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由作家》這部電影所來自的真實背景
《自由作家》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尺首接: https://pan..com/s/1dxTuFA-IUG5mKaJ0P-lgiw
《自由作家》是由理查德·拉·格拉文斯執導,希拉里·斯萬克、帕特里克·德姆西主演的傳記電影,於2007年1月5日在美國散做上映。該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陵掘數述了高中老師愛林·格魯維爾的教育感化一群沮喪的青少年,讓他們逐漸成長為了具有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的人。
2. 觀電影「自由作家」有感
暑期在家網上觀看了美國電影《自由作家》,電影感人,讓我幾次落淚。影片的主角青年教師艾琳在電視上看到洛城暴動不斷,她想拯救那些青少年,所以選擇了在威爾森學校擔任高中種族融合實驗班203班的英文老師。從她做教師的初衷,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勇於擔當的人。學生們來自社會里的不同種族亞裔、黑人和拉丁裔人的各類底層階級,分幫結派互相鬥毆,除了一個白人孩子外。她的第一節課,上課不到五分鍾孩子們就打了起來,有一個孩子口袋裡竟然還別著一把手槍,她無所適從,只能向他人求助。別人在拉架的時候,她獃獃地站著,震驚的一句話說不出來。然而第二天她仍是滿臉笑容地上課,可就在這一天她的學生艾瑪和同夥為了搶佔地盤,在學校校園里跟另一幫人火拚。她的父親認為她在浪費時間教不想讀書的學生。但是她沒有退卻,她昌粗開始改變傳統的上課方式,不再照本宣科。她播放年輕人喜歡的吐派克歌曲,讓他們聽著音樂根據歌詞體會這首歌的韻味,孩子們停止吵鬧,不過新鮮了不到兩分鍾,又有兩個同學爭吵起來。古灶歷威老師靈機一動,讓全班同學按照她的指令統一換位置。她想通過改變學生原有的地盤,來改變班級混亂的狀況,但是課上吵鬧、互相敵視的情況還是沒有明顯好轉。即便這樣她仍然沒有放棄,那是因為她對學生無條件的愛。有了這份無條件的愛,即使古威老師的教育理想在現實中一次又一次地碰壁,她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想方設法讓仇恨遠離孩子們的心,消解他們之間的敵意。
一次上課中,帝多畫了一張傑莫的漫畫在同學間傳看。艾琳拿過了那張畫,臉色一變,很嚴肅地讓學生們合上課本,問孩子們是否知道對猶太人的大屠殺。班上唯一的白人孩子知道,其他同學對此一無所知。這時孩子們表達了他們対艾琳的強烈不滿,因為她是白人,她根本不了解他們真實的生活。馬克斯說希望自己能活到十八歲,因為隨時可能在街上或路上被暴打、被劫殺。很多孩子親眼看到自己的親人、自己的朋友被棒打致死或被槍殺而死。他們第一次向老師吐露他們的心中的怨恨和對白人的仇視。艾琳非常震驚,她怎麼也沒有想到她的學生每天都生活在幫派仇殺、種族歧視、生死一線的世界裡,跟她生活的世界完全是兩個世界。她意識到孩子們的心就像一顆玻璃心,隨時破碎;他們的人生觀是灰暗的,看不到生活中的希望;他們的世界觀是狹隘的扭曲的。
於是艾琳到學校圖書館里為孩子們借閱書籍,然而遭到學校教務主任的斷然拒絕,原因是孩子們成績太差,根本看不懂,還說他們拿到書不是弄丟、損壞,就是在上面塗鴉。為此艾琳自己出錢為班上每位同學買了一本有關幫派故事的小說《杜蘭戈街頭》。盡管受到同事們的嘲笑和排擠,艾琳還是堅持做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事,她要盡她所能去改變這種現狀。看到校園的幫派林立,下課後各佔一處地盤。智慧的艾琳在上課時跟學生玩起了劃界限游戲,在教室的中間用紅色膠袋拉了一條分界線,她提問題,回答是的學生,就走上前站在分界線旁,當她問道,「誰有朋友因為幫派暴力喪命?」。班上絕大多數學生站在了分界線的兩邊。當問到,「有四個或四個以上的請留下。」幾乎一半的學生留下來。艾琳眼睛潮濕,她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就算是說給自己聽都很重要,我要你們每天寫日記,想些什麼就寫什麼,現在,過去或是未來的事,你可以寫日記,也可以寫詩寫歌,好事或壞事什麼都行,隨身帶只筆,想到什麼就寫下來,要我看的話就放在教室的儲物櫃里,上課的時候櫃子打開,要我看的同學就把自己的日記放進去,下課後我會把置物櫃上鎖。」 她自己出錢為孩子買了日記簿。
學校召開家長會,203班沒有一位家長到場,艾琳很失落,然而當她打開儲物櫃的時候,她吃驚地看到四摞日記簿擺放的整整齊齊,她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讀著孩子們的日記,她內心沉重,這些14、15歲的孩子,這耐辯鎮些來自社會里不同種族的各類底層階級的孩子,每天都在擔心自己的存活問題,他們的心被仇恨填滿。艾琳努力用事實說服校長上級單位學委會同意,她周末自費開展校外教學活動,採取賞識制度,讓學習成績有提成的孩子走出他們從未離開的出生地,拓展他們的視野、讓他們思考和了解外面的世界。為了給孩子們買《安妮日記》,為了有錢能做她想為孩子們做的事,她在丈夫不滿的情況下堅持周六周日去百貨公司內衣部賣胸罩,同時在酒店做接待員。
高一下學期她帶學生去了西蒙威森索中心的大屠殺紀念館,通過音像資料了解猶太人尤其孩子在大屠殺中的悲慘遭遇,走出紀念館的時候孩子們第一次抬頭望天,感受陽光照在身上的感覺,感到活著的希望,冷酷的目光中第一次露出一絲柔軟。艾琳老師特意在飯店安排了晚宴,邀請大屠殺中生還者與孩子們見面對話,孩子們第一次感受到艾琳老師為他們做了那麼多。這次大屠殺的參觀是這群孩子教育的關鍵切入口。孩子們自己感覺到應該改變,也願意改變了,這時他們的改變真正地開始了,他們半夜把藏匿的槍悄悄地推出子彈扔到了下水道里;晚上在家主動地拿出日記簿一筆一句地寫下了自己的成長記錄。
高二上學期,開學的第一天,艾琳老師用鮮花布置了教室,教室後面的黑板上書寫了「Cheer for Change」」「為改變乾杯」,為每位同學准備了一個禮品袋,裡面有本學期要讀的四本書,孩子們很高心,不再是抗拒和嗤之以鼻。不過在拿上禮品袋之前,艾琳老師讓每位同學端起一杯蘋果西打,互相舉杯慶祝,為改變乾杯。艾琳說,「從這一刻開始,每一個說你們辦不到的聲音都被消音了,每一個認為無法改變的原因都消失不見了,就在這一刻之前的你們也隨著消失,這是全新的你們。」孩子們感動地主動上前表達自己的心情,主動朗讀自己的日記,感謝艾琳老師給他們帶來了希望,尤其是讀到,「談到去年的英文課和課外教學活動,我的心情逐漸好轉,我拿到課表第一節就是艾琳老師,當我走進教室就覺得,生活的一切問題都不再重要,我回到家了。」很多孩子都落淚了,尤其是那些曾經打打殺殺的孩子,同學一年彼此不知道姓名,但是大家走過來擁抱在一起。資優班的一名學生要求轉到203班了。現在公交車上、教學樓的走廊里、樓梯口、操場上,到處都可以看到203班的孩子拿著一本書在閱讀。
