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游擊隊之歌的歷史背景
1、歷史背景:這首歌的作者是賀綠汀,創作於1937年。當時日寇轟炸進攻,上海淪陷。賀綠汀參加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劇一隊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輾轉南京、武漢到達山西臨汾的八路軍辦事處。連隊火熱的戰斗生活激發了賀綠汀的創作熱情,經過長時間醞釀,《游擊隊歌》的詞曲終於在煤油燈下躍然紙上。他將這首歌以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劇一隊的名義獻給八路軍全體將士。
2、1938 年初,在八路軍總司令部召開的一次高級將領會議的晚會上首演。朱德司令等領導人一致贊揚說:戰士需要這樣的歌。這首節奏跳脫,音律時尚,風格清新激越的《游擊隊歌》迅速流傳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激勵了全國軍民捍衛國土,痛擊日寇的鬥志,並跨時代的保持著經久不衰的魅力。
3、《游擊隊之歌》賀綠汀 詞曲
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樹林里,到處都安排同志們的宿營地,
在高高的山崗上,有我們無數的好兄弟。
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
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我們生長在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
無論誰要搶佔去,我們就和他拼到底!
Ⅱ 鐵路游擊隊之歌是誰唱的
《鐵道游擊隊》主題曲歌名叫《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原唱是陳景熹。
1、歌手資料:
陳景熹,1936年9月出生, 9歲時,母親病逝;11歲時,父親被捕。坎坷的經歷並沒有影響他對知識的渴求。從1951年就獨自在上海生活,在教會學校聖芳濟中學讀書期間還是學校的文藝骨幹,在業余合唱團里,他是個活躍分子。1956年夏天,中學畢業,在一個同樣喜歡唱歌的同學的提議下報考了上海市文化藝術幹部學校,以一首歌曲《太陽出來喜洋洋》,在全國五六百考生中脫穎而出,被學校錄取。由他領唱的《鐵道游擊隊》主題歌《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成為紅極一時的抗戰影視歌曲。
2、歌曲簡介: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作於1956 年,是故事片《鐵道游擊隊》的插曲。該故事片反映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山東棗庄臨山一帶的鐵道游擊隊的戰斗生活。曲作者運用山東民歌中富有典型意義的音調創作了這首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歌,表現了游擊隊員在艱苦環境中的堅強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隨著影片的放映,這首歌曲贏得了廣大群眾的喜愛,在全國傳唱幾十年而不衰。
中文名稱: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填 詞:蘆芒、何彬
譜 曲:呂其明
編 曲:呂其明
原 唱:陳景熹
備 註:故事片《鐵道游擊隊》插曲
創 作:1956 年
歌 詞: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靜悄悄。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唱起那動人的歌謠。
爬上飛快的火車,
像騎上賓士的駿馬。
車站和鐵道線上,
是我們殺敵的好戰場。
我們扒飛車那個搞機槍,撞火車那個炸橋梁,
就像鋼刀插入敵胸膛,打得鬼子魂飛膽喪。
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
鬼子的末日就要來到。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唱起那動人的歌謠。
哎……嗨……嗨……
Ⅲ 有首歌的歌詞開頭「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這首歌是什麼
《游擊隊歌》
上海樂團合唱的歌曲、賀綠汀作詞及編曲,是電影《鐵道游擊隊》的主題曲。
歌詞:
第一段:
我們都是神槍手
