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歌--張曼玉主演的電影《阮玲玉》的主題曲《葬心》的詞曲作者是誰,那位知道謝謝
葬心》有兩個版本,一為正常版,下載地址: http://lifeflying.com/music/zangxin.mp3 二為上海老唱片版本,名為《野草閑花逢春生》,下載地址: http://dios.8866.org/mp3/rly/12.mp3 兩個版本都由黃鶯鶯演唱,小蟲作曲,姚若龍、小蟲作詞。 《葬心》歌詞:蝴蝶兒飛去 //心亦不在 /棲清長夜誰來 /拭淚滿腮 /是貪點兒依賴 /貪一點兒愛 /舊緣該了難了 /換滿心哀 /怎受的住 /這頭猜那邊怪 /人言匯成愁海 /辛酸難捱 /天給的苦給的災 /都不怪 /千不該萬不該/芳華怕孤單 /林花兒謝了 /連心也埋 /他日春燕歸來 /身何在 此曲是電影《阮玲玉》的主題曲,在電影中,小蟲故意把它做成老上海灘的滄桑調子,就像是從留聲機傳出來的昏黃哀怨的歷史滄桑。許多人誤以為此曲是阮玲玉原唱,或者是阮玲玉老電影中的插曲,其實不然,阮玲玉從未唱過歌,就算唱過歌也沒有任何可資證明的記錄,小蟲之所以把《葬心》的第二版定名為《野草閑花逢春生》,是因為阮玲玉曾經主演過一部電影叫《野花閑草》。《葬心》很有舊上海的味道,唱出了阮玲玉「人言可畏」的那分無奈。
『貳』 跪求: 「蝴蝶飛去,心已不在」歌詞出自那首歌
出自《葬心》,正確歌詞是:蝴蝶兒飛去,心亦不在。
葬心 - 郁可唯
詞:姚若龍小蟲
曲:小蟲
蝴蝶兒飛去,心亦不在
凄清長夜誰來,拭淚滿腮
是貪點兒依賴,貪一點兒愛
舊緣該了難了,換滿心哀
怎受的苦,這頭猜那邊怪
人言匯成愁海,辛酸難挨
天給的苦,給的災都不怪
千不該萬不該,芳華怕孤單
天給的苦給的災,都不怪
千不該萬不該,芳華怕孤單
蝴蝶兒飛去,心亦不在
他日春燕歸來,身何在
(2)阮玲玉電影主題曲葬心歌詞擴展閱讀:
《葬心》是台灣歌手黃鶯鶯演唱的一首影視歌曲,由姚若龍、小蟲作詞,小蟲作曲、編曲,收錄於1991年12月30日由滾石唱片發行的《阮玲玉電影原聲帶:葬心》中。該歌曲是1991年張曼玉主演電影《阮玲玉》的主題曲。1993年,該曲獲得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獎。
該歌曲的其他版本:
1、由歌手李玉剛演唱的歌曲《葬心》,收錄於專輯《鏡花水月》中,發行於2011-05-03,該專輯中共包含22首歌曲。
2、由歌手黃鶯鶯演唱的歌曲《葬心》,收錄於專輯《葬心 阮玲玉電影原聲帶》中,發行於1991-12-30,該專輯中共包含14首歌曲。
『叄』 追憶阮玲玉
——電影《阮玲玉》主題曲《葬心》
蝴蝶兒飛去,心亦不在。凄清長夜誰來,拭淚滿腮。是貪點兒依賴,貪一點兒愛,舊緣該了難了,換滿心哀。怎受的住,這頭猜,那邊怪?人言匯成愁海,辛酸難捱。天給的苦,給的災,都不怪,千不該,萬不該,芳華怕孤單。林花兒謝了,連心也埋,他日春燕歸來,身何在?
