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勇敢的心>>中的主角威廉·華萊士在歷史上確實存在嗎謝謝
歷史上真實的威廉·華萊士 ZT
威廉·華萊士(William Wallace)
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的基本情況,正史沒有準確的記載,關於他早年經歷的所有說法都源於後人流傳的口頭文學,找不到可靠的佐證。這也難怪,作為名不見經傳的小貴族家的次子,與家產和爵位無緣,自然沒人刻意記載他的履歷。直到他成為英格蘭人痛恨、追捕的「叛逆」和蘇格蘭人崇敬、效法的偶像,大家才開始收集他的事跡,演義他的傳奇。
關於他的出生年份,沒有一個確切可信的說法。傳說的日期跨度近十年,人們根據各自的理解主觀地加以取捨。希望這位悲劇式英雄的年庚盡可能長一些的人,相信他出生於1267年;認為他是少年英雄的人則主張他的生辰其實是1275年或1276年;也有人為了湊歷史的巧合,說他生於1272年或1274年,因為前者是他的死敵老愛在十字軍中繼承王位的年份,後者是丫回到倫敦加冕的年份;也有主張1270年的,可能是為了取整數。
他父親的名字是馬爾科姆還是理查也各有其說。老馮寧願相信老爺子叫馬爾科姆,而理查是叔叔。因為根據比較公認的說法,華家有三兄弟,老大叫馬爾科姆,老二就是威廉,老三叫約翰,而一個堂兄弟叫理查。當時流行長子繼承父名,所以小馬爾科姆這個名字來源於父名,當在情理之中。
傳說華萊士身高兩米(六英尺七英寸),即使在今天也算得上巨人,更何況據考證當時成年男子平均高度才1.5米。在他的有生之年沒有留下真實的畫像,但作為人們寄託理想的英雄和崇拜效法的榜樣,他的形象在蘇格蘭民間有很多版本,有青春偶像的,有小鬍子的,有絡腮鬍子的,甚至還有須發皆白的,多數是披堅執銳的戰斗姿態。但是引起最大爭議的,還是新近在斯特陵旅遊服務中心前落成的那尊塑像。因為很多人說,他們要的紀念是威廉·華萊士,而不是梅爾·吉布森。
華萊士家族,據信系由威爾士遷入蘇格蘭的。Wallace也作Walensis,詞義為「說威爾士語的人」。這個家族是蘇格蘭西南部的小貴族,也就是向大諸侯稱臣的小領主,這種多層分封的關系在中世紀的歐洲很普遍。作為蘇格蘭皇家司禮事務大臣(High Stewards)家族的封臣,華氏先人不遲於1250年獲得了老樹原(Elderslie,Field of Elder Trees)領地,位置在當時倫弗魯郡(Renfrewshire)的派斯雷(Paisley)附近。威廉的母親也出自望族,是艾爾郡(Ayr,在蘇格蘭西部沿海)郡長雷吉納德·克勞福德(Sir Reginald de Crauford)的女兒。
威廉早年的經歷無據可考,不過,按當時的習俗,威廉作為次子應擔任神職。傳說他的一個叔父就是斯特陵附近鄧尼佩斯(Dunipace)的牧師,教授給他拉丁語和聖經箴言,灌輸了自由思想,據說他的劍術和騎射工夫也是當和尚的這段時期學的。
傳奇中的華萊士武藝高強,可力敵數人並最終取勝。他能從屢次追剿和血戰中生存下來,相信傳說不虛。但事實並不止於此,華萊士還是一位優秀的指揮官。他顯然沒有受過正規的軍事教育,但縱橫山林多年的經歷使他作戰經驗豐富,深諳游擊戰術,懂得收集和利用情報,能夠根據敵我雙方的特點揚長避短合理運用部隊,善於利用地形,對攻擊的時機把握得恰倒好處。
