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阿甘正傳》想要表達一種什麼理念
電影是一種很類似書籍的藝術,觀眾不同看到的東西也不同,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階段回味起來也可能有不同體會。
其次我認為電影諷刺美國社會結構,一個順應歷史潮流的人,即便他是公認的智障,也能獲取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功。諷刺這個詞用的不好,應該是一種描述吧。美國總統遇刺,越南戰爭結束,中美建交,個人力量的薄弱與歷史洪流的強大形成強烈對比,有時看似個人力量左右的事件,只不過是順著歷史浪潮漂流的一葉孤舟罷了。
在我看來,導演和原著作家想要表達的思想十分有限,真正好的影視作品應該是在表達個人觀點的同時,給觀眾留下充分的想像空間,依靠觀眾豐富其內涵。
② 阿甘正傳的主題是什麼
開場白天空中,一根羽毛隨風飄舞,飄過樹梢,飛向青天……最後,它落在福雷斯·甘的腳下,阿甘把它夾進自己最喜歡的書中,他正坐在 薩凡納Savannah州的一個長椅上,向同坐等公車的路人滔滔不絕地訴說著自己一生的故事——
學生時代阿甘於二戰結束後不久出生在美國南方亞拉巴馬州一個閉塞的小鎮,
阿甘正傳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媽媽是一個性格堅強的女性,她要讓兒子和其他正常人一樣生活,她常常鼓勵阿甘你和別人是一樣的,要他自強不息。而上帝也並沒有遺棄阿甘,他不僅賜予阿甘一雙疾步如飛的「飛毛腿」,還賜給了他一個單純正直、不存半點邪念的頭腦。在上學的校車里,阿甘與金發小女孩珍妮相遇,(珍妮是一個受父親「虐待」的女孩)從此,在媽媽和珍妮的愛護下,阿甘開始了他一生不停的奔跑。
在中學時,阿甘為了躲避同學的追打而跑進了一所學校的橄欖球場,就這樣跑進了大學。在大學里,他被破格錄取,並成了橄欖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
越戰時期大學畢業後,在一名新兵的鼓動下,阿甘應征參加了越戰。在
阿甘正傳這里,他遇到了好朋友布巴和丹中尉。在一次戰斗中,他所在的部隊中了埋伏,一聲撤退令下,阿甘記起了珍妮的囑咐(你若遇上麻煩,不要逞強,你就跑,遠遠跑開)撒腿就跑,直到跑到了一條河邊,這時,他才猛的想起自己的好朋友布巴還沒跑出來,於是他又奮不顧身地跑回去救布巴,同時還救起了許多的同伴,最後阿甘終於救出布巴,但是布巴中彈受了重傷,最後死了。戰爭結束後,阿甘負傷救了戰友作為英雄受到了約翰遜總統的接見。
回國之後在一次反戰集會上,阿甘又遇見了珍妮,而珍妮已經墮落,過著放盪的生活。阿甘一直愛著珍妮,但珍妮卻不愛他。兩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
阿甘正傳劇照(20張)後來,他又迷上了乒乓球,而且技術練得十分精湛。後作為乒乓外交的使者,到中國參加過乒乓球比賽,並為中美建交立了功。
因為堅守與布巴的承諾,阿甘成了捕蝦船船長發了大財,成了百萬富翁。後來因為母親生病離開了捕蝦船,他做了一名園丁。阿甘時常思念珍妮,而這時的珍妮早已誤入歧途,陷於絕望之中。終於有一天,珍妮回來了,她和阿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懷抱,之後又在黎明悄然離去。後來阿甘開始了他長達三年多的長跑生活。
三年的長跑之後,阿甘感到過度的勞累,就回到了故鄉,替他人免費除草。
再見珍妮3年以後,阿甘收到珍妮的信並按照信上的地址去到了珍妮的住處,與珍妮在一起居住的還有一名與阿甘同名小男孩,珍妮告知那是他的兒子。這時的珍妮已經得了一種不治之症(實際上是艾滋病,不過由於反映的時代是上世紀70到80年代,所以那時還沒人了解艾滋病),但阿甘仍然同珍妮結婚並帶著兒子一起回到了家鄉,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 珍妮過世了,他們的兒子也到了上學的年齡。一天,阿甘送兒子上了校車,這時,從他給兒子的書中落下了那根羽毛,一陣風吹來,它又開始迎風飄舞。