去年《演員請就位》舞台上,阿嬌飾演的阮玲玉讓我印象深刻,在那之前我對阮玲玉這個上世紀紅極一時的女演員一無所知。最打動我的情節便是阮玲玉往粥里添安眠葯後,抬頭在鏡中長達30多秒的鏡頭,她喝的不是粥啊,而是對現實的無奈,好像除了面對死亡,她別無可選,因為她無路可逃。她的眼裡堆滿了辛酸、失望,阿嬌的演技最精湛的便是這幾十秒的長鏡頭,在她面對死亡之時,神態卻是如此的平靜,縱使心中有千般委屈、萬般恨,在她選擇要結束這一切的時候,往事便都放下了吧。淚水在她眼眶中打轉,這時《阮玲玉》電影主題曲《葬心》的響起,伴隨著阮玲玉所留下那份真正的遺書獨白,看得我特別揪心。最痛的便是哀莫大於心死,最高級的悲傷便是淚在眼角,卻終究沒有流下。而屏幕前的我卻被深深的打動,她沒有流出的眼淚彷彿都湧向了我的心底,當時的阮玲玉離開的多麼孤單啊,我不由自主的想敞開懷抱去抱抱她,想給予她一直以來在感情中缺少的那份安全感和滿足感。表演和音樂都是相通的,這次表演的高級處理讓我對於鋼琴演奏也有了別樣的心得體會。我接觸的鋼琴作品大多是浪漫時期的,我也最喜歡細膩的有表現力的曲子,在演奏感情濃烈的作品我也特別投入,經常會把樂句和情感相融,在彈奏這類作品時我在以往的過程中想到更多的是怎樣能理解作品,能領悟作者的所思所想,能找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怎樣把曲子表現的淋漓盡致?投入是很重要,但是為了聽眾的審美效果也需要做到有克制的宣洩,即找到感性與理性的平衡。就如同阿嬌表演中的處理,如若在幾十秒內心獨白的時刻,任由感情的迸發,就全然沒有克制保留來的更打動觀眾。在苦情戲里,哭不難,眼淚也不難,難就難在怎樣讓觀眾與你在情節中起伏,心隨你動,心隨你痛,這是技巧與感情的升華,二者缺一不可。這就如同一件精緻的藝術品,需要細細打磨,最後呈現出完美的姿態,教人賞心悅目。也是由於這次表演,讓我仔細聆聽了《葬心》這首歌曲,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循環播放。在電影《阮玲玉電影原聲帶》中,我發現了《葬心》這首歌有兩個版本,歌詞完全一樣,且都是黃鶯鶯演唱。一版是電影主題曲《葬心》,另一版是電影中的配樂《野草閑花蓬春生》《長嘆》等,根據電影情節命名。第一版更貼近流行唱法,完全貼合當代音樂審美,而另一版更有上世紀30年代左右的味道,很有民國的感覺,聽起來很有黑膠唱片機中傳來的陣陣復古韻味,很像周璇的《夜上海》、姚莉《玫瑰玫瑰我愛你》等。這種配樂配上電影的華麗感把觀眾一下拉回到那個時代。我很欣賞那個年代的唱腔,是一種有點戲曲穿插著當今民族唱法的,是只屬於那個年代的聲音。聽完兩種版本的《葬心》我不知道該選擇哪種更觸動我的內心。
考完研後,我有了充分的時間可以去了解《阮玲玉》這部電影,以及《阮玲玉》的電影配樂和阮玲玉的身世。我不由得感嘆,這首歌曲是我所了解的非常貼合電影情節內容的一首主題曲了,每當音樂響起,再細細品讀歌詞的含義,電影的情節就歷歷在目,黃鶯鶯的獨特的嗓音和細膩的歌唱處理,彷彿是阮玲玉本人,用哀婉的音調傾訴她凄慘的人生。曲中的歌詞我特別喜歡,既有意境又有詩意。比如「林花兒謝了,連心也埋」讓我想起李煜的《相見歡》中「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而「凄清長夜誰來,拭淚滿腮「就好比對應了下闋「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古往今來更替的朝代,變幻的經歷,而不變的便是風雨更迭、悲恨常在吧,就如同詞中「人生長恨,水長東」。