華萊士的另一面,是嗜血成性、殺人如麻。有一幅畫表現戰斗中的華萊士,天上日光慘淡,地上濃霧彌漫,手握利劍的華萊士在遍野的屍堆中逡巡,彷彿餓虎下山,色調陰冷晦暗,氣氛恐怖肅殺。對於英格蘭人給他造成的傷害和侮辱,他都以冷酷的殺戮加倍報復。起義軍每攻克英軍盤踞的城堡或在野戰中擊敗英軍,都要殺盡包括平民在內的所有英格蘭人及其外國雇傭兵,從不抓俘虜,心情稍好一點的時候會放過美眉、兒童與和尚。有的時候甚至他的部下都覺得過於殘暴而於心不安,以至於事後跑到主教那裡去懺悔。畢竟他生活在一個以暴易暴的時代,野蠻是生存的需要。征服者的傲慢侮辱與殘酷鎮壓,多年來你死我活的追殺,已經令復仇之火燒焦了他心裡最後一點仁慈和憐憫。
華萊士對英格蘭人的刻骨仇恨,不僅僅出於對自由的信念,也來自親身感受到的亡國毀家之痛,由家仇而知國恨。1291年,當老愛上演「至尊」鬧劇時,耿介不阿的老馬爾科姆屬於少數拒絕低頭的蘇格蘭人。為了躲避迫害,他帶了長子離家出走,但終於還是被個叫費尼克(Fenwick)的英格蘭騎士殺害於艾爾郡的羅頓山(Loudoun Hill)。年方弱冠的威廉只好隨母投親,據說就是這段時間他進了教會學校,但不久,就因殺死向他挑釁的英國佔領軍而被通緝,從此浪跡江湖。此後的故事有些像《水滸》,斗毆、追捕、復仇、死裡逃生,甚至有人說華萊士其實是傳奇俠盜羅賓漢的原型之一。這些故事多半被飽受侵略者欺凌的蘇格蘭人加以誇大和演義,籍以寄託報仇解恨的希望。
在游擊生涯中,華萊士周圍逐步形成了一支以親族為核心的骨幹力量,包括舅舅帕特里克(Patrick Auchinleck of Gilbank)、堂兄弟亞當、理查和西蒙(Adam, Richard and Simon Wallace),表兄弟威廉(William de Crauford)、外甥愛德華·里特和湯姆·哈利德(Edward Little、Tom Halliday),以及貴族格拉漢姆(Sir John Graham Jr.)、愛爾蘭人史蒂芬(Stephen of Ireland)、勇士格雷(Gray)、克雷(Kerly of Cruggleton)、修道士約翰·布萊爾(John Blair,不知道是不是拖泥的祖上)、土匪愛德華·多事、約翰·狂接輿、喬治·風滿樓等。他們利用襲擊英軍繳獲的裝備、馬匹和給養武裝自己,不斷壯大。
比較可信的是一些規模較大的戰斗。譬如羅頓山伏擊戰。1296年7月,威廉·華萊士率宗族數十人在父兄遇難的羅頓山守株待兔,利用狹路設伏,擊斃仇人費尼克騎士,截獲了他護送的運輸隊。再如夜襲拉那克(Lanark,在蘇格蘭南部)。華萊士的妻子梅倫(Marion Braidfute,一個富有領主的獨女,二人是否正式結過婚無從考證)死於老愛委派的拉那克郡長荷斯里格爵士(Sir William Heselrig)之手。華萊士率手下夜入城堡血洗了郡長的府邸。《BH》中,這一事件被編排成捍衛「初夜權」的官逼民反,並作為大起義的導火索。或許梅爾看過《逼上樑山》。洋人不認為「沖冠一怒為紅顏」有什麼不光彩的。
拉那克之戰是華萊士命運的轉折點。軍事上,這一戰斬殺英軍240多人,使華萊士聲名大振,激發了飽受壓榨的蘇格蘭下層人民的反抗意識。在他周圍迅速聚集起三千多起義者,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軍隊。而在此之前,追隨他的不過是數十名親族和一些真正的江洋大盜,至多算一支游擊隊罷了。政治上,華萊士由自發反抗佔領軍的殘暴統治向為光復祖國而戰轉變。前面說過的羅伯特·維斯哈特主教早有發起復國運動之心,但苦於手中無兵,而實力派貴族又只重私利罔顧大義。