班級在共讀《安妮日記》,艾瑪為安妮的死不平,而馬克斯卻說她沒有死,因為她把她的故事寫下來了。馬克斯還去閱讀了有關此書作者米普吉斯所有書籍,他給了艾琳老師一個靈感。她不讓孩子們寫讀後感,而是讓他們給米普吉斯寫信,也就是為安妮一家提供庇護的好心人,寫信告訴她他們看了《安妮日記》的感受和他們自己的生活經驗。孩子們提議把信寄給米普吉斯,請她來作演講。米普吉斯生活在歐洲,年齡大了,如果能來,一定得花不少錢。孩子們為此舉辦了 「長堤餐廳協助高中募捐活動」,為改變品嘗美食、「高中學生募捐演唱會」為改變募捐。收到孩子們的信,遠在歐洲的米普吉斯接受邀請來到203班與孩子們見面。在老人講到安娜被士兵從她家閣樓上搜出,她掙扎著想去救安娜時,士兵拿槍抵住她的頭,馬克斯舉手說 ,「我從來沒有一個英雄,但是您是我的英雄!」老人平靜地說,「我不是英雄,我之所以那樣做是因為那麼做是對的,就這么簡單。我們都是普通人,不過就算是一個普通的秘書、家庭主婦或是青少年,都可以用小小的力量在黑暗中燃起微弱的光。你們的老師也告訴了我你們的經歷,你們才是英雄,你們每天都在當英雄。你們的面孔永遠刻在了我的心裡。」在場的孩子們動容。是的,他們自己就是英雄,在那麼惡劣的環境中,他們不但自己生存下來還要保護家人,是多麼得不易呀!從他們身上,我看到老師的魅力同時看到了閱讀的力量。他們的轉變,應了台灣作家林語堂的話,『閱讀會讓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博學問;廣見識,養性靈;』。
艾瑪的男友帕克深夜在便利店裡誤殺了她的同學辛迪恩戈的朋友葛蘭特萊斯,現場只有她看到帕克開槍,在法庭上為了踐行父親從小對她的教育,「不可以背叛自己人」,她指認挑釁的朋友葛蘭特萊斯為兇手。艾瑪進過激烈的思想斗爭,終於在法庭在說出了真相。雖然她知道說出真相意味著背叛她的自己人,要遭到追殺和暴打,可能還會付出生命的代價,但是她還是站在了正義法律的一邊。馬克斯自從加入了幫派就被母親趕出了家門,現在他認識到要想改變靠他自己打殺是辦不到的,他需要媽媽,於是靜靜地站在家門口,主動跟母親道歉等待母親的原諒,最終母子和解。辛迪恩戈因為艾瑪說出了真相與她言和,主動送給艾瑪她喜歡的化妝盒。
孩子們的精神面貌徹底改變了,他們在課堂上積極舉手發言,他們在討論中,在辯論中變得越來越自信,同學間互相友愛,
艾琳她知道了自己的使命所在,她流著淚說「我終於知道了自己的使命,我很高興。當我幫助他們了解了他們自己的生活,我也知道我該怎麼過,有多少人能得到這樣的領悟呢?」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謝雲老師在《閱讀照亮教育》一書中說到:教師和學生是「互相陪伴,彼此成全」。所以當丈夫讓她在學生與他之間做選擇的時候,盡管她非常愛她的丈夫,非常地不舍,她還是選擇了學生,因為她品嘗到了忙碌的成果;體驗到了忙碌的意義;體驗到了忙碌的價值,這些更堅定了她從事教育工作的這份使命感。
高二下學期結束前,艾琳讓孩子們把自己的日記集結成書,就像《安妮日記》一樣。她告訴孩子們,他們不只是高中生,而是寫出自己心聲和故事的作家,就算沒有人看,這本書也會留下他們自己存在的記錄。這又讓我再次想起謝雲老師在《閱讀照亮教育》一書中的一句話,「寫作是更好地記錄自己,表達自己,成全自己。」她為孩子們的日記簿取名為「自由作家的街頭日記」。孩子們認為203教室是他們放鬆的地方,每個同學都是朋友,大家互相了解,他們只有在這里才能做自己,203教室是他們唯一的避風港。為了這些孩子們,她在學委會、在教育局與校長、教導主任據此力爭,她說,「這些學生和這個班級已經成為一家人,他們彼此的家人。203班已經成為他們的家,他們對我的信任已經凝聚成一股力量。」教育局領導肯定了班級學生在閱讀和寫作中取得進步,肯定了孩子們的「街頭日記」,最終她為自己也為孩子們贏得了應有的權利——繼續任教他們高三、高四的英文課,影片的結尾是孩子們聽到這個好消息,互相擁抱,喜極而泣的場面。為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竭盡全力去爭取,是我們每個教師都需要的勇氣。
反觀自己的教書育人,我過多地注重了知識的傳授或是學生習得知識的技能,而忽略了教育中最為重要也是最為復雜的心的教育。謝雲老師說;「教師和學生應該是互相陪伴 彼此成就。教師工作的最大意義和價值,也許並不在他們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或讓學生習得的能力,而在於他曾經以自己的熱情、智慧、尊重和寬容,陪伴學生所走過的歲月,所經歷的旅程,所獲得的感受和體驗。」電影中的艾琳老師恰恰做到了這一點。先打開學生的心門,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成長。首先反省的是自己,為了改變,她大膽地拋棄了傳統的教學方法,拋棄了傳統的課本,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即使校方不認同,她也沒有輕易地放棄,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找教導主任、找校長不行,就直接找董事會,有憑有據地闡明自己的觀點和立場。盡管有挫折、有沮喪、有非議、有排擠更甚者有丟掉飯碗的危險,她還是堅持、堅持、再堅持!最終她贏得了學生們的認可和尊重,也贏得了自己的尊嚴!這些都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3. 電影《自由作家》中英文台詞
我一點也不怕死 但現在 我希望在愛里,繼續活下去 活得比愛還久 我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定培碼此會有一個愛你的人 他會穿越這個世間洶涌的人群,一一地走過他們 懷著一顆用力跳動的心臟 捧著滿腔的熱和配迅沉甸甸的愛 走向你 抓緊你 他一定會模穗找到你的 你要等 I didn't used to fear death.But now,I hope to keep living, through love.Live longer than love.I believe there must be someone you love in this world.This person will walk through and over the
crowds of people.And will have a strongly beating heart,Filled with passion and love.Walking toward you.and grab you tightly.This person will find you .Be patient.
