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學術論文題目
電影是一門可以容納悲喜劇與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下面是我整理了電影學術論文題目,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電影學術論文題目
1略論電視的社會責任
2硝煙中的現代媒體
3記錄片 故事 化的不同手段
4旅遊節目的定位問題——質疑當前旅遊節目「人 文化 」包裝
5電視節目的品牌戰略
6從《同一首歌》看電視營銷時代的晚會
7解析信息資訊節目的受眾傾向
8論體育類談話節目之體育明星專訪
9談文學 散文 到電視散文的審美空間拓展
10由鳳凰衛視的 經驗 看電視媒體品牌的塑造
11孤木何時育成林——談中學生節目的現狀與發展
12益智類節目的元素分析
13益智類節目的社會文化意義
14電視欄目包裝策略初探
15為天氣預報節目把脈
16傳統媒體的整合傳播策略——從《中國歌曲排行榜》的媒體整合說起
17淺析探索類紀錄片對娛樂元素的應用及影響
18從電視電影的傳播特性看中國電影頻道的競爭策略
19增強「場信息」——提高談話類節目質量的關鍵
20電視談話節目嘉賓選擇
21頻道節目編排淺論
22人物紀錄片的故事化創作——人物紀錄片進入電視欄目後的新特點
23淺論歷史題材記錄片的敘事元素
24淺議談話節目的話題選擇
25論述受眾在電視媒介中的主體心理和行為
26試論MTV中國本土化進程中的藝術審美與文化消費
27電視真人秀節目的綜合性節目樣式
28談「真人秀」
29淺談紀錄片的主觀精神
30關於談話節目的品牌塑造
31淺論名人訪談節目中的主持人角色
32解析《魯豫有約》——論談話節目品牌的成功建立
33從《幸運52》的運營看益智節目的發展
34再現真實——淺談紀錄片中的搬演手法
電影學術論文
化視野下中西方電影的差異
摘要 中西文化差異,究其根源主要與自然環境、民族傳統、思維模式、處世態度、宗教信仰、價值觀等有關。本文通過對中西方電影的比較分析,可以透視中西文化的差異。
關鍵詞:中西文化 中西電影 差異
中圖分類號:J90 文獻標識碼:A
電影是特定文化的產物,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自然反映在他們的電影當中。因此,分析電影是了解不同國家文化差異的很好途徑。中西電影中的文化差異究其根源,主要與自然環境、民族傳統、思維模式、處世態度、宗教信仰、價值觀等有關。本文將從以下幾方面分析中西電影中的文化差異。
一 中西電影中的宗教差異
____是世界最大的宗教之一,公元4世紀時成為羅馬帝國的主要教派,中世紀時期歐洲大部分人都成為了基督____同時,基督____中東、北非和印度部分地區成為了少數教派。緊接著地理大發現之後,經過傳教士的不斷傳播和殖民擴張,基督____美洲、澳洲,而後遍布世界各地。因此,基督____方文明的成型有著重大影響作用。
佛教起源於印度,約在公元1世紀開始從古印度經絲綢之路傳至中國,並得到了皇室的重視,許多佛經被引入中國,許多印度高僧來華講道。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佛教又衍發出許多流派。這些流派大多融入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或 其它 一些哲學思想,漸漸地中國佛教摒棄了那些不適合中國社會的規則與條例,融入了一些新的教義,成為了中華文明的一部分,並帶有自己的特色。佛教對中國人的思想起著重要作用,影響著我們的美學、政治、文學、哲學和醫葯等方面,當然也影響著我們的電影。
1 ____對西方電影的影響
____三大教義分別是三位一體、原罪與救贖。三位一體就是聖父、聖子與聖靈是上帝的三個不同表現。原罪是人類墮落的結果,人類始祖偷吃禁果的行為通常被認為是原罪的起因,只有上帝的恩賜可以解救墮落的人類。救贖就是上帝和其他一些更高的力量,通過賜予人類永恆的生命或來生,來拯救人類精神上的死亡與終身詛咒。基督____人類需要從現狀中解脫出來,然而,從長遠角度來看,人類要完全得到救贖是不可能的。救贖在基督____一個核心教義,意思是只要人們心中有上帝,也終將被上帝所救。
救贖的理念代表著____的思想。這種思想無疑也影響著西方電影,不僅反映在宗教電影中,如《約翰福音》、《馬太福音》、《最後的誘惑》等,也反映在其它一些電影當中,如《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在信仰缺失的年代裡有關救贖的故事,救贖的是信仰,被救贖是希望。救贖是一場戰斗,希望對絕望,自由對監禁。這也是人類尊嚴與人性的斗爭。安迪救贖了他的獄友,因為他堅定的信仰是對邪惡與絕望最好的武器。不同於其它的宗教電影,《肖》中的救世主不是上帝,而是希望,被救贖的是自由。在安迪入獄之前,肖申克監獄的條件非常惡劣,犯人毫無人權可言。典獄長是個徹頭徹尾的偽基督,把犯人當作廉價勞動力。安迪入獄之後,這位不滿現狀的銀行家雖無力改變,但他的出現至少給犯人們帶來了希望和生命之光。至於安迪,他就是現代版的耶穌。他的受難也就驗證了「錫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贖、其中歸正的人必因公義得蒙救贖」。強者拯救自己,偉人拯救他人。安迪給其他獄友帶來希望,也拯救了他們。
2 佛教對中國電影的影響
佛教教義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把靈魂從肉體中解脫出來,另一方面是引導眾生從痛苦走向快樂。佛教的創立者並不是命運或災難的創造者,而是引導眾生尋求祝福、避免災難。命運與災難源於因果循環,與個人的前世今生有關。每個人的想法無論是否付諸行動,都將在腦中留下印記。一個人的言行也將在他人心中留下印記。這些印象無論好壞,都將累積並影響一個人的命運,即所謂的業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無處可逃,無佛可救。
佛教提供了「因果報應」的敘事模式。中國許多古典文學主要採取佛家的因果報應敘事模式,而以曹禺先生的現代劇改編的電影《雷雨》也處處可見佛教意蘊。在第一幕魯大海剛到周公館就對四鳳說:「剛才我看見一個年輕人,在花園里躺著,臉色發白,閉著眼睛,像是要死的樣子,聽說這就是周家的大少爺,我們董事長的兒子。啊,報應,報應。」第二幕中周朴園與侍萍相認後,侍萍說:「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爺們。這是我的報應,我的報應。」侍萍得知周萍與四鳳之間的關系之後,沉痛地說:「這怪你媽太糊塗了,我早該想到的。可是誰料得到就會有這種事,偏偏又叫我的孩子碰著呢?媽的命苦,可你們的命……」當得知四鳳已懷有周萍的孩子時,侍萍痛苦地說道:「啊!天知道誰犯了罪,誰造的這種孽!他們都是可憐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麼。天哪,如果要罰,也罰在我一個人身上。罪孽是我造的,苦也就當我一個人嘗。」因果報應的思想觀念在劇中人物身上很容易顯現。