華萊士義軍的崛起正合他意。老和尚找到華萊士,勸說他打出了恢復國家獨立、迎請巴里奧國王還朝的旗號。這一舉措如同范增勸項梁迎立懷王,給了華萊士義軍以政治上的地位和號召力。在此之前,華萊士及其抗英斗爭一直被當作暴民作亂,得不到大貴族的認同。同時,和尚幫遍布全蘇的教堂網路還被動員起來聯絡各地的起義者,使起義的浪潮迅速蔓延開來。一些貴族也加入了反抗的行列。但此舉也給本來沒什麼政治傾向的華萊士貼上了「擁巴派」的標簽,日後不可避免地成為貴族派系傾軋的犧牲品。
華萊士率領義軍連續攻城拔寨,席捲整個北部高地。
——多加特湖(Loch Dochart),華萊士聯合當地起義軍突襲佔有數量優勢並有偽軍支援的英軍愛爾蘭軍團邁克法迪恩(MacFadyen)部,全殲該敵,斬殺了所有愛爾蘭籍俘虜,但對繳械求饒的蘇格蘭俘虜則全部釋放。邁克法迪恩本人逃離戰場後,被追及並梟首。
——北方重鎮珀斯,起義軍填平城壕,架雲梯攻入城中,英軍2千人被殺盡。
——達諾塔(Dunottar)城堡,對「艾爾谷倉事件」等暴行記憶猶新的華萊士拒絕給逃入城堡避難的4000多英格蘭人及其追隨者以任何憐憫。抵抗者最終被趕下懸崖,甚至教堂也被點燃,把躲在裡面的人活活烤死。
——阿伯丁(Aberdeen)港,英軍匆匆登船撤離,被疾速趕來的起義軍乘低潮攻上甲板,殺得片甲無存,百餘艘艦船被焚毀;英國派來的郡長掛起了巴里奧的旗號,從而免於血戰。
隨後,華萊士與莫雷合兵,圍攻鄧迪。
這時,降伏了蘇格蘭貴族的英軍,已在老瓦的指揮下大舉北進。
斯特陵,在這樣的時候成為英蘇大戰的焦點。
(斯特陵整個城市位於山谷之中的福斯河河灣和沖積平原之上,地勢依山傍水,與潼關相彷彿。華萊士紀念塔坐落在市區以北兩英里的達雅山(Dumyat Hill),像一座路標,從老遠就能望得到。
山下的停車場是免費的。達雅山高約百米,山體蔥蘢,林木茂盛。山路陡峭高峻,有好心人提示,如果遊客中有誰足力不濟或想留一點能量登上紀念塔,可以乘穿梭小車代步。初秋之際,陰涼舒適,山風習習,空氣清新,正好登山。
紀念塔坐落在克雷格(Craig)修道院舊址上。修道院是斯特陵橋戰役時華萊士的指揮所。紀念塔的建設歷時八年,於1869年落成。塔高220英尺(67米),共有246級台階。全部費用超過1萬英鎊,在當時不啻是天文數字。這么一大筆錢都來自捐獻,捐獻者包括世界各地的蘇格蘭人,以及很多歐洲國家的領導人,包括同樣為民族獨立和自由理想奮戰了一生的義大利民族英雄——解放者加里波第(Garibaldi)將軍。
這是一座用淺黃色、褐色塊石砌成的四方型塔樓,狹窄的窗以及頂層的垛口、四角的圓型棱堡,很像一座古堡。塔是維多利亞時代哥特式建築復興的產物,外立面處理其實很精細,不過要貼近才看得出。但除了西北角的八角形壁柱和塔頂林立的小尖塔外,華麗、注重細節的哥特風格並不明顯,斑駁的石料和不夠清晰的輪廓線更使建築顯得朴實而古拙,在低垂的濃雲下越發肅穆凝重。這樣的風格倒更符合華萊士平民英雄的身份和悲壯的命運。
突出於塔的西南角的,是高達15英尺的華萊士雕像。華萊士絡腮胡須,身軀強壯,穿著蘇格蘭短裙和披風,左手扶盾,右手高舉利劍,面貌冷峻,直視前方,是在指天明誓要光復河山,還是指揮起義兄弟向敵軍沖擊?雕像距地面約30英尺(9米),居高臨下,如同半空中一尊腳踏流雲、馭風而飛的戰神,給人以庄嚴、神聖之感。仰望雕像,心中油然而生崇敬之情,耳邊回盪的山風彷彿是他的呼喚——Pro Liberty(為了自由)!