4. 詳細介紹一下宮崎駿的作品,並標明幾幾年幾月幾日製作的
宮崎駿(Hayao Miyazaki)1941年1月5日生於東京,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二。他們家原本住在東京都文京區,後來二次大戰因戰時疏散,舉家遷往宇都宮市和鹿沼市。住在鹿沼市的伯父經營了一家飛機工廠,宮崎駿的父親在那間工廠擔任主管。宮崎駿的母親是個嚴格而聰明的女性,對宮崎一生的影響甚大。宮崎駿的弟弟後來回憶說,他看到《天空之城》中的海盜婆婆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母親,雖然長得完全不像,但是個性神似。
宮崎駿小學一到三年級都在宇都宮市的小學就讀,後來他們搬回東京,便轉到東京的學校讀書。1947年的時候,宮崎駿的母親患了結核病,在床上整整躺了九年。從《龍貓》這部電影中就可以看到宮崎駿一家的這段灰暗日子的影子。
1958年,日本影史上第一部長篇彩色電影動畫《白蛇傳》(東映動畫製作)上映了,還是高三學生的宮崎駿迷上了這部片子,原本就喜愛漫畫的他開始對動畫產生興趣。宮崎駿從前就喜歡塗塗畫畫一些軍艦、飛機之類的東西,不過不太會畫人,他也曾立志要當一名漫畫家。乃至若干年以後,他仍然充滿著崇敬的回憶著:「我看到了動畫的製作是何其慎重且值得珍惜的事業。」
高中畢業之後,宮崎駿進入東京學習院大學就讀,主修政治經濟學。1963年,宮崎駿從大學畢業,進入東映動畫工作。第一部參與製作的作品是東映在同年12月的劇場動畫《Wanwan忠臣藏》。緊接著宮崎駿參加了東映首次製作的第一部TV動畫——《狼少年ken》。
當時他提出的一些企劃常常不被採用,但是宮崎駿還是堅持著他的理想。看了俄國動畫片《雪之女王》之後,宮崎駿心中的創作火焰更為旺盛了,他後來這樣回憶道:「我看到了動畫的製作是何其慎重且值得珍惜的事業……動畫是一個如此純粹、素樸,又可讓我們貫穿想像力來表現的藝術……它的力量不會輸給詩、小說或戲劇等其他藝術形鏈正式。」
1964年,宮崎駿當上東映動畫勞工協會的秘書長,當時高畑勛是該協會的副主席——據說宮崎駿是一位社會主義者。那年宮崎駿開始和他的同事太田朱美小姐約會。1965年秋,宮崎駿自願幫忙高畑勛導演的《太陽王子》的製作小組,擔任場面設計及原畫。這是兩人合作的開始,同時也是宮崎動畫生涯的第一步。同年十月,宮崎駿和太田朱美小姐結婚了,1967年一月他們有了第一個兒子。《太陽王子》在1968年上映後,宮崎駿和他的太太一起參加《穿長靴的貓》的製作。隔年,兩人又一起參加製作《空飛buyulei船》。1969年四月,第二個兒子也出生了。
1971年,宮崎駿離開東映動畫,和高畑勛、小田部羊一等人一起進入「A-Pro」工作。1973年,他和高畑勛兩人合作的動畫《熊貓·小熊貓》上映了,這部作品中宮崎駿一人身兼四個職務——原案、腳本、場面設計、原畫,個人風格有頗大的發揮。六月的時候,宮崎駿、高畑勛和小田部羊一離開「A-Pro」,加入「Zuiyo Picture」。七月,宮崎駿到瑞士去拍外景,尋找他的下一部作品《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海蒂》的靈感,在這部作品中他擔任場面設計及畫面構成。1975年,他又到義大利和阿根廷拍外景,准備製作《尋母三千里》,同樣也是擔任場面設計。
1978年,第一部全程由宮崎駿監制的作品——《未來少年柯南》在NHK播出,頗受好評,宮崎駿的思想與風格在本片中得以展現。被稱為「柯南」的少年,除了雙手外還有一雙好核喚租用的腳。人們看到柯南充滿活力的動作後,會不知不覺產生出努力的心情。毫無拖泥帶水的故事構成,以及有個性的可愛人物,都使人著迷。與通過系列來描敘的大型動畫不同,作品的樂趣在於柯南的成長,幾乎所有女性都認為柯南是「理想的兒子」。但是隨著故事的發展,在女性眼中一直是個野孩子的柯南卻說:「我要回到珊瑚水島,到那時,希望能再與拉娜一起來。」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已成長為一個成熟的男人了。不是說「想一起來」,而是「希望能一起再來」。
依賴於舊文明的英塔斯多利亞和在大自然中自然生存的海哈巴的結構組成,被以後的宮崎作品繼承了下來,這是NHK放映的動畫中,首部宮崎監督的TV系列。這是宮崎駿風格和思想逐漸形成的期改兆間:浪漫的氣質和冒險的勇氣,純潔的少年和成長的心情。
1979年宮崎駿進入了東京movie新社,1980年執導《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城》(劇場版),再度展現「未來少年」的冒險電影風格。
1982年在宮崎迷的心目中是一個重要的年份,長篇漫畫《風之谷》開始在德間書店的Animage雜志上連載,一直到1994年才完結。這部連載為時12年,長達7卷的漫畫巨著,不但包含著史詩般宏大的篇章,跨越生命和生死的追尋之旅,對人類和自然的深層哲學思考,更是宮崎自己對環境保護和人文主義長期思考,不斷深入的思考的結晶。可以說,要認識到宮崎從對環境的關注,轉變到懷疑「環保」的正義性,從對人類本身的關懷,少年青年直至中年的成長歷程的思考,到對人類本身的起源,意義的質疑和解讀,以至最後在混沌黑暗的時刻提出的「生命是黑暗中閃爍的光」,因此無論多麼艱苦,一定要「活下去!」的「最終奧義」,無不在這部深重宏偉的漫畫中得到了體現。
也是這一年,宮崎駿與另一個影響他一生的人相遇了,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德間康快。德間作為全日本最大書店總裁,他敏銳地意識到宮崎駿的才華,並資助宮崎、高畑兩人創辦工作室。同年11月,宮崎駿退出東京movie新社,當上了自由作家。1983年,宮崎駿導演的動畫版《風之谷》開始籌劃,高畑勛擔任製片,由Topcraft工作室負責整部影片的製作。同年七月,宮崎駿的母親去世,享年71歲。
