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阮玲玉》 怎麼回事~~!! 簡介加相關資料 越全越好 ~ 謝謝!
影片《阮玲玉》是香港導演關錦鵬在1992年推出的力作,因其視角的獨特,套層結構的熟稔運用,觸及問題的深銳,故此片一出,便引起眾說紛紜。
所謂套層結構,在許多經典影片中都曾經惑人耳目,取得別樣意味的效果,如紹拉的《卡門》、還有《法國中尉的女人》等等。套層結構,又稱戲中戲,對講述的故事和正在講述的人本身形成兩個版本(甚或更多,如《阮玲玉》、《暗戀桃花源》等)的交織,人們在觀影的同時不斷地被打斷,被間離,並且常常會因為這種打斷而生出反思和客觀的理解。這是一份用混淆視聽的手段,以期達到不混淆是非的創作者苦心。
《阮玲玉》一片從整體上來分,有兩個大的套層:一是阮玲玉生平,一是扮演阮玲玉的演員(張曼玉)在片場,我們稱之為關錦鵬攝制組的紀實表現。在前一個套層里,又可以分出三個小的段落——阮玲玉的生活,阮玲玉在攝制組拍戲,(這二者都是張曼玉演繹的阮玲玉)以及阮玲玉電影片段(這是阮玲玉本人)。
描述這樣復雜的敘事結構,不是因為對繁復有什麼偏好,而是因為在繁復的表面下,讀出了演員與飾演演員的人在不同的時代里竟有著相同的指認。
在《阮玲玉》中,主題敘事結構當推張曼玉扮演的阮玲玉生平,從她與三個男人(張達民、唐季珊和蔡楚生)的情感糾葛,與導演們的合作(亦包括蔡楚生),以及阿阮在片場的演出共同構成了一代紅伶在人世最後兩年的時光舊影。我們可以在腦海中完成一次重新的剪接:如果沒有阮玲玉舊影片和關錦鵬攝制組這兩個套層的穿插,那麼這該是一部動人悱惻的催淚大片。流暢自然是流暢了,但卻也顯得平庸。關錦鵬歷來以描摹女性細膩內心而著稱,有張曼玉出演阿阮,有劉嘉玲出演黎莉莉……她們所身處的甚囂塵上的香港娛樂界,和她們正在經歷的感情變故和97回歸「困境」,凡此種種,可以寓指,緣何不為?
蔡楚生(梁家輝飾演)拍攝《新女性》一場。
阮玲玉在該片中扮演一瀕死的「新女性」,規定情境是「新女性」在喊完「我要活!我要活」的台詞後,撒手人寰,這時影片結束。
蔡楚生此時一聲「收工了」,所有蔡楚生攝制組的人員紛紛離開,惟獨阿阮躺在床上沒動,她慢慢地把被單蒙住面部,蜷縮在床上哭泣。彼時眾人默默,蔡導演走近病床,俯下身來。
我們看到了這一幕,在蔡楚生俯身下來無言以對時,我們接著看到:鏡頭拉出,先出現蔡楚生劇組的攝影機,再拉出,出現關錦鵬劇組的攝影機,關錦鵬喊道:家輝,你忘了掀開被單看看美姬(張曼玉的英文名字)了!
影片進行到此處,演員和演員所扮演的角色已是水乳交融。在那病榻上久久哭泣的,是「新女性」?是阿阮?還是美姬?!
我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窗戶里看我。(卞之琳說的?)
我在台上與霸王把盞言歡,在別人的戲中流自己的眼淚。(張國榮在《霸王別姬》中)
女人演鍾馗,打的是自己生活中的鬼!(徐守莉在《人鬼情》中)
呵呵。
有一條花絮,或能解釋美姬在那一瞬間的感同身受,就在接拍《阮玲玉》前夕,她寫給導演爾東升的舊日情書被公之於眾,正為流言所傷。彼時彼景,與1935年的阮玲玉一般心情!