塔底大廳里有華萊士簡介和紀念塔本身建築的介紹。
沿著狹窄而封閉的旋轉樓梯盤旋而上,絕對不是件輕松的事,但絕對值得一試。
登上71級台階,到達塔的第一層,是華萊士生平事跡陳列和斯特陵橋戰役的介紹。最顯著的是三維模擬的「華萊士在威斯特敏斯特大廳受審」場景。
華萊士的劍陳列在這里的一個牆角。這柄劍原來供奉在頓巴登(Dunbarton)城堡,紀念塔落成後移了過來。這是一柄當時很常見的雙手使用的闊劍,長約66寸(1676毫米),其中刃長約52寸(1321毫米),經歷了700年的歲月卻依然光亮奪目。劍原是當時一件普通的兵器,沒有製造者的標記,打造的年代也不詳。從材質上分析,是蘇格蘭國貨,而當時英國常見的武器大多產自弗蘭德或我們德國。1505年,蘇格蘭王詹姆斯四世給它重新裝了柄,為的是讓劍更能配得上英雄的名字。此舉是典型的貴族思維,認為只有華麗才算高貴。雖然出於對英雄的崇敬,但未免淺薄。
要把這樣一柄長大而沉重的武器運用自如,不僅需要膂力過人,還必須有足夠的身高。這倒能從側面印證關於華萊士身材高大的傳說。
第二層高64級台階,1885年增闢為「英雄廳」,陳列著羅伯特·布魯斯、司各特(Sir Walter Scott)、伯恩斯(Robert Burns)、利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瓦特(James Watt)等蘇格蘭名人的大理石雕像和生平事跡,並以聲像手段展示20世紀的蘇格蘭名人。
再上行62級台階,到達第三層,是一幅360度全景畫,描繪周邊景物,並標出不同歷史時期幾場大戰的位置,譬如1297年的斯特陵橋之戰,1314年的班諾克本之戰等。
第四層是被稱為「王冠」的塔頂。「王冠」是由八道粗壯的拱券飛架而成的。每條拱券上都有三座小尖塔,拱券合龍的最高處也有一座。這種建築風格是哥特建築在蘇格蘭的一個變種,模仿蘇格蘭王冠的形狀,代表蘇格蘭的民族性。類似的風格在蘇格蘭的不少教堂方塔上也能找到,如15世紀修建的愛丁堡聖吉爾斯教堂的塔樓等,比起英格蘭那些又尖又高、嚴肅刻板的典型哥特式方塔,倒更多些人的氣息。不過,教堂的塔頂往往更輕靈通透,而紀念塔則厚重得多。
有券而無蹼,頂層是一個開放的露台,視野極其開闊,是俯瞰古戰場的最佳立足點。
環視周圍,北面山腳下綠樹掩映的是斯特陵大學靜謐安詳的校園,後面則是綿延的奧奇爾丘陵,如一道堅實的牆壁,拱衛著後面地廣人稀的蘇格蘭高地。西面遙遠的山峰是高聳入雲的羅蒙山。腳下的河谷是這兩大屏障之間唯一的門戶。福斯河在本來寬闊的谷底形成沖積平原,河道斗折蛇行,曼妙回轉,劃出一個又一個水草豐美的河曲,上面星星點點漫步著雪白的羊群。河流向東綿延遠去,在遠處的河口地帶散為無數的港汊,浸潤出一大片濕地,最後由福斯灣流入北海。西南山腳下不遠處就是老橋,是十五世紀修建的,緊鄰曾經是戰場的木橋遺址。兩岸已建起了密密麻麻的房舍。斯特陵城堡隔著河谷與這廂遙遙相對。城堡與愛丁堡相似,雄踞峭壁之上,俯瞰南面的市區。城池南面一望無際的綠茵,是蘇格蘭中部的低地平原。
真是龍爭虎鬥的兵家必爭之地。
驀地,一屢陽光如同鋥亮的劍鋒,刺破彤雲直射老橋。恍然間,山谷間的房舍、公路、車輛、牛羊彷彿都不見了,滿眼盡是飛揚的旗幡、鮮艷的衣甲、嘶鳴的戰馬、耀眼的刀槍。)
---------------
太多了,你去下面這個網頁看吧。
http://www.zgjunshi.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11&ID=19988的
⑵ 電影<<勇敢的心>>中的主角威廉·華萊士在歷史上確實存在嗎
威廉·華萊士在歷史上是確實存在的。
生平概述:
