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主角 > 梅蘭芳電影主題

梅蘭芳電影主題

發布時間:2022-05-02 10:57:35

⑴ 《梅蘭芳》中的紙枷鎖是什麼含義

這紙枷鎖指的是中國梨園文化、中國的京劇藝術。

一方面,梨園在中國古代並不是受人看好的地方,伶人的地位也不高,用燕十三的話講,是下九流。畹華大伯死還不行,還得奴顏卑膝、感恩戴德地去死,原因正在於此。

而且,唱得好、唱得紅時捧你,唱得不好,人人都不理睬你,正如燕十三的人生,恰恰說明了這個道理。

此外,伶人必須「隨叫隨到」,沒特殊原因決不能缺一場戲,因為觀眾會認為你在拿喬,弄不好就會終止藝術生涯,梅蘭芳不敢陪孟小冬看電影,卻不缺席任何一場戲的原因也在於此,芝芳對孟小冬說:「梅蘭芳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兒的」,正貼切地說明了梅蘭芳的境遇。

另一方面,京劇自身也對伶人要求自身「清心寡慾」、內心孤獨。從邱如白對孟小冬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邱如白對孟小冬說:「他心裡的孤單一直都還在,直到他碰見了你,可他所有一切都是從這份孤單里頭出來的,誰要是毀了他,誰就毀了梅蘭芳」;

邱如白為了讓梅蘭芳保持這份孤單,為了讓他的京劇藝術達到出神入化的藝術造詣,不惜利用劉錫長去趕走孟小冬,原因正在於此;而梅蘭芳一生的藝術成就也證明了這條藝術真理。

(1)梅蘭芳電影主題擴展閱讀:

電影《梅蘭芳》中「矛盾」的梅蘭芳

影片一開始便是梅蘭芳大伯的遺囑,告誡梅蘭芳戲子即便唱得再紅,在人們眼中也是「下九流」,被無端戴上紙枷鎖,梅蘭芳大伯唱了一輩子戲,臨終遺言 便是希望梅蘭芳不要再唱戲了,這也便預示了梅蘭芳的尊嚴一生所要承受的踐踏。

在電影中,被太後賞了黃馬褂的十三燕對想要改戲的梅蘭芳說「咱們戲子是下九流,改來改去被外邊人說我們朝三暮四」,紅透半邊天的梅蘭芳登門求見邱如白,邱母趕忙給周圍的人辯解自己兒子認識的不是唱戲的梅蘭芳。

出生在戲子之家的梅蘭芳並沒有因此而自卑自憐,他331把唱戲當作終生熱愛和追求的事業,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集京劇旦角藝術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馬旦為一爐,創造了獨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並把京劇帶向世界。

梅蘭芳生在一個混亂又灰暗的時代,但是他出淤泥而不染,心性純良,不諳世事,固守原則,決不妥協,他」 質本潔」的個性與「下九流」的身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影片也講述了梅蘭芳和孟小冬的愛情,二人因同撐一把傘浪漫邂逅,又因一出《梅龍鎮》暗生情愫。

而愛情對於梅蘭芳而言是奢侈的,他的原配福芝芳說「梅蘭芳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兒的」,邱如石則用策劃槍擊案這樣極端的方式,不允許孟小冬毀了梅蘭芳身上的藝術源泉。

心上的孤單,在其他人的眼中梅蘭芳是屬於藝術的, 愛情這種東西會消磨掉他身上的神聖感,這是世人所不允許的,這段唯美的相知相戀最終只能以遺憾作結。

電影《梅蘭芳》梳理了梅蘭芳從少年到中年的變化歷程,也穿插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事件,在對歷史事件的還原中再次展現了一代名伶梅蘭芳的愛國情懷。

梅蘭芳一直把發展戲劇藝術當作自身使命,在電影《梅蘭芳》中,他說「我最害怕的事就是有一天不能唱戲……」

然而國難當頭,他卻深明大義,九一八事變後梅蘭芳曾經受到日偽政權的要挾,要求他到長春演出,但他嚴詞拒演,還編演了像《抗金兵》、《生死恨》等以古喻今、表現抗戰精神的戲劇,先後在上海、天津、濟南各大城市演出,宣傳抗戰精神。

