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主角 > 金基德電影的主題是

金基德電影的主題是

發布時間:2022-06-09 20:31:38

❶ 韓國導演金基德拍過的所有片子有哪些

韓國電影-金基德- -

法國媒體對這位曾留學巴黎的韓國導演大加贊揚,稱從《弓》中看到金基德延續了他一貫對另類情感關懷的冷色風格。但也有評論指出,在某種程度上,《弓》幾乎成了金基德那部《漂流欲室》的姊妹篇,「不管是大海、船等場景的選擇,還是畫面上的血腥殘酷,我們似乎仍然看到《漂流欲室》中那種用肉體痛苦來達到精神快感的主題。」金基德以邊緣題材起家,自2002年《海岸線》以來開始受到國際關注,2004年《撒瑪利亞的女孩》獲得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空房間》使用韓國備受爭議的女演員李升燕擔任女主角,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邊緣人物、性、暴力一直是金基德影片的主題,本次戛納「一種關注」單元的開幕片《弓》由金基德自編自導,同樣不離這些主題,與《空房間》有不少相似之處。首先是對話量極少,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幾乎無語言交流,無名無姓,在宣傳單中也只以老人、少女和大學生來稱呼。此外,在《空房間》中出現的女主角與隱身情人的擁抱對視的情節變本加厲,成為少女和老人化身的風做愛的鏡頭。再者,《空房間》中出現的高爾夫球攻擊人的暴力手法,在《弓》中演化成老人用弓瞄準所有對少女有企圖的男人的鏡頭。放映結束後,記者們一致認為《弓》沿襲比突破多。

金基德在影片放映結束後,簡單介紹了《弓》的創作意圖。他說:「每個人都有不能實現的渴求和希望,通常大家都會把這些願望藏起來。而我想表現的是,這些隱藏的願望有多卑鄙、高貴、悲傷和美好。所以用一個不能被人控制的少女來講老人的渴望。」金基德還解讀了「弓」這種武器在影片中的三層含義——一個防止入侵者的有力殺人武器,一件表達靈魂聲音的樂器,一種傳遞內心情緒張弛的語言。
以流暢的鏡頭,配合演員的動作、表情來陳述故事,金基德仿效歐洲電影大師通常的做法,摒棄的是尋常意義上的「台詞」堆砌電影。也因此,他的影片《冬去春來》,在西方收獲了8億美元的票房,但韓國本土的票房不過5萬美元。「我認為西方觀眾更能夠接受我的電影。所以,我在影片中盡可能地減少對話,因為我擔心錯誤的翻譯會破壞我大部分的工作。我相信哭和笑已經是最好的語言。不過,如果有再次的機會,我想有一天,嘗試拍一部完全由對話組成的電影。年齡越大,你對於別人所說的東西就相信得越少。但人類的活動是沒有撒謊可言的。它們都是誠實的,無論這些行為是否符合是非標准。」
僅僅用了17天的時間,金基德就完成了這部《弓》。

金基德(김기덕,1960年12月20日-),韓國的著名電影導演。他的電影往往跳出了商業電影的框框,使他成為世界上一個十分獨特的導演。而且,他的電影題材往往使觀眾在震撼之餘,帶來生活上的反思。
2002年,他的《海岸線》成為了釜山國際電影節的開幕電影。2004年,他憑著《慾海慈航》奪得柏林影展的導演獎,並於同年的維尼斯影展憑另一套新作空屋榮獲導演獎。
作品列表
1996年 - 鱷魚 (악어)
1997年 - 野生動物保護區域(야생동물 보호구역)
1998年 - 雀籠小客棧(파란대문,即「藍色大門」的意思)
1999年 - 漂流欲室(섬,「島」的意思)
2000年 - 實際生活(실제상황)
2001年 - 打回頭的情書(수취인불명,即「收取人不明」)
2002年 - 爛泥情人(나쁜남자,即「壞男子」)
2002年 - 海岸線(해안선,釜山電影節開幕電影)
2003年 - 春夏秋冬(봄여름가을겨울그리고봄)
2004年 - 慾海慈航(사마리아,即撒瑪利亞的意思,榮獲柏林影展導演獎)
2004年 - 빈집(即「空屋」的意思,李丞涓主演,榮獲維尼斯影展導演獎)
2005年 - 弓

❷ 金基德的電影有哪些

金基德的電影有《人間,空間,時間和人》《一對一》《演員就是演員》《紅色家族》《莫比烏斯》。

1、《人間,空間,時間和人》

《人間,空間,時間和人》由金基德執導,藤井美菜、張根碩、安聖基、李成宰、柳承范、小田切讓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18年2月18在柏林電影節首映。