威廉·華萊士(英語:William Wallace,蓋爾語:Uilleam Uallas)生於1257年,是一名蘇格蘭騎士,後來成為了蘇格蘭獨立戰爭的重要領袖之一。1297年,他在斯特靈橋戰役(Battle of Stirling Bridge)中擊敗英格蘭軍隊。之後,他被指定為蘇格蘭護國公,直到1298年7月在福爾柯克戰役(Battle of Falkirk)中失利。1305年8月,華萊士在格拉斯哥附近的Robroyston被英格蘭人擒獲。英格蘭國王長腿愛德華(Edward Longshanks)下令對他嚴刑拷打之後,將他以叛國的罪名斬首。
華萊士死後,他的聲名遠揚,超出了他的故鄉的范圍。他成了蘇格蘭獨立戰爭的一個標志性人物。蘇格蘭人視其為民族英雄,在不列顛有好幾座華萊士 的紀念碑和塑像。
如下圖為愛丁堡的華萊士像。
另外,歷史上」勇敢的心「其實並不是指威廉·華萊士,而是與他同時期的另一位蘇格蘭領袖——後來成為蘇格蘭國王的羅伯特一世(英語:Robert the Bruce,蓋爾語:Roibert a Briuis)。
⑶ 幾天前看了部有艾瑪湯普森和達斯汀·霍夫曼等演出的電影,艾瑪扮演小說家,她的人物實有其人 請指點片名
絕對是《奇幻人生》又名《天馬行空》!!!
劇情介紹
法瑞爾飾演的國稅審計員最近總覺得耳邊總有一個聲音在念叨,就像是生活片段的旁白,而他生活過的或是即將經歷的盡在旁白中,這令他驚詫不已。深居簡出的作家艾瑪·湯普森正在傾力完成最新作品,她並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就生活在現實中,而其生活的際遇與她筆下的文字不謀而合,故事的結局就是主人公的悲慘離世。虛構與現實正在奇怪地交織,迫在眉睫的法瑞爾只好求助於文學教授達斯汀·霍夫曼,而艾瑪在出版社的催促下加快了寫作的速度. 主角通過一位文學教授的幫忙, 找到了作者, 希望改變自己的悲慘結局, 但是文學教授覺得, 如果改變了結局將會破壞作品美感. 於是作者決定勇敢的面對結局. 最終, 作者還是改變了結局, 將主角帶入這一連串故事的手錶最終拯救了主角, 將故事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⑷ ●尋一歐美電影。我指記得情節,不知道名字。講一個人物傳奇
《燃情歲月》^_^,一定是這個
導 演: 愛德華·瑞克 Edward Zwick
主 演: 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安東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 朱麗婭·奧蒙德 Julia Ormond Nigel Bennett 艾丹·奎因 Aidan Quinn 亨瑞·托馬斯 Henry Thomas Tantoo Cardinal Charles Andre
上 映: 1994年12月16日 ( 美國 )
地 區: 美國 ( 拍攝地 )
對 白: 英語
評 分: 6.7/10( 11433票 )
顏 色: 彩色
聲 音: Dolby SDDS
時 長: 133 分鍾
類 型: 劇情 愛情 西部
分 級: 瑞典:15 英國:15 西班牙:13 阿根廷:13 德國:12 澳大利亞:M 芬蘭:K-16 智利:14
字 幕: 外掛繁體中文/英文
劇情簡介:
騎兵上校威廉厭倦了戰爭,他帶著全家來到西部荒原,在一處偏僻的 山區開墾牧場。上校的妻子因為無法忍受艱苦的環境而拋夫棄子回到了東 部,威廉上校獨自一人肩負起了養育三個兒子的重擔。
在艱苦的環境中三兄弟漸漸長大,他們手足情深但性格卻大不相同。 大哥艾爾弗萊德為人忠厚,辦事認真;三弟塞繆爾是位理想主義者,深 受父親的寵愛;而老二特里斯坦則是一位狂放不羈的人,他自由奔放,常 與印第安人交往,從他們那裡學到了不少東西。父子四人在一個純男性的 世界裡過著淡泊的生活。
然而,塞繆爾大學畢業後,把未婚妻蘇珊娜帶回了家裡。平靜的生活 被打破了。艾爾弗萊德暗戀上了蘇珊娜,而特里斯坦的氣質卻又打動了蘇 珊娜的心。四個年輕人在痛苦地壓抑著各自的情感。
