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印度戰爭片是哪部為什麼
印度本土的戰爭片很少,《巴霍巴利王(上)》雖然不算很好看,但自己覺得卻是最好的印度戰爭片了
作為印度製作的史詩電影,《巴霍巴利王(上)》並沒能給出與史詩二字之相並論的邏輯構思,華麗特效的金玉其外下,其浮誇的演技,斷層的故事,不僅無從引人入勝,更虛化了電影的真實,確堪為一部印度特色的「神」片。
鮮明的印度特色,震撼的戰爭畫面,這樣的電影或許能以其神博取印度觀眾的鍾情,但空洞虛假的內在,卻無法如《勇敢的心》般真正觸人心房。文/夢里詩書
⑵ 阿育王的影片評價
《阿育王》是一部綺麗而悲情的印度史詩,但並不是按照歷史史實來拍攝。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片中添加了阿育王與王妃之間的動人愛情故事及大量的歌舞段落,並著重挖掘阿育王內心的情感世界。
為加強宣傳效果,與《阿育王》影片同時發行的還有一本描寫影片拍攝全過程的書,這被譽為印度電影史上的第一次嘗試。
此外,《阿育王》的歌舞顯示出現代感和進步性。融入了快節奏的鼓點和電子韻律,而且充滿了多樣化的抒情。既有大膽潑辣的直抒胸襟,又有溫柔婉約的含蓄流露。影片中溫情歡快和緊張低沉兩種環境化音樂交替始終,這樣就構成了《阿育王》音樂的最大特點——「抒情性音樂插筆」的運用。
這部電影場面宏偉、製作精美、演員演技絲絲入扣,是近年來一部寓歷史情節與商業元素於一體的成功影片。該片曾亮相於2001年9月的威尼斯電影節,廣受好評,並參加2002年美國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角逐。
此片特別適合女性看,主線是愛情,副線才是王室的陰謀與征戰。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⑶ 阿育王的介紹
印度電影《阿育王》是拍攝於2001年,由桑托什·斯萬執導,沙魯克·罕,卡琳娜·卡普主演的愛情片。影片講述了印度傳奇英雄阿育王傳奇的一生。
⑷ 電影阿育王的簡介
阿育王是A國的王子,爸爸還是爺爺扔了一把劍在水裡面,說這把劍很邪惡,出鞘見血那種,然後幼年的阿育王又把劍撿了起來。
阿育王還沒登基,然後跑出去游盪,拔刀相助的救了一個美女和美女的弟弟。結果姐弟兩是B國的王子和公主,阿育王沒告訴美女他是身份,然後兩人相愛,阿育王教美女劍術。
A國內亂殺了阿育王的媽媽並且准備攻打B國,阿育王被迫回國平定政亂,殺了他的叛亂的叔叔,然後攻打B國,在戰爭中B國的幼小的王子,就是阿育王出去野的時候救得那個小孩沒箭射死了,美女用阿育王教的劍術來防衛,被阿育王發現了,然後阿育王就放棄了對B國的攻打,最後他又把劍扔到水裡了。
男豬腳是印度第一帥男,女豬腳很性感,典型的印度美女!