阮玲玉是怎樣的一個女人,並不為關錦鵬所關心。他不會象我們的電影史那樣,給這個女人加一個界定,說她是被萬惡的舊社會所戕害了的「新女性」。他只想從現代人的眼光去觀察和呈現一些過去的人文悲歡。
片中有一妙筆為證:
在阿阮靈堂,導演吳永剛神色肅穆地對鏡頭說:她問我她是不是一個好人,我說你是一個好人,甚至我認為你是一個太好的好人。
吳永剛在說這番話的時候,無疑是阮玲玉生平的那個版本,可是在同一個鏡頭中,吳在前景述說,後景卻出現了本來「死了」的「阮玲玉」坐起身來,張曼玉開始補妝,關錦鵬攝制組進入敘事。在這個瞬間,張曼玉從阮玲玉身上分離出來,而吳永剛在關錦鵬面前繼續講述。講述的真實性大打折扣,而觀眾對這段反復被打斷的講述(拍了很多條,並且都剪了上去)開始警醒,導演另有他意,打斷強調了這一點。
緊接著,黑白畫面中,關錦鵬不甘寂寞,他對著鏡頭說:我不知道當時吳永剛說過這些話沒有,這都是我們自己加進去的。
去看一部片子,大多是被那上面的故事騙得五迷三道。很多人習慣那樣,本來么,生活已夠艱辛,為什麼面對銀幕,還要思考?!所以,就有更多的片子不用套層,因為他們要滿足觀眾並不過分的要求。但是,電影好在除了娛樂,以及被政治利用以外,還有電影書寫者獨立思考的功能,通過他們的不媚俗和不妥協,象一切深刻的藝術一樣,得以流傳。
關錦鵬採取了這種建立(講述)與破壞(打斷)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體現了斷裂溫情的張力,他告訴我們,歷史是憑著我們的記憶(阮玲玉舊影片和有關其生平的文字記載)和想像(阮玲玉生平的連貫發展以及對創作者們黑白畫面的采訪)共同構成的,歷史存在的意義不在於它的真實性,而是它對現實有多大的參照!有誰去追究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史實中並非戀人,他們相差了近百年的歲數,幾乎沒有相遇的可能。而現世的人們不照樣在人民大眾口口相傳的愛情悲歌中掬一捧辛酸眼淚么?
在真實的歷史當中,阮玲玉和蔡楚生似乎並無情感糾葛。這也是為什麼關錦鵬借著蔡楚生的名號述說97回歸前港人心態的用意,激怒了蔡楚生在大陸的後人。
在《阮玲玉》一片中,有三個男人,闖進她的生活。
唐季珊的見異思遷,張達民的無賴糾纏和蔡楚生的臨陣脫逃,是阮玲玉憤然離世的直接動因。人都說流言害死人,所謂「人言可畏」。人言固然可畏,然而最讓阮玲玉畏懼的還不是人言,是對男人的徹底絕望!男人把她捧紅了(張達民),男人給他錦衣玉食的生活(唐季珊),男人還給她愛情(蔡楚生);可是同樣,男人可以毀滅她(張),拋棄她(唐),並且見死不救(蔡)!
選擇蔡楚生來寓指阮玲玉生命危機中的稻草,耐人尋味。
對蔡楚生一角的處理,影片沒有象表現唐季珊和張達民那樣,把蔡也寫成一個與阿阮曾相依偎的情人,他們之間,有的是心照不宣的交流和惺惺相惜的默契。
與阮玲玉合作過的導演不少,孫瑜、費穆、吳永剛……可單單只有蔡楚生,關錦鵬不遺餘墨地將他與阮玲玉的初識(合影時的遲到)、交往、阮玲玉相邀私奔未果及後來的蔡楚生靈堂昏厥。細心查找,我們會發現在不斷地被打斷中,阮蔡愛情竟然是一條有頭有尾的情節線!
那是歸鄉,那是溫暖的愛情懷抱,那是遠避塵世,無限憧憬的未來。
可是,歸鄉只是一個人的暗自神往,憧憬著的人和憧憬本身還有漫長的路途,甚或,沒有通達之路!