就在此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三兄弟不顧父親的勸阻,參軍前 往歐洲。在戰爭中,特里斯坦眼睜睜地看著塞繆爾死去卻無能為力。無限 悲哀的特里斯坦按印第安人的方式挖出了弟弟的心臟,帶回祖國埋葬。
艾爾弗萊德在向蘇珊娜求婚被拒絕後離開了家鄉。弟弟死亡的陰影也 使特里斯坦無法面對他所深愛的蘇珊娜。特里斯坦也離家出走,從此杳無 音訊。在苦苦的等待中光陰流逝。蘇珊娜心灰意冷,終於答應嫁給艾爾弗 萊德。
這時,上校不幸中風,流浪多年的特里斯坦此時又回到了家中。在這 些年中,他吃了許多苦,回來後他娶妻生子,想過上平靜的生活,一切似 乎就要這樣平靜的結束了,然而在一次進城返回途中,妻子不幸被人誤殺, 這再一次燃起他心中躁動的烈火。 蘇珊娜一直對塞繆爾深感內疚,如今特里斯坦妻子的死又使他十分痛 苦,她忍受不住這樣的折磨以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特里斯坦此時已 將所有的一切置之度外 ,他終於在父親和大哥艾爾弗萊德的幫助下報了 仇。 特里斯坦又重新過起艱苦的生活,他活的時間很長,他親手送走了自 己的父親,又親眼看著自己的孩子結婚生子,他是在60年代的一場與熊的 激戰中,被熊爪奪去生命的,他的死法很英勇
⑸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的「逍遙法外」中的主角原型 Frank Abagnale JR. 傳奇一生事跡
盡管好萊塢的劇作家們非常善於編故事,但是這樣一個刺激、離奇、甚至有點兒違背普通人常識的故事可不是他們的傑作,而是發生在真人身上的真實故事——千真萬確!
現實中故事的主人公弗蘭克·W·阿巴內爾16歲因父母離異而離家出走,在21歲之前冒充泛美航空公司的飛行員周遊了50多個州、20多個國家;不但如此,他還填寫假支票詐騙了超過250萬美元的現金供自己在旅遊中揮霍;當然,為了掩人耳目,他的身份也千變萬化,時而是名牌大學的教授、時而成了受人尊敬的醫生、時而又當上了路易斯安納州大法官的助理……不過,在追捕他的聯邦探員口中,他是一個外號「天行人」(The Skywayman)的通天大盜。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被捕入獄服刑5年之後,阿巴內爾搖身一變,成了FBI的講師——以自己的親身經驗現身說法,向探員們和大公司傳授反詐騙技術。不僅如此,1980年,阿巴內爾撰寫的自傳體小說《有種來抓我:最非凡騙子的真實傳奇故事》一舉成為當時市面上最暢銷的書籍,還被專門獵奇的好萊塢片商買走了電影改編拍攝權。
答案補充 弗蘭克·阿拜納勒(Frank Abagnale)是美國最傳奇的天才罪犯。此人17歲時即犯下數額創紀錄的偽造支票案,同時成為FBI歷史上最年輕的頭號通緝犯。他還是天才演員,靠偽造文件當過航空公司飛行員,醫生,律師。他被捕後,FBI也服了這人的才華,居然把他招安,成為專門對付金融犯罪的顧問。後來他開了防偽公司,全球五百強公司中,大多數都在用他設計的支票。
http://www.abagnale.com/
⑹ 1991根據英國傳說改編的傳奇電影
俠盜羅賓漢
這是一名綠林英雄。。。傳聞他生活在諾丁漢的Sherwood森林裡面,民間傳說中的人物,行俠仗義。。。仇視官吏和教士。。。劫富濟貧
從1227年開始,幾位英國法官的案卷上出現了「Robinhood」、「Robehod」或「Hobbehod」的名字。這些提及的大部份是13世紀後期的事,從1261年至1300年間,英格蘭各地至少有8次提及「Rabunhod」,南至伯克郡,北至約克。這名詞看來是作為一種縮寫使用,指的是任何逃犯或亡命之徒。即使在如此早期,羅賓漢這名字已代表一種原型的罪犯,此用法在中世紀一直延續。在1439年呈上國會的一份文件中,該名字被用來形容一位流竄的重犯。
