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徐崢《寵愛》片尾彩蛋是什麼
電影《寵愛》曝光片尾彩蛋視頻,也是在影院將很多觀眾逗笑的一段:陳偉霆將自己演唱的電影片尾曲《新年快樂》MV展示給監制徐崢,卻被吐槽“太隨意”,徐崢還趁此機會宣傳春節檔電影《囧媽》。來看兩人的一唱一和,超級歡樂。
相信以《寵愛》的明星流量,上映前幾天,是能拿到比較理想的排片的,如果後續電影口碑比較理想的話,元旦到春節之間的這段時間,有足夠的空間沖擊十億票房。而就電影故事本身來說的話,《寵愛》算是一部“拼盤電影”。不是特別穩定不大穩,如果其中有一兩個故事比較水,那麼即使其他故事再出彩,也很難把分數拉回來,畢竟缺點更容易被放大。
《寵愛》這部影片不單單只有寵物狗,還有寵物貓來吸引最最常見的養寵物群體,甚至還有寵物豬這種偏門寵物來吸引其他養偏門寵物的人來獲取共鳴。
Ⅱ 印度神片《起跑線》,為了讓孩子上名校,父母傾盡所有!
第一時間跑去影院看種草已久的《起跑線》,其中反映的教育和擇校問題簡直和國內如出一轍。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對父母來說簡直再熟悉不過,而電影中直指教育的一幕幕也帶給我內心深深的觸動。
整部劇用喜劇的手法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父母擇校的故事,他們拼盡全力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為他們不想讓孩子跟他們上一樣的學校,他們希望通過選擇名校,讓孩子能上升到上層社會!
1、名校教育就是真正的贏在起跑線上嗎?
《起跑線》英文電影海報寫道:
The parents who will do anything to get their children into the right school.父母,就是那些會不遺餘力,傾其所有讓他們的孩子進入正確學校的人。
國內的現狀也是一樣,父母殫精竭慮都是為了一件事——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於是從選擇幼兒園開始,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擇校戰爭持續打響,真的是孩子的比賽,父母的賽場。
「讀不了好的小學,就考不進好的初中,讀不了好的初中,怎麼去重點高中?重點高中的重本率可是95%以上,那上985、211還用愁嗎?」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你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的,而且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農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
但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上了名校, 享受精英教育就是真正的贏在起跑線上嗎?
中文電影海報上有這樣一句話:
即使變成自己討厭的人,也要讓孩子獲得最好的教育。
片中折射出擇校的困局,影片最終落腳在到底是要「起跑線」,還是要守住做人的「底線」。
電影的最後,父親拉吉的一段演講非常煽情:「你們想盡辦法讓他們進入這所學校,不是你們幫他們,而是他們幫你們。這個時代人們只重視孩子的能力,而不是人品。」雖然有人詬病說太過雞湯,強行煽淚,但我依然覺得精彩無比。
我們常說要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孩子的能力非常重要,想像力、創造力、閱讀力、社會適應力、情商、逆商、財商等等。但我們卻不能忘記了美德教育,更不要忘記了,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孩子眼裡,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這些人不缺能力,缺的是做人的底線。 作為父母,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這件事情上,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3、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就能贏得人生嗎?
曾看過這樣一個報道:一對大學教授父母,兒子4歲半上小學,19歲拿到博士學位。畢業後,兒子卻終日在家吃爆米花和零食,什麼事都不想干,終日悶悶不樂。父母現在整天發愁怎樣才能讓孩子振作並快樂起來。
他們的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卻沒有贏得人生。童年缺失了爆米花和零食,埋頭學習,而今學位拿到了,父母給的任務完成了,人生卻再也沒有了方向和動力,爆米花就成了唯一的樂趣。
當然舉這個例子,並不是說所有的神童長大都會出現問題,孩子的成長之路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沒有那麼多的必然。
但我卻想藉此告訴父母,每個孩子是有個體差異的。
盧梭說:「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即應把成人當作成人,把孩子當作孩子。」
不要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像孩子一樣生活。 我們應該允許他們用自己的節奏生長,積累實力,蓄勢待發,方能贏得人生的長跑。
4、起跑線折射出我們到底愛的是什麼?
