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個電影名字,邁克爾凱恩演的。
命運先生
中文片名:命運先生
外文片名:Mr. Destiny
導 演: James Orr
主 演:
琳達·漢密爾頓 Linda Hamilton
邁克爾·凱恩 Michael Caine
蕾妮·羅素 Rene Russo
詹姆斯·布魯斯 James Belushi
哈特·波切內爾 Hart Bochner
寇特妮·考克斯 Courteney Cox Kathy Ireland
喬恩·拉威茨 Jon Lovitz
上 映: 1990年10月12日 ( 美國 )
地 區: 美國 ( 拍攝地 )
對 白: 英語
評 分: 5.9/10( 1890票 )
顏 色: 彩色
時 長: 110 分鍾
類 型: 喜劇 奇幻
分 級: 西德:6 美國:PG-13
簡 介:
命運的安排有時比想像的還要重要,如果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有一兩件事情沒處理好,命運就可能因此而隨之改變。這是三十五歲的拉里在他生日那天發出的感慨。在拉里看來,自己和妻子艾倫的生活過於平淡,已經三十五歲了,但生活卻還是一團糟。今天是自己三十五歲生日,本該是個值得高興的日子,可自己不但被老闆炒了魷魚,就連妻子也因忙於工作忘記了他的生日,現在自己的車又在路上熄火了。
懊惱之餘,拉里走進了附近一家宇宙酒吧給救援公司打電話,並向酒吧老闆邁克訴說著改變自己命運的一件事:如果當年擊中那個決定勝負的球,現在生活一定會好得多。聽完拉里的訴說,邁克請他喝了一杯名叫「覆水」的自製飲料,並說喝了它就會明白「覆水難收」的道理。
半信半疑間,拉里喝下了邁克這杯自製的「覆水」飲料。走出酒吧,拉里發現身邊的事物突然變得陌生起來,此時自己不但擁有香車美人、豪華公寓,而且已經成為在供職機構的行政副總裁。然而,在得到這一切的同時,拉里發現自己深愛的妻子艾倫已經成了別人的妻子,曾經恩愛的父母也已經離婚了,多年的老朋友和同事已經成了自己的部下。雖然周圍的環境發生了改變,但拉里卻未曾改變過去的思維方式,於是在全新的生活環境中就出現了許多的不諧調,最終導致自己竟然被一個叫尼爾斯的高級職員所陷害,妻子艾倫也斷然拒絕了自己渴望能和她一塊離開這里的請求。在逃避警察追捕時,無路可走的拉里再次進入了先前的宇宙酒吧,情急之下的拉里又喝下一杯「覆水」飲料,企圖回到以前的生活……
具體可以網路。迅雷狗狗有下
2. 有一部科幻電影 裡面男主叫凱恩 有個小女孩叫茵蒂的是什麼電影
電影《未來世界》
有圖有真相求採納
3. 電影《湮滅 》里男主角凱恩為什麼要自殺
是毀滅也是重生
文/夢里詩書
用外星生物入侵構建起的哲思,成為了《湮滅》獨樹一幟的所在,電影透過大量新穎科幻概念的拋出,即打造了令人眼花繚亂的視覺奇觀,同樣構建起了層次豐富的內在縱深,雖然貫穿始終的意思流手法,不僅令劇情變的晦澀,邏輯也上存在著一定的詬病,但仍舊難擋電影自身所散發科幻魅力。
同亞歷克斯·嘉蘭的另一部電影《機械姬》類似,《湮滅》透過科幻所誘發的是對本我的思考,只不過這次切入點不再是人造智能,而是天外來客,電影以三年前外星生物入侵地球,並製造了不斷侵蝕人類土地的「閃光」結界背景為引,在結界內,不僅無線電信號會折射,無法對外發出任何消息,所有動植物的DNA都發生了折射變異,鹿角開花,人變植物,熊在吃掉人後會發出人的聲音等等,在電影中多次出現的銜尾蛇紋也暗示著這一世界的變異重生。
