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要了解歌手「貓王」的身世
22年傳奇演藝生涯
88張金唱片 67張白金唱片
1100場演唱會
10億張全球唱片總銷售
30首曠世冠軍曲
1張跨世珍藏的世紀精選
曠世成就 無人能及 世紀絕響 不朽傳奇
地球上最偉大的藝人 永不殞落的萬世巨星
搖滾樂之王 貓王
不朽的傳奇——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
埃爾維斯·普雷斯利可能是20世紀美國流行音樂中最重要的人物。他雖然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但無可爭議的是他使搖滾樂在世界范圍的流行普及化。單從他的唱片銷量上就可以看出,他的影響力是非凡的。從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這20年間,他的國際熱門歌曲一打兒接一打兒,甚至在他去世之後他的任何再版唱片都能保持極其穩定的銷量。毋庸置疑,他是流行音樂歷史上唱片銷量最高的藝人。
普雷斯利於1935年1月8日出生在密西西比州的一個貧窮的農場工人家庭里,全名叫埃爾維斯·阿倫·普雷斯利(Elvis Aaron Presley)(他簽名時總用「Aron」這個字)。他最早的音樂方面的經歷是在教堂的唱詩班演唱,教堂里佈道者和做禮拜的人們情緒激昂的搖擺晃動、載歌載舞為普雷斯利那著名的胯部扭動動作提供了基礎,他的這一動作是全國億萬電視觀眾對他產生爭議的焦點之一。
普雷斯利10歲時候就首次登台表演,在密西西比--亞拉巴馬博覽會上演唱了一首催人淚下的鄉村歌曲「老牧師」(Old Shep)。1948年,他隨父母遷到了孟菲斯。在這里普雷斯利開始同一些職業樂手接觸,並偶爾參加四人福音歌曲演唱組「黑森林兄弟」(Blackwood Brothers)的演出,甚至差一點加入了該樂隊。不過他自己的音樂生涯是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下開始的--普雷斯利去孟菲斯錄音服務公司的錄音棚去錄制一首歌曲作為送給他母親的禮物。這家錄音棚的老闆是薩姆·菲利普斯(Sam Phillips),他當時剛剛建立了自己的Sun唱片公司。菲利普斯的助手馬里恩·凱斯克(Marion Keisker)覺得普雷斯利很有潛力,就記下了他的地址。差不多一年之後,1954年6月,菲利普斯讓普雷斯利去公司錄制一首來自納什維爾的歌曲。此外,他邀請了本地的樂手斯科蒂·穆爾(Scotty Moore,吉他)和比爾·布萊克(Bill Black,貝司)為普雷斯利伴奏。但是這一組合的效果並不理想,直到普雷斯利演唱了阿瑟·克魯杜皮茨(Arthur Crupiz)的節奏與布魯斯歌曲「好極了」(That's All Right),他們才找到了感覺。這首歌曲最終成為普雷斯利在Sun唱片公司的首張單曲唱片,並在當地很受歡迎。
Sun公司在英國由HMV公司發行的普雷斯利的一些單曲唱片總在一面收集一首布魯斯歌曲,而在另一面收集一首鄉村歌曲,並且在表演上都採取了激進的、與眾不同的方式。這些唱片包括了「好極了」(That's All Right)和比爾·蒙羅(Bill Monroe)的「肯塔基的藍月亮」(Blue Moon of Kentucky)、「今夜好好搖擺」(Good Rocking Tonight)/「我不管太陽出不出來」(I Don't Care If the Sun Don't Shine)、「奶牛布魯斯布吉」(Milk Cow Blues Boogie)/「你是個傷心人」(You're a Heartbreaker)、「親愛的,讓我們去看戲」(Baby Let's Play House)/「我在左,你在右,她走了」(I'm Left, You're Right, She's Gone)以及「神秘列車」(Mystery Train)/「我忘了是否記得」(I Forgot to Remember to Forget)。那些由Sun公司錄制但是在發行之前就被RCA公司買走的作品包括了「我愛你,因為」(I Love You Because)的兩個版本(其中於1954年7月錄制的版本直到1974年才收入專輯《埃爾維斯,傳奇歌手:第1集》(Elvis A Legendary Performer: Vol·1))以及「藍月亮」(Blue Moon)、「我永遠不叫你走,小寶貝」(I'll Never Let You Go (Little Darlin')、「正因為」(Just Because)和那首出色的「試圖靠近你」(Trying to Get to You)。其它未發行的這個時期的歌曲被收入到一張非法發行的專輯《今夜好好搖擺》之中。
絕大部分演唱節奏與布魯斯歌曲的白人搖滾歌星都沖淡了這類作品原有的力量,例如普雷斯利在青少年觀眾中的主要競爭對手帕特·布恩(Pat Boone)。同帕特布恩不同,在Sun公司錄音的作品中,普雷斯利顯示出對黑人音樂家風格的深刻理解。他從來不是簡單地照搬別人的歌曲,在電台音樂節目主持人方塔納(Fontana,鼓手)以及比爾·布萊克和斯科蒂·穆爾的協助下,他總是以一種新的方式來處理這些作品。普雷斯利在RCA公司最初的錄音是於1956年1月在納什維爾進行的,他的伴奏陣容包括了切特·阿特金斯(Chet Atkins)和「約旦人」(Jordanaires)樂隊等。而其後的一些唱片幾乎都是在公司位於紐約的主要錄音棚里錄制的。評論界認為普雷斯利加盟RCA公司預示著他作品的質量迅速下降,而這一趨勢一直繼續了下去。盡管這一期間(至1958年普雷斯利參軍之前)錄制的唱片顯示出普雷斯利在音樂的風格和內容上的相當大的變化,但是從歷史角度來看,這些作品所形成的流派其實是50年代主流搖滾樂的精華。
