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李翰祥的主要作品
時間名稱備注1953年《金鳳》(與嚴俊合作)在台北「國語片展映式」上獲最佳國語片獎、最佳女主角獎1954年《嫦娥》與姜南、古壽林合作1955年《雪裡紅》1955年《水仙》1955年《馬路小天使》1955年《黃花閨女》1956年《窈窕淑文》1956年《移花接木》1957年《春光無限好》1957年《安用兒》1957年《丹鳳街》1958年《貂蟬》獲第五屆亞洲影展最佳導演獎、最佳女主角獎等五項大獎1958年《全家福》1958年《給我一個吻》1958年《殺人的情書》1958年《妙手回春》1959年《江山美人》獲第六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最佳女主角獎等多項大獎1959年《兒女英雄傳》1959年《倩女幽魂》1960年《後門》獲第七屆亞洲影展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主角獎1961年《楊貴妃》獲第15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室內彩色攝影獎,
第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優等劇情片 1962年《武則天》《王昭君》1963年《一毛錢》1963年《梁山伯與祝英台》第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
黃梅調電影從此風靡港台二十年之久,
鄧麗君也因演唱插曲《訪英台》獲黃梅調歌曲演唱一等獎 1964年《七仙女》《狀元及第》1965年《西施》第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
第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1968年《冬暖》台灣文藝片經典作品之一1968年《四季花開》1969年《揚子江風雲》獲第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情節片獎、
最佳男主角獎、最佳男配角獎 1969年《富貴花開》1969年《鬼狐外傳》1970年《喜怒哀樂之樂》1970年《緹縈》獲第十七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
第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古裝片獎 1970年《八十七神仙壁》1971年《騙術奇譚》1972年《騙術大觀》1972年《只愛鴛鴦不羨仙》1972年《大軍閥》獲第19屆亞洲影展描寫人物最成功喜劇片獎1972年《風月奇譚》1973年《牛鬼蛇神》1973年《騙術奇中奇》1973年《北地胭脂》1973年《風流韻事》1973年《一樂也》1974年《金瓶雙艷》1974年《聲色犬馬》1974年《丑聞》1975年《港澳傳奇》1975年《傾國傾城》獲獎影片1975年《捉姦趣事》1976年《瀛台泣血》1976年《洞房艷史》1976年《拈花惹草》1976年《騙財騙色》1977年《風花雪月》1977年《乾隆下江南》1977年《金玉良緣紅樓夢》獲第1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獎1977年《佛跳牆》1978年《乾隆下揚州》1978年《子曰食色性也》1979年《銷魂玉》1979年《軍閥趣史》1979年《鬼叫春》1980年《乾隆與三姑娘》1981年《徐老虎與白寡婦》1982年《武松》1982年《三十年細說從頭》1982年《乾隆皇君臣鬥智》1983年《火燒圓明園》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特別獎1983年《垂簾聽政》梁家輝因主演咸豐皇帝榮獲第3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1984年《火龍》潘虹因飾演李淑賢獲香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1986年《八旗子弟》1988年《一代妖後》(即《西太後》)1989年《金瓶風月》1989年《敦煌夜譚》1993年《金瓶梅》1993年《情人的情人》1993年《少女潘金蓮》1996年《火燒阿房宮》(40集電視連續劇) 《八旗子弟》 .... 導演
《八旗子弟》 .... 編劇
《緹縈》 (1970) .... 編劇
《潘金蓮》(1964) .... 導演
《武松》 (1982) .... 導演
《武松》 (1982) .... 編劇
《傾國傾城》(1975) .... 導演