1984年三月劇場動畫《風之谷》上映,影片集中了宮崎動畫製作的眾多特色,優美精緻的畫面,豐富多採的人物,幽默詼諧的對話,積極向上的精神……這一切使得宮崎駿作為老少皆宜的國民動畫家的聲譽雀起。而片中體現了因人類的愚昧戰爭和過度掠奪而反噬的自然,巨大的菌類組成的腐海因為人類產生的毒素而散發著毒氣,更是被環保主義著作為聖經寶典珍重不已,宮崎作為「環保主義」的教主的身份由此確定。雖然由於電影長度和包容的限制,動畫《風之谷》的內容只是漫畫的一本多一些的情節,而且作為宮崎動畫圓滑期的代表製作,影片明顯煽情的結尾和宗教情結都受到評論家的批評,但是其豐富的想像力及深沉的內容,卻震撼了觀眾和整個電影界。四月,在德間資助下宮崎駿和高畑勛兩人合夥創立了「二馬力」會社,也就是吉卜力的前身。
和《風之谷》一起公映的還有《名偵探福爾摩斯·藍色紅寶石海底的財寶》一片,宮崎駿擔任腳本。原本該片是與義大利電視局合作製作,但由於版權問題被停止了一陣。在影片中,著名的偵探福爾摩斯竟然是一隻一隻德國小獵犬,助手華生醫生是一隻憨厚的蘇格蘭長毛犬,美麗的女主角大家族的哈德遜夫人這位美麗的寡婦則是英格蘭約克夏貴婦犬,反派們當然非沙皮莫屬。故事中出場的人物換為動物,這是動畫片的特權。此後該片被改編成TV版動畫,同期上映的還有《未來少年柯南》特別篇。
1985年,吉卜力工作室創立,開始製作《天空之城》。從此宮崎駿開始了他個人動畫生涯中最為輝煌的十年,同時也是動畫大發展的十年。
《天空之城》是根據Jonathan Swift小說《Gulliver's Travels》改編的電影,有人認為其故事情節較為傳統,但這不等於它沒有新意,相反,《天空之城》充滿了很多新元素。電影中近乎完美地刻畫出故事所發生時代的世界的景觀,有點科幻色彩,也有點神話色彩,還有點歐洲工業革命時期的味道,諸如高架鐵軌上的舊式火車和黑漆漆的礦洞。《天空之城》於1986年上映,是吉卜力的開山之作,宮崎駿一人身兼原作、監督、腳本和角色設定四項重任,使得這部作品從頭至章節附註入了純粹的宮崎理念。宮崎駿的音樂搭檔久石讓,這次也達到了他配樂生涯的頂峰。實際上影片探討了人與自然的主題,漂浮在空中的偉大都市拉普塔最終的毀滅,彷彿在告戒世人:在機械和鋼鐵的世紀里,面對著的其實是未定的將來。
1988年的《龍貓》和1990年的《魔女宅急便》,在宮崎的作品中可算轉型的篇章。一方面宮崎關心的焦點由自然逐漸轉向人類,另一方面,由於過去的作品均是充滿視覺沖擊力的的幻想世界,而使得宮崎的世界似乎只是張力的劇情和虛幻的時空。放棄了一切誇張表演和復雜劇情的《龍貓》和《魔女宅急便》,則是著眼與平凡的人類和周圍的世界。《龍貓》中對親情的描述,和《魔女宅急便》中對少女成長細致入微的描述,無不使人感到親切和感動。而《魔女宅急便》的上映,也意味著吉卜力成為票房保證的開始,它吸引了大約2.64億名觀眾,成為日本當年度最賣座的電影。
1992年《紅豬》問世,這是宮崎駿相當重要,卻經常被輕易略過的作品。其實無論是從這部作品本身還是從它對宮崎創作生涯中的意義來說,這都是一部不可忽視的作品。長期以來一直被作為「描述簡單的人和簡單的故事,充滿著反都會情結,重視環保主義,充滿愛的深廣和遼闊,適合合家觀看」的宮崎駿動畫,從這時,而不是在97年才突然開始發生變化的。雖然如果從外表來看,這個背景設置在1920年代的義大利的故事,描述的是一個叫做紅豬的豬的故事,影射的是中年時期的成長歷程,無論是從美倫美奐的畫面,溫馨優美的音樂還是輕松幽默的劇情,都是打著明顯的「宮崎製作,必屬精品」的特製商標,可是一直以來一直以少年,尤其是清麗明快的少女為主角的宮崎,此次突然換上一個長著豬臉的中年阿吉桑,本身便是一個值得警戒的信號。雖然影片中的紅發女孩菲娥承擔了為紅豬帶來光明和希望的鼓勵者的角色,可是,所謂中年人的成長,亦不過是,「雖然很多事情已無法改變,但只要喜歡自己,亦可以讓自己生活的不一樣」而已,宮崎一向體現出的樂觀的精神,這時其實已經有所改變。尤其是,宮崎的影片雖然自從《風之谷》以來一直是不盡人意的,但如同《紅豬》這樣的簡直可以說「不合情理」的結尾,卻是第一次出現。所以,應該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宮崎就已經進入了對於以前所有作品的反思,對於「環保」,「人文」和人類的自然的深切反思,而這種反思的結局,直接的體現到了94年宣告結卷的漫畫《風之谷》中。
了解這一點,也就不用為時隔五年出現的《幽靈公主》感到震驚了。盡管由於從最初的5個小時縮減到了2個小時因而顯得有些生硬晦澀,盡管為了商業的目的而加入了過多的感情戲,人物的刻畫反而不及宮崎駿以前的作品,《幽靈公主》仍然不能不說是宮崎駿的頂峰製作,是宮崎駿對自然和人類關系苦苦思索不得其解而嘔心瀝血的作品,是自己也沒有答案的宮崎駿,面對著這個時代所能夠唯一看到的希望。因此,這部背景設置在日本開始侵略山林的室町年代,描寫山林中的物化族以及發展中的人類兩個聖域戰爭的故事,才可以得到解釋。而影片的最後,沒有通常的大團圓結局,而是認識到戰爭還遠沒有結束的阿席達卡對小桑所說的那句「一起活下去吧」,也才可以得到真正的理解。這是推翻了自己過去縱然不深信,卻一直在宣揚的理想和主義的宮崎,在沒有答案的情況下無奈的苦笑和期待。生命的高貴尊嚴,自然的不可侵犯,以前的所深信的一切此時已經灰飛湮滅,在沒有任何支持力量的時候,自己也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的宮崎把問題拋回了觀眾。「活下去」的主題,也成為貫穿始終,卻不停變化的意念,深入了每個人的內心。
一度有傳言宮崎駿在製作完《幽靈公主》之後便要退休,而不再製作動畫片了,他自己曾說,干動畫電影的導演這一活簡直是嘔心瀝血,所以由於身體的問題他不能在親自執導一些諸如《幽靈公主》的大製作了,而且也可以給年青人們提供機會。但這並不等於他會放棄動畫製作的工作,宮崎駿也可以參與一些動畫製作中不太累人的活,例如編劇、人物設定等。