③ 阿甘正傳這部經典巨作,講述了怎樣的故事
想必大家應該都看過阿甘正傳吧,關注影視電影應該沒有幾個沒看過,就算沒看過肯定也聽說過,因為它的評分實在太高了,也獲得了許多喜愛認可的觀眾。時隔了二十幾年的影片,依然在現在的影視里能排行前幾的。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獲得這么好的熱評,那我們就來講講它詳述了什麼故事?帶給我們什麼感受。
最後看完《阿甘正傳》我覺得主要影片的主題最終就是要表達,愛情和人生,通過阿甘這個普通小角色,也告訴了我們面對人生我們應該積極向上樂觀、遇到困難不要退縮。即使你是個簡單的人,你也可以擁有像阿甘這樣勵志成功的人生,這就是這部電影的力量,過了不管多少年,它依然是經典,依然鼓舞著像阿甘這樣的,價值和藝術是最值得大家去珍藏的,永遠都活在大家的心裡,給我們前行的力量。
④ 電影阿甘正傳都有哪些看點
《阿甘正傳》簡潔凝練的鏡頭語言里透露人生真諦。電影以阿甘的成長為線,在其勵志般的人生中鼓舞著各位受眾。在奔跑之中去掉了腳套,勇敢的踏上了人生正軌。當阿甘被壞同學欺負時,珍妮讓他使勁跑起來以望擺脫惡作劇。而奔跑起來的阿甘就如不知疲倦的獵豹,一生都在奔跑,不放棄,永恆的。由此阿甘的傳奇人生也在啟程著。無數個看似不可能的事,在阿甘的堅持,永恆下,變成了可能,得到了成功。本片看似為愛情片,實則其暖心,勵志。給以平淡的人無限的可能。用一句影片里的話來結尾,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
⑤ 阿甘正傳教給我們什麼道理
第一個道理:命運雖然存在不公,但是我們要努力讓自己發光。
在故事的最開頭大家都知道了,阿甘與別人不同的地方:他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腿部有殘疾,而且智商還不到75,都達不到最基本的入學標准(入學標準是智商達到80)。
為了能夠讓他和正常孩子一樣去上學,阿甘的媽媽不惜出賣色相來幫他獲取了入學的資格。而且在阿甘的成長過程當中,母親給予了他足夠的愛,不僅讓他成功地走入了大學,還讓他成為了橄欖隊的隊員,最後受到了美國肯尼迪總統的接見,還成為了以捕魚捕蝦發跡的商人。
阿甘成功的經歷,也給了曾經在小時候嘲笑他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命運對他是非常不公平的,不僅讓他失去了一個完整的家庭,也讓他達不到正常人的智商。
可是阿甘並沒有向命運低頭,最重要的是阿甘的母親也沒有放棄他。可能阿甘並不理解,所謂的努力和奮斗究竟指的是什麼意思,但是他的積極和樂觀最終讓他走向了成功。
第二個道理:奔跑不是逃避,也許奔跑的盡頭就是邁向成功。
《阿甘正傳》這部電影,以大量的場景描寫了阿甘在跑步方便的特長。小時候的他因為腿部殘疾而不得不戴上矯正器,但是他卻一直受到同齡小夥伴的嘲笑,甚至是欺負。
當他被一群壞小子欺負的時候,阿甘心愛的女孩珍妮無能為力,只能夠不停地告訴阿甘:「快跑!用你最快的速度跑!」
從這個時候開始阿甘發現了自己在跑步方面的天賦,在長期的奔跑當中,他不僅跑壞了矯正器,而且還成功地逃脫了另一群壞小子的欺凌。
之後他也因為,誤打誤撞跑進了一場大學生橄欖球的比賽當中。當時的阿甘只顧著自己跑步,完全打亂了整場比賽的節奏,不過卻被橄欖球教練相中。憑借跑步這個特長,阿甘順利進入了大學,還在橄欖球聯賽當中一舉成名。
之後阿甘進入了軍隊並且參加了越南戰爭,當時的阿甘上了戰場之後不會用槍,但是他卻用他的雙腿再一次逃脫危險。他不僅跑出了戰場,而且還幫助朋友和隊長一起逃脫。
雖然最後阿甘在救人途中,因為屁股中了一彈不能夠繼續軍隊生活,但是他卻因為在休養期間,乒乓球打得太好而去參加奧運會,還還因此獲得了一枚國家榮譽勛章。跑得快是阿甘最大的優勢,同樣的他也憑借著自己跑步的天賦,獲得了其他人的尊重和羨慕的目光。
第三個道理: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切。