《傾國傾城》 (1975) .... 編劇
《佛跳牆》 (1977) .... 導演
《乾隆皇與三姑娘》(1980) .... 導演
《一樂也》 (1973) .... 導演
《酷男之戀》 .... 導演
《兒女英雄傳》 (1959) .... 導演
《一樂也》 (1973) .... 編劇
《風流韻事》 (1973) .... 導演
《徐老虎與白寡婦》 (1981) .... 導演
《聲色犬馬》 (1974) .... 導演
《乾隆下揚州》(1978) .... 導演
《雪裡紅》 (1956) .... 導演
《乾隆下江南》 (1977) .... 導演
《金瓶雙艷》 (1974) .... 導演
《北地胭脂》 (1973) .... 導演
《垂簾聽政》 (1983) .... 監制
《火燒圓明園》 (1983) .... 監制
《金瓶風月》 (1991) .... 美術指導
《敦煌夜譚》 (1990) .... 作詞
《一代妖後》 (1988) .... 編劇
《金玉良緣紅樓夢》 (1977) .... 導演
《浴室艷屍》(1952) .... 置景
《結婚廿四小時》(1950) .... 美術(製作設計)
《別讓丈夫知道》(1952) .... 美術(製作設計)
《玫瑰花開》 (1951) .... 美術指導
《嫦娥》 (1954) .... 導演
《窈窕淑女》 (1957) .... 導演
《雨夜歌聲》 (1950) .... 美術(製作設計)
《雪裡紅》 (1956) .... 編劇
《金鳳》 (1956) .... 編劇
《黃花閨女》 (1957) .... 導演
《黃花閨女》 (1957) .... 編劇
《翠翠 》(1953) .... 導演助理
《馬路小天使》(1957) .... 導演
《笑聲淚痕》 (1958) .... 編劇
《笑聲淚痕》 (1958) .... 導演助理
《安琪兒》 (1958) .... 導演
《給我一個吻》 (1958) .... 導演
《丹鳳街》(1958) .... 導演
《丹鳳街》 (1958) .... 編劇
《全家福》 (1958) .... 導演
《春光無限好》 (1957) .... 導演
《妙手回春》 (1958) .... 導演
《殺人的情書》 (1959) .... 導演
《貂蟬》 (1958) .... 導演
《水仙》 (1956) .... 導演
《水仙》 (1956) .... 編劇
《江山美人》 (1959) .... 導演
《楊貴妃》 (1962) .... 導演
《一毛錢》 (1964) .... 導演
《狀元及第》 (1964) .... 導演
《狀元及第》 (1964) .... 監制
《神仙·老虎·狗》(1961) .... 其他
《鳳還巢》 (1963) .... 導演
《倩女幽魂》 (1960) .... 導演
《手槍》 (1961) .... 導演
《七仙女》 (1963) .... 作詞
《七仙女》 (1963) .... 編劇
《情人的情人》 (1994) .... 導演
《火龍》 (1986) .... 導演
《垂簾聽政》 (1983) .... 導演
《垂簾聽政 》(1983) .... 編劇
《火燒圓明園》(1983) .... 導演
《火燒圓明園》 (1983) .... 編劇
《一代妖後》 (1988) .... 導演
《西大後》 (1988) .... 導演
《瀛台泣血》 (1976) .... 導演
《瀛台泣血》 (1976) .... 編劇
《大軍閥》 (1972) .... 導演
《大軍閥》 (1972) .... 編劇
《金瓶風月》 (1991) .... 導演
《金瓶風月 》(1991) .... 編劇
《武則天》 (1963) .... 導演
《武則天》 (1963) .... 編劇
《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3) .... 導演
《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3) .... 編劇
《後門》 (1960) .... 導演
《敦煌夜譚》 (1990) .... 導演
《西太後》 (1989) .... 導演
《西太後》 (1989) .... 編劇
《貂蟬》 (1958) .... 導演
《冬暖》 (1968) .... 導演
《王昭君》 (1964) .... 導演
《西施》 (1965) .... 導演
《緹縈》 (1970) .... 導演
② 邵氏電影里的女人嘴角有顆痣的是
胡錦(台灣影星)
胡錦,江西人,1947年出生,在台灣長大。文化大學家政系肄業,自小隨母親學京戲,早年在台視演過很多電視劇及電視平劇。1969年,被李翰祥導演發掘轉入電影界發展,首部作品是《喜怒哀樂》。1972年,主演轟動一時的《大軍閥》,從此片約紛至。隨後拍了連串風月片,以星姿態走紅港台。在香港卲氏十餘年拍過上百部電影。