❸ 金基德有哪些電影

《鱷魚藏屍日記》、《真相》、《春夏秋冬又一春》、《撒瑪利亞女孩》、《空房間》、《網》等。

金基德(Ki-k Kim,1960年12月20日-2020年12月11日),出生於慶尚北道奉化郡,韓國導演,編劇。

1993年,憑借劇本《畫家與死囚》獲得劇作教育協會最佳劇本獎。1994年,憑借劇本《二次曝光》獲得韓國電影委員會最佳劇本獎。1995年,憑借劇本《非法穿越》再次獲得韓國電影委員會最佳劇本獎 。1996年,拍攝了第一部電影《鱷魚藏屍日記》。2000年,推出實驗作品《真相》,並組建自己的電影公司。2003年,推出《春夏秋冬又一春》,角逐2004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2004年2月,憑借《撒瑪利亞女孩》第三次出征柏林電影節。9月,憑借愛情片《空房間》獲得「最佳導演銀獅獎」。2012年,憑借執導的第18部影片《聖殤》獲得第6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2013年6月,憑借執導的驚悚片《莫比烏斯》入圍第70屆威尼斯電影節。2014年,憑借執導的驚悚犯罪片《一對一》獲得第71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2015年3月,受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的邀請擔任「天壇獎」評委。2016年9月,金基德新片《網》在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首映。

2020年12月11日,金基德因新冠肺炎並發症在拉脫維亞去世。

人物評價:

金基德的風格,就是美麗然而冰冷的噩夢,唯美的鏡頭里透著生命的殘忍,他的電影令人悲傷。金基德的電影,畫面美、意境美、人物美——美到如同水墨畫,還帶著濕漉漉的氣息。

金基德的電影才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國際電影,因為他完全擺脫了語言的束縛,他的電影所體現的情愛、暴力、禪定雖都劍走偏鋒,卻是人性所共通。邊緣是我們社會中的一面,在邊緣生活的人總是比較隱蔽,這些生存在艱苦困境中的人也是非常美麗的。

❹ 金基德電影的真正目的是探究性與暴力下面人性的陰影和絕望的一種暗流對嗎

《聖殤》在本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榮獲最佳影片金獅獎,該片也突破了韓國電影在威尼斯三大電影節上最高獎項的「零紀錄」。

從小缺少家人關愛的江度,以幫放高利貸的人討債為生,特殊職業造就他冷血和粗暴的性格,對無力還債的窮人毫不手軟,極度殘忍。一天,一個自稱是她親生母親的陌生女人出現在他家裡,請求他寬恕。幾番掙扎後,他接受了這位「母親」。當他依賴上這位母親的時候,沒想到母親背後藏著極大的秘密……

對於影片中有違倫常的「母子情」,不少媒體將其定義為「一個希臘式的悲劇故事」。金基德表示:「韓國觀眾對希臘悲劇非常熟悉,現在仍有很多人在排演相關劇目。希臘悲劇中關於人性的思考,超越了種族和過節。」金基德認為,影片主題講述了資本主義對人性的滅絕,「片中金錢所代表的資本主義,破壞了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便是親情,人與人的關系被金錢重新定義。同時,它也破壞了人性」。

南都評鑒:再度回歸,金基德的變化不光是容顏的老邁,還有影片呈現上的些許變動:晦澀長鏡頭少了,演員台詞多了,營造的暴力和情色不再讓普通觀眾感到陌生而壓抑。金基德不變的是依舊用極端方式拷問人性,金錢、死亡、救贖,這些主題的探討對他而言一直都在。

❺ 金基德執導的電影《空房間》這是一部講述自由類的影片,這部片怎麼樣

認識金基德是從這部影片開始,他憑借這部片獲得了第61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而這部電影也成了他的代表作

也奠定了金基德導演在韓國電影界的封神之路。

劇情其實並不是很出彩,影片勝在獨特又令人匪夷所思的表現方式上。

吵鬧聲充斥著空盪的房間,把天堂變成地獄。

後面這樣讓人意想不到的結尾,有點像童話里的寓言故事,讓人回味無窮。

❻ 金基德三部曲是什麼

《雛妓》、《壞小子》、《撒馬利亞少女》。

金基德(Ki-k Kim,1960年12月20日-2020年12月11日),出生於慶尚北道奉化郡,韓國導演,編劇。

1993年,憑借劇本《畫家與死囚》獲得劇作教育協會最佳劇本獎。1994年,憑借劇本《二次曝光》獲得韓國電影委員會最佳劇本獎。1995年,憑借劇本《非法穿越》再次獲得韓國電影委員會最佳劇本獎。

