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白色情迷這部電影講的是什麼內容
中文片名 藍白紅三部曲之白 原片名 Trois couleurs: Blanc 更多中文片名 三色:白 白色情迷 三色之白色篇 更多外文片名 Trzy kolory: Bialy Trzy kolory: Bia?y .....(Poland) White Three Colours: White Three Colors: White .....(USA) Trzy kolory: Biay .....(Poland) 影片類型 劇情/ 喜劇 片長 91 min 國家/地區 法國 英國 波蘭 瑞士 對白語言 英語 法語 波蘭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Dolby SR 級別 Argentina:13 Australia:M UK:15 Finland:K-12 Sweden:11 USA:R Spain:18 Chile:14 Canada:14 Germany:12 South Korea:18 Iceland:12 Singapore:M18 Hong Kong:IIA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Krzysztof Kieslowski 編劇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Krzysztof Kieslowski 克日什托夫·皮爾斯維奇 Krzysztof Piesiewicz 演員 澤比紐·扎馬洲斯基 Zbigniew Zamachowski .....Karol Karol 朱麗·德爾比 Julie Delpy .....Dominique Janusz Gajos .....Mikolaj Jerzy Stuhr .....Jurek Aleksander Bardini .....Le notaire (The Lawyer) Grzegorz Warchol .....L'elégant (The Elegant Man) Cezary Harasimowicz .....L'inspecteur (The Inspector) Jerzy Nowak .....La vieux payson (The Old Farmer) 製作人 Yvon Crenn .....executive procer Marin Karmitz .....procer [編輯本段]製作發行 攝制格式 35 mm 製作處理方法 Spherical 洗印格式 35 mm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製作公司 CAB Proctions [瑞士] Canal+ [法國] France 3 Cinéma [法國] MK2 Proctions [法國] Zespol Filmowy "Tor" [波蘭] 發行公司 人造眼 Artificial Eye [英國] Film Arte [阿根廷] ..... (Argentina) JMM Invest S.L. ..... (Spain) 米拉麥克斯影業公司 Miramax Films [美國] ..... (USA) (subtitled) Transeuropa Video Entertainment (TVE) [阿根廷] ..... (Argentina) (video) 特技製作公司 Ercidan [法國] 其它公司 Action Light [瑞士] ..... electrical equipment American Express [美國] ..... thanks Aéroports de Paris [法國] ..... thanks Locaflash ..... electrical material RATP "Roue Libre" [法國] ..... thanks Samuelson Alga Cinéma [法國] ..... camera equipment provided by Tri-Track SInc. [法國] ..... re-recording facilities Virgin Records Ltd. [英國] ..... soundtrack released by (as Virgin Movie Music) 上映日期 法國 France 1994年1月26日 美國 USA 1994年2月18日 荷蘭 Netherlands 1994年3月10日 西班牙 Spain 1994年3月11日 德國 Germany 1994年3月24日 瑞典 Sweden 1994年3月25日 葡萄牙 Portugal 1994年5月27日 芬蘭 Finland 1994年10月21日 阿根廷 Argentina 1994年11月3日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卡羅爾是一位生活在巴黎的波蘭籍理發師,工作上的壓力和生活在異國他鄉的陌生感使他變得萎靡不振,無意間時常得罪他那已婚不久的年輕任性的法國妻子多明妮戈。她對丈夫的冷漠感到憤怒,於是以婚姻有名無實為理由到法院請求離婚。離婚目的沒有達成的多明妮戈燒毀了卡羅爾的發廊使他淪落街頭。此時,只有一隻皮包和一張美發師證書的卡羅爾唯一的目標便是回到波蘭重整旗鼓,讓多明妮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邊。 在熱心的波蘭人米科拉伊的幫助下,卡羅爾回到了華沙。他來到其兄尤雷科開辦的單位工作,同時又兼了一份保衛員的差事。為了多嫌錢,偶然的機會,卡羅爾義無反顧地將所有的財產都投入了房地產買賣中,他還拉了有些不情願的米科拉伊入了伙。此後,卡羅爾因炒地皮而在一夜之間成了富翁。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不久又當上了一家國際貿易公司的總裁。 發跡後的卡羅爾千方百計同多明妮戈取得聯系,雖然她拒絕同他會面,但卡羅爾並不放棄,發誓要征服多明妮戈。於是,卡羅爾精心策劃了一個騙局,在米科拉伊的幫助下,他對外謊稱自己已死,買了具死屍冒充自己埋在墓中,遺產留給了多明妮戈。多明妮戈從巴黎趕來華沙參加葬禮,並繼承了卡羅爾的遺產。但出人意料的是,已死的卡羅爾活生生地出現在了她的房內。多明妮戈欣喜若狂,終於投入了卡羅爾的懷抱。在一夜狂歡過後,第二次清晨,多明妮戈一覺醒來,發現卡羅爾失蹤了,隨即警察趕來,把多明妮戈作為謀害前夫的嫌疑犯逮捕了起來…… 牢中的多明妮戈隔著監獄的窗子,向注視著她的那位曾被她拋棄過的前夫平靜地揮了揮手。