「不要太冷酷」(Don't Be Cruel)和「單方面風流韻事」(One Sided Love Affair)之類的歌曲體現了普雷斯利從輕快、瘋狂的Sun公司風格到以後的壓抑、陰暗、沉重的風格的過渡。後者更傾向於商業化,但是依舊保持了令人興奮和性感的特點。而且,正是這類歌曲,通過在電視台黃金時間播出,尤其是通過普雷斯利那憂郁的形象,把無數白人青少年引向了搖滾音樂,例如「傷心旅店」(Heartbreak Hotel)和「獵犬」(Hound Dog)。一些錄制較早,但直到普雷斯利去德國服兵股期間才發行的作品也具有這一風格:「一夜」(One Night)、「我心靈受創」(I Got Stung)。「我這個笨蛋」(A Fool Such As I)以及「太多的愛」(Big Hunk O' Love)。
到了50年代後期,普雷斯利已具有了極高的身價,他的歌曲也處理得越來越精緻和得心應手。1956年9月,RCA公司作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嘗試:將普雷斯利的7首單曲同時發行,結果從8月到12月,普雷斯利每周都高居排行榜首。與此同時,帕克「上校」正在忙於進一步樹立普雷斯利的形象——拍攝普雷斯利的首部電影《溫柔地愛我》(Love Me Tender)並同意製造商們製作從鑰匙環到枕套的各種普雷斯利紀念品。同樣,在唱片的錄制中也體現了一種商業上的精明,普雷斯利於1957年出版的專輯《埃爾維斯的聖誕集錦》(Elvis' Christmas Album)是一張民歌和搖滾歌曲巧妙的混合體,其中還不失機地加入了一些宗教、合唱及流行的節目歌曲。作為對普雷斯利的音樂質量和帕克的市場經營技術的很好驗證,兩年之後普雷斯利服役歸來,他的受歡迎的程度居然沒有絲毫的降低。
1960年3月,從德國服兵役歸來的普雷斯利仍一成不變地保持著他1958年時那種粗暴和「別干涉我」的風格。但是專輯《埃爾維斯回來了》(Elvis is Back)卻似乎在重新回到節奏與布魯斯和鄉村音樂同開始一種新的溫柔的演唱方法之間徘徊。這種溫柔的嗓音風格非但沒有加入任何新的感覺,反而喪失了原有的強烈的感情色彩。這一特點貫穿了普雷斯利以後的大部分作品。
唱片「粘上你」推出和美國的「披頭士狂熱」(Beatlemania)開始興起期間,普雷斯利仍舊保持了他最傑出的以出版單曲為主的歌星地位,雖然只有為數極少的唱片:例如「布魯斯彌撒」(A Mess Of Blues)和「這是最後的火焰」(It is Latest Flame)/「小妹妹」(Little Sister)——重現了他50年代的光輝。盡管從銷量上看,普雷斯利正處於他事業的頂峰,但事實上他的形象已遠不如50年代時那麼有力。絕大部分的熱門歌曲都是一些舒緩的作品,如「或是現在或是永不」(It's Now Or Never)、「你今夜否是否孤獨」(Are You Lonesome Tonight)和「投降」(Surrender),或者是從電影中選的插曲,如「無情的心」(Wooden Heart)和「鄉間野趣」(Wild in the Country)。此外,他還推出了一些專輯,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從他開始出演的一大串好萊塢音樂片中選出的插曲組成的。
60年代早期,普雷斯利開始了他一年拍攝三部電影的生涯。這些典型的好萊塢影片一部比一部令人生厭,而普雷斯利則自己演唱了其中的全部歌曲,這些只是用來填補空洞的電影情節的歌曲往往都是第三流的。這期間的唱片包括了從「迷人的好運」(Good Luck Charm)開始的一系列單曲「她與你無緣」(She's Not for You)、「回到發送器」(Return to Sender)和「出售一顆破碎的心」(One Broken Heart for Sale)。
普雷斯利最早的影片:《溫柔地愛我》(1956)、《愛你》(Loving You)(1957)、《監獄搖滾》(Jailhouse Rock)(1958)中所採用的歌曲以及詞曲作者的標准同當時他的單曲唱片是相同的,但是此後專門為普雷斯利拍攝的電影,如《燃燒的星》(Flaming Star)(1960)和《鄉間野趣》(1961)則都沒有給人們留下什麼印象,這些影片前後有20多部。
從他的電視節目中選出的單曲「假如我會做夢」(If I Can Dream)非常的有力,好像試圖一下子擺脫他60年代的柔弱性,隨後他於1969年初回到孟菲斯去錄制專輯《埃爾維斯在孟菲斯》(Elvis in Memphis),他使用了奇普斯·莫曼(Chips Moman)的「美國錄音棚」,並由當地的一些傑出音樂家組成他的伴奏團體,這張專輯在一段時期內成為他最激動人心的作品。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從普雷斯利自1960年開始的下降趨勢中可以看出他在作品選擇中傾向於商業化程度較低的音樂,而不是他以前的歌曲。他早期錄制黑人音樂的做法一直持續到70年代。他分別於1958年和1973年錄制了艾弗里·喬·亨特(Ivory Joe Hunter)的歌曲,而他服役之後的唱片中包括了選自諸如查克·傑克遜(Chuck Jackson)、利特爾·沃爾特(Little Walter)、O·C·史密斯(O·C· Smith)、「航海者」(Coasters)、傑里·巴特勒(Jerry Butler)、凱蒂·萊斯特(Ketty Lester)、查克·貝里(Chuck Berry)、「車軸草」(Clovers)、「流浪者」(Drifters)、魯弗斯·托馬斯(Rufus Thomas)、威利·狄克遜(Willie Dixon)等音樂家的作品,此外,普雷斯利還演唱了新一代南部作家的作品,例如傑里·里德(Jerry Reed)的「吉他手」(Guitar Man)、麥克·戴維斯(Mac Davis)的「在貧民區」(In the Ghetto)、托尼·喬·懷特(Tony Joe White)的「Polk Salad Annie」和丹尼斯·林德(Dennis Linde)的「熾烈的愛」(Burning Love)。