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我們都是飛行軍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那密密的樹林里
到處都安排同志們的宿營地
在那高高的山崗上
有我們無數的好兄弟
沒有吃,沒有穿
自有那敵人送上前
沒有槍,沒有炮
敵人給我們造
我們生長在這里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
無論誰要強佔去
我們就和他拼到底
第二段:
哪怕日本強盜凶
我們的兄弟打起仗來真英勇
哪怕敵人槍炮狠
找不到我們人和影
讓敵人亂沖撞
我們的陣地建在敵人側後方
敵人戰線越延長
我們的隊伍愈擴張
不分窮,不分富
四萬萬同胞齊武裝
不論黨,不論派
大家都來抵抗
我們越打越堅強
日本的強盜自己走向滅亡
看最後勝利日
世界和平現曙光
(3)游擊隊之歌是哪幅電影的主題曲擴展閱讀:
中國建立以後,《游擊隊歌》一直在全軍中廣泛傳唱,並多次列入總政治部向全軍推薦的歌曲,成為紅軍歌詠活動的必唱曲目。《游擊隊歌》也曾有其各種改編曲,其中作為軍樂曲的《游擊隊歌》更為動人。
在1964年首演的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根據《游擊隊歌》編排的《游擊隊舞》無疑是這首軍旅歌曲最形象的闡釋。
1973年,周恩來總理在延安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時,鄭重地提出:「在這里應該掛上一幅《游擊隊歌》曲譜照片。」由此可見《游擊隊歌》的重要意義。
20世紀90年代初,這首《游擊隊歌》毫無爭議地入選「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
Ⅳ 游擊隊之歌到底是哪部抗日電影的插曲
游擊隊之歌壓根就不是專門為某一部電影創作的歌曲
象網上說的青年中國,東方紅,也都是借用一下這個歌曲作為插曲,東方紅本身就是一個紀錄片,應該連插曲都談不上
因為這首歌本身就是一個獨立創作的歌曲,最初是1937年這首歌以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劇一隊的名義獻給八路軍全體將士
Ⅳ 游擊隊歌的介紹速度謝謝
游擊隊之歌
我們都是神槍手
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我們都是飛行軍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樹林里
到處都安排同志們和兄弟
在高高的山岡上
有我們無數的好兄弟
沒有吃沒有穿
自有那敵人送上前
沒有槍沒有炮
敵人給我們造
我們生長在這里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
無論誰要搶佔去
我們就和他拼到底
誕生於山西的《游擊隊之歌》
太原新聞網 2005-06-21 11:40 太原晚報
1995年,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之際,上海舉行了「抗日救亡歌曲演唱會」,當《游擊隊之歌》的旋律響起時,全場聽眾激情難抑,熱烈鼓掌,向這首歌的詞曲作者賀綠汀表示敬意。那年,已92歲高齡的賀老在聽眾期盼的目光下站起來,老人的眼睛濕潤了。那個熔鑄在歌曲中的急風暴雨的年代,通過跳動的旋
律,再一次震撼了人們的心靈,也喚醒了老人半個世紀前的回憶……
1937年,「八·一三」松滬抗戰事件後,賀老隨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劇一隊北上做抗日宣傳,年底到達山西臨汾。就在老鄉土炕上的油燈下,寫出了這首《游擊隊之歌》。這首歌在臨汾劉庄八路軍總部首演,當時雖然沒有鋼琴,沒有樂隊,只有劇作家歐陽山尊吹著口哨充當伴奏,但仍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
《游擊隊之歌》是一首具有進行曲風格的群眾歌曲,詞、曲作者均為我國著名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賀綠汀。賀綠汀生於1903年,湖南邵陽東鄉人。他不僅自幼熱愛音樂,而且1927年就參加了廣州起義。大革命失敗後,他被國民黨逮捕,度過兩年鐵窗生涯後才被釋放。1931年,他為《風雲兒女》、《十字街頭》、《馬路天使》等左翼進步影片譜寫音樂,其中《春天裡》、《天涯歌女》等插曲為廣大群眾所熟悉。1934年,他創作的鋼琴曲《牧童短笛》和《搖籃曲》,是較早把中國旋律和西洋復調音樂寫作技巧成功結合的作品。抗戰爆發後,賀老創作了許多歌曲和合唱曲,其中《游擊隊之歌》、《墾春泥》、《嘉陵江上》等廣為流傳。1943年,賀老奔赴延安,籌建中央管弦樂隊。建國後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中國音協副主席及音協上海分會主席。現為中國音協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