主線上,面對這樣的問題,政府先是派出了了無數部隊前去探查,全軍覆沒,唯有生物學家莉娜的丈夫凱恩突然回家,然而他卻已經失憶,並且突然暈倒,就在莉娜送凱恩去醫院的路上被政府部隊攔下,並告訴了莉娜他的丈夫凱恩為何會失聯的原因,知道了神秘之地「閃光」的存在,為了一探真相,莉娜加入了下一批的派遣隊,由此拉開了故事的序幕。
自然面對這個有去無回的「閃光」,莉娜雖然有主角光環,但她的四位隊友卻並沒有這樣的幸運,電影的故事以最後倖存下來的莉娜的倒敘為展開,透過她的視角,一個細思恐極,卻又模凌兩可的結局成為了電影的底牌,最後走出「閃光」的莉娜還是不是真的是她?電影在此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但其實已經變的並沒有那麼重要了,此時的莉娜永遠都不再會是進入「閃光」前的那個她,而莉娜的丈夫凱恩則外星生物假扮的,一場外星生物對人類的入侵已經成功。
這部電影的獨樹一幟之處也正在於此,全片沒有我們在很多科幻片中所見的外星人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為寬泛的思考,我初看此片時,總覺得「閃光」是外星人侵佔地球的方式,在「閃光」中一定會存在著外星人,然而電影最終所拋出的概念則是,外星人的存在可能不需要我們人類認知中生命組成所必須的成分,甚至於他們都不需要具象化的生命肉體,湮滅之下對人類與萬物間關聯的思考,以及毀滅之後的重生,如此深邃。
外星生物入侵地球,是電影表現的物種湮滅,於此同時透過這一新穎的科幻構思,《湮滅》同樣也建立起了人性上的泯滅內涵,在故事中,隨著女主的回溯,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她在「閃光」中的回溯,也展現了她與丈夫在伊始看似情深義重下所暗藏的背叛與隔閡,而其他的四位隊友同樣也存在著自身的困局,由此他們在「閃光」中的種種遭遇,所一展的人性泯滅同樣令人唏噓。
《湮滅》是一部全然超出我想像的作品,他的構思立意,以及可多重解構的哲學內核。都在不斷擴展著我們自身對於生命的認知,湮滅,既是毀滅也是重生。
4. 外國電影,主角叫懷斯凱恩
《公民凱恩》是由奧森·威爾斯於1940年拍攝的一部傳記體影片,由奧森·威爾斯擔任導演、製片、編劇以及主演。曾獲得1941年奧斯卡獎七項提名,並最終獲得最佳原創劇本獎。
影片講述了報業大王凱恩的一生。影片以一位報業大亨凱恩之死揭開了序幕,並通過他的人生經歷和事業的興衰史,見證了一樁資本主義神話下的復雜真相。
5. 電影《公民凱恩》講的是什麼事情
黎明時分,猶如帝宮般威嚴的桑那都庄園的剪影,屹立在佛羅里達州海濱的一座山頂上。
攝影機鏡頭緩緩推近庄園的大鐵門,鐵門頂端鑲嵌著碩大的字母「K」。鏡頭穿過鐵門,推近宮堡式的建築,又越過窗戶,逼近卧榻上一個垂危的白發老人。只見他雙唇翕動,喃喃地吐出「玫瑰花蕾」幾個字;他手上握著一個水晶球鎮紙,球心帶有雪花紛揚中的農舍景物——驀地,手鬆了,水晶球滾落於地,「呯」然碎裂。
被人稱作「美國忽必烈」的報業巨頭查爾斯·福斯特·凱恩,在76歲時孤寂地死去。
一組新聞紀錄片畫面,展示了凱恩傳奇般的生平,一幀帶黑框的凱恩的照片,占滿整個銀幕。各種報紙頭版通欄報道了這位權勢人物的死訊。解說詞稱:「凱恩的帝國在其昌盛時期,曾經控制著37家報紙,13家雜志和一個無線電廣播網。它是帝國中的帝國。」新聞鏡頭追溯了凱恩發跡致富的緣起,其後創辦《問事報》,涉足政界,成為風雲人物。他曾兩度結婚,兩度離婚,一次是與總統的侄女愛米麗成婚,青雲直上;一次是與「女歌星」蘇珊成婚,轟動一時。恰恰是他與蘇珊的桃色丑聞被揭露,導致他在競選州長的政治生涯中一敗塗地,從此一蹶不振。在經濟大蕭條之後,「凱恩帝國」迅速走向衰落。到晚年,凱恩在桑那都庄園,深居簡出,孑然一身,直到病逝。