⑸ 求一篇阿育王影評,1500字
我相信有一部分人喜歡印度電影,或者印度歌曲,像我這樣。
在這些人的心目中,印度可能是個神秘奇特的南亞國度,不過如今這個佛教和瑜伽的發源地,已躋身於世界頂尖的計算機軟體開發地。而印度電影也尤為個性,常常是香艷美女加挺拔帥哥(愛情和女性在印度電影中總是受到特別贊美),或者狠毒的後父後母的兄弟姐妹,其間愛恨情仇,陰謀陽謀,再加上大宅人家諸如此類的故事。當然,更個性的是印度電影總少不了大段大段、熱熱鬧鬧、美侖美奐而又千篇一律的歌舞場面,這儼然就是印度電影的唯一標簽,給人以戲不夠歌來湊的嫌疑,你甚至懷疑他們的導演是不是搞混了電影和舞台劇。
的確,自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印度電影進入中國內地後,《流浪者》、《大篷車》、《奴里》之類的名片給人的印象就是如此。實際上,這是因為在世界電影大國的印度本土也尤以歌舞片最受歡迎的緣故。印度有個著名的電影公司寶萊塢,據說是全球出品電影最多的公司,其歌舞片產量非常之巨。
不過,出品於2001年的《阿育王》卻比較另類,被認為是印度新電影的代表作之一。
要說《阿育王》與傳統印度電影相比有什麼不同,至少有以下幾點:
一是對歌舞的新處理。這部電影中的歌舞雖然也不少,但導演並沒有浪費演員們的體力,它並非全片的最大亮點,而是減少到最合理的程度,不僅同樣精彩,不生硬,更富於自然魅力,毫無注水的嫌疑,而且被嵌入情節進程之中,尤其是藝術色彩更強,像欣賞頂尖製作的MTV。在傳統印度電影中,歌舞表演經常是重頭戲,有事沒事來上一段,但好象除了烘托情境和表白人物情感之外,對於情節發展並無多少實際意義。
二是有歐美大片的色彩。整部電影從題材到製作上都有在印度電影中少有的史詩大片感。首先,《阿育王》講述了在印度廣為知曉的古印度孔雀王朝王子(又是同父異母)愛情與復仇的故事,但這一特定歷史背景在該片中並不重要,而是突出了英雄與美女、殺戮與愛情故事本身,情節因此起伏跌宕,從柔情蜜意、情感糾葛,到刀光劍影、插科打諢,外加懸念,現代商業電影元素可謂一應俱全,算是比較典型的好萊塢模式了,似乎也在迎合當代印度年輕人的國際化口味。其次,作為寶萊塢公司當年的商業力作,這部影片的確有意加快印度電影邁向世界的步子,不僅是印度電影史上投資和場面最大、上座率最高的一部戰爭巨片,並且非常重視發行環節,沒上映之前就被熱炒,並最終擒獲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三是藝術表現力更新穎。在《阿育王》中,雖然故事格局和傳統電影並無本質不同(男女愛情、慈母、可愛的孩子、丑角和壞蛋),但導演追求史詩式的表現企圖令人耳目一新。其場面並不象北美戰爭片那樣講究極大鋪排,但與傳統歌舞片相比仍然顯得奢侈。從視覺效果看,其情節與畫面的結合的確達到了眩目的效果,為歌舞片所不能,抒情、搞笑、悲壯、血腥齊備,頓覺大氣而有趣,又令人沉醉於那種陰郁、神秘的曠遠之中。影片中王子的武打橋段設計也非常唯美,不講實用,倒有點舞蹈的錯感。
此外,不僅主角阿育王的性格刻畫較為豐滿,在配角設置上,影片中還有美麗的阿育王妃、卡林加的護國將軍和小王子、阿育王的父皇等更豐富的人物設計,這使全片有了與傳統電影迥然有別的面貌。
據說,當前印度新一代電影人中有一批都有留美研修的背景。傳統總在歷史中演進,這或許是全球化時代文化間交流的必然。這種情形更多的可能是使得當今印度電影加強向北美商業電影的學習,進而影響到印度人的傳統口味。也許,這個千年國度的電影人的藝術思想早已開始脫離保守與傳統,而更趨於現代和開放的變化。