二 中西電影中不同的價值觀
價值觀左右人們的意見,影響人們的行為和評價,決定人們的言行和 思維方式 。在不同的環境下,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文化系統,不同的文化價值。「一種文化下的價值觀與言行或許得不到另一種文化的理解與接受」。如電影《刮痧》中許爺爺用中國傳統的刮痧 方法 給他的孫子丹尼斯治療輕微的發燒,卻被美國當局誤認為是虐童事件。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流也變得更加復雜。
1 西方的個人主義價值觀
個人主義通常被解釋為獨立、自恃、獨斷獨行、以自我為中心、自私這些字眼。科本哈瓦卻說:「它幫助人們不斷向前,是人類本性,身體,感官,心靈,智力的覺醒。」個人主義在西方文化中就是提倡個人的權利和自由,再者個人主義更重視民主和平等,同時也重視他人的權利。
電影《克萊默夫婦》「用一種間接的方式向人們解釋了個人主義」。泰德·克萊默是一位頗具天賦的 廣告 策劃師,努力賺錢養家,但他的妻子喬安娜卻要與他離婚。中國觀眾或許不能理解喬安娜為何要離開她的丈夫?泰德從未虐待過她和孩子,也沒有對她不忠,盡量滿足她想要的東西。在中國,像泰德這樣的男人通常被看作是一個好丈夫,因為他努力工作都是為了支撐這個家庭。但喬安娜並不這么想,她說,「我的一生,我感覺我是某個人的妻子,某個人的母親,某個人的女兒,即使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我都不知道我是誰,這就是我為什麼離開你的原因」。從她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喬安娜個人意識的覺悟和對個性自我的追求。
2 中國的集體主義價值觀
集體主義是用來描述道德上、政治上的思想或社會觀,強調團體中成員間的合作,並且個人利益總要讓位於集體利益。集體主義注重集體和社會,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集體主義的精神支柱和整體主義有關,即整體大於部分。集體主義通常與個人主義相對,特別是這些觀點經常在系統中相互結合。那些擁有集體主義思想的人認真遵守社會或團體的規則,保護集體、社會、國家的利益,而任何影響集體利益的個人行為都將招來批評。中國就是一個典型的集體主義的國家。
集體主義在中國電影中有著明顯的記號。中國「「」」之後,以及改革開放初期的電影,都帶有濃厚的集體主義色彩。尤其是由中國第四代導演所導的電影,大部分是以革命為題材,突出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他們的電影對特定歷史時期的眷戀和深思也形成了獨具一格的中國「集體主義電影」,其中代表作有:《黎明》、《南昌起義》、《西安事變》、《狼牙山五壯士》、《董存瑞》、《雞毛信》等等。
三 中西電影中的人權
人權是人人皆有的基本權利和自由。我們通常所說的人權,包括公民權和政治權利,如生存權、人身自由權、言論權、法律面前的平等權和經濟、社會、文化方面的權利等等。這里我們將主要討論中西方電影中表現出的有關隱私權、艾滋病人和同性戀者的權利,從而透視、分析中西方在這方面的文化差異。
1 中西電影中的隱私權
隱私權是個人或集體把他們的私人信息隔離起來的權利,也只有他們自己可以選擇性的對外揭露。「隱私權的界限和內容在不同的文化和個人中雖然不同,卻有共同的主題。隱私權可以看作是安全的一個方面,由相關利益集體權衡」。隱私的概念通常和西方文化聯系在一起,特別是英國和北美國家。這個概念並非全球皆有,有些國家是近些年才有的。中國 傳統文化 中並無隱私權一說,所以中國人對自己的隱私既不敏感也不小心保護,相反,美國人更加註重他們的隱私權。這種差異在電影中也有所體現。
美國電影《楚門的世界》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向我們展示了這種權利。主角楚門從出生就一直生活在鏡頭前面,且一直未發現這個事實。楚門的生活通過成千上萬個隱藏的攝像頭一天24小時不間斷地向全球直播。製片人克里斯托弗給他製造不同的環境來捕捉楚門的真實表情和行為。為了防止楚門發現這個不真實的世界,克里斯托弗想盡辦法遏制他的冒險精神。後來,西爾維亞闖入楚門的虛幻世界,並和楚門墜入愛河。之後,她發起了一個「還楚門自由」的行動,希望楚門能夠從電視中走出來。《楚門的世界》向人們展示了隱私權是不可侵犯的權利。它同時警示我們必須尊重保護隱私權。楚門的生活也啟示觀眾,他們的生活只由自己掌控。中國有一部電影《無形殺》說明了隱私權意識的缺乏,講述了由於人肉搜索導致一個女人的死亡,這個女人在網上被通緝,因為她和別人有外遇。網友們跟隨調查她的情人,認識她的路人都不斷質問她。後來人們在海灘上發現了她的無頭屍體,這部電影涉及到了網路搜索觸及隱私的問題。
2 特殊人群的權利
西方國家非常注重特殊人群的權利,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可能享受這些權利,但他們對這些平等的權利卻有很強的意識。例如艾滋病患者和同性戀者的權利。
《費城故事》是好萊塢第一部涉及艾滋病、同性戀和同性戀歧視的主流電影,改編自吉爾弗雷·鮑爾斯的真實經歷。吉爾弗雷是首個因艾滋病受歧視而狀告貝克·麥克肯茲公司的律師。這部電影涉及到難以被公眾接受的話題——艾滋病和同性戀,披露了對這些特殊人群的社會隔離和歧視。另一部2008年出品的傳記式電影《米爾克》,講述了第一位公開同性戀身份、後當選為加州議員的政治家哈維·米爾克一生都為同性戀者爭取合法權利的故事。這說明西方人強烈的平等意識,無論多艱難,都要為平等奮斗。
中國一部類似主題的電影《喜宴》,反映了中國人對同性戀的否定、拒絕態度。電影講述高偉同在紐約的生活。他有一個成功的事業,和他的同性戀愛人賽蒙關系很融洽,而他在台灣的父母卻不知此事,一直盼著他早日娶妻生子。因此,在賽蒙的同意下,偉同和一個漂亮的中國姑娘薇薇說定假結婚。後來,薇薇引誘醉酒的偉同而懷孕。偉同不得不將真相告訴他母親。他母親極為震驚,但堅持不要將此事告訴他的父親,偉同也不敢告訴他的父親,因為他父親剛中風復原,難以接受這樣的打擊。最後,薇薇決定把孩子生下來,並希望賽蒙留下來做孩子的另一個爸爸。在中國的環境下,人們很難接受同性戀,特別是對於那些傳統的父母來說。因此,同性戀者也不敢讓周圍人知道,怕他們在背後議論紛紛。
四 小結