一家雜志的主筆若爾斯東,對這部倉促剪輯、止於皮相的新聞片並不滿意,便委託青年記者湯姆遜對凱恩生平作深入調查,並要他弄清凱恩臨終遺言「玫瑰花蕾」的真實含義,以揭示這個「美國忽必烈」作為人的真實形象。
湯姆遜訪問的第一個對象,是凱恩的第二任妻子蘇珊,她現在是亞特蘭大城一家低級酒吧的歌女,年近50仍濃妝艷抹,但斷然拒絕接受采訪,一聲「滾出去」的逐客令,或許正隱藏著這位當年紅伶的人生痛楚。
在費城的賽切爾紀念圖書館,湯姆遜獲准進入檔案室,查閱了已故銀行家賽切爾未經披露的回憶錄手稿。1870年大雪紛揚的冬天,小凱恩年僅六歲。他母親經營一座家庭式膳宿公寓,早幾年有個房客拖欠房租,便用一張廢礦井的產權契約作抵押,不料這個廢礦井後來被確認竟是富礦,凱恩一家頓時發跡。當賽切爾與凱恩母親簽署財產委託書時,小凱恩正在窗外雪地上堆雪人,擲雪球。凱恩母親將他連同財產託付給賽切爾,要送他去大都市受教育。小凱恩對於要他成人後做什麼「美國最闊的人」毫不理解,不肯離開媽媽和這個鄉野小鎮,就用雪橇猛撞賽切爾。但他最終還是被帶走了,雪地上留下那副孩子玩耍的雪橇。凱恩成年獲得財產權後,便自作主張買下第一家報社,出版《問事報》。他公然與賽切爾作對,興之所至時還大談維護社會正義,假惺惺地要保護窮人不受大公司剝削(他擁有這家公司的巨額股票)。賽切爾手稿上寫著這樣的結語:凱恩只不過是一個走運的流氓,被慣壞了的、沒有責任感的無恥之徒。
在紐約《問事報》的摩天大樓里,湯姆遜會見了當年同凱恩合作辦報的總經理伯恩斯坦。這位猶太老頭回憶起1890年凱恩第一天接管報社的情景,凱恩年輕氣盛,不可一世。他主張製造轟動性新聞而不問事實真相確否,以此與《紀實報》爭奪讀者。但凱恩在向公眾發表的「原則宣言」里則義正辭嚴地寫道:「我要向本市居民提供一份日報,它要忠實地報道新聞……不允許有任何特殊的利益來干預這些新聞的真實性。」凱恩信奉實用主義,革故鼎新,從辦報而投身政治,還把對手《紀實報》的全班人馬拉進了自己的報社,甚至製造輿論鼓動美國捲入1897年的美西戰爭。他還懷著政治野心,實現了與總統侄女愛米麗的婚姻。至於問到「玫瑰花蕾」,伯恩斯坦則無法破解,只說,那或許是一個他愛過的姑娘,或許是「他失去的什麼東西」。最後,伯恩斯坦建議湯姆遜去找凱恩的大學好友、後來當上戲劇專欄評論員的里蘭,並說此人對凱恩的私生活佔有第一手材料。
在一家醫院里,湯姆遜終於找到了坐在輪椅里的里蘭。窮途潦倒的里蘭對他說,凱恩是靠權力來生活的,他是個蹩腳的辦報人,「他使自己的讀者得到消遣,但從來沒有跟他們講過實話」。他與總統侄女愛米麗純屬政治聯姻,其破裂是必然的;後來,他與歌女蘇珊邂逅,一見鍾情,干出「金屋藏嬌」的風流韻事。當凱恩投身政治、競選州長之際,其政敵蓋蒂斯便以「凱恩的愛巢中和『歌女』雙雙被捉」的丑聞將他擊敗。凱恩為蘇珊修建了歌劇院,但天分有限的蘇珊首場演出便告失敗。里蘭撰文如實批評,說蘇珊不過是「一位漂亮的,然而是力不從心的票友」。這篇批評文章,里蘭因酒醉未能卒篇,由凱恩代筆完成。文章見報,里蘭旋即被凱恩解僱,他們的友誼也就破裂了。凱恩在政治與愛情兩方面均遭挫折,自此,便隱居於桑那都如帝宮般的庄園。
