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費城故事》——我的生命值得被尊重!
《費城故事》是一部同性戀題材電影,而且是一部很嚴肅的反歧視題材。無論你對同性戀本持有什麼看法,這部片都會刷新你的看法。它沒有現在的同性戀題材影視劇那樣賣腐或者致敬愛情,它就是原原本本地跟你講述了——同性戀與我們並沒有什麼不一樣。
安德魯(湯姆•漢克斯Tom Hanks飾)和米勒(丹澤爾•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飾)認識於法庭上,兩人都是年輕有為的律師,各為其主。然而,年輕的安德魯不久後因為同性戀和身染艾滋病被老闆發現,以莫須有理由解僱了。
遭解僱後的安德魯四處尋找律師為他討回公道。當安德魯找到米勒時,米勒一開始拒絕了他。因為米勒像普通人一樣憎恨同性戀和懼怕艾滋病,但當他看到安德魯在圖書館搜索「艾滋病歧視」時遭到管理員的白眼,聽著妻子緩慢而平靜地說出他們的姨媽、朋友有很多也是同性戀時,他決定受理安德魯的案件。
案件審理了將近兩年,病情日益嚴重的安德魯在最後還是得到了他應得的公平,安心的離開了人世。
其實《費城故事》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原型為Geoffrey F.Bowers和Clarence B. Cain,兩人生前的職業都是律師,都因為男同性戀和艾滋病患者的身份被所在公司意外得知而被違法解僱。Bowers沒能等到法庭判決就抱憾而終,其家人在《費城故事》公映後起訴了導演和劇組並得到了賠償;Cain在得到公正判決後不久離世。
影片很敘實,沒有什麼戲劇化的情節,也沒有什麼催人淚下的場面,但是這部影片勝就勝在隱晦。很多東西導演都沒有直接擺在你面前,而是需要你細細體會。
比如,不直接點出安德魯是艾滋病人,而是通過一系列的環境場景描寫,醫院里的病人、母子間的對話讓你體會發生在艾滋病人之間上的事情,淡淡的,卻讓你感到沉重。
再比如,一步一步地展示著當時社會的各種歧視,對艾滋病的歧視、對黑人的歧視、對同性戀的歧視,細節鏡頭你細細琢磨,反而能體會到更多的感情。
然而,越是到後半段,情感的爆發度也越高。
米勒當著法庭向著所有人義正言辭地說,你們害怕得不只是艾滋病!你們真正害怕和恐懼的是同性戀!這個爆發點,反而讓我因電影進程一直抑鬱的心情有個宣洩點。而這也只是個小高潮。
最讓我震撼的是,安德魯在歌劇Andrea Chenier中的詠嘆調La Mamma Morta中陶醉的,又渴望生命的表現。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他知道他被世人視為已死之人。但是,他雖然是同性戀,他並不覺得自己要忍受這種歧視,他並沒有生而不同,他也只是想生存下來而已。
因此,當安德魯說出他愛法律的原因的時候,我是被感動到了。《費城故事》這部電影真真切切地影響了整個美國人甚至於整個世界的對同性戀的看法,它獲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男主角和第4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最佳男主角獎。這部電影被譽為「好萊塢面對艾滋病」的影片。它同時標志著好萊塢不再逃避社會現實,而正式向泛濫美國的艾滋病宣戰了。
影片最後歸於平淡,回放了安德魯童年的錄影,仔細看看,他童年也是一個可愛小男孩,和別人沒什麼不一樣,生而為人,眾生平等。
到最後,我很好奇,為什麼影片會以《費城故事》為題?查了一下典故,費城philadelphia一詞在希臘語中的意思就是兄弟之愛,這樣的兄弟可以是男人與男人之間的愛情,也可以是白人與黑人之間的協助,更可以是一切人與人之間彼此理解與寬容的基礎。
作為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費城是獨立革命的發源地,是獨立宣言的誕生地,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這就是所謂的美語中最廣為人知得一句話,美國傳播給世界的訊息: 人生而平等 。
『貳』 費城故事簡介 費城故事介紹
1、《費城故事》是由喬納森·戴米執導,湯姆·漢克斯、丹澤爾·華盛頓主演的劇情片,於1993年12月23日在美國上映。
2、該片講述了安德魯因為染上艾滋病而被老闆解僱,後來他在喬的幫助下為愛滋病人爭取權益的故事。1994年,湯姆·漢克斯憑借該片獲得第4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最佳男演員獎以及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演員。