在挑選歌曲上所作出的這一系列努力和冒險使得普雷斯利所推出的唱片效果一直不好這一現象越發無法解釋。自1960年以來他突出的作品非常少。1960年的宗教風格專輯《他引領我的手》(His Hand in Mine)在嗓音處理上十分精緻和純正,而唱片「親吻老朋友」(Kissin' Cousins)的B面「傷害了我」(It Hurts Me)(1965)中,人們又突然看到了普雷斯利50年代的激動人心和冒險精神的火花。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專輯《埃爾維斯在孟菲斯》(From Elvis in Memphis)和《埃爾維斯鄉村》(Elvis Country)(1971)以及現場錄音的「美國三部曲」專輯《Elvis: Aloha from Hawaii via Satellite》(1973)。 普雷斯利在搖滾史上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他是造物主眷顧的幸運者,他藉助自身的魅力站到了開創者的神壇上,以白人身份把帶有種族色彩的黑人節奏布魯斯音樂介紹給了白人,所承受的壓力和獲得的成功都是非凡的。以現在衡量搖滾樂手的標准來評價普雷斯利,他顯然不配稱作「搖滾之王」, 他的歌曲太簡單膚淺,缺少力度和社會責任感,但這些久遠傳唱的曲目卻真實地反映了第一代受搖滾思想影響的青少年的群體形象,他不僅擁有漂亮的容貌、標志性的扭胯動作和出色的舞台表演,更已經異化為這個時代、這代人的代表,使蘊含了巨大潛力的整個年輕一代在他身上找到了反抗精神的共同性。從此,搖滾樂以其鮮明的思想性和強烈的現實批判性迅速流傳,普雷斯利也因此推開了沉重的搖滾之門。(摘自新青年)
「貓王」金曲推介 :
《Flaming Star》 許多人認為貓王在《Flaming Star》中扮演的角色是他最出色的一個,原因在於劇本沒要求他唱歌,但Sid Wayne和Sherman Edwards作詞作曲的主題曲仍然是很動聽的歌曲。優美的吉他演奏,不定音的鼓潛在地演奏出固定音型,給予歌曲一種「印地安的感覺」,以便與劇本一致(貓王飾演一名混血兒)。
《I Feel so Bad》 這是貓王另一次突出的藍調表現。《I Feel so Bad》是前五名的流行暢銷曲,節奏藍調排行第十五位,持續貓王在這兩種歌曲上的純熟度。最初是由節奏藍調歌手Chuck Willis在1953年作曲並演唱。在這張唱片上,Floyd Cramer清脆的鋼琴聲很突出,配上鼓聲(可能由D。J。 Fontana或Buddy Harman演出,極可能是後者)極高難度的中節拍混合。
《Wild in the Country》 貓王在《Wild in the Country》這部電影中扮演的一個叛逆的年輕人。這部電影產生兩支暢銷歌曲:《Lonely Man》和這首主題曲,錄制於RCA的好萊塢錄音室,Scotty Moore演奏吉他,Bob Moore演奏低音吉他,《Wild in the Country》在美國流行排行榜升到第26名,在英國則成為前五名的暢銷曲。
《His Latest Flame》 這首Doc Pomus-Mort Shuman的作品的另一個曲名是《(Maris's the Name)His Latest Flame》,和《Little sister》同是暢銷單曲,也是一首在同樣值得贊賞的期間產生的搖滾樂。這首歌的木吉他可能是由貓王本人親自彈奏。或許不是公認的,貓王仍可算是演奏高手。意外的是通常只擔任演唱的The Jordanaires中的兩名成員,也在這卷原聲帶中伴奏--Neil Mathews彈奏吉他,團長Gordon Stoker彈鋼琴。
《Little Sister》 《Little Sister》是Doc Pomus和Mort Shuman寫的另一首著名的搖滾歌曲。由Scotty Moore提供才華洋溢的吉他樂譜,他在太陽唱片公司培育出的技巧顯然是絲毫無損。為了回應這首歌的成功,節奏藍調歌手LaVerm Baker錄了一首《回應唱片》,指名給貓王,歌名是《Hey Memphis》Baker小姐使用同樣的旋律,但她扮演遭到遺棄的姊姊的身份,《Little Sister》登上告示牌第五名,單曲唱片的另一首歌《His Latest Flame》則晉升到第四名。使這張單曲成為60年代早期最兼具商業及創意的貓王唱片之一。
《Rock-A-Hula BaBy》 貓王整個曲目中最怪的歌曲之一,將搖滾樂和夏威夷音樂結合的概念,只有作曲家Fred Wise和Ben Weisman才想得到。這次是和Dolores Fuller合作。鼓,搖鈴和松弦(Slack String)吉他都是島上的。但吉他,演唱部分和固定的搖滾節拍都是直接來自曼菲斯。在電影《Blue Hawaii》演唱的《Rock-A-Hula BaBy》常被人們記得是《Can't Help in Falling Love》的反面歌曲,但它憑自己的實力在英國成為冠軍曲。
