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飄》中的主角到底叫什麼翻譯的都不一樣,好多名字!!
女主角是斯佳麗·奧哈拉
(郝思嘉)
男主角是瑞德(白瑞德)
《飄》的英文原名是《gone
with
the
wind》
改編的電影叫《亂世佳人》/《隨風而逝》由費雯·麗和克拉克·蓋博主演
『貳』 米切爾夫人《飄》中的男主角是誰
飄的男主人公是瑞特·巴特勒,舊譯作白瑞德,
就是電影版里克拉克蓋博飾演的那個角色。
『叄』 飄的男主人公叫什麼名字
《飄》的男主人公
在瑪格麗特的筆下,白瑞德一直是若隱若現,神秘而出人意料的。他深諳世故人情,在現實的生活里精明干練,條件優裕,如魚得水。他會不擇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按意志和期望主宰自己的生活方式。他是嘲弄世俗的成功者,富於勇氣和挑戰性。??他總是在赫思嘉最需要的時候出現。他獨立不羈,偏離世俗與常規;他淋漓揮灑的自由和熱情,有著邪惡的氣息,如同地獄的暗火,真切而又震撼人心。白瑞德深愛著赫思嘉,那種發自內心的激情和痴情,讓他煥發出活力與光茫。他深切地了解赫思嘉,這種領悟與追求,這種執著與心計,都表明了他最渴望得到的一種境界,魔鬼般令人無法抗拒,征服著毎一顆易於感�?男摹#??白瑞德對於女兒白美蘭的寵愛,更是體現了他寬厚的胸懷,海一樣深沉的感情。直到最後赫思嘉才接受了他。而一直彷彿主動的、玩世不恭的白瑞德,此刻已經飽受感情的折磨。已近中年的他,一直苦苦追求著赫思嘉,始終耐心地守候著她,呵護著她,而得到的卻是她的忽略。??驕傲而狂野的白瑞德,也有疲倦的一刻。他也是凡人,也渴望著赫思嘉的溫情和愛。《飄》里,光彩照人的形象比比皆是,而狡黯成熟的白瑞德,也是瑪格麗特心目中最深愛的男性形象吧。
『肆』 飄的簡介
<飄>之簡介
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的前夕,塔拉庄園的千金小姐郝思嘉愛上 了另一庄園主的兒子艾希利,但艾希利卻選擇了郝思嘉的表妹-- 溫柔善良的韓媚蘭為終身伴侶。郝思嘉出於妒恨,搶先嫁給了韓媚 蘭的弟弟查爾斯。不久,美國南北戰爭爆發了。艾希利和查爾斯作 為徵兵上了前線。查爾斯很快就在戰爭中死去了。郝思嘉成了寡婦, 但她內心卻一直熱戀著艾希利。
一天,在一次舉行義賣的舞會上,郝思嘉和風度翩翩的商人白 瑞德相識。白瑞德開始追求郝思嘉,但遭到她的拒絕。郝思嘉一心 只想著去追求艾希利,結果也遭到拒絕。
在戰爭中,美國南方軍遭到失敗,亞特蘭大城裡擠滿了傷兵。 郝思嘉和表妹韓媚蘭自願加入護士行列照顧傷兵。目睹戰亂帶來的 慘狀,任性的郝思嘉成熟了不少。這時,從前線傳來消息,北方軍 快打過來了,不少人家驚惶地開始逃離家園。不巧韓媚蘭要生孩子 了,郝思嘉只好留下來照顧她。
在北方軍大軍壓境之日,郝思嘉哀求白瑞德幫忙護送她和剛生 下孩子的韓媚蘭回塔拉庄園。白瑞德告訴郝思嘉他不能目睹南方軍 潰敗而不去助一臂之力,他要參加南方軍作戰,他留下一把手槍並 和郝思嘉擁吻告別。郝思嘉只好獨自勇敢地駕駛馬車回到塔拉庄園, 這時家裡已被北方軍士兵搶先洗動一空,母親在驚嚇中死去。
不久,戰爭結束了。生活依然困苦。北方來的統治者要庄園主 繳納重稅,郝思嘉在絕望中去亞特蘭大城找白瑞德借錢,但得知他 已被關進監獄。歸來的途中,郝思嘉遇上了本來要迎娶她妹妹的暴 發戶弗蘭克,為了要重振破產的家業,她騙取弗蘭克和自己結了婚。
郝思嘉在弗蘭克經營的木材廠非法僱用囚犯,並和北方來的商 人大做生意。此時,白瑞德因用錢賄賂而恢復了自由。兩人偶然碰 面,再次展開愛恨鉛或爛交織的關系。
弗蘭克和艾希利因加入了反政府的秘密組織,在一次集會時遭 北方軍包圍,弗蘭克中彈死亡,艾希利負傷逃亡,在白瑞德幫助下 回到韓媚蘭身邊。郝思嘉再次成為寡婦。此時,白瑞德前來向她求 婚,她終於與一直愛她的搞私運軍火和糧食致富的白瑞德結了婚。 婚後,夫妻二人住在亞特蘭大的豪華大宅。一年後,女兒邦妮出生, 白瑞德把全部感情投注到邦妮身上。郝思嘉偶然翻閱艾希利的照片 被白瑞德發現,終於導致了二人感情的破裂。其後,在艾希利的生 日會前夕,郝思嘉與艾希利相見時熱情的擁抱引起旁人非議,但韓 媚蘭不相信他們之間有曖昧關系。白瑞德可不這樣想。
當郝思嘉告訴白瑞德她已經再次懷孕時,白瑞德懷疑地問那是 誰的孩子?郝思嘉在羞怒之下欲打白瑞德,卻不慎滾下樓梯引起流 產。白瑞德感到內疚,決心同郝思嘉言歸於好,不料就在他倆談話 時,小女兒邦妮意外墜馬摔死了。與此同時不幸的事也在另一個家 庭里發生,韓媚蘭終因操勞過度卧病不起。臨終前,她把自已的丈 夫艾希利和兒子託付給郝思嘉,但要求她保守這個秘團祥密,郝思嘉不 顧一切撲向艾希利的懷中,緊緊擁抱住他,站在一旁的白瑞德無法 再忍受下去,而轉身離去。面對傷心欲絕毫無反應的艾希利,郝思 嘉終於明白,她愛的艾希利其實是不存在的,她真正需要的是白瑞 德。
當郝思嘉槐漏趕回家裡告訴白瑞德,她是真正愛他的時候,白瑞德 已不再相信她。他決心離開郝思嘉,返回老家去尋找美好的事物, 被遺棄的郝思嘉站在濃霧迷漫的院中,想起了父親曾經對她說過的 一句話:「世界上唯有土地與明天同在。」她決定守在她的土地上 重新創造新的生活,她期盼著美好的明天的到來。
1949年8月16日 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逝世
1949年8月16日,為中國讀者所熟悉的美國著名小說《飄》(由小說改編的電影名《亂世佳人》)的原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逝世。
瑪格麗特·米切爾1900年11月8日出生於名門,她一生都生活於亞特蘭大,從小就喜歡聽大人講美國南北戰爭的故事。亞特蘭大所在的喬治亞州是南北戰爭中南軍據守的最後防線,小米切爾常常騎馬憑吊戰爭後的遺跡。
在同酒商厄普肖的婚姻破裂後,她嫁給了記者馬什,這讓守舊的亞特蘭大社交界大吃一驚。更讓人驚訝的是,她不從夫姓。正是在馬什的鼓勵下,米切爾開始默默寫作,十年後完成了《飄》。書原名叫《明天是個新日子》,斯佳麗也不叫斯佳麗,叫潘茜。出版時,米切爾才把書名改成《飄》——這是英國詩人道森長詩《辛拉娜》中的一句,用在這部小說中意喻南方的奢華全被北軍洗劫殆盡,一切都化為烏有,隨風飄去,充滿了女性的傷感。這種對南方的同情,引起了評論界廣泛爭議。
《飄》1936年問世後引起轟動,被好萊塢搬上銀幕後,米切爾更名揚四海。面對榮譽,米切爾謙虛地表示,《飄》的文字欠美麗,思想欠偉大,她自己也不過是位業余寫作愛好者。她婉拒了各種邀請,一直與丈夫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此書自1936年首次出版後,在世界上被翻譯成29種文字,總共銷售了近3000萬冊。根據此書拍成的電影《亂世佳人》於1939年12月15日在亞特蘭大舉行首映,引起轟動,並迅速風靡全球。次年這部電影獲得10項奧斯卡獎。
1949年8月11日,瑪格麗特·米切爾與丈夫出門看電影時發生車禍,5天後逝世。
由於她生前堅決拒絕使故事有個結尾,從而使不少製片人紛紛請求得到拍攝續集的機會。1976年,瑪格麗特的兄弟斯蒂芬斯·米切爾准許美國環球製片公司選擇一個劇本拍續集,但是製片人的嘗試失敗了。
