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部日本電影,男的用聽診器聽牆壁,隔壁是住著一個女孩,聽隔壁女孩在干嗎,幻想隔壁女孩房間里的樣子,
嘿嘿,看來沒人知道,不好意思,鄙人恰好知道,《色慾迷牆》蒼老師難得一見的普通電影
『貳』 一步韓國電影 一個男孩帶聽診器偷聽 還撿衛生巾
《一夜情》女的帶墨鏡,男孩視力有問題。
『叄』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欣賞
當我看到這個電影的時候,這個電影帶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無盡的黑白,影片從開頭和故事的背景就預示著講述的這個故事將是悲壯的,而看完本片在腦海里只出現了這幾個詞,殺戮、生存、人性,最後回歸到一個詞,救贖。
在我們歡聲笑語的現在,已經早早遠離了戰爭的喧囂和恐慌,或許我們這一輩子都不可能去身在那樣一個慘絕人寰的戰爭年代。即使沒有了那種生活,我們也不可能忘記了那段黑暗的歷史。比如二戰時期中國的南京大屠殺,比如二戰時期德國的對猶太人的大屠殺。整個影片我看下來沒有哭過一次,但是我卻是濕著眼眶看下來的,並不是因為感人,而是感到了憤怒,看到了電影里的猶太人,我總能不自然的想起來中國的南京大屠殺,但是又開心於猶太人的幸福,戰爭真會讓人露出最猙獰的面孔,也會激發出人內心最深處的善良,開心於他們所幸還有奧斯卡辛德勒。
生命的顏色:黑與白之間的那一抹紅色
影片的開頭便是一個微弱的燭光,那紅色的燭光在黑與白之間的背景燃燒著,伴隨著猶太人低聲吟唱著的聖詠曲,燭光漸漸熄滅,一絲白煙緩緩升入空中,拉開故事的帷幕。這並不是除了結尾電影中出現的唯一的顏色,在山頭上與情人騎馬駐足的辛德勒的腳下,在猶太人「自由區」中,在黑白世界裡,有一名穿紅色裙子的小女孩在其中漫無目的的穿梭在街區中。鏡頭跟隨著小女孩的腳步穿越過一個個街區,在這充滿哀嚎的地獄里,小女孩像是一個旁觀者,又像是一個訴說者,天地之間唯有她才是這場屠宰場的主角。¹她是一個穿鮮紅色衣服的小女孩,她的出現絕對有她的意義,或者說,是一種符號。紅色,鮮血的顏色(在這里當然不是性慾),但又代表著生命與希望。辛德勒的眼神在隨著小女孩移動的同時,內心的某種東西似乎也在悄悄的變化著,辛德勒的內心同樣燃起了救贖的火焰。此時電影響起低沉的童聲合唱,伴隨著小女孩被納粹黨無情的殺害一同消失了,消失的那條生命,僅僅是那樣的脆弱,僅僅是那樣的微不足道。
完美的和弦:法西斯的死亡催眠曲
影片最大的看點之一就是其音樂的運用,電影自開頭就加入了猶太人祝福禱告的音樂,這首樂曲預示著電影的悲慘,也不乏帶有生命的希望。²影片中最為動聽的無疑是主題曲main theme了,這首曲雖然不長,但卻有著電影配樂的完整結構,長笛的簡潔序曲之後,帕爾曼的小提琴演奏出了主旋律,那琴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憂傷的旋律仿似傾訴猶太人的悲慘命運,但細聽之後,流暢的旋律中又有一些亮色和希望,並非是完全的悲傷,正如片頭中黑暗的一點燭光,這是善良如辛德勒之人給予這些曾經災難深重的人們,在這里,帕爾曼的琴聲並非是一成不變的,時而明亮;時而低回,但都充滿激情,讓人感動不已,這當然是和帕爾曼身為猶太人,對這段歷史感同身受的緣故。
