不考慮怎樣將宣傳片從可愛的畫面切換到恐怖場景。通過把恐怖場景放到卡通電視屏幕上來表現的方法,恐怖故事彷彿離觀眾的真實生活遠了一些,從而讓觀眾感覺更安全。
時機的選擇:把握好節奏
BBC ONE的宣傳片《羅馬圓形大劇場:羅馬死亡競技》也用到了「旁觀」這一策略。一場交通事故使兩個男人間的戰爭一觸即發,司機大聲吵罵,路人紛紛圍觀,此時畫面突然轉向了古羅馬的死亡競技場。起初的爭吵過程用了慢動作來表現,兩個男人的形象也比真實生活中要更高大。當他們向對方大聲咆哮,觀眾駐足圍觀時,叮當的金屬音效和觀眾的歡呼聲相配,音效和畫面的結合似乎很古怪,這時一根鞭子轉換時空,觀眾在瞬間已置身於古羅馬的公開競技場。一次小小的交通事故引發的爭斗竟被鏈接到古羅馬的死亡之役,如果觀眾想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那麼就看節目吧。當畫面切換到競技場時,導演開始用真實手法來表現,沒有慢動作,沒有低機位鏡頭,觀眾現在和格鬥者處於同一視角,從觀看者變為了參與者。
交叉剪輯:同時講述兩個故事
BBC One的另一支宣傳片《可十的勺十字》引發了觀眾類似的反應。兩個女孩面對畫面訴說著同一個故事,攝像機用同種方式運動,畫面的剪切也沒有打斷女孩們的獨白。僅僅是一條線,無論是熒屏上還是鄰里之間,就足以讓人們產生隔膜,這是宣傳片想要傳達的主題。兩個女孩本來模樣相近,年齡相仿,但當她們談到另一條街上的人們時,可怕的音樂響起,背景聲音中原有的嘈雜校園聲也聽不見了。女孩們無法理解社區中的矛盾糾葛,在兩個女孩出現的同一畫面中,這一點得到了強化,接著是警察出動維護秩序的場面。宣傳片用特別的剪輯表達出片子的主題:人們因矛盾而產生了隔閡。
疊化:沉思的瞬間
超越消費者的期望是做廣告的基本原則。在宣傳片領域這也是真理。當ABC新聞為本頻道廣闊的覆蓋面做宣傳的同時,星空電影頻道和AXN開始炫耀他們的影片儲備有多豐富。如果你熟悉奧斯卡,一定會知道蒙太奇剪輯手法的運用。在頒獎典禮上,有很多介紹不同電影的剪輯片段,包括演員,導演,電影等等。下面介紹的兩支宣傳片創意相似但執行手段不同。從眾多電影素材中選取的剪切鏡頭和電影畫面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驗。這種蒙太奇的方法製作起來頗有難度,也會耗費大量的時間。
蒙太奇:剪輯師的奶油和面
星空電影頻道從知名和不知名的電影中挑選了32句台詞和畫面來完成宣傳片。找到這些句子並用它們組合成文案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剪輯師不得不找到正確的節奏來使文案和畫面跟上腳步。這是一次非常艱難的過程,但一旦完成就將驚艷四座。AXN有支宣傳片與此片在風格上很相近,但它的操作更加困難。甚至沒有台詞,宣傳片僅僅靠動作電影中的聲音來組成節奏。各種聲音不斷碰撞、撞擊直到視聽高潮在瞬間全然進發。這是一支有趣的宣傳片,顯然,製作者們需要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
一支高難度剪輯的宣傳片,但我相信大多數剪輯師都願意不斷嘗試新方法。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剪輯一支宣傳片取決於很多因素。如宣傳片的內容,希望觀眾看到後的反應,還有最根本的,宣傳片的目的是什麼等等。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了幾支在剪輯上頗有難度的宣傳片,其中有的對剪輯的要求非常高,但更重要的是,在這些宣傳片成功的背後,剪輯只扮演了部分重要角色。每支宣傳片首先得有一個優秀的創意,然後再通過出色的剪輯手法來實現它。剪輯和創意是互補的。如果創意很糟糕,那麼再炫的剪輯或特效都無法使它增色。有些東西可以被剪輯得很花哨,但依然無法打動觀眾。如果不幸發生這種情況,那麼每個人的時間都被浪費了,觀眾會忘了宣傳片,更糟糕的可能,他們會立刻轉換頻道。