蔡楚生讓阮玲玉最後的一線希望破滅了。
在拍攝《新女性》時,蔡阮有段對話。
蔡蹲在地上說:人有時候是很軟弱的,中國有三分之二的人都蹲著,並不是喜歡,是沒辦法。蹲著受侮辱,蹲著等救星。
阮玲玉說:還蹲著休息:)
蔡楚生看著阿阮:不要高高在上,蹲下來讓我看。
於是,阿阮蹲了下來。
就是這樣一個不高高在上,總是蹲著看世界的蔡導演,拍攝著三十年代的進步影片,深受阿阮信賴,在那個充滿傷感的聚會上,阮玲玉吻他最深。然而,在阮玲玉身陷困境,求助於他時,他沒有援手。相信大家一定不會忘記這個段落:
阮玲玉走進餐廳,蔡楚生已在桌旁等候多時。阿阮遲疑求助,蔡楚生顧左右而言他。阿阮下意識地捏起蔡彈落在桌上的煙灰,吃進嘴裡……
那近乎自虐的行為使無路可走的名伶絕望畢現。
畫面處理更是獨具匠心:蔡阮二人始終不在同一畫框中同時出現。開頭,阿阮在畫面左側露身,急切之情在壓抑中流露出來,而此刻的蔡導演根本不在畫中,他那輕描淡寫,閃爍其辭的畫外音令人齒冷,整個背景是一面白牆,從門外射進來的一縷陽光將他的身影映照在牆上。那是在場的缺席者,是個逃兵。(為阮玲玉所信任的,不過是下午陽光里的一個影子而已)蔡楚生在段落的結尾入畫,為的是拒絕與阮玲玉私奔香港,此時,阿阮已悄然退出畫框,起身離去,只留下赤色的導演獨坐。
在阮玲玉的靈堂里,蔡楚生是唯一沒有發言的導演,他在人群的後面悵然若失,最終倒了下去。這個蹲下來看世界的進步人士,在愛情面前退步了。
為什麼有這樣的帽子扣在蔡楚生頭上?
眾所周知,蔡楚生是中國三十年代著名的左翼導演,他的身上可以折射出一代人民電影工作者的影子,把他處理成一個不負責任、有些怯懦的人物,實在是導演關錦鵬們憂慮心態的外化表現。拍攝《阮玲玉》在1992年,而5年之後,香港即將回歸。受英國殖民統治一百年的香港人在回歸面前,歡欣鼓舞的人並不多,心存憂慮的很不少。在那一段時期,如何面對97,成了香港影視傳媒極為敏感和關注的焦點。有評論者據此提及徐克們拍攝的《東方不敗》系列影片,說香港人實際上有一種「東方不敗」式的不男不女的自我寓指。殖民地的長期精神閹割,很難讓他們對回歸有充分的歸屬感。那代表了進步的電影界前輩,能給前路茫茫的優伶一個溫情的懷抱嗎?