本文通過對中西方電影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都有其獨特之處。隨著社會的發展,兩種文化自身所存在的問題也日益顯露出來,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西方文化中的極端個人主義以及無權威的狀態,使得社會問題突出;而中國文化中的「無為」思想,也讓中國在很多方面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因此,西方向東方取經,東方向西方看齊,東西方民族相互取長補短,這是中西方文化重新獲得活力和新生的唯一出路,也是兩種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 於傑:《都是刮痧惹的禍——從〈刮痧〉談中西文化差異》,《山東外語教學》,2003年第4期。
[2] 王俊霞:《美國的個人主義與中國的集體主義》,《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第2期。
[3] 劉小晨:《關於女性與自我價值的思考:〈克萊默夫婦〉的啟示》,《江西 教育 學院學報》(社科版),2008年第2期。
[4] 王國峰:《從影視作品看中西文化差異》,山東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
作者簡介:周志高,男,1972—,江西樟樹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學,工作單位:九江學院外語學院。
看了「電影學術論文題目」的人還看:
1. 電影學術論文範文
2. 電影學術論文
3. 大學生學術論文題目
4. 有關電影廣告學術論文
5. 電影評論學術論文
『貳』 電影論文
美國夢、樂觀主義——美國電影《阿甘正傳》反映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
【摘 要】電影反映人們的生活,思想觀念和價值觀。透過電影,觀賞者可以了解到不同國家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美國電影《阿甘正傳》中的主人公阿甘一生的傳奇經歷,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通過這部電影,我們了解到了美國世代傳承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本文旨在分析《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所反映的這些美國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包括美國夢和美國人的樂觀主義。
【關鍵詞】美國電影 《阿甘正傳》 美國夢 樂觀主義
20世紀以來的100年,世界傳播事業和信息產業飛速發展。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將人類帶入了信息社會。在信息時代,媒介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報紙、雜志、電視、電影等是較為先進的信息傳播活動形態。其中電影也許是最具影響力的傳媒。電影就像一個微觀世界,表現出不同的社會價值觀和思想觀念。
在美國電影中,「美國夢」和「樂觀主義」是常被涉及的主題。那什麼是「美國夢」呢?最具代表的關於「美國夢」的電影就是《阿甘正傳》。《阿甘正傳》 (1994)是由羅伯特•澤梅基斯導演,湯姆•漢克斯主演的一部「愚人電影」(反智電影)。該電影獲得了巨大成功——在1995年的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角逐中,《阿甘正傳》一舉獲得13項提名,包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和最佳視覺效果六項大獎,還奪得了當年全美10大票房影片的首位,並在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影片排行榜上名列第四,4年後該片又進入美國史上最偉大的百部電影之列。因此《阿甘正傳》可以說是美國電影史上一部愚人電
影的神話。
一、《阿甘正傳》簡介
福瑞斯特•甘(阿甘)出生在上世紀中葉、美國南部阿拉巴馬州的綠茵堡鎮,由於父親早逝,他的母親獨自將他撫養長大。阿甘的智商只有75,但憑借跑步的天賦,他順利地完成大學學業並參了軍,隨後開赴越南戰場。在軍營里,他結識了「捕蝦迷」布巴和神經兮兮的丹•泰勒中尉。布巴在越戰中喪生,丹中尉失去了雙腿,阿甘則因為救人成了戰斗英雄。回國後,阿甘為了履行對布巴的承諾,買下了一艘破船開始捕蝦。一系列機緣巧合後,他不但化解了丹中尉的怨氣,還莫名其妙地累積了大量資產。不過,錢並不是阿甘所看重的東西。阿甘和女孩珍妮青梅竹馬,可珍妮有自己的夢想,不願平淡地度過一生……
二、《阿甘正傳》的主題
親情、友情和愛情一直是人類歷史上永恆的話題。圍繞著愚人文化這一背景,影片講述了發生在阿甘身上的親情、友情和愛情故事。阿甘自幼腿部殘疾而且智商低下,小鎮上的人都用異樣的目光看待阿甘,只有兩位女性關心、愛護他:母親給予了他偉大的母愛,珍妮則以純真的少女情懷溫暖著他的心。在母親心目中,阿甘不是負擔,而是上天對她的饋贈,她傾盡全力撫養阿甘,總有辦法找到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讓他明白生活中的一些道理人生就如同一盒巧克力,你永遠無法知道你會嘗到什麼樣的味道」,「笨有笨的作為(傻人有傻福)」,並且為了能夠為他爭取於正常兒童同樣的生活學習機會,她甚至答應陪校長睡覺。
《阿甘正傳》表達了許多不同的主題,其中被導演反復強調的就是對生活永不放棄。這部電影不僅給人以情感上的教育,而且也是一部關於美國 20世紀50年代到1982年的社會史,非常值得一看。阿甘智商雖低,但他心地單純,信念堅定,做到了很多正常人想不到、做不到的事,在運動、戰場、商場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阿甘的人生歷程中穿插著美國戰後的一些重大事件,如貓王、披頭士樂隊、種族問題、越戰與反戰、水門事件、乒乓外交等等。阿甘的故事象一面多棱鏡一樣折射出生活的各個方面,引發觀眾對自己生活的思考。
三、《阿甘正傳》反映的美國思想觀念和價值觀——「美國夢」和「樂觀主義」