而此刻,遭到了報復的她又到底想要對他訴說些什麼呢? [編輯本段]電影幕後 幕後製作 這是《藍白紅》三部曲的第二部,白色象徵平等。影片有一種苦澀的自嘲精神,用人物大起大落的命運,取得情感的宣洩。由此,白色所象徵的平等成了男女之間對控制地位的你爭我奪。影片的風格是對傳統言情劇的一種反動,本片也是三部曲中惟一的喜劇。 波蘭導演兼編劇可爾斯托夫·基耶斯羅斯基紅藍白三部曲之一。導演試圖用《白色》表現法國國旗三種顏色中象徵「平等」的白色,他的精巧構思令人感嘆,片中也多次出現主人公身著白色服裝出現的場景,比如多米尼克頭身著白色婚紗的場景,卡洛爾身著白色西裝的場景等等。 花絮 ·Juliette Binoche和Florence Pernel,在Kieslowski的藍白紅三部曲之藍Trois couleurs: Bleu (1993)中的兩位主演,在本片有客串演出。 精彩對白 [Expecting to find valuables, the luggage thieves open the suitcase containing Karol](期待找到值錢的東西,小偷們打開裝著卡羅的箱子) First Thief: Fuck! It's alive! 第一個小偷:他媽的!是個活的! Second Thief: What the fuck? 第二個小偷:他媽的是什麼? Third Thief: Pull him out! 第三個小偷:把他拖出來! [編輯本段]三部電影詳細劇情 《藍》是波蘭籍世界級導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繼其探討當代人道德困惑的宏篇巨制《十誡》後的又一力作《藍·白·紅》三部曲的第一篇。該片一出品即獲取了第50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最佳女主角獎、攝影特別獎等諸多殊榮。 《藍·白·紅》三部曲的創意來自於法國國旗的顏色,它們分別象徵著自由,平等和博愛,而《藍》相應地把視角探入到了自由的涵義中。 與宿命感傷,溫情彌漫的《藍》相比,作為《藍·白·紅》三部曲中的第二篇,《白》顯得幽默詼諧得多了,但是主題內涵的相似性,同樣使該片承載著一種「黑色幽默"的意味。 作為《藍.白.紅》三部曲的壓軸戲,「紅色」象徵著博愛。影片《紅》描繪了眾多人物間的復雜糾葛:熱戀中的學生瓦倫丁總被對方猜疑;追求卡琳的法律學畢業生奧古斯特發現了他的戀人在與其他男子纏綿;命運中的偶然又將窺聽他人隱私的退休老法官捲入復雜矛盾中…… 該三部曲的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嘗言「最接近人道精神的是博愛,而我們是可以博愛的,因為我們總是在目光中顯露出慷慨。」他的這番話可以引導我們去窺探《紅色》的底蘊。 ----魔時網影評 經典電影——紅白藍三部曲 三部影片用法國國旗上的三種顏色詮釋了人性,不同的顏色被俄國導演基斯洛夫斯基賦予了不同的含義,影片中沒有奪人喧目的鏡頭,卻緊緊的抓住了觀眾的脈搏,而且每部影片結尾都會出現同一個身處不同場景的老太太, 相信各位看過之後必有更深的感想~~ 導演:基斯洛夫斯基 演員: 《紅》 艾琳·雅各布 瓊·路易斯 特林提·格南特 《紅》劇情: 模特瓦倫婷與男友分手後,意外地認識了一位退休法官。他在年輕時,被女友拋棄並且受盡屈辱。再加上他的職業的關系,他對人性抱著批判、敵視的態度。退休後,他整天竊聽鄰居的電話,以此消磨自己的生命。瓦倫婷認為他這樣做極不道德。退休法官打開竊聽器,告訴瓦倫婷在平靜的生活下面,隱藏著人性的陰暗面。瓦倫婷認為人總有虛弱的時候,但是能夠改正。因為這時她自己也非常地無助,她的弟弟得知自己和她一樣是個私生子以後,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因為吸毒而見諸報端。而這時她又被男友誤解而兩相分離了。在敘述老法官的竊聽行為時,開始講述一個見習法官的故事。他的經歷幾乎和老法官如出一轍。失戀之後,他決定到英國度假,在海上時受到風暴的襲擊,患難後與同船的瓦倫婷終於都找到了彼此愛的歸宿。而老法官在瓦倫婷的感染下,也重新煥發了生命力。 《藍》 茱莉葉·比諾什 伯努瓦·雷讓 弗洛倫恩·佩奈爾 《藍》劇情: 朱麗葉是一位著名音樂家的妻子。他們有一位非常可愛的女兒,他們生活得非常幸福。但一次車禍奪走了一切。但正是由此開始,朱麗葉才走進更深層的人生。而以前,她一直都生活在丈夫的陰影下。雖然自己也是一個音樂家,但為了丈夫的事業,她把身心放在家庭上,並且以此為幸福。但這種幸福其實是非常脆弱的。朱麗葉離開了音樂家的藍色小屋,住進了公寓,走進她以前所不熟悉的生活。她看到一個年輕人被人追打逃避無門,她看到妓女以賣身為樂並且依然保持純潔,她看到剛從貴婦人的車里下來的流浪漢坐在地上吹奏短笛,她看到一位很老很老的老太太,走過漫長的路,非常吃力地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她看到自己廚房裡一窩小鼠,讓她惡心也讓她憐憫。每當這些時候,貫穿始終的主題猛然間響起,讓她心顫暈眩。 丈夫的助手來幫她整理資料,朱麗葉知道他一直愛著自己。作為對丈夫和以前生活的報復,她和助手作愛然後離開了他。但是助手終於找到了她,求她和自己一起完成音樂家的遺作。在這期間,她知道了自己的丈夫其實已有情人在外,並且已經懷了孩子。但是她經歷的一切使她學會了寬容憐憫和關愛,最終她和助手一起把音樂家的《歐盟交響曲》最後樂章完成。 http://ke..com/view/527431.htm?fr=ala0_1_1
『貳』 在<藍白紅>中,自由,平等,博愛是如何體現出來的
法國三色國旗,從左至右依次是藍色(自由),紅色(博愛),白色(平等)
1、最簡單的從三部電影的主題色調
2、故事情節,《藍》是女主角在死去丈夫陰影和回憶中,和自己人生新的開始(包括與丈夫助手的戀情,和對待丈夫情人得態度)之間掙扎、抉擇。
《白》比較簡單,主要是作者通過男女主角的遭遇,思考和探討,兩性平等,國別種族平等,男主角是波蘭在法國的移民,貧富平等 等問題
《紅》應該放在最後一部,實際也是這樣做的,電影通過女模特和退休法官之間的相遇經歷,(他們相遇的起因就充滿博愛這個主題)講述了如何包容博愛你身邊的人,
而片尾,輪船失事,被救起三部片子里的全部主人公,也暗示了主人公們都被博愛拯救到了人生的彼岸。
三部片子里,都有一個小細節:都有一個老得不成樣子的老婦,費勁的朝回收垃圾箱塞一個廢玻璃瓶,卻只有第三部的女主人公幫助她,這一點也向觀眾暗示了博愛的主題
『叄』 哪些電影符合「自由平等博愛」這個主題
勇敢的心,這個你肯定看過。
v字仇殺隊,從反面追求自由,香港反洗腦有人戴面具,就是這部電影里的。
美麗人生,這個有一些文藝,二戰的。
『肆』 後現代派的電影有哪些
王家衛導演的片子,基本都可以歸屬到後現代主義電影的范疇裡面來,下面是一些很有名的後現代注意電影,建議你可以都去看看!很不錯的!
