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評價傑森·斯坦森主演的犯罪動作片《人之怒》這部電影
一部反好萊塢的電影。看慣了好萊塢系統的商業違法片的觀眾,會覺得這樣敘事/拍法,有著十分新鮮的體會。話也說回來,《人之怒》也會讓習氣好萊塢電影的朋友,初嘗也會覺得怪味,所以這兒需要捋順一下,把這個多視角,打亂時間的故事,按照時間次第順一遍,應該就能get到導演的內核。
故作業節起初覺得這個劫案/復仇的故事,過分於好萊塢了,不像蓋里奇擅長拍的那種電影,反倒更像是傑森·斯坦森那種B級動作片。看完之後才發現,老Guy可以啊,把這樣一個幹流商業的類型片故事,用自己獨樹一幟的導演方法展示出來:了解的多股力量交匯,不同視角、打亂時間次第的敘事,前衛與保守派彼此纏繞的主題,憂郁的色彩,暴力美學,透的骨子裡面的「酷」。
這便是完全反好萊塢式的結局啊,一般好萊塢電影里那些義俠終究會浪子回頭,一般主角會一路開掛到底,終究親手結束復仇,一般英雄主義終究一刻醒悟,會把那些陽奉陰違的內鬼親手處理,以此顯現創作者對未來的信心和希望。但這部電影里完全相反,與好萊塢電影所營造的普世價值觀完全對立,主角也不是什麼johnwick。
② 怎樣才能絕世高手這部電影的觀後感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
作者:凌睿(來自豆瓣)
評價本片之前,我們先討論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一部喜劇片的好壞,到底是看它好不好笑,還是有沒有深度?
下面舉一些比較典型的例子:
《王牌賤諜:格林斯比》很好笑但沒深度,評分7.2
《白頭神探》很好笑但沒深度,評分7.6
《傑出公民》一般好笑但有深度,評分8.4
《讓子彈飛》一般好笑但有深度,評分8.7
《三傻大鬧寶萊塢》很好笑也有深度,評分9.1
《大話西遊》很好笑也有深度,評分9.2
根據評分反映出來的現象是,評分高的喜劇片往往並不是最好笑的,而是有深度的,它們並不僅僅是單純的喜劇片,而是優秀的劇情片附帶了一點喜劇效果。
比如《美麗人生》描寫的愛情和親情、《觸不可及》中兩個世界和諧相處帶來的感動、卓別林電影對現實的諷刺和批判……如果把它們當做單純的喜劇片來看,就浪費了創作者的一番心血。
而純粹的喜劇片往往是評分不高的,比如《夏洛特煩惱》《情聖》《澳門風雲2》《撒嬌女人最好命》《港囧》《老男孩之猛龍過江》《分手大師》《微愛之漸入佳境》,這幾部電影評分一部比一部低,難道它們不好笑嗎,恐怕並不見得,實際上問題還是出在劇情方面。
(以上結論也有特例,純粹的喜劇片也可以有很高的評分,但是這樣的例子不多。)
出現這樣的現象並不是沒有道理,畢竟隨著時代的發展,影迷的口味也越來越挑剔了,如果因為電影好笑就打高分,那我們怎麼區別兩部喜劇片的好壞?而且劇情平庸的喜劇片的確很難讓人給高分。不過劇情平庸也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沒什麼劇情,笑完就完了;第二種是劇情弱智,比如《擺渡人》。
第一種還好,觀眾可能會一笑而過;第二種就容易讓人反彈,哪怕電影再好笑,觀眾也不願意給你打高分。
也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開始打造「笑中帶淚」的「高級喜劇」。倘若煽情到位,可能出奇制勝,比如《銀河護衛隊2》;倘若功力不夠或者用力過猛,就可能會適得其反,比如《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和《泰囧》。
《絕世高手》也是試圖打造「高級喜劇」,所以它並不是純粹的喜劇片。盡管拍得並不完美,也能看出導演盧正雨的用心之處。
盧正雨拍了多年的喜劇片,顯然已經不滿足於僅僅拍喜劇片,開始追求故事的內核。
就劇情而言還有所欠缺,但喜劇效果我可以毫無保留地給滿分,個人認為導演的無厘頭水平已經非常不錯了。
范偉的鞋子,趙英俊尬唱,燒菜與體操的結合、辣椒粉絲的基因重組、毛線連起來繞地球一圈、菜品發射到地球同步軌道再通過衛星傳輸回來……都是導演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的體現,無不讓人捧腹大笑。看過電影的朋友想必已經有所體會,這里就不贅述了。
