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以音樂為題材的歐美電影
《第凡內早餐》中奧黛麗赫本邊彈吉它邊唱著《月亮河》的畫面堪稱經典。
《愛情故事》的音樂主題與電影劇情一樣經典,甜蜜,溫存,寬容,雋永,含有時間中洗滌出的淡泊氣質。
《魂斷藍橋》更是經典之作,主題曲《友誼天長地久》是一首傳統的愛爾蘭民歌。
《卡薩布蘭卡》中,歌曲《時光流逝》是挽留愛情的方式。
《葉塞尼亞》中,主題曲《葉塞尼亞》是一段盪氣回腸的抒情旋律。
《畢業生》中兩首經典的歌曲《斯加布羅集市》和《寂靜之聲》都是保羅·西蒙的代表作。
《流浪者》(印度電影)之中的主題曲《拉茲之歌》和《麗達之歌》在當時風靡一時。
好萊塢的經典歌舞片
《綠野仙蹤》《雨中曲》《窈窕淑女》《音樂之聲》《西區故事》
音樂電影
《紅磨坊》《芝加哥》《譜出愛戀曲》
《貝隆夫人》(麥當娜)中出現的作品你一定很熟悉,《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展翅高飛》《在天堂的另一隻行李箱》都已成為經典。
《黑暗中的舞者》《紅色小提琴》《鋼琴課》《鋼琴教師》《絕代妖姬》《莫扎特》這些電影中的音樂旋律都具有著震撼靈魂的強大力量。
⑵ 誰知道印度電影流浪者所有的插曲名字是啥,謝謝
有《拉茲之歌》、《麗達之歌》(這首歌的旋律能把你唱哭的、美的一塌糊塗)《月光》、《夢幻》等等。好聽的還有巴基斯坦的電影《永恆的愛情》主題曲 《我愛你至死不渝》
⑶ 十首最好聽的印度歌曲
十首最好聽的印度歌曲:《拉茲之歌》、《新娘嫁人了,新郎不是我》、《東北之冬(Tunak Tunak Tun)》、《麗達之歌》、《吉米阿佳》、《天使之吻》、《蘇尼達之歌》、《En veetu thotttathil》、《印度新娘》、《為你而活》。
1、《拉茲之歌》是1951年上映的印度老電影《流浪者》中的插曲。1979年年初,《流浪者》在國內再次上映,使得這部電影和插曲《拉茲之歌》在全國范圍內引起一陣轟動,這首歌也流行開來。
⑷ 92歲拉茲之歌演唱者是誰
是拉茲·卡普爾。
中文名:拉茲·卡普爾
外文名:Raj Kapoor
別名:拉吉·卡普爾
出生日期:1924年12月14日
逝世日期:1988年6月2日
職業:電影演員、導演、製片人。
代表作品:《火》、《雨》、《流浪者》
拉茲·卡普爾,生於白沙瓦電影世家。1946年編導並主演自傳體影片《火》和故事片《雨》,取得成功。1950年創建拉茲·卡普爾電影公司,自導自演《流浪者》,獲印度國家電影獎和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
(4)電影流浪者主題曲叫什麼擴展閱讀:
《拉茲之歌》是電影《流浪者》的主題曲。《流浪者》是由拉茲·卡普爾執導,Khwaja Ahmad Abbas編劇,納爾吉絲、普利特維拉·卡浦爾、拉茲·卡普爾等主演的家庭愛情片,於1951年12月14日在印度上映。
《拉茲之歌》的歌詞如下:
到處流浪,哈...
到處流浪,哈...
命運伴我奔向遠方,奔向遠方
到處流浪,哈...
到處流浪,哈...
我沒約會也沒有人等我前往
到處流浪,孤苦伶丁
露宿街巷,我看這世界象沙漠
我看這世界象沙漠
唻唻唻唻唻唻唻唻唻唻唻
我和任何人都沒來往
都沒來往,活在人間舉目無親
任何人都沒來往
好比星辰迷茫在那黑暗當中
到處流浪,命運雖如此凄慘
但我並沒有一點悲傷
一點也不值得悲傷
我忍受心中痛苦事幸福地來歌唱
有誰能禁止我來歌唱
唻唻唻唻唻唻唻唻唻唻唻
命運啊,我的命運啊我的星辰
請回答我,為什麼這樣殘酷作弄我
到處流浪,哈...
到處流浪,哈...
命運伴我奔向遠方,奔向遠方
到處流浪,哈...
到處流浪,哈...
我沒約會也沒有人等我前往
到處流浪,到處流浪
到處流浪
⑸ 流浪者電影主題曲是睡誰唱的
《流浪者電影》主題曲演唱者是拉傑·卡普爾。
個人簡介:
中文名:拉茲·卡普爾
別名:拉吉·卡普爾
出生日期:1924年12月14日
逝世日期:1988年6月2日
代表作品:《火》、《雨》
演藝經歷:
1948年執導處女作《火》。描寫作為舞台監督的凱瓦爾在印度獨立時代的生活與工作經歷。影片一炮打響,給當時的印度影壇帶來了新鮮的空氣,影評界稱這是美國黑色影片與德國表現主義影片混合的視覺風格。
1949年執導《雨》。描寫兩個道德觀與性格完全不同的青年,在對待愛情問題上,各自不同的因果關系。他突破了以往的傳統手法,用光影與音樂寫成了一篇浪漫的詩篇,受到青年們熱烈歡迎,震動了印度影壇。
1950年他在孟買郊區創建了拉傑·卡普爾電影製片廠。
1951年創作了《流浪者》,為印度電影贏得了巨大的國際榮譽,
1953年被評為戛納國際電影節金獎作品,暢銷世界各國。從此拉傑·卡普爾成為國際知名導演。該片描寫強盜為報復法官,將法官的兒子擄走培養成小偷,法官的兒子背負著血統論,無法擺脫噩運。法官的女兒麗達用真誠的愛情為他辯護,挽救了他的人生。在印度新電影的浪潮中,他又創作了3部傑作《擦鞋童》(1953)、《賊先生》(1955)、《在夜幕下》(1956)。《在夜幕下》拉傑邀請森若米特拉執導,自己主演。影評家稱這是拉傑作品中既通俗又寫實,寓意深刻的好作品。該片獲得卡羅維·發利電影節大獎。
1964年拉傑製作第一部彩色影片《合流》。描寫3個朋友之間的愛情、友誼與自我犧牲的故事,並採用了印度電影很少見的歐洲外景。該片在印度連映5年,創下印度電影票房史的最高紀錄[1] 。
1970年完成了他耗費6年心血攝制的《我是一個小丑》。這是他對自己藝術人生進行總結的自傳體作品,是他所有作品中最長的一部,長達3小時。但是一般觀眾當時未能讀解其中深厚的涵義,票房冷落,拉傑非常悲哀。晚年他執導了《鮑碧》(1973)、《愛的升華》(1978),再次回歸創作《火》與《雨》時的浪漫熱情,以此獻給自己的母親——印度。
劇情簡介:
印度上流社會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貢納特信奉的是這樣一種哲學:「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種以血緣關系來判斷一個人德行的謬論害了不少好人。一天法院正在審理一件謀殺案件,原告是法官拉貢納特,被告是流浪者拉茲,罪行是拉茲闖進拉貢納特的住宅,企圖刺死拉貢納特。可是拉貢納特萬萬沒有想到,要想殺死他的拉茲正是他親生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