電影預告宣傳片的剪輯策略
電影預告片的剪輯不同於電影片本身的剪輯,可以說是要把一百分鍾的影片編輯成一百到一百二十秒的短片,這是一個集故事焦點和精彩畫面的視、聲效壓縮版,預告片的目的是吸引觀眾跟球而不是告訴觀眾其故事,電影預告片分為前期預熱片和完成預告片兩種類型,前期預熱片是在電影殺青之前向市場做電影預熱效果,完成預告片是在電影完成製作以後,投放市場的預告片(局限在影院中放映),片長通常只有30秒,主要以畫面視覺和聲音效果引起觀眾的注意,非常簡單,以原始鏡頭為主和主旋音樂配以畫外音,因為中國電影市場還很有限,所以中國電影院里基本沒有大量新電影預告片時間,在國外影院里在放映正片之前總有五分鍾的預告片時間,電影預告片的剪法大致分為商業片類型和藝術片類型兩種。
通常商業(完成)預告片的特點是"沖擊力」,首先是把影片故事的始發點、沖突點、高潮和結果最佳畫面截取出,進行粗剪,根據影片的故事節奏(音樂)決定此預告片的畫面流速度,巧用鏡頭(視覺效果)的快慢組合和音樂再進行精剪,做到以最大限度的感染觀眾,留下視覺上的深刻印象,這是預片成功所在,不用去刻意交代影片的故事及順序,如果需要可以做前後鏡頭順序的顛倒,只要達到視覺沖擊效果即可。剪輯技巧上結和後期特效做些誇張性的表現也是有的,原則上,電影預告片盡可能的保持鏡頭元素,不做太大的誇張。而藝術片的特點是畫面和對白的巧妙對接,可以用影片中的對白接合對白達到預告效果。
剪輯的位子
剪輯在節目製作、包裝宣傳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好的剪輯可以使節目更加豐富、流暢,可以增加節目的視覺感染力,可以增強情緒.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剪輯僅僅是一種方法,一種手段,是表現創作者思想的工具。要正確認識剪輯的作用,必須給它合理的定位,要分清主次,理順剪輯和創意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單單有好的創意沒有過硬的剪輯手段,片子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不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眼高手低;反之亦然,再好的剪輯離開了創意,除了花里胡哨的特效手段之外,也就一無是處。就如同我們看作家的文章,看的是內容不會關心他寫的是什麼字體,用的是鋼筆、毛筆還是簽字筆,又如同我們欣賞名畫,感受的是畫家的思想,他畫畫時的感受和情緒,畫兒好不好在於它的主題、表現力,在於是否能引起共鳴.給觀者帶來美感享受,至於畫家用什麼顏料,用到了什麼技法到在其次,除了學畫的專業人士,很少有人會去關心。關於剪輯「怎麼用」是技術問題,只要你肯學,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書籍、面授、交流等不同的途徑掌握,但是什麼時候用,該不該用,是能力的問題相同的素材給觀眾不同的感受,但同樣可以是好片子。
拓展資料
論文:影視剪輯常見技巧分析
摘要:
剪輯(Film editing)是電影的後期製作流程之一,是由電影剪輯師將前期拍攝的視覺素材與聲音素材重新分解、組合、編輯並構成一部完整電影的過程的總稱。電影剪輯要處理的最基礎問題,是鏡頭與鏡頭之間的時間和空間關系。蒙太奇既指鏡頭組接的藝術技巧,又常指由剪輯而獲得的藝術效果,所以蒙太奇也是「剪輯」的同義語。