『叄』 費城故事
剛看完電影《費城故事》,這么好的電影我竟然才看,幾大影帝的神級表演看著確實過癮。
這部電影是關於同性戀題材的。男主安迪是一名出色的律師,同時也是一名同性戀又不幸的染上了艾滋病。
安迪一直沒有公開自己是同性戀,患病後他的身份人盡皆知。他被律師事務所解僱,解僱的表面原因是說安迪業務能力不強,難以勝任這份工作,其實是律師事務所得知安迪同性戀加艾滋病想把他辭掉,完全是出自對同性戀的歧視和厭惡。
安迪在醫院檢查身體
上司下逐客令
安迪無辜被辭退,他決定找律師替自己打官司,他找到了米勒,米勒是他找的第九位律師,前幾個律師都拒絕接他的這個案子。
米勒再三猶豫,最後毅然接了安迪這個案子,他不能理解安迪的同性戀,但他想幫助安迪得到公平的待遇。
連續幾個月的開庭審理,米勒在法庭上為安迪精彩辯護。
法庭上最有力的證據是讓安迪脫掉上衣,看胸前的病變,這是最後取得庭審勝利的關鍵時刻。
官司耗時幾個月,拖得病體的安迪由於體力不支暈倒在法庭上
米勒繼續為安迪努力爭取勝利
官司最後打贏了,米勒露出微笑,這個勝利不僅僅屬於安迪一個人,更屬於千千萬萬受歧視的同性戀和艾滋病人。
庭審結束後,米勒去醫院看望安迪,這是兩人的最後一面。
安迪和愛人告別
安迪對愛人說:我准備好了。
安迪帶著微笑死去。
一部電影影響了當時許多美國人對同性戀的態度,同性戀也好,異性戀也罷,都是個人的一種選擇,一種生活方式。
願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情都能夠被溫柔善待。
『肆』 電影《費城故事》有什麼現實意義呢
這個故事的情節其實很簡單,因為患上艾滋病而被非法解僱的tom仍然努力捍衛他的權力。這個在我的文化定義里是非常難以理解的事情,既然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為何不放下一切,去享受人生,去珍惜身邊的人,事實上,這對他來說才是不能夠割捨和放棄的。就是這樣,通過一幕幕,他在掙扎中溫暖每一個人的心靈,也讓每個人去思考,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理的,什麼是齷齪的。
另一方面,喚起人們對原始的要素的重視, 健康 和快樂是多麼多麼重要。為什麼人會活著有意義呢?是人活著有希望吧,可以面對很多未知的驚喜或者是難過,而這些是患絕症的人們再也不能享有的權利,他們悲哀,在於他們能夠預知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時間,這非常的可怕,尤其是對本性是風險厭惡者的人來說,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感知生命的意義,最重要的事情。
費城故事 丹澤爾華盛頓、湯姆漢克斯聯合演繹費城故事,第一次發現除了威爾史密斯、科比之外第三個有味道的黑人,湯姆漢克斯對我來說就是電影質量的保證。
這個故事的情節其實很簡單,因為患上艾滋病而被非法解僱的tom仍然努力捍衛他的權力。這個在我的文化定義里是非常難以理解的事情,既然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為何不放下一切,去享受人生,去珍惜身邊的人,事實上,這對他來說才是不能夠割捨和放棄的。就是這樣,通過一幕幕,他在掙扎中溫暖每一個人的心靈,也讓每個人去思考,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理的,什麼是齷齪的。
另一方面,喚起人們對原始的要素的重視, 健康 和快樂是多麼多麼重要。為什麼人會活著有意義呢?是人活著有希望吧,可以面對很多未知的驚喜或者是難過,而這些是患絕症的人們再也不能享有的權利,他們悲哀,在於他們能夠預知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時間,這非常的可怕,尤其是對本性是風險厭惡者的人來說,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感知生命的意義,最重要的事情。
《費城故事》現實的意義,如果一種現象在 社會 當中是真是存在的,那麼這個問題顯然具備意義。在電影中這種現象本來就類似於你打開一個雞蛋,有概率出來一個雙黃蛋,同樣人群中也會有少部分人因為身患疾病或者同性戀。因為 社會 上各種各樣的少數現象的發生,遭到了 社會 普遍性的歧視,這種歧視本身來說是其實並沒有任何意義,只是普遍性的自卑或者冷漠導致了這一系類的問題。但是一旦劣勢方獲得勝利,普遍性的人們就像臉皮被人扯下來一樣難看,因為扯下來的是他們的可憐、自卑和冷漠!
