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落葉歸根歌詞(落葉歸根;人行千里)
我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時候,我會想到它,我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驚嚇的時候,我才不會害怕。——摘自潘美辰《我想有個家》
《落葉歸根》是一部國產公路電影,也是一個有關回家的故事。這部電影上映於2007年的賀歲檔,導演張揚,主演趙本山、洪啟文,除此之外,還匯聚了宋丹丹、郭德綱等喜劇大咖,以及胡軍、廖凡、郭濤、夏雨等影帝,目前豆瓣評分7.6分。單看演員陣容,估計以為這是一部充滿歡聲笑語的賀歲喜劇。
看完電影之後才發現,影片雖然有黑色幽默和喜劇元素,但骨子裡卻寫滿了悲愴和辛酸。「落葉歸根」這個名字取得真是到位,意境深遠,幽思萬千,就像余華先生的《活著》一樣,簡單的兩個字,卻擲地有聲。電影取材於真實事件,講述了一位農民工千里背屍,把同伴屍體運回家鄉落葬的故事。聽起來也許荒誕不已,但投射的卻是中國人最真切的思鄉情懷。
《落葉歸根》簡單來說,就是老趙的工友老劉在工地上意外死亡,為了兌現承諾,老趙不得不背上對方的屍體,踏上回家安葬之路。一路上,老趙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最終在警察的幫助下,火化了屍體,找到老劉的家,可惜那裡已成為一片廢墟,為此只能繼續踏上歸鄉之路。人生就是這樣,沒有去不了的地方,卻時常有到不了的地方。有時生的艱難,會讓我們羨慕起死來。
該影片也可以說是一部關於小人物的電影,處處都是草根們的悲歡。毫無疑問,趙本山將一個質朴的民工演繹得淋漓盡致。那麼下面,我將以「落葉歸根」的角度來解讀電影《落葉歸根》的背後:荒誕的「路途」,異樣的「回家」!
深圳工地,50多歲的老劉因意外去世,老趙為了送他回家,先是把他偽裝成醉鬼,混上從深圳開往重慶的大巴,卻不幸半路遇到路匪,老趙只好坦白老劉已死的真相,卻意外換來了劫匪的感動。可笑的是,全車人因為老趙的行為,最終拿回各自被搶的財物,但沒人感謝老趙,反而說不願同死人坐一輛車,逼迫老趙帶著老劉下車。
晚上住旅店,一開始還跟老趙在酒桌上碰杯的司機,眼見老趙掏出錢心生歹意,夜間悄悄偷了他僅有的500塊;老趙遇見的皮卡司機,車子拋錨,老趙以幫忙推車作為條件,交換搭乘順風車,司機卻在車子順利啟動後揚長而去;老趙吃飯時遇到黑店,付錢時才發現老闆給的5000塊全是假錢。世間百態可見一斑,人生雜味大抵如此。
影片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老趙背著老劉行走在重慶的山間馬路上,他向所有路過的車輛招手,遭遇的都是冷漠。然而諷刺的是,馬路前方塌方,所有車輛被阻擋,倒是老趙背著老劉一步一步趕了上來。他背著老劉行走在馬路一邊,在眾人注視下,艱難前行,最後因體力不支,暈倒在塌方處。
「荒誕的路程」,讓老趙嘗盡了人生冷暖。看到深處,我們終會發現,死人並不是最大的威脅,活人才是。
然而幸運的是,老趙這一路也遇到了很多真誠的人。比如旅店裡的失戀男司機,為愛所困,卻在老趙求助無門時,主動停下車,送他們一程。鄉村的老爺子,因沒有親人和朋友,只能在生前花錢僱人,提前給自己辦一場喪事,讓自己感受一下家的熱鬧。他得知老趙的事情之後,善意地為他提供了去屍臭的葯,還有拖屍體的板車。
以及幫他推車上坡的自行車男孩,山間養蜂的一家子,鎮上開發廊的女老鄉,地下獻血場所遇到的中年婦女以及好心的民警。 這一路雖然坎坷,卻依然有不期而遇的溫暖。那原本不被期待的來自陌生人的善意,總能給我們驚喜。