《起跑線》帶給父母很多啟迪,更給予一場心靈的洗禮。 我們到底愛的是孩子的未來,還是望子成龍的虛榮心。
回憶我的童年,在我小升初的時候,媽媽想提前把我的戶口轉入舅舅家,這樣就可以就近上學,直接升入重點初中。當我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我特別不開心,我問媽媽,為什麼要去那個學校。
媽媽說,那個學校教學質量好,校風好,你以後上重點高中的機會多啊!這樣你就有機會上重點大學,畢業有個好工作。
可我卻總覺得哪裡不對勁,我不想入校後被人指指點點,說我是走後門來的。於是最終我不讓媽媽轉戶口,毅然決然地去了家門口的普通初中。
學校里同學們會嘲笑老師,上課不守紀律,下課拉幫結派,打架斗毆……但在這里,我卻一直很清楚地知道我應該做什麼,因為我心裡有一個目標,那就是通過我的努力,考上那所重點高中。
對於重點高中的無限嚮往激發了我學習的鬥志,於是我成了這個初中里為數不多的佼佼者,老師對我青睞有加,常給開小灶,最終我參加重點高中的提前招生考試,如願以償地考入了那所重點高中。
現在想來,父母給我傳遞了正確的價值觀,他們尊重我的選擇,但我回想起來不由得為我的父母捏把汗。如果是果果要做出這樣的選擇,我的內心是否能強大到允許他去一個如此校風的學校,我可能會無比擔心他學會抽煙喝酒打架。
而父母對我的無比信任讓我順利地在那所學校成長,我沒有沾染任何不良習氣,遇到任何的事情,他們都會告訴我,有他們在,一切都不怕。現在想想,好感恩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我也要向他們學習,把這份信任給到我的孩子。
5、父母的格局和視野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那到底什麼才是起跑線呢?在我看來,父母的格局和視野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明年果果也會面臨擇校,到底是在家門口上一個普通的公立小學,還是買學區房進入一所重點小學,亦或者耗費巨資選擇一所國際學校。
當選擇擺在我面前的時候,幾年前的我也會無比焦慮,我生怕因為自己的錯誤選擇導致孩子一生的不幸,那時候我無限地放大了學校教育的影響力。
在幾年的自我成長之後,我現在全然放下了,或許我會選擇公立小學,讓果果去參加國內的高考,或許我們不會選擇學區房,而會順其自然。
因為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這個三角當中, 我不能改變社會教育,但我可以在我能力范圍之內選擇合適的學校教育,我會盡我所能做好家庭教育,那孩子的未來之路該怎麼走就交給他自己。
作為母親,我會努力地生活,用我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他。至於階層,其實我從來沒有考慮過,因為我並不認為這是阻礙人發展的障礙,正如影片中的孩子們所唱:
「生命只有一次,可我有百種渴望,沒有什麼能阻止我前行!」
是的,我堅信: 我們的命運就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作為一直在家庭教育領域奮戰的創業者,我無力去改變社會的大環境,但我可以藉由書籍,把人生智慧傳遞給父母。
我相信,無論我們的孩子選擇什麼樣的學校, 家庭教育都是最重要的。 成為智慧的父母,懂孩子的父母,是為人父母一生的職責!
Ⅲ 起跑線電影觀後感
看印度電影《起跑線》,明白一個道理,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這次熱映的《起跑線》不同於當年的《三傻大鬧寶萊塢》,雖然同樣是聚焦於印度的教育問題,可這次的更接近於現實,放到國內播出,更覺得像是反應我們的生活。
服裝店老闆巴特拉一家為了能讓女兒皮婭進入到精英教育的私立學校讀書,可以擺脫命運,贏在起跑線上,不斷地努力可以讓女兒得到進入私立學校的名額,不惜舉家搬遷到富人區,換車、換服裝、學會說英語、參加上流社會的聚會等等。
當這些裝富的方法行不通的時候,巴特拉一家想到了裝窮,她們假扮窮人,棲身在貧民窟,最後終於拿到了「貧困生」入學名額。
所以,看到最後,你還覺得孩子的起跑線是去精英學校,學的比別人多嗎?其實,真的起跑線從家長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然而,相比較於讓孩子進入到私立精英學校學習作為起跑線,我倒覺得巴特拉所做的表率作用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在貧民窟生活的一個月時間,皮婭跟鄰居小孩們玩的時候那種天真的笑容,跟在公園里因為皮婭不說英語而不跟皮婭玩的小孩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只有將孩子放在她喜歡的環境,擁有一個快樂健康的環境,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
我不否認私立學校的確擁有好的師資力量和環境,但是在公立學校改善的情況下,勞工的孩子也能說英語的公立學校,真的二者之間並沒有什麼兩樣,區別的是這個社會的階層思想。
Ⅳ 起跑線電影結局是什麼 起跑線想表達什麼意思
電影《起跑線》作為一部印度電影,一經上映備受關注。影片以起跑線;為片名,圍繞著拉吉和米塔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並且為了孩子的未來,拉吉和米塔也是費盡心思,這樣的教育對於孩子好不好呢?很多觀眾看完電影之後,對最後的結局有些疑惑,那麼《起跑線》結局是什麼意思?拉吉和米塔為了孩子未來著想,但是孩子並不能接受他們的這種行為,反而會讓孩子感到更有壓力,那麼起跑線真的很重要嗎?