題外話。。。1991年那版是美國的。。。
⑺ 詳細介紹約翰尼德普主演的電影《風流才子》中的角色:傳奇人物詩人伯爵約翰-威爾莫特(John Wilmot)
17世紀,查理二世統治時期,整個英格蘭在王權復辟和資產階級革命的夾攻下氣若游絲,舉國上下盡情放縱。約翰·威爾莫特,羅切斯特伯爵(到底是伯爵還是公爵?),著名的浪盪子,成了這段輝煌歲月的榜樣。——引
14歲從牛津畢業,不滿20歲就在與荷蘭人的海戰中立下戰功,出身貴胄的約翰·威爾莫特早早就成為了國王查理二世的寵臣,他寫詩歌頌亂世,也是國王臭味相投的朋友。但是對這位風流才子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縱情聲色。他追逐女人,也追逐漂亮的男人,他帶著查理二世在煙花柳巷中嬉戲,然後將身無分文且無法證明自己身份的國王留在那古怪的地方。因此他曾經被國王流放,經歷過大革命的顛簸,他仍以享樂主義的態度對待生活。
然而當他遇到伊麗莎白·巴里時,第一次遭到了真情的電擊。這位失敗的女演員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她崇尚自然主義的清寡生活,如一株寒梅傲然於世。約翰·威爾莫特的獵艷行動在她的裙下就此打住,隨之展開了一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情故事。因此信奉無神論的約翰·威爾莫特也開始相信天命,甘心接受教堂的施洗……!
但是愛情的偉大力量仍然熬不過命運的擺布。33歲的約翰·威爾莫特疾病纏身,失明、關節炎、肌肉萎縮、幻想症、被酒色掏空的身體擋不住梅毒的進攻,浪盪子在不醒人事的極樂世界中死去。
你很有品位
⑻ 在納尼亞傳奇3里,阿斯蘭說他在現實生活中有另外一個名字,那他在現實中是誰
在納尼亞傳奇3里,阿斯蘭說他在現實生活中有另外一個名字,這個名字沒有交代,所以也不是知道是現實中的哪一個。阿斯蘭在每一部納尼亞中都藏在幕後幫助主角們完成拯救世界戰勝邪惡的任務,象徵著上帝永遠庇護著人們,在人們最需要他的時候出現。
《納尼亞傳奇3:黎明踏浪號》根據英國作家C.S.路易斯同名系列小說改編而成,由20世紀福克斯與沃爾登聯手製作,共投資1.55億美元製作,並轉製成3D立體電影上映。
納尼亞傳奇3其他情況簡介。
納尼亞傳奇3發生在第二部故事結束的數年後,露西、愛德蒙以及他們的表弟尤斯塔斯在一次爭執中再次踏上了納尼亞世界的大地。
他們與老朋友凱斯賓王子一起乘坐黎明踏浪號去尋找失蹤的七位爵爺、探索納尼亞東部海域、並前往世界的盡頭造訪阿斯蘭的國土,展開了一次夢幻般的冒險征途。
⑼ 電影《公爵夫人》是真實的故事嗎
《公爵夫人》是根據真實人物喬治安娜(喬治亞娜·卡文迪許)的故事為藍本,根據阿曼達·弗爾曼所著的人物傳記《德文郡公爵夫人喬治安娜》改編。
《公爵夫人》是由美國派拉蒙優勢公司發行,由索爾·迪勃執導,凱拉·奈特利、拉爾夫·費因斯、海莉·阿特維爾、多米尼克·庫珀聯合主演的劇情片。影片於2008年9月5日在英國上映 。
影片根據阿曼達·弗爾曼廣的小說改編,講述了極具才氣和野心的喬治安娜的婚姻情感的故事。
(9)英國電影傳奇主角現實中人物擴展閱讀:
故事原型介紹
德文郡公爵夫人喬治亞娜·卡文迪許(1757年6月7日~1806年3月30日),婚前姓名為喬治亞娜·斯賓塞,是第五代德文郡公爵威廉·卡文迪許的第一位妻子,育有一子威廉·喬治·斯賓塞·卡文迪許,即第六代德文郡公爵。
其父約翰·斯賓塞是初代斯賓塞伯爵,系初代馬爾伯勒公爵約翰·丘吉爾之曾孫。喬治亞娜的直系親戚中亦包括身為其侄女的英國著名貴族小說家卡羅琳·拉姆小姐。