從《阿甘正傳》中我們能夠想到人們追逐已久的美國夢以及樂觀主義。美國夢是上個世紀的神話,是許多歐洲人為了追尋更好的生活而來到美國的目標。美國地廣人稀,到處都充滿著爆富的機會。今天,美國夢依然存在,大量亞洲人和拉美人把美國看成是實現夢想的搖籃。那到底什麼是美國夢呢?雖然已有些許變化,但卻有一個永不變化的主題:或成為富人,或成為體育英雄,或成為著名演員,或有參觀白宮和得到美國總統接見的機會 ,或通過勤奮刻苦成為一家跨國公司的董事。怎樣來實現這些夢想呢?人們需要做什麼呢?人們應該成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或者要有最高的智商嗎?誰能回答這些問題?看過《阿甘正傳》後你就能知道,有這樣一個人,他參與了幾乎所有的美國大事,他很富有,參觀過白宮,還是一個體育英雄。他的生活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告訴人們,在美國任何人都可以成功,即使你的智商極低。他就是阿甘。美國是一個具有「未來取向」的國家,這也決定了美國人的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等價值觀。但在60年代,青年一代為了表達對美國社會的種種黑暗和越南戰爭的不滿和反叛,以及對現實和未來的迷惘與困惑.選擇的是一種逃避現實、追求享樂、否定理性、強調本能的幻滅之路。性的解放、毒品帶來的幻游和遠離現實社會的流浪和群居生活是他們所選擇的生活方式。這也就是影片中珍妮和她的「嬉皮士」同伴的生活方式。但低智商的阿甘與他們完全不同。也許他的智商使他無法了解珍妮和那個時代的青年所做的事情,但他身上一直洋溢著一種美國人所特有的樂觀向上、積極進取。
雖然阿甘的智商極低,但另一方面,阿甘又是聰明的。他參觀了一所退伍兵專用醫院,用他高超的乒乓球技藝來愉悅他們。與此同時,電視里正在報道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消息。然而沒人觀看這個人類的世紀創舉,他們都被這個低能兒的球技深深吸引。此時科學是乏味的,體育更加偉大。阿甘相信,蠢人才做蠢事,傻人有傻福。這也正是電影導演對阿甘成功生活的詮釋。他自己不認為自己是蠢人,他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這就是在美國成就一番事業,取得成功的砝碼。無論你是白人還是黑人,聰明還是愚蠢,你只需做到最好,然後取得成功。阿甘教給人們成功的鑰匙就是:你自己去決定你是做聰明人還是傻子吧。
美國人總是思考著未來的目標,他們說:「我們要把人類送到月球上去。」他們做到了。他們的國家在一片狹小的土地上由十三個殖民地建立起來,如今美國卻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美國夢是真實的,古巴人來到美國成為棒球明星;每天數以千計的墨西哥人越過邊境線尋找工作,尋求更好的生活。只要你做出決定,擁有自己的目標,一切都能實現。
參考文獻:
[1]顧寧.美國文化與現代化.北京:遼海出版社,2006.
[2]張奎武.英美概況.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3]趙英男.英文影視賞析.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4]朱永濤.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入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董力燕,劉銘.《阿甘正傳》中的成功哲學[J].文教資料,2007.
[6]端木義萬.美國社會文化透視[J].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
[7]劉洋.尋找迷失的英雄——《阿甘正傳》的新英雄觀及其文學內涵[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
『叄』 關於電影的論文範文
電影作為八大藝術之一,於19世紀末從歐洲傳入日本後,成為一項極具代表性的大眾娛樂,並得到了世界的廣泛認可。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電影的論文範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關於電影的論文範文篇1
淺析岩井俊二青春電影的美學特徵
一、長鏡頭與交叉剪輯下意境的營造
從長鏡頭渲染下的青春純愛電影《情書》、《四月物語》,到交叉剪輯鏡頭下表現成長歷程和蛻變的《關於莉莉周的一切》、《燕尾蝶》。岩井俊二在影片風格和題材上都做了最極端的挑戰,在其“青春片”所營造的意境中,愛情的唯美,生活的殘酷,青少年心靈的困惑和壓抑,都是對青春期少男少女真實精神世界的微妙探詢。岩井俊二在影片中多採用長鏡頭和快速交叉剪輯相結合的方式。在《關於莉莉周的一切》中,身著白色襯衫的少年戴著耳機靜靜地佇立於青綠的麥田中,沉迷於莉莉周的音樂世界裡。在電影片尾處蓮見刺向星野的鏡頭與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小四用刀刺向小馬的鏡頭敘事手法不謀而合。岩井俊二在一次采訪中也坦率地回應了這個問題,“我很喜歡楊德昌的電影,但每個人對電影的出發角度不同造就了對電影理解上了差異,《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有一半也是我自己的心聲,而另一半我把它放在了《關於莉莉周的一切》中”。“同樣是青春成長題材的影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採用的是一種壓抑陰冷的含蓄表達,而《關於莉莉周的一切》則強調形式上的動感,熱情、誇張、充滿爆發力”。
二、弱化情節強化情緒的主觀表達
岩井俊二在中國內地的走紅,直接聯系著“青春文學”,這也是其電影創作的又一特色――建立在小說創作基礎之上。當然,“岩井文學”中不可避免的導入了導演本身的價值觀,相對於故事情節,他更注重人物的情緒表達和心理變化。一方面,他帶著懷舊的情緒追溯逝去的時代,影片中對童年世界的懷舊成為成年人對青春的缺失的一種幻想性解決途徑。《情書》中沒有強烈的沖突情節,在兩條線索下的敘事時空中,通過兩個素未謀面女孩的書信聯系在一起,渡邊博子在寄託哀思中無意探尋出一段塵封多年的愛戀,女藤井樹在書信的來往中才發覺青春期的情愫早已生根發芽,只是隨男主角的離開戛然而止。岩井俊二沒有在敘事的策略上突出對死亡的恐懼,而是通過情緒的升華給予了觀眾更多的思考空間。另一方面,他通過社會的角度來表達對青年成長和意識形態的思考。影片《燕尾蝶》中,觀眾可以在碎片式的故事情節中感受到主人公內在情緒的微妙變化,從而引發內心的思考。這也是“岩井文學”所衍生出來的弱化情節而強化情緒的“青春敘事”方式的建構。但是,此類情節弱、情緒濃的主觀表達方式並不適用於任何題材的電影,對其後期電影主題的表達也有所限制。
三、青春意象背後人性的共通之處
“意象,指對存在於記憶中的事物在感受上,知覺上的體驗。而電影中的意象是表意之象,是導演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融合,它是藝術創造過程中的產物”。寫滿藤井樹名字的借書卡、刻在鳳蝶胸前的燕尾蝶……岩井俊二運用極簡的影像風格,將青春的熱烈與生命的脆弱透過自然意象和虛擬意象表現出來,對青春期群體的人文關懷貫穿始終。