人物經歷:

2004年2月,憑借《撒瑪利亞女孩》第三次出征柏林電影節。9月,憑借愛情片《空房間》獲得「最佳導演銀獅獎」。2012年,憑借執導的第18部影片《聖殤》獲得第6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2013年6月,憑借執導的驚悚片《莫比烏斯》入圍第70屆威尼斯電影節。2014年,憑借執導的驚悚犯罪片《一對一》獲得第71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2015年3月,受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的邀請擔任「天壇獎」評委。2016年9月,金基德新片《網》在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首映。

❼ 金基德電影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金基德的電影之所以讓我震撼,是他電影里所表現的「佛性」。一般的電影關於人性的思考最多不過也就停留在某一具體的現實問題上,像「冰冷熱帶魚」的愛與存在、李滄東的「詩」則是現實社會的折射,而小基德的愛情片則上升到了人類何去何從的哲學高度,藉由佛這一手段來表達。「春夏秋冬又一春」是無盡的輪回之苦、因緣之說;「悲夢」是肉體的脆弱與痛苦、現實與夢都不過是浮雲;「空房間」是存在的探討....我覺得最震撼的是,他還以一種雙重意味的鏡頭作為結尾,看似悲劇其實為喜劇但看似喜劇其實又為悲劇,展現的是人類自身矛盾性,像「悲夢」中最後男女主角解脫雙手握緊的鏡頭,像「空房間」最後男女主角相擁的鏡頭,是悲中有喜、喜中含憂,留下的不僅僅是無盡的悵惘,更是對人類的無盡反思,也許對於現存的問題帶來的苦痛,最好的方法便是寄託於宗教,或至少把靈魂安放在佛的手上。
金基德的愛情片已經超越了同時代的許多愛情片,他探討的不再只是簡簡單單的愛情本質與社會問題,而是和佛教一樣,悲憫人的輪回、嘆惋人之苦痛,而渴求一種佛性的超脫。或許愛情是一種實現的手段,至少能讓人取得片刻安寧。

❽ 如何評價金基德執導的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

《春去春又來》看到第二遍才明白其實只有佛學的表象,其本質依舊是人生與命運的思考。「慾望」、「輪回」與「救贖」的主題本來便是老金的專用。幼年和尚用石頭去綁魚、蛙、蛇結果被老和尚用同樣的方式綁住了自己,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對於「殺生」的懲罰,其實是老和尚在教小和尚學習如何去自我救贖

❾ 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到底講是什麼

  1. 金基德是非常聰明的一個人,這種聰明絕對不是指他天生多麼多麼的對鏡頭敏感或者直接說他生而就是做導演的料。我指的是他更深層次的,他對人與人關系的思考上的,或許還有對社會與人性的沖突。乃至自己對更深層次的宗教以至於上升到哲學方面的思考上來。

  2. 我對他最迷戀的一部戲是《春夏秋冬又一春》。其實吸引我的還是他思想中對「輪回」的認識而具體的表現出來。

  3. 故事是直接展開的,老和尚與小和尚相依為命的生活在一片世外桃源中,看得出來,老和尚也是曾經有故事的人。但從未提及過發生了什麼能讓他六根清凈的獨居世俗之外。小和尚卻是小,無憂無慮。與師傅服侍佛祖於孤燈之下。倒也是樂的快活。師傅不是多話的人,只是時常看著小和尚,默默不語。臉上盡是一片惋惜。直到又一次,小和尚獨自玩耍的時候。給魚、蛇、青蛙各自綁了一塊石頭,樂呵呵的看著他們拖著一塊累贅蹣跚前行。臉上一副天真的笑臉。老和尚看見之後重重責罰了小和尚。但是為時已晚了。蛇與青蛙都已經被石頭拖的累死了。小和尚拿著青蛙與蛇的屍體只是一個勁的哭。老和尚嘆了口氣,說道「你給他們綁的石頭,未嘗也不是你自己心靈的石頭」。故事就在這句禪機中埋下了伏筆。