湯姆遜再度訪問蘇珊,蘇珊向他道出了內心的隱痛。那次芝加哥大劇院首場失利,蘇珊在絕望中吞服安眠葯,被搶救過來後,發誓不再登台演出。在桑那都這座為她而建、極盡帝王豪華的大庄園里,蘇珊整日與凱恩相伴,猶如被囚禁在冷冰冰的墓穴里。她常常獨自在空盪盪的大廳里,靠壁爐里的火取暖,以玩拼圖游戲消磨時光。一年年過去,蘇珊實在不堪忍受,終於憤而出走。臨行前,她對暴君凱恩吐出心中的憤懣:「我對於按你的意思來支配我的生活,感到膩味透了。」凱恩被激怒,給了她一記重重的耳光。蘇珊穿過層層深鎖的門,毅然離去,凱恩的晚景則愈發孤獨而悲涼。
最後接受湯姆遜訪問的是凱恩的老管家雷蒙,他敘述了凱恩生命最後幾年的經歷。蘇珊出走後,凱恩狂怒地砸毀了蘇珊卧室里的全部陳設,惟獨保留了那個帶有農舍雪景的水晶球。凱恩死後,桑那都庄園所有珍貴的東西都被拍賣,剩下的家什雜物則被投入爐火焚毀。當問到「玫瑰花蕾」的含義時,這位跟隨凱恩勞碌一生的老管家,也只能含糊地以凱恩暮年「腦子有些不正常」來搪塞。
湯姆遜依次訪問了五個人,得到五個不同的故事,但始終無法解開「玫瑰花蕾」之謎。湯姆遜的結論是:「凱恩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然後,又失去了這一切。玫瑰花蕾也許是他沒有得到的,或者是失去了的東西。不過,它說明不了任何問題。我不相信一兩個字能解釋一個人的一生。」
當湯姆遜和趕來搶拍「桑那都帝宮大拍賣」新聞的記者、攝影師一一離去時,卻見一個帶有玫瑰花蕾商標的雪橇被投進爐火,火焰一口口將它吞噬,煙囪冒出黑煙,凝滯於天空。
6. 《公民凱恩》電影中的主人公"凱恩"在現實生活中的原型是誰
威廉·蘭道爾夫·赫斯特
7. 美國片《選美小姐1》裡面那個老頭是誰
那個是 非常 著名 的 英國演員
邁克爾·凱恩 Michael Caine
作為英國六十年代的「勁酷」偶像、七十年代的首席動作影星並在1993年被授予榮譽爵位,邁克爾-凱恩漫長的一生豐富多彩,成就卓越,令人艷羨。盡管在八十年代也曾有過幾部電影慘敗的經歷,但凱恩仍舊是英國影壇最富盛名的演員 之一,他成為許多年輕和年老演員及影壇人士心中的偶像。
邁克爾-凱恩1933年5月14日生於倫敦南郊臟亂的伯芒德賽地區,他出身寒門,父親以運魚為生、母親是個女傭。凱恩對生活和世界的第一次體味便是在二戰期間躲避德軍的轟炸而撤向英國鄉間。凱恩最初似乎一事無成,學校、軍隊和工作都沒有他合適的位置,直到後來凱恩在霍斯海姆劇團應聘了舞台助理的職位,才終於找到了事業的起點。
在此之前凱恩總到電影院里看電影,也渴望有朝一日能夠成為明星,加入劇團後使得他離夢想的距離越來越近。盡管當時身為一位英國的地區演員註定要過貧窮的生活,但凱恩似乎對此並不在意。他甚至將自己的名字也由邁克爾-米考懷特改成了邁克爾-凱恩,以紀念他最喜愛的一部電影《凱恩號嘩變》(Caine Mutiny,1954)。
1956年至1962年間,凱恩出演了一些並不賺錢的電影和電視劇中的小角色,偶爾也能在由艾德加-華萊士的神秘故事改編的電視連續劇中演個主角,但卻並沒有引起多大關注。這種狀況直到1963年凱恩拍攝了史詩探險影片《祖魯》(Zulu)後才發生了根本變化,凱恩在眾星雲集的影片當中擔任了主要角色,這使他在英國影壇開始小有名氣。凱恩接下來又在1965年拍攝了影片《The Ipcress File》,他在片中飾演一位帶著眼鏡的英國特工,與銀幕上以往的特工形象大相徑庭。後來,凱恩又在1966年的影片《柏林葬禮》(Funeral in Berlin)和19 67年的《千金大腦》(The Billion Dollar Brain)中接連扮演了特工。