《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 貓王在電影《Blue Hawaii》裡面演唱的《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是以古典旋律做基礎。由George Weiss, Hugo Peretti和Luigi Creatore改編自德國成曲家Johann Paul Aegis Martini於18世紀所寫的《Plaisir d'amour》。貓王在60及70年代的演唱會幾乎都是以這自歌收尾。大家熟悉的錄音版本在1962年成為他的第35張百萬暢銷唱片。
《Good Luck Charm》 毫不意外的,《Good Luck Charm》是一首百萬暢銷歌曲。Aaron Schroeder和Wally Gold作詞,給《It's Now or Never》填英文歌詞的同一組人。但歌曲中絲毫沒有古典旋律,倒是貓王和The Jordanaires完美的歌聲融合,以輕柔流暢的從容低吟這首流行抒情歌曲。
《Follow That Dream》 這首1962年的電影主題曲由Fred Wise和Ben Weisman作詞作曲。以同樣是他們創作的《Follow That Dream》相類似的理想主義模式作曲。《Follow That Dream》是要把貓王形象和比較平庸的歌曲結合,貓王即可將它扭轉成鼓舞人心的歌曲的好例子。在其他任何一個人手中,《Follow That Dream》可能只是另一首浪漫的電影主題曲,但是貓王本身即本身即代表了很多夢想的實現。 《Anything That's Part of You》 這首歌原來擺在《Good Luck Charm》的反面發行,在大西泮兩岸皆是冠軍暢銷曲。在美國,它馮自己的實力成為暢銷曲,在1962年春天升到第31名。
《She's Not You》 為了這首歌,Doc Pomus結合50年代的一流作曲組合:Jerry Leiber和Mike Stoller。成果是貓王,The Jordanaires,以及給整首歌從頭到尾添加詭異氣氛的合音Millie Kirkham一次漂亮的綜合表現。在美國,《She's Not You》在1962年8月升到流行排行榜第五名,在英國則是扶搖直上,榮登暢銷曲行列的冠軍。
《Just Tell Her Jim Said Hello》 另一首Jerry Leiber和Mike Stoller的作品,這首歌最初發行時是《She's Not You》的B面歌曲。但它憑實力進入暢銷曲行列。1962年8月升到第55位,並贏得百萬銷售歌曲的金唱片。
《King of the Whole Wide World》 任何認為貓王到了好萊塢之後就不再是一流搖滾歌手的人,都應該坐下來聽一聽這首歌。Roth batchelor和Bob Robers的歌曲有強烈的薩克斯風特孔和清脆的吉他彈奏,加強歌曲強勁有力的節拍。《King of the Whole Wide World》是1962年的貓王電影《Kid Galahad》裡面的特色之一。這首歌可說是流行音樂刺激性的極致,歌詞則是另一個基本的貓王形象的濃縮。
《Return to Sender》 Othis Blackwel另一首成為貓王萬萬暢銷曲的前十名搖滾歌曲。《Return to Sender》由Winfield Scott聯合創作,在電影《Girls, Girls, Girls》中演唱。這首歌在好萊塢由兩個洛山磯錄音界的巨匠伴奏錄制-HalBlaine打鼓,吉他手Barney Kessel,除此之外,還有Jordanaaires, Scotty Moore, Dudley Brooks和Boots Randolph(他的薩克斯風演出精彩)。
《(You're the)Devil in Disguise》 告示牌熱門100的第三名及英國榜的冠軍曲。這又是另一張貓王的金唱片。但是Bill Grant, Bernie Baum和Florence Kaye的歌曲其實不僅如此而已。這是貓王60年代早期出色的製作之一,從幾乎是吟誦的開端演變成全力以赴的搖滾樂。這首歌在1963年5月錄制於RCA的納許維爾錄音室。這是貓王在將近三年來最後一次錄制非電影原聲帶的歌曲(隔年1月,他錄下了這一天的幾首歌及一首新歌。)
《One Broken Heart for Sale》 Othis Blackwell和winfield Scott這首動聽的歌曲是1962年的暢銷電影《It Happened at the World's Fair》中的重點所在。雖是百萬暢銷歌曲,《One Broken Heart for Sale》卻沒擠進告示牌的前十名(它停在第十一名。)這首歌大量放效Blackewll-Scott早期的暢銷曲《Return to Sender》。但是這首歌的合音並非The Jordanaires,而是一支在西海岸成軍的團體,定期被米高梅及其他電影公司使用的The Mello Meo。
《Bossa Nova Baby》 《Bossa Nova Baby》標記著Jerry Leiber和Mike stoller暫時又再為貓王創作的歷史,bossa nova乃由巴西音樂家發展出來,在1960年早期變成一種舞蹈風潮。Leiber和Stoller曾以自己的Tiger唱片公司在1963年早期替一支叫做Tippie & The Clovers的團體錄過這首歌。可是要靠貓王才能讓這首歌進入前十名。並於10月升到在第八名。這首歌在電影《Fun In Acapulco》中演唱,因而由The Amigos(Jose Vadiz, Pedro Berrios, Miguel Alcaide和German Vega)協助The Jordanaires。