寫到這里,我想起看過的一部英劇《倫敦生活》。影片講述了一個生活一團糟的女孩,用自我嘲笑和不屑一顧,不斷對抗這個世界。我特別喜歡它的結尾,就在生活將繼續糟糕下去,女主將繼續墮落下去的時候,一個陌生的男人突然闖進,他推開門,聽完女主一股腦拋出的全部抱怨,不知所措地離開,卻又再次回來,對女主說:「 人都會犯錯,這就是他們會給鉛筆裝上橡皮的原因。
老趙的回家路,也是被這種善意溫暖著。有時,只要一雙手攀上你的肩膀,就能瞬間驅趕所有的寒冷,這就是向善的力量。
影片最初的名字叫《落葉》,導演聽從了趙本山的建議,才改為《落葉歸根》。而相比《落葉歸根》,我更喜歡這部電影的英文名字 Getting Home 。雖然意思都一樣,落葉歸根似乎顯得更加有文學內涵。 回家,卻是整部片子最簡單實在的主題。
落葉歸根原比喻事物有一定的歸宿。多指客居他鄉的人,終要回到本鄉。也就是說落葉歸根指的是回到來處。所有生物都有回家的本能。植物有自己植根的地方,昆蟲動物也有自己的巢穴。不管走得多遠,他們都有一個歸處,成語「倦鳥歸巢」說的就是這種本能。
我們暫且將「歸處」人格化地稱之為「家」。「家」給了生物生命養分,給予生命體基本庇護,提供了某種程度的安全保障。所以我們有「金屋銀屋不如自己的狗窩」這樣的俗語。就像歌詞裡面唱的,我們總有「從來也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的地方。「回家」是所有生物的本能。
哲學的三大永恆問題:「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將去往何處」。而「回家」則是在某種程度上對這三個問題做了一個直抒胸臆近乎本能的解答。「我從哪裡來」——我來自我的家。「我是誰」——「 家 」定義我是誰。「我將去往何處」——歸去是我最後的去處。換句話說,我的根決定我是誰,我的根說明我從哪裡來,我的根是成長旅途最後的依歸。
大漢開了30萬的行程,不過是在尋找一個讓他停下來的家;老人提前辦喪事,看似荒誕,不過是為了感受下失散多年的家;發廊女冒著風險伸出援手,不過是因為熟悉的鄉音讓她想到遙遠的家;養蜂人帶著妻兒東奔西走,不過是因為天涯是他們更自在的家;拾荒女跑到作坊去賣血,不過是為了兒子以後有個更好的家。 《那山那人那狗》裡面有句台詞我很喜歡:」人活著,就該有個盼頭和念想。」
同樣,《千與千尋》表面看似講述的是一個類似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故事,實則講的也是一個關於回家的故事,故事最後小白龍找到了他的來處,記起了自己的名字;小千也找到了她回家的方法,以及小千的父母也找到了回家的路。宮崎駿的很多電影,基本上都有這個「回家」核心理念。
回家,不僅僅是行動上回家,更是對故鄉、故土深深的眷戀。或許我們早已在異鄉安家落戶,但外面再好,都像無根的草,只有故鄉才是我們真正的根。正所謂「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可不知從何時起,故鄉漸漸成了我們回不去的地方。於是時常有人感嘆,故鄉容不下肉身,他鄉容不下靈魂。
在《傑出公民 》 里,回不去的是「文化的故鄉」,因為窮鄉僻壤出刁民,而我已身在詩和遠方;在《山河故人》里,回不去的是「時間的故鄉」,是對「山河回不去,故人不再來」的喟嘆;而在《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里,回不去的是「記憶的故鄉」,是心心念念的美好終於在眼前落空時的愴然。到了《落葉歸根》這里,回不去的,成了「亡魂的故鄉」。 說了這么多,那面對「落葉歸根」,我們該何去何從呢?
之所以解讀電影《落葉歸根》,是覺得落葉歸根是本能使然。雖說如今多數年輕人都在外打拚,或許對」落地歸根「的概念已沒那麼強烈,但終歸還是有「不如歸去」的信念,說到底,每個人心中都有「回家」的吶喊。那麼面對落葉歸根的吶喊,「我們到底該何去何從」?