經過了12年的默默無聞和星途暗淡,邁克爾-凱恩終於闖入了觀眾的視野,不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觀眾無不把他當做一夜成名的影星。影片《Ipcress Files》不僅奠定了凱恩在英國影壇的地位,而且使他在1967年拍攝的影片《阿爾菲》(Alfie) 贏得了國際聲譽。在影片中凱恩塑造了一個倫敦花花公子的形象,由於成功地扮演了阿爾菲這個人物,凱恩獲得了金球獎而且得到了奧斯卡獎提名。
作為六十年代末期和七十年代初期世界影壇的風雲人物,凱恩主演了1969年的經典動作喜劇《義大利工作》(I talian Job),被公認為英國電影的巔峰佳作。此外他還在1972年主演了《偵探》(Sleuth),他在片 中與勞倫斯-奧利弗演對手戲,這部影片為凱恩贏得了第二次奧斯卡獎提名。1976年他又與肖恩-康納利共同主演了影片《王者》(Man Who Would Be King)。凱恩在1978年演出了另外一部倍受好評的影片《加州套房》(California Suite),這部影片由他與著名女影星簡-方達、麥基-史密斯、沃特-麥特霍、比爾-考斯比和艾倫-梅共同主演,並奠定了凱恩在國際影壇的地位。
八十年代,凱恩憑借1983年的影片《教導麗塔》(Ecating Rita)又一次獲奧斯卡獎提名,1986年他以影片《漢娜和她的姐妹們》(Hannah and Her Sisters)而獲得當年的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兩年之後凱恩再次證明他喜劇表演的天賦,他與史蒂夫-馬丁演出了爆笑喜劇《偷心大少》(Dirty Rotten Scoundrels),兩人在片中扮演了兩位詭計多端的藝術家。
進入九十年代,邁克爾-凱恩拍片的數量下降,並且遭遇了一連串的失敗。令人失望的影片包括《血和酒》(Blo od and Wine,1997)和1996年他與傑克-尼科爾森與朱迪-戴維斯共同拍攝的一部恐怖影片。不過到了九十年代末期,凱恩的演藝事業重新走出低谷,1998年他出演了獨立製片的電影《啞巴歌手》(Little Voice),並因此片而再次榮獲金球獎。
除此之外,凱恩還在1993年因在英國影壇的傑出表現而被授予爵位頭銜。1997年,凱恩被《帝國》雜志選入 「歷史上最有影響的百位男影星」之列,位居第55位。晚年的邁克爾-凱恩成功地經營著倫敦一間餐館,並受到年輕一代影人的尊敬,人們無不把他視作魅力永恆的英國影壇偶像。
麥克爾-凱恩參演影片:
1999年 《蘋果酒屋的規則》(Cider House Rules)
1998年 《啞巴歌手》(Little Voice)
1997年 《血與酒》(Blood and Wine)
1988年 《偷心大少》(Dirty Rotten Scoundrels)
1986年 《蒙娜麗莎》(Mona Lisa)
1986年 《漢娜和她的姐妹們》(Hannah and Her Sisters)
1983年 《教導麗塔》(Ecating Rita)
1978年 《加州套房》(California Suite)
1977年 《遙遠的橋》(A Bridge Too Far)
1975年 《王者》(Man Who Would Be King)
1972年 《偵探》(Sleuth)
1969年 《義大利工作》(Italian Job)
1967年 《千金大腦》(Billion Dollar Brain)
1966年 《阿爾菲》(Alfie)
1966年 《柏林葬禮》(Funeral in Berlin)
1965年 《Ipcress File》
1964年 《祖魯》(Zulu)
