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模仿游戲》影評
影片擁有一個讓所有電影人看了都為之心動的絕好題材。阿蘭·圖靈的傳奇人生,以及這個人物本身所具有的諸多特質,都天然地構成了一部好戲所應有的諸多因素。阿蘭·圖靈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圖靈機的發明人,被譽為AI(人工智慧)之父及計算機之父。他最早發明的能進行邏輯運算的計算機幫助盟軍解除了德國人的英格瑪密碼機,為盟軍取得二戰勝利功不可沒。當然,他還是個著名的同性戀,因為不容於社會被強行化學閹割。後又因為吃了浸有氰化物的蘋果中毒身亡。據說喬布斯蘋果公司的靈感便來源於此。
就阿蘭·圖靈的 故事 而言,首先他是個天才的科學家,計算機學科的奠基人,僅此一點就已經是一部相當有料的傳記故事了,再加上他另一個著名的同性戀身份,被當時的世俗社會所不容所糟受的迫害更為他的悲劇故事錦上添花。更重要的,他還解除了二戰時德國的英格瑪密碼機,為英國的軍情六處工作過……科學天才、著名同性戀、神秘間諜,諸多身份讓阿蘭·圖靈的故事充滿了悲情和懸念。難怪在2011年好萊塢評選的未拍攝的最優秀劇本中,本片劇本排名第一。
只可惜《美麗心靈》珠玉在前,又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縱使阿蘭·圖靈的故事再精彩,要取得《美麗心靈》當年的成就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這兩個故事確有很多類同之處,兩部影片都是關於天才數學家的故事,而且都患有身體或精神上的「疾病」,約翰·納什有妄想症,阿蘭·圖靈是個同性戀;納什妄想自己一直為軍方破譯密碼,而圖靈確實在為軍方破譯密碼;納什和圖靈都在很年輕時就完成了自己人生最重要的科學成就,而他們的成就又都在很晚才受到人們的重視且發揚光大。將兩部影片相對照,《美麗心靈》著重演繹了納什的妄想症故事,由此為一部普通的傳記影片增加了諸多懸疑成份,你可以說影片的懸疑氣質多多少少遮蓋了影片作為傳記電影的嚴肅性,但不可否認,影片在忠於真實故事的情況下確實將納什的故事演繹得有聲有色。我們甚至忽略了納什患病的痛苦以至於沉浸於影片所營造的解謎氛圍中。雖然圖靈的故事在懸疑性上比納什的故事不知強出多少倍,但在影片的整體觀感上,《模仿游戲》的懸疑精彩程度並不比《美麗心靈》強,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導演對於故事的掌控能力的問題,莫騰·泰杜姆在玩弄劇情上的功夫是無法與朗·霍華德相抗衡的。但並不能說《模仿游戲》的可看性就弱於《美麗心靈》,前者更具有英國片的穩重特質,不誇張,不賣弄,讓懸念暗流涌動,完全不似好萊塢的浮誇氣質。
雖然圖靈的真實故事遠遠比納什的精彩,但我們仍可看到導演在劇情方面的力不從心。影片虛構了一個酒吧的場景,讓圖靈在未婚妻閨蜜的身上找到了解除英格瑪密碼的靈感,這個橋斷跟《美麗心靈》中納什從美女身上獲得納什均衡的靈感如出一轍。不管是否抄襲,不知有意無意,前者珠玉在前,導演都應該避免相似橋斷的產生,而這種生澀的模仿並不能成為「模仿游戲」的戒口。
再者,影片基於史實拍攝,但導演為了增加戲劇性卻作出了很多有違史實的情節設置。在當時的布萊切利園,各部門完全分開,當時的蘇聯間諜確實存在,但跟圖靈並不屬於一個部門,圖靈壓根兒可能都沒見過這個蘇聯間諜,更談不上如影片所講,圖靈跟蘇聯間諜作了一個交易,圖靈幫助隱瞞同事的間諜身份,而同事則隱瞞他的同性戀身份。可以說,這個無中生有的虛構情節是導演所強加於影片,其目的就是為了增加影片的懸疑程度。但另一方面卻對阿蘭·圖靈本人造成了一定的曲解,甚至可以說是人身污辱。因為真實的圖靈是一個極其勇敢又勇於擔當的人,他並沒有特意掩飾自己的同性戀身份,在1950年代因性侵向問題受審時,他明知自己將要受刑,卻在所寫的陳訴材料中對於性細節露骨而直接。對於同性戀身份,真實的圖靈並不似影片中所描述的那樣軟弱,更何況隱瞞蘇聯間諜的事實等同於叛國罪,現實中的圖靈真有那麼膽小嗎?影片在某種程度上對圖靈是一種污衊。而更可笑的是,影片中的圖靈團隊居然在解除密碼之餘居然代替軍方處理德軍密電,一群科學家居然可以決定哪條密電可以上報,哪條不報,甚至跟軍情六處一起代替軍方作出戰略布局。更可笑的是軍情六處的長官居然對圖靈說「你終於成了我一直期待的那個人」硬生生地將一個科學天才演繹成了007。稍有常識的人也會知道這段有違史實了。