《Witchcraft》 1960年5月12日,就在退伍後不久,貓王回電視台參加一個《歡迎貓王》的特別節目。法蘭克辛納屈主持。法蘭克演唱《Love Me Tender》,而貓王則唱了《Witchcraft》,這是CyColeman和Carolyn Leigh寫的歌,辛納屈在50年代最紅的歌之一。幾年後的1963年,貓王成為第二個讓《Witchcraft》登上暢銷曲行列的超級巨星。
《They Remind Me Too Much of You》 貓王在1962年9月22日替他的第12部電影《It Happened at the World's Fair》錄下這首歌曲。他在電影中扮演連遭遇困難的駕駛員。它在1963年1月當做《One Broken heart for Sale》的B面發行,但歌曲的實力讓它進入暢銷曲排行榜。
《Kiss Me Quick》 這是Doc Pomus和Mort Shuman替貓王寫的最後一首重要的歌曲,在1964年4月發行。據說披頭士是這首歌的忠實歌迷。在他們上英國電視節目《Juke Box Jury》時,對它評價甚高。就像很多Pomus-Shuman的歌曲一樣,《Kiss Me Quick》有拉丁音調支撐固定音型的吉他樂譜。 《Viva Las Vegas》 貓王最出色的電影之一的電影原聲帶,由Ann Margret合演,這也是貓王迄今於60年代中期錄制的最好的搖滾歌曲之一,Doc Pomus和Mort Shuman作詞作曲,這首歌只進入告示牌排行榜的前30名。但全球銷售量仍然超出一百萬張。電台和觀眾何以會疏忽它仍是一個謎。雖然披頭四在那一年幾乎席捲歌壇,這首拉丁風味的曲子和Scotty Moor哀泣的吉他演奏應足以讓它登上冠軍寶座。這首歌聽起來仍然像1964年那樣朝氣蓬勃。
《Kissing Cousins》 1964年2月發行,這是另一首因披頭四和其同伴的入侵而被擠出前十名的貓王暢銷曲。不過這首Fred Wise和Randy Starr寫的歌仍是貓王另一張百萬暢銷唱片。當然,《Kissing Cousins》是同名電影的原聲帶。這首歌寫於藍調歌曲產生劇變的時期,從頭到尾由貓王的老班底納許維爾樂團興高采烈地伴奏,有漂亮的吉他裝飾音節和急促的鼓聲。
《What'd I Say》 這當然是偉大的Ray Charles的節奏搖滾歌曲。貓王在電影《Viva Las Vegas》中演唱,發行時是主題曲B面歌曲。它是貓王表達其節奏藍調活力的理想形式。這首歌的合音由The Carole Lombard Quartet提供,The Jubilee Four協助。大樂團風格的鼓聲幾乎一定是Hal Blaines演奏的。Charles最初在1959年錄下這首歌,並進入熱門100的第六名,是貓王的翻唱歌曲中最成功的一首,進入第21名。
《Such a Night》 這是一首罕見的節奏藍調經典之作,起碼在貓王這段演唱生涯中算是罕見的。他是這種曲風的詮釋高手。他在當時需要這么做,因為《Such a Night》的原始版本(作詞作曲:Lincoln Chase)是由節奏藍調歌手中音色最柔美的一位--Clyde McPhatter在1954年演唱。雖然延至1964年7月才發行單曲《Such a Night》。早就由貓王於1960年4月在納許維爾隸好,並收錄在《Elvis Is Back》的專輯中發行。1964年的單曲進入告示牌前20名。這首歌若是沒有挑選在披頭士入侵美國的當頭上發行,其表現可能會更出色。這是一個阻礙貓王唱片銷路的因素,不論是對貓王強烈的演唱表現,D.J.Fontana的樂器演奏技巧,或是納許維爾其他常客而言皆如此。Boots Randolph的表現從未像在《Such a Night》裡面這么地熱情洋溢過,以他的薩克斯風的反覆樂節將歌曲推到最高潮。
《Aint' That Loving You Baby》 這首節奏藍調歌曲有一段大趣的故事,Clyde Otis和Ivory Joe Hunter寫於1955年。最初是由純朴的藍調歌手Jimmy Reed錄制。貓王的版本將這首歌帶到商業地區,有D.J.Fontana清脆的鼓聲及激烈的吉他伴奏(或許是Hank Garland擔任吉他演奏)。這是另一首在1958年,貓王赴德國之前最後一次錄音期間灌錄的歌曲,但拖延到1964年年尾才出版。這是貓王另一首百萬暢銷曲。雖然只進入告示牌熱門100的第16名《Aint' That Loving You Baby》最初是擺在《Ask Me》的反面發行。
《Blue Christmas》 在貓王所有的音樂才華中,最傑出的或許是做為一名藍調歌手。可惜離開太陽唱片公司之後。他僅有過一次表現這個優點的機會(盡管他可以在最不可能的歌曲中悄悄加入一些藍調感覺),而且幾乎沒唱過任何一首藍調暢銷曲。因為大眾的品味傾向於欣賞於純搖滾或抒情歌曲。Billy Hayes和Jay Johnson寫的《BlueChristmas》是貓王錄過最出色的藍調之一,或許也是Yuletide唱片為他發行的眾多好唱片之中最出色的一張。它最初是出現在1957年的《Elvis Sings Christmas Songs》專輯中,一直到七年後才發行單曲。
《Do the Clam》 《Girl Happy》是貓王的第17部電影。他在片中飾演一個夜總會歌手,和Gary Crosby Shelley Fabares及Jackie Coogan合演。11首電影歌曲中唯一登上排行榜的就是這首時髦的搖滾歌曲。在美國升到第21名,英國則是第19名。