8. 辛克萊,米勒,凱恩是哪部電影里的人物
《末日侵襲》,是2008年由英國導演尼爾·馬歇爾自導自演的一部科幻片。故事講述了在2008年,一種靠皮膚接觸就能夠傳染的致命病毒在英國肆虐,英國政府機構對此無能為力,為了阻止病毒擴散而危及到全人類的生存,政府痛下決心將蘇格蘭地區隔離。而主人公,需要在這種絕境中尋求生存的希望。
9. 《公民凱恩》為什麼在電影史上的地位那麼高
洋蔥似的敘事結構,人物塑造很成功,在這方面採用了多種技巧,而其中有一些在電影藝術中達到罕見的高度。公民凱恩是一部全方面都上升到了新高度的影片,在後來的時候都被人模仿到泛濫,可是仍然有的地方是無法突破的。
公民凱恩是由奧森·威爾斯於1940年拍攝的一部紀傳體影片,由奧森·威爾斯擔任導演、製片、編劇,奧遜·威爾斯、約瑟夫·科頓、阿格妮絲·摩爾海德、多蘿西·康明戈爾等主演。該片以一位報業大亨孤獨地在豪宅中死去為序幕,圍繞他臨死前說出的「玫瑰花蕾」一詞,講述了他一生不平凡的經歷。
平行敘事結構。影片開頭,出現了關於凱恩的大量新聞短片,這些新聞短片與整部影片內容在形式上結構相似。接著是一個關於庄園的鏡頭,這些鏡頭與開場相吻合,鏡頭緩緩向上,移搖進入庄園,展現其壯觀。影片開頭的死亡,而新聞短片緊接著也出現凱恩的葬禮鏡頭,這是平行對應。
該片於1941年5月1日在美國上映,曾獲得第十四屆奧斯卡金像獎七項提名,並最終獲得最佳原創劇本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公民凱恩
10. 公民凱恩是部什麼樣的電影
《公民凱恩》又名《大國民》,是一部傳記體影片,也是當時年僅25歲的電影大師奧遜·威爾斯自編、自導、自演的成名代表作。影片以一位報業大亨凱恩之死揭開了序幕,並通過他的人生經歷和事業的興衰史,見證了一樁資本主義神話下的復雜真相。影片以20世紀初葉美國新聞業巨頭威廉·蘭道爾夫·赫斯特為原型,用新穎的藝術手法表現了一位報業大王的一生。
概述
影片以20世紀初葉美國新聞業巨頭威廉·蘭道爾夫·赫斯特為原型,用新穎的藝術手法表現了一位報業大王的一生。凱恩在桑拿都庄園中留下「玫瑰花蕾」的「遺言」後死去。一位青年記者受新聞報刊委託調查這幾個字的含義。通過查閱有關回憶資料了解凱恩青年時代的經歷及其母親的艱難身世。報社董事長伯恩施坦介紹了凱恩的發跡歷程以及製造輿論使國家捲入一八九七年美西戰爭的往事。凱恩的生前好友利蘭講述了他與美國總統侄女愛米麗的婚姻;他與第二個妻子、歌手蘇珊的邂逅以及他在總統競選中的失敗。蘇珊則在夜總會中介紹了她和凱恩由情人到夫妻生活的變遷;她在凱恩的支持下想飲譽歌壇,失利後便與凱恩一起生活在仙境般的桑那都庄園隱居。直到最後焚燒凱恩舊傢具時,才發現「玫瑰花蕾」原來是刻在他童年時代曾珍愛的雪撬上的字。
詳細
黎明時分,猶如帝宮般威嚴的桑那都庄園的剪影,屹立在佛羅里達州海濱一座山頂上。
攝影機的鏡頭緩緩推近庄園的大鐵門,鐵門頂端鑲嵌著碩大的字母「K」。鏡頭穿過鐵門推近宮堡式的建築,又越過窗戶,逼近卧榻上的一垂危的白發老人。只見他嘴唇翕動,喃喃地吐出「玫瑰花蕾」幾個字;他手上握著一個水晶球鎮紙,球心帶有雪花紛揚中的農舍景物——驀地,手鬆了,水晶球滾落於地,砰然碎裂。
被人稱作「美國忽必烈」的報業巨子查爾斯·福斯特·凱恩,在76歲時孤寂地死去。
