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評價電影《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是一部由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導演的傳記電影,講述的是我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一生,影片表現了社會的復雜和人性的扭曲,溥儀的一生就是扭曲的一生。
本部電影以倒敘的獨特手法來描述,影片一開始就是溥儀作為戰犯被押回中國,他感到此行危機重重,甚至有可能會失去生命,因此,他躲在衛生間中想要自殺,在自殺之前,他想起了自己的一生。
溥儀三歲的時候,就被慈禧太後從醇親王府接進了宮中,自此,成為了最後一位皇帝。但是,此時的溥儀還真真的就是一個小孩子,不知道皇帝這個位置到底好還是不好、不知道應該怎麼面對滿朝文武,而且,這些在他看來還不如小小的蟈蟈好玩。當然,溥儀也不需要怎麼處理朝政,他只需要乖乖的當個傀儡就行了,一切有慈禧太後和大臣來處理。
溥儀慢慢的長大了,可以成婚了,有了自己的妻妾,但他還是只能當個傀儡,不能插手朝政。再後來,清廷被滅,他也從皇帝變為庶人了。這時候的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完全不能接受自己不再擁有皇帝的身份,從而開始了復辟清朝的道路,為此,他與日本合作,成為了偽滿洲的「皇帝」,成為了日本的傀儡。
與此同時,他也與自己的妻子越行越遠。日本侵華終究失敗了,溥儀逃到了蘇聯,被蘇聯政府抓住,後又被遣送回國,這又是影片的開始。溥儀自殺沒有成功,後被改造,改造成功後又被放了出來,和普通人一樣生活著。
⑵ 1987年美國拍攝《末代皇帝》的片尾曲音樂是叫什麼
1987年美國拍攝的《末代皇帝》的片尾曲音樂是《main title theme》
《main title theme》是電影《末代皇帝》的配樂。負責為本片作曲的有三人:中國的蘇聰、日本的坂本龍一和英國的戴維.伯恩(David Byrne)。三人的出身和音樂風格各異,卻能夠發揮出東西方文化撞擊的同時又能水乳交融的神奇效果。全片以大氣派的管弦樂和悠揚的主題旋律變奏音樂交錯,將溥儀一生跌宕起伏的傳奇遭遇烘托得甚為貼切。坂本龍一的作品比較接近西方交響樂的質感,不過在蘇聰以精湛的琵琶編曲加以潤色之下,十分成功的散發出中國音樂的神韻,使得坂本龍一的音樂不僅具有西方交響作曲的史詩美感,同時也細膩的流露出東方音樂獨有的韻味。
⑶ 末代皇帝電影里大概105分鍾左右庄士敦離開時候背景音樂是什麼,感覺好熟悉
是改編的混合音樂。
坂本龍一在影片《末代皇帝》的配樂中主要負責中西音樂風格的混合,與蘇聰和戴維伯恩相比,坂本龍一的配樂占的份量更多一些。有九段音樂《The Last Emperoror(Theme)》、《The Last Emperor(variation1)》、《The Last Empe ro r(Variation 2)》、《First Coronation》、《Qpen the Door》、《Where Is Armo》、《The Baby(Was BornDead)》、《Rain(I Want A Diverce)》、《Picking Up Brides》
《The Last Emperor(Variation 1)》、《First Coronation》是第一個主題的變奏。《First Coronation》、《Open the Door》、《Where is Armo》是第二個主題的變奏,《The Last Emperor(Variation 2)》中先後出現了兩個主題的變奏。