Ⅱ 電影《神女》經典鏡頭淺析
導讀:《神女》是由吳永剛執導,黎鏗、阮玲玉主演的一部無聲電影。影片講述了上海一位妓女的血淚生活的故事。
一、劇情介紹
一個生活貧苦的女人只有一個小兒子,為了生計也為了撫養兒子成人她不惜出賣自己的身體。她是一個妓女,為了孩子她咬牙忍受著別人對她的侮辱,盡管這樣,這個社會對她們這些人仍然是非常殘酷的。
晚上,警察來了,她到處躲避,沒想到她躲進的是一個惡霸的家裡,她被惡霸強暴了。不幸的是,她的家也被惡霸找到,她的人和她掙來的錢都被惡霸佔有,她幾次想擺脫惡霸都沒有成功。
幾年以後,兒子長大了些,她希望兒子能上學,不願因沒錢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便繼續賣身賺錢供孩子上學。她所得錢極其有限,但仍瞞著流氓積攢下一點錢,藏在牆壁秘密的地方。
在學校里上學的兒子的身世被一些學生家長知道了,他們向校方提出不能讓一個妓女的孩子在學校里和其他孩子在一起念書,這樣會破壞學風,校長只得去孩子家中查問此事。
女人駁斥了校長和那些家長的意見,校長見此十分同情母子兩人,讓孩子繼續留在學校念書。但學校的董事會極其反對讓孩子留在學校。正直的校長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濟於事,孩子終於被開除了。
女人為使孩子能繼續念書,便想離開這里,投奔別處。但當她去拿自己積蓄的那點錢時,發現流氓將它偷去賭博輸光了。她氣憤不已,拿起一隻瓶子向流氓砸去,流氓被打死了。而她也因殺人被判處了十二年徒刑,關進了監獄。
二、《神女》經典鏡頭解讀
1從趣味中心:畫面中的趣味中心,也是吸引觀眾目光之處。鏡頭中女主人公冷傲的臉和後面惡霸嬉笑的臉形成對比度最強的區域,吸引觀眾注意,且男女主人公動作不一,一個站著一個坐著,但站著的男人雙臂交替放在胸前一臉輕松,坐著的女主翹起腿一手臂手上拿著煙支撐在在腿前,眉頭緊鎖又有些面無表情,整個人看起來僵硬冷酷。
2從燈光風格和色彩風格:首先燈光,是低調,陰影布局,陰影採用透射式,用高反差的風格。燈在惡霸頭頂亮著,女主人公在惡霸注視下微微低頭看向別處,身後一片黑暗。再次,關於色彩,黑白冷色調代表平靜,疏遠,低調的燈光和暗色調表現出壓抑懸疑和一種宿命感,泛白和黑灰的色調,象徵著女主人公地獄般生活的開始。
3從鏡頭距離和鏡頭種類:畫面採用中景,囊括兩個人的鏡頭,淺焦鏡頭,虛化雜亂的背景,突出漂亮的女主人公,給簡單的劇情寓意化的效果。好人讓我們投入同情;壞人讓我們由衷的討厭。
4從鏡頭角度和人物所處位置:採用水平角度,等同於我們身臨其境人眼觀察的世界,顯示一種歷歷在目的情境。演員在畫面中的位置表現著人物之間的關系。一般來說,景框的上方,代表著權威和控制,因為從心理學上說,同樣的東西,放在景框的上方和下方,上方總是顯得重一點,有一種重壓感。被擠壓在景框邊緣的人或者事物,都會失去畫面的主控性,顯得被動和無力。惡霸就站在畫面的左上方,而右下方的女主人公所處位置表示脆弱服從和無力。
5從景框:緊的取鏡使人物充滿了整個畫面,顯得非常擁擠,暗示著一種囚牢性的存在。也象徵暗示著女主人公更加悲劇的人生命運轉折。
三、影片評價
對於這部電影,我們只能套用教科書的原話:無聲片的巔峰之作,阮玲玉表演藝術的巔峰之作。
「影片的巨大成功首先是深刻的現實揭露與批判性。通過一個身處下層,受盡屈辱的女子寧願忍氣吞聲,承受身心舉手摧殘企圖撫養孩子成人,卻還無法立足生存的故事,對社會的不公、道義的喪失和黑暗壓迫的無處不在做血淚的控訴。」
神女,片名是這樣一個聖潔的詞彙。是遙遠的聖母,是颯爽的女英雄,又或是……沒有人會想到導演將這樣一個頭銜封給了一位流落風塵的可憐女子。然而,當我們看完整部影片後,沒有人會不認可將這個稱呼贈與這位偉大的女性。是的,在影片中妓女只是她卑微的職業,而她真正的身份是一位母親,一位將生命所有愛與心血傾注於孩子的母親。