主人公安德魯是費城一位非常傑出的律師,他畢業於名牌大學,思維敏捷,精通法律,原本在事業上一帆風順,可由於他同時是個同性戀,和其他「同志」一樣,不時地出沒於各種專屬於同性戀者的場所,到那裡去尋找只屬於自己的快樂。不過非常可惜,他因此患上了艾滋病,我們都知道,這是一種致命的病毒,死亡率很高,而在主人公生活的年代,因為自身的某種「不良行徑」而患上這種病則還有另一層含義:你將被 社會 所拋棄。因此當他的上司從他臉上的傷疤知道他患有艾滋病之後,便使用詭計將他開除出了公司,安德魯當晚知道他被開除的真正原因,可以預見其當時的絕望心情,但他並不服輸,隨後在走訪了9家律師事務所都沒能如願找到幫他打這起非法解僱員工案子的律師之後,他踏進了喬(我們的男二號)的事務所。不過同其他多數人一樣,喬對於艾滋病(尤其是因為「同性戀」引起的)一開始也是十分反感。他看不起同性戀者,認為他們是 社會 的異類,是不潔身自好的臭蟲,並不肯為其打這場官司。於是安德魯只好絕望的離開,但是當鏡頭長時間地給到其出門後在大街上好似四處尋覓的雙眼時,我開始意識到我錯了,他的眼睛裡閃現的並不是絕望,而是「堅韌」,是希望。影片到此已經是很吊觀眾的胃口了,觀眾急於想知道主人公將怎樣處理這一絕境的,不出意料,安德魯的確是個不肯輕言放棄的人,他隻身坐在圖書館中查閱有關保障同性戀權益的法律條文,或許在他心中始終有一個不變的信念:我與其他人一樣,沒有任何的不同。另外,我想影片之所以把背景設置成為費城——《獨立宣言》的簽署之地,應該是有意為之的,而主人公恰是一位律師——美國司法界的一員,更是有想對美國司法界說點什麼的意思。事實上這起案件重點並不是經理對員工的解僱是否非法,而在於他的上司是因為對艾滋病患者的歧視才將其解僱。真正令我感動的也並不是艾滋病患者的權益最終被保護,而是主人公最後真的可以說一聲「I』mready」。他深知自己也許活不到庭審結束就會死亡,但是他依然不屑的努力,去爭取自己的尊嚴,這種信念與堅持,正式打動我最深的地方。影片並沒有將筆墨過多的放在主人公的個人 情感 上,也沒有過多的描寫如何去打贏這場官司獲得賠償,相反地,這些情節僅僅是一筆帶過,重點是突出了安德魯之所以能坐下去的原因。那麼安德魯的信念來自何處呢?回答很簡單:愛。並不僅僅來自於他的「伴侶」,更來自於他的家人,他的父母、兄弟姐妹……沒有他們的支持與鼓勵,安德魯就不會有勇氣走到法庭上,去追求自身的權益。愛是這部電影的主題,也是導演想要將他融會到 社會 問題中去的原因,艾滋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患病後被人拋棄,失去愛的感覺。當世人對你不予理睬,當你失去了工作,當你被人誤解時,來自家庭、愛人的 情感 將支撐你走向最後。影片結尾的一曲《Philadelphia》以及背景上孩童時期的安德魯玩耍時的情景意境幽遠,寓意深刻……那麼就請相信愛的力量,因為他會帶給你生活的勇氣。擁有愛,天塹終會變通途;喪失愛,你將寸步難行…
《費城故事》是一部由喬納森·戴米執導,於1993年上映的電影。湯姆·漢克斯憑借本片獲得了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演員獎。影片中,安德魯·貝克特(湯姆·漢克斯飾)是一名成功的律師, 跟老闆關系良好,已經被晉升為公司的合夥人。但是,他的老闆查爾斯發現安德魯是一名男同性戀者,並罹患艾滋病,於是設計解僱了安德魯。為了討回公道,安德魯找到了約翰·米勒(丹澤爾·華盛頓飾)。可是在得知安德魯染上了艾滋病後,米勒拒絕了他,懼怕他把病毒傳染給自己剛出生的女兒。米勒了解了艾滋病和同性戀者後,決定受理安德魯的案件,並最終為安德魯贏下了官司。
