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以看電影為題寫一篇作文
昨天晚上,我一個人在宿舍里靜靜地看完了《辛德勒的名單》。從第一次開槍殺人,到最後結束,我的心一直都是綳緊著、懸空著、糾結著、吶喊著的。看到最後,我的眼淚情不自禁的就撲簌簌地掉下來了。合上筆記本,我躺在床上,頭腦中始終浮現著剛才的畫面,思考良久。
看完《辛德勒的名單》,我真的不知道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是罪惡,什麼是善良?還有什麼能比人更邪惡,又還有什麼能比人更善良?
反觀我們現在的社會,人人都在抱怨,抱怨這個社會變得這么現實,變得這么黑暗,變得這么勢利眼,變得這么不公平。可我要問,是誰讓這個社會變得這么現實,這么黑暗,這么勢利眼,這么不公平?是人,是我們自己;邪惡的人,善良的人;邪惡的我們,善良的我們。我們每天就只會抱怨,只會憤世嫉俗,只會臭罵社會不公,只會諷刺政府腐敗。可是我們忘記了一件事情:社會是由我們組成,由一個個的人組成。那麼,我們每天的抱怨,每天憤世嫉俗,每天臭罵社會不公,每天諷刺政府腐敗,其實,這都是在抱怨我們自己,憤慨我們自己,臭罵我們自己,諷刺我們自己。不是嗎?每天,都是我們自己在參與這個社會,運作這個社會,掌控這個社會,主導這個社會。
你敢說阿蒙將軍不是人嗎?你敢說他不是由一個普通的夫妻生下並撫養長大的人嗎?你敢說他在成為將軍之前不是一個普通的人嗎?即使成為將軍之後,他不也是一個跟我們一樣有著一顆頭、四肢、五臟六腑的普通的人嗎?
你又敢說辛德勒不是人嗎?你敢說他不是一個普通的生意人嗎?你敢說他活著的社會不是和我們一樣由我們人組成的社會嗎?
然而,一個成為人間大惡,一個卻成為人間至善!這是何其大的區別,這是何其大的變化?同樣是由人生養長大的,同樣長在一個藍天下,共同沐浴著一個太陽,為什麼卻會這樣?我很不解。
我陷入一片沉思,深思我們自己,深思我們人類,深思這個社會,深思這社會中發生的一切:惡和善,丑和美。我不知道是什麼造成我們人這么大的區別?是什麼把我們變成如此邪惡,又如此仁慈。我開始懷疑人之初,性本善;我開始相信龍勃羅梭的天生犯罪人論。然而,我又那麼不敢輕易的懷疑,不敢輕易的相信。
我依然在思考,思考得無法入睡,思考得痛恨人類,痛恨自己。阿蒙將軍自出生就像惡魔一般邪惡嗎?辛德勒又是自出生就至善至仁嗎?阿蒙將軍放過了一個弄臟他馬鞍的小伙,放過了一個工作時間吸煙的姑娘,這說明他有人性善的一面;而辛德勒在家鄉的時候曾是一個不務正業的痞子,喜歡女人的花心公子,這說明他也有人性惡的一面。
那麼,是什麼把人性惡的一面發揮,是什麼把人性善的一面弘揚呢?辛德勒和阿蒙將軍在陽台上的關於權利的談話揭示出阿蒙將軍的慾望,促使他成為惡魔的禍首;而辛德勒夫人和辛德勒在酒吧里的關於辛德勒事業的那一番談話,則解釋了在辛德勒心裡的動機,促使他變得至善的動機。
讓我們再一次回過來看看我們自己:我們抱怨、憤慨、悲嘆、嘲笑、諷刺這個社會,然而,我們卻沒有把自己放進這個社會里,總是把自己當做社會之外的第三者來旁觀,來做這些評斷。頓時,我覺得可笑起來:我們總是希望這個社會變好,變得善良,變得公平,卻總是不把自己當做其中的一份子來要求自己。我們跟風,我們隨大流,我們同流合污,我們趨利避害,我們袖手旁觀,我們縱容了邪惡,我們腐蝕了社會,我們造就了這個社會!
所以,你還抱怨嗎?你還悲嘆嗎?你還憤慨嗎?那麼,你抱怨的是你自己,你悲嘆的是你自己,你憤慨的是你自己,所有的這一些,都是你、我,我們自己所造成的!這是我們人類自作自受!
