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信條女主殺了反派為什麼沒事
因為信條女主代表得是正義,而正義必當戰勝邪惡,這是該片的主題,所以她會沒有事
Ⅱ 電影《信條》最後印度女軍火商為什麼要殺女主
所有知道信條的非組織成員都是不能活下去的,而女主知道這一切,軍火商覺得是自己在善後,所以要殺掉女主。
作為普通人,我們不可能超越自己的主觀認知。所以當我們從主角的角度去體驗經過的時間,或者當我們看到熵值被逆轉的物體的運動時,就是在挑戰我們的主觀世界。觀眾第一次觀看時很難快速調整自己的觀感。看的時候有種想按暫停鍵或者倒著看電影無數次的沖動。可以說,這一部電影要想看懂就得多看幾次。
Ⅲ 電影《信條》中五個最關鍵人物是誰他們都有什麼動機
《信條》的故事主線一共有五個關鍵人物,了解他們是誰、出現的動機和目標是什麼,對看懂電影幫助很大。
第一,薩特:生於核武之地,目標重啟世界
影片放映半小時後,大反派薩特才出現。
他是一位買900萬美元的假畫也毫不手軟的巨富,也是因為得不到妻子凱特的愛而想毀掉她的瘋子,表面上是巨富俄羅斯天然氣商人,其實是靠販賣鈈元素發家。
僱傭男主的人告訴他:只有“信條”,才是他們的終極武器。因為這是一場即使透徹本質依然有可能失敗的戰爭。
害!這不就是人生嗎?
Ⅳ 《信條》里的感情線呢為什麼說裡面真正的女主角其實是羅伯特帕丁森
《信條》里是有感情線的,但是男女主總給人一種有點牽強的感覺,可以說這道感情線,在電影中彷彿不是那種重要一般。至於為何作為男二的羅伯特帕丁森能夠成為女主,首先鏡頭比較多是她成為女主的一個原因,其次,男主和女主沒有什麼感情上的互動,而和男二的互動很多,在這樣一部燒腦影片中,非要找女主,那也只能通過這種方式尋找了不是嗎?
女主為何非得是一個男人嗑CP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雖然感覺嗑男男CP有點怪怪的,但是沒有辦法,這部電影里,關於女主的描述真的不夠格不是嗎?或許諾蘭本人真的並不喜歡描述感情線,強行加入只是為了升華一下,讓電影不尷尬。但是羅伯特帕丁森在電影中的表現真的很棒,對於角色的詮釋很到位,和主角比,有的時候甚至比主角還要有英雄氣魄不是嗎?因為這部電影又拉了一大波好感的他,在女主光環非常弱的這部電影中,成功擠掉女主,從男二上位為女主,也是可以理解的,雖然是觀眾的惡搞,但是也證明了,他在這部電影中的存在感真的很強。
Ⅳ 電影《信條》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1.劇院全景鏡頭,半圓形順時針運鏡,這與鍾表順時針方向相同,代表正時間。
2.虛焦鏡頭,警察的紅藍燈交替閃爍。代表真警察的想要殺掉所有觀眾,而混入其中的假警察主角,卻想救全部觀眾,形成了身份的反差。
3.主角迅速拆槍是身份伏筆。同後面第一次,第二次正反時間自己對打時,均有逆時間主角迅速去拆正時間主角槍的鏡頭。
4.裝演算法的袋子是藍色的。
5.整個劇院,藍色地毯,紅色座椅。紅色座椅上的廣大群眾被迷暈,反派和主角在藍色逆時間上槍戰。代表信條組織和反派的博弈,最後炸彈爆炸,群眾被保護,但群眾對信條完全不知情。
6.尼爾逆時間子彈時,給了藍色地板特寫。
7.尼爾背包的掛飾,是身份伏筆。
Ⅵ 如何評價諾蘭導演的《信條》
盼了大半年,終於盼到《信條》開畫,有多少觀眾看完了電影走出放映廳的時候,覺得自己和周圍環境格格不入?
總覺得身邊居然沒人倒著走?難道我才是倒著走的那個!?
諾蘭,一個挑戰了電影藝術表達和商業價值結合規律的創作者。《信條》,值得五顆星,這部電影的價值,在酷炫的視覺效果、在震撼的配音配樂、在充滿幻想的世界觀、更在於它給電影發展提出的全新方向和參考價值!
