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產校園青春電影
強烈推薦《大灌籃》
⑵ 電影《十三棵泡桐》的主要內容
本片根據何大草創作的小說《刀子和刀子》改編而成,該小說是何大草所著的「殘酷青春系列」作品中最被年輕讀者推崇的一部。故事描寫小鎮女孩何鳳與幾個男孩子之間難以言述的情感,和發生在她18歲夏天的一段青春故事。
何鳳是中學里一個遭人白眼的「問題學生」:她留著「板寸」頭,穿著皮衣和陸戰靴,吉祥物是兩把冷冰冰的刀子。刀子和刀子,把青春染成了深色。她所在的高二·一班表面的平靜,隨著轉學學生包京生和金貴的到來而被破壞。富家子弟阿利成了被爭奪的羔羊,就像群雄逐鹿,充滿了緊張和對抗。何鳳和身邊的夥伴,嬌媚而神秘的朱朱,混血而天才的伊娃,還有強悍而陰沉的陶陶,魁梧而粗野的包京生,以及像印地安人一樣樸拙的金貴,都在那個汗膩膩的夏天,歡樂著、疼痛著。
【一句話評論】
中學生的故事,幾個小演員都十六七歲,都第一次演戲,都演得好,這是近期最好看的電影!—— 徐靜蕾
25萬字的小說被改編成為100分鍾的電影,刪減是一定的,但影片與小說的精神脈絡是一致的。—— 何大草
【幕後製作】
關於導演
本片導演呂樂攝影師出身,曾和侯詠合作擔任影片《獵場札撒》的攝影。拍完《獵場札撒》後,呂樂有幸被荷蘭藉世界著名紀錄片大師伊文思選中,擔任《風(紀錄片)》的其中一組攝影工作。1985年以後,呂樂先後擔任《凈土》、《天菩薩》等影片的攝影,並擔任紀錄片《怒江,一條丟失的峽谷》的導演和攝影,該片曾獲巴黎人類學電影節大獎。
1992年,呂樂擔任影片《畫魂》的攝影,該片在造型用光方面都有新的追求和突破。1993年與1995年,呂樂分別擔任張藝謀的兩部影片《活著》和《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攝影。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技術獎,並闖入好萊塢,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獎提名。
1996年呂樂三度和張藝謀合作擔任影片《有話好好說》的攝影,在該片中呂樂延續了自己一貫的鏡頭跟著故事走的攝影風格,鏡頭的變換使用可以說已達到極致,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爭議。在拍攝他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地上電影」《美人草》之前,呂樂曾獨立執導過影片《趙先生》,這部影片雖然無緣與國內觀眾見面,但為呂樂的導演道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泡桐物語
《十三棵泡桐》改編於小說家何大草的小說《刀子和刀子》。該小說被評論界譽為「中國版的《麥田裡的守望者》」。
故事講述的是上個世紀80年代出生的一群中學生的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
電影以女主角「風子」的第一視角,展開對「80後」一代的感性自述。整部影片都是通過一個中學生的眼光展開,「我」是一個18歲的女孩子,不是一個好學生,刀子是「我」的生日禮物,也是「我」的吉祥物。「我」看沙漠英雄麥麥德的連環畫長大。「我」的父親不夠強大所以母親跟別人跑了,單親家庭的自卑使「我」變本加厲地扮酷……
導演呂樂表示,由劉欣扮演的女主角「風子」是個特立獨行的高中女生,她從穿著到言行,都和一個女孩子的形象格格不入,另類十足,在今天的中學校園中不乏現實比照。然而她的內心非常乾凈。對阿拉伯勇士麥麥德的嚮往,使她為自己的內心永遠保留了一個乾凈、明亮的地方。
呂樂在他的導演闡述中這樣寫道,當我們在揮手之間朗誦出「青春」這個字眼時,它可能真是一個很陽光很美麗的字眼。但與強烈的陽光同時到來的,正是最深色的陰影。好好回想我們有過的青春,青春的近義詞其實是迷惘和叛逆。甚至清楚地記得在某一個冬天起風的下午,獨自走過校園時的苦悶和無助……