自《幽靈公主》後宣布退休的宮崎駿終於放不下動畫的誘惑,撤回封筆宣言,並宣布籌拍一部以21世紀人口和環境問題為背景的作品。於是有了《千與千尋》,這部上映後兩個月即成為日本電影史上票房最高,創下無人可及紀錄的電影。
於2001年7月公映的《千與千尋》敘述了千尋的一個生活小片段,講述她在面對困難時,如何逐漸釋放自己的潛能,克服困境。這正是宮崎駿要觀眾明白的。宮崎駿自己也認為這是一部有別於他以往其他故事的影片,以往,他筆下的主角都是他所喜愛的,但這次宮崎駿刻意將千尋塑造成一個平凡的人物,一個毫不起眼的典型十歲日本女孩,其目的就在於要讓每個十歲女孩都從千尋身上看到自己。她不是一個漂亮的女孩兒,也沒有特別吸引之處,而她那怯懦的性格,沒精打採的神態,更是惹人生厭。最初創造這角色時,宮崎駿還曾有點替她憂心,但到故事將近完結時,他卻深信千尋會成為一個討人喜歡的角色。
2002年宮崎駿在三鷹市成立了「吉卜力美術館」,這是所有宮崎駿影迷都渴望參觀的地方,但是宮崎駿卻希望來的人數少一點才好,這樣大家在參觀的時候更能好好欣賞。雖然是蓋美術館,其實感覺像在製作一部新電影,必須要做很多新的東西才行,其實是相當大的工程,而且即使目前完成,也並不代表結束,必須一直繼續下去才行。宮崎駿也為自己定下一個2004年夏天的目標,因為由於經濟蕭條、環境問題、人口膨脹、恐怖行動及戰爭等種種事情,人們會有對未來不安及對未來無法抱有什麼希望,他相信這樣的情況,到2004年夏天會更明顯。所以孩子們到時候會產生的不安、疑惑和好奇心,必須要做能解開那些疑問的東西才行。宮崎駿強調:「在那樣的情況下,那些活在當時的孩子們,我們應該給他們什麼樣的電影,這次我必須抱著這想法去做。」
《天空の城ラピュタ》
1985年,宮崎駿和高畑勛一起創辦了一個動畫製作單位,即後來著名的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Ghibli是地中海附近的一種旋風的名字。這個規模不大的工作室擁有最好的製作人員,但是財力並不雄厚,甚至有點反商業化。吉卜力平均一年也製作不出一部動畫電影,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反商業化的群體卻能取得商業上的成功——每一部電影的票房收入都足以讓任何電影公司嫉妒。
1986年,吉卜力推出了成立以來的第一部電影《天空之城》(天空の城ラピユタ)。影片圍繞有魔力的飛行石展開,主角是在礦山工作的男孩派舒和從天而降的少女希達。他們為了讓和飛行石相關聯的浮島勒普泰島(典出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避免被壞人利用,而展開了一次冒險。女主角希達的台詞令人深思:「我終於明白勒普泰滅亡的原因了:……盡管有可怕的武器,有很多很多的機器人,但是,離開泥土它就活不成了。這些,難道你都不知道嗎?」擁有毀滅世界能力的浮島最終被人們拋棄,然而總是有人想找到它、利用它控制世界。這是一部節奏明快,色彩鮮艷的作品。盡管很有點娛樂片的味道(如果你要入門,這部影片確實是首選),然而同樣具有思想的深度。
《風之谷》
1982年,宮崎駿在德間書店的雜志Animage上開始連載漫畫《風之谷》。1984年,宮崎駿和高畑勛合作把這部作品搬上了銀幕。電影《風之谷》(風の谷のナウシカ)講述了一個虛構的故事:巨大的工業文明毀於一旦,1000年之後,地球上充滿了能致人於死地的污染和可怕的巨蟲(稱為「王蟲」)。有一個偏僻的小國坐落於風之谷——少數幾個沒有污染的綠洲。小國的公主娜烏西卡勇敢而善良。她是家裡唯一健康活下來的孩子,善於使用滑翔機御風而行,有點「大逆不道」的和王蟲接近。為了保衛風之谷不被污染,她勇敢地面對那個爾虞我詐的世界,用充滿愛的純潔心靈發現了這世界的守護者與破壞者的真正秘密。娜烏西卡這個名字來自於《奧德賽》,她是宮崎駿塑造的代表勇敢、健康和希望的象徵。
娜烏西卡成為了觀眾最喜歡的女性動畫角色,其魅力經過10多年仍然長盛不衰。而宮崎駿也因為這部電影而成為了有影響力的動畫導演。他作品中重要的「人與自然」這一主題,就是這時奠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宮崎駿用了13年才把漫畫版《風之谷》畫完,這部漫畫對人類、自然、文明、沖突、生命及其存續等主題進行了比電影版《風之谷》更深的探討,可以說是宮崎駿本人的思想發展歷程,它被稱為史詩般的作品,是經典中的經典
《幽靈公主》
從《風之谷》開始,宮崎駿就一直思考著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1995年,他開始製作一部籌劃已久的電影,其內容正是為了表現人與自然的沖突,這就是著名的《幽靈公主》(もののけ姬)。故事發生在日本的室町時代(公元14世紀到16世紀)。在那個動盪的時代,人們隨意開采自然資源,對環境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人與自然界的各種神靈的矛盾也就此產生(這是日本一種泛神論觀點,即萬物都有對應的神靈掌管)。人類要生存就要砍伐森林,而森林的消失令動物無棲身之處。少年阿席達卡為了尋求破除自身咒語的方法而來到日本西部,卻意外地捲入了這一場兩敗俱傷的戰爭。他與被犬神撫養長大的人類少女小珊(人稱「幽靈公主」)結識。這部影片同時也是一個「少女愛的物語」。小珊到底應該屬於人類還是自然?人與自然的沖突究竟如何才能化解?宮崎駿感到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影片以掌管萬物生命的麒麟獸之死換來自然環境的恢復作為結局。小珊對阿席達卡說:「我喜歡你,但是我無法原諒人類。」她得到的回答是:「沒關系,一起活下去吧!」既然沒有解決的辦法,也只能繼續共存下去。
《紅豬》.