“《四月物語》中的落滿櫻花的街道和女主人公手中的紅色雨傘是岩井俊二對青春短暫和熱烈的意象隱喻”。《關於莉莉周的一切》中,“以太”一詞貫穿於影片的始終,是青春的神秘、崇高和超自然力量的代名詞。同樣,《燕尾蝶》中所營造的並不存在的城市“元都”,象徵著青春里慾望的深淵。岩井俊二把所有不可言喻的意象都融入了客觀存在里,這也是他對“青春”充滿無限可能的另類闡釋。
《燕尾蝶》的“蝴蝶”意象含蓄而凄美,暗示著兩個女孩成長歷程中的蛻變。固力果胸口的蝴蝶紋身是她存在的證明,她來過,以一個飽受生活磨難的姿態,帶走了一隻蝴蝶的脆弱和美麗;鳳蝶,歷經世間創傷卻依然滿懷希望,胸前刻的燕尾蝶是她長大成人的專屬記號。她們渴望飛翔,即使是在追求人生破繭而出一刻隕落,岩井俊二採用這種獨特的青春意象,表達了他對已逝青春的祭奠。沉淪或者毀滅因其陰暗而被電影避之不談,但這卻是真實人性的一部分,岩井俊二試圖將成長中的青年從喧嘩虛幻的社會現象中抽離出來,從而理解現實的殘酷和真實世界的難能可貴。
岩井俊二是一個主觀意識特別強的導演,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創作電影的理念是徹底極端的”。在影片《燕尾蝶》中,他塑造了強盜、妓女和拾荒者的不同身份來展現大城市高速運轉中一群病態而畸形的社會底層人士生活的場景,但他並沒有將這種陰暗徹底的呈現,而是從他們蒼涼的生活狀態和精神的缺陷里挖掘出了人性深處共有的善良。即使是在動盪不安的青春里,少年依然保留著內心的純凈。
關於電影的論文範文篇2
淺析日本電影中的中國古典文學
1.研究背景
電影作為八大藝術之一,於19世紀末從歐洲傳入日本後,成為一項極具代表性的大眾娛樂,並得到了世界的廣泛認可。特別是於上個世紀50年代,日本電影迎來了其黃金期。以導演黑澤明的《羅生門》(1951年)為首,溝口健二的《西鶴一代女》(1952年),衣笠貞之助的《地獄門》(1953年)等連續在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縱觀日本電影的獲獎史,日本的時代劇,也就是極具日本風格的電影,獲得了國際電影界的歡迎。但是,很少為人所知的是,日本電影不僅從自己的“日本風”中取材,同樣也將外國文化作為素材,並加以改編。例如作為電影推廣初期的明治、大正時期,那時的觀眾所最為熟悉的外國文化,則是中國的古典文化。
2.不同時代中的以中國古典題材的日本電影
尚處於日本電影草創期的1911年,吉澤商店製作了《西遊記》。緊接著1912年,在西遊記廣受好評的情況下,再接再厲攝制了《三國志》。另外,還有很多例如《豹子頭林沖》(1919年、日活向島攝影所、小口忠導演)、《西廂記》(1920年、日活向島攝影所、田中容散導演)等一系列以中國古典作為題材的電影被持續不斷地搬上了日本大熒幕。
之後,世界格局發生了改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電影主流也由無聲進入了有聲期。戰爭時期,日本電影又製作了一系列如《孫悟空》(1940年、山本嘉次郎導演)、《水滸傳》(1942年、岡田敬導演)、《鴉片戰爭》(1943年、牧野博導演)等為日本帝國主義服務的國策電影。
日本戰敗後的1950年代,日本電影進入了轉型期,邁入了黃金時代。《楊貴妃》(1955年、溝口健二導演)、《白夫人的妖戀》(1956年、豐田四郎導演)、長篇漫畫電影《西遊記》(1960年、藪下泰司、手?V治蟲、白川大作導演)等各種日本觀眾喜聞樂見的中國古典文學題材的電影,不但在日本上映,還進入了香港及東南亞等華語圈市場,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1970年代,電視取代電影,走進了日本的千家萬戶,成為了時代的主流。1978年至1980年,日本電視局製作的系列連續劇《西遊記1》和《西遊記2》,不但在日本受到廣大觀眾好評,甚至被中國中央電視台引進,走進了中國的千家萬戶。另外,於2007年製作的電影版《西遊記》(澤田鐮作導演),以43.7億日元的票房,位居當年日本本土電影收入第四位。
3.從中國古典文學到日本電影
以《西遊記》為首,《三國志》、《白蛇傳》等以中國古典為原型的故事,經由日本導演、編劇以及演員的演繹,介紹給了日本的觀眾。但是,這些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有許多地方經過了改編,展現出了與原作頗為不同的風味。
將外國的古典作品翻拍成電影,將具有各種全新的可能性。並且,雖然原作是古典文學作品,但內容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其故事隨著時代的發展,也一直產生著變化。例如《白蛇傳》,最初馮夢龍主編的《警世通言》版本,其中的白娘子的性格,以及最後的結局,都與如今我們耳熟能詳地《白蛇傳》頗有不同。而日本電影選擇哪個版本的故事作為故事底稿,則具有極為深刻的意義。歷史故事也同樣,由於製作方所處國家和立場的不同,講述出的故事也會具有情節上的差異。上文中提到過的日本版《鴉片戰爭》這部電影就是最好的例子。研究日本版的各類中國古典或歷史故事電影與原版的異同,可以從中發現其政治意圖及意識形態,因此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4.結論
因此,狹義上而言,本研究為日本電影研究,但廣義上而言,其實為媒體以及大眾文化研究。由於本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對象可以說是歷來未被傳統研究所重視,因此,分析此類電影將可一窺日本電影的時代特徵、對外來文化的受容史,以及中日電影交流史。更是對日本電影史的一種補充,具有不可輕視的意義。
猜你喜歡:
1. 關於電影論文範文
2. 有關微電影論文範文
3. 電影鑒賞論文
4. 關於大學生電影論文範文參考
5. 電影賞析論文範文
『肆』 急求一篇影視鑒賞的論文,3000左右,關於如何欣賞電影的。
影視鑒賞論文電影,作為一種大眾藝術,以其生動的直觀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實感而易有廣泛頎賞性。一部優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許多同學在觀看影片後常會有感而發,嘗試寫作影評,這對於提高我們的影視鑒賞能力影視鑒賞論文,端正我們的審美觀念有相當大的幫助。那麼,如何寫好影評? 寫好影視評論的前提是細心觀賞。影視評論不同於書評,書可以反復地看,而影片卻一閃即逝,因此,在看電影時不能漫不經心,而要全神貫注,眼觀六路,耳影視鑒賞論文聽八方,對畫面、音樂、對白、音響、表演等方面都要體察精微,並及時捕捉閃光的東西。這樣在寫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一) 「評什麼影視鑒賞論文」 在影片中可評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評主題、評人物、評細節、評場面、評藝術特點、評電影語言的運用等;就多部影片影視鑒賞論文來說,可綜合評論一系列影片,闡明某一時期電影藝術創作的傾向和特點;可綜合某一類影片(如驚險片、探索片等)進行評論;可綜合同一類問題(如古裝片的雷同化等)進行評論;另外,還可以進行電影專評,如平添編劇、影視鑒賞論文評導演、評演員、評攝影、評美工、評音樂等。