《費城故事》是一場反艾滋病歧視和反同性戀歧視的訴訟,也是一場關於歧視的討論和反思。影片的名字Philadelphia(費城),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個城市的名稱,本意是兄弟之愛,希望人們可以友好相處,共享兄弟之情。費城也是美國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的起草和簽署地,一直以自由平等自居。影片的故事即發生在費城這樣一個以平等友愛而聞名的城市。人們宣揚自由、平等和友愛,然而1993年的費城,生活中的偏見和歧視卻仍然無處不在。主人公安德魯受到的歧視和這個城市聲稱的價值格格不入,諷刺之意明顯。
《費城故事》在明顯的展現了20世紀美國對艾滋病和性取向的歧視之外,在電影的很多細節中也不斷地展現 社會 中的各種其他歧視——民族歧視、性別歧視、膚色歧視等等。電影中,女人大都以助理的身份出現,大部分成功的律師都由男人當演,這無形中展現了職場上的性別歧視。證人席上,曾有一位黑人女性安西亞·伯頓說慧勒(安德魯的合作夥伴)評價自己的耳環過於「部落色彩」,並且建議安西亞應該戴更樸素、更小、更美國化的耳環。人們口中喊著民族平等,但言談舉止間卻總不自覺流露出民族歧視。當然,安西亞很機智地反擊了這種隱含歧視的語言,說自己的耳環就是美國式的,「非洲美國式」的。美國是個多民族移民國家,一直宣揚多元文化,這帶有「部落色彩」的耳環才剛好體現多元文化包容共存的主流價值觀。
《費城故事》現實的意義,如果一種現象在 社會 當中是真是存在的,那麼這個問題顯然具備意義。在電影中這種現象本來就類似於你打開一個雞蛋,有概率出來一個雙黃蛋,同樣人群中也會有少部分人因為身患疾病或者同性戀。因為 社會 上各種各樣的少數現象的發生,遭到了 社會 普遍性的歧視,這種歧視本身來說是其實並沒有任何意義,只是普遍性的自卑或者冷漠導致了這一系類的問題。但是一旦劣勢方獲得勝利,普遍性的人們就像臉皮被人扯下來一樣難看,因為扯下來的是他們的可憐、自卑和冷漠。
Philadelphia其實是相當有深度的一片,反映了美國當時的很多現實的 社會 問題
比如homosexual啊,歧視homosexual啊,AIDS啊,對AIDS的歧視和冷漠啊,對有色人種的非公··正對待啊
故事簡介:主要講述的是律師安德魯因同性戀患上艾滋病,他的老闆發現後,因為內心的恐懼和嫌棄,設計以工作的失誤為由辭退他,而被解僱的安德魯決心通過訴諸法律的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並最終勝訴的故事。
這部電影所反應出了的現實情況:(1)每個人都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都有追求幸福和活著的權利,不能因個別原因和一些不幸而帶有歧視的態度,應該善待每一個人,這樣 社會 變得更加的美好。(2)安德魯在尋求幫助的時候四處碰壁,走投無路,但他並沒有自暴自棄,依然堅持積極上訴,因為他相信公平是從來不會遲到的。所以說,人只有活著,不管是在順境中還是逆境中,只要有信念,為之努力堅持,相信一定會有好的結局作為回報的。(3)其實家人永遠都是最堅強的後盾,他們會在你最無助的時候,給你幫助和依靠,在你受委屈的時候,給你包容和支持,所以說,要珍惜當下的情親和陪伴,不要等到逝去後,才知道珍惜曾經所擁有,妄想補償留有遺憾。