母愛,這個溫暖的詞彙占據著綿延的時間和無際的空間。我們從阮玲玉扮演的母親身上看到了這種亘古不變的情感。我們熟悉這樣的情感,我們依戀這樣的情感,即便沒有聲音也可以引起共鳴。劇中母親的母性之光令人折服,我們忽略了她的卑微,甚至可以說她的卑微身份更映射出母愛的永恆性。
沒有任何語言。母親的無奈悲傷,痛苦彷徨,開心喜悅,驚恐無錯依然在她的舉手投足間展現得淋漓。她是一個悲劇性十足的人物,游盪在社會的最底層,做著最卑賤的「工作」,還要靠一個女子的力量為孩子撐起一片天。然而這痛苦的事實她都能選擇承擔和忍受,因著她唯一的信念——讓孩子過得更好。艱難的生活中依然有她燦爛的笑容:當孩子一本正經地教她做操時,她笑了;當她在路邊為孩子選中一個可愛的玩具時,她笑了;當她看到孩子在聯誼會上唱起歌曲的時候,她也笑了……她的笑臉燦爛而溫暖,似乎看不到生活的陰影,這是因為她的堅強,更是源於她的信念,作為一個幾乎一無所有的母親,她的笑臉只為心愛的孩子綻放。
「老大」的出現是母親悲劇結局的導火索。他占據了母親,霸佔她的身體,霸佔她出買身體得來的金錢。她曾選擇容忍,但頂不住「老大」的咄咄逼人;她曾選擇逃離,但她卻逃不出「老大」的手掌心。我想,如果沒有孩子,作為一個風塵女子的她也許會一直忍受下去,畢竟她太過渺小的身份不允許她為自己的命運做出什麼反抗。然而,作為一個母親的她可以不為自己的命運抗爭,卻不能不為孩子的命運抗爭。她擁有進步的思想,她要讓孩子上學,讓他擁有光明的未來,縱然自己身陷黑暗。其實母親的悲劇命運是註定的,「老大」的出現看似偶然,其實也是一種必然。在那個國家動盪,民不聊生的時代,這樣一個柔弱女子的命運何去何從,擁有決定權的絕不是她自己。她是一株野草,縱然是一株倔強的野草,也無力逃脫無情烈火的燃燒,終將化為灰燼,被那個吃人的時代湮沒。
在影片的結尾,母親在鐵窗中聲淚俱下。她要孩子以為她已經離開人世,她要孩子沒有負累,過上正常孩子的生活。在她朦朧的眼中,我分明看到了希望,在絕望的生命中。
由於電影拍攝於1933年,當時的電影技術還不是很發達,所以自始至終都是以無聲和黑白色調示人,但是還是沒有能夠抹殺掉這部電影的藝術價值。當夕陽西下引來了萬家燈火,一扇簡陋的窗子透出了慘白的燈光,鏡頭將觀眾帶入了屋內,這一戶人家屋內擺設極為簡單,只有一些生活的必需品,與這間簡陋的屋子極不協調的是兩件時髦的旗袍,在拍攝旗袍的時候,導演採用了慢鏡頭,似乎是故意將觀眾的視線引向此處,像是在向觀眾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如此簡陋的家庭會有如此時髦的旗袍?」但是導演並沒有再做停留,鏡頭轉向了一對母子,母親正在哄著年幼的孩子入睡,母親看了看鍾表,輕輕地放下了孩子,躡手躡腳地走到了鏡子前,靜靜地化妝、靜靜地換衣服,小小的動作是滿滿的母愛。當她拿著手提袋風情萬種地站在街上時,一切都已經明了,她只不過是一個在夜之街頭站街的低賤的神女,夜上海的繁華不屬於她,罪惡的夜將她推向了道德的對立面,為了生活他不得不如此。但也正是這個身份成為了她不幸的源頭,為了躲避警察,逃到了一個地痞章老大的家裡,開始了被糾纏的命運,好不容易攢下錢給兒子上學,卻因為學校知道自己的身份使孩子失去了上學的機會,萬般無奈迫使她離開這個罪惡之地,偷藏的錢被那個男人賭了個精光,終於她爆發了,結束了那個男人的生命的同時也將自己送進了監獄。