③ 何莉莉簡介及詳細資料
1946年出生於江蘇南京,祖籍安徽廬江,幼年移居台灣 。
丈夫:趙世光
何莉莉生活照子女:長女趙式明;雙胞胎女兒趙式和、趙式平;幼子趙式慶
何莉莉是70年代的邵氏女星。和林建岳的妻子謝玲玲一樣,嫁給了有錢人相夫教子。但可惜的是她嫁的老公太花了,有傳聞指趙世光與一名姓程女子育有一對子女。自1995年,又傳他與落選華裔小姐譚玉梅有婚外情 。
風水二十年
1983
劉家昌
甄珍, 秦漢, 喬宏, 凌波, 關之琳, 柯俊雄, 林伊娃, 金燕玲, 歸亞蕾, 胡慧中
盪寇志
1975-05-10
扈三娘
張徹、午馬
姜大衛, 狄龍, 午馬
五大漢
1974-11-15
小鳳仙
鮑學禮
凌雲, 谷峰, 王鍾
舞衣
1974-03-23
白玫
楚原
井莉, 徐楓, 凌雲
七十二家房客
1973-09-22
艇妹
楚原
岳華, 胡錦, 井莉
江湖行
1973-05-04
葛衣情
張曾澤
李修賢, 樊梅生, 田青
北地胭脂
1973-04-05
佛動心
李翰祥
岳華, 胡錦, 汪禹
群英會
1972-11-05
石中玉
張徹、岳楓、程剛
姜大衛, 羅烈, 施思
雨中花
1972-09-29
玉青
金洙容
凌雲, 南宮勛, 陳燕燕
大軍閥
1972-08-17
小蘭芳
李翰祥
許冠文, 狄娜, 胡錦
十四女英豪
1972-07-27
楊文廣
程剛 / 董紹詠
盧燕, 李菁, 凌波
愛奴
1972-07-09
金娥
楚原
貝蒂, 岳華, 顧文宗
多謝老闆娘
1972-05-26
李玉如
高立
陳駿, 歐陽莎菲, 顧文宗
吉祥賭坊
1972-03-30
霍翠姑
張曾澤
岳華, 金峰, 午馬
水滸傳
1972-03-17
扈三娘
張徹
姜大衛, 狄龍, 陳觀泰
玉女嬉春
1972-01-15
賈翠翠
井上梅次
丁佩, 宗華, 秦沛
鳳飛飛
1971-10-15
鳳飛飛
高寶樹
南宮勛, 顧文宗, 林靜
我愛金龜婿
1971-08-18
蘭茜
井上梅次
凌雲, 陳依齡, 林智勇
女殺手
1971-07-01
女殺手
桂治洪、麥志和
張佩山, 黃宗迅, 詹森
玉面俠
1971-04-09
小鹿兒
嚴俊
高遠, 潘迎紫, 谷峰
鑽石艷盜
1971-02-25
夜來香
井上梅次
凌雲, 李昆, 崔芝淑
那個不多情
1970-10-16
劉珍珠
桂治洪
鄭君綿, 黃莎莉, 林風
胡姬花
1970-09-24
葉安妮
史馬山
楊帆, 金霏, 妞妞
金衣大俠
1970-04-17
俞飛霞
岳楓
高遠, 王俠, 樊梅生
釣金龜
1969-05-21
葉鳳
井上梅次
秦萍, 丁佩, 陳厚
大盜歌王
1969-02-14
達玲
張徹
林沖, 林嘉, 羅烈
椰林春戀
1969
蘇詠蘭
史馬山
林沖, 林嘉, 李麗麗
色不迷人人自迷
1968-12-28
吳家驤
陳厚, 沈依, 金霏
諜海花
1968-12-21
李秀蘭
井上梅次
陳厚, 金峰, 丁佩
鐵觀音勇破爆炸黨
1968-05-30
009(鐵觀音)
羅維
唐菁, 劉亮華, 羅維
玉面飛狐
1968-03-13
青青(玉面飛狐)
徐增宏
張翼, 虞慧, 樊梅生
花月良宵
1968-01-29
何莉莉
井上梅次
陳厚, 李菁, 於倩
青春鼓王
1967-11-16
黃麗真
井上梅次
凌雲, 楊帆, 陳鴻烈
船
1967-09-28
唐可欣
陶秦
楊帆, 井莉, 林嘉
少年十五二十時
1967-07-21
沈丹妮
陶秦
喬庄, 刑慧, 潘迎紫
特警009
1967-07-12
中平康
唐菁, 沈依, 金霏
星月爭輝
1967-06-28
薛群
陳厚, 丁紅, 刑慧
琴劍恩仇
1967-04-21
魏媚兒
徐增宏
王羽, 秦萍, 馮寶寶
蘭姨
1967-03-02
孫志成表妹
岳楓
王羽, 方盈, 喬庄
香江花月夜
1967-02-09
賈翠翠
井上梅次
陳厚, 鄭佩佩, 秦萍
鐵觀音
1967-01-11
艾絲、羅娜
羅維
唐菁, 范麗, 羅維
鐵扇公主
1966-08-09
白骨精姊妹
何夢華
岳華, 丁紅, 鄭佩佩
文素臣
1966-05-18
林紅玉
薛群
喬庄, 李菁, 唐迪
何日君再來
1966-03-16
黃綺華
秦劍
陳厚, 胡燕妮, 張沖
西遊記
1966-01-18
白骨精姊妹
何夢華
岳華, 何藩, 張仲文
蘭嶼之歌
1965-05-06
白丹娜
潘壘
張沖, 鄭佩佩, 王俠
山歌姻緣
1965-02-19
銀花
袁秋楓
喬庄, 杜娟, 焦姣
何莉莉在上海大展拳腳發展她的飲食王國,更投資三千萬元在上海音樂廳開設Shanghai Club(漾樂居),為配合國家重點文化項目揭幕,何莉莉鎖定於九月底開幕,故獲上海市 *** 批准破例二十四小時日夜趕工裝修。投資告一段落,據知上海市 *** 規定晚上不能進行裝修工程,但該俱樂部得以破例,全因為配合國家重點文化項目揭幕所致,而何莉莉亦口頭承諾俱樂部在9月28日正式開幕。為了可以如期開幕,何莉莉不惜親自監工,連星期日也在工作。