後現代主義電影
希臘導演安哲羅普羅斯在1995年拍出了《尤里西斯生命之旅》,借著一個電影導演去找尋一部電影誕生之初遺留下來的膠片的故事,回顧了電影和希臘的歷史。有人將安哲 羅普羅斯視為20世紀最後的現代主義電影大師,其實非常的不準確,安哲羅普羅斯的電影是很難概括的,他的每一部電影無不來自希臘神話的原型,漂流、尋找、個人意志與命運的對抗的題旨,他也不過是不停地「摹寫」史詩罷了。《尤里西斯生命之旅》中有一個經典場面:導演A在火車上遇見兒時印象中的母親,母親帶他回家,他帶著90年代的身體,加入了1945、1948、1976……的新年舞會,每個人都如記憶般年輕,只有他帶著衰老的皮囊。安哲羅普羅斯用電影拼貼了自己的後現代之夢。
英國導演艾倫.帕克執導的《迷牆》一上映就風靡了世界。這里邊最首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這支成立於1966年的英國前衛搖滾樂隊本身的音樂魅力。不過,《迷牆》首先還是一部電影,一部從視覺上加快步伐將大眾帶向MTV時代的電影。現在,MTV已經成為全球收看觀眾最多的視聽藝術,甚至連足球也無法與之相比。阿倫.帕克堪稱「MTV之父」。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世界各地的美術學院中,都有《迷牆》的影迷。《迷牆》成了後現代電影的一個里程碑,同時也宣告了「後現代無經典」謬論的不攻自破。美術愛好者談論它,喜歡它,好像它不僅僅是一部電影,而且是一個觀念藝術的展品。這部集搖滾音樂、現代美術和各種形態的影像之大成的影片,是一部對後現代影像充滿自覺的影片。
《發條橙》是一部著眼於社會現實的電影,它將青少年的青春期躁動誇大到極致,把人生這一階段可能發生的破壞圖景一覽無餘地展現在人們面前。影片的意圖非常明確,就是顛覆傳統的、正統的道德規范,指向更為人性的東西。《發條橙》是根據英國作家安東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在德國,1999年青年才俊導演湯-蒂克的《羅拉快跑》是一部成功的後現代主義電影,影片在結構上為故事設置了三個結局,體現了導演打破傳統敘事規則的努力;在影音風格上上,快切、動畫、搖滾樂、動感人物、大塊色調對比等匯成大雜燴,充分表現出剪貼拼湊的特徵。波蘭法籍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盲打誤撞》、德國的《羅拉快跑》和英國的《滑動門》都給影片設置了兩三種結局,都表現了偶然性早對個體命運造成的決定性影響。
20歲的柏林姑娘羅拉和她的男友,同樣是20歲的曼尼,他們遇到了大麻煩。曼尼不小心將一個黑社會老大的錢給弄丟了,而且是20萬馬克。20分鍾後,老大就要來討錢,要是找不回來這些錢,曼尼就命在旦夕。曼尼打電話向羅拉求救!20歲的羅拉只有20分鍾,她想也來不及想,撒腿就跑……
20分鍾以後,羅拉拿到了錢!但曼尼等不及,跑到對面的超市去打劫,被趕來的警察一槍射中胸膛……
這是德國青年導演湯·蒂克偉(Tom Tykwer)拍攝的影片《羅拉快跑》中的故事情節,可憐的曼尼死得太慘了。你別著急,還沒完呢!
20分鍾後,羅拉兩手空空趕到,但曼尼卻橫遭意外,暴屍街頭……
20分鍾後,羅拉抱著千方百計搞來的10萬馬克趕到現場,卻赫然看見黑社會老大也准時抵達……
《阿甘正傳》,該片由湯姆.漢克斯主演,獲1995年第67屆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等六項桂冠。該片表現出的善良、溫情,觸動了我們心中最美好的東西,展現了誠實、守信、認真、勇敢、重情等美好情
《阿甘正傳》以一個被正常世界視作 「低能兒」的阿甘為主人公,貫穿起一個被改寫的人文歷史——它對美國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進行了巧妙的鋪排與重述,並運用了大量反諷、戲擬、電腦模擬、類型混雜、滑稽模仿與「無敘事」等解構手法,對美國近代以來的政治、歷史、流行文化、名牌時尚、廣告等方方面面廣開玩笑,大肆揶揄,重新解釋了歷史、戰爭和英雄,為觀眾提供了一種消遣性的快樂原則,從而建構起後現代文本的敘事模式與造型風格,在打破人文歷史謊言的同時又以謊言的拼貼手段復制了一個虛假的寓言故事。當然,如果對上個世紀早期到中期的美國歷史比較熟悉,就更能很好地理解該電影的黑色幽默成分,比如熟悉「貓王」的音樂風格、「乒乓外交」、「水門事件」、「反越戰運動」的話,其中許多情節一定會讓大家會心一笑。
運動片的風格、血腥又恰到好處的處理、扣人心弦的故事主線和有力的社會警示作用,《搏擊俱樂部》簡直就是90年代的《發條橘子》。在這個只產生了極個別具震撼性影片的年代裡,《搏擊俱樂部》必定不會被忽略。它給人印象很深,並引發深深的思索。與時下95%的恐怖片不同的是:它留給觀眾大量的問題去回想和爭論。《搏擊俱樂部》所展示的發人深省的、多層次的故事給成百上千的評論、特寫及觀後感文章提供了足夠多的討論素材。 本片的導演大衛芬奇在拍攝《搏擊俱樂部》之前,已經有了三部引人注目的影片:《異型3》、《七宗罪》和《心理游戲》。芬奇有心要讓《搏擊俱樂部》成為一部視覺傑作。同前三部片子一樣,《搏擊俱樂部》也是色調暗、進度快,觀眾在看的時候沒有多少時間細想,有人稱其為「MTV風格」,但與其他同類影片不同的是,芬奇的每個快速的鏡頭切換除了可以不讓觀眾覺得乏味,還有其獨特的作用。 不可否認的是,《搏擊俱樂部》的確是一部暴力的電影。有的情節表現得十分的殘忍,以至於一些觀眾會扭頭不看,比如一個人從他的嘴裡把自己松動了的牙齒拔了出來。當然,所有這些血腥的鏡頭都是為了揭示影片的主旨:人天性殘忍,而每日苦差麻木了人心,引發狂性,結果產生難料的後果。搏擊俱樂部的成員們都是現代社會使人失掉人性和感覺的犧牲品。他們已經變成了輪子上的嵌齒,他們恢復個性觀念的唯一方法就是返回到最原始、最野蠻的痛苦和暴力的本能中。
導演:丹尼.博伊爾
《猜火車》又名《迷幻列車》,僅用了49天就拍攝完成,是一部成本為250萬美金的小製作影片。本片描述了蘇格蘭愛丁堡一群吸毒青年垃圾式的生活現狀,其冷靜的喻諷口吻,真實的敘述態度,貫穿始終的黑色幽默感及充滿現代感的聲畫處理使之成為另類影片中的經典。影片對吸食海洛因而產生的快感進行了極為細致的描述,同時片中所充斥的墮落情緒及所表現出的價值觀和自我意識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和爭論,因而影片一出爐便成為輿論的焦點。那眩目的鏡頭和婁.瑞德、伊基.鮑普的搖滾樂不啻為一劑迷幻葯,我們眼直勾勾盯著屏幕,身臨其境,當馬克的針頭扎入皮下組織,我們以為那白色的化學物質是融入了自己的血液;當一夥人搶劫後在路上狂奔,我們覺得是自己的心臟在劇烈地跳動。幾乎每一個場景都可稱得上是一部精緻而出人意表的濃縮短片:
「選擇生活,選擇工作,選擇職業,選擇家庭。選擇他媽的一個大電視。選擇洗衣機,汽車,雷射唱機,電動開罐機。選擇健康,低卡里路,低糖。選擇固定利率房貸。選擇起點,選擇朋友,選擇運動服和皮箱。選擇一套他媽的三件套西裝。……選擇DIY,在一個星期天早上,他媽的搞不清自己是誰。選擇在沙發上看無聊透頂的節目,往口裡塞垃圾食物。選擇腐朽,由你精子造出取代你的自私小鬼,可以說是最無恥的事了。選擇你的未來,你的生活。但我幹嘛要做?我選擇不要生活,我選擇其他。理由呢?沒有理由。只要有海洛因,還要什麼理由?」