美國女作家亞歷山德拉·芮普利經過3年的辛勤筆耕,於1991年9月25日在40個國家同時出版發行她創作的《飄》的續集——《郝思嘉》。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有一天,米切爾的兩個侄子突然心血來潮,感到有必要找位作家,創作《飄》的續集,這必須是一部他們能完全控制的上乘之作。於是,紐約威廉·莫里斯事務所受託於1986年組織了一次挑選作家的競賽。在紛至沓來的成千上萬名人中,莫里斯篩選出11名參加決賽,其中女性10名,男性1名。最後,57歲的芮普利獲得了米切爾家族的這一殊榮。
在眾多候選人中,芮普利確實是最理想的人選。她是女的,又是地道的美國南方人,在當年南部貴族的首府、《飄》的男主角白瑞德的故鄉查爾斯頓長大。人稱芮普利是文壇的「福將」,她早年寫的那些供火車站旅客看的流行小說,本本暢銷。後來,她又創作過4部關於美國南方的小說,頭一本《查爾斯頓》再版了11次,人們常將之與《飄》相提並論,她也因此而躋身於美國成名作家的行列。
芮普利在簽訂了這份450萬美元的合同之後,馬上開始構思。她先是仔細通讀原著,盡力感受原作者的創作思想,還動手抄了其中的300頁。她認為這是認真領悟作者風格的最好辦法。芮普利治學嚴謹、尊重歷史,為了保持作品的時代特點和風貌,她翻閱了大量歷史文獻,並且實地考察了故事發生的地點。此後,她就像一位隱士那樣,靜靜地續寫這部風靡世界55年、擁有眾多讀者的巨著。其間,美國文壇和藝術界始終有人對此非難不已,同名影片的導演助手拉勃文甚至指責說,續書「是對這部美國古典巨著的糟蹋」。但作者不為任何壓力所動,默默無聞地苦幹了3個年頭。1991年2月,她終於將1000頁的續集——《郝思嘉》的原稿放在了出版商的辦公桌上。
由於出版商與作者有約在先,此書的創作和出版過程全屬保密。9月25日之前,世人無法得知郝思嘉和白瑞德最終是否再度重逢、破鏡重圓——這個令《飄》迷們猜測了半個世紀的謎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續集尚未問世,就已先聲奪人,成為今年世界文壇最轟動的事件之一。
不過,這樣一部世界名著在中國的命運卻不佳,曾被當成是有害讀物加以批判。1999年1月8日,《光明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無法飄逝的記憶——追蹤20年前一場關於<飄>的爭論》。文章說:揭開封塵已久的記憶,當年的主要當事人、浙江省出版事業管理局原負責人馬守良感慨萬端:如果沒有十一屆三中全會,如果沒有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就沒有中國出版界的今天。
風波源於那個特定時期所產生的嚴重「書荒」。1978年,北京、上海的一些大出版社先後出版了35種中外文學名著。1979年9月,浙江人民出版社組織力量,認真審讀了一部分以往出版過的中外名著。經過反復論證和研究,他們決定出版傅東華翻譯的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說《飄》。重印《飄》的消息剛一傳開,十幾個省的發行部門就蜂擁而至,許多大專院校也紛紛要求供應此書,《飄》的印刷計劃從10萬冊一路飈升至60多萬冊。上海一家文化單位甚至派人親赴浙江坐等,不給幾萬冊不走。然而正當《飄》的上冊剛剛出版,中下冊尚在印製的時候,一場猛烈的暴風雨頃刻而至。
1980年1月27日和29日,一家地方黨報連續發表了「《飄》熱和《根》熱」、「《飄》到哪裡去?」兩篇文章,拉開了批判出版《飄》的序幕。緊接著,又一家著名的地方報紙以不少社會知名人士發出呼籲為名,發表了「出版圖書要考慮社會效果」的文章。4月18日,文化界一位著名人士對日本新聞代表團說,中國「也出版了像《飄》那樣不大好的東西」,日本時事社隨即作了報道。4月23日,一家大報也發表了「揭開《飄》的紗幕」的文章。
幾乎與此同時,內部通報,大小會議,各種來信,對於《飄》的批評同樣接連不斷。5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出版局長會議上,批評《飄》成了未列入議程的議程;一位文化名人竟在信中言辭激烈地說:「『社會主義』不知隨風《飄》到哪裡去了。」
《飄》的「問題」已不僅限於出版這本書,它已經被一些人引申到如何辯證地對待西方文化的問題上。而盡管出版界的許多領導都不贊成批《飄》,但顯然,單靠出版界的力量已經難以頂住這莫大的壓力。就在這關鍵時刻,鄧小平同志對《飄》的出版給予了肯定。
1980年6月14日,香港《文匯報》登載了美聯社13日發自北京的一條電訊稿,盡管只有幾百字,但它對中國出版界、文化界來說,卻是一股真正的暖風,一劑強有力的清醒劑。
這條關於小平同志6月13日接見美國費城坦普爾大學代表團的電稿是這樣寫的:坦普爾的大學聯絡辦公室負責人喬治·英格拉姆說,該代表團「同鄧小平討論的范圍很廣」,其中包括「美國小說《飄》」。「鄧氏說,有些人不同意在中國出版這本小說,因為它歌頌奴隸主;但鄧氏認為應該出版,大家可以有自己的觀點。」而據接待這個代表團的科學院外事局整理的談話記錄記載:當談到美國南北戰爭時,小平同志說:「你們有一本書叫《飄》,是寫南北戰爭的。」外賓說:「是的,現在正在拍電影,有一位電影明星作主角。40年前已經拍了一部電影,現在又在拍另一部。」小平同志說:「小說寫得不錯,中國現在對這本書有爭論,因為這本書的觀點是支持南方庄園主的,我們想用中文出版這本書。出版了也沒有關系嘛,大家看一看,評論一下。」
一場爭論就這樣結束了,但它留給我們的記憶卻是那樣深刻,似乎永遠無法飄逝。
『伍』 《飄》裡面所有人物名字
女主名字:郝思嘉
女主父親名字:郝嘉樂女主兩個妹妹名字:蘇埃倫、卡麗恩
女主媽媽名字:埃倫
女主第一任丈夫名字:韓查理
第二任丈夫名字:弗蘭克
第三人丈夫名字:白瑞德
女主第一任丈夫的妹妹:韓媚蘭(希禮的妻子)
思佳愛的人(也是韓媚蘭的丈夫):衛希禮
衛希禮兩個妹妹的名字:衛英蒂、衛哈尼
女主大兒子名字(和第一任丈夫所生):韓韋德
女主二女兒名字(和第二任丈夫所生):埃拉
女主三女兒名字(和第三任丈夫所生):白邦妮
(5)美國電影飄的男主角照片擴展閱讀:
《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1937年獲得普利策文學獎。小說中的故事發生在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前夕。生活在南方的少女郝思嘉從小深受南方文化傳統的熏陶,可在她的血液里卻流淌著野性的叛逆因素。隨著戰火的蔓廷和生活環境的惡化,郝思嘉的叛逆個性越來越豐滿,越鮮明,在一系列的的挫折中她改造了自我,改變了個人甚至整個家族的命運,成為時代時勢造就的新女性的形象。
作品在描繪人物生活與愛情的同時,勾勒出南北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各個層次的異同,具有濃厚的史詩風格,堪稱美國歷史轉折時期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成為歷久不衰的愛情經典。
『陸』 《飄》的簡介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1900年11月8日—1949年8月16日),美國現代女作家。1900年11月8日出生於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