關鍵詞:
影視剪輯;常見技巧
一、影視剪輯的主要作用。
一是保證鏡頭轉換的流暢,使觀眾感到整部影片一氣呵成;二是使影片段落、脈絡清晰,使觀眾不致把不同時間、地點的內容誤認為是同一場面。將一部影片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捨和組接,最終編成一個能傳達創作者意圖的作品,是電影創作的主要組成部分、一部影片從拍攝到完成的一次再創作。
從影視素材到一部完整的影視作品,剪輯大致分為初剪、復剪、精剪、綜合剪四步驟。初剪是根據分鏡頭劇本,把人物的動作、對話、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鏡頭組接起來;復剪是在初剪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修正;精剪是經過對畫面反復推敲後,結合蒙太奇結構進行的更為細致的剪輯;綜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場景都拍攝完畢,各片段都經過精剪之後對整體結構和節奏的調整。剪輯人員運用剪輯手段對影視片的總節奏進行最後的加工,使全片節奏最後定型,在營造最佳節奏以影視語言為基礎,以各種蒙太奇形式為手段,對影視片的內部節奏、主要是外部節奏進行藝術處理,成為全片總節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剪輯過程中,既要保證鏡頭與鏡頭之間敘事的自然、流暢、連貫,又要突出鏡頭的內在表現,即達到敘事與表現雙重功能的統一。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這樣說過:剪輯節奏是至關重要的,永遠是至關重要的。
二、影片剪輯技巧原則:
1、靜態鏡頭的剪輯
剪輯靜態鏡頭時,要注意鏡頭長度的一致和主體朝向的差異。鏡頭長度一致指的是每個鏡頭在時間長度上一致,採用這種方法剪輯的鏡頭,能形成明顯的節奏感。由於畫面中的主體是靜態的,所以,連續鏡頭中主體的朝向應有差異。也就是說,如果第一個鏡頭中的主體面朝左,第二個鏡頭中的主體就面朝前,第三個鏡頭中的主體則面朝右前方,第四個鏡頭中的主體就應面朝右。相互銜接鏡頭中的主體朝向應該有一些變化,如果方向完全一致,剪接點就會形成明顯的跳感,如果方向完全相反,又會有跳軸的感覺。所以,主體的方向不能一致,也不能相反,而要有一定差異。
2、運動狀態的剪輯
剪輯時,運動狀態的剪輯要注重一致性。在有些影視鏡頭中,對象都是移動狀態的。剪輯這組鏡頭時,要注意運動速度的一致和運動方向的變化。電影、電視、歌曲和文學作品都有著相通之處,雖然畫面中的主體各式各樣,千姿百態,相互之間既沒有時間上的順序,也沒有因與果的關系,但組接在一起就象一首吟唱的詩、一支流動的'歌,一幅動態的畫。在視覺和聽覺上形成節奏和韻律。
3、用主觀鏡頭剪輯
代表著劇中人物的視點和所思所想的鏡頭,被稱作主觀鏡頭。主觀鏡頭主要反映影片中的邏輯關系。
4、形狀的相似性剪輯
形狀帶給人們的視覺感受是十分敏感的,它引發的思維活動是異
常活躍的。形狀相似的內容連續組接,使人感到貼切、自然、生動。形狀相似的物件積累疊加,共同強化一種形狀,用形狀來表意,用形狀來抒情,用形狀傳達視覺的美感。
5、設法使一組鏡頭富於變化的剪輯
如果畫面內容都是相同的事物,而且朝著同一個方向。剪輯在選擇鏡頭時,必須突出畫面的個性特徵,盡量使畫面富於變化。通過選擇不同顏色形成色彩的跳躍,通過採用不同的景別而形成遠近的差異,增加畫面的變化,使這組鏡頭的組接顯得流暢而富於變化。
6、通過畫面組接形成快節奏剪輯
在觀看了快速剪切的鏡頭之後,大部分人的共識是:它使人們產生了快的感覺。怎樣的剪輯才能形成快節奏的效果呢?