主演讓、雷諾《這個殺手不太冷》將一個成年殺手和一個未成年少女之間的愛情,刻畫得可歌可泣。因為新電影的觀眾大部分是年輕人,對電影的要求是「一種刺激的快感或無傷的危險」,傳統電影中嚴肅的悲劇、沉重的道德並不在他的作品中呈現,那些人物並不背沉重的包袱,也無崇高的使命,他們的存在為的是自己,追求的是自己的喜樂。呂克·貝松被稱為法國新巴洛克電影代表之一,後現代電影領軍人物。喜歡看法國電影的觀眾說起貝松的影片《地鐵》、《碧海情》、《尼基塔》、《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五元素》、《聖女貞德》等都是如數家珍。
《低俗小說》由「文森特和馬沙的妻子」、「金錶」、「邦妮的處境」三個故事以及影片首尾的序幕和尾聲五個部分組成。
觀看《低俗小說》,如同觀看一場流動的「波譜藝術」,美國黑幫片、恐怖片、愛情片的雜燴在一起,以一種戲仿的形式重新拼貼。除了視覺形象拼盤以外,《低俗小說》為人稱道的「圓形結構」敘事策略,也是多元共生的拼貼產物。全片由一個序幕(餐館里的打劫),四個章節(分別被命名為「朱斯和文生」、「文生和馬沙之妻」、「一隻金錶」、「 邦尼的處境」)構成。這徹底打破了傳統電影的線性敘事邏輯,首尾相連,似一個圓形從隨意一點開始截取,並最終回到了起點。暴力是昆汀作品反復出現的主題,本片中頻繁的暴力場面正呼應了它的「圓形結構」,明確指出暴力事件的發生是循環而永無停止的。在這里暴力成了一種生存方式,是對異化、疏遠、默默無聞的反抗--然而導演對待暴力的態度始終不是肯定的,朱斯的金盆洗手、文生對愛情的渴望也許就可以說明這一點,他們都在尋求無可奈何的暴力之外的出路,盡管這種出路在美國這個暴力泛濫的社會看起來是渺茫的。作為敘事的功能裝置:偉大的英雄、偉大的冒險 、偉大的航程、偉大的目標皆以喪失,即符合利奧塔對後現代的界定--對元敘事的不信任。這種對元敘事不信任的後現代特徵,在影片中集中體現在英雄的喪失。不僅作為殺手的文生和朱絲是失敗的,而且作為黑幫老大的馬沙是失敗的(遭性變態者的強奸),作為職業拳擊手的布奇(不由讓人聯想到史泰龍扮演的個人英雄主義的拳擊手洛奇)同樣是失敗的(遭到黑幫的追殺又落入性變態者手中)。這種英雄的喪失帶有某種尷尬的滑稽,同時又是我們時代的「後現代狀況」--人類歷史的進步主義者信仰和鼓吹的啟蒙理性遭遇不信任,道德審判和價值判斷無限期延遲(觀眾或許會為昆丁對電影技術花里胡哨的創新困惑不已,但興奮點顯然已從康德的第二批判轉向第三批判,他們渴望獲得奇特而意外的美學救贖)。既然所有的生活難題都解決不了,一切並不像文化精英們所說的那樣,人們也許有理由滿足於對現象的表面佔有和消費(同時,這不是我們時代反史詩的史詩嗎?)於是,剩下的是大眾和通俗文化,正如本片的片名所示- -《低俗小說》。
導演:索德伯格
主要演員: 安迪.麥克道威爾,彼得.加拉格爾
得獎記錄:第四十二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1989)
第四十二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1989)
一個表面上平靜的中產家庭,因為朋友意外來訪而失去平衡,暴露出其中充滿性失調謊言的真相。原來有潔癖的姐姐安迪.麥克道爾早就跟丈夫彼得.加拉格爾沒有性生活,但妹妹勞拉.桑.吉亞科莫卻跟姐夫暗中打得火熱。丈夫的同學詹姆斯.斯派德帶著錄影機來訪,竟然讓姐妹二人因為好奇心而對著鏡頭大談心中秘密。一鳴驚人的新導演史蒂文.索達伯格用冷靜而富創意的手法剖析現代人脆弱的心理層面,尤其突顯出高科技(錄影機)無堅不摧的奇妙魅力。
英國著名導演格林納威早期拍攝過很多試驗性很強的短片,後來又長期為標榜另類風格的英國電視四台拍攝影片,所以他的影片一向以風格手法怪異著稱。他學生時代的繪畫經驗又使得他的作品追求畫面的精良與視覺上的沖擊力。這兩點,在這部影片《枕邊書》中得到了加強與融合。
格林納威的所有影片都情節怪異離奇,這部影片也不例外,諾子在人身上書寫十三章《枕草子》,然後交給出版商的情節實在令人匪夷所思。而出版商在見到最後一章「死刑者之書」之後,竟然心甘情願交出性命。這些極度風格化的情節和細節很難令人接受,但在經過格林納威更加風格化的畫面表現之後,反而顯露出迷人的美感。不過在短暫的視覺美消逝之後,面對空空的銀幕,影片中的一切又是那麼令人迷茫。
影片拍攝手法中最大的特色,是創造性地運用畫中畫的手法。這些形狀、位置、大小變幻不定的小畫面和整個大畫面之間構成多種視覺和結構關系,大部分是與大畫面書法對位的小畫面說明,還有很多是回憶的畫面,也有類似於疊畫的電影語言功能。多功能、多層次的大小畫面的嵌套與並列,形成復雜多變的語言風格和畫面表現力,這是格林納威在影片中進行的一項電影語言的試驗。
影片的故事如何,表現了什麼,這雖然是一部影片必備的重要元素,但絕對不是唯一的。格林納威這部影片的故事性面對大量充滿東方情調的精製畫面和實驗性的電影語言,已經退居到次要位置,只是為他們提供了一個適合的載體而已。在眾多主流的故事性影片中,格林納威的這部《枕草子》令我們看到了一部精彩而富有啟發性的「另類」電影。
《枕邊禁書》以兩位時代相隔、內心卻有默契聯系的女性的日記為敘述主軸,大量運用電腦新科技,將各個年代、各種時空發生的時間以「畫中畫」的形式在同一個電影平面展開,開掘出前所未見的電影語法。有些時候我們明顯感覺可以用切換處理的鏡頭,他都以「畫中畫」的形式代替,平行蒙太奇在他的電影中成了「平面蒙太奇」。透過「畫中畫」,觀者、劇中人,以及隱藏的電影導演位置是相等的,觀眾所看到的人、事物無意不是透過導演之眼在觀看。
中文名稱:巴別塔
英文名稱:Babel
別名:通天塔,火線交錯
資源類型:DVDScr
發行時間:2006年11月27日
電影導演:阿加多·岡薩雷斯·伊納里多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電影演員:布拉德·彼特 Brad Pitt
凱特·布蘭切特 Cate Blanchett
蓋爾·賈西亞·貝納 Gael García Bernal十二個人、三個國家、四種不同的命運、一次偶然的事件,皆源於那一聲無意的槍響……命運交織的羅網將不同種族、地域、文化背景下的靈魂納入其中。世界上的每個人之間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上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倫提出了「六度分割」的理論。他認為,只要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與任何一個陌生個體建立聯系。可是這種關聯的絲線是多麼的微弱,即使我們意識到對方的存在,但我們還是聽不見對方的掙扎呼喊,就算聽到依然無法理解無法進行有意義的溝通。在電影結束後顯現出了一段字幕:「獻給我的孩子。最暗的夜,最亮的光。」顯然,這絕非一部絕望的電影,而是一部在絕望世界裡掙扎的故事,並將孩子視為未來的希望,光明世界必將由他們建成,通天之塔亦必將由他們建成,願未來的世界不再有誤解、隔閡和悲傷。