1925年,與喬治亞熱力公司的廣告部主任約翰·馬施結婚。曾獲文學博士學位,擔任過《亞特蘭大新聞報》的記者。1937年,她因本書獲得普利策獎。1939年獲紐約南方協會金質獎章。
1949年8月16日,米切爾去世,享年49歲。死後葬於亞特蘭大市的奧克蘭公墓。
內容簡介
斯嘉麗是美國喬治亞州一位富足且頗有地位的種植園主的女兒。父親傑拉爾德·奧哈拉是愛爾蘭的移民。剛到喬治亞州時,傑拉爾德身無分文,靠賭博贏得了塔拉庄園的所有權。於是就開始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創業,編織著他的美國夢。直到43歲的時候,他才和芳齡15的艾倫—一個東海岸法國移民的女兒結了婚。
傑拉爾德心地善良,但脾氣暴躁,而年輕的妻子則有著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嚴格的道德觀念。她親手操持著整個庄園的日常事務,甚至還為庄園里的黑奴看病,接生。因此,夫婦倆受到周圍白人庄園主的尊敬,也深得黑奴的愛戴。女兒斯嘉麗·奧哈拉(Scarlett·O'Hara)在這種環境中慢慢長大了。
1861年4月,美國南北兩方關系已經非常緊張。喬治亞州的男人們都在議論這場無法避免的戰爭。但是,16歲的斯嘉麗對此毫無興趣。她心裡想的除舞會、郊遊之外,還有那群圍著她轉的崇拜者。當她聽說第二天的野外宴會上,艾希禮·威爾克斯將宣布與梅蘭妮訂婚時,她心裡不覺一震。
她一直喜歡艾希禮的紳士風度與他英俊的外表,而且認為自己無論哪方面都比梅蘭妮要強得多,以自己的魅力,肯定能說服艾希禮和她一起私奔。但被艾希禮婉言拒絕。斯嘉麗覺得自己被艾希禮「拋棄」了。她氣急敗壞地打了艾希禮一記耳光,還在艾希禮離開後摔了一隻花瓶。誰知,那位瑞德·巴特勒卻一直在聽壁腳,當斯嘉麗指責他不是個紳士時,他反唇譏諷斯嘉麗不是個淑女。
戰爭的消息傳來,當天晚上的舞會也隨之取消。斯嘉麗突然決定和查爾斯結婚,因為這樣可以挽回自己的面子,也可以刺激一下艾希禮和自己的追求者。就這樣,任性的斯嘉麗在兩周之後就作了查爾斯的妻子。兩個月後,查爾斯病死在前方,斯嘉麗突然變成了寡婦。因為不愛查爾斯,所以對於查爾斯的死她並不感到憂傷,甚至慶幸。但寡婦的生活使生性活潑的斯嘉麗難以忍受。
這時,艾希禮也上了前線,其妻梅蘭妮從亞特蘭大來信,邀請她來查爾斯的姑姑家暫住一時,斯嘉麗便離開了塔拉庄園,來到亞特蘭大。環境的改變使斯嘉麗的心境稍稍有好轉。隨著戰事越來越吃緊,亞特蘭大的婦女們都被動員起來,到當地醫院護理從前方運回來的傷病員,還要為南方邦聯的軍隊縫制軍需品。但是,由於斯嘉麗新寡,所以不能參加為出征軍人舉辦的舞會和晚會。
1864年夏天,北軍直逼亞特蘭大—南方邦聯的首府。城市被圍,查爾斯的姑姑和城裡許多人家都逃離了亞特蘭大,斯嘉麗接到父親的信,得知母親和兩個妹妹都生了重病,她一心只想回家。但因梅蘭妮即將臨盆,斯嘉麗顧及到艾希禮的託付,只好留下來守在她的身邊。其間,瑞德曾登門拜訪,並要斯嘉麗做他的情婦,遭到了斯嘉麗的拒絕。
1865年4月,南方邦聯軍投降,戰爭終於結束了。許多南方人都在為他們的失敗而痛哭流涕。而在斯嘉麗的腦海里,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保住塔拉庄園。戰爭結束後,每天都有一些士兵路過塔拉庄園返回他們的故鄉。有一天,斯嘉麗她們發現門口躺著一個昏迷不醒的年輕人,便把他救起。在大家的照料下,這個名叫威爾的年輕人逐漸恢復了健康。威爾無家可歸,便在塔拉住下來,並慢慢地擔負起了庄園的許多管理事務。
艾希禮終於活著回來了。他衣衫襤褸,形容憔悴,原有的那種高貴氣質己消失殆盡。第二年春天,新政府命令塔拉庄園限期交納新附加稅,否則就要拍賣庄園來抵稅。原來,幾年前因過失而被塔拉庄園解僱的監工喬納斯當上了新成立的解放黑奴委員會的頭頭。他企圖侵吞塔拉庄園,故而想出了迫繳附加稅的主意。斯嘉麗和威爾一籌莫展,斯嘉麗希望艾希禮能幫他們想點辦法,但艾希禮的懦弱無能使他們失望。
絕望中,斯嘉麗突然想起了瑞德。如果瑞德肯拿出錢來保住塔拉庄園,斯嘉麗情願嫁給他,或作他的情婦。斯嘉麗與家人用母親艾倫的苔綠色天鵝絨窗簾做了一條新裙子,第二天,斯嘉麗穿著新裙子在嬤嬤的陪同下就來到了亞特蘭大尋找瑞德,這時才知道,瑞德因涉嫌侵吞南方邦聯的大筆資金已鋃鐺入獄。情緒沮喪的斯嘉麗無意中遇見了妹妹蘇倫的未婚夫弗蘭克·肯尼迪。
他已是一家商店的老闆,手頭有一筆錢。斯嘉麗明白蘇倫渴慕以前的富貴生活而且自私,如果蘇倫與弗蘭克結婚,她是絕不會用錢拯救塔拉庄園。於是斯嘉麗謊稱蘇倫將與托尼·方丹結婚,然後輕而易舉地使弗蘭克投入了自己的懷抱。兩周後,他倆便結了婚。塔拉庄園得救了!但不久發現,弗蘭克並沒有什麼商業頭腦,而且對別人的勸告充耳不聞,因此生意經營得很不好。
這時,瑞德通過各種私人關系,得以獲釋。他借給斯嘉麗一筆錢,斯嘉麗便背著弗蘭克買下了一個倒閉了的木材加工廠,自己獨自經營起來。一個女人經商,而且也像男人一樣賺錢,這在亞特蘭大是前所未有的。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她不法經營,令弗蘭克顏面喪盡。
斯嘉麗懷孕了。她想在生產前多賺一些錢,以備急需,於是買下了第二個木材廠。在這段時間里,斯嘉麗每天自己駕車往返於木材廠之間,除瑞德外沒有任何朋友。一天,瑞德勸她路上要小心一些,暗示如果遭到黑人襲擊,三K黨將會為她進行報復。而當時亞特蘭大執行「重建法案」的軍管政府則正在盤算著如何把三K黨和所有涉嫌的南方人一網打盡。
六月斯嘉麗趕回塔拉庄園參加她父親的葬禮。葬禮之後,艾希禮、梅蘭妮一家搬到了亞特蘭大,買了一幢破舊的房子住了下來。善良正直的梅蘭妮很快在婦女界贏得了信任,成了一位極受尊重的人物。而艾希禮雖然受斯嘉麗之託,管理一個木材廠,但經營得很糟糕。
幾個月之後不顧親友的勸阻和反對,斯嘉麗和瑞德結了婚。1871年聖誕節,州政府的大權終於又回到了南方人的手裡。邦妮非常漂亮,在邦妮身上瑞德幾乎傾注了全部心血。瑞德之所以努力改變自己在亞特蘭大居民眼中的形象,完全是為了樹立邦妮今後在亞特蘭大的地位。
斯嘉麗對艾希禮仍然舊情不忘。艾希禮生日那天的下午,在木材廠,斯嘉麗和艾希禮談得很投機。他們一起回憶了那個野外宴會。這件事很快被瑞德和梅蘭妮知道了。幾天以後,瑞德帶上邦妮出遠門去了。他走後,斯嘉麗馬上去找梅蘭妮,想向她坦露自己的過錯。但梅蘭妮止住了她,她再三強調只有斯嘉麗才是她最親的親人。梅蘭妮迫使大家都相信斯嘉麗,並堅定不移地保護斯嘉麗。
不久,斯嘉麗發現自己又懷孕了。這時她開始想念瑞德,盼望他早點回來。瑞德到家的那一天,斯嘉麗特意在樓梯口迎接。本想把懷孕的消息告訴他,但一看到他那副冷嘲熱諷的神氣,斯嘉麗就氣不過來。結果失足,跌下樓梯,致使流產。
身體素來羸弱的梅蘭妮不聽醫生的勸告又一次懷孕。懷孕後她的身體迅速惡化。臨終前,她把照看艾希禮的重擔交給了斯嘉麗。這時,斯嘉麗突然意識到,一向瘦弱的梅蘭妮實際上是保護她的寶劍和盾牌,而她也第一次認識到,她還是愛梅蘭妮的。
梅蘭妮去世了艾希禮就好像失去了主心骨,像個小孩子一樣,他比斯嘉麗更感到害怕。也只有這時,斯嘉麗才明白,她並不愛艾希禮,她對艾希禮特殊的感情只因為他沒像其它男人一樣迷上自己。從此她生活中的兩大精神支柱消失了。
在濃霧中,斯嘉麗拚命往家裡跑,霧中的她好像又重溫著多年前一直困擾著她的一個噩夢。終於,她看見自己住宅的燈光,霎那間她覺得自己看到了希望,因為世界上還有瑞德,而她真心愛的就是瑞德!