(1)近景別。所選用的鏡頭盡量是近景、特寫等緊湊的景別,而少用全景、遠景等松馳的景別。
(2)短鏡頭。每個鏡頭的長度不宜過長,不要選用長達十幾秒的鏡頭,短鏡頭在短暫中蘊含著快節奏,長鏡頭則易顯拖沓和冗長。
(3)被攝對象具有明顯的動作性。畫面上的主體具有明顯的動作性,能加劇人們對運動和節奏的感受,如果畫面上的主體是靜態的,就很難使人感受到節奏和運動。
(4)推鏡頭。推鏡頭是由遠及近、由模糊至清晰、由宏觀至微觀,帶給人的感覺是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入、越來越急迫、越來越緊張。在節奏上的感覺就是越來越緊、越來越快。
(5)快節奏的音樂音響。音樂音響的節奏感是十分明確的,帶給人們的感受也是十分確切的,快節奏的音樂音響使人情緒激昂、熱血沸騰,有一種緊張和緊迫的感覺,使人直接地感受到快。
7、運動鏡頭與運動鏡頭連續組接剪輯
運動鏡頭與運動鏡頭連續組接,只需要保留第一個運動鏡頭的起幅和最後一個運動鏡頭的落幅。在選擇鏡頭時,盡量選擇運動速度比較接近的鏡頭相互銜接,保持運動節奏的和諧一致,使整段影片自然流暢。
8、畫面內主體運動的固定鏡頭連續組接
如果畫面內的主體是運動的,而鏡頭拍攝的是固定鏡頭。組接這類鏡頭時,應截取精彩的動作瞬間或選擇完整的動作過程剪輯組接。
9、通過畫面組接形成慢節奏剪輯效果
(1)被攝對象不明顯的動感。動作是有快慢的,快動作易使人產生快節奏,慢動作則使人產生慢節奏。緩慢的動作或不明顯的動感自然使人感到平靜和舒緩。
(2)長鏡頭。每個鏡頭的長度可適當地延長,長鏡頭使人感到徐緩、輕松、從容不迫。
(3)拉鏡頭。拉鏡頭有一種松馳感、遠離感,隨著鏡頭的拉出,人們往往會長長地呼出一口氣,精神和身體都會放鬆。
(4)遠景別。所選用的鏡頭盡量是全景、遠景,這類鏡頭顯得空曠、松馳。
(3)慢節奏的音樂和音響。慢節奏的音樂和音響使人感到悠揚、輕松、身心愉悅、神清氣爽,使人在徐緩中品味生活,在輕松中享受生活,在從容中思考生活。
節奏是影視劇脈律的跳動,也就是「魂」之所在。影視剪輯在影視藝術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創作者如果能恰到好處的把握剪輯節奏,那麼其作品勢必會成為令人賞心悅目百品不厭的經典。因此,在影視作品的第三度再創作中,剪輯技巧不可忽視。
⑦ 關於電影的主題分析和評價
無論是一部精彩絕倫的電影還是糟糕透頂的電影,都有導演想要表達的某種東西在裡面。即使你不是專業的影評人或是學這個專業的學生,但如果你熟知了電影的主題以及一些分析電影的方法,你就會知道一部電影好在哪裡或是糟糕在哪裡,而不再人雲亦雲。
什麼是電影的主題?