這兩個音樂主題以不同的樂器、速度、節奏、織體在影片中反復出現,貫穿了整個影片的始終《Open the Doo r》用在影片開始溥儀自殺處,以大氣的管弦樂為主。演奏主題旋律時加入了中國的琵琶和二胡《FirstCoronation》是「登基」的意思,這段音樂用在幼年溥儀登基大典時,古箏與笛子演奏的引子過後,管弦樂與中國民族樂器交織,襯映百官朝拜的壯觀景象。隆重中透著可悲與無奈的情緒《Where is Armo》,「阿嬤在哪」,音樂伴隨著溥儀的奶娘被送出宮去的一幕:小皇帝意識到最親的人被帶走了,哭喊著追尋奔跑找他的奶娘,小提琴齊奏第二個主題旋律,其中夾雜了悲傷的二胡音色,古箏、琵琶和西洋管樂的交織,渲染了影片中溥儀和奶娘的悲傷情緒。
《Rain(I Want A Divorce)》,「雨(我要離婚)」仍舊是一段管弦樂的演奏,小提琴的齊奏表現了溥儀的妃子文綉反抗的情緒,她痛恨封建皇族婚姻,不甘於做皇帝的小妾,她跑到雨中,尋求屬於她的自由。《The Baby(Was Born Dead)》嬰兒的出生本來是喜事,但溥儀的皇後婉容的孩子(是婉容和別人的私生子)剛出生就被日本人弄死了,所以這段音樂在溫馨的鋼琴聲中夾雜著大提琴的陰霾旋律,喜悅中的痛苦情緒表現的很貼切。
最後,影片在《The Last Emperoror(Theme)》的音樂聲中結束。
⑷ 末代皇帝里奶媽走了 皇帝為什麼說是my butterfly
表達他對乳母的依戀和喜愛。他三歲被送進宮離開了生母,只有乳母陪伴他,是他的朋友他的依靠,乳母於他就像天使一樣。貝托魯奇是很感性溫柔的導演。乳母美麗溫良,卻要被迫離開紫禁城,像蝴蝶一樣飛走了。溥儀很惆悵。一個外國導演卻創造出了莊周夢蝶的迷離惘然之感。這也是一種理解。
溥儀兒時生活中接觸較多的人,奶媽,太監,各種老妃。 毫無疑問奶媽是他童年所依賴依戀之人,無論生理還是心理。
溥儀這種人生活在紫禁城其實跟無父無母差不多,奶媽是他內心中的蝴蝶,無比美麗,輕盈,再過度解讀一下還飄忽不定,稍縱即逝(因為奶媽就是奶媽,什麼時候能奶什麼時候不能,奶到他幾歲,這都不是溥儀和奶媽說的算的)。
溥儀說的意思是奶媽不是一個人肉奶瓶,是他在這個世界唯一親情羈絆。 以蝴蝶為喻其實很直白了,沒那麼多隱意的。
(4)電影末代皇帝主題音樂分析擴展閱讀
《末代皇帝》是由義大利揚科電影公司、英國道奧電影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聯合出品,由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尊龍、陳沖、鄔君梅、彼德·奧圖等主演的傳記電影。該片於1987年10月23日在義大利上映,其3D修復版於2015年6月在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映。
該片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當上皇帝開始到最終成為一名普通公民之間橫跨60年的跌宕一生。
1988年,該片獲得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原始音樂等九個獎項。
1、波瀾壯闊的人生起伏
影片開始的時間軸被鎖定在建國之後,清王朝廢帝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溥儀被作為戰犯從蘇聯押回國內。心灰意冷的他打算在廁所了結自己的性命,卻意外地被發現救起,於是倒敘的閃回手法交代起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電影以溥儀老師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黃昏》為架構,並詳細參考了《我的前半生》等相關著作,於是我們在影片里能看到一個和常識認知完全不同的溥儀。那個曾經充滿爭議被定為罪人的廢帝,在導演的視角里成了一個胸懷抱負卻懦弱無力,在歷史風波里被反復玩弄戲耍的庸人。