幫雜志畫插畫:何莉莉與趙世光結婚三十一年紀念活動,已計畫在即將開幕的俱樂部內舉行,屆時會舉行一個盛大慶祝派對,趙式和並透露另一間餐具店將開幕,售賣餐廳已注冊的餐具。而向來鍾意畫畫的她,早前應日本雜志《Oggi》香港版畫插畫,而且製作認真,每幅畫花四十小時才完成,證明她深得媽咪遺傳,學識慢工出細貨的重要。
④ 那個時代的香港女明星們,從井莉、何莉莉說起
文 | magasa
七十年代在香港電影的歷史上是一段承上啟下的時間,粵語片在六十年代末產量跌到零之後開始重新崛起,並逐漸擠佔了國語片的空間。相比六十年代邵氏和國泰的兩強爭霸,七十年代的影壇競爭更加激烈,但又不像後來的八十年代那樣呈現去中心化的群雄逐鹿局面。
那時的香港電影界仍由垂直整合的邵氏公司主宰著,又因為競爭對手國泰的出局,邵氏安享了好幾年一家獨大的安穩時光。
但是,邵氏的霸主地位很快受到來自嘉禾的挑戰,嘉禾的主事者是邵逸夫一手提拔起來的鄒文懷,他邀請了很多昔日邵逸夫旗下的舊將助陣,連退出業界的國泰也慷慨提供了閑置的永華片廠襄助,讓嘉禾具備了和邵氏抗衡的實力。
但霸業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嘉禾一開始完全是模仿邵氏的管理制度和市場策略,走得舉步維艱,直到大膽簽下從美國回來的李小龍,嘉禾迎來了轉折點。
李小龍對嘉禾的意義,其實不在於他本身擁有的極大號召力,而是和李小龍的合作方式,讓鄒文懷意識到,必須實行外判製作模式,下放權力,扶持衛星公司,引入分紅獎勵,才能顛覆邵氏的統治。
鄒文懷和李小龍
因此在李小龍驟然離世之後,嘉禾依靠許冠文、洪金寶、成龍,繼續圍剿邵氏,並逐漸占據了上風。
邵氏和嘉禾的競爭,很像好萊塢在五十年代從大片廠時期過渡到後大片廠時期時兩種制度的沖突,只不過發生在好萊塢的沖突更多是自己對自己的縱向更替,而香港版本的沖突是橫向的、同一時間的。這兩種制度的競爭,也對應了兩種不同的明星制度。
邵氏的明星,幾乎都是公司「包養」的合約演員,一入行就踏進邵氏,接受公司的培訓,住在公司的宿舍,拿著比較固定的工資,一絲不苟地按照公司安排接戲。
而嘉禾的明星,多是已在江湖上摸爬滾打了一段時間,和嘉禾的關系更像是合夥人,一起承擔風險,一起分享果實。這兩種制度下的明星,在自身氣質、能力和未來的命運上,的確也體現出了很大的差異。
嘉禾的明星,以上面提到的許冠文、洪金寶、成龍為代表,他們將成為香港影壇上的常青樹和中流砥柱,影響力直達今天。
而邵氏的明星,如王羽、李麗華、岳華、狄龍、姜大衛、劉家輝等,在邵氏衰落之後,有的息影,有的移民,有的轉戰電視,完全將大銀幕讓給了新崛起的TVB藝訓班一代。
李麗華
這里只說邵氏明星,七十年代的邵氏可說是男星的天下,張徹掀起的武俠陽剛革命,改變了此前陰盛陽衰的局面。1965年前的邵氏,
最紅的是林黛、李麗華、樂蒂、凌波這幾位女星,為他們配戲的男星,則是趙雷、關山這種英俊儒雅的傳統小生。
樂蒂、趙雷主演的《倩女幽魂》
武俠浪潮興起後,最受歡迎的男星變成王羽、狄龍、姜大衛、陳觀泰、傅聲這樣的「打仔」,為他們配戲的女星也為之一變,從林黛、李麗華那種雍容華貴、傾國傾城的王妃公主,變成井莉、何莉莉、李菁這樣的小家碧玉和時髦女郎。
井莉是邵氏老演員井淼的女兒,井淼還是邵氏演員劇團的導師,因此井莉是不折不扣的「星二代」,這種情況在當時的香港電影界不足為奇。井莉還在讀大學時就加入了邵氏公司,處女作是根據瓊瑤小說改編的《船》。
《船》
要說井莉的氣質並不適合古裝片或武俠片,但那是邵氏當時的主流類型,所以她也出現在了《十二金錢鏢》《馬永貞》《刺馬》這類影片里。
這么說的一部分原因是井莉繼承了她父親的方臉蛋,確實算不上人們理想中的傳統美女,而她本人也沒有鄭佩佩身上那種英武氣,若要當「打女」,也嫌說服力不足,所以她給人留下更多印象的是一些良家婦女類的角色。
井莉前期和張徹合作較多,後來也陸續和楚原合作。我認為《小樓殘夢》是井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這是一部典型的邵氏傷感文藝片,與井莉搭檔的是跟她合作過十多次的凌雲。
《小樓殘夢》
用楚原的話說,這部影片只能找井莉來演,因為她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憂郁氣質,讓人一見之下便會產生憐惜之情。邵氏旗下女明星如雲,比井莉漂亮的其實不少,但沒一個有她這種氣質。
井莉在這部影片中根據角色所處狀態不同,頻繁改變發型和衣著,長發、短發、盤發,風衣、喇叭褲、皮裘都一一嘗試,體現了她對人物外形和心理的出色把握能力。
生活中的井莉其實並不像楚原說的那樣憂郁惆悵,她落落大方,談吐得體,從不矯揉造作,又兼活潑俏皮,偶爾愛和人開玩笑。父親井淼都說摸不準女兒的脾氣。
井莉一開始演慣了武俠,後來古裝片衰落,她反而非常不習慣。因為按照邵氏的規矩,古裝片里演員的服裝由專門的服裝部打理,而時裝片須得自己挑衣服搭配,這讓井莉十分犯難。