② 第七屆絲路電影節以什麼為主題
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以「絲路連接世界電影和合文明」為主題,於2020年10月11日至16日在西安舉辦。吸引了來自116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餘部作品參加。本屆電影節旨在打造專業化、國際化電影盛會,宣傳展示陝西新時代新擔當新形象。
「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由國家電影局指導,陝西省人民政府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每年一屆,由陝西、福建兩省輪流主辦。「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以電影為紐帶,搭建電影交流交易國際平台,促進絲路沿線各國及發展中國家文化交流與合作,提高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打造一帶一路國家間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
③ 有哪些以電影為主題的雜志或者說月刊
《看電影》《環球影院》等
④ 以看電影為主題的作文可不可以寫電影的主要內容
今天,我們去看電影了,我們排成四隊走到影劇院,影劇院緊靠著永和豆漿。我們進了電影院就找個位子坐下來,等著看從來沒有看過的電影。忽然門關上了,燈滅了,窗簾也被拉上了。突然,後面有一個大燈照了過來,照在前面一塊大布上,我們在大布上看到了好看的動畫電影。
電影裡面有一隻袋鼠,它的名字叫袋袋鼠,它從石頭上跳下來轉了五圈,又翻了五個跟頭,跟著又轉了兩圈才落在地上,它簡直是太厲害了,我真想跟它學習學習,可是它卻在電影布里。
電影里的故事,一會兒可怕,一會兒好玩,一會兒神奇,一會兒厲害。回家後,爸爸問我電影的名字,因為電影院里聲音太響了,我是把耳朵捂起來看的,上面的字我也不認識,所以沒辦法告訴他。
今天的電影真是好看極了,小朋友們都開心,我也非常地開心,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看電影喲!
⑤ 以電影為話題800字文章
「回家、離家」走向「探索與發現」 在沈義貞眼裡,百年中國電影可分為4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回家與離家(1905年—1931年),大時代與小人物(1931年—1949年),英雄與集體(1949年—1966年),探索與發現(1976年—現在)。「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1905年誕生後,中國電影的百年旅程為我們留下了一幅幅精彩紛呈的電影畫卷。」沈義貞說,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階段,和世界電影發展過程一樣,是無聲片時代。在這個階段,中國以「回家與離家」為主題,拍攝了大量優秀的無聲片。如改編自上個世紀20年代上海灘一個真實案件的《閻瑞生》,從家庭角度介入社會,講述一個離家到上海謀生的洋行買辦閻瑞生,夥同朋友劫殺一個妓女的故事。已經具備了現代娛樂電影的所有元素:色情、兇殺、追捕、懸疑、武打等。第二階段以「大時代與小人物」為主題,拍攝了《春蠶》、《漁光曲》、《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優秀影片,通過農民、漁民、手工業者等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反映一個動盪的大時代。第三階段以「英雄和集體」為主題,用《林則徐》、《英雄兒女》、《早春二月》等影片,反映新中國成立前後的社會生活和各行各業、各條戰線上的斗爭。第四階段以「探索與發現」為主題,拍攝出《芙蓉鎮》、《人生》、《紅高粱》、《霸王別姬》等電影,探索中國電影新的發展道路。 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兩大法寶 「中國電影的百年發展歷程,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電影財富,其中就包括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兩大法寶。」沈義貞說,第一大法寶是武俠。在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階段,張石川導演拍攝了改編自《江湖奇俠傳》的中國第一部武俠電影《火燒紅蓮寺》,連拍18集,在全國各大城市放映後引起轟動。因為武俠劇營造的江湖世界,那時就是成年人暫時逃離現實生活焦慮和壓力的童話。現在,隨著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武俠劇不但是中國人消解焦慮和壓力的首選,也是外國人的選擇之一。中國特有的武俠因此成為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一大法寶,《卧虎藏龍》等武俠劇的大受歡迎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第二大法寶是來自中國電影發展第三階段的英雄群像。沈義貞說,從1949年到1966年,中國電影的最大成就是,為我們貢獻了一大批為了新中國的誕生,或為了保衛新中國而浴血奮戰,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群像:林則徐、鄧世昌、洪常青、江姐、楊子榮、董存瑞、劉胡蘭、小兵張嘎、王成……他們既是中國人的重要精神遺產和精神資源,也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與外國電影相抗衡的文化資本。因為,無論對哪一個國家而言,為民族解放、國家獨立而獻身的人都是人民心中的英雄。 關注現實的電影才會好看 「為什麼中國現在的電影不好看?因為現在的電影人不關注現實,無法走進觀眾的心裡。」