她的不幸是一連串的,這些重壓卻沒有使她倒下,因為兒子是她活下去的勇氣,是她繼續生活的支柱。從一開始孩子的父親始終都是缺席的,我們不知道這跟男人是誰,是如何將孩子的母親拋棄,是如何將她陷入這不幸的境地。但是即便生活是怎樣的不幸,這位母親都沒有放棄的想法,她所想的只有如何將孩子撫養長大,在孩子的面前她總是能露出會心的笑,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像別的孩子一樣快樂的成長、接受教育,但是她的職業終究是為社會所不容的,孩子因為她被迫退學,她甚至可以說多希望自己的孩子沒有像她這樣的母親,現實使她絕望,只有逃離才是出路,章老大卻將她的後路也切斷,一時沖動,她殺死了章老大,也因此獲刑12年,她木然走進了監獄,很明顯她還沒有從殺人的恐懼中清醒過來,當監獄的大門關閉的那一剎那,她想起了兒子,絕望地撼動著大門,可是無濟於事。當老校長告訴她他會替她教育孩子,使她終於可以松一口氣,最後那一句「不過等他長大了之後,請你告訴他,他的母親已經死了,使他不知道有這樣一個母親。」阮玲玉很好地表現了這位母親此時的心情——絕望又充滿了希望。絕望的是自己看不到孩子的成長,希望的是孩子可以健康地長大。
資料參考:《神女》網路,相關文章
Ⅲ 默片時期的著名電影藝術家要五名
阮玲玉、樂蒂、夏夢、藍蘋、凌波等
阮玲玉
人生如戲。
化妝間,一個人對著鏡子,慢慢地抬起右手,畫眉。
從後台一路奔波,在幕後悄悄凝望等待開場,再走過連接幕後和舞台的虎度門,你不再是你自己,你已經成了戲中人。
阮玲玉就活在戲中。1936年3月8日,就在今天上海的新閘路沁園村9號,阮玲玉徘徊在自己的家裡,也徘徊在生死的邊緣,在接下來的幾分鍾里,她在平日里最喜歡吃的八寶粥里放下三瓶安眠葯,她選擇的是永遠的安睡和心境的安寧。
阮玲玉是整個中國電影默片時代的超級明星,她的一顰一笑中散發了當時上海的優雅氣息,從處女作《掛名夫妻》開始,先後拍攝了《自殺合同》、《故都春夢》、《野草閑花》等29部影片。1930年5月,《影戲雜志》舉辦「電影明星選舉」中,阮玲玉以6179票當選第一名,這個時候的巨星胡蝶也僅僅得票3784票,然而所有的這些沒有給阮玲玉帶來所謂的幸福。
25歲的阮玲玉最終死在舞台上,沒有能從虎度門退回來。「我死了,你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好快樂。」,她把遺書留給了下來。她活在公眾的目光中,活在媒體的報道里,活在街頭巷尾的流言蜚語,唯獨沒有活在屬於她自己的世界中。
你認識這些人么?你見過這些電影畫報和美人照片么?如果你年過80,並且曾經做過追隨時尚的年輕人,相信你給出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她們都是解放前紅極一時的電影明星:胡蝶、樂蒂、藍蘋……一代名伶,估計不少都已經香消玉殞,這里留下的是她們人生最美的時刻。
樂蒂
「古典美人」樂蒂小姐(1937-1968)以31歲的芳華離世,她從影的15年間,共計參演過44部電影。雖然短暫了些,但憑借著她獨一無二的古典韻味及精湛演技,影壇至今仍無人能取代其特殊的成就及地位;與世長辭幾十年後,仍能令無數老中青影迷心心念念魂牽夢縈的魅力,可謂永不停格的一則傳奇。
夏夢
有「上帝傑作」之美譽的夏夢,曾經是長城電影公司受歡迎的女演員之一,與石慧及陳思思合稱「長城三公主」。在中國內地觀眾最早看到的香港電影中,夏夢主演的《搶新郎》《董小婉》和《故園春夢》無疑成為了代表作。而與今天的香港女影星相比,美麗高貴且多才多藝的夏夢至今無人能敵。
藍蘋
在三十年代,一個年輕女演員開始在上海嶄露頭角,她先後主演了幾部進步電影,但她自己卻經歷了被捕和婚變等戲劇性的變故,1937年7月,七七事變爆發後,她做了一個改變她一生、也改變幾十年中國現代史的決定:去延安。
她在做女演員的時候叫藍蘋,她去了延安後叫江青。她在1981年1月25日被判死緩時,估計許多現在讀到這篇文章的小朋友們,都還沒有出生。
藍蘋給世人留下了《自由神》、《都市風光》、《狼山喋血記》、《聯華交響曲》、《王老五》五部電影,在過去幾十年裡的中國,只有極少數人可以看到這些電影.