在影片開頭,阿甘坐在長椅上,孜孜不倦地向他人講述自己故事的時候,始終帶著幸福的笑容。哪怕他的故事在很多人看來都是平淡無奇的事情,但是阿甘卻經常因為某一個場景或某一個畫面,臉上不自覺地浮上開心的笑容。
在阿甘的一生當中,其實也經歷了許多挫折,雖然在很多人看來,他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也是一個跟命運作斗爭,並且取得勝利的人,但其實這一路走來,他也經歷了許多心酸的事情。
比如小時候夥伴們無情的嘲笑和排擠,長大之後被珍妮三番五次的拒絕以及好朋友的去世。
但是阿甘與他人最大的不同點就是永遠懷著一顆積極的心態。無論是母親的愛,還是好朋友短暫的友誼以及最後與珍妮的愛情,阿甘都非常珍惜。對待生活,他依然保持最純真的笑容。
(5)阿甘正傳電影主題擴展閱讀:
《阿甘正傳》表現出的善良、溫情,觸動了觀眾心中最美好的東西,展現了誠實、守信、認真、勇敢、重情等美好情感。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對人只懂付出不求回報,也從不介意別人拒絕,他只是豁達、坦盪地面對生活。他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他什麼都不顧,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
故事曲折生動、畫面唯美亮麗、演員生動鮮活、主題深刻勵志。飾演主角的湯姆·漢克斯將阿甘刻畫得入木三分,感動了無數的影迷,而獲得當年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大獎更加是對他演技的極高肯定。除了的表演出挑之外,片中更是出現了貓王、當時的已故總統肯尼迪等等名人。
⑥ "阿甘正傳"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要懂得堅持自己認定的東西,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影片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對美國幾十年來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展現。原著是一本充滿了諷刺意味的荒誕小說,而影片則對故事進行了修飾和美化。摒棄了原著的荒誕和揭露諷刺意味,為影片增添了一種溫情。這無疑使影片更合觀眾和評委的口味,但卻犧牲了原著的叛逆斗爭精神,使影片成為了一種理想化道德的象徵。
⑦ 《阿甘正傳》表現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阿甘正傳》作者溫斯頓靈活運用與人物性格相適應的語言策略,從用法、句法及語用層面上獨具匠心,充分而生動地展示小說主人公。
「傻癲」的心理風格和率真的個性色彩,結合以常人苦心孤詣往往都難以企及的「人生輝煌」,巨大的反差成就了作品令人拍案叫絕的喜劇和諷刺效果。小說人物形象活靈活現,批判現實意義不言而喻,實現了人物語言與心理風格的統一、文本形式與思想內容的題合,體現出作品特有的文學內涵和文學價值。
(7)阿甘正傳電影主題擴展閱讀:
內容簡介:
阿甘是常人眼中的弱智和白痴,但他天性善良單純,加上天賦異稟,使他先後成為大學美式橄欖球明星、越戰英雄、世界級乒乓球運動員、摔跤選手、國際象棋大師和商業大亨,獲得肯尼迪總統的接見,約翰遜總統的授勛,甚至還無意間發現了水門事件的真相。
阿甘「轟轟烈烈」的傳奇一生,看似荒誕不經,其實正是美國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歷史與社會的縮影,透過阿甘的眼睛,也讓我們看到了世態的險惡復雜與庸俗市儈,而更覺人性真誠的可貴。
⑧ 阿甘正傳的主題是什麼