《信條》,本年度最不應該錯過的五星佳作。
Ⅶ 《信條》是什麼樣的電影
看的《信條》凌晨場,再次感慨諾蘭導演的腦洞之大。本文將用圖解的形式來解析《信條》中的四個問題:
①歌劇院混戰一共有幾組勢力參與?
②高速飆車奪取鈈241的時間線是怎麼樣的?
③反派安德烈如何利用時間鉗形戰略奪取鈈241?
④加州鷹山之戰的時間線是怎麼樣的?
先簡單科普電影里的幾個設定:
1. 本片依舊是諾蘭導演最為擅長的操控時空的戲碼,從《盜夢空間》的嵌套,到《星際穿越》的穿梭,再到《信條》的逆轉,時空的玩法,斧鑿的花樣越來越新奇,設定也愈發的具有深度。尤其是這次的正向時間線和逆向時間線兩者重疊,多線結合在一條線中敘事,真的可以說讓觀眾大開眼界。
2. 本片的逆轉時間,是來自於熵增熵減的設定,可以理解為熵減的(逆向)物體它的時間線是和我們正常正向世界的時間線相反的,熵減的子彈是從牆壁上往槍里射回,爆炸是從爆炸後的廢墟走向爆炸前的建築,人身處在正向的世界看逆向的物體,車是逆行,語言是倒過來發出的。
3. 除了逆轉時間,這部電影還涉及到了因果定律,逆轉時間的同時必然涉及到由果推因,這里影片也引出了一個經典的祖父悖論:你回到過去殺死自己的祖父,祖父死了就沒有父親,父親沒有了也就沒有自己,那自己又如何能夠去殺死祖父呢。
這一個悖論其實也預示著反派安德烈對於人類存亡的看法其實是有偏執的,導演還是寄希望於另一個看法:一代人自然有一代人求生存發展的宿命,不可強求。
4. 因為逆轉時空的存在,那麼戰爭除了在場面讓奇幻得讓人震撼和驚艷,另一方面,在戰略上也有了新的策略,即是時間鉗形戰略,普通的鉗形戰略是兵分兩路擊敗敵方,而在本片中,則是分為正向逆向兩個部隊,利用時間差來進行情報共享和戰略打擊,也就是一個正向的隊伍從白天走向黑夜,另一個逆向的隊伍從黑夜走向白天,逆向的隊伍將黑夜的結果不斷告訴正向的部隊,正向部隊則將白天正發生的事情告訴逆向,從而達到情報共享和一定的預知未來的上帝視角。
再來和大家解析一下四個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地方。
1.烏克蘭歌劇院混戰的勢力劃分
在歌劇院混戰中,一共有三股勢力。
第一股勢力是中情局特工,麵包車里的烏克蘭人司機和包括男主角在內的四位假特警,以及身處歌劇院包廂中的美國外交官,他們之間是用暗號交頭的,這股勢力參與混戰的目的:營救已經被烏克蘭軍方發現身份的外交官同夥,以及拿回神秘金屬盒子鈈241。
第二股勢力是恐怖分子,他們一開始出現在歌劇院製造出極大的混亂,他們的背後應該就是俄羅斯寡頭安德烈,因為之後男主角在餐桌上僅僅提到歌劇兩個字,就讓安德烈回心轉意,說明安德烈參與其中,這股勢力的目的也很簡單:搶奪神秘金屬盒子鈈241。
第三股勢力是烏克蘭官方勢力,包括軍方和特警,烏克蘭軍方實際上已經在包廂里控制中情局特工外交官,而烏克蘭特警前往歌劇院的目的:一個是對抗恐怖分子,另一個則是趁機除掉外交官,在消息有可能泄露的情況下,設置炸葯炸毀烏克蘭歌劇院毀滅現場。
理清楚這三股勢力劃分,即可知道歌劇院混戰的整個過程:
恐怖分子控制歌劇院,烏克蘭軍方前往對抗,並要趁亂除掉外交官,男主的中情局特工小隊偽裝特警進入包廂,除掉了烏克蘭軍人,營救出外交官並取得金屬盒子鈈241。
在撤退過程中,男主和另一位特工決定回去取走炸葯拯救歌劇院無辜性命,另一波特工帶著金屬盒子離開歌劇院。
帶著金屬盒子的特工最後肯定是被烏克蘭官方給攔住了,金屬盒子在混戰中被烏克蘭官方所獲得。
男主和另一位特工也被烏克蘭軍方特警發現了偽裝,所幸有人用逆向子彈救了他。他和特工逃出歌劇院,回到車里卻發現司機烏克蘭人反水,將他們帶到偏僻地方進行拷問,最後男主角服葯自盡,後被中情局救回,表示其通過考驗,正式邀請他加入組織「信條」。