沈義貞說,關注現實既是中國電影的一個優秀傳統,也是很多影片廣受觀眾喜歡的原因。中國電影要走向世界,除了重視上述提到的兩大法寶外,還必須堅持現實主義精神,多拍一些觀眾愛看的電影。他舉例說,代表中國無聲片最高成就的《漁光曲》,既描寫了貧苦漁民小貓、小猴走投無路、求告無門的悲苦人生,也反映了知識分子何子英實業救國夢的破滅。因此,這部極具現實意義的影片,不但在酷暑下的上海連放84天,場場爆滿,還最終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獲獎的影片。再如《一江春水向東流》,則以史詩般的筆觸,全景式、全方位地反映了動盪時代給中國普通百姓家庭造成的災難,成為代表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最高成就的經典作品。還有,《芙蓉鎮》、《老井》、《人到中年》、《人生》、《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等影片的成功,無不體現了這一點。南京日報記者宋廣玉實習生 謝玢 1 世界電影的產生和發展 (一)十九世紀30年代,電影開始了它的誕生前的技術准備期,也叫做發明期。 早在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上述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了原始的動畫片。 攝影技術的改進,是電影得以誕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認為攝影技術的發展為電影的發明提供了必備條件。早在1826年,法國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時間8小時。而在初期的銀板照相出現以後,一張照片縮短至30分鍾左右,由於感光材料的不斷更新使用,攝影的時間也在不斷縮短。1840年拍攝一張照片僅需20分鍾,1851年,濕性珂珞酊底版製成後,攝影速度就縮短到了1秒,這時候 「運動照片」的拍攝已經在克勞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實驗拍攝中獲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國舊金山的攝影師愛德華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機拍攝飛騰的奔馬的分解動作組照,經過長達六年多的無數次拍攝實驗終於成功,接著他又在幻燈上放映成功。即在銀幕上看到了駿馬的奔跑,受此啟發,1882年,法國生理學家馬萊改進了連續攝影方法,試製成功了「攝影槍」,並在另一位發明家強森製造的 「轉動攝影器」的基礎上,又創造了「活動底片連續攝影機」,1888年9月,他把利用軟盤膠片拍下的活動照片獻給了法國科學院。 在1888-1895年期間,法、美、英、德、比利時、瑞典等國都有拍攝影像和放映的試驗。1888年,法國人雷諾試制了 「光學影戲機」,用此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動畫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在發明了電影留影機後,又經過5年的實驗後,發明了電影視鏡。他將攝制的膠片影像在紐約公映,轟動了美國。但他的電影視鏡每次僅能供一人觀賞,一次放幾十英尺的膠片,內容是跑馬、舞蹈表演等。他的電影視鏡是利用膠片的連續轉動,造成活動的幻覺,可以說最原始的電影發明應該是屬愛迪生的。他的電影視鏡傳到我國後被稱之為 「西洋鏡」。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 「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 「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活動電影機」有攝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種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畫格的速度拍攝和放映影片,圖像清晰穩定。1895年3月22日,他們在巴黎法國科技大會上首放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獲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里,正式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制的一批紀實短片,有《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的大門》等12部影片。盧米埃爾兄弟是第一個利用銀幕進行投射式放映電影的人。史學家們認為,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和放映已經脫離了實驗階段,因此,他們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電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為電影誕生之時,盧米埃爾兄弟自然當之無愧地成為 「電影之父」。
⑥ 以我最喜愛的一部電影為題寫一篇600字的作文
2012電影介紹:場面巨大 劇情粗糙
核心提示:但說到底,這不過是部災難大片,本質上跟小時候看的彗星撞地球沒什麼區別。再換句話說,這片子只不過借了一個2012的殼,實質還是老套的災難片。
2012電影介紹:劇情簡介
2012電影介紹:一流場面,二流劇情,外加尷尬的人道
在一部電影里把世界搞垮,也確實不容易。所以我斟酌了半天,覺得雖然劇情很2,但沖著大場面,給打了四星。
大場面沒話說,山崩地裂,天上砸來火球,洪水吞沒陸地,世人熟悉的高樓大廈和自然景觀都灰飛煙滅,有種打游戲時的恐懼和快感。如果世界末日真的要來了,我們平常琢磨的那點兒小事兒算什麼呢!錢堆出來的大樓一秒鍾就沒了,無數細小的人粒被吹散、撕裂,我們太脆弱太渺小!