①人在旅途,心安就是家:
老趙為什麼堅持送老劉回家,因為這不僅是老劉的願望,落葉歸根也是他自己的願望,他和老劉都是異鄉人,都深刻體會到了漂泊在外的苦楚。對於他們來說,只有回到家,內心才會踏實,只有葬於故土,靈魂才能安生。回家是人類最原始的驅動力,亦是動物本能。如果我們否定了我們的來處,或者假裝否定我們的來處,是走不遠的,因為我們沒有方向,不知何往。
不管如今,我們身處何方?但走到最後,我們終歸都要回去,我們總說不能忘本,其實是我們根本忘不了本。每個人心中都有「回家」的吶喊。所謂落地歸根,不過是靈魂跟肉體都是有來處有歸處的。心系歸處,不管多愛做夢的人,只有回家,才最接近天堂。
心安,要常棄非分之想。有的人夢想一鳴驚人,一步登天,總是恨職位低、恨收入少,就是不知自己幾斤幾兩。非分之想,表面上看是心態的問題,實際上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事關人生的根本。每個人都應當正確看待個人的榮辱得失,得意時不忘形,落魄時不沉淪。寵辱不驚,靜看花開花落;得失無意,漫隨雲卷雲舒,這才是應有的境界和胸懷。正如白居易所言:「我生本無鄉,身安是歸處。」
人類在生存需求得以滿足後,會再追求事物在精神層面的意義,「家「」給與人的是一種確定感,確定感進一步講即是安全感。人在得到了安全感以後,才能自在。「家」是所有殊途的同歸,「家」是所有旅途的終點。人類精神層面終極的「 家 」是什麼?《聖經》給我們答案——是天堂。人因被撒旦誘惑而迷失才被趕出伊甸園。《聖經》教導世人要不斷行善積德才能回到來處。
②學會把心放寬,苦中作苦:
人生尤如一場漫長的旅行,每個人的路都不一樣,但命運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得必有失,就看你能不能將心放寬,多往好處想。 魯迅說:「偉大的胸懷,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命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自己的不幸。」在我們的生活中,倘若遭遇到不幸與痛苦,別忘了用笑臉來迎接它們,抓住屬於你自己的歡樂。
托爾斯泰在他的散文名篇《我的懺悔》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女人叫瑪賽爾,曾陪同從軍的丈夫一起來到拉美的一片沙漠之中。當丈夫外出訓練時,她常常孤零零地獨自住在被沙漠包圍著的鐵皮房子里,有時,甚至很長時間也收不到丈夫的一封來信。她深感寂寞,雖然當地有土著人、印地安人和墨西哥人,但他們皆不懂英語,無法陪她說話,她為此深感痛苦。
恰在此時,遠方父母的一封來信給了她極大的鼓舞。信極短,卻充滿了哲理:「兩個人從牢房的鐵窗望出去,一個看到了墳墓,一個看到了星星。」她於是恍然大悟,決定在茫茫沙漠里尋找瑰麗的星星。她開始努力學習當地的語言,努力與當地人交朋友,努力收集各類土產,努力研究當地的一切,包括土撥鼠和仙人掌。僅僅過了幾天,她就深切地體會到,她的生活已經變得充實無比。第二年,她還將她的收獲一一整理成文,出版了一本叫作《快樂的城堡》的書。她興奮無比,她果然在茫無邊際的寂寞中找到了「星星」,她再也不必長吁短嘆了!