凌波
凌波原名君海棠,英文名Ivy,福建省人,香港黃梅調歌唱電影的代表人物。十四歲以「小娟」的藝名開始演出廈語(即閩南語)電影,外銷台灣及東南亞各地。
凌波於1962年開始演出國語片,大部份均是反串男裝演出的黃梅調電影,她亦因此成為此類電影的代表人物。例如:《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七仙女》(1963)、《花木蘭》(1964)、《宋宮秘史》(1965)、《西廂記》(1965)、《魚美人》(1965)、《三笑》(1969)等等,其中以《梁山伯與祝英台》最著名。此片在台灣上映時轟動全島,連映數月不輟,凌波因此榮獲第二屆金馬獎「最佳演技特別獎」。據說由於凌波是以女扮男裝演出,不便領取「最佳男主角獎」,於是評審當局巧立「最佳演技特別獎」名目以贈。時至今日,台灣傳媒提到凌波,無不以「梁兄哥」呼之,可見《梁山伯與祝英台》餘威猶在。
凌波也拍過不少非黃梅調電影,著名的有:《萬古流芳》(1965)、《烽火萬里情》(1967)、《明日之歌》(1967)、《啞巴與新娘》(1971)等等,此外,凌波亦曾以《花木蘭》及《烽火萬里情》兩部電影榮登金馬獎影後寶座。
七十年代凌波淡出影壇,1989年舉家移民加拿大至今。
李麗華
河北省人,香港國語影壇的中流柢柱,有「影壇長青樹」的美譽。父母均為京劇名伶,李麗華因而深受薰陶,曾隨名伶章遏雲學藝。1940年從影,拍過一百二十多部電影,其中不乏經典之作,例如:《假鳳虛凰》(1946)、《誤佳期》(1951)、《小鳳仙》(1953)、《雪裡紅》(1956)、《楊貴妃》(1962)、《武則天》(1963)、《□惜姣》(1963)等等,又憑《故都春夢》(1966)及《揚子江風雲》(1969)兩部電影榮膺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李麗華多部作品中,以《小鳳仙》最為人熟悉。據說李麗華為其角色小鳳仙設計了多套戲服,該批戲服在電影上映後竟然廣受觀眾歡迎,競相仿造,一度成為東南亞的流行服飾,號稱「小鳳仙裝」,傳為影壇佳話。
李麗華1973年退出影壇,移居美國。夫婿嚴俊也是國語片的著名演員兼導演。
胡蝶
胡蝶的表演生涯一直從二十年代末延續到六十年代,然而,她最輝煌的時期是在三、四十年代。
三十年代初,她主演了中國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她把一個忍受丈夫虐待與壓榨而毫無反抗、心地善良又有幾分愚昧的女性刻畫得相當成功。在第一部左翼電影《狂流》中,她塑造的秀娟不但富有反抗精神,而且內心世界十分豐富,受到好評。她主演的《姐妹花》是她表演藝術的高峰。在影片中,她一人飾演有著不同生活道路的雙胞胎姐妹大寶、二寶,把兩個身份懸殊、性格各異的女性刻畫得非常成功。這部影片三十年代在國內打破國產影片有史以來上座率的最高紀錄,後來到東南亞、日本、西歐諸國演出,也大獲好評。胡蝶飾演過娘姨、慈母、女教師、女演員、娼妓、舞女、闊小姐、勞動婦女、工廠女工等多種角色,她的氣質富麗華貴、雅緻脫俗,表演上溫良敦厚、嬌美風雅,一度被觀眾評為「電影皇後」,胡蝶橫跨默片和有聲片兩個時代,成為三、四十年代我國最優秀的演員之一。
林黛