但說到底,這不過是部災難大片,本質上跟小時候看的彗星撞地球沒什麼區別。再換句話說,這片子只不過借了一個2012的殼,實質還是老套的災難片。
沒有懸念,沒有意外,只有看得讓人視覺疲勞的求生,還有大難臨頭之下的尷尬人道主義精神。
逃生的技術又是飆車和開飛機,總覺得似曾相識,少了點兒創意。唯一有技術含量的,就是強調了一下大賓利的聲控系統。至於那些方舟,除了大之外,還是大,沒太大看點。
說老實話,情節和人物設置實在有點兒讓人不敢恭維。
首先是那個臨死之前露了半邊屁股的嬉皮士,小老頭每天大high著廣播2012,按照片中的說法相關的知情人都被暗殺了,那他怎麼一直沒事兒呢?就算當個瘋子不殺他,至少也得把博客封了,逐出黃石公園吧!軍隊都進來了,他還在那兒報道,實在有點兒蹊蹺。
主角的身份也有點兒讓人不解,失意作家又給俄羅斯大富豪開車?大富豪一般都是有固定司機的啊,幹嘛顧一個不靠譜作家呢?
主角他們一家去黃石公園玩,入了禁區,怎麼會要大地質學家去詢問他們呢?想不通,奇怪。這么牽強地安排兩人認識,實在有點兒自降大片的編劇水準。
美國總統又一次被塑造成了親民英雄,也少不了自私自利的指揮官和激情澎湃的善良年輕學者,挺無聊的。
片子的節奏也不是很緊湊,基本上都是在等大場面,對劇情沒什麼期待。特別是快結尾那裡,為了一個閘門搞了半天,看得那叫一個著急上火。
不過片中亞非絕對崛起,中國人民解放軍正面的亮相,發覺末日來臨的印度學者,非洲也在浩劫後成了世界高點。
買方舟艙位的也是俄羅斯和沙特巨富,一出手就是幾十億歐元呢!我還真喜歡那個俄羅斯大款尤里,演得可好了!片中,也就是他那一段的感情刻畫還比較完整豐富。
世界末日,還是中國扛下了拯救人類的大旗,世界之勢之所趨嘛!再說中國市場那麼大,昨天看的時候幾乎滿場了,不給點兒中國元素實在說不過去。
可惜鮮有老外對東方文化真正理解,總是拿幾個禪宗故事忽悠人。茶杯的故事都被用爛了,這次換湯不換葯,還把禪宗的故事蓋到了喇嘛頭上,這是說明老外的知識淺薄呢?還是淺薄呢?
之前我老說2012,大多數人都覺得是無稽之談,99年那會兒不也鬧了一次世界末日嗎?什麼也沒發生啊!
但2012的意義是不同的,神秘預言、宗教和科學終於三位一體,不約而同把世界終點的指針撥到了2012年的12月21日。
去網上查一下,真真假假的各種言論能讓你看上一個禮拜,由此能編大把的小說了,好玩得不行。
其實從去年開始,我就會在閑著的時候搜索一下2012的信息,加入了許多相關豆瓣小組,也一度看得半夜都不睡覺。
只有一種說法我可以認同的,那就是2012不是結束,而是一個結點。人類已經走到了一個交叉點,所謂的發展破壞了地球,也淹沒了靈性,我們需要一次重生。
相比之下,同期在國內上映的《神秘代碼》(knowing)就有意思得多。它和2012中說闡述的地球滅亡原因完全一致,均為太陽活動引爆了中微子。但《神秘代碼》的編劇雖然也有漏洞,但加入了懸疑驚悚元素,技術含量高很多。更重要的是,《神秘代碼》的寓意來說更加開闊,放眼宇宙,對末日更加從容,更加釋放。
看完《2012》覺得有些堵,我在想那些沒有登上方舟的大多數......這部電影中的人道讓人尷尬。總覺再踏上大陸,便又開始了下一輪對地球的摧殘,遲早還要滅亡,人類在精神上並沒有進步。
《神秘代碼》至少把觸角深入了外太空,引入了外星智慧的概念。相信那些被選中的孩子們,會在宇宙中汲取更高的能量,待地球恢復後,應該能將智慧帶回來,開始嶄新的紀元。
而在《2012》中,那幫政客和富豪上了船,在大難下表現出了點兒人性,但也許登上大陸後,陰暗面又要開始蔓延了吧......
《2012》這部電影,頂多是部視覺上做得不錯的災難大片,它還不能給予觀眾靈魂上的洗禮。
當然了,光看看那些毀滅畫面就已經很受教育了,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兒了,我們都是渺小的生物而已,分分鍾就可以被摧毀。物質是不可靠的,大愛才能提供出路.