再比如「春燕」一詞,我印象中所學過的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一派欣欣向榮的初春盛景,好像看到鶯鶯燕燕這些小生命對於春天的期待,洋溢著春天的活力與生機。而在曲中的結尾卻用了「他日春燕歸來,身何在?」這樣的反問句,這一明一暗的對比讓聽眾更加心碎。連鶯兒燕兒都對綠草如茵、繁花似錦的春天這樣期待,而對愛情已不再抱任何期待的阮玲玉對於生命也不再留戀,來年的春天,她將不會等到燕子的歸來,暗示了她最後用自盡結束生命的悲慘結局。
同樣的曲調,同一個歌者,卻能有完全不同的聽覺效果,我不得不被黃鶯鶯的演唱技巧折服。通常,這樣凄美的歌詞訴說動人的故事,是不是用更悲切的方式去演唱會更加符合呢?是的,主題曲《葬心》就是我最開始心動的版本,開始的幾聲嘆息聽起來更像是對命運的妥協,把阮玲玉一次次經歷愛情後的失望、無奈表達到極致。可是,這像阮玲玉卻又不像,更像一個旁觀者的視角在描述她,而且,美好的愛情千姿百態,而不幸的愛情是同樣的悲涼。這種流行唱法很像我們自己的經歷,好像套在哪一段失敗的感情中都不過分。但我認為,這種版本也有它的獨特含義,就如同每一首歌、每一段情都有它不同的精彩,再加上完全與阮玲玉幾段情感經歷完全對應的歌詞,讓我們每個人都不難去理解她的內心世界,體會她的冷暖悲涼。而初聽另一版本的《長嘆》,我不敢相信這是同一首歌曲,像又不像,同樣的細膩,卻一掃《葬心》的悲涼情緒,配合婉轉動人的小提琴,卻唱出了那個年代獨有的風情,多了幾分豁達、少了幾分自憐,我開始覺得作為電影的背景音樂是極好的,但與阮玲玉悲劇的結尾顯得格格不入。後來我又仔細看了電影,更多的了解她與張達民、唐季珊、蔡楚生三個男人的感情糾葛,才發現原來阮玲玉就是這樣的一個女子啊,她在當時演藝圈頗具盛名,純情、善良、美麗的她不知道是多少男人的夢中情人。但她的性格有著缺乏安全感、自卑又依賴男人的弱點,如果沒有一次次的遇到不合適的人,傾注感情給不值得的人,她理應是被好好對待,好好疼愛的女子。她原本25的如花般的年紀,璀璨的影星前途,全被幾段糾纏的感情毀掉了,其實想想,她何錯之有?不過是「貪點兒依賴,貪一點兒愛」罷了,只是這一切都是錯付給了虛情假意的人。那個年代的女子有她們的悲涼,就算可以掙錢,也迫於男尊女卑的社會環境不得不選擇依附男人,她便錯在把希望一次次的拋向了男人。阮玲玉說:「我這個人最受不了別人對我好。誰對我好,我會發瘋般對他更好。」她太善良太重感情,愛是她全部的精神寄託,從靈魂中選擇去依賴別人。甚至對於唐季珊迷戀上樑賽珍,她也不會去爭辯什麼,最終選擇委曲求全,結束自己的生命。其實比起愛別人,她更應該愛自己——「千不該,萬不該,芳華怕孤單」。這時的我恍然覺得第二個版本更像阮玲玉的獨白,她本來就是這樣的性格啊,溫柔軟弱,卻也不會表現什麼,在生前最後的聚會上,她笑著一一親吻朋友,與他們做最後的道別,在影片中她一直是笑著…笑著…問到費穆導演:「我算不算個好人?」這就是阮玲玉啊!內心早已千瘡百孔,卻還是笑著平靜的面對死亡。《長嘆》的處理與阿嬌在戲中的處理有異曲同工之妙,用平靜來掩飾一切,觀眾反而更加理解她、同情她,為她流淚,為她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