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朱古力,你永遠不會知道那一塊屬於你。」阿甘母親的這一理解,向我們闡明了: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存在,而且是獨一無二的。阿甘,正是聽著這樣的教誨,一步一個腳印地踩出屬於自己的生活的奇跡。從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進入特殊學校,到橄欖球健將,到越戰英雄,到蝦船船長,到跑遍美國,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軀,達到了許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許終其一生也難以企及的高度。
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你都會看到:在廣闊的藍天下,一根輕盈而潔白的羽毛從天而降,緩緩地降落在阿甘的腳下。這其實是影片在暗示: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純潔,平淡而美麗,那麼,這個人一定是阿甘。
阿甘天生就註定不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公平,往往,它會令起點不高的人比天生優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認識到生活的真實。幼年的阿甘腿有殘疾,阿甘的母親不得不為兒子套上一個笨重的鐵架子,以輔助行走。放學後,同伴們在路上譏笑他,玩弄他,追趕著扔石頭。女同學珍妮喊道:「阿甘,快跑。」阿甘驚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掙扎著爬起。漸漸地,鐵架子不在束縛著他,他奔跑如飛。同伴們追不上他,眼睜睜的束手無策。這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個奇跡。
跑得快真是好世界。憑著驚人的奔跑速度,阿甘進了橄欖球隊,以後又進了大學並最終順利畢業。不久,他參加了越戰。在越南戰場上,阿甘的部隊中了埋伏,一聲撤退令下,阿甘記起珍妮的囑咐:「打不過,就跑。」阿甘於是轉頭就跑。他成了唯一倖免的人。看到這里,觀眾大概都會發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後來返回去救出負傷的戰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戰友,那麼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阿甘因戰功顯赫而受到總統接見。這是導演為我們准備的一幕喜劇,但我們卻不會為此而覺得誇張,可笑。有的人常感覺生活負擔過重,面前困難重重,因此整天垂頭喪氣,鬱郁不歡。阿甘的信念這樣的單純,目標這樣的清晰,即便先天不足,前有窮山惡水,他也以平常心視之,並最終一一跨過,這並不是說愚人之福,保持這種態度和意志的人,信念能減輕他許多關於生命的重負,而使他達到生命之巔。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種愛支撐人生,那就是母愛;阿甘一生只愛一個女孩珍妮,除此他永遠心如止水;他可以為了紀念死去的戰友布巴,而干起自己並不熟悉的捕蝦業(僅僅是由於布巴的一句話)。。。。。。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在指引著他,他也只為此而踏實地,不懈地,堅定地奮斗,直到目標的完成,新的目標的出現。沒有單純的抉擇就不會沒有心靈的雜念;而沒有心靈雜念的人,大概才能夠在人生中舉重苦輕。
阿甘的一生中出現了許多奇跡,但這些奇跡沒有、也絕不會引導你去羨慕他,你只會欣賞和阿甘一起的那些歲月、生命和歷史,體味個中的苦甜,以期「跨越缺陷,完美人生」……
⑨ 阿甘正傳的主題及內涵