原著作者何大草稱贊主創人員
原小說作者何大草並未參與《十三棵泡桐》的編劇,但他並不介意:「我的原著是以一個女孩的第一人稱來寫的,但我是一個男性作家,是從男性角度寫女性視角。呂樂請上海戲劇學院畢業的編劇劉穎操刀。劉穎作為一個女性來進行電影劇本的改編,這是一種互補。」何大草感慨說,一部25萬字的小說被改編成一部100分鍾的電影,有改動、刪減、增加,是非常正常的,雖然電影比原著改動很多,但我看片時感覺小說的精神、氣質、脈絡都保留了。看的時候,我有很多感動和很多復雜的心緒,記憶中2002年那個炎熱的夏天又回來了。呂樂是個非常優秀的導演,他很內斂很低調,但一旦有所動作就會非常有力量,他對演員很自然的啟發也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談及此次東京電影節獲獎,何大草認為除了歸功於導演呂樂,還有片中那群非職業演員,尤其是女主角何鳳的飾演者、湖南女孩劉欣。何大草十分欣賞劉欣:「她不像人們印象中80後女孩那樣天真浪漫,她是一個聰明、有故事、有天份的女孩,將給觀眾帶來驚喜。」
花絮
·該片在第19屆東京電影節獲得評委會特別獎。導演呂樂獲獎後說,孩子們的世界和成年人的世界密不可分卻又彼此隔離,這就是他們成長的秘密。本屆電影節評委會成員對這部來自中國的反映當代青春生活的影片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原著作者何大草透露,當初該片以《刀子和刀子》的名字送審,但未通過審查,因片中主人公都是在泡桐樹下約會,所以改名為《十三棵泡桐》。
·呂樂:電影院看到的版本和最初的剪輯版相比,一共調整了16個地方。我覺得後來做出的調整也不是往差了調整,而是讓影片更適合大眾觀看。調整的包括:家庭暴力的部分。七八十年代家庭暴力都很直白的,家長扇孩子嘴巴,審查時認為打得太厲害了要刪改;另一個就是學校裡面師生之間的性傾向和性關系,調整的最多。其實很多女生在學校里都碰到過來自男老師的暗示,強烈的或者隱諱的,拉拉手,摟摟腰,或者更親昵的,這些都被拿掉了;還有一個就是表現社會暴力的內容。
上課睡覺、傳紙條、給老師搗亂、放學不想回家卻在馬路上閑逛,和男同學勾勾搭搭,痛恨考試……如果你的青春歲月里沒有這些,那麼我得說現在的你一定有人格缺陷。每個人關於青春的記憶都與學校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甚至還有人背著從學校帶出來的一道道傷疤,呂樂的《十三棵泡桐》正是講述這樣一個故事。電影以一種非常樸素和單純的語言,向觀眾展開了一個花季少女的某段青春記憶。影片開頭的敘事風格與王全安的《圖雅的婚事》差不多,都是先拋出一個持有懸疑的矛盾沖突作為鋪墊,之後再來詳述劇情的發展,可惜,這種格局的電影如果出現太多,那麼對我這樣比較挑剔的觀眾來說,就沒什麼新鮮感了。
圈裡人都愛叫呂樂為「呂叔叔」,因為他是出了名的老好人。記得上次雜志采訪呂樂的時候,我們坐在北京女人街的一間咖啡館里,那天下午的陽光特別暖,坐在我對面的他剛好直面太陽。依舊是那件穿了許多年的橙黃色羽絨服,開著一輛最普通的北京吉普,圈裡的人都傳說呂樂拍了這么多年電影依舊不屬於富裕階層,我想從上述的兩處細節,那些傳言應該沒有落到虛處。呂樂一坐下就開始跟我們侃體制問題,你跟他說話的時候,他會像個孩子一樣特別認真的豎起耳朵聽你講話,然後會遲疑四、五秒才對你的問題做出反應。整個采訪過程,我們聊得特別High,你能時不時地聽到我和兩個編輯的爆笑聲,臨了,呂樂一定要替我們買單……關於他,我聽到更多的是:這是中國內地技術最棒的攝影師之一,也是圈裡最善良、易打交道的人之一,而同時,他也是在個人感情方面遭受挫折最多的電影導演之一。
對《十三棵泡桐》的期待值一直很高,但是比較遺憾,我應該在觀影之前先看看何大草的小說原著《刀子與刀子》。看到有人寫的評論說,在原著里,阿拉伯勇士麥麥德的形象在何風的心目中代表著完美,並一直捍衛和引導著她的成長,這個抽象的人物在文字中表現得相當自然。然而在電影里,在充滿寫實風格的青春故事裡,一個乘著駱駝的阿拉伯人突然闖入,會帶來生硬和荒誕的感覺。在文字里麥麥德是英勇的戰士,是美好的化身,但當它在影像里得到具化時,一切都變了味道。同樣給人這種感覺的還有爸爸為何風買裙子的戲,那種荒誕似乎也破壞了影片的整體。