若是把井莉換成何莉莉,那挑衣服就完全不是問題了。何莉莉是邵氏公認數一數二的大美女,因為外形條件太出色,身材高挑,臉型是標準的鵝蛋臉,她可以輕松駕馭時裝和古裝的不同類型。
何莉莉
生活中的何莉莉非常熱衷時尚,講究穿著,那時候香港的幾家頂級百貨商店要是進了什麼歐洲的新款式時裝,會第一個打電話給何莉莉,讓她試穿。何莉莉在衣服上捨得花錢,一買就是好多件。她一年花在買衣服上的開銷就有20多萬。所以後來何莉莉開了家時裝店,估計也是為了方便自己吧。
何莉莉來自台灣,《文素臣》和《船》讓她脫穎而出。盡管在時裝劇和古裝劇中都非常亮眼,但有人還是認為,何莉莉更適合演古裝,尤其是一身綾羅綢緞的古代名妓,她在《群英會》中是讓大盜羅烈不惜捨命一見的名妓石中玉,又在《北地胭脂》里演了讓岳華飾演的正德皇帝一見傾心的名妓佛動心。
《群英會》
《北地胭脂》
何莉莉也會反串,在《十四女英豪》中她演少年英雄楊文廣,一身緊身盔甲,英俊瀟灑,緊接著在《大軍閥》里再次女扮男裝。除了後來的林青霞,華語電影還沒有哪個演員能反串出她的風姿。
《十四女英豪》
《大軍閥》
何莉莉短暫的演藝生涯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應該是《愛奴》了,也是由楚原執導,她演的依然是一位古代的妓女。何莉莉不俗的容貌自然無可挑剔,她還將剛烈和隱忍的個性融為一體。
《愛奴》
《愛奴》可能是香港最早的一部女同性戀題材影片了,何莉莉和貝蒂擁吻的場景,已經定格為香港電影史上的經典。
《愛奴》
井莉、何莉莉這批女明星,其演藝生涯不約而同地短暫,可能這就是香港娛樂圈無需言明一條公理——女明星最合適的歸宿是嫁入豪門,在八十年代之前更是如此,所以那一代明星中沒有人像張曼玉、劉嘉玲一樣長盛不衰。
井莉、李菁八十年代中期息影,當時不過三十齣頭,何莉莉更早,二十八歲就告別了電影界,以武俠片成名的鄭佩佩也很早就急流勇退,結婚生子,只是她後來又復出了幾次。
李菁
韶華易逝,紅顏易老,不管當年是多麼艷蓋眾生的紅星,今天在她們的鬢邊也已生出白發,姿色、名氣、錢財來了又去,只有電影才能打敗時間並使自身成為時間的刻度,而一旦被刻下,就獲得了不朽,井莉、何莉莉們應該會為此感到幸運。
賽人影評文集《與光同塵:漫談110年以來的中國電影》 虹膜全網首發 ,並獨家提供 簽名版 。今天下單,今天發貨。
賽人老師為虹膜讀者簽了這么多,據說手已殘
賽人介紹:電影頻道《中國電影報道》欄目資深策劃人,曾擔任《新電影》雜志主筆、《電影世界》雜志副主編。
在《與光同塵:漫談110年以來的中國電影》里,賽人系統地評介了中國第一至五代導演的時代特點和藝術特性,並從影史、影人、影片三重視角,詳細解讀了中國電影的歷史脈絡、人事掌故,以及思想與形制的演變。其中影史部分以「百年流影」為題,借歷代導演、女演員、古龍、譯製片等特定主題,以線帶面鋪陳中國百年影史的完整風貌。
賽人老師簽了整整一天
如果你想增進對中國電影的了解,讓自己從對國產片期待-驚詫-失望-憤怒的惡性循環里解脫出來,賽人的《與光同塵》提供了一個寬廣的視野。
這本書是你希望入門乃至深入了解國產電影的首選。它之於中國電影,跟佐藤忠男《日本電影史》之於日本電影、後浪《認識電影》之於基礎影視知識一樣,意義不可替代。
本書取名「與光同塵」,典出《道德經》里「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意思是要不露鋒芒、平和處世。你恰恰可以從這本書里看到一個和「影向標」那個憤怒的賽人不一樣的賽人,冷靜、娓娓道來。他懷著自童年起就萌生的對電影源初的愛,他把大半輩子的學養都傾注了進來。
他的愛不止於冷靜的工業標准化的視聽分析,還會蔓延到豐盛的文化背景和細膩的人物解讀上。我們常說一流藝術家對人物毫不留情的解剖背後,必然藏有不易為人察覺的理解與深切同情。賽人也是如此,大量觀影的虛擬經驗與現實中的邂逅融會貫通,每每聊起一部看過的電影,他都像過電一樣激發自己的全部生命經驗,賽人寫電影,其實也是寫人生。
這一點,有北京電影學院杜慶春教授的觀察為證:
「賽人對於中國電影如此豐富的記憶和因而產生的電影與人生的關系呈現,這些對我而言足以構成一種驚異的體驗,如同大雨之後天上出現一輪彩虹,我們雖然不會再以為是神跡之類,但還是會放出興奮的眼神……他看電影的生命展開的歷史構成了他所有工作的起點。」
也有老友衛西諦的見證:
「每與賽人吃飯,啤酒,他三五瓶我一瓶,他三五句我半句。話全是電影,全是電影里的人,感情,電影里的某個時刻。滔滔不絕,三五個小時不算多。真影痴。也有真知灼見,性情之見。多少年來,與賽人的一席話已經成為我電影經驗的一部分。」
王家衛說,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有一個人來找我喝酒,他叫黃葯師。這樣說起來,黃葯師可能是金庸筆下最能喝的人。如果他遇到賽人,不知誰更能喝?他們會聊武功還是電影?