對於一篇文章來說,主題是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對於電影來說,這個定義還不夠全面。更加准確的來說,電影主題指的是將影片整合在一起的中心內容或特殊的關注點。一部電影的主題將決定整部片子的質感風格,以及怎麼選演員、怎麼剪輯、怎麼配樂等等。
接下來我們將從常見的六種影片類型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劃分:
一、以情節為主題中心
這類電影多出現在冒險故事或是偵探故事,電影製作者更加關注的是故事情節,通常電影的節奏比較快,人物思想和情感都從屬於事件,電影的最後結局最為重要。如《蜘蛛俠》《泰坦尼克號》和《速度與激情》系列。
二、以情感效果或情緒為中心
有一類型電影,全片以某種特定的情緒或情感效果貫穿整部電影。雖然情節在這樣的電影里同樣不可或缺,但是事件從屬於影片要實現的情感效果。大多數恐怖電影(《沉默的羔羊》)或是喜劇片(《夏洛特煩惱》)可以被歸納到這一類電影裡面。當然,這一類電影有時候不是單一的以某種情緒為主,也有可能是兩種情緒混合在一起。比如《絕命聖誕夜》,可以看作喜劇亦或是恐怖電影。分析這一類電影的切入點,最好就是從電影所營造的情感效果入手。
三、以人物為中心
有些影片,通過動作和人物對話來實現對某個人物的形象刻畫。故事情節的主要作用是幫助我們理解人物的發展。電影中人物的主要吸引力在於他有著常人不具備的品質,因此這類影片的主題在於對中心人物的塑造,強調人物不同尋常的品質及特有的個性。如《巴頓將軍》《美麗心靈》。
四、以獨特風格或結構為中心
少數電影中,導演開創了和過去電影史完全不同敘事方式,使得電影的風格質感成為令人們難以忘懷的特徵。這種電影有一種能將自身與其他電影區分開的明顯特質——其獨特的燈光、氛圍、配樂、人物對話在我們腦海里回盪,以至於我們很久以後在想起這部電影,似乎人能感受到那種不同尋常的觀影感受。這類電影大多出現在那些名導一鳴驚人的處女座當中,或是極具天賦的導演作品中。如《冰血暴》《低俗小說》。
五、以思想為中心
在多數嚴肅電影當中,動作和人物都具有非同凡響的意義,有助於於觀眾理解生命、自身經歷、或是人類處境的某個方面。這個思想可以是某個特定事件,也有能是某個人物的經歷。對於這些較為明顯的中心思想,觀眾們理解起來還不難,但是大多數影片創作人不希望自己所表達的東西能一眼被觀眾看出來,他們更多的是通過一種較為隱晦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就需要觀眾們動一番腦經,才有可能窺探到導演的內心世界。
如果有可能對於電影所表達的主要思想進行具體的分類,那麼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道德含義
電影通過某個事件向觀眾傳達出確信或遵從某種道德原則的智慧和實用性,由此卻說我們在生活中遵守這個道德原則(如電影《撞車》)。
2、人性的真相和那些以獨特人物為中心的電影不同,有些電影關注有代表性的人物。這些角色代表了普遍的人性,作為藝術載體,他們被用來展示廣泛和普遍意義上的人性真相(如《蠅王》)。
3、社會問題
當代的電影製作者常常關注社會問題並在電影中用戲劇的形式表現出來,或是揭露社會的罪惡或是抨擊社會體制(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4、為人的尊嚴而抗爭
這類影片描述了人物與自身弱點或是外界環境的對抗。比如他克服敵人為他製造的重重阻礙,在一系列的麻煩中最終戰勝自己的敵人。亦或是克服自身的軟弱、貪婪等弱點,從而贏得人性的尊嚴(如《辛德勒的名單》)。
5、年齡的增長,純真的逝去
在這類影片中,人物通常被迫成熟起來從而獲得自我意識。人物一般是變化的,一般來說在電影的開頭和結尾有很大的改變(如《殺死一隻知更鳥》)。
6、道德或哲學迷題
有時候導演可能會圍繞某個迷題或者是令人困惑的特質來發展故事,有意的展現出多樣化的主題闡釋。導演試圖去暗示或神秘化主題。觀眾對於這類電影的典型反應是:這部電影導演想說些什麼?這種電影主要是通過符號或人物對話來傳達主題,所以要想分析這類電影,最後就是多留意揣摩人物的對話及片中重復出現的某些意象。
以上就是我們常見到的電影類型,但確立電影的主題大多數時候是不容易的,在前文當中也說過,導演是個喜歡玩捉迷藏的角色。我們只能通過電影中那些情節,人物對話,元素來確定我們所認為的主題或是推翻重新確立。
確立主題可以說是開始,也可以說結束。在確定主題之後,我們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評價主題。主題是導演想要達到的某種目的,那我們就從導演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所使用的手段和最後為這個目的展現出來的效果兩方面來評價。至於怎麼評價,如何評價,則需要更多專業的電影知識作為支撐,而不是憑借自己的主觀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