電影就是這樣一種奇妙的東西。在今天這個讀圖時代,它不再僅僅是商業上的 娛樂 工具和政治上的宣傳的手段,而是可以承載更沉重的命題和思考的 情感 載體。今天的電影人們,如果只能不斷在華而不實的製作手段上下功夫,而忽略真正觸動人心的是什麼,甚至將自以為感動人的類化情緒生硬地包裝成賺人眼淚的賣點,這樣做只能製造噱頭,缺乏填充 情感 與思考的感人細節。
例如今天我在電影《費城故事》中所感到的那樣。繞開明星、忽略大導演、拋棄所有屬於電影的拍攝剪輯技巧,這個影片本身所具有的看點和吸引力,就依附在它的思考中。而這些思考,依附在情節中設置的某個微笑,某個眼神,或者不經意的一句台詞中。感動人的不是戲劇沖突,而是真情流露。
感性的道德禁忌和理性的法律公正怎樣作用於個人乃至整個人類 社會 ?整個影片,從開始到結束,在每一個帶有情緒的鏡頭里,始終流淌著對人類行為的反思以及對 社會 文明發展的評估。它的結尾,與其說是結尾,不如說是給心臟懸了將近兩個小時的觀眾的一個心理安慰和交待。隱藏在畫面背後的問題與思考,至今仍未結束。或者說,道德與法的碰撞,至今仍未結束
『伍』 費城故事的劇情簡介
《費城故事》是一部有關三角戀愛、離婚又復合的喜劇電影,在1930至1940年代,這是非常典型且受歡迎的影劇題材。然而此片之所以在當代及後世都被認為是傑作,主要原因在於導演、編劇、3位男女主角、2位男女配角的整體表現傑出,劇中人物的心理、彼此之間的互動,刻劃得細膩且傳神。
費城名媛特雷西(凱瑟琳·赫本飾)與前夫迪克特(加里·格蘭特飾)離異後,准備再嫁。婚禮前夕,迪克特與《偵探》雜志的專欄記者麥考利(詹姆斯·斯圖爾特飾),還有一位女攝影師麗茲(露絲·赫希飾)拜訪特雷西一家,並邂逅了特雷西緋聞滿天的父親西斯。於是,一段段親情,愛情的告白,在影片幽默,諷刺的言語交鋒中展開。迪克特一面冷靜地護衛特雷西,一面在冷嘲熱諷中透露自己深藏的感情。麥考利從對上流社會的冷嘲熱諷,到不自覺地投入特雷西愛情的漩渦。未婚夫喬治則在婚禮前一刻表達了與特雷西相同的神聖婚姻觀。她該如何抉擇?一番多角戀愛的角逐後,特雷西悟到了愛的真諦,情路跋涉,終點亦是起點。
『陸』 電影《費城故事》:但願我們不再活著的時候麻木,死的時候警醒
你可能為了一個導演、一首曲子 、一個演員去看一部電影,而我是為了一座城市,在去費城之前看了《費城故事》。但無論哪種原因,最後讓我們看下去和懷念著的理由一定是那個好故事。
《費城故事》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好故事,它還是一部值得人們尊敬的電影。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只是地點發生在紐約。導演因為電影象徵的法律意義,將它搬到了離紐約2小時車程的費城。
電影的開頭有近5分多鍾的費城街景,那是費城普通的生活縮影,費城是一座多民族混居城市,歷史悠久,它是獨立革命的發源地,是獨立宣言的誕生地,也是美國的第一個首都。2015年費城被列為世界遺產城市。
作為塗鴉的鼻祖城市,正好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由壁畫藝術取代了城市塗鴉,電影鏡頭里多次出現隨處可見的壁畫藝術這一費城象徵自由的特色標志。獨立會堂、自由鍾、城市壁畫、混居的各色人種的街道,很好的象徵著這座城市的博愛。