長按識別二維碼,進入虹膜獨家銷售通道,請賽人喝杯酒。
目前這批書都是簽名版,請放心購買。
而且,部分簽名版還有彩蛋喔,但你能不能拿到彩蛋版,這個就全憑運氣了,沒人知道哪本是。
聲明:沒有動物在本次拍攝中受到傷害。
⑤ 李翰祥風月電影(李翰祥風月片中的風月女郎)
1971年,李翰祥創辦的「國聯」宣告破產,負債累累的他重回香港,以圖東山再起。離港八年,香港影壇日新月異,早變成了武俠的天下,各個攝影棚里每天都是刀光劍影。
李翰祥最拿手的黃梅調那會兒已無人問津。被逼絕境的李大導演只得另闢蹊徑, 在傳統黃梅調的美學基礎上,將喜劇與情色兩種元素糅合進來, 以求吸引更多的觀眾。於是一股新的浪潮在香港影壇掀起,這便是李翰祥的「風月」電影。
李導演的風月片和後來以王晶為代表的三j片完全是兩回事。 風月片只重其意不重其形。李翰祥側重的是氣氛的營造,外加巧妙的場面調度使觀眾沉醉其中,並不僅僅是簡單的視覺沖擊。
因為這點,李翰祥對女一號的選擇顯得格外挑剔。 光有漂亮的臉蛋不行,還要講究腰身風度。 用李導演的話講: 舉手投足間要有型有款,既邊式又「帥」。
層層篩選下來,有資格成為李翰祥風月女郎的也不過寥寥幾人。 有人說李翰祥的風月女郎,都是依照他自己的老搭檔香港影壇已故的絕世美人林黛的影子挑選出來的。
這話不無道理。所以我們這里先從有 「林黛以後最大的發現」 之稱的風月女郎白小曼說起。
一、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白小曼
白小曼原名胡芮梅。 藝名由李翰祥所起,共十九 劃 ,有上上大吉之意。 「白」是李翰祥初次見白小曼時見她皮膚瑩白如雪所想到的。
而「小曼」則是由徐志摩的老婆陸小曼而來,陸小曼宅心仁厚,義氣熱情,這同樣也是導演對她的期許。
所有風月女郎中,白小曼跟李翰祥合作的次數並不多, 僅一部《聲色犬馬》。這也是她留給香港影壇的唯一一部作品, 電影公映之前,她便服毒自殺了,年僅19歲。
盡管如此,仍改變不了她風月女郎之首的地位。白小曼的美以及她演戲上的天賦都是其他人不能比的。 當年《聲色犬馬》入圍金馬獎,白小曼作為新人盛裝出席,一時風頭無兩, 蓋過了當時所有的一線女星。
多年後,李翰祥在回憶錄中也花費了大量筆墨追憶自己這位乾女兒,稱她為「林黛以後最大的發現」。
不過相對於出身豪門貴族的林黛來說,白小曼的家庭環境要悲慘許多。
白小曼是李翰祥在半島酒店喝下午茶時碰到的。當時一同進來五個人,白小曼和另外一名形同姐妹的女子,以及三個中年男子(事後才知道另外一名女子是白小曼的母親,而那三名中年男子是嫖k)。
李翰祥並沒有多想,一直在仔細打量從進門到坐下後的白小曼的一舉一動。因為自己籌備的電影《聲色犬馬》連景都搭上了,就差一個女一號,而公司又強烈希望用新人。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
立刻派人過去詢問, 願不願意拍電影,不願意就算了,因為這事不能勉強 。沒想到白小曼很大方地跟導演點了點頭, 竟同意了。
當天下午便拉到了邵氏去試戲,驚艷全場。 演完後全體鼓掌,都為李翰祥感到慶幸。
只是正式開拍的時候,卻遇到了麻煩。 白小曼記不住台詞。
第一天記不住,李翰祥還會在一旁提醒,以為她緊張。後來把劇本事先給了她,發現仍背不過。
這次李翰祥不再提醒了,板著臉讓整個劇組停下來,一同等白小曼背詞。 短短幾句台詞,白小曼竟背了整整半天還沒背過,最後急哭了。 劇組人員過來對導演說,「她可能真的背不過,並不是偷懶沒有背,白小曼今天是第一個來劇組的,一直背到了現在。」
李翰祥倍感驚訝,竟有記憶力這么差的。 被逼無奈的白小曼只得跟導演坦白:自己有吃迷幻y的習慣。 長年下來,大腦的損傷很大,記憶力嚴重衰退。
於是整部戲只能由導演在一旁提詞, 白小曼復述之餘再把動作演好,如同唱雙簧一樣。
第二天看拷貝時,大家發現白小曼演的相當自然,絲毫沒有旁人提醒的樣子。而且鏡頭里的白小曼顯得更美艷。白小曼驚人的演戲天賦讓眾人佩服不已。事後李翰祥說
