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類似春夏秋冬又一春的國產電影的名字
詩中秋
1.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曹操:《觀滄海》)
2.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李嶠:《風》)
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4.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漢樂府•長歌行》)
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8.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
詩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杜甫:《兵車行》)』
2.秋月揚明惲,冬嶺秀寒松。(陶淵明:《四時》)
3.南鄰更可念,布破冬未贖。(陸游:《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
4.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董思恭:《守歲》)
5.鳴笙起秋風,置酒飛冬雪。(王微:《四氣詩》)
6.隆冬到來時,百花即已絕。(陳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張謂:《早梅》)
8.兒童冬學鬧比鄰,據岸愚儒卻子珍。(陸游:《秋日郊居》)
9.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杜甫:《小至》)
詩中山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詩中水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9.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詩中日
1.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漢樂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盡,黃河人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杜甫:《絕句》)
4.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7.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8.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0.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
詩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5.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6.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8.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0.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詩中風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
3.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4.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7.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9.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10.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詩中花
1.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庄》)
2.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月下獨酌》)
3.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4.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5.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7.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8.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
10.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詩中雨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6.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8.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9.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詩中雪
1.草枯鷹眼急,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2.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3.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8.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9.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10.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詩中草
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2.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5.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6.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7.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陶淵明:(歸園田居))
8.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韋應物:(滁州西澗》)
9.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詩中樹
1.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曹操:《觀滄海》)
2.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庄》)
3.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4.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賀知章:(詠柳》)
5.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黃鶴樓》)
7.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8.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9.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10.『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
詩中鳥
1.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2.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盂浩然:<春曉》)
5.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岳》)
6.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
7.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8.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9.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10.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詩中別
1.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4.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6.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8.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9.輪台東門送君去,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0.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李叔同:《送別》)
B. 流浪地球電影與原著哪個更好
看設定,肯定原著更好。畢竟電影只是從原著里摘了一個微不足道的細小篇章,就能拍出125分鍾的漂亮災難片。原著里剎車時代的滔天巨浪,叛軍和聯合政府的對抗沖突,穿越冰封太平洋的奧運會比賽……隨便拎一個出來都又能拍至少一部電影了。
看人物,肯定電影更好。原著的主角基本上就是個人肉攝像機,波瀾不興地講了地球從剎車到進入流浪時代的一系列故事。裡面出場的人物一如既往地延續了大劉「人物為呈現設定服務」的特點,基本上都是紙片人,沒有任何層次可言。但電影裡面不管是作為老一輩的韓子昂含淚的「行了……你別說了……」,還是劉啟劉培強父子倆最後一次通話里父親的無奈和兒子情緒爆發的崩潰,劉啟從叛逆的技術天才小混混變成子承父業有擔當的成熟男人,韓朵朵從對「希望」的不屑一顧到真誠地呼喊「希望」請求援助……雖然這些人物塑造仍有提高的部分,但不能否認它已經比原著豐富太多了。
看故事,其實還是電影更好。原著的故事其實是有點爛尾的,在「五千冰棍」之後突然直接跳躍到了五十年後主人公垂垂老矣,地球雖經歷叛亂仍然航出了太陽系,進入流浪時代。叛亂怎麼平定的,誰制定的政策要繼續航行的,人類又是如何再次統一思想的……一個字沒說,全讓讀者自由想像(對不起我忍不住了這里我要自己補個小說接一下,等我做完手頭的工作就來寫)。而電影,至少是一個完整的有頭有尾的故事,從木星危機的爆發,到積極應對,到失敗,到最後殉爆空間站的放手一搏……到最後危機化解,地球繼續流浪。很完整的故事,不會讓人覺得差口氣或者爛尾。
看思想……這個見仁見智吧,不過我更喜歡電影一些。畢竟一個積極樂觀的結尾,在目前這個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和危機的時代,比起一個悲觀嘲諷的結尾會更讓人舒服一點。況且,電影結束的時候,唱起來的是《觀滄海》。曹操寫下《觀滄海》至今,大約1800;孔子開始編修《春秋》,距今大約剛好2500年。我們當然會有很多改變,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一個有至少4000年可考歷史的民族,我們也有很多東西從古時繼承至今,並且將會繼續將這些東西傳承下去。想到這一點,可能2500年也不算太久,只要我們只爭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