後上海淪陷,梅蘭芳舉家遷香港,香港被日軍佔領後梅蘭芳便蓄須明志不再演出,日偽軍再三糾纏,從香港到上海, 梅蘭芳同敵軍智勇周旋,拒不演出,電影中也為觀眾展示了這一歷史真實,塑造了一位決不事敵的愛國藝術家。

此外,在影片中有很多經典京劇唱段的展現,如《玉堂春》、《游龍戲鳳》、《四郎探母》、《黛玉葬花》、《貴妃醉酒》等,向觀眾充分展示京劇表演藝術魅力同時,也把它與人物內心塑造及電影情節發展聯系在一起;

除此之外,電影中還搭建了不同時期的表演場景來渲染戲劇氛圍,在影片開始部分,少年梅蘭芳表演時的舞台和裝飾都十分簡陋,看他表演的人也只是普通的百姓。後來梅蘭芳與十三燕斗戲勝利,舞台已經換成了吉祥大樓,華麗的舞台裝飾和高地位的觀演者, 都標志著梅蘭芳時代的到來。

電影中還原了將近半個世紀的歷史社會生活,從中也讓觀眾看到一代英雄藝術家梅蘭芳的人生軌跡,但是傳記片不同於歷史傳記,它不重溯歷史, 它重在從歷史中反映人性,在影片中展現了藝術家的高尚情懷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那個灰暗時代對人性尊嚴的壓抑和扼殺。

梅蘭芳一生坎坷與榮光並存,電影傳記片《梅蘭芳》更重視講故事,將梅蘭芳追求藝術的一生作為敘述的主線,著力於探索梅蘭芳的內心世界。

影片並沒有刻意塑造一個完美的藝術家、民族英雄式的梅蘭芳,反而著力表現梅蘭芳作為一個真實的人在人生的重要節點所做的選擇,以及他一生中時時刻刻伴隨的無奈與孤獨,他並沒有因為艱難而放棄使命,窮盡一生去探索藝術更高的境界。

影片所塑造的「走下神壇」的梅蘭芳更讓觀眾動容。或許這就是傳記片之於歷史史實的不同,觀影者從史實中看見真相,從傳記片中看見現實的殘酷、人生的無奈以及人性永恆的堅守。

⑵ 電影梅蘭芳,講的是什麼

每個人都是梅蘭芳!
窗外朔風凜冽,窗內孤燈孤影,電腦旁,孤獨的心靈透過孤獨的的眼神,伴隨著敲擊鍵盤的孤獨的聲音,訴說著別樣的孤獨!

我在回憶《梅蘭芳》,《梅蘭芳》給我的感覺只有兩個字:孤獨!與其說電影從「死別」、「生離」以及「聚散」三個部分展現了梅蘭芳的傳奇一生,不如說電影從「死別」、「生離」以及「聚散」三個部分展現了孤獨的不同內容。

「死別」部分我看的哭了,為十三燕的堅強哭了,為十三燕的固執堅守哭了,為十三燕的悲情凄慘哭了,為十三燕的孤獨堅韌哭了!當十三燕在殘片碎礫,烏煙瘴氣的舞台上,面對著空無一人的戲場依然字正腔圓,身正影直地堅持唱完《定軍山》時,他把他的那份孤獨:生命的孤獨,藝術的孤獨,身份的孤獨,高傲的孤獨,失敗的孤獨,執著的孤獨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了!尊嚴而華麗的轉身註定了十三燕的死,孤獨的死去也許是他最好的歸宿,因為那個特定背景下的沉重是任何人都承擔不起的,更何況是一個把唱戲看的比生命更重要的孤傲老人呢。

「生離」部分梅蘭芳和孟小冬的愛情折射出的孤獨更顯細膩。孤獨之於愛,到底是輕落在那一淼晶瑩花瓣上的露珠那般不棄不離,還是劃破天際的流星,永遠只能是奢望?梅蘭芳和孟小冬的愛情雖然在責任,事業,無奈的壓力下夭折了,但留存在梅蘭芳心裡的那份美麗也同樣在我們的心底開放出了冬日裡的溫暖之花。孤獨,雖然脆弱,但未嘗不是一種美麗。守得住的孤獨是純粹,守不住的孤獨也無罪,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這種孤獨,不管是靈魂里的,骨子裡的,還是停留在皮膚表層里,像煙花一樣稍瞬即逝的。