《起跑線》劇照
拉吉和米塔為了讓女兒進入貴族學校,手談以後還能讓女兒走進上流社會,他們只好不停的搬家,硬是讓皮婭去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然而強求的東西,孩子肯定是不能喜歡的。皮婭本來還小,她感覺這個年紀身邊有好朋友的陪伴就可以了。但是家長卻只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殊不知這樣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影片也是想表達孩子的教育要適當,不能硬性要求,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悄握壓力。
Ⅳ 作為父母的你——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 電影《起跑線》觀後感
2018年4月7日17:05分的電影開場了,由於堵車,錯過了開場的前十分鍾。但我知道小主人公皮婭的爸爸是個生意人,擁有不錯的資產,穩定的收入來源。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孩子能上一所好的學校,在印度能夠掌握著代表權利和地位的語言,學會英語,與同齡孩子相比,不能輸在起跑線,要在「優質」中贏得一席之碧橘地,媽媽先是搬離舊市街,在最好的學校旁邊購買大洋房,開派對,為孩子尋求自己認為值得交往的夥伴,殊不知,孩子的快樂,是在與最真實的玩伴進行的快樂游戲,而不是成人認為的「被安排的」朋友。
為了孩子,父母扮富扮貧,為了學區房,一身奢侈品,為了顯得自己也是上流人士,卻被「富人」嗤之以鼻。先查詢了位居全國前五的學校,父母也要足夠有資格,也進行相關的培訓與學習,一次又一次沒有面試通過的消息,讓父母心急如焚,很多次媽媽暗自神傷,重復著預想悔檔著女兒可能因為沒有受到好的教育,最後走上不歸路。接著扮貧,當得知每所學校窮人的孩子有百分之二十五的額度,夫婦倆又舉家搬遷,入住貧民窟,剛融入集體的時候,面對窮人們的熱情,米塔似乎放不下「成功人士」的高姿態,不讓女兒吃窮人給的零食,拒絕窮人的幫助,夜裡與老鼠鬥智斗勇,但當自己的確孤立無援,必須求得幫助的時候,那些曾經被拒絕過的窮人也「還治其人之身」,唯有善良的鄰居,借水給她。窮鄰居希亞姆.普拉卡什為了幫助拉吉爸爸盡快適應窮人的生活,清晨起床排很長的隊,上演「擠公交」大戰,去餅干工廠打工,在流水線上鬧出的笑話,讓人哭笑不得。幸運的抽簽,皮婭獲得了去頂尖學校學習的機會,但面對高額的學費,窮人鄰居十分擔憂,無奈故意撞車,用自己的生命打賭,訛得一筆資金,用來幫助皮婭交學費,看到這里,我想很多人都熱淚盈眶了,原本這種欺詐行為是應該讓人痛恨的,可是誰也恨不起來,反而產生的是憐憫,是同情,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的敬畏,更是對窮人鄰居的善良流露的感動,窮人鄰居這個行為,也在本質善良的主人公的心上深深的烙印了一條印跡。
獲得了入學的資格,拉吉夫婦帶著孩子回到自己的學區房,內心深深的自責與愧疚,因為自己假扮窮人搶了真的窮人鄰居孩子的入學資格,於是化身慈善家,資助窮人鄰居的孩子的學校,當窮人上門感激慈善家時,意外發現了曾經的一起打工的難兄難弟居然就是資助自己孩子學校的大老闆,那一刻,窮人鄰居氣憤地轉身離去,宣言要投訴舉報拉吉假扮窮人,搶了自己孩子入校權利,就在這時,天真無邪的皮婭的擁抱打動了窮人叔叔,那一刻叔叔也動搖了,放棄了舉報的念頭。
拉吉卻無法原諒自己的行為,在妻子面前是個「妻管嚴」依然保持著內心的善良,決定去校長那裡自己坦白,在全校家長大會時,邀請了窮人學校的孩子們,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震懾了在場所有家長的心,卻無法改變教育本身的現狀。教會了孩子博大精深的知識,卻忘記了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公平的對待別人的權利,尊重別人的利益。
整個影片給我的感受,的的確確,教育已經失去了它的本質,淪為一樁利益交換的生意,就算教會了孩子博大精深的文化又如何,如果做人失敗在起跑線,丟掉了人性最本真應該具有的正直與善良,教育也就沒有意義了。主人公起起落落為女兒尋求最好的教育,費盡心思終於進入到了頂尖學校,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結果,我們也不得不為媽媽米塔那句「我就想讓女兒成為你那樣的人」而感動,善良而正直。
貧窮就是這樣,沒有資格大悲大喜,貧窮人的生活也是一門學問。就算貧窮,貧窮孩子也會有自己發光發熱的舞台,也會有自己熠熠生輝的色彩,所以每一個孩子,都會像是天空中最明亮的星星,每一個孩子,無論他是天賦異稟,聰姿穎慧,還是愚鈍羸弱,微弱平凡,他都應該有受教育的權利,獲得好的教育的權利,擁有好的發展平台的機會。
很多家長,他們忙忙碌碌,終其一生,看似為了孩子在尋求好的教育的契機,安排合適的朋友圈,其實,作為父母的你,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家庭教育決定著孩子將成為什麼樣的人,教育前行的路上,希望永遠也不要丟了一個人做人最基本的品質——善良與正直,學會求知的前提,先悔前團學會做人。
親愛的父母們,停下來看看,我們的教育除了在渴求孩子獲得博大精深知識文化的同時,是否真正教會了我們的孩子最基本的展現人性的品質,善良、正直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