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千與千尋》電影的寓意是什麼
千尋這個角色正是這「迷失的一代」的代表,宮崎駿想通過這個講述千尋迷失的故事告訴當時的日本人在迷失中如何尋找與回歸。而「千與千」兩個「千」加起來正是2000,「千與千尋」寓意著影片將探討日本在「2000年」這世紀之交的「尋找」。
荻野千尋在2001年時是一個10歲的小女孩,換言之荻野千尋是一個出生在1991年的日本的小孩。而日本在1991泡沫經濟崩潰後到2000年代初期長期經濟不景氣,這十年在日本稱之為「失去的十年」(The lost decade),日本又將1991年的日本人稱為「The Lost Generation」(迷失的一代)。
宮崎俊的動畫電影充滿深刻的寓意與哲理。兒童的視角、簡單的故事、童真的幻想、純潔的感情、童話的境界,這些動畫電影的基本元素,聽起來似乎總難免「小兒科」,但簡單不等於膚淺,童真不是幼稚,兒童往往偉大,童話富有深意。
正如宮崎俊所說:「我的影片首先是為日本兒童拍攝的,而且今後還會這樣做,但動畫片的題材都是關繫到整個人類的命運問題,比如兒童失去生活興趣的問題,兒童在我們的消費社會中迷失自我的問題。」事實上,宮崎俊動畫電影的內涵非常豐富,遠不限於他所列舉的兒童問題。
大而言之,人與自然的關系、青春成長主題、女性的覺醒與獨立、人性的異化與救贖等都是宮崎俊的動畫電影重點表現和思考的問題。英國學者莫琳?弗尼斯認為有兩種動畫作者,一種人注重的是技術和方法,動畫只是謀生的手段,另一種人投入的是情感、注重的是生命體驗。她說,「藝術家貫穿於整個創作過程中的情感——對作品的熱愛之情會完全地體現在作品中。
有些人更為注重動畫創作的技術,他們會努力鑽研製作方法,會依靠技術能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也有些例外的創作者,他們更注重創作與個人體驗深層次的關聯。這樣的創作過程是艱難的,動畫師要承擔精神上的孤獨與對體能的考驗,但是內心的創作慾望促使他們堅持創作。
真正出類拔萃的作品不僅僅是高度個人化的,而且會讓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的效果甚至是『娛樂類』動畫難以企及的。」這兩類動畫作者,可以說前者是動畫技師,後者才是動畫藝術家,宮崎俊無疑屬於後一類藝術家中出類拔萃的大師,他的《千與千尋》正是這類「真正出類拔萃的作品」中的代表。
② 千與千尋的寓意
《千與千尋》並不僅僅是一位少女跟隨父母闖入異鄉的奇異夢幻,還代表了一代日本長輩囑托年輕人的警示之夢。整個電影主要表達了一個主題:勿忘初心。千尋可以說代表著所有剛要踏入社會的年輕人,要承受不知何去何從的惶惑感,笨手笨腳的試著進入社會這個大機器成為有用的一員。
在日本文化中,隧道象徵著死亡和再生的過渡帶,舊的生命結束,新的生命降臨都是通過隧道穿梭進行的。在電影《千與千尋》一開始,千尋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遠離城市的新家。他們是通過一條很長的隧道進入到了虛擬世界中,而當千尋用勇敢和真誠感動了這個世界的人,成功解救了父母之後,回到現實生活中,仍然是通過一條隧道穿梭回去的。千尋從一個人類真實存在的物質世界闖入到了一個充滿陌生和困境的神靈世界。原來的她,膽小怯懦,然而,在白龍的指引下,她漸漸地成長,依靠自己的勤勉和真誠在湯屋站住了腳,謀求了一份生存的職位和空間。
2.千尋的父母偷吃別人的東西,吃的太多變成了豬,寓意著人類本性的貪婪,好東西永遠要不夠,而千尋還小,小孩子性格純真善良,並不那麼貪婪。湯婆婆要求千尋改名字,讓她忘掉自己原來的名字,寓意著忘掉了自我,也就迷失了自我,找不到回家的路,永遠的回不到原來的樣子了。
3.這個故事的外殼,是讓一個小孩子去救父母。初初看去,千尋和任何一個普通的十歲女孩無異。她被當做孩子,撒嬌和膽怯都是孩子氣,其實內心深處已經有了堅不可摧的世界觀和法則;成年人的傲慢在於,以為擁有金錢和權力,就深諳了世俗世界的規則和通行證,於是他們瘋狂地追求它們,或者陷於求而不得的痛苦,或者放任自己隨波逐流,卻最終忘記了自己的姓名,淪為動物。
4.《千與千尋》的整個劇情都在展現主人公千尋的蛻變過程,當千尋剛來到油屋的時候,她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小女孩,不但笨手笨腳的,還很柔弱。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千尋也逐步的發生了變化,她逐步的樹立起了自強不息的精神,面對苦難的時候也沒有退縮,從一個柔弱的小女孩變成了一個堅強勇敢人,最終解救了自己被詛咒的父母,這個是這部動漫的主基調。