可以說,《阿育王》是至今為止所能看到的最好的印度電影了。其實,就故事本身來說,它算是相當老套了,一個傳奇的鐵血君主從天真到暴力、再到覺醒(出家侍佛)的心路歷程,一個關於「仁慈」主題的故事。但看慣了載歌載舞,就覺得這部電影實在了不起。
當然,影片男一號沙魯克·罕,印度目前的一線明星,號稱「印度的湯姆克魯斯」,演技好,以及影片中如痴如醉的背景音樂,也是吸引眼耳的重要所在了。
⑹ 阿育王電影影評
《阿育王》
編劇:薩可·蘇達貝
導演:薩多·思萬
主演:沙魯克·汗 卡林娜·卡珀
一直就喜歡看史詩型的大片,從《角鬥士》到《特洛伊》,再到《勇敢的心》。當一幕幕恢弘的場面在眼前依次展開的時候,人的靈魂真會從根本之處得到一輪又一輪真實的震撼。我喜歡看兵戎相接的沙場,喜歡看憂郁的透過時空傳遞而來的目光;羨慕體悟到人生哲理的靈魂,也羨慕那熱血沸騰的肉體。史詩里,無論是愛還是恨,無論是家仇還是世情,都能淡定而濃墨重彩的放射出明澈的光芒。然後,啟迪與感悟也從此而生。
初冬的下午,沒有了溫暖的金色陽光,只剩下灰色的不高遠的天空和颯颯吹過的冷風。窩在家裡的時候,依舊做自己的電影功課。打開裝碟的盒子,我挑出《阿育王》,貌似是最適合這個季節的片子吧。
這是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凄美的邂逅,絕望得沒有色彩。
阿育王與公主卡瓦奇的相遇是一場童話。林間初次相逢,卡瓦奇宛若綠野里的精靈,讓阿育王成了為愛情迷失方向的獵人。一見鍾情到締結婚姻,邂逅原本是王子與公主之間一場美麗的故事。然而,一切卻僅僅是悲哀的開始。
阿育王因事回宮,返還時卻得到卡瓦奇慘死軍中的噩耗。殘酷的打擊使得阿育王心灰意冷,不久來自宮廷的暗害也使他身負重傷。在療傷的過程中,阿育王遇到了感情上第二次巨大沖擊,——一位美麗善良的姑娘為了保護阿育王,在新婚之夜失手殺死了刺客,沾滿鮮血的雙手使得她成為了人見人惡的不祥之物。阿育王為了報答姑娘的救命之恩,決定娶她為妻。但他哪裡知道,僥幸逃生的卡瓦奇公主還在人海中苦苦尋找那位名叫帕萬的年輕武士,那位自己深愛的阿育王。
不久,王妃懷孕的消息讓意志消沉的阿育王重新看到了希望,同時也讓那些無時無刻不在暗算他的政敵們惶惶不安,他們罪惡的雙手又再度伸向了王妃肚腹中的小生命,陰謀沒有得逞,但是阿育王一生中所鍾愛的另一位女性,——他的母親卻倒在了血泊之中。憤怒與仇恨改變了阿育王,為了復仇他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兄弟,登上了皇位;為了發泄怒火,阿育王率領大軍南征北討,軍隊所到之處生靈塗炭。阿育王用沾滿鮮血的雙手建立了供歷史見證的豐功偉業,同時也使得自己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眾叛親離。
最為可悲的是,昔日刻骨銘心的戀人竟然與自己在戰場上兵戎相見。卡瓦奇飄飛的長發與黑色的戎裝是一場沉默的葬禮。
戰爭的勝利讓阿育王得到了一切,也失去了一切。最後,心灰意冷的他看透紅塵,出家為僧,結束了自己對孔雀王朝的統治。
這是種絕望的美麗,冷艷得讓人窒息。我隨著那一股股喜悅和憂傷的脈流,體味到生存的蒼涼和一場場恢弘的玩笑。錯,不是一步造就,而是一錯再錯,而錯的原因本來就是一場冷淡的玩笑。卡瓦奇變幻的服飾,從紅色到白色到絳色再到最後的黑色,一層一層的加深,一層一層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婉轉的歌聲,含淚的微笑,堅定的眼神和冷漠的表情,一次一次給人剜心刻骨的痛。我不喜歡阿育王殘酷的面部線條,不喜歡卡瓦奇為死亡拔出來的尖刀。但我在厭惡中喜歡這個結局,散了,便會最終結束這場錯誤。