林黛,原名程月如,英文名Linda,香港歷史上最著名的國語片女演員。1934年出生於桂林,原籍廣西賓陽,1949年隨母來港定居,翌年被星探發掘,加入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成為基本演員。1951年,轉投永華電影公司,拍攝了第一部作品《翠翠》(1953),一炮而紅,成為當時兩大電影公司電懋和邵氏的爭奪對象。 林黛拍了很多等風格、形式截然不同的電影。其中《金蓮花》、《貂蟬》、《千嬌百媚》及《不了情》幾部電影更令她四度成為亞洲影後。林黛曾與多位圈中人戀愛,1961年與曾任雲南省長龍雲的兒子龍繩勛結婚,婚後育有一子。但後來林黛與丈夫感情破裂,1964年7月17日,林黛在寓所服食過量安眠葯兼吸入煤氣自殺,失救而死,年僅三十歲。當時她尚有兩部電影《寶蓮燈》(1965)及《藍與黑》上、下集(1966)未及完 成。這兩部電影也成為林黛的最後遺作。
主要作品:
《金蓮花》(1957)
《情場如戰場》(1957)
《貂蟬》(1958)
《雲裳艷後》(1959)
白虹
尤敏
Ⅳ 阮玲玉的影評
阮玲玉作為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最知名的女明星之一,時至今日仍然是中國女星當中的楷模,在她生前人們就對這位外表光鮮的明星的私生活頗多議論,阮玲玉在死前留下的「人言可畏」更是讓人觸目驚心!作為在香港長大並曾在英國生活過得張曼玉來說,要如何演繹這位中國新女性的傑出代表可以說是對張曼玉演技的一大挑戰。人們普遍認為這位外形甜美,長相摩登,以往給人以花瓶印象的張曼玉很難將阮玲玉演繹到位。
影片在回顧了阮玲玉生前拍過的一些經典影片,以及采訪了一些當時還健在的與阮玲玉有交契的當事人,讓觀眾對於這位中國電影史上的傳奇人物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影片的另一個中心話題自然是圍繞著阮玲玉與張達民和唐季珊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再現了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舊上海的社會風貌。
從某種角度看,張曼玉和阮玲玉有著一些相似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她們的名字都含有「玉」字。張曼玉和阮玲玉剛出道的時候都是以演花瓶角色為主,阮玲玉在加入聯華之後才開始演一些有挑戰性的人物,而觀眾在八十年代對張曼玉的印象似乎也主要是她在成龍電影里扮演的花瓶角色。可以說,張曼玉的演技第一次取得重大突破,讓大家記住的銀幕形象就是阮玲玉這一角色,張曼玉也憑借對阮玲玉的完美詮釋摘取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和香港金像獎和台灣金馬獎的「雙料影後」,成為華語影壇受人矚目的演藝巨星!
當結尾主題曲《葬心》唱響時,相信很多觀眾都已經被阮玲玉看似風光,實則充滿坎坷的短暫一生唏噓不已。阮玲玉一生與張達民的婚姻破裂,又與唐季珊同居,還曾與蔡楚生之間有過一段微妙的情愫。無論如何,阮玲玉都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新女性,她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即使在感情方面,張曼玉與阮玲玉也有相似的地方,兩人都是敢愛敢恨的女人。張曼玉曾經與著名導演爾冬升有過一段時間的戀愛,後來又與一位法國導演結婚,後離異,目前的男友是位德國建築設計師。或許,我們在最後不得不由衷的贊嘆一句時代不同了,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