5.《千與千尋》暗示著那些在教育競爭中過度內卷把孩子淪為學習工具的焦慮父母,他們打著「愛孩子」的旗號,給孩子各種轉學和報輔導班等等。當孩子到了青春期左右,開始有了獨立意識和一定力量與父母的想法產生了分歧,這時候父母要麼忽略不在意,要麼覺得孩子是「叛逆」,家長和孩子發生很大的沖突。同時有很多孩子用「聽話、順從或者好的表現」承擔起化解父母焦慮的責任,而孩子自身的生命自然性、主體性得不到發展,但壓抑的總是會反抗,這種主體生命的長期被占據,也許會讓孩子最終被迫選擇用拒學、自殺等極端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意志,從而造成悲劇。
《千與千尋》上映於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上映。講述了少女千尋,意外的闖進了神靈的世界,為了救回因為貪吃而變成豬的父母,千尋經歷了萬般的磨難與歷險的有趣故事。這部作品為什麼叫做《千與千尋》呢,千與千尋其實是主人公在兩個世界的不同命字,這也寓意著兩個不同性格的千尋,現實中的她懶惰膽小厭學,異世界的她堅強、勇敢、不斷激發新潛力。《千與千尋》這部作品,其實除了有趣的故事以外,更加是宮崎駿給人們帶來的警示之夢。
③ 千與千尋這部電影你看懂了嗎
電影《千與千尋》是宮崎駿一部很經典的動漫電影,這部電影不僅畫面唯美,人物形象豐滿,劇情內容豐富多彩,同時宮崎駿也想通過這個電影故事來傳達他的一些主題思想。劇情一開始,是千尋父母帶著她去新家,在路上他們遇到了一個奇特的隧道,經過隧道,一家人發現了另外一個奇幻世界。
無臉男在劇中是一個重要存在,他從一開始無欲無求到最後變得面目可憎,吞噬它人。所以無臉男代表一種慾望,但最後無臉男回歸本真,跟著善良的錢婆婆。小龍在替湯婆婆做事,最後忘記了自己名字,但他努力找到真我,小龍的經歷告訴大家,人在追尋的時候縱使忘記自己,也要有力量去找回原本自己。
這部電影中蘊含了很多思想,是對人性進行深刻剖析和揭露,所以值得大家多看幾遍,這樣更容易找到作者留下的蛛絲馬跡。
④ 《千與千尋》到底想表達什麼思想啊
主要講千尋在和父母一起搬家的路上,誤打誤撞的進入了神靈的世界,而千尋的父母就因為貪吃變成了豬,被關了起來,千尋踏上了拯救父母的旅程。在這個過程中,她經歷了很多困難,也遇到了很多奇怪的人,但最終,千尋用自己的努力救出了父母,父母變回了人形,一家團聚。
《千與千尋》是一部反映多主題的動畫片,觀眾可從中窺探對貪婪自私的諷刺,也可從看到獨立成長的重要性、甚至是人與自然的和諧。
宮崎駿通過一個小女孩走入異世界而迷失的故事,嘗試提出自己對當代日本這種「國之迷失」精神層面的解答——帶著現在迷失的自我,溯根尋源,為過往的錯誤致歉自省,找到自我,弄清楚自己究竟是誰,方才知道何去何從。
動漫中的另一位主人公——白龍,很多人都把他定義為了千尋的男朋友,其實不然。白龍原本是琥珀川的河神,後來被湯婆婆利用後慢慢忘掉了自己的名字,開始作惡多端。白龍的本名為「饒速水琥珀主」他象徵著日本的過去,也是日本的始祖之神。
在劇中白龍很顯然像個守護者一樣一直保護著千尋,這正是顯示了神是保佑人類的守護者。同時也是呼籲了人們不要迷失於現代社會的舒適,而忽略周身的環境。
(4)千與千尋電影主題擴展閱讀:
《千與千尋》是由宮崎駿執導、編劇,柊瑠美、入野自由、中村彰男、夏木真理等配音,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動畫電影,於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上映。
《千與千尋》傳達出作者對於社會生活和關系的這樣一種認知:生命力的發掘來源於與社會的溝通,互助和關愛是打破孤獨、尋回自我的鑰匙 。
該片如果從主角冒險經歷來看,可能是宮崎非常「平實」的一部作品。千尋的神幻歷險是如此的平實,以至於每個成年人都能從她的淚水和歡笑中看見自己的童年回憶 。
《千與千尋》是部反映多主題的動畫片,觀眾可從中窺探對貪婪自私的諷刺,也可從看到獨立成長的重要性、甚至是人與自然的和諧 。
⑤ 電影 千與千尋講述的是什麼
《千與千尋》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最經典的動畫電影之一了(你真有眼光),它是日本著名漫畫家宮崎駿的代表作之一。宮崎駿的所有動畫幾乎都圍繞著