但是,這一切都已經太晚了。瑞德已經對斯嘉麗失望,決定棄家出走,離開斯嘉麗。此時此刻,對於斯嘉麗來說,生活中的一切光亮都消失了。她只有回到塔拉庄園去這一條出路。她感到太疲勞了,腦子再也承受不了這些壓力。她自言自語地說:「還是留給明天去想吧……不管怎麼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6)美國電影飄的男主角照片擴展閱讀:
作品分析
綜觀全書,洋洋百萬余言,故事生動曲折,情節真摯感人而且故事的進展,情節的展開幾乎全是按照時間順序,隨著主人公斯嘉麗的活動單線發展的,可讀者讀起來並不覺得平鋪直敘、乏味冗長。這不得不歸因於作者高超的藝術手筆,巧妙的人物關系設置,細膩的心理活動分析,情節的戲劇沖突與人物心理的巧妙結合以及高度個性化的人物語言等等,都是小說《飄》十分顯著的藝術特色。
創作背景
歷史背景
美國南北戰爭摧毀了喬治亞乃至整個南方的經濟,黑奴重新獲得自由,昔日奴隸主養尊處優的好時光隨風而逝,飄得遠遠的。為了生存,他們必須放下臭架子,努力奮斗,不然只有死路一條,連亞蘭大上流社會的中堅分子也不得不降貴屈尊,賣糕餅的賣糕餅,趕馬車的趕馬車。
時代背景
女性主義文學是開始於19世紀,到了20世紀開始蓬勃發展。女性主義的飛速發展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時代背景有著密切的聯系。隨著法國大革命所倡導的自由、平等、博愛及天賦人權等思想在整個世界范圍內迅速深入人心,從19世紀30年代開始,一場為了爭取女性在政治、經濟、教育等方而平等的女權運動開始了。1936年出版的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問世的。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1900年11月8日—1949年8月16日),美國現代女作家。1900年11月8日出生於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
1925年,與喬治亞熱力公司的廣告部主任約翰·馬施結婚。曾獲文學博士學位,擔任過《亞特蘭大新聞報》的記者。1937年,她因本書獲得普利策獎。1939年獲紐約南方協會金質獎章。
1949年8月16日,米切爾去世,享年49歲。死後葬於亞特蘭大市的奧克蘭公墓。
『柒』 瑪格麗特。米切爾和《飄》
<羨豎飄>之簡介
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的前夕,塔拉庄園的千金小姐郝思嘉愛上 了另一庄園主的兒子艾希利,但艾希利卻選擇了郝思嘉的表妹-- 溫柔善良的韓媚蘭為終身伴侶。郝思嘉出於妒恨,搶先嫁給了韓媚 蘭的弟弟查爾斯。不久,美國南北戰爭爆發了。艾希利和查爾斯作 為徵兵上了前線。查爾斯很快就在戰爭中死去了。郝思嘉成了寡婦, 但她內心卻一直熱戀著艾希利。
一天,在一次舉行義賣的舞會上,郝思嘉和風度翩翩的商人白 瑞德相識。白瑞德開始追求郝思嘉,但遭到她的拒絕。郝思嘉一心 只想著去追求艾希利,結果也遭到拒絕。
在戰爭中,美國南方軍遭到失敗,亞特蘭大城裡擠滿了傷兵。 郝思嘉和表妹韓媚蘭自願加入護士行列照顧傷兵。目睹戰亂帶來的 慘狀,任性的郝思嘉成熟了不少。這時,從前線傳來消息,北方軍 快打過來了,不少人家驚惶地開始逃離家園。不巧韓媚蘭要生孩子 了,郝思嘉只好留下來照顧她。
在北方軍大軍壓境之日,郝思嘉哀求白瑞德幫忙護送她和剛生 下孩子的韓媚蘭回塔拉庄園。白瑞德告訴郝思嘉他不能目睹南方軍 潰敗而不去助一臂之力,他要參加南方軍作戰,他留下一把手槍並 和郝思嘉擁吻告別。郝思嘉只好獨自勇敢地駕駛馬車回到塔拉庄園, 這時家裡已被北方軍士兵搶先洗動一空,母親在驚嚇中死去。
不久,戰爭結束了。生活依然困苦。北方來的統治者要庄園主 繳納重稅,郝思嘉在絕望中去亞特蘭大城找白瑞德借錢,但得知他 已被關進監獄。歸來的途中,郝思嘉遇上了本來要迎娶她妹妹的暴 發戶弗蘭克,為備派銀了要重振破產的家業,她騙取弗蘭克和自己結了婚。
郝思嘉在弗蘭克經營的木材廠非法僱用囚犯,並和北方來的商 人大做生意。此時,白瑞德因用錢賄賂而恢復了自由。兩人偶然碰 面,再次展開愛恨交織的關系。
弗蘭克和艾希利因加入了反政府的秘密組織,在一次集會時遭 北方軍包圍,弗蘭克中彈死亡,艾希利負傷逃亡,在白瑞德幫助下 回到韓媚蘭身邊。郝思嘉再次成為寡婦。此時,白瑞德前來向她求 婚,她終於與一直愛她的搞私運軍火和糧食致富的白瑞德仿宴結了婚。 婚後,夫妻二人住在亞特蘭大的豪華大宅。一年後,女兒邦妮出生, 白瑞德把全部感情投注到邦妮身上。郝思嘉偶然翻閱艾希利的照片 被白瑞德發現,終於導致了二人感情的破裂。其後,在艾希利的生 日會前夕,郝思嘉與艾希利相見時熱情的擁抱引起旁人非議,但韓 媚蘭不相信他們之間有曖昧關系。白瑞德可不這樣想。
當郝思嘉告訴白瑞德她已經再次懷孕時,白瑞德懷疑地問那是 誰的孩子?郝思嘉在羞怒之下欲打白瑞德,卻不慎滾下樓梯引起流 產。白瑞德感到內疚,決心同郝思嘉言歸於好,不料就在他倆談話 時,小女兒邦妮意外墜馬摔死了。與此同時不幸的事也在另一個家 庭里發生,韓媚蘭終因操勞過度卧病不起。臨終前,她把自已的丈 夫艾希利和兒子託付給郝思嘉,但要求她保守這個秘密,郝思嘉不 顧一切撲向艾希利的懷中,緊緊擁抱住他,站在一旁的白瑞德無法 再忍受下去,而轉身離去。面對傷心欲絕毫無反應的艾希利,郝思 嘉終於明白,她愛的艾希利其實是不存在的,她真正需要的是白瑞 德。
當郝思嘉趕回家裡告訴白瑞德,她是真正愛他的時候,白瑞德 已不再相信她。他決心離開郝思嘉,返回老家去尋找美好的事物, 被遺棄的郝思嘉站在濃霧迷漫的院中,想起了父親曾經對她說過的 一句話:「世界上唯有土地與明天同在。」她決定守在她的土地上 重新創造新的生活,她期盼著美好的明天的到來。
1949年8月16日 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逝世
1949年8月16日,為中國讀者所熟悉的美國著名小說《飄》(由小說改編的電影名《亂世佳人》)的原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逝世。
瑪格麗特·米切爾1900年11月8日出生於名門,她一生都生活於亞特蘭大,從小就喜歡聽大人講美國南北戰爭的故事。亞特蘭大所在的喬治亞州是南北戰爭中南軍據守的最後防線,小米切爾常常騎馬憑吊戰爭後的遺跡。
在同酒商厄普肖的婚姻破裂後,她嫁給了記者馬什,這讓守舊的亞特蘭大社交界大吃一驚。更讓人驚訝的是,她不從夫姓。正是在馬什的鼓勵下,米切爾開始默默寫作,十年後完成了《飄》。書原名叫《明天是個新日子》,斯佳麗也不叫斯佳麗,叫潘茜。出版時,米切爾才把書名改成《飄》——這是英國詩人道森長詩《辛拉娜》中的一句,用在這部小說中意喻南方的奢華全被北軍洗劫殆盡,一切都化為烏有,隨風飄去,充滿了女性的傷感。這種對南方的同情,引起了評論界廣泛爭議。
《飄》1936年問世後引起轟動,被好萊塢搬上銀幕後,米切爾更名揚四海。面對榮譽,米切爾謙虛地表示,《飄》的文字欠美麗,思想欠偉大,她自己也不過是位業余寫作愛好者。她婉拒了各種邀請,一直與丈夫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此書自1936年首次出版後,在世界上被翻譯成29種文字,總共銷售了近3000萬冊。根據此書拍成的電影《亂世佳人》於1939年12月15日在亞特蘭大舉行首映,引起轟動,並迅速風靡全球。次年這部電影獲得10項奧斯卡獎。
1949年8月11日,瑪格麗特·米切爾與丈夫出門看電影時發生車禍,5天後逝世。
由於她生前堅決拒絕使故事有個結尾,從而使不少製片人紛紛請求得到拍攝續集的機會。1976年,瑪格麗特的兄弟斯蒂芬斯·米切爾准許美國環球製片公司選擇一個劇本拍續集,但是製片人的嘗試失敗了。
美國女作家亞歷山德拉·芮普利經過3年的辛勤筆耕,於1991年9月25日在40個國家同時出版發行她創作的《飄》的續集——《郝思嘉》。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有一天,米切爾的兩個侄子突然心血來潮,感到有必要找位作家,創作《飄》的續集,這必須是一部他們能完全控制的上乘之作。於是,紐約威廉·莫里斯事務所受託於1986年組織了一次挑選作家的競賽。在紛至沓來的成千上萬名人中,莫里斯篩選出11名參加決賽,其中女性10名,男性1名。最後,57歲的芮普利獲得了米切爾家族的這一殊榮。
在眾多候選人中,芮普利確實是最理想的人選。她是女的,又是地道的美國南方人,在當年南部貴族的首府、《飄》的男主角白瑞德的故鄉查爾斯頓長大。人稱芮普利是文壇的「福將」,她早年寫的那些供火車站旅客看的流行小說,本本暢銷。後來,她又創作過4部關於美國南方的小說,頭一本《查爾斯頓》再版了11次,人們常將之與《飄》相提並論,她也因此而躋身於美國成名作家的行列。