「聚散」部分的孤獨略顯沉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苦難讓一個唱戲的「女子」來承受,這本身就是份孤獨。影片中幾個鏡頭令我心酸,一個是陳紅扮演的福芝芳在鐵門外焦急地等待梅蘭芳從日軍那裡出來的那份濃濃的牽掛,一個是梅蘭芳在上海演出被國人誤解,家中玻璃被石塊打碎的那種無奈的隱忍,一個是抗戰勝利後梅蘭芳對跟在他後面的人說「謝謝大家,別再跟著了,我要開始扮戲了」後的那種無言的沉重。

有人說《梅蘭芳》是陳凱歌的回歸。他找尋回了屬於自己的那份孤獨,沒有再一次迷失在人雲亦雲的商業大潮中,所以他成功了。

有人說《梅蘭芳》是黎明的回歸。「我告訴你,我不演梅蘭芳,我就是梅蘭芳!」黎明,沒落的明星,也在《梅蘭芳》中找尋到了自己的影子。孤獨了十多年,承受了十多年,堅守了十多年,終於在孤獨中又一次找回了自己!

也有人說《梅蘭芳》是孫紅雷的回歸。「六哥我是干凈的。」沉浸在《梅蘭芳》中的孫紅雷久久不能解脫,在劇中辭掉公務員工作,試圖洗脫流言的那句台詞本來就在世風低俗的今日就頗顯扎耳,如今又讓紅雷兄把「干凈說」帶到了當今娛樂風暴的漩渦中,能不孤獨嗎?孫紅雷的男人性格又回來了!

其實,何止他們,每個人都是梅蘭芳!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份孤獨!

⑶ 《梅蘭芳》這部電影說什麼想反映什麼

《梅蘭芳》是一部端莊的,不過不失的影片。精彩之處大多集中在前半段,後半段則略顯乏力。它只講述了一代大師前半生的故事,結局在1945年嘎然而止,亦讓人意猶未盡。電影著眼於那個風雲亂世里的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力圖展現大小格局中的史詩感,但卻遠遠不及《霸王別姬》的跨度和深度——這一點是陳凱歌自己也承認的。但又何必非要要求到《霸王別姬》呢?基於真實人物的故事,即便大動筆墨,也註定不會有超越事實本原的過於激烈的戲劇沖突和天馬行空的悲情,你甚至不會在看完這部電影後給出「顛沛流離」這樣的形容詞。因為傳記片,很多時候,終究只是一幅刻意勾勒的時代圖景。

為什麼我一直沒在前文中提到黎明和章子怡的表現?因為他們真的很努力,但也真的很可惜,——梅蘭芳之所以是梅蘭芳,是因為他獨一無二,任何人模仿不來。歷史上或許只有張國榮曾小入過化境,但他扮演的卻不是梅蘭芳。轉過頭來微笑的黎明,還是黎明;含情脈脈流淚的章子怡,她還是章子怡。我們領略到的,是當代天王巨星的風采,那白凈精緻的面容上,沒有滄桑、傷痕和歲月。而導演試圖做到的,我們想要看到的,並沒有完全如願。逝去的都已逝去,我們不再有機會回到當年;然而更遺憾的是,京劇這個國粹,也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眼中,成為了30年代美國人眼中的異鄉獵奇而已。

⑷ 電影梅蘭芳劇情介紹

梅蘭芳(1894~1961),京劇大師。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世稱「梅派」。代表戲京劇有《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等;崑曲有《思凡》、《游園驚夢》等。所著論文編為《梅蘭芳文集》,演出劇目編為《梅蘭芳演出劇本選集》。梅派藝術傳人有李世芳、張君秋、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等。另有同名電影《梅蘭芳》。

⑸ 電影梅蘭芳的蘊意

全片以梅蘭芳的人生軌跡為時間線,採取三段式的敘事方式鋪陳展開,為我們展現了其一生中「死別」、「生離」、「聚散」三個重要片段,分別以親情、愛欲和愛國之情為情感內核,階段分明、層層遞進。然而匪夷所思的是,隨著情節的階段式推進,我的觀影情緒也跟著三步走,從心潮澎湃到開心一刻再到昏昏欲睡,這三段由於敘事手法和演員表現的迥異而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水準。