《Crying in the Chapel》 Artie Glenn於1952年寫下這首歌。他的兩個兒子Darrell和Rex Allen讓這首歌在1953年進入告示牌流行及鄉村排行榜的前十名。那年稍後,The Orioles以這首歌締造流行和節奏藍調暢銷曲的佳績。貓王在1960年10月31日於納許維爾錄下這支曲子。伴奏由Scotty Moore和Hank Garland彈吉他,Bob Moore彈低音吉他,Floyd Cramer彈鋼琴。這首歌在五年之後發行時,成為貓王在兩年內最暢銷的歌,也是自從披頭士大肆改變流行音樂面貌之後,貓王的第一支英國暢銷冠軍曲。
② 世界十大怪物電影的名字都是什麼
10:
導演:羅蘭·艾默
主演:
·
德利克,尚·
,
·皮提羅
評價:
最早是由
「創造」出來的一隻怪獸,歷史悠久,但這里我介紹的卻是美國三星影業在1998年上映的美國版
,由於台灣的片名譯為「
」,影迷也以此稱呼美國版電影中的怪獸,作為和日本版的區別。
在這里不介紹日本的原因就是日本的電影做的太假了,所有的怪獸都是由真人穿上一個怪獸模樣的服裝來扮演怪獸,可想而之場面有多可笑,但由於是日本的「國寶」,所以
自己卻看的不亦樂乎。而美國的這個版本做的極為真實,場面宏大,把怪獸的破壞力表現的一覽無余,沒看過的可要一定去看,雖然已經過去了十年,但仍然不會過時,其中有些場景極為經典,有心者可自己一一總結。
9:
導演:路易斯·
主演:
·H·
評價:在這里只給介紹第一部,以後的千萬不要看,不然可別怪我沒在這里提醒啊。
雖然片子里的特效不是很多,但這部片子更多的是批評的人性中的丑惡一面,導演想說的道理極其明確:人性中的丑惡比吃人的
更為可怕。片中船長為了捕獲
居然不惜用同伴來做誘餌,可見人性陰暗面的可怕。
8:
導演:
主演:
評價:該片是典型的美國式的怪獸
,雖然只是一部娛樂片,但它是同類電影中的
。導演並沒有把特效做為電影的第一主題,而是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著力在營造氣氛之上,這種手法使的電影在前四十分鍾雖然沒有怪獸的出現但恐怖的氣氛已經成功的凸現出來。後期高潮不斷,結尾的怪獸雖然只有很少的露面時間,但卻已經成功的走進觀眾的內
,不易被遺忘。
7:
導演:
主演:
,
,
評價:該片是根據1958年的《黑色蒼蠅》重拍的科幻
。該片藉助先進的
真實地表現了人蠅合一變化所帶來的恐怖,同時還塑造了一個
格式的典型英雄:固執、壓抑、對愛情的要求很高。同時也反映了對美國在科學控制方面存在的弱點和問題——失去控制的
將戀人變成其破壞力的
。驚悚恐怖並不是該片的惟一賣點,男主人公因
而導致其生理及心理變化,影片將主人公由興奮——恐懼——悲傷——瘋狂——人性回歸的過程逐一展現出來,呈現出對
一種冷靜的恐懼感。該片獲得1987年的阿渥里亞茲科幻和
的特別獎,並獲得1986年的第59屆奧斯卡最佳化妝獎。
該片是一部悲慘的科幻
,雖有
的成分,但不失為一部好的作品。
6:
導演:
演員表:
、
、
評價:《怪物》是
與導演
繼《殺人記憶》之後的再度合作。
從高中時代就開始構思這部影片,片中的怪物是在劇毒刺激下產生變異的
,與我們常在
中所看到的躲在陰暗中的怪物不同,它非常膽大,白天現身攻擊人類。導演奉俊昊以其特有的幽默將緊張的畫面融入家人間的濃濃親情,更加渲染了恐怖氣氛,而在怪物電影的外衣下,實際上這是一部「
的韓國式家庭影片」。
《
》在韓國上映以來,以「怪物」一般的速度刷新了的各項記錄,創造了韓國影史的最高票房記錄。在擁有4878萬總人口的韓國,基本上平均4個人中就有一位觀賞過這部影片。
5:
導 演:
主 演:
,
,
等
評價:本片通過由電腦
的「活」恐龍,滿足了人們想看到真恐龍的願望,由於給觀眾帶來全新的震撼感受,獲第66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等三項金獎。這也是電腦CG技術第一次開始登上電影的舞台,以後迅速在電影界占據了統治地位,現在幾乎所有的電影都會使用這項技術,所以說,這部電影開創了一個新的
。
4:金剛(1933)
導演:
·C·
,
·B· 舍德薩克
主演:
,
·
評價:特地在這里強調一下,我說的金剛是
公司1933出品的老電影,而
也是據此翻拍,雖然現在這部電影基本上已經找不到,我有幸曾經看過一遍,雖然現在看上去特技很拙劣,但在當時卻引起了極大的震撼。本片融動畫、真人和模型為一體,開了特技片的先河,而本片開創的「
」模式衍生出無數的仿效之作。
3:
導演:
主演:
,
評價:只用一句就可以說明這部電影的經典:當年本片上映之後,美國海灘的
當年的營業額直接下降了30%,可見這部電影對觀眾造成的影響有多大。不過雖然後來拍了許多續集,卻再也沒有一部能超越第一部。
2:
導 演:
,
主 演:動畫,沒有主演,只有
評價:該片是
繼《
1&2》和《
》之後推出的第四部全
片,片中所有的畫面都是由CGI(電腦合成動畫)製作,整個過程從1
4月開始,歷時2年5個月的時間方大功告成,該片比起Pixar公司幾年前的作品《
》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們形容《
》只是把我們周圍
復制下來,而《
》則在沒有任何現實依據的基礎上完全憑借其天
般的想像為我們構架描繪了一個奇妙的
。
的電影向來就是品質的保證,有時間會再給大家做一個
的專題,請大家期待。
1:
導演:
,
,
(分別導演前一二三部)
演員:
妮·薇佛
評價:
是
旗下的經典科幻形象,是一種極端危險的
,在對其他物質進行寄生後,可以吸收宿主DNA中的優秀成份,用於對自身的改造。導演
也在初代電影的收藏DVD評論音軌中解釋道,
原先是Mala'kak(俗稱「
」)培養出來的一種生物兵器,但因為失去控制,導致整個族群徹底滅亡.