貝爾托魯奇曾說,「如果不是自己對溥儀抱有同情,就不會拍攝這部傳記電影」,影片中無數的細節似乎也一再印證著這句話。從紫禁城到天津,再從偽滿洲國到囚牢,他反抗過、掙扎過,然而他的一生註定無法像個平凡人一樣碌碌卻自由。
年少時束縛他的是那堵朱紅色的宮牆,是那些早已腐朽爛透卻必須遵循的規矩,是所有人畏懼和謊言編織成的巨網,這個擁有一切的孩子卻七年都不能見到親額娘一面。他看著先皇的那些妃子們,轉身就去找奶媽喝奶,在他的世界裡所謂的母親就和宮外紛繁的世界以及短暫的童年一樣模糊。
奶媽阿毛出宮時,溥儀一路呼喊她的名字,哭泣著說自己的蝴蝶飛走了。可這只蝴蝶象徵的不是對於母愛的一種渴望和難以割捨,而是他對於所謂成長的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懼,更意味著他皇帝身份無形的坍塌。
阿毛和宮外那個紛繁的大千世界一樣,在給了他無限想像的同時也成為了一種感情的寄託。太監們扯起白布,觸摸翻滾中他獲得無盡的快樂和自由,然而那條白布卻是始終一道無法逾越的屏障。紫禁城本就是一座圍城,宮門外的士兵好奇的向里張望,而身在其中的人則無時無刻都渴望著逃離。
溥儀本該像所有先人一樣被帝王的身份禁錮一輩子,卻因為歷史的變遷意外出走,盡管這種出走顯得那麼的不情願。馮玉祥軍隊武力地逼迫使他第一次發現,相比於所痛恨的紫禁城裡的禁錮,他更痛恨的是自己的弱小。
他會惋惜俄國人在滿洲搶走的土地,會割發表明自己親政改革的決心,會在一場大火之後趕走1200名太監,會在議會上據理力爭要求滿洲和日本同等的地位,可到頭來他才發現自己所做的一切在歷史的洪流面前原來顯得那麼渺小和無力。
天津租界里醉生夢死、紙醉金迷的他,只能像普通人一樣用放縱去面對所謂的失意和迷茫。或許他真的相信日本人所許諾的那個充滿著夢想的「滿洲國」,又或者他從來只能跟隨命運的腳步被推著向前。
2、光影營造的心路歷程
整部影片在光影方面的運用堪稱教科書級別,和多數電影雙重時空結構的處理一樣,導演用多種色調去區分多個時間節點,不同的光線安排也印證著人物不同時刻的內心變化。溥儀特殊的成長軌跡和人生選擇,在光影和色彩的映襯下顯得神秘而充滿魅力。
年少的背景交代,觀眾很少能在畫面里見到自然光的照射,大多時候都是小溥儀被孤單的放置在皇宮的陰暗處。慈禧封他為萬年皇帝時,整個大殿都被夕陽的余暉籠罩,陰森可怖中充滿著孩童的想像,大概也象徵著清王朝的日薄西山。
老師庄士敦的出現則照亮了溥儀內心深處每一寸的角落,知識的灌輸,視野的開拓,庄士敦不僅打開了他認識這個新世界的大門,更成為第一個用平等視角在和他作交流的人。於是鏡頭里出現的不僅僅只是密閉的宮門,我們在其中看到了更多空曠的場地、空間以及從前他不曾有過的些許自由。
光影也從此時漸漸變得明朗起來,整個場景都顯得充滿生機和希望。到大婚時溢出鏡頭的紅大概准確描述了溥儀那時的心境,新婚、親政,婉容的出現大概掃去了他年少時所有的陰霾,也讓意識到原來在這所有安排好的宿命之下他還有自己做選擇去掌控人生的餘地。
庫房的大火大概是全片最後一段色彩艷麗的場景,他趕走了所有的太監,像個真正的皇帝一樣掌控著自己的皇宮。整部影片的前半段都充滿著一種艷麗而奇幻的色彩,這是導演對於東方國度的神奇想像,也是對於溥儀此時境遇的另類寫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末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