芮普利在簽訂了這份450萬美元的合同之後,馬上開始構思。她先是仔細通讀原著,盡力感受原作者的創作思想,還動手抄了其中的300頁。她認為這是認真領悟作者風格的最好辦法。芮普利治學嚴謹、尊重歷史,為了保持作品的時代特點和風貌,她翻閱了大量歷史文獻,並且實地考察了故事發生的地點。此後,她就像一位隱士那樣,靜靜地續寫這部風靡世界55年、擁有眾多讀者的巨著。其間,美國文壇和藝術界始終有人對此非難不已,同名影片的導演助手拉勃文甚至指責說,續書「是對這部美國古典巨著的糟蹋」。但作者不為任何壓力所動,默默無聞地苦幹了3個年頭。1991年2月,她終於將1000頁的續集——《郝思嘉》的原稿放在了出版商的辦公桌上。
由於出版商與作者有約在先,此書的創作和出版過程全屬保密。9月25日之前,世人無法得知郝思嘉和白瑞德最終是否再度重逢、破鏡重圓——這個令《飄》迷們猜測了半個世紀的謎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續集尚未問世,就已先聲奪人,成為今年世界文壇最轟動的事件之一。
不過,這樣一部世界名著在中國的命運卻不佳,曾被當成是有害讀物加以批判。1999年1月8日,《光明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無法飄逝的記憶——追蹤20年前一場關於<飄>的爭論》。文章說:揭開封塵已久的記憶,當年的主要當事人、浙江省出版事業管理局原負責人馬守良感慨萬端:如果沒有十一屆三中全會,如果沒有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就沒有中國出版界的今天。
風波源於那個特定時期所產生的嚴重「書荒」。1978年,北京、上海的一些大出版社先後出版了35種中外文學名著。1979年9月,浙江人民出版社組織力量,認真審讀了一部分以往出版過的中外名著。經過反復論證和研究,他們決定出版傅東華翻譯的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說《飄》。重印《飄》的消息剛一傳開,十幾個省的發行部門就蜂擁而至,許多大專院校也紛紛要求供應此書,《飄》的印刷計劃從10萬冊一路飈升至60多萬冊。上海一家文化單位甚至派人親赴浙江坐等,不給幾萬冊不走。然而正當《飄》的上冊剛剛出版,中下冊尚在印製的時候,一場猛烈的暴風雨頃刻而至。
1980年1月27日和29日,一家地方黨報連續發表了「《飄》熱和《根》熱」、「《飄》到哪裡去?」兩篇文章,拉開了批判出版《飄》的序幕。緊接著,又一家著名的地方報紙以不少社會知名人士發出呼籲為名,發表了「出版圖書要考慮社會效果」的文章。4月18日,文化界一位著名人士對日本新聞代表團說,中國「也出版了像《飄》那樣不大好的東西」,日本時事社隨即作了報道。4月23日,一家大報也發表了「揭開《飄》的紗幕」的文章。
幾乎與此同時,內部通報,大小會議,各種來信,對於《飄》的批評同樣接連不斷。5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出版局長會議上,批評《飄》成了未列入議程的議程;一位文化名人竟在信中言辭激烈地說:「『社會主義』不知隨風《飄》到哪裡去了。」
《飄》的「問題」已不僅限於出版這本書,它已經被一些人引申到如何辯證地對待西方文化的問題上。而盡管出版界的許多領導都不贊成批《飄》,但顯然,單靠出版界的力量已經難以頂住這莫大的壓力。就在這關鍵時刻,鄧小平同志對《飄》的出版給予了肯定。
1980年6月14日,香港《文匯報》登載了美聯社13日發自北京的一條電訊稿,盡管只有幾百字,但它對中國出版界、文化界來說,卻是一股真正的暖風,一劑強有力的清醒劑。
這條關於小平同志6月13日接見美國費城坦普爾大學代表團的電稿是這樣寫的:坦普爾的大學聯絡辦公室負責人喬治·英格拉姆說,該代表團「同鄧小平討論的范圍很廣」,其中包括「美國小說《飄》」。「鄧氏說,有些人不同意在中國出版這本小說,因為它歌頌奴隸主;但鄧氏認為應該出版,大家可以有自己的觀點。」而據接待這個代表團的科學院外事局整理的談話記錄記載:當談到美國南北戰爭時,小平同志說:「你們有一本書叫《飄》,是寫南北戰爭的。」外賓說:「是的,現在正在拍電影,有一位電影明星作主角。40年前已經拍了一部電影,現在又在拍另一部。」小平同志說:「小說寫得不錯,中國現在對這本書有爭論,因為這本書的觀點是支持南方庄園主的,我們想用中文出版這本書。出版了也沒有關系嘛,大家看一看,評論一下。」
一場爭論就這樣結束了,但它留給我們的記憶卻是那樣深刻,似乎永遠無法飄逝。
『捌』 亂世佳人 瑞德扮演者
《亂世佳人》是美國電影《飄》的中文譯名,根據小說家瑪格麗特·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 的同名小說改編。女主角郝思嘉(Scarlett O'Hara)由著名女星費雯·麗(Vivien Leigh)扮演,男主角白瑞德(Rhett Butler)由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扮演。
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
克拉克·蓋博1901年2月1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美國電影男演員。
1931年,克拉克·蓋博拍攝了第一部電影《彩色的沙漠》。1932年,憑借電影《紅塵》當選「好萊塢十大最賣座的電影演員」之一 。1934年,憑借喜劇片《一夜風流》獲得第7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獎 。1939年,克拉克·蓋博與費雯麗合作出演電影《亂世佳人》,憑借飾演的白瑞德一角獲得第十二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提名[3]。1945年,主演維克多·弗萊明執導的電影《怒海情波》。1953年,主演電影《紅色的塵土》。1959年,憑借《教師之戀》獲得第16屆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男主角提名[4]。1960年11月16日,克拉克·蓋博因心肌梗塞在洛杉磯去世 。
1995年,在《帝國》雜志評選的「影史上100名最性感影星」排行榜中,他名列第36位[1 。1999年,他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7名 。
1901年2月,克拉克·蓋博出生在俄亥俄的加的斯,他出生後才10個月,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先後將他托給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親戚家撫養。1912年,克拉克·蓋博因家境的變遷,不得不中途綴學 。
1918年,克拉克·蓋博離開家到附近的城市去闖盪,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觀看了話劇《青鳥》,從此愛上了表演,並且常常去劇院當義務報童,有時也跑跑龍套。後來他不顧父親的反對,獨自四處漂泊,先後干過鞋匠、電工、售貨員等十多種職業。1923年,克拉克·蓋博在明星劇團臨時客串主角。不久他認識了長他17歲的百老匯演員約瑟芬狄倫,並受到她的指導。
1931年,克拉克·蓋博與米高梅簽訂了為期一年的合同;同年他拍攝了首部電影《彩色的沙漠》,飾演一個牛仔,正式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 。1932年,出演電影《紅塵》;同年他當選為「好萊塢十大最賣座的電影演員」之一 。
1934年2月22日,克拉克·蓋博主演的喜劇片《一夜風流》在美國公映[6];同年他憑借該片獲得第7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獎,這也是奧斯卡第一次將這一獎項授予。
1935年,克拉克·蓋博在耗資兩百萬美元拍攝的影片《叛艦喋血記》中扮演指揮士兵嘩變的英國海軍軍官。該片獲得了第8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克拉克·蓋博也憑借該片獲得第8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