值得一提的是,笑點的原創性很高,很少有網路段子,這點值得表揚。
除此之外,這些笑點並非都是服務笑點本身,也有不少前後呼應的橋段,比如和郭采潔在鑽小樹林的時候被唱歌的大爺打斷,後來男主就對「說句實在話」產生了心理陰影;再比如蔡老闆在開頭唱了一首《三百六十五》個祝福,最後又唱了《同一首歌》……
本片作為盧正雨大銀幕處女作,當然也少不了「夾藏私貨」,或者說隱藏的彩蛋:
1.片名梗
盧正雨的處女作是2005年的動作喜劇短片《高手》,2013年拍了網路微電影《嘻哈三部曲》之一《絕世高手》,2014年又拍了網路劇《絕世高手之大俠盧小魚》,今年這部大電影再次以「絕世高手」為片名,可見他對「絕世高手」的感情之深。
2.人名梗
這和第1點類似,2013年的微電影《絕世高手》、2014年的網路劇《絕世高手之大俠盧小魚》、以及今天這部《絕世高手》,盧正雨都擔任主角一職,並且都叫「盧小魚」,「盧小魚」之於「盧正雨」,和「周星星」之於「周星馳」有異曲同工之妙。
3.配樂梗
電影後半段曾採用《無恥混蛋》的電影原聲《Un Amico》,早在2013年他拍的《婚紗照》中就曾用過。
看過盧正雨以前的作品,你就會發現他是一個十足的昆汀粉。《嘻哈三部曲》之三《幽浮目擊者》也曾使用《殺死比爾》的BGM《That Certain Female》。
根據我的猜測,《婚紗照》使用《Un Amico》是非法使用,這次是付了版權費的合法使用,也算是以正當的方式支持了自己喜歡的粉絲,想想還有點勵志。
4.唱歌梗
本片的蔡老闆多次一展歌喉,小樹林的練歌大爺也是一大亮點。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夏洛特煩惱》中自帶BGM的同學,以及《蝙蝠俠大戰超人》自帶BGM的神奇女俠。
其實2013年的《絕世高手》就有這樣的設計,要說《夏洛特煩惱》從中吸取了靈感也並非沒有可能。
5.師父梗
無論是2013年的《絕世高手》,還是2014年的《絕世高手之大俠盧小魚》,抑或是本片,都有對師父的調侃和惡搞,可以想像導演一定和師父有很好是私交,這個「師父」說不定就是指周星馳。
6.邵氏梗
2013年的《絕世高手》畫風復古,布景簡陋,色調濃郁,這是在向邵氏電影致敬。
今年的這部《絕世高手》,倉田保昭想像的片段也是邵氏風格,導演特意把飽和度調到了失真的程度。
關於片中的彩蛋還有很多很多,這里僅僅是拋磚引玉,期待網友有更全面的見解。
介於是處女作,也自然少不了不足之處。比如「江浙滬包郵」「完美地詮釋了碰瓷這個行業」等笑點個人覺得比較尷尬。不過每個人的笑點不同,我覺得不好笑的,說不定別人覺得好笑,況且任何喜劇片也無法做到每個笑點都符合每個人的口味,相對而言《絕世高手》已經比近期大部分喜劇片優秀了。
而劇情和內核方面,不難看出有致敬《食神》和《功夫》影子。比如墮落街和豬籠城寨,和膳集團和斧頭幫,柯達、黃齡、楊迪和五郎八卦棍、洪家鐵線拳、十二路譚腿、傑瑞、湯母柯露絲和包租公、包租婆……
至於盧正雨和孔連順,個人認為對應的是《功夫》中的周星馳和林子聰。盧正雨從郭采潔口中套出湯母柯露絲的下落時的神情,和周星馳搶走黃聖依的錢如出一轍。
盧正雨誤以為自己是因為有錢了而高興,後來他才知道自己是因為女主喜歡他才高興。雖然這種劇情已經不新穎,但是比當下莫名其妙就相愛的愛情片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郭采潔因為母親離開而變得很能打,盧正雨則因母親的離開選擇關閉自己的感官,相似的經歷和環境最終造成了不同的結果,一個成了無堅不摧的「矛」,一個成了堅不可摧的「盾」,因此只有他倆能產生共鳴,能理解對方,從而陰陽調和,相輔相成。
而對於郭采潔而言,喜歡的男生傷害了他,她寧願把氣撒在蔡老闆身上,這一幕看似好笑,實際上戳中了我的淚點。
現實不就是這樣嗎?男人為了面子、為了工作、或者說就是為了自己,而去做一些傷害愛人的事情,愛人能怎麼辦,當然是選擇原諒他咯。郭采潔在病床上獨自承受內心的煎熬和痛苦,又在最後既往不咎,繼續支持男主,這體現了女生即便受傷,也願意義無反顧地相信對方的勇氣,畢竟情侶之間太較真就沒法過日子了。
電影中傑瑞和湯母柯露絲的另一段愛情則是因誤會而分別幾十年,他們之間的沖突和男女主角迥然不同,看來男女之間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只不過產生的原因不盡相同。