在電影的中期,納粹軍官焚燒猶太人屍骨的那個場景,在黑白的電影里卻拍出了別樣的畫面:被焚燒的屍骨灰塵飛揚好似寒冬臘月時空中飄著的鵝毛大雪,如若不是故事接下來的發展,或許就真的當做了影片中的季節已經進入了冬天,納粹軍官命令那些活著的猶太人去焚燒、掩埋自己的族人,一個個屍骨在地上被隨意拋棄。電影雖是黑白色,但是一堆堆被死人堆成的小山、半掩埋的人頭骨在影片當中卻是如此的乍眼。而此時片中所配的音樂是一首合唱曲,前半段是弦樂為主的鋪陳,其後則是氣勢非凡的一段合唱,歌聲此時卻顯得有些超然,像是在做彌撒,願逝者安息。
接著的故事發展,則是我最震驚的場面。納粹軍在居民區里搜查僥幸活下來的猶太人,他們用聽診器來著這些無辜的人們,聽診器是醫生專用,原本是世界上最神聖的用來救死扶傷的器具,而在這里卻是用來傳達滅絕猶太人生的希望的信息。聰明的猶太人鑽到了鋼琴里想要得此生存,殘酷的納粹軍沖著鋼琴就是一陣掃射,⁴此時在一個房間里居然想起了巴赫的《平均律賦格曲7號》,這是一個德軍軍官在演奏,技法很嫻熟,旋律在流淌,而另兩個士兵則在爭論這是巴赫還是莫扎特,此時漆黑的城市到處都是火光和槍聲,這場戲是那麼的荒謬,又如此的真實,納粹對巴赫、貝多芬,莫扎特們的喜好是確定無疑的,令我震驚的則是他們在作惡的同時,還有閑情逸致演奏和欣賞美妙的古典音樂,這是怎樣的一種性情?後來我看了《發條橙》、《現代啟示錄》才明白,其實音樂並不是 「好人」的專利,所謂音樂可以陶冶情操之類的說法根本就是扯淡。
在電影下期的時候,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女人和孩子們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未來。⁵Auschwitz-Birkenau(奧斯維辛集中營)是影片中最為陰郁的樂曲,出現在奧斯維辛猶太女人洗澡的那場戲,小提琴在中低音區反復遊走,營造出一種極其不安和恐慌的氣氛,配合畫面上女人的尖叫和驚恐的表情,產生極其沉重的效果。
⁶Making The List出現在辛德勒和他的秘書策劃挽救猶太人的「辛德勒的名單」場面,此段音樂是比較典型的好萊塢式交響配樂,起伏很大,具有極其強烈的戲劇感。曲中反復出現了主題的變奏,歌頌這人性最為光輝的時候。這也是約翰·威廉姆斯專門為影片作了一首曲子,我能夠想像出演奏者演奏這首曲子時的神態表情——一個守望者站在被戰火、哭泣、死亡包圍的黑色的天空下無語哽咽。
辛德勒的名單:凡救一個人,便是救了全世界
這里才講到了辛德勒,他是故事中的主角,是一個納粹黨員,是一個聰明絕頂的商人,是一個愛好美色的人,同樣,也是一個救了一千多條生命的人。
他的開場華麗但是並不光芒四射,他風度翩翩,善於交際,與納粹上層人士保持著良好的關系他看重的更多的是個人奮斗下來的商業利益,這讓他做起因為戰爭而獲取利益的事情來毫無愧疚,但是同時也讓他對納粹的反猶價值觀不以為然。⁷斯皮爾伯格並沒有因為辛德勒此後的偉大舉動,而刻意掩飾他的道德缺陷,在猶太人被驅逐的時候,此時的他並沒有幫助他們什麼,倒是更樂於趁機榨取些商業價值。他讓猶太人進入他的工廠也更多看中的是其低廉的成本,甚至只要他願意可以任意處置的權力,這是一樁多麼完美的買賣,一場多麼殘酷的「圈地運動」,奪去猶太人的一切財產,在此基礎上建立工廠,再讓這些一無所有的猶太人進入工廠工作,辛德勒顯然也很享受自己超越父親的業績。 然而依扎克史登既是影片中或缺不少的角色,也是辛德勒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辛德勒內心改變的過程離不開史登,史登努力在德國人和猶太人之間周旋,給了辛德勒一個發財的機會,無意間同時也讓辛德勒開啟了一道挽救猶太人生命之門。辛德勒是自私的,最起初的他只想著自己謀利,但是史登的一次次的請求、納粹黨軍人一次次慘絕人寰的舉動漸漸影響著本欲置身事外的辛德勒。人的舉動源自於一種習慣,辛德勒這個習慣來源於因為一塊手錶而讓一對老夫妻遠離了死亡的喧囂,他或許是嘗到了拯救的滿足,但是我覺得他得到了本身的釋然。辛德勒漸漸地讓拯救猶太人變成了自己的一種習慣,以至於到影片的末尾處,辛德勒還在懊悔沒有因為一輛車、一個領針去換取十多個人的生命,他大聲痛哭著,像個孩子一樣,工人們抱住了他,緊緊的抱住了他。