環保、人性等主題來描繪。它是第一個把漫畫推向人文高度的漫畫家。《千與千尋》所講的主題幾乎不難看出,主要圍繞著人性來描寫(譬如千尋父母的的貪婪、湯婆婆的邪惡、小白龍的善良,以及千尋的勇敢、純潔等等)。至於事背景嘛,他是宮崎駿虛構出來的,可以不用太注意。本片相當經典,如果不懂,建議多看幾遍。
⑥ 千與千尋的主題思想
一,依然是宮崎駿動畫片永恆的主題——人類與自然的糾葛。在之前的作品當中,比如《風之谷》、《幽靈公主》、《龍貓》等,可以說是簡單明了地表達了人與自然這個主題。但是在《千與干尋》當中,宮崎駿並沒有直接將這個主題呈現在大家眼前,而是將一個個小小的細節滲透在片中的多個角落,使其整體上依然喚起觀眾對後現代工業社會環境污染和大自然的破壞等事件的擔憂。比如小白的產生,原本就是由於自然環境遭到了破壞。另外,本來是河主人的神仙卻變成了骯臟無比的腐爛神,在經過干尋等人的幫助之後,被清洗出了許多垃圾。我們在驚嘆河流被污染程度的同時,仔細觀察這些垃圾就不難發現,其中有白行車,還有各種各樣的金屬,基本上都是工業時代產生的廢物。這非常明確地表現了工業社會的發達已經對自然環境造成了致命的侵害。
⑦ 宮崎駿的《千與千尋》有什麼意義或主題
在許多方面,《千與千尋》是一段旅程。
這是一個年輕女孩的故事,她發現自己即將進入一個她一無所知的世界,並期望發生最壞的事情。
但是我並不是真的要說宮崎駿史詩中的精神世界就是夢幻般的畫布畫。不好了。
No-Face再次代表著人類的失敗,這次是滿溢的金堆,將浴室的好心人帶入了一個自我迷戀的狂熱之中……並跌落了No-Face的非體質食道。
但是,「無臉」也說明了夥伴關系對人們的重要性。他是電影中最孤獨的角色,他渴望與千尋這樣的人建立聯系。
她拒絕他提供的黃金的能力向他表明,她確實是房間里唯一的成年人。
⑧ 《千與千尋》這部片子的主題是什麼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電影是一種文化,是一種語言,咱們要學會從中品味。我覺得從千與千尋中,我們可以學到以下幾點:
1.好奇心過強不一定是件好事情(誤入是非之地)
2.貪吃是人的七宗罪之一,要避免貪吃(千尋他爸媽)
3.與人為善、助人為樂是美德(白先生)
4.好人總有好報(無面人)
5.要愛護我們的大自然(河神)
6.動畫片也可以有美妙的配樂,片尾曲十分經典。這一點,值得中國動漫業借鑒!
⑨ 千與千尋 想表達什麼
主要講千尋在和父母一起搬家的路上,誤打誤撞的進入了神靈的世界,而千尋的父母就因為貪吃變成了豬,被關了起來,千尋踏上了拯救父母的旅程。在這個過程中,她經歷了很多困難,也遇到了很多奇怪的人,但最終,千尋用自己的努力救出了父母,父母變回了人形,一家團聚。
《千與千尋》是部反映多主題的動畫片,觀眾可從中窺探對貪婪自私的諷刺,也可從看到獨立成長的重要性、甚至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宮崎駿通過一個小女孩走入異世界而迷失的故事,嘗試提出自己對當代日本這種「國之迷失」精神層面的解答——帶著現在迷失的自我,溯根尋源,為過往的錯誤致歉自省,找到自我,弄清楚自己究竟是誰,方才知道何去何從。
(9)千與千尋電影主題擴展閱讀:
《千與千尋》是由宮崎駿執導、編劇,柊瑠美、入野自由、中村彰男、夏木真理等配音,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動畫電影,於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上映。
劇中的千尋是一個典型的現代社會青少年的縮影,他們在父母的溺愛中,在家庭的溫室中成長。因為科技的發展,經濟的騰飛,人們生活方式更加琳琅滿目,這些青少年在物慾橫行的環境下成長,他們的性格中存在一些共性的缺陷,膽怯,消極,任性,安於現狀,被父母寵溺著不懂人情世故。
在父母都變成了豬後,她不得不獨自一人面對危險,面對絕望,在湯屋的這段時間,她學會了堅強,勇敢,執著。這個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對錯綜復雜的問題和危難的情況,她學會努力去克服,不僅自己成長變得更加成熟,還使在湯屋裡打工的人重新認識生存的意義,他們的生存不再是拚命地低頭打工,唯利是圖。
千尋有著真善美的一切特徵,她善良勇敢,這與貪婪的大人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又隱喻出作者對保護資源的想法,是一部老少皆宜且觀影感受截然不同的優秀動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