的族群類似
,只有王後才能繁殖後代,普通異形扮演者類似
,但這並不妨礙異形超強的繁殖能力.在
系列出現異形王後的兩集中(24),普通異形的首要目標經常是活捉人類,將其帶到巢穴中供給抱臉蟲進行寄生.如果說有哪部電影開創了
的
,那一定就是
系列。
1979年出品的《異形》第一集開啟了
的新模式,成功的將科幻與恐怖結合在一起,並賦予了深深的內涵:「異形」的世界中浸透了
大動盪的特色,外來的沖擊以及自身的壓力使當時的人們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那感受就如同在黑暗中真的潛伏有
一樣。化裝設計
設計的異形形象和
·拉姆
創造的視覺效果冰冷而恐怖,在這種氛圍中
溫莉帶給了觀眾唯一一絲暖意。
③ 大家知道一些關於叢林探險的大片么能否推薦幾部
我來為你找幾個爽歪歪的電影吧,保證你看了很爽的! 覺得滿意就給分吧嘿嘿!
鬼娃回魂 七宗罪 神鬼第六感
夜半歌聲 異形 月光光心慌
玩屍玩過界 危情十日 新艷鬼情未了
凶兆 沉默的羔羊 驚情四百年
女巫布萊爾 美版午夜凶鈴 閃靈
三更 雙瞳 太兇殺人狂
④ 哈利波特還有8嗎
注意:這里所指的哈利·波特8並非「羅琳的」哈利·波特8
《哈利波特8》驚現互聯網 羅琳威脅要「動武」
「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第7部《哈里·波特與死亡聖器》上市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作為這部系列小說的完結篇,JK羅琳女士為讀者奉獻了一個大團圓式的結局——小魔法師哈利在戰勝伏地魔之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並且還生下了3個可愛的孩子,他從此離別傳奇性的冒險之旅,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也許是對這種太過俗套的結局感到失望,美國一名電腦動畫製作者正計劃打造所謂的《哈利·波特》第8部,並且還要把它刊登在自己的網站上。面對這種「借雞下蛋」的做法,JK羅琳威脅要動用法律武器。
網民可免費閱讀
所謂的《哈8》——《詹姆斯·波特與長老廳十字路口》(James Potter and the Hall of Elders' Crossing)講述了哈利之子詹姆斯的冒險經歷,故事發生於詹姆斯在父親的母校――霍格沃茨魔法與巫術學校度過的第一個學期。
自最近《哈8》的宣傳片在elders-crossing.com網站上出現後,哈利迷便陷入了狂怒狀態。但也有一些人發帖子說,羅琳可能參與了《哈8》的創作,它應該是真實的,但更多的人認為,所謂的《哈8》不過是一場騙局罷了。相比之下,其他人並不關心《哈8》是否真實,但他們卻對這部最新的「哈利小說」的定位感到失望。
長達360頁的《詹姆斯·波特與長老廳十字路口》出自37歲的喬治·利浦珀特之手,他是密蘇里州聖路易斯的一名數字藝術家。利浦珀特之所以上演這種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做法完全是為了他的妻子和兒子,因為他們都是最忠實的哈利迷,很希望哈利的冒險之旅能夠被傳承下去。利浦珀特打算在12月以天天刊登一章的速度講述詹姆斯的冒險之旅,登錄他網站的網民可免費閱讀。
對飛行掃帚說「不」
電腦合成的《哈8》宣傳片除了使用《哈利·波特》的主題曲外,還有表現雷電的聲效、顯示隱藏密碼的圖標以及引導網民閱讀「新作」摘要的提示性信息。《哈 8》其中一章討論是否應加緊制定有關未成年巫師/巫婆乘坐掃帚柄飛行的法律。在此之前,蘇格蘭人曾在倫敦中心上演的魁地奇世界盃中大獲全勝,但在大肆慶祝時,幾名小巫師卻製造了一連串的酒精影響下的飛行事故,對於這種無視安全的行為,巫術世界的領導人和民眾表達了高度關注。
這一章的摘要說:「在特拉法爾加廣場進行的魁地奇世界盃比賽中,蘇格蘭人最終摘得桂冠,興奮之下,幾名未成年的巫師狂飲烈性十足的威士忌,並最終釀造了一連串的飛行事故,對於這種酒後上演的危險行為,魔法部決定對未成年人乘掃帚柄飛行立法。」
在這一章的最後一頁,一張插圖展示了幾名小巫師如何費力地控制他們的掃帚柄,以及仰望天空的倫敦人大為驚奇的神情。實際上,幾名小酒鬼乘掃帚柄飛行的做法違反了魔法世界的相關規定。魔法世界規定,11歲以下的巫師只有在兩種情況下才能上演這種飛行行為,一是在父母的監控之下,二就是不能讓不懂魔法的人看到。
《哈8》的另一章列舉了魔法師守則的幾頁內容,對秘魯「彈道豆」成為縱火工具一事進行討論。秘魯巫師能夠將這種豆子變成被稱之為「l salsa grenado」的調味汁。
已多次動用法律武器
自從在網路上出現後,《詹姆斯·波特與長老廳十字路口》已經吸引了4萬多名網民。一名哈迷說:「這可能是一個冒牌貨,但說老實話,我相信在將來的某一天總有人會認真對待這部作品的。原因很明顯:在過去的10年時間里,好萊塢可謂對系列片和續篇之作情有獨鍾,而『哈里·波特』系列影片也確實向人們證實,它就是一台高功率的賺錢機器。因此,《哈8》被拍成電影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對於羅琳的經紀人克里斯托弗-利特爾來說,任何未經授權並且假借哈里-波特之名的作品都要在他的監視之下。在他看來,利浦珀特的《哈8》就是一部未經授權的作品,不過是想藉助哈里的人氣提高作品的知名度罷了。