現今的喬治亞娜的後代包括現任德文郡公爵(由其外孫女繼承而來),以及著名的威爾士王妃黛安娜(婚前身份為黛安娜·斯賓塞小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公爵夫人
⑽ 電影里的真實事件角色有沒有本人直接演的
真人真事所改編的電影,魅力在於劇中故事與真實世界交相呼映,從世界溜冰皇後譚雅、到英國首相邱吉爾,在此透過這八位電影角色與現實真人對照,讓你對這些改編電影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海倫·米倫《女王》
故事取材自英國黛安娜王妃逝世後7天內所發生的政治斗爭,飾演女皇伊麗莎白二世的海倫·米倫周旋於媒體與工黨政府之間,從捍衛皇室形象到皇室地位的鞏固,海倫·米倫在電影中將英國王室不凡的貴族氣節詮釋的相當到位,本片使她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等3個女主角獎項。
娜塔莉·波特曼《第一夫人》
娜塔莉·波特曼在片中飾演過往為美國第一夫人的傑奎琳,在遭遇丈夫肯尼迪總統被槍殺後,同時必須擔負家庭支柱與捍衛已故國家元首歷史地位的黑暗處境,娜塔莉·波特曼將女性身處沉痛卻又堅毅的一面演出得不卑不亢,本片也讓她再度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傑克·吉倫哈爾《堅強》
改編自因波士頓爆炸案而進行雙腿截肢的生還者傑夫鮑曼(Jeff Bauman)的真實故事,傑克·吉倫哈爾在電影《堅強》不只詮釋出傑夫生理上對截肢所產生的痛苦,更將受難者的內心情緒轉折演出的相當鮮明。
艾瑪·斯通《性別之戰》
艾瑪·斯通飾演1973年的世界球後比莉珍金恩(Billie Jean King),在當年與前男子世界冠軍鮑比.里格斯(Bobby Riggs)進行男女對打,此場比賽刷新世界體壇賽事收視紀錄,比莉珍金恩除了是網球界傳奇之星,更是性別平權的倡導人。為戲艾瑪·斯通訓練出6公斤的肌肉量,只為求更精準的演出角色。
米歇爾威廉斯《金錢世界》
《金錢世界》在電影上映前由導演雷利史考特火速換角重拍,引起國際關注並獲得超乎想像的口碑贊賞。其中由曾經四次獲得奧斯卡提名的米歇爾威廉斯(Michelle Williams)扮演被劫持兒子的蓋瑞哈里斯(Gail Harris)母親,而由於世界首富Getty拒付在羅馬慘遭黑手黨綁架的贖金,16歲孫子Getty三世與母親面臨1700萬美元天價贖金該如何應對電影院見真章。
加里·奧德曼《至暗時刻》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首相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在當時做出許多影響世界動盪的關鍵決定,從拒絕與希特勒和談到無視議會與民意等等,最終在二戰結束後將勝利留在英國。電影由擅長詮釋人物情緒張力的加里·奧德曼(Gary Oldman)飾演丘吉爾再適合不過!
梅麗爾·斯特里普《華盛頓郵報》
在電影《華盛頓郵報》(The Post)中,由梅麗爾·斯特里普飾演《華盛頓郵報》的出版發行人Kay Graham,講述在1963年至1979年期間的「五角大廈文件」的公布風波,她必須搶在《紐約時報》發布新聞之前,搶先揭露這件歷經四屆美國總統任期、長達三十餘年的龐大政治掩蓋事件。
瑪格特·羅比《我,花樣女王》
由瑪格特·羅比所飾演的前單人花式溜冰冰後譚雅(Tonya Harding),當年她在比賽成績如日中天時遭到指控,涉嫌教唆攻擊勁敵南希克里根(Nancy Kerrigan),因而被取消1994年美國錦標賽金牌資格並終身禁賽,這出改編自美國體壇真實丑聞的電影,透過瑪格特·羅比精採的演技詮釋,為她贏得一座金球獎喜劇類最佳女配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