1936年,與卡洛爾·隆巴合作拍攝影片《丈夫的秘密》。1937年,克拉克·蓋博在當年舉行的電影皇帝和皇後的評選活動中當選為好萊塢的電影皇帝 。
1938年,與斯潘塞.特蕾西、萊昂內爾、巴里摩爾合作出演電影《試驗飛行員》。1939年,克拉克·蓋博與費雯麗合作出演電影《亂世佳人》,飾演驕傲灑、至情至性的白瑞德[7],獲得第十二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
1940年,參演Frank Borzage執導的愛情冒險片《奇異的貨物》,片中克拉克·蓋博飾演的韋尼是一位被關押在監獄里的刑事罪犯 。
1942年8月12日,41歲的克拉克·蓋博加入了美國空軍,當了一名軍人。1944年7月,他以少校軍官的身份從空軍退伍,重返好萊塢 。
1945年,與葛麗亞·嘉遜、瓊·布朗德爾聯袂主演維克多·弗萊明執導的電影《怒海情波》[9]。1947年參演電影《The Hucksters》 。
1949年,主演電影《煙消去散》。1951年,出演由威廉·A·韋爾曼導演的冒險片《蠻山血戰》 。1953年,在《紅色的塵土》的重拍版中他又一次扮演了原片中的角色 。
1954年,與拉娜·特納共同主演電影《諜調風雲》。1956年,參演電影《The King and Four Queens》。1957年,出演由拉烏爾·沃爾什執導的電影《金漢艷奴》 。
1958年,主演電影《太平洋潛艇戰》,飾演一個熱衷駕駛的技術高超的潛水官員。1960年,在拍攝《不合時宜的人》一片時,他堅持不用替身。影片還未公映,克拉克·蓋博就因心臟病突發而去世。
1924年,克拉克·蓋博迎娶了比他年長15歲的約瑟芬;1930年4月,兩人離異。1939年3月,克拉克·蓋博與卡羅爾·隆巴德結婚,1942年,卡羅爾與母親雙雙在飛機失事中喪生。
1949年,克拉克·蓋博與西爾維亞·阿什莉結為夫婦,這段婚姻只維持了3年,兩人於1952年離婚 。1955年,克拉克·蓋博與凱瑟琳·威廉姆斯結婚 。1961年3月,克拉克·蓋博的遺腹子出生,為了紀念蓋博,兒子取名為約翰·克拉克·蓋博。
『玖』 飄 瑞德的扮演者是誰
白瑞德飾演者 克拉克·蓋博
美國電影《飄》,根據小說家瑪格麗特·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 的同名小說改編。女主角郝思嘉(Scarlett O'Hara)由著名女星費雯·麗(Vivien Leigh)扮演,男主角白瑞德(Rhett Butler)由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扮演。這部影片獲得了當年的多項奧斯卡獎,包括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費雯麗(Vivien Leigh)憑借其出色的演技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克拉克•蓋博,衣冠楚楚,風度翩翩,溫柔又狂野,是最老牌的好萊塢「萬人迷」。1932年,一部《沙漠之光》使他得以躋身十位最叫座的明星之列,此後《一夜風流》、《亂世佳人》更讓他在電影界立於不敗之地。1938年,他被加冕為電影皇帝。克拉克•蓋博是好萊塢的神話人物,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美國式的魅力和風采。他的最後一部影片是《野馬和女人》,拍完後不久就去世了。蓋博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描述的:「他很幸運,這點他知道。」
「一夜風流」登「皇位」
1933年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以5000美元低價購下短篇小說《夜班公共汽車》,像當時好萊塢的其他大小電影製片廠一樣准備以輕松、浪漫的喜劇片掃去沉積在觀眾心頭的陰雲,在經濟大蕭條的窘境中博觀眾一笑,以求在風雨飄搖中站穩腳跟。他們高薪聘來義大利著名導演弗蘭克•卡普拉,接著向米高梅借用大明星羅伯特•蒙哥馬利擔任男主角。米高梅老闆梅耶認為這將又是一部平庸俗氣的搞笑之作,蒙哥馬利與之「英雄所見略同」,堅決推辭,不肯為小公司的平庸影片壞了名聲。當時克拉克•蓋博(1901~1960年)雖以《丈夫的秘密》登上十大最賣座男星之列,卻還不是梅耶手中的王牌,而且蓋博耿直的性情頗有些讓財大氣粗的老闆不舒服,於是梅耶「借刀殺人」將蓋博獻了出去。哥倫比亞公同倒也滿意,克拉克•蓋博卻氣得怒火中燒!去演別人拒演的片子,而且是借給不起眼的哥倫比亞,簡直是一種羞辱!然而等蓋博先生靜下心來研讀劇本之後,卻產生了強烈的創造慾望。他感到這部影片很有些意思,用心去拍說不定會有點出息。值得慶幸的是,大明星克勞黛•考爾白也如出一轍被另一家大電影公司派拉蒙借出來,加上胸有成竹的大導演卡普拉,事情好像並非想像的那樣糟糕。
《夜班公共汽車》是一個有趣的故事,確實與那些泛濫的公共汽車影片似乎不同。影片僅僅拍了四個星期,很多細節是即興發揮,在歡笑聲中充滿人性的溫情,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共鳴。蓋博的表演熱烈奔放、幽默灑脫。導演卡普拉說:「克拉克演技超群,連站立的姿勢、抽煙的樣子也比別人美。」是的,蓋博以雄健剛毅的男性魅力征服了所有的人,他的一言一行、衣著飾物成為人們爭相摹擬的對象。
影片發行前改名為《一夜風流》,這部先前不被看好的影片被電影史學家們稱為「最不可思議」的片子,創造了電影史上的一個奇跡,獲得了第7屆奧斯卡大獎的5項主要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女主角,這是奧斯卡問世以來的首次輝煌紀錄,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一夜」之間從二流公司躍居一流大公司之列,在商業和藝術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蓋博自己也不相信,4周以前還曾讓自己大發雷霆的影片竟然成為藝術生涯中一部煌煌巨片!老闆心中更是打翻了五味瓶一般,趕緊請回蓋博主演米高梅一系列重頭影片,如《曼哈頓事件》、《最後五分鍾》、《下班之後》等,無論是輕喜劇,還是冒險片,無論正角,還是反角,蓋博演來揮灑自如,得心應手。蓋博的名字已成為無法阻擋的輝煌。1937年1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將一份崇高榮譽贈給蓋博:把他的手印印在紐約中國大戲院門前的水泥地上,這是只有取得顯著成就和產生實際影響的超級明星才能享有的殊榮。與此同時,《紐約時報》等55家報紙響應專欄作家沙利文評選電影皇帝和皇後的倡議,評選委員會共收到2000萬張選票,嘉寶占據了「皇後」寶座,而「皇帝」之位由蓋博以絕對優勢當選。1937年12月8日,電影帝後的加冕典禮在洛杉磯舉行,蓋博成為千萬觀眾心中的偶像。當時美國社會流行的一句話是:「你以為你是誰?克拉克•蓋博嗎?」
蓋博1901年2月1日生於美國加迪斯地區,父親是採油工,母親在他十個月時便去世了。那時他的名字是比利•蓋博。繼母對他很疼愛,小蓋博也確實討人喜歡,從小就顯露了不凡的藝術才華,還特別喜歡體育運動,這一切是他成長為體魄健壯的電影明星的良好開端。後來家中人口漸多,生活日益窘迫,17歲的蓋博自作主張退了學,去工廠打工。在空閑時間,他看話劇演出,年輕的他難以抑制青春的激情和藝術的夢想,毅然辭職,到劇團當雜務人員。此後的五六年,蓋博輾轉多個劇團,尋找發展機會,然而登台機會很少。
在這期間父親對他幾乎失望,繼母也患病身亡,蓋博時時感懷身世,思念生母與繼母。這時一個大他17歲的女人約瑟芬•狄瓏走進了他的生活。已經39歲的約瑟芬曾是百老匯的著名演員,她對蓋博產生了一種天然的母性吸引力。約瑟芬憑著多年的經驗認為這個高大英俊、氣質深沉的小夥子將來會有所作為。她制定了一份計劃對蓋博進行全面的藝術指導,一年下來蓋博已然成為精工製作的精美藝術品。在真心實意的交往中,兩人產生了深沉的情感,蓋博從約瑟芬身上得到了渴望已久的母愛般的慰藉,他們走到了一起,是好萊塢歷史上最奇異的婚配之一。
婚後,比利•蓋博改名為克拉克•蓋博,這時離成功已經又走近了一步。他粗獷豪放的男性魅力讓許多少女著迷,他得天獨厚的外在條件在當時電影、戲劇界首屈一指。百老匯排演戲劇《馬奇納》,急需一名男演員,蓋博獲得了這個機會,並成為百老匯的正式演員。他不負眾望,令觀眾眼前一亮,影評家稱贊他「演出不俗」,「充滿了活力和粗獷的男性美」。