顯然,影片帶有強烈的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的獨特風格,世界上恐怕很難找出什麼導演能夠把多線索交叉敘事手法運用得如此嫻熟,儼然有超越上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撞車》的勢頭。而且,亞歷桑德羅此次把握的故事以及故事種的矛盾沖突顯得更加的宏大和人性化。同時,這種多線索敘事技巧在他的手中也已經不再僅僅是表達的工具,而是 極富洞察力並具有深刻見解的表達出口,是其展現故事主題的必由之路。伊納里圖曾表示過,將一些故事線索編織到一起已經成為他工作的一種習慣。「當我坐在車里看到有人從路邊經過時,我便開始覺得那個人肯定比我頭腦中的任何東西都要有趣。所以探究他人的內心是我最大的願望。與此同時,我們所擁有的現實中的一切也是如此的有限。我更希望探索更加廣闊的外部世界,還有陌生的外部世界是怎樣影響到我個人的等等,都將成為我作品中所要探詢的目標……」
波蘭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1941-1996)的經典之作。以法國國旗的三色命名的三部電影分別代表了三個主題:博愛,平等,自由。導演用極為細膩的光影音的效果為我們剖析這三個主題。《紅白藍三部曲》是基希洛夫斯基生平最後的三部作品,大師兩年後即因病辭世。《藍色》是憂郁和自由,掙脫俗世的信念才能獲得人性與情感的自由;《白色》是尊嚴和平等,導演在片中探討和質疑了情愛與平等;而《紅色》則是真誠和博愛,人世間充滿各種猜忌和矛盾,唯有博愛才能解開羈絆心靈的枷鎖。這三部作品是基思洛夫斯基充滿人道主義和人文思想的傑作。他以細致而精密的情節來講述故事,從普通人的人生命運闡釋他對生命的尊重和見解。在電影中,無論出場時間的長短,基思洛夫斯基都將主人公的位置給予了女性,也許是因為她們更脆弱一些,更能夠體現憂郁、尊嚴與真誠。在這三部曲中,基思洛夫斯基依然發揚了《十誡》以來的一貫宗旨,用包蘊著宗教哲學精神內涵的戲劇性故事情節表達了自己對當代人生存狀態的深刻理解。
《藍色》獲得93年威尼斯金獅獎,並獲得愷撒獎9項提名;
《白色》獲得94年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紅色》獲得紐約影評人協會及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並獲得愷撒獎7項提名。
在三部電影中,都有令人痛苦的道德抉擇。《紅》中,老法官告訴瓦倫婷,鄰居中有一個家庭看似幸福,但丈夫卻背著妻女在外面偷情。那麼,瓦倫婷該馬上去揭穿他嗎?那樣他們將看清真實然而痛苦,還是依然讓他們隱藏在平靜之下呢?《藍》中,朱麗葉的鄰居在夜總會里做脫衣女郎,她認為這樣做自己很快樂,男人們也很快樂。但是有一天她發現自己的父親就坐在台下觀眾席的第一排!《白》中,商人米高拉成功但是已對人生厭倦,他求卡魯把自己槍殺,作為報酬,他將幫助卡魯回國,並且有資本做小本買賣。而卡魯除此而外,似乎沒有別的辦法能幫他回國了。七十年代,波蘭電影藝術大師K.Zanussi開創了「道德焦慮電影」,基斯洛夫斯基的作品把「道德焦慮」推進到一個更深的層面。基斯洛夫斯基認為,在自由主義社會中,人的道德處境更為孤絕。因為,自由主義社會沒有國家道德、民族性道德、階級道德一類的或虛構、或強制的全民道德。個人的道德承負及其軟弱無力在自由主義社會中更充分地顯露出來,所謂自由主義倫理,首先是對個人的道德承負力的脆弱的體認。在自由主義社會,個人的道德壯況是怎樣的呢?基斯洛夫斯基仍然通過個體性的道德困境來探討自由個體在日常生活中的倫理負擔。自由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是自由、平等、博愛,《藍、白、紅》三部曲要探討這些價值理念的私人含義。任何價值理念都不是抽象的,社會制度中的大理念也體現為具體的個體私生活事件。要想知道生活制度的倫理大理念的味道,最恰當的辦法是體味在這個生活制度中生活的個人眼裡噙著的淚水。
暴雨將至》給人的震撼是非常巨大的,Milcho Manchevski(米爾科.米切夫斯基這位馬其頓導演的處女作(這是他第一部長片),一舉奪得1994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1995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1996年獨立自由獎等三十餘項國際大獎,決非僥幸。本片分成三個部分。一段不可能的愛情、一個兩難的抉擇,一段手足的殘殺,將前南斯拉夫地區暴雨將至的社會背景和幾個故事聯系起來,無理性的民族、宗教仇殺將愛情、親情無情地打破,讓人看了很悲痛。可以強烈感受到影片中,導演深藏其中的渴求:對人類的熱愛,對家鄉的熱愛。
第一部分:WORDS (字)-----馬其頓的農村
一個年輕的神父藏匿一個出逃的女子,愛情隨之滋長。當他們准備去倫敦找攝影師的叔叔時,女子的家人找到了她。女子死於哥哥的槍下,愛情如鳥一般飛過,我們都無能為力!
第二部分:FACES (臉)---倫敦的都市
安妮是一個美麗的女子,她有一個愛她的丈夫,可是她還有一個放不下的情人亞歷斯。亞歷斯是馬其頓來的攝影師,16年前來到倫敦。其實我們很清楚這個亞歷斯就是第一部分中年輕神父要投奔的叔叔。有一張照片讓我們心頭一悸,照片上是馬其頓的女子死在哥哥的槍下,神父看著她。女人的丈夫很清楚她的出軌,可悲的是他居然死在餐廳的亂槍中,一張臉被打成一片模糊。
第三部分:PICTURE (圖片)---馬其頓的農村
亞歷斯回到闊別16年的家鄉,這里時有紛爭。他為了帶女孩出逃被朋友槍殺,女孩終於得以出逃。鏡頭回到第一部分的開始,我們終於清楚的知道故事的前因後果。女孩逃到了神父的住所,盡管後來也逃不開死亡的宿命。乾旱的土地終於迎來暴雨傾盆,雨中躺著亞歷斯的屍體。
整個故事因為形式的錯亂而變得有些輪回的宿命,充滿了不可抑制的惶惑,原來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狹隘的民族主義的猖獗。而片子里人與人的關系也是微妙錯綜,沒有正面的槍林彈雨但是每一次開槍都有驚人的震撼力。親情和愛情都變得不堪一擊,原來種族的紛爭是如此殘酷。三個故事殊途同歸,影片的背景是籠罩著內戰陰影的馬其頓和巴爾干半島。沒有可能的戀情,個人的極大矛盾,回歸和宿命。三個故事在人物的交錯縱橫中揭示戰爭的悲劇,而狹隘的種族主義正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1994年,美國著名導演奧利弗·斯通經過改編將昆汀·塔倫蒂諾的劇本《天生殺人狂》搬上銀幕。這部電影由於其中對暴力的渲染和對美國新聞媒體的諷刺迅速引起了極大的爭議。盡管與昆汀的初衷不符,《天生殺人狂》還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影片。奧利佛·斯通通過MTV式的拍攝剪輯手法、肥皂劇和動畫片的綜合運用以及大量另類音樂等多種新穎的視聽語言大大刺激了觀眾。本片從一個新鮮的角度重新審視了瘋狂的犯罪行為與同樣瘋狂的媒體行為。劇中的主人公是一對喜好血腥和暴力的夫婦,他們最大的樂趣就是殺人。他們的舉動引起了一位新聞工作者的注意,並且在自己的節目上加以報導。這一來,他們的知名度很快地又被提高了。即使是他們被捕之後,記者的報導仍然沒有停止。一切的犯罪在媒體的眼中似乎都變成了另一個樣子。我們該不該為此而感到悲哀呢?