(順便在此祝湯母柯露絲55歲生日快樂)
而傑瑞和湯母柯露絲的經歷,似乎也是在告訴我們:你要不選擇原諒對方,就只能幾十年後再握手言和了。
電影之中,盧正雨作為社會底層小人物,從被小朋友欺負,到成為蔡老闆的跟班,再到成為一名絕世高手,經歷了無數挫折和打擊,當然也少不了藝術的潤色,畢竟電影源自生活,但高於生活。
電影之外,盧正雨的經歷也是一段勵志史。他早年的經歷網上一搜一大堆,這里主要講講他和周星馳的淵源。
2007,周星馳參加《魯豫有約》節目宣傳新片《長江七號》時,現場播放了盧正雨製作的短片《我們的故事》,不僅有致敬《長江七號》的父子故事,也有無厘頭的風格,從而讓周星馳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1年,周星馳邀請盧正雨參與《西遊降魔篇》編劇,並在其中演了一個小角色,該片已與2013年春節上映。
後來,周星馳又邀請盧正雨擔任《西遊降魔篇》的編劇和副導演,其中鄧超的助手也是他演的,該片已於2016年春季上映。
再後來,盧正雨宣布他自編自導自演的大銀幕處女作《絕世高手》定檔2017年春節,和《西遊伏妖篇》同天上映,將譜寫一曲師生同台競技的樂章,也算是一段傳奇了。
《絕世高手》中屢屢出現《食神》和《功夫》的影子,甚至有人說這是粉絲寫給偶像的一封情書,粉絲能做到這個地步,可以說是粉絲的最高境界了。
希望下一部電影,盧正雨能少一點致敬,多一點自己的東西,這樣就更好了。
不過本片並沒能在春節檔如期上映,而是改到暑假檔,可能是盧正雨不夠自信,也可能是對作品不夠滿意,無論是哪種原因,可能都錯失了一次良機。
回顧春節檔電影的票房成績,《功夫瑜伽》17.53億,《西遊伏妖篇》16.57億,《乘風破浪》10.49億,《大鬧天竺》7.58億。
個人認為《絕世高手》比以上4部電影都好,如果在春節檔上映,票房超過10億還不是小菜一碟。
當然,這個世界沒有「如果」。既然《絕世高手》質量上乘,良好的口碑必然讓它成為7月的黑馬,賣個五六七八億,甚至雄霸暑假檔賣個十多億也絕非難事。
盧正雨戲里戲外都通過努力拚搏從而獲得成功。電影之中,盧小魚在生活的打擊下不斷成長的經歷,說不定也是我們的經歷;而電影之外,盧正雨通過奮斗改變命運的故事,說不定也將是我們的故事。
只要有愛和夢想,每個人都是絕世高手。
看完電影我的心情十分復雜,我彷彿看到十年之後,一個喜劇之王的誕生。
③ 如何評價電影讓子彈飛
《讓子彈飛》中有一句反復出現的台詞——「站著把錢掙了」,這句話用在這部電影本身也非常合適。
《讓子彈飛》和姜文之前的幾部作品不同,這部作品不再僅僅是姜文個性化自我表達的產物,而是包裹了精心的商業策劃和市場包裝,但電影依然還是帶著姜文濃郁的個人風格,商業化的同時夾帶私貨,最後拿下了近七億票房,在當時足以引起影壇轟動。
影片就是在不斷隱喻中講故事,但這一次,觀眾們都跟上了姜文的節奏。
如果說姜文以往是一個固執的自我表達者,那麼這一次他已經完成了他的華麗轉型,不僅創作出廣為大眾接受的作品,也依然沒有放棄自我對電影的追求。
④ 《八佰》被評為撼動中國影界之作,這部劇對電影產業有何影響
八佰這部電影,從上映之初,就引來了很多的關注和爭議,有人說這部電影,是國內少有的能稱之為經典的戰爭題材的電影,也有人批評這部電影精緻到矯情,把歷史上一筆帶過的一件事拍成了接近兩個小時的電影,有太多傻狗血的地方,有太多與史實有很大出入的地方,但是這部電影確實是贏得了口碑和票房,這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是我們沒有辦法去,忽視這部電影的一個重要原因。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部電影對於電影產業會有什麼樣重大的影響。
戰爭電影的另類拍法戰爭電影,未必所有的主角都要高大上,我國以前的電影當中就存在這樣的毛病,只要是正面角色就一定是高大上高大全,那種毫無缺點毫無瑕疵的英雄人物,但是在戰爭面前,每一個人都不是天生的英雄,每一個人都會有人性的弱點,這部電影就是真實的告訴我們了,這個殘酷的現實,這也將是對,以後再拍戰爭電影的一個重大影響,我們要拍的是戰爭,我們要拍的也是人。
⑤ 再看《兵臨城下》磅礴氣勢中夾帶了太多「私貨」