如果是京劇團演員,有一個很恰當的名詞,就是「祖師爺賞飯吃」。
拍《聲色犬馬》時, 在李翰祥的勸說下,白小曼戒掉了吃迷幻y的習慣,一切生活慢慢地進入正軌。
白小曼與邵氏簽約五年,是邵氏力捧的新星,前途無量。每個月都可從邵氏領取五千塊。這在當時是筆巨款,李翰祥這樣的一線大導,執導一部電影才掙幾萬塊。
然而風塵女子從良,豈是一件容易事。 白小曼始終跟之前的圈子脫離不了關系, 她之前的生活太亂了。成名以後更加凸顯出來,頻繁的威脅敲詐,使白小曼近乎崩潰。 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服毒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有人曾在她的床頭發現了四張撲克牌,都是老K,其中一張被她撕得粉碎。所以有人都猜測,她是被黑社會的人物逼死的。
二、潘金蓮再世——胡錦
在眾多風月女郎中,胡錦是與李翰祥合作時間最長的一位。 李翰祥執導的每一部風月片,幾乎都有胡錦的身影,或主角或配角。可謂是 流水的風月女郎,鐵打的胡錦。
在所有風月女郎中胡錦並不是最漂亮的,卻是最妖艷的。 尤其左唇下的一顆美人痣,讓她看起來不僅風騷入骨更帶一絲淫邪。
胡錦出生於中國台灣, 是李翰祥赴台創辦「國聯」時簽下的藝人 ,她自小便跟隨母親學習京劇,在腰身風度這塊深受李翰祥的喜愛。只是「國聯」在後期陷入了債務危機,並沒有給她出演電影的機會。
1971年李翰祥返港時把胡錦也帶到了香港, 出演了李翰祥返港後的處女作《騙術奇譚》 ,此後胡錦正式進入香港影壇。
真正讓胡錦成名的是李翰祥簽約邵氏後執導的《大軍閥》。胡錦當時是女二號, 飾演偷情犯案的風騷寡嫂一角。 在跟許冠文的對戲中, 一顰一笑都透露著偷情女人的那股盪勁,把風騷寡嫂的媚態展現得淋漓盡致,頗受好評。
成名後,胡錦簽約了邵氏,主要戲約就是李翰祥的風月片。
胡錦也由配角榮升到主角,主演了李翰祥的《北地胭脂》《一樂也》《風流韻事》等一系列大作。
而讓胡錦成為邵氏當家艷星的作品是李翰祥根據名著《金瓶梅》改編而來的《金瓶雙艷》,胡錦飾演潘金蓮。
《金瓶雙艷》是李翰祥風月片的巔峰之作。 李大導演沒有像其他作品一樣故作文藝,將潘金蓮塑造成追求解放令人同情的悲慘女性形象。 而是將計就計,認准潘金蓮天生就是一個盪婦。
影片都在講述西門慶與金、瓶二人的荒淫生活, 更是將原著中的經典橋段「潘金蓮倒掛葡萄架」的場景還原出來,利用巧妙的電影手法,讓觀眾沉醉其中。 把還是學生的文雋看得鼻血大噴,差點昏了過去。
胡錦也由潘金蓮一角轟動了整個影壇。 身為導演的李翰祥對胡錦的演技也表示了肯定,稱
她的演出夠放,也夠盪,那股眼含秋水,騷在骨子裡的樣兒,的確是潘金蓮再世。
不過這些都是胡錦高超演技後的結果, 私底下的胡錦其實是一位大方爽朗,真誠可親的好女人,沒有一絲妖媚之感。
蔡瀾在《紅顏知己》一書中也曾說過
「她在電影中的性感也是造作出來的,本人非常端莊,私生活亦不放盪。」
胡錦拍電影一直堅持自己的底線, 從來不會真脫,暴露的鏡頭都是替身在演,自己只負責作表情。 所以即使在事業巔峰期, 胡錦的緋聞也明顯少於其他的艷星。
她一生只有過兩段婚姻,第二段婚姻一直持續到了今天。九十年代初胡錦從台前轉向了幕後,擔任起電視製作人,後來與丈夫移居美國舊金山,安度晚年。 胡錦算是善始善終的一位艷星。
三、不可復制的傳奇——狄娜
狄娜並不是李翰祥挖掘捧紅的,與李翰祥也僅作過一部作品《大軍閥》。 但她在風月女郎中的地位仍是無人替代,因為她是唯一一位在電影中全l的女星。
狄娜的美艷,追求者數量之多,熒幕前的大膽敬業,退出影壇後轉型的成功, 都是娛樂圈不可復制的一個傳奇。
《大軍閥》是李翰祥簽約邵氏後的第一部風月電影。 狄娜當時也在邵氏,是邵氏首屈一指的當紅艷星,追求者之多空前絕後,據稱可達千人。