生命進程中,當痛苦、絕望、不幸和危難向你逼近的時候,你是否還能靜下心去享受一下野草莓的滋味?「苦海無邊」是一種消極哲學,「塵世永遠是苦海,天堂才有永恆的快樂」是禁慾主義編撰的用以盡惑人心的謊言,苦中求樂才是快樂的真諦。
③接受不完美才是最好的選擇:
老趙說老劉「一輩子就活了個窩囊,」其實他自何嘗不是,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無數次,我們被生活敲打得狼狽不堪時,總會窩囊地以為躺在墳里才舒服,但終歸只是想一想,轉過身還得埋頭苦幹。窩囊雖不完美,但它卻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物,是十全十美的,它們或多或少皆有瑕疵,人類亦同。 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也有各自的不足之處:西施的腳大,王昭君雙肩仄削,貂蟬的耳垂太小,楊貴妃還患有狐臭。然而,正是西施腳大需穿長裙遮蓋,才有了長裙飄飄的美感;為了掩蓋自身的削肩之缺,王昭君喜歡穿蓬鬆的毛皮斗篷,更顯得嬌媚動人;貂蟬耳垂太小,不得不佩戴有獨立大寶石的圓形耳環,細耳碧環,愈顯俏麗;楊玉環身有狐臭,不得不佩戴香囊掩蓋,行動處香風飄拂,嗅之欲醉。由此可知,世界並不完美,人生當有不足。
西方追語曾說:「你要永遠快樂,只有向痛苦裡去找。」你要想完美,也只有向缺憾中去尋找,最輝煌的人生,也有陰影陪襯。為了看到人生微弱的燈火,我們必須走進最深的黑暗。我們的人生劇本不可能完美,但是可以完整。當你感覺到缺憾,你就體驗到了人生五味,你便擁有了完整的人生——從缺憾中領略完美的人生。
盡管人們常說「人定勝天」,但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好多事情都由不得我們,比如我們的出生、我們的家境、我們的容貌、我們的身材、我們的技能……對於此等,是上天的安排,是與生俱來的。對於這些所不能改變的,我們任何時候都無能為力,任憑我們如何痛苦地掙扎都無濟於事,因此對於不能改變的事,我們只有接受,唯有接受才是最好的選擇。
很多人說,《落葉歸根》是一部真正反映中國民工的公路片。電影通過老趙千里背屍為一條線路,寫到了一路上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底層人民形象,儼然就是當代中國社會的縮影。影片不僅將「中國式」的黑色幽默發揮到極致,更融入了許多現實社會中的情感元素,將藝術的加工作用完美地融入了影片的劇情中。整部電影沒有強行尬笑的情節,也沒有刻意煽情的淚點,卻憑著接地氣的故事和情節而直擊觀眾的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而家鄉與親人就是我們最在意的根。不管走過千山還是萬水,心中始終無法忘懷。樹高千丈,落葉歸根;人行千里,終歸故里。生時四處漂泊,死則魂歸故土。生於斯長於斯,終於斯眠於斯,這便是最好的輪回和歸宿。
#今日經典影視#
『貳』 趙本山的電影《落葉歸根》裡面的一首插曲,是在43分的時候出現的,就是趙本山和夏雨一起趕路的時候。~~
《摔三弦》(1984 王秀芬 陳佩雲) 《雙送鴨》1988 《雙叩門》1988 《摘幌》1993 電視劇: 《一村之長》(1992) 《夜深人不靜》(1996) 《一鄉之長》(1997) 《家有仙妻2之活寶尋寶記》(1997) 《家和萬事興之情歸龍年》(2000) 《家和萬事興之善意的謊言》(2001) 《劉老根Ⅰ》(2001) 《劉老根Ⅱ》(2002) 《馬大帥Ⅰ》(2003) 《馬大帥Ⅱ》(2004) 《馬大帥Ⅲ》(2005) 《鄉村愛情》(2006) 《鄉村愛情Ⅱ》(2007) 《關東大先生》(2009) 電影: 《來的都是客》 又名(左右逢圓)(1990) 《現世活寶》 (1990) 《荊軻刺秦王》(1997)(本山 ·飾演· 高漸離 ) 《有話好好說》(1998) 《男婦女主任》(1999) 《幸福時光》(2000) 《龍過鼠年》(2008) 《落葉歸根》(2007年) 《震撼世界的七日》(首部抗震劇)
『叄』 求《落葉歸根》中趙本山以及那個小孩的那首詩,「```````我多快樂」!
如果我的家鄉是一片大海,我就是一條小魚,我游啊游,我多快樂! 如果我的家鄉是一條大路,我就是一輛汽車,我跑啊跑,我多快樂! 如果我的家鄉是一棵大樹,我就是一片樹葉,我搖啊搖,我多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