⑦ 以電影為主題抒發情感的文章該怎麼寫
那要看親這件事是敘述的是人還是物了,寫作方法寫作手法有很多種的,親可以自己看一下
擬人法
把動物比擬成人要注意找出動物的特徵與人相似之處,並進行細致的描繪。把動物比擬成人,首先要從整體上把它比擬成人,然後找出局部相似之處。這樣,我們讀了以後才能有整體感。如果只抓住局部進行比擬,容易顯得不倫不類,不易讀者想像。把動物比擬成人,也用於動物動作的描寫。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動想像動物動作的目的。
化動法
想像物品的動態要與靜態描寫相結合,這樣才能相映成趣。文章從描寫靜態轉入想像動態或從動態轉入想像靜態,描寫要交代清楚,否則會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像的物品動態要符合物品的特點,使人讀了可信。
說明法
採用說明法描寫物品時,首先要真實地說明它的特點,其次要抓住重點來說明。例如對物品的各部分進行說明時,有的部分,可以說明它的質地;有的部分,可以說明它的特點;有的部分,可以說明它的作用。此外說明物品的歷史、特點或用途時要圍繞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遠。
運用「五覺」法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顏色、形狀;耳朵可以聽到各樣的聲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頭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澀;皮膚可以感知物品的軟硬、冷熱。我們描寫物品時,可以通過各種感覺器官的感受來寫物品的特點。採用「五覺」法來描寫物品,要注意圍繞物品最主要的特點寫,切忌支離破碎。此外,還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描述。
借物抒情法
借物抒情要求我們在描寫物品時,把感情寄託於對事物的愛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感情。運用借物抒情的方法,關鍵是找准物品的特點與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鳴的地方,使物品與感情相統一,使感情有所依託。
⑧ 以一部電影為題寫一篇作文400字
綠皮書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位黑人鋼琴家前往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進行巡演,而且他的司機是一位白人。這部電影還獲得了奧斯卡獎。
⑨ 以我最喜歡的中國電影為題,寫一篇英語作文
寫作思路:根據題目要求,可以以生活中某個相關事情作為主題,最後總結自己的感受。
I like watching movies very much. My favorite movie is Twilight. It is a beautiful love story between vampire and mankind. The main characters are named Edward and Bella. They can』t help loving each other.
我非常喜歡看電影。我最喜歡的電影是暮光之城之暮色。講的是吸血鬼和人類之間的唯美的愛情故事。主角是愛德華和貝拉。他們無可救葯的愛上對方。
Edward is a vampire who has lived hundreds of years, while Bella just a ordinary high school student. They are classmates. When Bella recognizes that Edward is a vampire,
愛德華是一個活了數百年的吸血鬼,而貝拉只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他們是同學。當貝拉知道愛德華是吸血鬼時,她還是頂著方方面面的壓力選擇愛他。而愛德華也選擇不惜一切代價來保護貝拉。這就是他們愛情的開始。
she still chooses to love him under the pressure of every aspect. And Edward also pick the choice to protect Bella at all costs. This is their beginning of love.
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所以我看了四遍了。我覺得那裡面的電影明星非常漂亮,英俊。
I like this movie so much that I have seen it four times. I think the movie stars in it are very beautiful and handsome. Secondly, the plot is very attractive and excited. And the scenery is beautiful too. In a word, I just like it the moment I see it.
其次,它的情節很有吸引力,讓我很興奮。風景也很漂亮。總之,第一次看到它時,我就是喜歡它了。
⑩ 電影的主題有哪些
1,動作主題
動作片(Action Films)又稱為驚險動作片(Action-Adventure Films),是以強烈緊張的驚險動作和視聽張力為核心的影片類型。具備巨大的沖擊力、持續的高效動能、一系列外在驚險動作和事件。
2,奇幻主題
奇幻電影,這類型的電影都大量的包含魔法、超自然現實事件、或是幻想生物如龍、半獸人以及幻想世界如魔戒中的中土。
3,喜劇主題
喜劇片是電影的一種類型,其中主要強調的是幽默。《電影藝術詞典》對喜劇片的定義是:「以產生結果是笑的效果為特徵的故事片。
4,恐怖主題
恐怖電影,以製造恐怖為目的的一種影片。故事內容荒誕離奇,引起恐怖。如描寫鬼怪作祟、勾魂攝魄,描寫兇猛動物噬人等等,使觀眾毛骨悚然。
5,愛情主題
愛情電影指的是那些中心劇情主要圍繞著故事主角戀愛關系發展的電影。該類電影常見的主題是,電影中的角色們基於相互間新發現的魅力而作出相應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