很多時候。人類善和惡的一面都會潛伏在內心裡,影片中不僅僅在辛德勒身上體現,同樣有這種善良的還有阿蒙·葛斯。辛德勒交給了他救贖,同樣也窺視到了阿蒙心裡的那一點點沒有泯滅的人性,但是這一點點沒有泯滅的人性很快的就隨著阿蒙給的里謝克那一槍結束了。他對猶太女子海倫的愛無可奈何,當他見了海倫第一面的時候,他因為感冒並不想傳染給海倫讓我看到了他內心其實也存有憐愛,他在酒窖里對海倫施暴,吶喊的表白,在我的眼中當時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憤怒的、墜入愛河的一個年輕人,當黎明再次升起的時候他便又變回了那個冷酷無情以射殺猶太人為樂的阿蒙了。
辛德勒被猶太人尊為"義人,""辛德勒的名單"上在冊的猶太人亦把自己稱為"辛德勒的猶太人"。名單,在辛德勒的墓碑上成為不被遺忘的記憶。猶太人至今每年仍以誦讀名單的方式悼念在二戰中死難的同胞,在特定的場合許多人輪流誦讀一讀就是好幾天。名單,在他們的記憶中成為不被遺忘的墓碑。出身為猶太人的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將他族的故事以電影的方式講述給我們,不僅僅讓我們記住了這歷史性的一段黑暗,同時也讓我們知道,只要我們還活著,我們就有好多「更應該」!我們就應該不只著眼於眼前的富貴與貧困、成功與失敗、悲傷與喜悅……我們就該鼓起我們的勇氣,給自己信心去面對我們現在或以後要面對的困境與挫折!
生命不以緬懷得到升華,卻以一個人名而得以提升價值所在。辛德勒先生,我也願在你的墓碑上放上一塊石頭。
『肆』 電影<<鐵人>>(王進喜)在誓師大會上,王進喜的演講台詞
《鐵人》王進喜誓師大會演講台詞:
同志們,念稿子真累,出汗了,我覺著,比他媽的打井還累。稿子不念了。有幾句話卡在嗓子眼兒,我得把它摳出來。我跟人發過誓,五天打一口井。有人說過,薩爾圖風大,都是這傢伙給吹的,吹牛皮吹漏了。現在井打完了,五天零四個小時。薩爾圖風大,老子順風跑得快,是個第一的速度吧。
還有人說,沒有吊車,你用自己的脊樑骨當吊車,你王進喜就是一個二百五。你小子傻呀,不知道自己的胳膊腿是肉長的?我還真是個傻瓜。五零年的冬天,石油師的軍醫給檢查身體,用聽診器冰我肋骨。我就跟人叫喚,漏電了、你電著我了。檢查完了,軍醫跟我說,你貧血。
家裡的老老少少咋指望你呀!我是共產黨員,共產黨員做啥的,共產黨員是家裡的孝順兒子,是下地幹活的壯勞力,上有老下有小,風里來雨里去的,你就是受苦受累的命,你就認了吧同志們!我,王進喜,代表我的井隊發個誓,為了國家永遠不貧血,我們自己的血已經備下來了,已經燒熱了。
為了家裡的所有人,能夠過上好日子,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寧可少活二十年,拚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油田!同志們,胳膊粗的都把胳膊舉起來,擰成一股勁,把落後的窮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吧,讓那些欺負我們的人,瞧不起我們的人,統統見他媽的鬼去吧!