面對這些可評的內容,初學寫影評的中學生具體應如何處理呢?最好的辦法是「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抓住影片中給自己留下印象最為深刻、最影視鑒賞論文能激發自己寫作慾望的問題來寫,這樣便於對問題作深入細致的評論,忌面面俱到。
影評寫作可以有長有短,可著眼於一部影片的一個鏡頭,也可以著眼於一種電影現象影視鑒賞論文。對於我們初中生來說,要對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評價比較困難,練習寫影評,可從評論一個人物形象、一個情節、一個場面入手,可對演員演技、拍攝技巧、導演意圖、影片風格、色彩、語言、音樂等進行單一的評析。
隨著寫影視鑒賞論文影評水平的提高,就可對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學生、教師、軍人等銀幕形象發表看法,也可以從縱向談某一階段電影的回顧或某一體裁電影的回顧,分析其得失;或從橫向談某一風格的電影,如西部電影、賀歲片、娛樂片影視鑒賞論文等,或橫縱向結合,談一個導演的風格,如謝晉模式、張藝謀現象等到。初涉影評寫作不宜貪大求全,而應從一點一滴寫起,思考挖掘,連綴成篇。
(二)寫影評,應該影視鑒賞論文把握好這樣幾點:
1、捕捉住感受點。
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很多。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影視鑒賞論文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如觀看了《泰坦尼克號》,不能只簡單地敘述這場愛情故事,而要從主人公生與死的考驗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影視鑒賞論文
2、抓住細節,詮釋其深刻涵義。
所謂細節,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影視鑒賞論文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如《大轉折》中先後三次出現蔣介石的背影,每一次出現都預示著國民黨軍隊下一次的失敗,通過三次背影的刻劃,將蔣介石政權日薄西山的局面富於象徵性地體影視鑒賞論文現出來。
3、立意要新,開掘要深。
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影視鑒賞論文合台社會現買;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實質,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例如對張藝謀電影的分析要緊扣住時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從思想意義角度分析,如鞏俐在張藝謀電影中的形象塑造,張藝謀電影中的男性形影視鑒賞論文象等,都是可以開掘的領域。
4、要實事實是地分析評價。
魯迅先生說過:評論作品「必須壞處說壞,好處說好」,還要「知入論世」。他說 "倘若論文,最好影視鑒賞論文的是顧及全篇,非目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況,這有較為確鑿。"對影片作實事來是的評價,要求我們用全面的觀點,不是顧其一點,而是觀照全片。顧及編導的意圖、表演的全部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歷史背景等影視鑒賞論文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與評價。不能強導演、演員、片中人物所難,求全責備。同的,我們在寫影評時,也不能人雲亦雲,如評《情深深雨蒙蒙》時,有一位同學冷靜地指出編導將熒屏中的軍閥(如萍、依萍的父親)形象拔高了影視鑒賞論文――他遇見美麗的女子就搶來作為姨太太,可原因居然是她們像自己的初戀情人。
5、要重視影片的藝術分析。
電影是通過藝術手段來表影視鑒賞論文現主題、塑造人物、抒發感情的,所以影評要重視對影片藝術的高下進行分析。這種分析應具體詳細,由表及裡,言之有物;評價則應觀點鮮明,實事求是。在藝術評析中,字里行間滲透出電影意識,盡可能恰當地運用電影藝術影視鑒賞論文名詞術語,還需要有對電影藝術的深刻感受與理性把握。這可以通過閱讀電影理論書籍和多欣賞優秀影片來解決。 開始練習寫作影評時還應該注意:語言要朴實,要個性化。寫影評一定要講真話,講自己的話,不要抄襲別人影視鑒賞論文的評論。唯獨自己的感受和朴實的語言,才會使自己的評論富有個性和新意,也才會給讀者帶來清新的感受。
敘議要結合,突出評論。
影評離不開敘事。但切忌過影視鑒賞論文多地敘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寫評價。當然,所評所析不得脫離影片孤立地進行。
設計好影評的標題至關重要。一般來說,它由正副標題構成。
正題——揭示文章的中心,必須簡明扼要,而又耐人尋味,能夠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能給讀者帶來審美愉悅,它是貫穿全文的主線;
副題——點明評論對象,交待片名或評論角度,它是正題必要的補充。二者影視鑒賞論文相得益彰,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如:《歷史和時代的搏擊者--評銀影視鑒賞論文幕上的共**員形象》,《悲劇在紅色中滲透——評電影<紅高梁>》《農村改革的多棱鏡--電視劇〈一村之長觀感〉》。 我們在寫影評的過程中,要不斷總結學習影視鑒賞論文他人的寫作經驗,豐富自己的寫作實踐,在日積月累的基礎上,通過影評的寫作,不斷促進我們知識結何的完善,提高我們的頎賞水平和審美能力。
『伍』 關於電影的主題分析和評價
無論是一部精彩絕倫的電影還是糟糕透頂的電影,都有導演想要表達的某種東西在裡面。即使你不是專業的影評人或是學這個專業的學生,但如果你熟知了電影的主題以及一些分析電影的方法,你就會知道一部電影好在哪裡或是糟糕在哪裡,而不再人雲亦雲。
什麼是電影的主題?