「我寧肯當一隻豬也不願加入法西斯!」《紅豬》(紅の豚,1992)的故事發生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義大利。羅素·波哥(義大利語「紅豬」的譯音)過去是王牌飛行員,現在以追捕亞得里亞海上的空中強盜為生。然而誰也不知道他的本來面容——因為他對自己下了一個詛咒,變成了一張豬臉。
這部影片被認為是宮崎駿「自傳式」的作品。生著一張豬臉的波哥正是步入中年的宮崎駿的寫照。宮崎駿喜歡飛行、喜歡義大利、喜歡豬(!),這幾樣元素全都體現在了影片之中。
宮崎駿曾經說過,進入中年,你就會變成一隻豬。然而在影片的結尾,波哥終於領悟到人性的真諦,從而變回了人的模樣——有人說,假如能看到那張臉的話,恐怕就是宮崎駿本人的臉。
魔女宅急便
原作: 角野榮子 (福音館書店刊)
腳本.監督: 宮崎駿
作畫監督: 近藤勝也 大冢伸治 近藤喜文
美術監督: 大野廣司
色彩指定: 保田道世
音樂: 久石讓
公開日期: 1989.07.29
製作時間: 1988.4.1-1989.7.1
上映時間: 102分46秒
作畫枚數: 67,317枚
使用色數: 462
版權: ?角野榮子.二馬力.德間書店
十三歲的魔女琪琪,在一個晴朗的滿月之夜,帶著黑貓吉吉至別的城市修行 。1989年攝制的《魔女宅急便》(魔女の宅急便,意為魔女的特快專遞)的主人公琪琪也不能例外。她來到一個海邊的小鎮,寄宿在好心人的家中,以「魔女的特快專遞」(就是騎掃帚飛行替別人送郵包)謀生。一個人獨自在陌生的城市謀生總會遇到挫折,琪琪因此暫時失去了飛行的能力。只有在朋友友情的溫暖下,琪琪才能恢復自信,重新飛上藍天。盡管騎掃帚飛行的場面相當令人賞心悅目,這部影片中更重要的是「成長」,是友情的力量。
如果說《天空之城》是男孩子冒險的影片,《龍貓》是全家人喜愛的作品,那麼《魔女宅急便》就是關於女孩子成長的電影。女性觀眾或許更能體會到其中的滋味。
螢火蟲之墓
(火垂るの墓)
原作:野坂昭如
腳本.監督:高畑 勲
音楽:間宮芳生
作畫監督:近藤喜文
レイアウト:百瀬義行
美術:山本二三
色彩設計:保田道世
二次大戰末,美軍對日本展開猛烈的轟炸,城市陷入一片火海。誠田與節子的家被燒毀,母親也因而身故,兄妹投靠至阿姨家。
「昭和20年9月21日,我死了。」這是開頭的台詞。母親在空襲中死亡,逃出家門的14歲的清太和妹妹節子,在戰火中兩個人相依為命。客觀來說,從開頭處就知道故事的最後結果了。讓我們與兩個死了的人一同回首他們以前的生活吧!
整部影片完全沉浸在一種灰暗、悲涼的氣氛中,靜靜地進行著。故事講述了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兩兄妹成為了戰爭的孤兒,因為與被迫照顧他們的遠房親戚相處不來而到附近的廢棄防空洞下生活,最終逃不過飢餓的折磨而相繼死去。
哥哥與妹妹死去的時候幾乎帶走了所有觀眾的眼淚,的確整個故事是一場悲劇,在電影開頭用倒敘的方式由兩兄妹的靈魂和縈繞其中的螢火蟲來帶出悲慘的故事,觀眾的心馬上就已經沉下一大半了。
盡管再現當時情景很難,但作品中還是描寫了空襲後燃燒的原野和當時的生活。這是高畑勲監督所倡導的真實再現日常生活的作品。創作人員通過此片來控訴戰爭的殘酷,以及警示人們戰爭的禍害。希望我們可以盡量地避免戰爭的出現吧。
貓的報恩
原作:柊青
腳本:吉田玲子
監督:森田宏幸
企畫:宮崎駿
製片:高橋望
音樂:野見佑二
幕後配音:池脅千鶴、丹波哲郎
製作:吉卜力工作室
發行:東寶
片長:1小時15分
首映:2002年7月20日
物語*
貓的王國,時間靜止的所在;
日子咕嚕嚕滾過,
白天睡大覺,吃吃喝喝,
討厭的事,全部忘掉。
貓的王國,歡迎那些厭惡舊日生活的人;
如果你是這樣,最後變成貓,也無所謂吧?
龍貓
有一種神奇的小精靈,它在林間小徑播下樹種,它在月光下吹著奧卡利那笛。然而只有心地純潔的孩子才能看見它。這就是1988年的《龍貓》(となりのトト口)。在影片中,姐妹兩人不用語言就能夠和龍貓溝通。妹妹為了去見生病住院的母親而在鄉間迷路,而龍貓最終幫助他們見到了媽媽。龍貓看起來有點像貓和熊的混合體,它是最受大人孩子歡迎的動畫角色之一。《龍貓》是宮崎駿作品中最溫馨感人的一部,適合全家人一起觀看,也許它能喚起你封塵已久的童心。孩子們與胖胖的龍貓在夏夜裡種橡樹,站在陀螺上飛過田野,一定會有溫柔的涼風隨行吧,啊,那是一個美夢嗎?
《哈爾的移動城堡》
宮崎駿的《千與千尋》曾經在日本創造了2340萬人次的最高上座率,更獲得了美國奧斯卡獎和柏林金熊獎。
時隔三年後,宮崎駿又推出了最新作品《哈爾的移動城堡》,故事發生在19世紀末的歐洲,善良可愛的蘇菲被惡毒的女巫施下魔咒,從18歲的女孩變成90歲的婆婆,孤單無助的她無意中走入鎮外的移動城堡,據說它的主人哈爾以吸取女孩的靈魂為樂,但是事情並沒有人們傳說的那麼可怕,性情古怪的哈爾居然收留了蘇菲,兩個人在四腳的移動城堡中開始了奇妙的共同生活,一段交織了愛與痛、樂與悲的愛情故事在戰火中悄悄展開……
《千與千尋》的故事發生在現代,卻是一個帶有幻想色彩的作品。十歲的荻野千尋和父母在搬家過程中誤入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小鎮。在那裡,千尋的父母誤食了給神吃的食物而變成了豬。千尋被少年小白所救,在鎮上的澡堂做工,但是她的名字被澡堂的主人湯婆婆奪走,只剩下「千」一個字。如果忘記自己本來的名字,千尋就永遠無法回到正常的世界;如果不及時救出父母,他們就會被吃掉。面對這些從未遇到過的困難,千尋從內心深處爆發出了「生命的力量」,最終拯救了朋友和父母,離開了這個幻境。
千尋是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女孩,她與《風之谷》中的娜烏西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千尋虛弱、從未遇到過危險,對外界一副冷漠、毫不關心的神情。然而,在困境中,她卻能顯示出令人驚嘆的勇氣和毅力。這不是尋常意義上的冒險,而是一次心靈的冒險。宮崎駿認為,現代的兒童受到了太好的照顧,反而喪失了最珍貴的本能。這部影片就是反映了千尋的這種成長的過程。
宮崎駿作品表
1963
◆《汪汪忠臣藏》;わんわん忠臣藏;Watchdog Bow Wow。劇場。僅做為中間人。
◆《狼少年Ken》;狼少年ケソ;Wolf Boy Ken。TV,僅做為中間人。高畑勛導演其中11集。
1964
◆《格列佛的宇宙旅行》;ガリバの宇宙旅行;Gulliverls Space Travels。短劇。僅做為中間人。
◆《少年忍者》;忍者風のフヅ丸;Boy Ninja Fujimaru The Wind。TV,原畫。
1965
◆《大沖撞》;ハッズル·バソチ;Hassle Punch。TV,原畫。高畑勛導演開場。
1966