阿甘正傳電影版的主要內容是: 天空中,一根羽毛隨風飄舞,飄過樹梢,飛向青天……最後,它落在福雷斯特·甘的腳下,阿甘坐在亞拉巴馬州的一個長椅上,滔滔不絕地訴說著自己一生的故事—— 阿甘於二戰結束後不久出生在美國南方亞拉巴馬州一個閉塞的小鎮,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媽媽是一個性格堅強的女性,她要讓兒子和其他正常人一樣生活,她常常鼓勵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強不息。而上帝也並沒有遺棄阿甘,他不僅賜予阿甘一雙疾步如飛的「飛毛腿」,還賜給了他一個單純正直、不存半點邪念的頭腦。在學校里,阿甘與金發女孩珍妮相遇,從此,在媽媽和珍妮的愛護下,阿甘開始了他一生不停的奔跑。 在中學時,阿甘為了躲避同學的追打而跑進了一所學校的橄欖球場,就這樣跑進了大學。在大學里,他被破格錄取,並成了橄欖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 大學畢業後,在一名新兵的鼓動下,阿甘應征參加了越戰。在一次戰斗中,他所在的部隊中了埋伏,一聲撤退令下,阿甘記起了珍妮的囑咐,撒腿就跑,他的飛毛腿救了他一命。在越戰中,阿甘交了兩個好朋友:熱衷捕蝦的布巴和令人敬畏的鄧·泰勒上尉。 戰爭結束後,阿甘作為英雄受到了約翰遜總統的接見。在一次和平集會上,阿甘又遇見了珍妮,而珍妮已經墮落,過著放盪的生活。阿甘一直愛著珍妮,但珍妮卻不愛他。兩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 作為乒乓外交的使者,阿甘還到中國參加過乒乓球比賽,並為中美建交立了功。在「說到就要做到」這一信條的指引下,阿甘最終闖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他教「貓王」埃爾維斯·普萊斯里學跳舞;幫約翰·列農創作歌曲;在風起雲涌的民權運動中,他瓦解了一場一觸即發的大規模種族沖突;他甚至在無意中迫使潛入水門大廈的竊賊落入法網,最終導致尼克松總統的垮台。 因為「傻人有傻福」,阿甘還陰差陽錯地發了大財,成了億萬富翁。而阿甘不願為名利所累,他做了一名園丁。阿甘時常思念珍妮,而這時的珍妮早已誤入歧途,陷於絕望之中。終於有一天,珍妮回來了,她和阿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懷抱,之後又在黎明悄然離去。1年以後,阿甘又一次見到了珍妮,還有一個小男孩,那是他的兒子。這時的珍妮已經得了一種不治之症,阿甘同珍妮和兒子一起回到了家鄉,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 珍妮過世了,他們的兒子也到了上學的年齡。一天,阿甘送兒子上了校車,這時,從兒子的書中落下了一根羽毛,一陣風吹來,它又開始迎風飄舞。
它的主題是: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存在,而且是獨一無二的。
⑩ 《阿甘正傳》這部電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
《阿甘正傳》的這一根本性人生觀啟發我做出這樣的思考:雖然大多數人都有夢想,但是往往只有少數人會用一生堅持不懈的付出行動去努力實現它,所以最後成功的總是少數人。因為多數人都太在意結果,他們是因有結果才會有行動,而不是因為有了足夠正確的行動才造就了那樣的結果,他們不明白結果是通過行動創造出來了,而不是自動掉下來的或是預先就存在的,我們真正要關心的是行動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本身。許多人就是因為太在意結果而很少有行動,總是在用一種復雜的眼光面對人生,思考和埋怨大大多於行動,對待人生養成了這種顛倒的邏輯習慣,才一生無所作為的。這也是阿甘精神所要揭示的核心問題:坦盪而誠實地面對現實的問題,簡單而直白地面對人生的過程,人生往往是這樣的:你想要的東西總是同你最後得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所以人要學會「珍惜」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