我一直覺得中國當代的文藝作品缺少一種高雅的幽默,所謂高雅的幽默,在我看來就是像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里發揮到極至的魔幻現實主義。余華一直崇拜馬老,他的小說里也不時冒出李光頭跑到廁所看女人屁股,結果寫著寫著就走了樣兒,成了他自己自娛自樂的一堆垃圾。我猜想,《十三棵泡桐》如果能夠處理好小女孩何風對阿拉伯勇士的幻想,一定可以衍生出另一部中國版的《潘神的迷宮》,之所以覺得生硬,或許和電檢制度,和影片的投資成本都有關系吧,這不能全怪導演。
《十三棵泡桐》會讓你又一次站在同情者的角度,去觀望現在正經受著青春歷練的孩子們,影片通過種種現實的描繪,勾起了我們這些過來人的共鳴:老師和同學、學校和社會……一切如舊,對孩子的壓迫更是沒有絲毫地改變。那些老師仍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欠抽相,動輒就用人生轉折來形容高考的重要性,而學校也依舊是揮舞著屠刀,憑借「開除」、「留校查看」等等處罰肆意掠殺著他們心底對社會的信賴和安全感。一個喜歡的男孩子的眼神,老師的一句評價,同桌好友的一次小報告……都有可能對你構成傷害,那個叫黃真真的女生說的很對,她說青春就像方糖——甜蜜,易碎,有稜角。
我不知道在這里拿《陽光燦爛的日子》與《十三棵泡桐》做對比是否會顯得不太厚道。但是坦白說,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姜文的電影語言,直白而且鏗鏘有力,《陽燦》所體現的青春是光明的,在他和王朔這代人的記憶里,青春充滿各種可能,哪怕是身處一個最黑暗的年代,現實是能夠通過希望與幻想來融化掉的。
如果青春都是這樣,那該多好。。。。。。
⑶ 這張圖片出自哪部電影
Clannad啦,而且是第一季。那個旁邊的女的,很喜歡很喜歡海星,包括現在她手裡 拿的,也是= =海星,貌似後來發現的時候,才知到,在他們身邊的這位女孩兒,風子,是- -幽靈....為了實現願望。而努力。。講她的這一段故事,倒是真的蠻感人的,其他的,- -不知道哪裡感人了= =.....
男的是主角,喜歡吐槽,人很好。幫了很多人(= =全是女的)叫朋也。
哦!風子不是女主角吶~= =女主角的名兒給忘了。
不過,風子真的很好玩吶~嘿嘿嘿
⑷ 問一部國產電影名字。
是不是這部
十三棵泡桐樹
導演: 呂樂
主演: 劉欣 / 趙夢橋 / 段文博
上映年度: 2006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普通話
又名: Thirteen Princess Trees / 十三棵泡桐樹 / 刀子和刀子
何鳳(劉欣飾)是泡桐樹中學里的問題學生,人稱風子。她留著「男生頭」,吉祥物是兩把冷冰冰的刀子,家裡有個動輒拳頭相加的父親。她有個男朋友陶陶(段博文飾),拳頭厲害。她所在的高二一班表面平靜,但隨著新班主任宋小豆和轉校生包京生(趙夢橋飾)還有金貴的到來而被破壞。
富家子弟阿利成了被爭奪的羔羊,而強悍的陶陶卻失去和包京生對抗的硬氣,反而被宋小豆「降服」。何鳳轉投向包京生一邊,卻遭遇到意想不到的結果,身邊的同學,朱朱、伊娃都和青春攪在了一起。多年後的何鳳記起往事時光,感慨不已。
⑸ 有部叫什麼樹的電影,內容講一個學校的事情,有個短頭發的女生叫風子,導演說過,學校就是一個江湖,
呂樂《十三棵泡桐》 (2006)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038365/
⑹ 電影《十三棵泡桐樹》到底想表達什麼,能詳細解釋下嗎