◆《彩虹戰隊羅賓》;レイソボ—戰隊口ビソ;Rainbow Trooper Robin。TV,原畫。
1968
◆《太陽王子歷險記》;太陽の王子ホルスの大冒險;Prince Of Sun。劇場,場景設計和原畫。高畑勛導演。
◆《魔女莎莉》;魔法使いサ;Sally The Witch。TV,第77和78集的原畫。
1969
◆《穿長靴的貓》(魔法貓);長靴をはいた貓;Puss In Boots。劇場,原畫。
◆《幽靈飛船》;空飛ぶゆうれい船;The Flying Ghost Ship。劇場,原畫。
1970
◆《神秘的阿寇》;ひみつのアユちヤん; Secret Little Akko。TV,44和61集的原畫。
◆《沙漠之民》;沙漠の民;Desert Tribe。漫畫。
1971
◆《動物們的寶島》;どうぶつ寶島;Animal Treasure Island。劇場,原畫。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アリババと四十四の盜賊;Alibaba And The 40 Thieves。劇場,劇本,主要動畫製作者。
◆《Sarutobi Ecchan》。TV,原畫。(未完成)
◆《皮皮的長襪》;Pippi Longstockings。開發。高畑勛也有參與。
◆《魯邦三世》(雷朋三世);Lupin III。23集TV,與高畑勛共同導演6-23集。
1972
◆《Yuki's Sun》(未能公映)。
◆《熊貓熊貓》;パソダ·コパソダ;Panda Kopanda。短劇,劇本,人物設計,動畫。高畑勛導演。
◆《Dokonjo Gaeru》。TV,為第一集設計了原型(遭拒)。
1973
5. 《自由作家》這部電影所來自的真實背景
美國是一個雜糅的國家,由於民族原因而分類,由於膚色而分類,由於移民而分類,還由於貧富而分類,這是一個現實問題,不容迴避的,即便經過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那些解放運動,但這種觀念上的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解決,於是,對峙在繼續,戰爭在繼續,停滯下來的只有生存的權利。當長灘爆發黑人被四名白人警察毒打的事件之後,一個隱藏在民間的敵意便躍然於媒體報端,所以此片的誕生比起諸如《美國派》等青春校園影片更多的是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一群生活在社會中的學生們絕不是陽春白雪的。
一名教師引導一群異端學生走向光明之路,這樣的影片不乏經典之作,《死亡詩社》以及《微笑的蒙娜麗莎》等等。但相較而言,《死》與《微》兩片中的學生所涉及的大多是個人問題,與社會的殘酷還是相去甚遠的,反倒是《187美國社會檔案》一片中的暴力令人感到真正的恐懼。而《街頭日記》一片中的學生們也生活在這種暴力的氛圍下,他們甚至不知道這暴力的由來,只是一種繼承,繼承這種現實種族階層問題所傳達出來的暴力。
當希拉里•斯旺克所扮演的艾琳教師詢問有哪些孩子曾遭受過槍擊的時候,我們看到了一個社會的暴力環境,我們看到了一種絕望的氣息。所以,這個教師所面臨的問題絕不僅僅是孩子們的調皮搗蛋,而是整個社會的,尤其是下層社會中的仇視心理。
作為一名新老師,艾琳絕沒有想到自己班裡的學生彼此間會存在著如此可怕的敵意,當一撮撮學生肆無忌憚地聚在一起,各自為營的時候,這便是社會的一個真實的反映,正如劇中那個愛娃的經歷一樣,美貌等形容詞彙與他們根本沒有任何關系,為了生存,強悍才是最主要的,這是從小便根深的觀念,是一種適者生存保持自我的暴力哲學。
艾琳很敏感的發覺了203教室中這群孩子之間相互的敵意,於是採取了各種辦法力求能夠讓這些孩子彼此了解,能夠真正地成為了一個團體而消解這份敵意。但她的每一次努力都失敗了,作為一個白人,她根本無法得到孩子們的尊重,更主要的是,孩子們認為上學不過是為了混日子,當年滿十八歲的時候,戰斗將等待著他們,那是有關種族有關社會地位的尊嚴的戰斗,而高高在上的白人顯然並不理解這一切。仇視其它種族的想法令艾琳萬分苦惱,而孩子們卻根本不知道什麼叫種族滅絕。
以其它種族其它階層為假想敵的孩子卻不知道種族滅絕的含義,這只能說明他們並沒有真正地變得無葯可救,並沒有完全喪失人性,而這種認識也直接令艾琳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於是,關於最可怕的種族滅絕的歷史列入了艾琳的授課范圍之內。二戰時期猶太人的生活深深地觸動了這群孩子,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那種暴行是可怕的,是慘無人道滅絕人性的,是一種罪惡。但這對於孩子們來說僅僅是一種反思,當他們面對二戰中慘死的那些幼小生命的時候,他們只能對自己過去的行為感到羞愧,可他們卻還是找不到真正的方向。於是,《安妮日記》成為孩子們的指路燈。
作為一個猶太女孩,安妮在恐怖日子裡記下了有關於生命的所有感受,雖然這僅僅是一種希望,雖然她不可避免地失去了生命,但這份希望卻保留了下來,於是,這也為這群孩子們提供了一種希望,那就是正視自己真實的想法,不要害怕這種艱苦的環境,不要因為生活中的那些敵意而毀滅了自己。從絕望走向希望的過程中,艾琳用殘忍的歷史為孩子們上了一個值得反省的課程,孩子們也用自己手中的筆不但記錄下了過去那種痛苦的災難,也記錄下了自己的改變。
毫無疑問,艾琳做得是一件極其高尚的事情,但事實上,凡是高尚的事情都必將引來一些阻力,首先是艾琳的丈夫,艾琳為學生的付出無形中冷落了自己的丈夫,於是丈夫離他而去。艾琳的父親本來是一個民權運動者,但由於歲數的原因早已失去了當初那份熱情,好在血液中流淌的這種民眾意識終歸讓他成為艾琳最有力的支持者。兩個男人的戲份並不多,但彼此之間有種轉化,而這種轉化帶有向那些民權戰士們致敬的意味,同時也極力地肯定了艾琳的所作所為。
但最大的阻力還是來自於學校,203教室的這群孩子無疑是被教育制度所拋棄的一群孩子,所謂的義務教育只是一個過程一種形式。艾琳所說的好,當孩子們知道自己的老師並沒有盡力的時候,孩子們又怎麼可能盡力地去學習呢?學校是優等生的天堂,而對於那些劣跡斑斑的學生而言,學校只是一個系統。但在艾琳的努力下,203教室終於變成了這群學生的天堂,是他們的家,是區別於街頭生活的地方,在這里,他們可以為自己的希望而活著,可以與其它種族的人交朋友,社會上那根植於內心的仇恨在這里可以被完全消解掉。
影片看下來,筆者不得不被艾琳那種高尚的情操所感動,同樣也為這群孩子的苦難而感到可悲,好在影片是一個完美的結局。但是,筆者卻一直抱有一個疑問,在面對強大的社會壓力面前,艾琳真的能夠成功嗎?僅僅依靠那些已經遠離的歷史能夠讓這些孩子真正的改變嗎?雖然這是真實事件改編的影片,但筆者灰暗的心理對艾琳的努力卻不抱有任何幻想。難道是影片對真實有了粉飾還是筆者如街頭那些少年一樣被固有的思維所困撓著呢?