《黑客帝國》第一部講述的是誕生,一個平凡的網路朋克在父愛和情愛的關心下釋放了自己的心靈,成了將人類救出虛擬世界的救世主。第二部講述生活,這個救世主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探討起預言和選擇的關系,以及人能否掌握自己的命運。第三部講述死亡和新的開端,在救世主代表的人類和先知代表的機器共同努力下,戰勝了計算機病毒的破壞,還給人類和機器一個陰陽共生的和平。
同時,這個三部曲還是一部人類思想的大歷史,從一個善惡對立的世界到一個善惡模糊的關系,直到善惡對立完全消失,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統一,這正是人類發展的大趨勢,先知的陰陽圖案耳環正說明了這一點。
黑客帝國》中的「子彈時間」發生在母體這個虛擬世界裡,在這樣一個程序的世界裡,任何東西都可以改變,包括在真實世界中無法為人力所改變的自然定律。因此,無論是尼奧躲避子彈,還是玻璃幕牆波浪式爆炸,都是虛擬世界中由機器模擬出來的自然定律給暫時破壞或修改的結果。可見,「子彈時間」的運用,並非單純是為了展現特效,實際上是和影片的故事的整體架構融為一體的。如今「子彈時間」幾乎已經成了「視覺濫效」了,無論什麼影片都想拿它來炫一下,可在影片攝制的1998年,這在銀幕上還是個非常原創性的東西。「子彈時間」特效在《黑客帝國》中的應用,是以120架尼康照相機圍繞著被拍攝對象,然後讓這些相機的快門按照電腦預先編程好的順序和時間間隔開始拍照,然後把各個角度拍得的照片全部掃描進電腦,由電腦對相鄰兩張照片之間的差異進行虛擬修補,這樣就能獲得360度鏡頭下拍攝對象的連貫、順滑的動作,最後再由電腦將該連貫的動態圖象與背景融合,才有了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令人拍案叫絕的新奇鏡頭。《黑客帝國》三部曲從奴役和仇恨開始,首先講述的是猶太和基督教的歷史,是善和惡的完全對立,是上帝和撒旦你死我活的較量。電影設定的場景卻是希臘化的,是柏拉圖的「洞穴寓言」,講述人如何定義真實,如何發現真實。尼奧成為救世主,是依賴著基督教最有力的愛的力量,所以那一刻,當尼奧在伊人一吻中復活,他成了基督教的救世主。《重裝上陣》則是存在主義的故事,這是一個「上帝死了」的時代,超人開始懷疑存在的意義。這也是善和惡對立的模糊階段,如同加繆的文學,不是善惡的對立,而是光明和黑暗的對立,其界線是模糊的。同時,尼奧面對的困惑也是郭靖的困惑,究竟什麼能判定好與壞?如果自由就是好的,那史密斯的破壞性該怎麼看待?存在主義認為,人的自由是選擇的自由,不一定是選擇有所為,也可以選擇無所為,無為比有為更自由,因為無為不會冒犯別人的有為。所以,尼奧在《最終戰役》中沒有接受先知的糖,做了和第二集相反的決定。
《記憶碎片》此片的奇特結構,真的讓人有失憶的感覺,具備自我的身份之謎,而且到底應該相信誰,而就連自己都不能相信。如果你看過本片導演克里斯托夫·諾蘭的另一部影片《黨羽》,那麼你就會知道看這位導演的片子可不是件省心的事,他會讓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情不自禁地設想猜測最終的結局,本片採取了倒敘的手法,開始於一起搶劫案,也終結於這起案件,我們知道發生什麼卻不知道它為什麼會發生,所有的答案都在主人公斷斷續續的回憶閃現中,每次回溯,我們都會找到一些新的相關線索或當事人,他們將觀眾和萊昂納多一起引向結尾,也可以說是最初的開始。
可能還有好多精彩的所謂後現代電影,一時想不起來了,或許還有好多沒有看過的,比如黑澤明的〈羅生門〉、 岩井俊二的〈情書〉等,有機會看看。
可能後現代主義電影就是一下子看不懂,再看似乎有些明白,可怎麼看也不會全懂,但又總能讓你有些感觸的電影。當然了,就是看不懂也不說出來,要裝懂。
『伍』 一部電影 叫做藍色
這是一部義大利的電影,藍色是這個紅白藍系列的其中一部,這個系列的電影其實都很好,但建議你看紅色,是最感人的一部!
『陸』 推薦一些具有歐美歷史文化底蘊或者價值觀的電影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贏得兩千盧比的背後,每答對一道題的背後,是一個人經歷過的故事······
《霧都孤兒》一個會為自己爭取幸運的孤兒
《百萬寶貝》一個30歲女人奮鬥成功
《殺無赦》事情不要做得太過分
《母女情深》當你有事的時候第一個出來幫你的人
《雨人》兄弟情,鋼筋水泥的城市住久了,人變得麻木了,低智商的親情找回了人間的愛
《阿甘正傳》單純的人反而得到了世人想要的東西
《勇敢的心》美國式蘇格蘭史詩,為自由而戰
《夢幻女郎》三個女人在演藝圈裡奮斗、得失
《珍珠港》戰爭年代的愛情、友情
《斯巴達三百勇士》用死人堆起的戰磊《聖女貞德》究竟為誰而戰?英雄最後得到的獎勵竟是死亡
《甜心先生》以心才能換心
《太陽淚》同胞相互殘殺,局外人搭救弱者
《辛德勒的名單》一部德國感到震驚,世界感到震驚的電影,真實的再現了納粹黨屠殺猶太人的罪行,但一念天堂,拯救一人,即拯救全世界
《這個殺手不太冷》對所謂「正義」的反諷,最初的惻隱之心逐漸轉化成憐惜,憂慮,擔心,最後是不可失去
《天使愛美麗》一個人的價值在於用自己的光和熱去照亮周圍的世界
《肖申克的救贖》一幅用友誼和希望描繪的生活畫卷,對自由的渴望使他花了十九年才得到
《七宗罪》殺手殺人並非是因為嗜血,他以理論信條加上妄念來實施他自以為是的「審判」
『柒』 博愛的含義
博愛的含義
1、根據著名語言大師呂淑湘編著的《現代漢語詞典》上的解釋
博愛,是對全人類的廣泛的愛!