其實,無論是唯美的邂逅,還是凄美的邂逅,終有一天要散。或者以錯誤的名義,或者以死亡的名義。
⑺ 《阿育王》這部印度電影怎麼樣
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為躲避兄弟間的殘殺而外出旅行,在途中與美麗的卡列加公主卡瓦基邂逅,結為夫妻,一切都象童話般美妙。然而兩人後來不幸失散,阿育王誤以為卡瓦基已死,悲痛欲絕,再加上母親被長兄蘇西碼指使的殺手所殺,於是性情大變,從此嗜血成性,征戰南北,殺戮無數。卡瓦基則回到了卡列加,協助年幼的弟弟阿亞治理國家。阿育王終於向卡列加宣戰,卡瓦基則帶領卡列加的百姓,包括婦孺,浴血奮戰。戰爭結束後,阿育王雖然獲得了勝利,然而當他看見遍地的屍首,愛人卡瓦基憤怒的目光,以及在他懷里死去的阿亞,阿育王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殘暴和血腥,以及給他人帶來的痛苦,於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開始了自己了斷愛和沒有暴力的旅行,成為了一位真正偉大的王。
印度電影中最具特色也是最不可缺的元素就是印度歌舞了,《阿育王》這部影片更是將這個元素發揮到了極至,裡面的數段歌舞都十分精彩,音樂奔放,歌聲媚惑,舞蹈熱情,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整個劇情。而間或出現的三位士兵之間的調侃也多少給影片帶來了一份詼諧,最激動人心的則是卡列加大戰,雖然近年來有許多號稱史詩般的電影,如《暹羅皇後》、《阿瑟王》等,都有氣勢恢弘的戰爭場面,但是卡列加大戰卻更讓人感動,當無數的卡列加百姓主動拿起鋤頭、斧頭等平時的工作用具,與阿育王的士兵們決戰,誓死捍衛自己的家園,那份面臨災難毫不畏懼、不屈服於強暴的精神,讓人震撼不已。
這部電影改變了我原先對印度的一些偏見,同時也勾起了我想去印度走走的念頭。
⑻ 阿育王的藝術形象
傳說這要從佛在世時說起,佛在世時,入城托缽,一個名叫德勝的童子正在用泥土做游戲,他見到佛陀來了,相好庄嚴生起了歡喜心,於是他就手捧泥沙作食物狀,供養佛陀。佛陀歡喜的接受了他的供養,並且告訴阿難:由於這個小孩今天無所求的真誠的供養佛陀,雖然只是一缽沙土,但以此功德,佛離世後百年,此小兒當作轉輪聖王,因果不虛的輪回,從暴君的傳奇轉變,建立八萬四千佛塔佛教史上最有名的護法國王。
2001年,印度投資最大的史詩電影《阿育王》當中,年輕英俊的王子有著美麗卻傷感的愛情。了解他大概的生平,再看這部電影,這個生活在遠方又跟我們相距很多很多年的人,顯得充滿生機。
⑼ 阿育王電影
鏈接:
《阿育王》是由桑托什·斯萬執導,沙魯克·罕,卡琳娜·卡普等主演的愛情片。影片於2001年9月13日在加拿大上映。影片講述了印度阿育王與公主卡瓦奇的愛情,以及阿育王在經歷了母親被殺的打擊之後,最終用血腥手段登上王位的故事。作為古印度歷史上最強大的孔雀王朝的王子之一,年輕的阿育王(沙魯克·罕飾)因其不同凡響的才能而受到一幫同父異母兄弟的嫉恨,都欲除之而後快。在母親達罕王後(SubhashiniAli飾)的苦苦勸說之下,阿育王離開險惡的皇宮,開始了自己苦行僧式的雲游生涯。
⑽ 印度的一部電影是爭奪皇位的
印度電影《阿育王》拍攝於2001年,由沙魯克·罕,卡琳娜·卡普主演。影片講述了印度傳奇英雄阿育王傳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