無疑的,此片的重點放在了艾琳這個人物身上,她對改變孩子們心中那份仇恨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還有巨大的犧牲。但也許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影片中的孩子們卻過於群相了,雖然愛娃的戲份的確突出,但我們很難看到愛娃與艾琳的單獨交流。換句話說,我們看不到某一個孩子真正的成長軌跡,或者說是改變軌跡,那些書本,包括記錄下來的街頭日記以及安妮日記,似乎每一個情節,所有孩子的改變都是同步的,這種同步造成了孩子們的形象的單薄,當然也使得本片變得不太真實可信。
恐怕這是導演最大的問題所在,比起前面所描述的幾部影片,此片對艾琳的對立面過於簡單的群相描述手法顯得十分地形式主義。所以,此片雖然敏感地觸及到了孩子們被社會問題所困擾的可悲性,但卻極少地將這種可悲性用事例所體顯出來,每個孩子所記錄的筆記也就顯得空泛而做作了,反倒更象編導捉刀代筆的作品。
當然,影片本身的問題絕對不能抹殺艾琳這位老師的人格魅力,同樣也無法抹殺這群孩子肯於改變自我的勇氣,在這方面,影片傳達的信息的確已經足夠了。最後引用艾琳老師的話作為結尾,也許不僅僅是對本片的闡釋,更是對教育所持的一種理念:「教師這個行業已經成為整個國家最受人尊敬的一份職業,不僅在美國,全世界都是如此,有的時候,孩子們未來的命運就掌握在你的手中……但他們通常碰到的都是一些不負責任的老師、監護人或學校。學校是那種多元化文化融合的地方,應該經得起種族、經濟和文化所帶來的各種考驗,更不應該被暴力所侵蝕。表面上看,威爾遜高中是完美的,因為它接收的學生來自各個階層,沒有貧富之分,沒有種族之分,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學校內部的毒瘤就不存在。」
也把這句話獻給由於分數由於地域差異由於金錢等各種因素不能選擇自己學習環境的中國孩子們,當然還有老師!
6. 《神話》作詞王中言和作曲崔浚榮的個人檔案
王中言 12月8日生,是太陽 星座在射手,上升星座在雙魚的作家及知名詞曲作者, 曾任影劇記者
,目前為自由作家和歌詞創作者.王中言是華人音樂全盛時期中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音樂專業人士。期間發表過超過一百五十首歌詞 ,包括曹格[無辜]蘇永康「男人不該讓女人流淚」、成龍電影「神話」同名主題曲(入圍第2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歡聚在這里](2007世博年度十大優秀歌曲) 張惠妹「不像個大人」 、「愛到不能收」、張信哲「不要對他說」、「受罪」、黃小琥「不只是朋友」、王菲「眷戀」、劉若英「打了一把鑰匙給你」、「左岸」、萬灶喚彎芳「夜照亮了夜」、周華健「你說的對」、伍思凱「寂寞公路」、范曉萱「好想談戀愛 」、童安格「花瓣雨」、偶像劇「薰衣草」主題曲「幸福的瞬間」、林憶蓮「有所謂」等,並曾為許志安、陳慧琳、王力宏、李度、溤德倫、周慧敏、許茹芸、熊天平、藍心湄、哈林、周傳雄、張清芳、梁詠琪等人寫詞。
王中言出版著作:
透明對話(正中書局)、愛情密碼、溫柔答錄機(躍升出版社)、寂寞公路(皇冠出版社)、戀愛同意書、給我一分鍾不想你(圓神出版社)
王中言參與之國際重要影視音樂交流
*1990年德國「THE WALL」演唱會、美國GRAMY音樂獎、美國MTV音樂獎
*2002、2003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
*國際巨星交流: Michael Jackson、U2、Sting、Whitney Houston、Jon Bon Jovi、Jewel、Tori Amos、Mariah Caray、David Forst、Alanis Morissette、Brian Adams、Hall&Oates、Roxette、�隱悶本龍一、織田裕二、松田聖子、崔健、席琳迪翁、法國女星凡妮莎帕哈迪、David Bowie、Pink Floyd、鏈辯李安,梁家輝,小室哲哉、周傑倫、張學友、成龍、郭富城、趙薇、章子怡、F4, 莫文蔚等。
崔浚榮 的中文資料沒有找到,下面鏈接是韓文簡介
http://news.hankooki.com/lpage/life/200305/h2003052817135025420.htm
7. 誰看過一部電影叫freedom writer
《freedom writer》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y0-CIdv-gzmNtf_IMUaUWg
《橋游激敏襪自由作家》是由理查德·拉·格拉文斯執導,希拉里·斯萬克、帕特里克·德姆西主演的傳記電影,於2007年1月5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根磨螞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高中老師愛林·格魯維爾的教育感化一群沮喪的青少年,讓他們逐漸成長為了具有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的人。
8. 電影 自由作家裡的 插曲是什麼名字
<The Freedow Writers Dairy> 是片尾曲 !只知道名豎姿字,下載胡纖李不了 ,我都搞到國外網站去褲遲了!!!氣死了!
9. 在美國,一些黑人學生在高中學校裡面打架,後來給一個白人老師教好了!那個電影叫什麼
如果那個白人老師是女的,那麼應該就是《街頭陪卜日記》,也叫《自由作家》,不過蠢亂塌她教的那個班其實不只黑人帶圓學生,是來自不同種族不同階層的學生。
10. 《自由作家》(美國2007年電影)百度雲,謝謝
《自由作家》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愛林(希拉里·斯萬克 Hilary Swank飾)從事的第一份教育工作,就是在威爾遜學校一個糟糕透頂的班級里擔任老師。這里有著給老師們帶來噩夢的學生:他們虛高喚孫度光陰,消磨時辰,把學校當成18歲之前的游樂場;更混亂的是,學生們來自社會里的不同種族和各類底層階級戚鏈,分幫結派互相鬥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