2、最簡單的對博愛的定義就是"對其他人有一種熱忱的心,去幫助所有需要關心的人"
3、博愛就是廣博的愛,是平等的愛,是沒有等差的、沒有級別的愛。
4、博愛,包含著惻隱與悲憫。惻隱雖然只是憐憫人之痛苦一面,卻是普遍地博施於所有世人。因此,一種悲憫的胸懷既是博愛之緣起,又可以說是博愛之本。
5、博愛就是不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不管幹什麼都為他人想。就是經常照顧他人的感受,對所有人一視同仁 。博愛,即泛愛—切人。走火入魔以後就是……都不愛
6、《紅》應該放在最後一部,實際也是這樣做的,電影通過女模特和退休法官之間的相遇經歷,(他們相遇的起因就充滿博愛這個主題)講述了如何包容博愛你身邊的人,而片尾,輪船失事,被救起三部片子里的全部主人公,也暗示了主人公們都被博愛拯救到了人生的彼岸。 三部片子里,都有一個小細節:都有一個老得不成樣子的老婦,費勁的朝回收垃圾箱塞一個廢玻璃瓶,卻只有第三部的女主人公幫助她,這一點也向觀眾暗示了博愛的主題
7、當你出自真心覺得他人需要幫助,而且毫無目的的去幫助一個人的時候,你就是博愛,無私的將自己坦白的呈現在一個不相識的人面前的時候,就是博愛.
8、博愛就是不論是好的人還是壞的人,不論是美的人還是丑的人,不論是有地位的人還是沒有地位的人,不論是聰明的人還是愚笨的人,不論是有文憑的人還是沒有文憑的人,不論是要飯的人還是不要飯的人,不論是老年的人還是年輕的人,不論是健康的人還是不健康的人,不論是殘疾的人還是不殘疾的人,不論是白的人還是黑的人,不論是男的人還是女的人,不論是國內的人還是國外的人,不論是本民族的人還是外民族的人,不論是本宗教的人還是外宗教的人,不論是自己家的人還是非自己家的人,不論是統治的人還是被統治的人,不論是地球的人還是外星的人,不論是對你好的人還是對你不好的人等等等等都愛。
由此可見,博愛就是愛沒有限制,而沒有限制,不就是無限嗎?而無限又是什麼呢?無限不就是自由嗎?所以我認為博愛與只有是統一的,要自由也就是要博愛,要博愛,也就是要自由。人類爭取博愛的運動實際上就是爭取自由的運動,人類爭取自由的運動,實際上就是爭取博愛的運動。
而不論什麼人都愛不就是不偏嗎?而不偏是什麼呢?不偏不就是公正嗎?所以我說博愛、無限、自由、公正這些都是統一在一起的。
人類所以不自由,就是因為不博愛,就是因為偏愛,也就是因為不公正,所以人類處處受到限制。
那麼如何進入博愛的社會呢?首先,就必須沒有私有財產。因為有了私有的財產,人們就會更加重視自己的財產,而不是別人的財產或社會的財產,這樣如何公正、如何博愛呢?又要自己的財產,又要博愛是不行的,一仆不能有二主。其次,必須沒有家庭。因為如果人類分成家庭,那麼人就會更愛護自己家庭的人,而輕視其他家庭的人,這樣如何公正、如何博愛呢?又要家庭,又要博愛是不行的,一仆不可有二主。
總之我們人類必須進入一切歸社會所有的天下一家的社會才行。這樣我們人類也就進入了一個博愛的、自由的、公正的社會了。我想這個社會也許就是人類所追求的理想社會吧。
9、愛得博大精深,才是博愛。
『捌』 有什麼好看的感人電影嗎
十佳劇情片: 1) 肖申克的救贖(刺激1995):男人必看的勵志影片。 2) 教父(1、2):經典黑幫片,有此作品,其他同類一概低頭。 3)美國往事:整個人生都在裡面。 4)天堂電影院:每個男人的童年回憶,太經典了。 5)無主之城:人家怎麼能拍出這么牛的電影! 6)活著:也許是中國目前最偉大的電影。 7) 阿甘正傳:教導所有的人要去寬容別人,傻就是福氣。 8) 勇敢的心:民族自尊的好教材,希望大家要愛中國。 9) 楚門的世界:探討人的價值和人性根本的奇思怪作。 10) 音樂之聲:音樂的力量、音樂的快樂! 十佳科幻片 1) 星球大戰系列:開創了一個電影神話。 2) 異次元駭客(第十三層):應該說它比黑客帝國的構思更精妙。 3) 超人:所有漫畫類科幻電影的代表。 4) 終結者(1、2):科幻電影經典中的經典。 5) 12猴子:如此引人深思的科幻電影真不多見。 6) 黑客帝國系列:引發了對現實和未來網路發展的思考,形成了一種黑客文化。 7) 移魂都市(黑暗城市):風格另類的科幻片,結尾出人意表。 8) 超時空接觸:比較嚴肅地探討外星文明問題的力作。 9) 千鈞一發:描寫未來社會人的基因問題的驚險影片,內容和主題俱佳。 10) 2001漫遊太空:經典作品,以嚴肅的科學性和預見性著稱。 十佳戰爭片: 1) 拯救大兵瑞恩:最真實反映戰爭和人性的超級巨作。 2) 獵殺紅色十月:節奏和人物拿捏准確的潛艇影片代表作。 3) 兵臨城下:從獨特的視角描寫二戰的巨片,演員表演到位。 4) 大逃殺:歸入戰爭片只因其太震撼、太殘酷。 5) 巴頓將軍:全景式展示戰爭的代表作,演員表演出色。 6) u-571:效果出眾的新型海戰片,拍得很有特點。 7) 全金屬外殼:庫布里克對戰爭的深刻反思,看過後使人對戰爭產生恐懼。 8) 星際艦隊:科幻性質的戰爭片,士兵的訓練和戰斗的描寫很有煽動性和爭議性。 9)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隨時看起來都心潮澎湃的好電影! 10) 野戰排:反思越戰的經典影片。 十佳動作片 1) 英雄本色(1):吳宇森代表作。 2) 真實的謊言:阿諾演的最溫情和幽默的電影。 3) 生死時速(1):充滿動感,耳目一新! 4) 虎膽龍威系列:呵呵他怎麼總是一身傷卻不死啊!!! 5) 勇闖奪命島(石破天驚):動作片顛峰作品!演員表演出色。 6) 刀鋒戰士(1、2):新式吸血鬼動作片,非常另類和華麗。 7) 神秘的黃玫瑰系列:呵呵因為看的時候年紀小,覺得比西部片還經典。 8) 復仇:也是羅馬尼亞的老電影,這部影片的槍戰讓人百看不厭。 9) 三步殺人曲系列:干凈利落的墨西哥風格槍戰電影。 