一部新聞紀錄片畫面,展示了凱恩傳奇的生平,一幅黑框的凱恩的照片,占滿整個銀幕。各種報紙頭版通欄報導了這位權勢人物的死訊。解說詞稱:「凱恩的帝國在其昌盛時期,曾經控制著37家報紙,13家雜志和一個無線電廣播網。它是帝國中的帝國。」新聞鏡狀追溯了凱恩發跡致富的緣起,其後創辦《問事報》,涉足政界,成為風雲人物。他曾兩度結婚兩度離婚,一次是與總統的侄女愛米麗成婚,青雲直上;一次是與「女歌星」蘇珊成婚,轟動一時。恰恰是他與蘇珊桃色丑聞被揭露,導致他在競選州長的政治生涯中一敗塗地,從此一蹶不振。在經濟大蕭條之後,「凱恩帝國」迅速走向衰落。到晚年,凱恩在桑那都庄園,深居簡出,孑然一身,直到病逝。
一家雜志的主筆若斯東,對這部倉促剪輯、止於皮相的新聞片並不滿意,便委託青年記者湯姆遜對凱恩生平作深入調查,並要他弄清凱恩臨終遺言「玫瑰花蕾」的真實含義,以揭示這個「美國忽必烈」作為人的真實形象。
湯姆遜訪問的第一個對象,是凱恩的第二任妻子蘇珊,她現 在是亞特蘭大城一家低級酒吧的歌女,年近50仍濃妝艷抹,但斷然拒絕接受采訪,一聲「滾出去」的逐客令,或許正隱藏著這位當年紅伶的人生痛楚。
在費城的賽切爾紀念圖書館,湯姆遜獲准進入檔案室,查閱了已故銀行家賽切爾未經披露的回憶錄手稿。1870年大雪紛飛的冬天,小凱恩的母親經營著一座家庭式膳宿公寓,早幾年有個房客拖欠房租,便用一張廢礦井的產權契約作抵押,不料這個廢礦井後來被確認竟是富礦,凱恩一家頓時發跡。當凱恩母親將他連同財產託付給賽切爾,要送他去大都市受教育。小凱恩對於要他成人後做什麼「美國最闊的人」毫不理解,不肯離開媽媽和這個鄉野小鎮,就用雪橇猛撞賽切爾。但他最終還是被帶走了,雪地上留下那副孩子玩耍的雪橇。凱恩成年獲得財產權後,便自作主張買下第一家報社,出版《問事報》。他公然與賽切爾作對,興之所至時還大談維護社會正義,假惺惺地要保護窮人不受大公司剝削(他擁有這家公司的巨額股標)。賽切爾手稿上寫著這樣的結語:凱恩只不過是一個走運的流氓,被慣壞了的、沒有責任感的無恥之徒。
在紐約《問事報》的摩天大樓里,湯姆遜會見了當年同凱恩合作辦報的總經理伯恩斯坦。這位老人回憶起1890年凱恩第一天接管報社的情景,凱恩年輕氣盛,不可一世。他主張製造轟動新聞而不問事實真相確否,以此與《紀實報》爭奪讀者。但凱恩在向公眾發表的「原則宣言」里則義正辭嚴寫道:「我要向本市居民提供一份日報,它要忠實地報導新聞…… 不允許有任何特殊的利益來干預這些新聞的真實性。」凱恩信奉實用主義,革故鼎新,從辦報而投身政治,還把對手《紀實報》的全班人馬拉進了自己的報社,甚至製造輿論鼓動美國捲入1897年的美西戰爭。他還懷著政治野心,實現了與總統侄女愛米麗的婚姻。至於問到「 玫瑰花蕾」,作何解釋伯恩斯坦則無法破解,只說,那或許是一個他愛過的姑娘,或許是「他失去什麼東西」。最後,伯恩斯坦建議湯姆遜去找凱恩的大學好友、後來當上戲劇專欄員的里蘭,並說此人對凱恩的私生活佔有一手材料。
在一家醫院里,湯姆遜找到了坐在輪椅里的里蘭。窮途潦倒的里蘭對他說,凱恩是靠權力來生活的,他是個蹩腳的辦報人,「他使自己的讀者得到消遣,但從來沒有跟他們講過實話」。他與總統侄女愛米麗純屬政治聯姻,其破裂是必然的;後來,他與歌女蘇珊邂逅,一見鍾情,干出「金屋藏嬌」的風流韻事。當凱恩投身政治、況選州長之際,其政敵蓋蒂斯便以「凱恩在愛巢中和『歌女』雙雙被捉」的丑聞將他擊敗。凱恩為蘇珊修建了歌劇院,但天分有限的蘇珊首場演出便告失敗。里蘭撰文如實批評,說蘇珊不過是「一位漂亮的,然而是力不從心的票友」。這篇批評文章,里蘭因酒未能卒篇,由凱恩代筆完成。文章見報,里蘭旋即被凱恩解僱,他們的友誼也就破裂了。凱恩在政治與愛情兩方面均遭挫折,自此,便隱居於桑那都如帝宮的庄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