而無可爭辯的是,講述梅蘭芳的大伯和師父「十三燕」之死的「死別」篇是最像《霸王別姬》,也是最趨向陳凱歌的藝術追求的一章,出演的青年梅蘭芳的新人余少群表現不俗,而飾演「十三燕」的老戲骨王學圻更是全片的一個亮點,兩人的對手戲更堪稱是全片的最高潮。敘述梅蘭芳與孟小冬感情糾葛的「生離」本應該是影片最出彩的「動情」段落,而黎明和章子怡的對手戲也一直是本片宣傳的看點,而令人頗為失望的是,雖然章子怡的出演讓人眼前一亮,但黎明拖沓拘謹的演技和時而失控的情緒化處理讓這一段落的感染力大打折扣,笑場點和雷人指數在此節迅速攀升,觀眾們的笑聲此起彼伏。經過中段的喜劇氣氛,在講述抗戰時期梅蘭芳拒絕為日本人演出的「聚散」篇中,觀眾期待的高潮卻遲遲沒有到來,取而代之的是對中日文化沖突冗長的表述和毫無新意的愛國主義說理,加之黎明持續沉悶的表現和孫紅雷過分的誇張演繹,使得整部影片很遺憾地在一種延遲高潮的不暢快感和怪異感中戛然而止。

毫無疑問的,「死別」這一章節絕對是整部影片的精華所在,若沒有此節,我大概可以肯定地給予《梅》片一個毫不客氣的「貶」評,可以說,這精彩的開篇兒撐起了整部影片,而撐起這開篇兒第一章的,絕對是十三燕的扮演者王學圻。他扮演的十三燕是當時被譽為「伶界大王」的京劇名角,與梅家有著三代情誼,梅蘭芳叫他「爺爺」,在梅蘭芳的大伯去世之後,在實際上擔負起了培養梅蘭芳的責任,對梅蘭芳來說,十三燕既是師父是前輩更是親人。而由於少年梅蘭芳接收了新思想意欲改革京劇,這與十三燕的傳統觀念發生了抵觸,一場轟烈的擂台賽在兩人之間展開。雖然結局是以十三燕之死而告終,但正是十三燕教會了梅蘭芳「輸不可怕,怕才可怕」的道理,而梅蘭芳也一直以其死前託付與他的「提高伶人的地位」為一生的目標,可以說,十三燕這個人物影響了梅蘭芳的一生。

這是一個極具人格魅力和性格張力的角色,他血性爺們但不嚴肅死板,他看似不著邊際的自嘲調侃字字都在點上,他看似謙卑卻敢於權貴叫板,他明裡反對梅蘭芳革新實際卻是其登上事業頂峰的最後助力;處在新舊更替風口浪尖的上的他,是個極其矛盾的人物,與看不起伶人的權貴矛盾,與時代矛盾,與梅蘭芳矛盾,與他自己矛盾。這是陳凱歌在整部影片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而王學圻不愧是老一派的實力演員,無論是作為「伶界大王」該有的扮相身段手勢,還是略帶黑色幽默讓人笑中帶淚的演繹,著實把這么個血肉豐滿而復雜的十三燕給演活了。

與梅蘭芳打擂的最後一場,他知道自己必輸,而輸也意味著自己生命的終結,但他還是選擇了登台,因為對他而言怕比輸更可怕。面對被人蓄意破壞後一片狼藉空無一人的「座兒」,他氣定神閑地唱完最後一句《定軍山》,在他認為「最神聖」的戲台上給自己的藝術生涯和生命劃上了完美而悲壯的休止符。這是全片唯一使我落下淚的場景,也是能讓我找到一些《霸王別姬》的影子的一個段落,雖然陳凱歌一再聲明不拿此片與《霸》相比,但作為一位普通的觀影者又怎麼能不期許能再一次體會如《霸》帶給我們的那種酣暢呢?

《梅蘭芳》是一部復雜而矛盾的影片,既有陳凱歌的藝術堅持也有對票房的妥協,於是乎,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有些失衡的成品,你既無法叫好,也不能不為其中的部分所動容,我只能懷揣著這樣復雜的心情選擇一遍一遍回放精彩的第一章。

⑹ 《梅蘭芳》這部電影有怎樣的意義

表面看似乎平淡無奇,其實新聞會上短短幾句話,立刻就把電影的立意拔高了。他成為一個有民族尊嚴的愛國藝術家,為了國家大義,置生死於不顧,切身提高了伶人的地位。但是也有瑕疵,跟小東的故事缺少激情,無法引起觀眾共鳴。美國演出,如何博得喝倒彩的西方媒體認可,有點交代模糊。

閱讀全文

與梅蘭芳電影主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