電影以女主角「風子」的第一視角,展開對「80後」一代的感性自述。整部影片都是通過一個中學生的眼光展開,「我」是一個18歲的女孩子,不是一個好學生,刀子是「我」的生日禮物,也是「我」的吉祥物。「我」看沙漠英雄麥麥德的連環畫長大。「我」的父親不夠強大所以母親跟別人跑了,單親家庭的自卑使「我」變本加厲地扮
⑺ 電影里風子和雷子是什麼電影
是老電影《閃閃的紅星》中的潘冬子,也稱為是東子。
⑻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沒有被拍成電影
電影《十三棵泡桐》改編於小說家何大草的小說《刀子和刀子》。該小說被評論界譽為「中國版的《麥田裡的守望者》」。 故事講述的是上個世紀80年代出生的一群中學生的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 電影以女主角「風子」的第一視角,展開對「80後」一代的感性自述。整部影片都是通過一個中學生的眼光展開,「我」是一個18歲的女孩子,不是一個好學生,刀子是「我」的生日禮物,也是「我」的吉祥物。「我」看沙漠英雄麥麥德的連環畫長大。「我」的父親不夠強大所以母親跟別人跑了,單親家庭的自卑使「我」變本加厲地扮酷…… 導演呂樂表示,由劉欣扮演的女主角「風子」是個特立獨行的高中女生,她從穿著到言行,都和一個女孩子的形象格格不入,另類十足,在今天的中學校園中不乏現實比照。然而她的內心非常乾凈。對阿拉伯勇士麥麥德的嚮往,使她為自己的內心永遠保留了一個乾凈、明亮的地方。 呂樂在他的導演闡述中這樣寫道,當我們在揮手之間朗誦出「青春」這個字眼時,它可能真是一個很陽光很美麗的字眼。但與強烈的陽光同時到來的,正是最深色的陰影。好好回想我們有過的青春,青春的近義詞其實是迷惘和叛逆。甚至清楚地記得在某一個冬天起風的下午,獨自走過校園時的苦悶和無助……
⑼ 十三顆泡桐 具體的故事情節
片名:《十三棵泡桐》
國家:中國
導演:呂樂
編劇:呂樂
主演:劉欣 段博文
片長:100分
【劇情介紹】
本片根據何大草創作的小說《刀子和刀子》改編而成,該小說是何大草所著的「殘酷青春系列」作品中最被年輕讀者推崇的一部。故事描寫小鎮女孩何鳳與幾個男孩子之間難以言述的情感,和發生在她18歲夏天的一段青春故事。
何鳳是中學里一個遭人白眼的「問題學生」:她留著「板寸」頭,穿著皮衣和陸戰靴,吉祥物是兩把冷冰冰的刀子。刀子和刀子,把青春染成了深色。她所在的高二·一班表面的平靜,隨著轉學學生包京生和金貴的到來而被破壞。富家子弟阿利成了被爭奪的羔羊,就像群雄逐鹿,充滿了緊張和對抗。何鳳和身邊的夥伴,嬌媚而神秘的朱朱,混血而天才的伊娃,還有強悍而陰沉的陶陶,魁梧而粗野的包京生,以及像印地安人一樣樸拙的金貴,都在那個汗膩膩的夏天,歡樂著、疼痛著。
【一句話評論】
中學生的故事,幾個小演員都十六七歲,都第一次演戲,都演得好,這是近期最好看的電影!—— 徐靜蕾
25萬字的小說被改編成為100分鍾的電影,刪減是一定的,但影片與小說的精神脈絡是一致的。—— 何大草
【幕後製作】
■關於導演
本片導演呂樂攝影師出身,曾和侯詠合作擔任影片《獵場札撒》的攝影。拍完《獵場札撒》後,呂樂有幸被荷蘭藉世界著名紀錄片大師伊文思選中,擔任《風(紀錄片)》的其中一組攝影工作。1985年以後,呂樂先後擔任《凈土》、《天菩薩》等影片的攝影,並擔任紀錄片《怒江,一條丟失的峽谷》的導演和攝影,該片曾獲巴黎人類學電影節大獎。
1992年,呂樂擔任影片《畫魂》的攝影,該片在造型用光方面都有新的追求和突破。1993年與1995年,呂樂分別擔任張藝謀的兩部影片《活著》和《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攝影。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技術獎,並闖入好萊塢,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獎提名。