此時,自從嘉寶發出電影第一聲來,觀眾普遍傾向於有聲電影,只有卓別林的喜劇默片還佔有市場。電影需要發音吐詞出色的演員,不少導演開始關注戲劇界。他們發現了蓋博。米高梅請他參加《沙漠之光》的拍攝,這是蓋博的第一部影片。蓋博出色的台詞讓導演大為贊賞,而從小練就的健壯體格在演反派牛仔時更是大出風頭。被看好的蓋博剛完成此片就接到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夜班護理》的邀請,扮演凶惡的司機,結果蓋博將出場不多的惡徒演得十分成功,以至於華納想把他留下專演壞人。得到消息的米高梅立刻搶先與蓋博訂了一年的合同。1930到1931年,蓋博飾演的無論是強盜,還是藍領工人,或報社記者,都讓人擊掌贊嘆,他那美國風格的亦剛亦柔的硬漢形象給銀幕帶來了強烈沖擊。
1932年,蓋博的《紅塵》創下了當年票房最高紀錄,接下來與卡洛爾•龍巴德主演的《丈夫的秘密》讓他登上了美國當時十大最賣座男星的精華榜,同時,他與卡洛爾的愛情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這一年,48歲的約瑟芬提出離婚,蓋博第二次娶的不是卡洛爾,而是44歲的麗亞。這時米高梅公司看中其票房吸引力讓他拍幾部不願接手的影片,耿直的蓋博奮起反擊,由此才引發了「一夜風流」的喜劇。
「白瑞德」讓他風靡全球
蓋博在藝術舞台拼搏的同時,亞特蘭大有個名叫瑪格麗特•米西爾的女教師也在同命運抗爭。她毅然辭去教職,用5年時間著就了《飄》,轟動全美。米高梅老闆梅耶的女婿、大名鼎鼎的獨立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搶先一步奪到了小說改編權,女主角經過激烈競爭由費雯•麗飾演,男主角人們普遍看好蓋博。翁婿一番明爭暗鬥兩年後才達成協議,米高梅借給塞爾茲尼克蓋博飾主角,但影片發行權要交給米高梅。事實證明,蓋博值得塞爾茲尼克付出這高昂代價。
白瑞德以成熟迷人的獨特魅力為蓋博贏得了空前榮譽。如果說《一夜風流》讓他在美國一枝獨秀,那麼《亂世佳人》則讓他風靡全球,成為世界影壇的天皇巨星。電影史學家權威性的論斷是,默片時代的卓別林、有聲時代的蓋博同為影壇雙雄,加上英國的勞倫斯•奧立弗,皆在電影王國達到了別人無法企及的高度。而蓋博更是被公認為影帝中的影帝,「男人中的男人」。
然而,1939年奧斯卡獎大大出人意料:《亂世佳人》獲得八項大獎,而最佳男主角將卻授給了《萬世師表》的羅伯特•泰勒。結果一出,各種猜測紛至沓來。其中較為可信的說法是梅耶認為《亂》已產生了轟動效應,不需要再錦上添花,而《萬》要大造聲勢,他親自介入評選活動,讓羅伯特取代了蓋博。蓋博對此毫不介意,他在記者面前稱贊羅伯特演技超群,應該獲獎。
41歲毅然參軍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後,蓋博與第三任妻子卡洛爾給美國總統羅斯福打電話表示願意為國家效勞。他們被邀請去宣傳購買國債,由於蓋博在拍片中,卡洛爾一人前往,返回時飛機失事。頃刻間蓋博失去了最心愛的女人。為了紀念卡洛爾,蓋博毅然以41歲的「高齡」參加了美國空軍,作為二等兵被派往邁阿密預備軍官學校和佛羅里達空軍學校學習軍事知識和技能。憑著多年拍片時的基礎,蓋博竟然和那些血氣方剛的年輕小夥子一樣鍛煉成合格的重型轟炸炮手,並且掌握了空中攝影技術,真正接受戰爭的洗禮。他主動要求去前線作戰,在倫敦郊外的第351轟炸大隊基地,蓋博多次隨機進入德國上空與德軍飛機展開空中對抗,屢立戰功,很快由少尉晉升為上尉,並先後榮獲優秀飛行十字勛章和空軍獎章。
1943年8月,蓋博作為空中攝影師隨機參加美國空軍對德國本土的首次空襲,他的任務是在槍林彈雨中搶拍作戰鏡頭。在戰斗中他所在的飛機中彈15處,然而蓋博同機組人員堅持拍攝完畢才撤退。機長為他提心吊膽,然而他卻抱著犧牲的准備。他最擔心的倒是跳傘,怕希特勒「會把我關在籠子里,在德國賣十個馬克的門票到處展覽」。萬幸的是,蓋博全身而回,帶著拍攝的5萬尺膠卷。膠片被剪輯成5部軍事紀錄片和軍事訓練片,在美國和盟軍中作為珍貴的戰事資料廣泛播映。1944年7月,歷經兩年戰爭經歷的蓋博光榮退役,重回好萊塢。
「他很幸運,這點他知道。」
米高梅熱烈歡迎蓋博歸來。他的英雄形象無疑又加重了他在老闆心中的籌碼。然而失去愛情的蓋博經過戰場廝殺後彷彿走向落幕,影片中的情愛和冒險激不起藝術的靈感。《冒險》、《歸鄉》、《城市的鑰匙》等重返好萊塢拍攝的幾部影片中,他以嚴謹凝重的形象出現,這對見慣風雲的蓋博來說屬於正常,但對觀眾來說卻是無法適應。年近五旬的蓋博娶了第四位夫人,長得很像卡洛爾的西爾維亞。他感覺自己太疲憊了,想過平穩的生活,生幾個孩子安慰餘生。然而這又是一場短命的婚姻。與此同時,勢利的米高梅見蓋博難現輝煌,不再與之簽約。蓋博在為米高梅拍了54部影片後離開,孤身一人。
後來《莫加博》上映後為蓋博贏得一片叫好聲,達到了重返影壇十年來的新高潮。米高梅後悔不迭要請回蓋博,被其拒絕。55歲時蓋博終於找到一個能讓他身心得到慰藉的女人威廉斯,她帶來的一雙兒女給了蓋博無盡的快樂。愛情和親情再度燃起蓋博的藝術激情,他接連拍了7部影片,魅力不減,觀眾欣喜若狂,感嘆蓋博又回來了。
1960年,他接拍了最後一部影片《野馬和女人》,幾乎是昔日那個魅力四射的男子漢蓋博的重現,他自己也非常滿意,說:「在我一生的事業中,有兩樣值得驕傲的東西———《亂世佳人》和這部影片。」
1960年11月6日,蓋博走完了英雄的一生。阿瑟•米勒在《野馬和女人》劇本上寫下:「贈給不知道憎恨的人。」表達對蓋博的崇敬之情。因為他太過偉大,人們幾乎無法找到恰當的語言銘刻在他的墓碑上。倒是蓋博曾經希望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下:「他很幸運。這點他知道。」是的,蓋博的成功離不開機遇,然而,我們說其成功本質更在於他肯為夢想付出一個男子漢所能付出的一切,包括生命。
『拾』 電影<<飄>>的男主人公扮演者:克拉克.蓋博介紹
克拉克•蓋博,衣冠楚楚,風度翩翩,溫柔又狂野,是最老牌的好萊塢「萬人迷」。1932年,一部《沙漠之光》使他得以躋身十位最叫座的明星之列,此後《一夜風流》、《亂世佳人》更讓他在電影界立於不敗之地。1938 年,他被加冕為電影皇帝。克拉克•蓋博是好萊塢的神話人物,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美國式的魅力和風采。他的最後一部影片是《野馬和女人》,拍完後不久就去世了。蓋博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描述的:「他很幸運,這點他知道。」
「一夜風流」登「皇位」
1933年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以5000美元低價購下短篇小說《夜班公共汽車》,像當時好萊塢的其他大小電影製片廠一樣准備以輕松、浪漫的喜劇片掃去沉積在觀眾心頭的陰雲,在經濟大蕭條的窘境中博觀眾一笑,以求在風雨飄搖中站穩腳跟。他們高薪聘來義大利著名導演弗蘭克•卡普拉,接著向米高梅借用大明星羅伯特•蒙哥馬利擔任男主角。米高梅老闆梅耶認為這將又是一部平庸俗氣的搞笑之作,蒙哥馬利與之「英雄所見略同」,堅決推辭,不肯為小公司的平庸影片壞了名聲。當時克拉克•蓋博(1901~1960年)雖以《丈夫的秘密》登上十大最賣座男星之列,卻還不是梅耶手中的王牌,而且蓋博耿直的性情頗有些讓財大氣粗的老闆不舒服,於是梅耶「借刀殺人」將蓋博獻了出去。哥倫比亞公同倒也滿意,克拉克•蓋博卻氣得怒火中燒!去演別人拒演的片子,而且是借給不起眼的哥倫比亞,簡直是一種羞辱!然而等蓋博先生靜下心來研讀劇本之後,卻產生了強烈的創造慾望。他感到這部影片很有些意思,用心去拍說不定會有點出息。值得慶幸的是,大明星克勞黛•考爾白也如出一轍被另一家大電影公司派拉蒙借出來,加上胸有成竹的大導演卡普拉,事情好像並非想像的那樣糟糕。
《夜班公共汽車》是一個有趣的故事,確實與那些泛濫的公共汽車影片似乎不同。影片僅僅拍了四個星期,很多細節是即興發揮,在歡笑聲中充滿人性的溫情,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共鳴。蓋博的表演熱烈奔放、幽默灑脫。導演卡普拉說:「克拉克演技超群,連站立的姿勢、抽煙的樣子也比別人美。」是的,蓋博以雄健剛毅的男性魅力征服了所有的人,他的一言一行、衣著飾物成為人們爭相摹擬的對象。