(4)以聽診器為主題的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鐵人》是由尹力執導,吳剛、劉燁領銜主演的電影。該片於2009年5月22日上映。
故事在現代的沙漠石油鑽探作業與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大慶"石油大會戰"之間交替進行。「鐵人」王進喜和現代「鐵人」劉思成分別進行著他們「鐵」的故事。
故事在現代的沙漠石油鑽探作業與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大慶"石油大會戰"之間交替進行。
年輕的石油工人劉思成是"鐵人"王進喜戰友的兒子,從小背負著父親的殷切希望。然而隨著事實的被揭開,劉思成原本的世界轟然倒塌。他經歷了思想認識的巨大轉變,重新認識了過去的那個時代和那些人,對自己進行了重新定位,也重新構建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伍』 佳片賞影(6)-《辛德勒的名單》
我一直在想《辛德勒名單》這樣的電影沒有必要分析,它對我自己情感上的沖撞只有自己懂,任何用文字來做分析的語言都很蒼白淺薄。但是我還是想說點什麼,沒有什麼理由,只有一個人作為一個人的感情來說說自己的思考和後勁無窮的歷史沖撞。奧斯卡.辛德勒,一個德國商人,剛開始出場時就是一個典型的商人形象,和政客拉關系,圓滑慷慨善於交際,一張張和高管的合影,周旋於納粹軍官周圍的辛德勒那時候大概只有一個目標,發戰爭財。就像一個善於包裝自己的老闆,決定利用戰爭空手套白狼。當他找到猶太人史丹時說的是自己不出錢不出力,只負責公司的公關宣傳,自己專長是形象設計搞門面功夫而不是工作,像不像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當辛德勒的搪瓷廠開起來後會計史丹想辦法讓猶太同胞進入工廠工作免受迫害,史丹無疑是個智慧而偉大的人,他想辦法幫學者偽造藍卡,給了教授一份生機,為猶太民族保留了知識和希望。當他帶著獨臂老人來感謝辛德勒時,那個時候辛德勒還是個商人本色的人,他事後大聲對史丹怒吼:「他是獨臂的,有什麼用?」當獨臂老人被一槍擊斃,血流在雪上,周圍的猶太人繼續埋頭為納粹軍人鏟雪,那一刻我全身寒冷,這種宛如紀錄片一樣真實的無差別屠殺就這樣展現,甚至你來不及思考,生命就已經消亡,我想那是人性最黑暗的時刻。
偽造身份逃過一劫的猶太女人出現在辛德勒面前,希望辛德勒救救自己的父母,她說所有人都知道辛德勒的工廠是能獲救的地方,那一刻辛德勒勃然大怒,他威脅要舉報這個女人,嚇得這個女人奪門而逃。我想那一刻辛德勒的憤怒來源於大家賦予他的拯救者身份和他的商人身份背道而馳,他並不想要這個拯救者的身份而只是想當個商人,可是轉頭他就讓史丹把女孩父母弄進了工廠,我想辛德勒的善意在那一刻不由自主的覺醒了。讓辛德勒完全開始偏離商人身份慢慢轉變為拯救者的應該是他騎著馬在高處看到了一場猶太區掃盪般的屠殺,死亡的煉獄在眼前,那一抹紅色的小女孩身影走在屠殺和屍體中間,我本以為小女孩能躲過一劫,可是在電影的後面我和辛德勒一樣看到女孩的屍體在車上。最污穢的淤泥里能開出淤泥而不洞檔念染的蓮花,最黑暗的時刻總會有人性的光輝和希望閃爍。後來我們看到辛德勒親吻給他送生日祝福的猶太女孩,哪怕為此進監獄也那麼坦盪,因為那時候我相信在辛德勒心裡,猶太人也是人,和任何一個德國人並沒有什麼不同。他安慰恐懼的猶太女僕海倫,並且嘗試影響納粹軍官歌德,告訴他:「寬恕是最高權力」。可惜,在黑暗中,不是每個人的光明都會覺醒。我看到軍官歌德饒恕了給他馬鞍的小男孩,也讓給他清潔浴缸的小男孩離開了,我一度以為歌德受到辛德勒的影響能變化,但是現實是一記響亮的耳光,下一秒他就射殺了小男孩,他終究沒有讓自己的善良覺醒。歌德愛上了自己的猶太女僕,他無法面對這點,他對海倫的那段獨白,也是他的矛盾所在,當矛盾蠢悄找不到出口時,他用暴力毒打這個自己愛的女人。