1996年呂樂三度和張藝謀合作擔任影片《有話好好說》的攝影,在該片中呂樂延續了自己一貫的鏡頭跟著故事走的攝影風格,鏡頭的變換使用可以說已達到極致,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爭議。在拍攝他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地上電影」《美人草》之前,呂樂曾獨立執導過影片《趙先生》,這部影片雖然無緣與國內觀眾見面,但為呂樂的導演道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泡桐物語
《十三棵泡桐》改編於小說家何大草的小說《刀子和刀子》。該小說被評論界譽為「中國版的《麥田裡的守望者》」。
故事講述的是上個世紀80年代出生的一群中學生的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
電影以女主角「風子」的第一視角,展開對「80後」一代的感性自述。整部影片都是通過一個中學生的眼光展開,「我」是一個18歲的女孩子,不是一個好學生,刀子是「我」的生日禮物,也是「我」的吉祥物。「我」看沙漠英雄麥麥德的連環畫長大。「我」的父親不夠強大所以母親跟別人跑了,單親家庭的自卑使 「我」變本加厲地扮酷……
導演呂樂表示,由劉欣扮演的女主角「風子」是個特立獨行的高中女生,她從穿著到言行,都和一個女孩子的形象格格不入,另類十足,在今天的中學校園中不乏現實比照。然而她的內心非常干凈。對阿拉伯勇士麥麥德的嚮往,使她為自己的內心永遠保留了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
呂樂在他的導演闡述中這樣寫道,當我們在揮手之間朗誦出「青春」這個字眼時,它可能真是一個很陽光很美麗的字眼。但與強烈的陽光同時到來的,正是最深色的陰影。好好回想我們有過的青春,青春的近義詞其實是迷惘和叛逆。甚至清楚地記得在某一個冬天起風的下午,獨自走過校園時的苦悶和無助……
■原著作者何大草稱贊主創人員
原小說作者何大草並未參與《十三棵泡桐》的編劇,但他並不介意:「我的原著是以一個女孩的第一人稱來寫的,但我是一個男性作家,是從男性角度寫女性視角。呂樂請上海戲劇學院畢業的編劇劉穎操刀。劉穎作為一個女性來進行電影劇本的改編,這是一種互補。」何大草感慨說,一部25萬字的小說被改編成一部 100分鍾的電影,有改動、刪減、增加,是非常正常的,雖然電影比原著改動很多,但我看片時感覺小說的精神、氣質、脈絡都保留了。看的時候,我有很多感動和很多復雜的心緒,記憶中2002年那個炎熱的夏天又回來了。呂樂是個非常優秀的導演,他很內斂很低調,但一旦有所動作就會非常有力量,他對演員很自然的啟發也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談及此次東京電影節獲獎,何大草認為除了歸功於導演呂樂,還有片中那群非職業演員,尤其是女主角何鳳的飾演者、湖南女孩劉欣。何大草十分欣賞劉欣:「她不像人們印象中80後女孩那樣天真浪漫,她是一個聰明、有故事、有天份的女孩,將給觀眾帶來驚喜。」
【花絮】
·該片在第19屆東京電影節獲得評委會特別獎。導演呂樂獲獎後說,孩子們的世界和成年人的世界密不可分卻又彼此隔離,這就是他們成長的秘密。本屆電影節評委會成員對這部來自中國的反映當代青春生活的影片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原著作者何大草透露,當初該片以《刀子和刀子》的名字送審,但未通過審查,因片中主人公都是在泡桐樹下約會,所以改名為《十三棵泡桐》。
·呂樂:電影院看到的版本和最初的剪輯版相比,一共調整了16個地方。我覺得後來做出的調整也不是往差了調整,而是讓影片更適合大眾觀看。調整的包括:家庭暴力的部分。七八十年代家庭暴力都很直白的,家長扇孩子嘴巴,審查時認為打得太厲害了要刪改;另一個就是學校裡面師生之間的性傾向和性關系,調整的最多。其實很多女生在學校里都碰到過來自男老師的暗示,強烈的或者隱諱的,拉拉手,摟摟腰,或者更親昵的,這些都被拿掉了;還有一個就是表現社會暴力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