對於一篇文章來說,主題是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對於電影來說,這個定義還不夠全面。更加准確的來說,電影主題指的是將影片整合在一起的中心內容或特殊的關注點。一部電影的主題將決定整部片子的質感風格,以及怎麼選演員、怎麼剪輯、怎麼配樂等等。
接下來我們將從常見的六種影片類型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劃分:
一、以情節為主題中心
這類電影多出現在冒險故事或是偵探故事,電影製作者更加關注的是故事情節,通常電影的節奏比較快,人物思想和情感都從屬於事件,電影的最後結局最為重要。如《蜘蛛俠》《泰坦尼克號》和《速度與激情》系列。
二、以情感效果或情緒為中心
有一類型電影,全片以某種特定的情緒或情感效果貫穿整部電影。雖然情節在這樣的電影里同樣不可或缺,但是事件從屬於影片要實現的情感效果。大多數恐怖電影(《沉默的羔羊》)或是喜劇片(《夏洛特煩惱》)可以被歸納到這一類電影裡面。當然,這一類電影有時候不是單一的以某種情緒為主,也有可能是兩種情緒混合在一起。比如《絕命聖誕夜》,可以看作喜劇亦或是恐怖電影。分析這一類電影的切入點,最好就是從電影所營造的情感效果入手。
三、以人物為中心
有些影片,通過動作和人物對話來實現對某個人物的形象刻畫。故事情節的主要作用是幫助我們理解人物的發展。電影中人物的主要吸引力在於他有著常人不具備的品質,因此這類影片的主題在於對中心人物的塑造,強調人物不同尋常的品質及特有的個性。如《巴頓將軍》《美麗心靈》。
四、以獨特風格或結構為中心
少數電影中,導演開創了和過去電影史完全不同敘事方式,使得電影的風格質感成為令人們難以忘懷的特徵。這種電影有一種能將自身與其他電影區分開的明顯特質——其獨特的燈光、氛圍、配樂、人物對話在我們腦海里回盪,以至於我們很久以後在想起這部電影,似乎人能感受到那種不同尋常的觀影感受。這類電影大多出現在那些名導一鳴驚人的處女座當中,或是極具天賦的導演作品中。如《冰血暴》《低俗小說》。
五、以思想為中心
在多數嚴肅電影當中,動作和人物都具有非同凡響的意義,有助於於觀眾理解生命、自身經歷、或是人類處境的某個方面。這個思想可以是某個特定事件,也有能是某個人物的經歷。對於這些較為明顯的中心思想,觀眾們理解起來還不難,但是大多數影片創作人不希望自己所表達的東西能一眼被觀眾看出來,他們更多的是通過一種較為隱晦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就需要觀眾們動一番腦經,才有可能窺探到導演的內心世界。
如果有可能對於電影所表達的主要思想進行具體的分類,那麼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道德含義
電影通過某個事件向觀眾傳達出確信或遵從某種道德原則的智慧和實用性,由此卻說我們在生活中遵守這個道德原則(如電影《撞車》)。
2、人性的真相和那些以獨特人物為中心的電影不同,有些電影關注有代表性的人物。這些角色代表了普遍的人性,作為藝術載體,他們被用來展示廣泛和普遍意義上的人性真相(如《蠅王》)。
3、社會問題
當代的電影製作者常常關注社會問題並在電影中用戲劇的形式表現出來,或是揭露社會的罪惡或是抨擊社會體制(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4、為人的尊嚴而抗爭
這類影片描述了人物與自身弱點或是外界環境的對抗。比如他克服敵人為他製造的重重阻礙,在一系列的麻煩中最終戰勝自己的敵人。亦或是克服自身的軟弱、貪婪等弱點,從而贏得人性的尊嚴(如《辛德勒的名單》)。
5、年齡的增長,純真的逝去
在這類影片中,人物通常被迫成熟起來從而獲得自我意識。人物一般是變化的,一般來說在電影的開頭和結尾有很大的改變(如《殺死一隻知更鳥》)。
6、道德或哲學迷題
有時候導演可能會圍繞某個迷題或者是令人困惑的特質來發展故事,有意的展現出多樣化的主題闡釋。導演試圖去暗示或神秘化主題。觀眾對於這類電影的典型反應是:這部電影導演想說些什麼?這種電影主要是通過符號或人物對話來傳達主題,所以要想分析這類電影,最後就是多留意揣摩人物的對話及片中重復出現的某些意象。
以上就是我們常見到的電影類型,但確立電影的主題大多數時候是不容易的,在前文當中也說過,導演是個喜歡玩捉迷藏的角色。我們只能通過電影中那些情節,人物對話,元素來確定我們所認為的主題或是推翻重新確立。
確立主題可以說是開始,也可以說結束。在確定主題之後,我們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評價主題。主題是導演想要達到的某種目的,那我們就從導演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所使用的手段和最後為這個目的展現出來的效果兩方面來評價。至於怎麼評價,如何評價,則需要更多專業的電影知識作為支撐,而不是憑借自己的主觀意識。
『陸』 如何分析一部電影的主題
如何分析一部電影的主題
影片地內容或者是影片的.作者力圖告訴我們什麼!這一點我們從影片的敘事中、人物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和感悟到 。它不是抽象的符號,也不是概念地堆砌,而是體現在充滿視覺造型特點地銀幕效果上。
通過對電影的主題、立意及影片的整體視聽形象表達理解,我們感悟到了什麼,主題雖然是影片所表達的,創作者對生活、對社會地認識、態度、情感和審美觀念,帶有明顯地個人主觀色彩和風格樣式,但不會是純主觀化的東西,一定是一種個人生活的感悟!