看電影時我的心一直是揪著的,我期待那些躲藏起來的人能逃過一劫,但是我也明白真實的歷史中屠殺的人數那麼多,那時候生的希望是那麼渺茫。我看到本來用來診斷病人的聽診器成了尋找躲藏猶太人的殺人利器,還是止不住的顫抖,被黑暗籠罩的感覺撲面而來,不敢想像經歷過這一切的猶太民族是何等痛苦,我只希望,再也不要再有這種事情發生在地球上了,哪怕有傷害的苗頭也應該被扼殺在搖籃里。我想這才是導演希望每個觀眾能感受到的,不是單單表現猶太民族的苦難,而是對納粹對法西斯對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屠殺有深刻反思。人性應該被引導成光明的,向上的,應該有人的基本良心,否則,我們誰也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音樂聲伴隨著機槍的掃射,而納粹士兵還在討論是誰的曲子,太可怕了。當知道工廠里的猶太人即將有什麼命運時,此時納困成為一個有良心的人的辛德勒做出了一個不符合商人本性的決定,他要用自己的錢買下一個又一個猶太人的性命。當一個又一個的名字被念出,這就是《辛德勒名單》,就像史丹說的那樣,這個名單就是生命。他們都是不幸中的幸運者,他們跟隨辛德勒去他老家的工廠,實際上是免除了被屠殺的命運。男人和女人被分為兩列車,男人們順利抵達,女人們在途中看到一個小孩的割喉禮,那種自上而下洗腦出的對猶太人的仇恨,連孩童也不能倖免,本是最純真的孩子也被這個割喉禮沾染了邪惡。所以每當我看到新聞中有恐怖組織培養兒童當人肉炸彈時我總是不寒而慄。看到這個割喉禮,我和列車中的猶太女工她們一樣,都開始感到不安,果然出了差錯,她們被送到了集中營,當我看到集中營里的浴室,煙囪,我比她們更清楚,那是毒氣室,那是被火化的灰燼。彷彿之前有女工講過的故事現在在眼前成了現實,每個人都感到絕望。還好,我和她們一樣劫後重生,她們免受了這樣的命運,我看到辛德勒來把她們帶走,和她們肩並肩走在一起,到達工廠,那一刻非常感人,我忍不住淚流滿面。
辛德勒已經不再是一個商人了,當字幕上緩緩打出他散盡家財賄賂官員讓這家工廠在戰火中免受災難,讓身處這家工廠的猶太人能免受死亡的威脅。他沒有造出合格的武器,因為不想讓造出的武器去殺害一個人的生命。我想,他已經成為了一個「義人」,終於,德國投降的消息傳來,戰爭要結束了,辛德勒讓看守的士兵回家,讓猶太人默哀,他也要准備自己的出逃,因為他是一個納粹,但是我們和在他庇護下免受傷害的猶太人一樣,都知道他是什麼人,他是辛德勒。最讓我感動的是受盡磨難的猶太人把金牙融掉打造出一枚戒指送給了辛德勒表達感激。我會在一些文學作品裡看到在西方對猶太人有偏見,大概因為他們是最會創造財富的民族,但是他們也常常被刻畫成貪婪卑鄙的人,比如名劇《威尼斯商人》裡面的猶太人形象是那麼反面。在這部影片里導演也沒有迴避什麼,有一個鏡頭既有他們對財富的尊重,也有屠殺如此突然如此反人性可能那時猶太人還沒有意識到死亡已經如此迫近。比如門外是持槍的士兵,婦女孩子會把金飾塞進饅頭里吞下去保護自己的家庭財產。