據賀老回憶,這首作品是先寫曲調後填詞的。作者當時的寫作意圖,是通過音樂形象的刻畫,反映共產黨領導下的游擊戰士,在敵後艱苦環境中仍保持著激昂的鬥志、樂觀的情緒和革命的自豪感!《游擊隊之歌》描繪出的豈止是游擊健兒神出鬼沒的身影,它也是不畏強敵、不怕艱難困苦的民族精神的最生動的寫照。由於它輕快活潑和琅琅上口的旋律,當時就受到了八路軍全體將士和全國抗日民眾的歡迎。直到今天,一直保持著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這首歌曲的前八小節為第一樂段,後八小節為第二樂段。第一樂段在節奏上模仿小軍鼓的鼓點,奏出了軍隊行進時的感覺;第二樂段在節奏上有所變化,曲調也用同音反復,以近似數板的音調,刻畫了游擊隊戰士風趣、樂觀的性格和對敵人的蔑視。這段音樂從節奏變化、旋律進行、調式色彩都與前一樂段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給人以新鮮的感覺。後半拍弱起的節奏音型貫穿全曲,使作品具有了鮮明的個性特徵。
《游擊隊之歌》是賀綠汀面對山河破碎、國土淪喪的景象,以飽滿的熱情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並用鮮明的音樂形象,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在極其艱苦的抗戰環境中,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我游擊健兒高昂的鬥志、必勝的信念和樂觀主義的精神,是我國歌曲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賀綠汀的音樂藝術是不朽的,到今天人們依然熱愛他,這種熱愛來自他的音樂那強大的藝術生命力,我們從他創造的那些動聽的旋律中,得到了巨大的鼓舞和美的享受。
Ⅵ 游擊隊之歌的歌詞
《游擊隊之歌》
年代:現代
作詞:賀綠汀
我們都是神槍手 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我們都是飛行軍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樹林里 到處都安排同志們的宿營地
在高高的山崗上 有我們無數的好兄弟
沒有吃 沒有穿 自有那敵人送上前
沒有槍 沒有炮 敵人給我們造
我們生長在這里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
無論誰要搶佔去 我們就和他拼到底
《游擊隊歌》是一首進行曲風格的群眾歌曲。是中國著名作曲家賀綠汀於1937年所作。《游擊隊歌》曲調輕快、流暢、生動、活潑,以富於彈性的小軍鼓般的節奏貫穿全曲,既給曲調以進行感,又表達了游擊戰士們巧妙、靈活地與敵人周旋,伺機消滅敵人的典型形象。
20世紀90年代初,這首《游擊隊歌》毫無爭議地入選「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
《游擊隊之歌》節奏活躍,富於變化,曲調輕快、流暢,充滿旺盛的活力,具有鮮明的進行曲風格。歌麴生動地刻畫了游擊戰士在敵後艱苦環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刻畫了機智、靈活、勇敢、頑強的游擊隊群體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反擊侵略者的堅強決心。
1938年初,在八路軍總司令部召開的一次高級將領會議的晚會上首演。朱德司令等領導人一致贊揚說:「戰士需要這樣的歌。」以後,這首清新激越的《游擊隊之歌》迅速流傳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激勵了全國軍民捍衛國土,痛擊日寇的鬥志,至今仍保持著經久不衰的魅力。
賀綠汀,著名音樂家。1903年生,原名賀楷,邵東縣人。1926年入黨,1931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1934年以《牧童短笛》獲「徵求中國風味鋼琴曲」第一獎。抗戰爆發後,參加救亡演劇一隊。1937年創作著名歌曲《游擊隊歌》。
1938年任中國電影製片廠總幹事。1941年赴延安,在魯藝執教。毛澤東對他說:「你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是不會忘記你的。」1949年,任北師大音樂系主任。新中國成立後,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為中國的音樂教育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
Ⅶ 《游擊隊歌》是哪部電影的主題歌
在電影《撲不滅的火焰》的52:34分,原唱:長影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