費城philadelphia一詞在希臘語中的意思就是兄弟之愛,超越種族、膚色、教義、宗教和性取向的友誼,正是「兄弟之愛」的詮釋。
影片講述的是 一個年輕有為的優秀律師,因為他是同性戀者、他是艾滋病患者,被公司非法解僱,他幢告原公司並且勝訴的故事。《費城故事》的主題不僅僅停留在狹義的社會現象上,影片對消除性取向和身患重疾的歧視的主題,與美國號稱追求自由平等的口號不謀而合。
喬納森.戴米,這位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最為突出的兩部作品是《沉默的羔羊》與《費城故事》,這兩部電影除了在各大電影節上所得的榮譽外,還分別創造了一個影後,一個影帝—朱迪福斯特,湯姆漢克斯。
很不幸今年4月喬納森·戴米因食道癌和心臟病去世。喬納森.戴米是一個溫暖又富有同情心的人,他一生都在致力於常常被邊緣化的影片類型—紀錄片的創作,《費城故事》的整體鏡頭感覺和敘事也讓人聯想到了紀錄片的視覺感受,或許就是導演在用記錄片這種客觀的視角,用嚴肅、冷靜的的敘事風格向我們展示「尊嚴、平等和對生的渴望」。
角色性格突出是他 電影的 特點。
安迪—最好的戰士
他被律師一一拒絕後,在大街上無助游離的眼神;在圖書館查閱艾滋病歧視資料時,與圖書管理員說「不」時堅定的眼神;他在法庭當眾退去襯衫向所有人展示皮膚的潰爛時虛弱的眼神。
歌劇響起時,手扶輸液桿緊閉雙眼沉醉其中,在虛弱的身體里他的靈魂在吶喊,他想好好的活下去,他不想被孤立,他害怕被拋棄,他希望得到公平的對待,而此時他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還有他背後的那個群體。
在看過影片之後,任誰都會被湯姆漢克斯的表演打動,為了做到角色的真實,他減重減成一道閃電,他所有的付出都在大熒幕上化作強有力的表演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
米勒—最好的律師
他是黑人中的精英,也是這座城市的精英。他有美滿的家庭和正蒸蒸日上的事業。
當他遇到得了艾滋病的安迪,他的手不知道該往哪裡放,刻意的保持著距離,眼神在四處躲避,得知安德魯又是個同性戀者後他更加的排斥。
在圖書館,他出於同情主動幫助安迪解圍,促成了他成為安迪的代理律師。這是他思想開化的開始。
當他看到安迪的靈魂吶喊時,他才意識到,行將就木的安迪是一個真正的戰士,他是無比的堅強哪怕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這也堅定了自己要成為促成公正的一份子,在安迪有生之年,他要打贏這場官司,他幫助安迪贏得了公道。
最後在醫院他幫助安迪戴上面罩,為即將逝去的他送去了氧氣和暖流。
在最後舒緩的情緒中迎來了影片的結尾,安迪沒有遺憾、帶著尊嚴和驕傲平靜的離開。沒有誇張的言語和激烈的煽情,只是自然的流露真情。一曲悲壯而有力的生命輓歌在費城上空回盪。
有個問題我一直很好奇,聖經里有記載,大意是同性戀是有罪的,許多教會和教徒更是大大的反對與抵制。而我也曾見過一個著名的美國牧師說,「你要愛他,即便你的孩子是同性戀者,你也要擁抱他」。那麼應該是哪種解讀呢?有信徒說要聽神的話語,那神的話語到底有沒有被世人曲解呢?我說不清楚。
在我走過的路上我遇到過同性戀者,有男有女,我們相處自然融洽,他們也都很努力的工作,很認真的活著。他們有的敢於直面自己和家人,有的則深深隱藏自己,不管哪種他們都是一些熱愛生活,並努力活的更好的人,僅此而已。他們也是普通人,並且同性戀者不是他們選擇成為,而是基因早已決定他們成為,往往從小就是,我們應該給予他們尊重。