也許那時候她們還以為自己有機會重新回來,財產不能被掠奪所以需要保護。但是此刻離別一向被刻畫描述成貪財的猶太人他們傾其所有送給了辛德勒這個絕無僅有的戒指,我既為辛德勒偉大的善舉感動,也為猶太人的這種感恩行為感動。後面看到辛德勒失控的說自己應該把汽車和領針拿去再救幾個人,我完全能理解,這是一個偉大的人覺得自己做的太少了並為此而哭泣,這時候的辛德勒已經不是那個商人辛德勒,他是有人道主義精神的辛德勒。戰爭結束了,倖存的辛德勒猶太人徒步走向遠方,他們沒有家鄉,他們很多親人朋友都不在了,他們走向新的城鎮,這種徒步像極了這個民族的漂泊,不知道為什麼那畫面讓我想起了出埃及記,想起了以色列建國。時至今日猶太人散落在各個國家,他們中不乏各個領域頭腦絕頂聰明的人,猶太人幾乎成了頭腦聰明會賺錢的成功代名詞,但是我們也不會忘記這個民族的苦難和堅韌。
電影的最後黑白畫面變成了彩色,這已經是和平年代了,當初倖存的人來祭奠辛德勒,他們按照猶太的習俗每個人往辛德勒墓碑上放一塊石頭,他們的名字由字幕緩緩打出,他們是被拯救的辛德勒猶太人,是屠殺中倖存的為數不多的猶太人。就像那枚戒指上的塔木德箴言: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我是一個俗人,只會歌頌偉大和願世界和平,但是我想如果人人都心懷這個俗念,世界會不會好一點呢,我們能不能從身邊開始就反對暴力,就像唐山毆打女性的暴徒理應受到所有人的譴責。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這不是聖母行為而是對每個生命的敬畏。有一次看節目,節目在以色列拍的,我看到耶路撒冷那些建築,看到戰爭的痕跡,那種復雜的宗教和歷史淵源讓普通人很難釐清,我常在想我這樣一個普通人為世界和平能做什麼,也許什麼都做不了,但是我希望電影裡面的慘絕人寰黑白影像再也不要在現實中發生了,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努力的使命。一點點日記寫給我看過的《辛德勒名單》。
『陸』 電影父親的遺贈劇情
馬蒂厄已經35歲,卻從未見過自己的父親。母親解釋緣由時只推託說他是一夜情的結果。一天,他接到一個陌生來電,這個電話告訴他,他的親生父親剛剛過世。
於是馬蒂厄暫別妻子和孩子,決定飛去加拿大參加葬禮,並見見他那兩個素未謀面的兄弟。在蒙特利爾,除了父親的好友皮埃爾,沒人知道他的存在與真實身份。但與此同時,馬蒂厄也意識到他似乎進入了一個充滿敵意的地方。
(6)以聽診器為主題的電影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父親的遺贈》又名《約翰之子》,是由Philippe Lioret執導,2017年4月23日,獲得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配:加布里埃爾阿坎德。
影片里,皮埃爾的女兒,貝蒂娜,無意間看見之前皮埃爾給馬修的一幅畫,問他在哪裡得到的,馬修說這算是他死去父親的遺物。馬修問貝蒂娜是在他死去的父親哪裡看到的么,貝蒂娜說不是,自己是和父親皮埃爾去一個畫廊里看見的,當時皮埃爾還佇立著看了好久。
馬修開始疑惑,之後找皮埃爾的妻子,安琪,要有死去的父親的相冊一看。結果發現,一張照片上,皮埃爾先前給自己的,稱是自己父親遺物的聽診器,卻戴在皮埃爾身上。真相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