最後提一句,通過發射逆向子彈的特警隊友背包的掛飾可以推測,這個時候救走男主角的應該是逆向的尼爾。
最後,還是准備二刷《信條》的,這部電影的信息量和細節太豐富了,不光是主創斧鑿得好,也值得影迷朋友們多去挖掘。
Ⅷ 信條結局
信條結局是以無名氏、尼爾和凱特為首的隊伍們來到薩特的基地,利用逆時間完成了任務,毀掉了薩特手中的時間炸彈,最終阻止了人類世界在逆時間中滅亡。
一群蒙面匪徒闖入烏克蘭一個歌劇院劫持人質,真實目標是要搶奪一個裝有神秘物質的手提箱。主角和同伴假扮成特警也要搶奪手提箱,但任務離奇失敗,主角為保護秘密「被假死」。
主角在假死被救後,被賦予新的更大的任務,通過女科學家的幫助,主角從射出的子彈倒著回到槍膛的實驗中了解到「逆轉時間」的概念,並被告知整個世界可能因為逆時間技術消失。主角從此不再有身份,加入「信條」組織,成為無名氏,他的任務是保護全世界不要被逆時間毀滅。
為了阻止薩特企圖毀滅人類的行為,以無名氏、尼爾和凱特為首的隊伍們來到薩特的基地,利用逆時間完成了任務,毀掉了薩特手中的時間炸彈,最終阻止了人類世界在逆時間中滅亡。
(8)信條電影反派和女主角擴展閱讀:
劇中重要人物:
1、主角(無名氏)
一名頂尖的美國特工,此前一直為美國中情局工作。在一次失敗的任務中服下了死亡膠囊逃過一劫。從死亡狀態恢復過來,主角經過訓練加入第二次任務,他的任務不是為了哪一個國家,而是全人類。
2、尼爾
英國特工,協助參與了主角間諜行動。其實尼爾有另一種神秘的身份。在任務尼爾多次拯救主角,尼爾一切准備,都是為了最後的犧牲,幫助主角,完成交給自己的使命。
3、安德烈·薩特
俄羅斯政治家,行事兇悍,雷厲風行。被莫斯科驅逐並定居倫敦。表面通過做天然氣發家,薩特其實是靠販賣鈈元素發家,而非天然氣,天然氣生意只是洗白。薩特有個瘋狂的意志,打算完成這個不可能的計劃,引爆地球,逆轉時間。
4、凱特
薩特的妻子,是名畫鑒定師。對極其稀有藝術品十分感興趣。她和丈夫的婚姻已經漸漸走向終點,因為丈夫經常虐待她,還以兒子為威脅,強迫將凱特留在家庭中,所以凱特非常恨丈夫。
5、邁克爾·克羅斯比
英國情報部門高級長官,邁克爾此前一直收集俄羅斯軍火的動向,薩特與其妻子凱特就是重點監視對象,邁克爾掌握不少了薩特的情報,對薩特的癖好和興趣了解甚多。
6、勞拉
一名研究逆時間的科學家。勞拉認為逆時技術引發危機迫在眉睫,整個世界將因為逆時間技術而消失殆盡,但利用逆時技術可以改變未來的走向。同時勞拉幫助主角理解和體會,順時和逆時是什麼。
Ⅸ 在電影《信條》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看完電影,節奏很緊湊,音樂渲染氣氛很到位,各種大場面看得很爽,但是發現2個地方邏輯有問題。
在公路追逐逆向回來的反派,一直逆到越南度假的時間。以逆反派當時的知識,他知道越南度假時,基地發生了什麼導致爆炸了,所以逆回來看看,順便拿到了最後的演算法。但此時他不應該有自殺的想法,因為在他的知識里,這個時候世界並沒有被毀滅,果導致因,世界沒毀滅是果,那麼他要麼沒有自殺是因,要麼自殺了世界沒毀滅是因。2種因來看,逆反派如果智商正常,他就不應該有自殺的想法。
反派的知識永遠是快過主角方的,他有9種方法體面。但凡反派有點智商,都不至於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干自殺這種事。
但是尼爾解釋過,富人們總是認為自己能改變過去,指的是發明時間門的未來人和反派。跟時間穿越有關的影片,總是逃脫不了祖父悖論,所以本電影的反派選擇無視,主角團選擇感受(聽從導演安排),只有觀眾選擇理解(然而理解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