上至當時泰國總理的弟弟,gucci的家族後人,義大利船業大亨,下至娛樂圈的廣大同仁, 都是拜倒在狄娜的裙下之臣 。後來號稱香江名嘴的黃沾,當時在狄娜面前也開始變得語無倫次,一個勁地說「對不起」。
李翰祥自然想到了讓狄娜來飾演女一號,憑借往日的情義,狄娜一口答應下來。但拍攝過程中卻出了問題。
原因是 李翰祥由西洋采臣名畫的香艷片段突發靈感 ,想讓狄娜把臀部及一下露出來,側卧在床,並回眸一笑。狄娜不肯,跑去化妝室不出來了。李翰祥也很生氣 「人家幾百年前的東西,現在都什麼年代了」。
後來由時任製片經理的蔡瀾去說和,蔡瀾當年僅二十多歲,無論江湖地位還是在公司的聲望都跟狄娜沒法比。只得去賣弄單純和委屈, 最後狄娜終於出來,完成了西洋名畫里的鏡頭。
《大軍閥》的成功將狄娜的美艷推向了巔峰,不過沒過多久她便選擇息影,退出了影壇。據說和李翰祥的關系也逐漸疏遠了。
狄娜退出影壇後,她精彩的人生彷彿才剛剛開始。
她率先回到大陸,轉攻大陸的航天事業,為內地機場建立起了導航系統。
七十年代後期,她還在美國為中美建交,促進雙方文化交流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九十年代以後開始參與人造衛星的業務。
如此大的劇情反轉,令人有些始料不及。不得不承認狄娜真是風月女郎中的一個傳奇
⑥ 關於邵氏電影風月奇譚/風月奇談的演員問題
宗華不是郭鋒
宗華
原名鄒宗志,原籍山東,出生於1944年4月2日,修畢大學課程後加入邵氏當基本演員,由1969年起,宗華先後演出《獨臂刀王》、《俠義雙雄》、《流星蝴蝶劍》等,特別是《流星蝴蝶劍》更是被譽為著名武俠片導演楚原的代表作。
其後,宗華前往台灣發展,80年代初期淡出幕前,以導演或製作人身份轉投電視圈,作品包括《楊貴妃》及《西施》。
主要作品:
《獨臂刀王》(1969)
《相思河畔》(1969)
《金印仇》(1971)
《玉女嬉春》(1971)
《大殺手》(1971)
《大軍閥》(1972)
《盜兵符》(1972)
《風月奇譚》(1972)
《小雜種》(1973)
《桃色經紀》(1973)
《牛鬼蛇神》(1973)
《痴情玉女》(1973)
《盪女奇行》(1973)
《舞衣》(1974)
《情鎖》(1975)
《捉姦趣事》(1975)
《流星蝴蝶劍》(1976)
《人蛇鼠》(1977)
《金玉良緣紅樓夢》(1977)
《絕殺令》(1977)
《丹麥嬌娃》(1977)
《絕不低頭》(1977)
《阿Sir毒後老虎槍》(1977)
《小樓殘夢》(1979)
《緊迫盯人》(1979)
《流氓千王》(1981)
郭鋒
香港演員,出生於50年代初期,原名郭民富。70年代初期畢業於無線藝員訓練班,畢業後在無線電視台參演了多部劇集,直到現在。戲路寬廣,尤其擅演反派角色。
1973年4月16日,TVB推出了劉芳剛導演的電視劇《浪子》,主演中有一位叫郭民富的演員,提起這個名字大家可能很陌生,但是如果說出他後來改用的名字大家可能比較熟悉了----郭鋒。
郭鋒是TVB第一期藝員訓練班的成員,《浪子》是他剛畢業的時候出演的劇作,現在的郭鋒已經是TVB資深的演員,黃金配角了。他所飾演的角色大多有一種招牌式的陰險和姦詐,讓內地觀眾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豪華大劇《創世紀》中那個囂張跋扈但又疼愛女兒的地產大鱷霍景良,此外像《尋秦記》中的呂不韋,《流金歲月》中的雞昌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
郭鋒的妻子歐陽佩珊也曾是TVB的著名花旦,最有代表性的角色是劉德華版《神鵰俠侶》中的黃蓉。
主要作品:
電視劇集
《奮斗》《火鳳凰》《警花出更》《萬水千山總是情》《生命之旅》《還我今生》《創世紀》《刑事偵緝檔案4》《尋秦記》《流金歲月》《無考不成冤家》
電影
《三寶鬧深圳》《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