我身邊還曾發生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對情侶都是我的朋友,一次公司的體檢,女孩兒檢查出點問題需要做個小手術。在手術前的例行血液檢查中,被診斷為HIV陽性。陪同的母親和男友都對這個詞不確定,在醫生明確答復為艾滋病毒時,母親哆嗦的說怎麼會呢。而我大天朝的醫生翻個白眼說「你女兒在外頭做了什麼你怎麼知道」。
這只是一個檢查,醫務人員就用這樣的口吻對家屬說話,估計在美國醫生早就拿到傳票了。而結果也是很戲劇,我的兩個朋友都不相信,他們一連做了三次檢查都是相同的結果,正在兩人擁抱痛哭之時,醫院說是機器出了故障,你的檢查沒有問題,手術可以順利進行。
雖然只是個誤診,就已經出現了這么嚴重的歧視問題,更不要提國人會真的因為艾滋病人受歧視去打官司了。
而不公平的對待又何止這些,可嘆長路漫漫。
西方提倡自我救贖,東方往往認了這命,也許我的下半生還是期盼世界和平吧。
『柒』 費城故事簡介。
費城故事(The Philadelphia Story)是1940年由導演喬治·丘克執導的經典喜劇。改編自百老匯的舞台劇。由詹姆斯·史都華、凱瑟琳·赫本、卡萊·葛倫聯合主演。《費城故事》是有關三角戀愛、離婚又復合的喜劇電影,在1930至1940年代,這是非常典型且受歡迎的影劇題材。然而此片之所以在當代及後世都被認為是傑作主要原因,在於導演、編劇、3位男女主角、2位男女配角的整體表現傑出,劇中人物的心理、彼此之間的互動,刻劃得細膩且傳神。
『捌』 費城故事電影
鏈接:https://pan..com/s/1crw0uP5MjsmfdyvcIzwoGw 提取碼:y2fh
《費城故事》講述了一個艾滋病患者用法律維護自己權利利益的故事,它被稱為「好萊塢面對艾滋病」的影片。它標志著好萊塢不再逃避社會現實,而正式向泛濫美國的艾滋病宣戰了。該片於1993年在美國上映,並獲得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男主角和第4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最佳男主角獎。
『玖』 費城故事電影觀後感
影片《費城故事》觀後感講述的是一個遭人歧視的艾滋病患者通過法律途徑尋求幫助,最終獲得勝利的故事。這不僅是一部簡單的法律訴求案件,隱藏其中的還有對公平、道德的追求,它顛覆了人們對艾滋病患者的原有思維,呼籲不歧視,完善了法律,使社會更加公平。
影片主人公安德魯本身是一個出色的律師,但因是一個同性戀者,並因此而染上了艾滋病,遭到一些同事及上司的歧視。他的boss因對艾滋病患者存在固有的厭惡感,故安排使安德魯在工作上出現失誤,藉此辭去他的職務。
本片的開頭這一部分反映出了艾滋病患者沒有公平的人身權利,遭到大部分人的歧視的社會現實,也是一個根深蒂固的社會問題。
有助於人們理解、同情艾滋者人。人們應該給予艾滋病人關懷,讓他們感受世界的溫暖與寬容,讓他們欣慰地離開人世。在安德魯最艱難的時候,他的家人愛人朋友一直陪伴著他,給予他理解、愛護和鼓勵。
最終贏了官司的安德魯帶著滿滿的祝福無憾地走到生命終點。假如我的家人或朋友得了艾滋病,雖然我無法從使對方從身體痛苦中解脫出來,但起碼要讓對方盡可能得到心理上的安慰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