但版權法專家表示,直接將利浦珀特告上法庭可能存在一些難度,哈里之子詹姆斯在《哈里·波特與死聖》中的出場時間究竟很短。斯特拉思克萊德大學知識產權法專家馬赫什-馬德哈萬說:「假如一部小說中的虛幻人物被另一名作家使用並且創造了一個新故事,原作者可以用版權侵犯罪對其進行指控。」
羅琳11月初威脅說,要針對美國一名出版商動用法律武器,這個傢伙妄想出版一套長達400頁的哈里-波特字典,羅琳表示,這種行為侵犯了她的知識產權。由於拍賣未經授權的哈里著作,eBay網也被請上了被告席。
利浦珀特上周說:「我有些擔心的是,假如發現這部小說並非出自羅琳之手,人們可能會感到憤怒的。但我真心希望哈里迷能夠像我本人一樣喜歡這部作品,這也是我最大的創作初衷。」
2007年7月21日凌晨零點,風靡全球的系列魔幻小說《哈利·波特》第七部出版,世界各地的「哈迷」徹夜守候,只為了一睹他們猜測已久的大結局。因為在此之前很久,《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就已經堅定地表過態:第七本將是《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後一本。然而,就在當地時間昨天,包括《每日郵報》在內的英國幾大媒體都激動地披露:羅琳已經鬆口,「哈迷」們極有可能盼來第八本《哈利·波特》!
這一令人激動的消息最早是在羅琳接受美國《時代》周刊專訪時透露的,事後那位專訪她的記者也說:「這次采訪最大的收獲就是第八本《哈利·波特》的可能性。」羅琳回憶道:「直到今天我還清楚地記得,17年前,在從倫敦去曼徹斯特的火車上,我望著車窗外,眼前忽然浮現出一個臉色蒼白、額頭上帶著傷疤的男孩。就在那次旅途中,我初步構想出了這個故事的輪廓,並決定用七本書來寫他。」而在那個構想中,羅琳曾決定讓哈利死去。
自從《哈利·波特》系列進入後幾本的創作,「哈迷」們便不斷懇求羅琳不要「殺死」哈利,羅琳最終心軟,她不僅讓哈利活了下去,還讓他有了後代。在接受這次《時代》專訪時,羅琳則再次表示:除去廣大「哈迷」們的期待之外,她最鐵桿的粉絲———14歲的大女兒傑西卡是她續寫《哈利·波特》的最大動力。「她一次次問我,能不能再看到有關哈利的故事,一個母親很難做到永遠拒絕女兒的要求。」
然而,羅琳也告訴記者:「如果我要續寫的話,哈利將不再是故事的主人公。」看過《哈7》的讀者們一定清楚地記得那個令人欣慰的結局:哈利·波特夫婦、羅恩與赫敏夫婦一起到那個魔法車站送孩子去上魔法學校,遇見老對頭馬爾福也去送孩子,羅恩悄悄叮囑自己的兒子:「千萬當心那隻小蠍子!別輸給他。」———下一代的新恩怨已經隱約可見。《每日郵報》也猜測道:「哈迷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第八本書的主人公很有可能是這些孩子們。」羅琳說:「我可能會從結局處的十年之後開始寫。」———那正是孩子們長大成人的時候。
新華社今日上午專電 《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作者、英國女作家J·K·羅琳說,她可能最終無法抵擋書迷熱情,在10年之內開寫第8部《哈利·波特》小說,但哈利·波特不再是主角。
英國《每日電訊報》30日報道,羅琳接受美國《時代》周刊采訪時說,《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終結篇」《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出版後,面對書迷要求她再寫續集的呼聲,她「時常感到脆弱」,以至於可能去寫第8部系列小說。
「如果我真的去寫第8部,當然,這是個大膽假設,」羅琳說,「我想哈利·波特不會再是故事主角。我覺得他的故事已經講完了。」
羅琳向記者強調:「這還只是個大膽假設,讓我們給這部書10年時間。」
由於《哈利·波特》小說的世界性影響,羅琳在《時代》雜志2007年度人物評選中名列第三,僅次於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和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美國前副總統阿爾·戈爾。
《哈利·波特》是羅琳創作的魔法幻想系列小說,已暢銷十年。《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是系列小說第七部,也是她原計劃的最後一部。這部書今年7月上市,24小時內在美國售出830萬冊,在英國售出265萬冊,刷新世界圖書首發日銷量紀錄。
⑤ 介紹一下哈利波特系列電影
哈利波特是一個關於夢想的產物,他的母親是JK羅琳。對於魔法的憧憬和喜愛造就了哈利波特,一切都只是JK羅琳的一個夢,但是因為這個夢,無數對魔法有憧憬的人都號召起來了。哈利波特系列就是一個關於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