電影對史實的合理演繹是可以的,但影片有些地方確實顯得誇張了些。導演為了增加影片的戲劇沖突而對史實的歪曲為影片減分不少。不過也有些相當出彩的虛構情節,比如將圖靈的計算機命名為「克里斯托弗」由此勾連出圖靈對初戀男友的思念。
無論如何,在成片上看起來,影片都是上成之作,尤其突出的是影片齊頭並進的三條故事線,互為應照避免了單線敘事的乏味也為我們較為完整地演繹了圖靈的一生。再就是影片的表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飾演的圖靈,既天才霸道,又呆萌可憐,較快的語速加上略微口吃的毛病將圖靈的性格描畫得絲絲入扣。
能獲得這么多奧斯卡提名,相信《模仿游戲》這部電影一定很精彩!
Ⅱ 模仿游戲的影片評價
模仿游戲的影片評價是:《模仿游戲》有著厚重歷史背景的人物故事,破解英格瑪的傳奇被精彩呈現。節奏緊張,三條時間線反復穿插,沒有一個浪費的鏡頭。
《模仿游戲》真實地再現了艾倫·圖靈,表現了他對英國歷史的貢獻和短暫的一生。無論是圖靈的人物視角、心理活動及生活經歷,還是圖靈對英國歷史和當代社會的持久影響力,《模仿游戲》都正確地塑造出了這兩個方面的人物形象。
這是一部令人全神貫注的影片,細節豐富。強大,激動人心,既帶有勝利感又充滿悲劇性。《模仿游戲》中,一個人改變了世界,同時世界也毀掉了這個人。這是一部具有娛樂性,手法高超的電影,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希望電影能夠更加尖銳和勇敢些
Ⅲ 剛看完了 電影《模仿游戲》 很震驚 是真實故事嗎 如果是真的 那麼就意味著第二次世界
是真實的,講的就是計算機科學之父圖靈的事跡。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應召到英國外交部通信處從事軍事工作,主要是破譯敵方密碼的工作。由於破譯工作的需要,他參與了世界上最早的電子計算機的研製工作。
後曾協助軍方破解德國的著名密碼系統Enigma,幫助盟軍取得了二戰的勝利。
電影中的主要事件都是真實發生過的,但也有一些誇張處理。片中,圖靈將他研發的機器命名為「Christopher(圖靈初戀情人的名字)」。
而現實中,那台機器的名字是Bombe,編劇虛構了這個橋段。因為原著作者安德魯·霍奇斯及許多歷史學家認為,圖靈對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的熱愛與他和Morcom之間的感情密不可分。
加入這段情節,是為了充分表現圖靈這份真實存在的綿長痴迷而做的藝術誇張。
創作背景:
影片編劇格拉漢姆·摩爾是艾倫·圖靈的狂熱粉絲,在他青少年時期參加的美國太空營和計算機編程夏令營里,這位數學家的影響無處不在。
意識到圖靈對自己的巨大啟發後,摩爾就一直在尋找將圖靈搬上銀幕的機會。當《艾倫·圖靈傳》的版權被製作人Nora Grossman和Ido Ostrowsky拿下後,摩爾馬上簽了劇本合約,而且一分錢酬勞都不要。
創作時,「還原一個真實的圖靈」成為了他創作的動力。但准確並不容易,圖靈的大量工作記錄都在二戰中被銷毀,僅存的殘片也成為了高度機密。
摩爾只好從外部尋找細節以及這些組織對他造成的影響。結果令人頗為吃驚的是,關於圖靈在破解密碼後與軍情六局間的工作,能找到的最有力的資料來源於《007》作者伊安·弗蘭明的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