這是所有戰爭片中最經典的狙擊手題材電影。故事講述的是真人真事——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狙擊手瓦西里-扎伊采夫成名之初的一段故事。故事發生在二戰中最慘烈的一場戰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曾經,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扣人心弦的對戰環節讓我不禁手心冒汗,緊張的氛圍和真實還原的場景都堪稱二戰片中的佳作,我還曾為其寫了一首歌。我仍然不會否認這是一部好作品,可是我們對 歷史 對 社會 的認知絕不該被電影左右。
長大以後,我又看過兩遍,不同的環境下讓我對電影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盡管電影已經下映了近20年,但也不得不承認,影片中確確實實夾帶了「私貨」。一種急於否定蘇聯一切的思想,這種思想與 歷史 上所有戰爭勝利的核心思想極其不符,甚至可以肯定,這和故事所處背景的 歷史 也完全不符。
在瓦西里還是一位無名小卒之時,他要在隨機死亡且不能跳河逃走的情況下,越過重重艱險登陸,然後面對兩人只有一人可以領到槍,每人都只有幾發子彈的可憐處境。可這並非結束,他和無數新兵一樣,就這樣被強推上戰場,然後甘當「敢死隊」送人頭,直至真正令人作惡的一幕出現。敗退之際,他們無路可退,撤退的後果就是被身後的戰友瘋狂掃射,要知道短短幾分鍾前,子彈還被強調是何等珍貴。
這樣拍攝的 歷史 依據是什麼?這樣的軍隊最終真的能戰勝強大的法西斯德國?不知多少年過去,主流電影國家還在抹黑蘇聯。不可否認,蘇聯已經解體近20年,蘇聯也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但蘇聯絕不是這些電影中所謂的殘暴政權。可怕的是,這樣的電影在蘇聯解體瘋狂連拍了近十年……
真實的蘇聯最初是怎樣的?一場反帝國主義、反殖民主義的解放壓迫活動的偉大勝果,相比同時期的歐美,蘇聯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實現了工業化,當時是海明威、高爾基、羅曼羅蘭、畢加索等無數大家們嚮往的天堂,甚至可以說是世界意識形態的中心。即使蘇聯後期出現了許多問題,糾錯改正能力也不如美國,但是其成就是不可否認的。
導演讓-雅克-阿諾的祖國法國在二戰時表現如何,想必不用我多說。相比之下,電影上映約十年後,俄羅斯拍攝的《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布列斯特要塞戰役或許更全映了二戰的真實:泥濘混雜著血跡,傷口印記著戰斗,寒冷飢餓中的突然死亡。十年之後,我突然發現,真正好的戰爭片是讓人看完之後一度會再也不想看戰爭片的作品,而不是忍不住想重復體驗這種緊張刺激快感的作品。當然,這樣的好作品無論是好萊塢還是曾經的蘇聯,都有不少。
或許,直至今日,當以美英為首的西方資本將矛頭指向我國後,他們仍然對蘇聯心有餘悸,這種心理並不只是他們勝利後的張狂放盪,也有來自內心深處的恐懼不安。於是,直至近年還有諸如《切爾諾貝利》這樣的作品,劇是好劇,但夾帶私貨則是必然。謳歌自由的美國,在上世紀30年代之前還沒有婦女投票選舉權,60年代仍然實施種族區分管理。更何況,真實的戰爭遠比任何二戰電影都要更殘酷,在戰勝時期,普通人認為生命的延續遠高於一切,於是才有千百年來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轉頭重來再說一點,好萊塢大片中宣揚最多的個人英雄主義真的能取勝一場大規模作戰?如果沒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意志,斯大林格勒可以成為二戰的轉折點?我不信。
如果美國全部是白,蘇聯全部是黑,那麼美國的勝利還值得讓他們驕傲至今嗎?在我看來這種思想和抗日神劇並無不同。可事實上,蘇聯電影如《戰勝與和平》、《士兵之歌》、《莫斯科不相信眼淚》、《醜八怪》都是經典之作,整個蘇聯的藝術、 體育 、工業都有其獨特之處,有著完整的發展軌跡,在 歷史 上留下過強大的一筆。
無論你是否喜歡蘇聯,都無法抹殺 歷史 的真實。所以,我不會再看西方拍攝的蘇聯電影,並非我傲慢,而是我看不慣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