影片發行前改名為《一夜風流》,這部先前不被看好的影片被電影史學家們稱為「最不可思議」的片子,創造了電影史上的一個奇跡,獲得了第7屆奧斯卡大獎的5項主要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女主角,這是奧斯卡問世以來的首次輝煌紀錄,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一夜」之間從二流公司躍居一流大公司之列,在商業和藝術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蓋博自己也不相信,4周以前還曾讓自己大發雷霆的影片竟然成為藝術生涯中一部煌煌巨片!老闆心中更是打翻了五味瓶一般,趕緊請回蓋博主演米高梅一系列重頭影片,如《曼哈頓事件》、《最後五分鍾》、《下班之後》等,無論是輕喜劇,還是冒險片,無論正角,還是反角,蓋博演來揮灑自如,得心應手。蓋博的名字已成為無法阻擋的輝煌。1937年1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將一份崇高榮譽贈給蓋博:把他的手印印在紐約中國大戲院門前的水泥地上,這是只有取得顯著成就和產生實際影響的超級明星才能享有的殊榮。與此同時,《紐約時報》等55家報紙響應專欄作家沙利文評選電影皇帝和皇後的倡議,評選委員會共收到2000萬張選票,嘉寶占據了「皇後」寶座,而「皇帝」之位由蓋博以絕對優勢當選。1937年12月8日,電影帝後的加冕典禮在洛杉磯舉行,蓋博成為千萬觀眾心中的偶像。當時美國社會流行的一句話是:「你以為你是誰?克拉克•蓋博嗎?」
蓋博1901年2月1日生於美國加迪斯地區,父親是採油工,母親在他十個月時便去世了。那時他的名字是比利•蓋博。繼母對他很疼愛,小蓋博也確實討人喜歡,從小就顯露了不凡的藝術才華,還特別喜歡體育運動,這一切是他成長為體魄健壯的電影明星的良好開端。後來家中人口漸多,生活日益窘迫,17歲的蓋博自作主張退了學,去工廠打工。在空閑時間,他看話劇演出,年輕的他難以抑制青春的激情和藝術的夢想,毅然辭職,到劇團當雜務人員。此後的五六年,蓋博輾轉多個劇團,尋找發展機會,然而登台機會很少。
在這期間父親對他幾乎失望,繼母也患病身亡,蓋博時時感懷身世,思念生母與繼母。這時一個大他17歲的女人約瑟芬•狄瓏走進了他的生活。已經39歲的約瑟芬曾是百老匯的著名演員,她對蓋博產生了一種天然的母性吸引力。約瑟芬憑著多年的經驗認為這個高大英俊、氣質深沉的小夥子將來會有所作為。她制定了一份計劃對蓋博進行全面的藝術指導,一年下來蓋博已然成為精工製作的精美藝術品。在真心實意的交往中,兩人產生了深沉的情感,蓋博從約瑟芬身上得到了渴望已久的母愛般的慰藉,他們走到了一起,是好萊塢歷史上最奇異的婚配之一。
婚後,比利•蓋博改名為克拉克•蓋博,這時離成功已經又走近了一步。他粗獷豪放的男性魅力讓許多少女著迷,他得天獨厚的外在條件在當時電影、戲劇界首屈一指。百老匯排演戲劇《馬奇納》,急需一名男演員,蓋博獲得了這個機會,並成為百老匯的正式演員。他不負眾望,令觀眾眼前一亮,影評家稱贊他「演出不俗」,「充滿了活力和粗獷的男性美」。
此時,自從嘉寶發出電影第一聲來,觀眾普遍傾向於有聲電影,只有卓別林的喜劇默片還佔有市場。電影需要發音吐詞出色的演員,不少導演開始關注戲劇界。他們發現了蓋博。米高梅請他參加《沙漠之光》的拍攝,這是蓋博的第一部影片。蓋博出色的台詞讓導演大為贊賞,而從小練就的健壯體格在演反派牛仔時更是大出風頭。被看好的蓋博剛完成此片就接到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夜班護理》的邀請,扮演凶惡的司機,結果蓋博將出場不多的惡徒演得十分成功,以至於華納想把他留下專演壞人。得到消息的米高梅立刻搶先與蓋博訂了一年的合同。1930到1931年,蓋博飾演的無論是強盜,還是藍領工人,或報社記者,都讓人擊掌贊嘆,他那美國風格的亦剛亦柔的硬漢形象給銀幕帶來了強烈沖擊。
1932年,蓋博的《紅塵》創下了當年票房最高紀錄,接下來與卡洛爾•龍巴德主演的《丈夫的秘密》讓他登上了美國當時十大最賣座男星的精華榜,同時,他與卡洛爾的愛情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這一年,48歲的約瑟芬提出離婚,蓋博第二次娶的不是卡洛爾,而是44歲的麗亞。這時米高梅公司看中其票房吸引力讓他拍幾部不願接手的影片,耿直的蓋博奮起反擊,由此才引發了「一夜風流」的喜劇。
「白瑞德」讓他風靡全球
蓋博在藝術舞台拼搏的同時,亞特蘭大有個名叫瑪格麗特•米西爾的女教師也在同命運抗爭。她毅然辭去教職,用5年時間著就了《飄》,轟動全美。米高梅老闆梅耶的女婿、大名鼎鼎的獨立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搶先一步奪到了小說改編權,女主角經過激烈競爭由費雯•麗飾演,男主角人們普遍看好蓋博。翁婿一番明爭暗鬥兩年後才達成協議,米高梅借給塞爾茲尼克蓋博飾主角,但影片發行權要交給米高梅。事實證明,蓋博值得塞爾茲尼克付出這高昂代價。
白瑞德以成熟迷人的獨特魅力為蓋博贏得了空前榮譽。如果說《一夜風流》讓他在美國一枝獨秀,那麼《亂世佳人》則讓他風靡全球,成為世界影壇的天皇巨星。電影史學家權威性的論斷是,默片時代的卓別林、有聲時代的蓋博同為影壇雙雄,加上英國的勞倫斯•奧立弗,皆在電影王國達到了別人無法企及的高度。而蓋博更是被公認為影帝中的影帝,「男人中的男人」。
然而,1939年奧斯卡獎大大出人意料:《亂世佳人》獲得八項大獎,而最佳男主角將卻授給了《萬世師表》的羅伯特•泰勒。結果一出,各種猜測紛至沓來。其中較為可信的說法是梅耶認為《亂》已產生了轟動效應,不需要再錦上添花,而《萬》要大造聲勢,他親自介入評選活動,讓羅伯特取代了蓋博。蓋博對此毫不介意,他在記者面前稱贊羅伯特演技超群,應該獲獎。
41歲毅然參軍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後,蓋博與第三任妻子卡洛爾給美國總統羅斯福打電話表示願意為國家效勞。他們被邀請去宣傳購買國債,由於蓋博在拍片中,卡洛爾一人前往,返回時飛機失事。頃刻間蓋博失去了最心愛的女人。為了紀念卡洛爾,蓋博毅然以41歲的「高齡」參加了美國空軍,作為二等兵被派往邁阿密預備軍官學校和佛羅里達空軍學校學習軍事知識和技能。憑著多年拍片時的基礎,蓋博竟然和那些血氣方剛的年輕小夥子一樣鍛煉成合格的重型轟炸炮手,並且掌握了空中攝影技術,真正接受戰爭的洗禮。他主動要求去前線作戰,在倫敦郊外的第351轟炸大隊基地,蓋博多次隨機進入德國上空與德軍飛機展開空中對抗,屢立戰功,很快由少尉晉升為上尉,並先後榮獲優秀飛行十字勛章和空軍獎章。
1943年8月,蓋博作為空中攝影師隨機參加美國空軍對德國本土的首次空襲,他的任務是在槍林彈雨中搶拍作戰鏡頭。在戰斗中他所在的飛機中彈15處,然而蓋博同機組人員堅持拍攝完畢才撤退。機長為他提心吊膽,然而他卻抱著犧牲的准備。他最擔心的倒是跳傘,怕希特勒「會把我關在籠子里,在德國賣十個馬克的門票到處展覽」。萬幸的是,蓋博全身而回,帶著拍攝的5萬尺膠卷。膠片被剪輯成5部軍事紀錄片和軍事訓練片,在美國和盟軍中作為珍貴的戰事資料廣泛播映。1944年7月,歷經兩年戰爭經歷的蓋博光榮退役,重回好萊塢。
「他很幸運,這點他知道。」
米高梅熱烈歡迎蓋博歸來。他的英雄形象無疑又加重了他在老闆心中的籌碼。然而失去愛情的蓋博經過戰場廝殺後彷彿走向落幕,影片中的情愛和冒險激不起藝術的靈感。《冒險》、《歸鄉》、《城市的鑰匙》等重返好萊塢拍攝的幾部影片中,他以嚴謹凝重的形象出現,這對見慣風雲的蓋博來說屬於正常,但對觀眾來說卻是無法適應。年近五旬的蓋博娶了第四位夫人,長得很像卡洛爾的西爾維亞。他感覺自己太疲憊了,想過平穩的生活,生幾個孩子安慰餘生。然而這又是一場短命的婚姻。與此同時,勢利的米高梅見蓋博難現輝煌,不再與之簽約。蓋博在為米高梅拍了54部影片後離開,孤身一人。
後來《莫加博》上映後為蓋博贏得一片叫好聲,達到了重返影壇十年來的新高潮。米高梅後悔不迭要請回蓋博,被其拒絕。55歲時蓋博終於找到一個能讓他身心得到慰藉的女人威廉斯,她帶來的一雙兒女給了蓋博無盡的快樂。愛情和親情再度燃起蓋博的藝術激情,他接連拍了7部影片,魅力不減,觀眾欣喜若狂,感嘆蓋博又回來了。
1960年,他接拍了最後一部影片《野馬和女人》,幾乎是昔日那個魅力四射的男子漢蓋博的重現,他自己也非常滿意,說:「在我一生的事業中,有兩樣值得驕傲的東西———《亂世佳人》和這部影片。」
1960年11月6日,蓋博走完了英雄的一生。阿瑟•米勒在《野馬和女人》劇本上寫下:「贈給不知道憎恨的人。」表達對蓋博的崇敬之情。因為他太過偉大,人們幾乎無法找到恰當的語言銘刻在他的墓碑上。倒是蓋博曾經希望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下:「他很幸運。這點他知道。」是的,蓋博的成功離不開機遇,然而,我們說其成功本質更在於他肯為夢想付出一個男子漢所能付出的一切,包括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