10) 第一滴血(1):有內涵有力度有故事,是史泰龍為數不多的好片。 十佳恐怖片 1) 奪命狂呼系列:校園恐怖片的代表作,對年輕人的胃口。 2) 殺出個黎明:另類誇張的恐怖片,不嚇人,反而很搞笑和另類。 3) 活死人的黎明:活死人系列代表作,以惡心的僵屍著稱。 4) 驅魔人:畫面陰郁,聲效凄厲,晚上看真的噤若寒蟬! 5) 見鬼:港式恐怖片代表,有恐怖,也有情感。 6) 解剖(1、2):歐洲恐怖片的代表,內容奇怪前衛。 7) 壞品味:指環王導演的早期作品,恐怖而搞笑。 8) 異形系列:科幻類恐怖片經典,1、2、4都很精彩 9) 咒怨:日式恐怖的代表,極其邪惡! 10) 活跳屍:罕見的血腥的黑色幽默! 十佳喜劇片 1) 兩桿大煙槍:在英式幽默和一團亂麻中尋找答案的樂趣 2) 我為瑪麗狂:美國廁所文化的代表,低俗但好玩。 3) 反斗神鷹系列:美式無厘頭動作喜劇。 4) 大話西遊(1、2):經典! 5) 花田喜事:港式老喜劇片的代表,明星雲集。 6) 驚聲尖笑系列:以模仿糟改其他影片取樂的新型喜劇片。 7) 虎口脫險:歐式喜劇片經典作,百看不厭。 8) 金雞:近年少見的優秀香港電影,有很深的內涵。 9) 面具:金凱瑞的成名作。 10) 喜劇之王:周星弛最有內涵的電影。 十佳武俠片 1) 卧虎藏龍:「美」式武俠片的開山之作! 2) 新龍門客棧:現在的武俠片製作模式都是照它來的。 3) 黃飛鴻系列:捧紅了李連傑啊!!! 4) 醉拳:成龍代表作,功夫片黃金時代的作品。 5) 少林寺三十六房:劉家輝的成名作,現在來看也趣味無窮。 6) 少林寺:不用說了,真功夫的代表。 7) 佐羅:法國劍俠片的代表,迷到很多mm。 8) 笑傲江湖:對林青霞扮演的東方不敗印象最深。 9) 座頭市:創新的日本劍俠片,很有特點。 10) 殺死比爾:呵呵,新派東西方結合的功夫片來啦!!!! 十佳驚悚片 1) 死神來臨(1、2):構思巧妙,場景驚人。 2) 黑暗降臨:描寫鬼怪傳說的驚悚片,有些新意思。 3) 沉默的羔羊:獲得奧斯卡獎的驚悚片! 4) 7宗罪:風格陰暗,讓人時不時想逃!表演精緻! 5) 閃靈:可以盡情欣賞傑克尼科爾森的超凡演技。 6) 第六感:此類影片代表作!!結尾精彩之極! 7) 斷頭谷:蒂姆伯頓的驚悚恐怖大作,人頭亂滾! 8) 心慌方(1、2):加拿大導演的匪夷所思之作!!! 9) 本能:不用說了,很色情! 10) 醫院風雲:拉斯馮提爾導演的丹麥影片,嚇的很多人不敢獨自回家。 十佳愛情片 1) 泰坦尼克:商業大作! 2) 漂亮女人:現代版麻雀變鳳凰! 3) 羅馬假日:奧黛麗赫本的經典。 4) 金玉盟:淡淡的幽怨、一生的承諾! 5) 卡薩布蘭卡(北非諜影):經典老片。 6) 畢業生:我們還能找到青春時代的純潔愛情嗎? 7)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時代為背景的愛情名片,節奏緩慢。 8) 保鏢:輕松健康的愛情電影。 9) 克萊默夫婦:對婚姻、兒女進行深入思考的倫理片。 10) 陽光燦爛的日子:屬於我們這些人的青春! 十佳魔幻片 1) 狼族盟約:法式魔幻片,明星眾多的大製作。 2) 印第安納瓊斯(奪寶奇兵)三部曲:斯皮爾伯格和盧卡斯的強大組合! 3) 倩女幽魂:中國鬼電影的里程碑!決不輸於外國片! 4) 魔戒三部曲:偉大的經典的真正的電影!!! 5) 哈利波特系列:新魔幻電影的奇特分支。 6) 魔幻屠龍(龍的心):感情真摯。 7) 木乃伊:幽默和特技結合的娛樂片。 8) 剪刀手愛德華:蒂姆伯頓最有想像力的作品。 9) 小飛俠:嶄新的適合兒童的幻想片。 10) 大魚:多看兩遍吧,活著要善待自己啊! 十佳動畫片 1) 怪物公司:罕見的數碼特技!動人有趣的創意! 2) 冰凍星球:雖然賣座不是很好,但它的場景可是真的漂亮! 3) 辛巴達航海記:巧妙結合手繪和3d技術的優秀作品。 4) 怪物史萊克:健康的愛情觀和幽默的故事! 5) 尋找尼莫(海底總動員):融合溫馨情感和尖端技術的動畫經典。 6) 千與千尋:宮岐峻顛峰之作! 7) 最終幻想:3d人物數碼化的先驅,技術出眾。 8) 吸血鬼獵人:日式風格的華麗吸血鬼大作。 9) 蓋娜:歐洲的動畫大作,風格很怪異! 10) 恐龍:不用說了,好看!
『玖』 求感人的愛情電影,題材不限,狗血的不要,最好是能流淚的。不要中國拍的
《我的女友是機器人》(日本)
《屬於你的我的初戀》(日本)
《悲戀三人行》(泰國)
《天使之戀》(日本)
《水木花》(日本,女主就是戀空里得女主)
《只想告訴你》(不會讓你哭的很厲害,溫馨的)
《瞬》(日)
《只是愛著你》(日本的,最後女主得病死了)
《一公升眼淚》(很感人,日本的)
《紅線》(日本,也很有愛,很感人,故事挺悲哀的)
《綳帶》(日本,比較甜蜜)
《前路漫漫》(日本,很感人)
《樂與路》(日)
《初戀這件小事》(感人,但不悲,細節描寫很好,泰國)
《yes or no》(是一部同志電影,但是很好看,泰國)
《暹羅之戀》(泰國)
《斷背山》(美國,同志,很好看,很感人)
《初雪》(日本和韓國合作影片,也挺好看的)
《交響情人夢》(日)
《失憶少女物語》(日)
《沙漏》(日本)
《big boy》(泰國的,描寫感情的部分隨讓不容易讓人熱淚盈眶,但是這部戲題材很好,男主跳舞超帥)
《下一站,說愛你》(很溫馨,很感人,女主為了追求男主做了很多讓人發笑但是很感人的事)《真愛》(泰國)
《初三大四我愛你》(泰國的,還不錯哦)
《你好,陌生人》(泰國,片子好看,就是男主的長相不是很···)
···其實,有很多很感人的青春電影在暑假都很火,你在網站上去找人氣比較高的,一般都挺好看的,這些劇還有很多,你把這些看完了,抽空在自己去網站上面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