在我們分析,討論影片主題地時候,往往為了更為深入地了解作品地主題,領會導演地創作意圖,應該查閱影片相關地文字資料,必須做如下十個方面地准備工作:
1、這部影片是改編自哪一部文學作品(名著),原著作品中作者表達的是一種什麼樣的主題思想、時代背景,人物形象作品傳達了一種什麼樣地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 編導培訓影評寫作技巧
2、這部影片的導演曾經導演過什麼作品,他(她)一貫地創作風格是什麼,在這一部作品中,採用什麼樣地手段、方法、風格、樣式來完成影片敘事及主題表達。
3、這部影片屬於哪一類型地風格樣式,同一類的影片思味都有哪些它們之間各有什麼區別?
4、描述一下在這部影片中哪一些情節、場景、細節對影片主題的表達有特別重要地作用你能否做到准確、生動、完整地表達出這種心理的,和藝術的感覺,影片中哪一些東西令你激動的回味。編導培訓影評寫作技巧。
5、關於這部影片的事件、背景、人物及大眾傳媒的相關報道你知道多少?
6、從你個人的專業、性別、年齡、文化、修養、價值觀、道德觀出發,你是怎樣認識這部電影的或者你認為這部影片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水平上。
7、在一個什麼樣地層面上,我們認為可以充分理解影片所要表達的東西,理解導演所要表達的思想,我們基於一種什麼樣的出發點。
8、我們在視覺生理上和審美心理上多大程度對影片產生認同和共鳴。
9、影片中你認為最優秀的,最值得你學習的是什麼,影片中的風格樣式、敘事結構、造型風格、手段方法、影像效果、人物塑造,哪一些是讓你最感興趣的東西。
10、對於這部影片除了大多數公眾的意見以外,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和看法,你認為影片中最大的不足是什麼?
這十個問題,基本上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影片地理解!重要的是,我們觀看了一部影片,就要思考我們所感受、感悟到的東西,要反復的、深入的分析這種理解和感受,解釋出對主題的認識、感受、理解的原因。
;『柒』 電影的主題有哪些
正像其它藝術作品一樣,影片的主題是電影作品中的靈魂和精華,也是我們為之迷戀的「精神家園」。更是我們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後,力圖總結分析出來東西。
主題――是電影中內容的核心與內涵;
是電影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
電影作品中的內容與主題,滲透和體現創作者的世界觀,價值觀,體現著創作者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
電影的主題往往是多元化的、多側面的、多切入點的。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電影的主題是電影的動作和人物的內涵,是電影的情節和事件的外延。主題是編劇、導演的生活經驗和體會的暗示,藝術作品的主題轉化為形象時,是導演思想慾望的情緒宣洩。
現代電影的故事和主題,往往是一句話可以講清楚,一萬句也講不清楚。
現代電影的主題是深化的,是觀眾一種內心的情感體驗。
電影的主題並不是我們在看完電影以後所總結、歸納出來的「心得體會」、「社會意義」和「思想價值」。而是電影創作者的目標追求和靈魂凈化。
電影藝術的主題往往不是簡單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義的。需要我們整體的把握。
電影類型(Cinematic Genre):
在電影理論中,類型是指(商業)影片分類的基本手段。一種「類型」通常是指構成影片的敘事元素有相似之處的一些電影。
影片類型劃分:
常用的劃分影片類型的標准有三個:場景、情緒、形式。場景是指影片發生的地點。情緒是指全片傳達的感情 *** 。影片也可能在拍攝時使用特定設備或呈現為特定樣式,即形式。
●場景
・犯罪片:人物出現在犯罪行為領域
・黑 *** :主要人物出現在虛無主義、存在主義的領域,或用這樣的手法描寫主人公
・歷史片:發生在過去
・科幻片:人物出現在不同的現實中,通常是未來或太空
・體育片:體育項目以及屬於某項運動的場所
・戰爭片:戰場以及屬於某場戰爭的場所
・西部片:美國西部從殖民地時期到現代
●情緒
・動作片:通常包含一場「好」「壞」之間的道德爭斗,通過暴力或物理力量進行
・冒險片:包含危險、風險、和/或機遇,經常含有高度幻想
・喜劇片:試圖引發笑聲
・劇情片:主要關注角色的發展
・幻想片:現實之外的玄想虛構(例如:神話,傳奇)
・恐怖片:試圖引發觀眾的恐懼
・推理片:通過發現與解決一系列線索從未知到已知的前進過程
・愛情片:詳述浪漫愛情的元素
・驚悚片:試圖引發觀眾的興奮或緊張
●形式
・動畫片:通過手工或計算機製作的靜態圖片連續呈現製造的動態錯覺
・傳記片:不同程度改變事實基礎,將真人的生活戲劇化的影片
・紀錄片:對事件或人物的真實追蹤,用來獲得對某一觀點或問題的理解
・實驗電影(先鋒電影):為測試觀眾反應或拓展影片製作/故事呈現的邊界創作出來後公映的影片
・音樂片:不時用所有或部分角色歌唱穿插的影片
・短片:在較短時間內努力包含「標准長度」影片的諸元素
●年齡
・兒童片:幼兒電影,與家庭片相比,並不試圖吸引幼兒以外的觀眾
・家庭片:試圖吸引各年齡層人士,且適合幼兒觀眾觀看。例如迪斯尼影片
・ *** :僅為成年觀眾准備的影片,內容可能含有暴力、使人不安的主題、淫穢語言或明確的性行為。 *** 也可能作為 *** 的同義詞使用...>>
『捌』 影片主題分析如何寫
1、電影的主題,傳達了導演的思想和理念,電影的拍攝,核心人物應是導演,看電影的時候要記錄下一些關鍵的場景,還有主要演員的台詞,情景,音樂。必須要從整體上去把握,切記不可斷章取義。從頭至尾將電影看完,要耐心細心;
2、注意關鍵台詞,可能主要演員的某一句台詞就映射了本影片中心思想,看完後,從中心思想中提煉關鍵信息;
3、反復看一到兩便,因為看一遍可能會漏掉一些隱晦的信息;
4、注意電影的劇情,開頭,高潮,結尾。
更多關於影片主題分析怎麼寫,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3682ab1615826555.html?zd查看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