  4. 日子看著一天天平平淡淡的接著度過了。小和尚長大,老和尚更老。但是平靜總會被打破,該來的總會來。一位進廟還願的都市女子最終吸引了小和尚,很輕而易舉的他們發生了關系。一切對於都市女子來說或許只是人生中一次旅途的邂逅。但是對於小和尚來說,確實打開了另一個天地。從此他也不甘於寂寞了。想要從此逃離出去。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明鏡台既然染了塵埃,就不再如以往般清澈透亮。終於有一天他走了出去,與其說是走更不如說是逃,逃離這個「世外桃源」。老和尚什麼都知道,卻只做不知道,不聞不問。只是嘆息一聲。也許一切的一切,早都有了預兆。報是終究要是還的。只是老和尚在佛前的時間更多了,彷彿除了佛,世間再無一切了。

  5. 小和尚最終還是回來了,彼時的他已經不再是一名和尚,他殺了那位當初與他海誓山盟的女人。他覺得世間再大卻彷彿沒有了自己的容身之所,他回來了。老和尚什麼也沒說,望著小和尚,就像當初看著他用石頭綁在那些小動物身上。一切其實都是報應,心靈的石頭最終也拖垮了小和尚。

  6. 於是,一切彷彿都順理成章的。入獄,又出獄。彼時小和尚已過不惑之年。再次回到早已空置多年的廟里。老和尚早已坐化多年。他突然明白了老和尚當年的苦衷,老和尚對著佛祖默默誦經時候那種悲愴。於是,他彷彿化為了當年的老和尚。

  7. 一切都彷彿輪回,深冬,一位女子將自己的孩子送來了廟里,什麼也沒說,老和尚接受了。他彷彿就一直在等這個孩子一樣。

  8. 故事最後的時候,小和尚獨自玩耍,將一塊小石頭塞進了魚、蛇、青蛙的嘴裡,笑嘻嘻的看著他們在艱難的跑開了。臉上露出了純真的笑容。而他的身後,老和尚默默的看著他做完了這一切,什麼也沒有說。思緒或已回到以前。

  9. 佛教中有輪回的說法,所謂種業因得業果。金基德在本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這種輪回的哲學,在本片最為顯著。而在《收件人不詳》中也有略微的穿插其中。但也只是一掃而過,《收件人不詳》更著重講的是關於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矛盾。這里不表,而在《悲夢》之中,金基德彷彿將自己的宗教哲學一股腦的甩了出來,內容漸漸的有些失控了,短短的一百分鍾內要組織好講完即使金基德也覺得力不從心了。越來越有點「形而上學」。不過其中很多元素是我很喜歡的,不過這部電影真的沒懂,看到了一些小細節,覺得很有意思。整個故事卻沉悶而乏味。

  10. 金基德之於韓國,我認為是拔尖的一撥導演之一了。他對人性的思考,深刻嚴肅而發人深省。不止適用於韓國,在吾等國民身上也能發現那種病態,方能防範於未然。

  11. 拓展資料

    金基德

    編輯

    1960年12月20日

    慶尚北道奉化郡

    韓國

    金基德(Ki-k Kim),1960年12月20日出生於慶尚北道奉化郡,韓國導演,編劇。

    1993年,憑借劇本《畫家與死囚》獲得劇作教育協會最佳劇本獎。1994年,憑借劇本《二次曝光》獲得韓國電影委員會最佳劇本獎。1995年,憑借劇本《非法穿越》再次獲得韓國電影委員會最佳劇本獎 。1996年,拍攝了第一部電影《鱷魚藏屍日記》 。2000年,推出實驗作品《真相》,並組建自己的電影公司 。2003年,推出《春夏秋冬又一春》,角逐2004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2004年2月,憑借《撒瑪利亞女孩》第三次出征柏林電影節 。9月,憑借愛情片《空房間》獲得「最佳導演銀獅獎」 。2012年,憑借執導的第18部影片《聖殤》獲得第6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2013年6月,憑借執導的驚悚片《莫比烏斯》入圍第70屆威尼斯電影節 。2014年,憑借執導的驚悚犯罪片《一對一》獲得第71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

    2015年3月,受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的邀請擔任「天壇獎」評委 。

    2016年9月,金基德新片《網》在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首映。

❿ 怎樣評價韓國導演金基德

金基德,一個用畫面說話的導演,一個永遠關注邊緣人的藝術家,每一部作品帶有金基德獨特的個人魅力[37] (1905電影網評)。
金基德電影的整體水平很高,題材也相當豐富,其中形式感最強、最圓滿的是《春夏秋冬又一春》,最寫實的是《海岸線》,最有沖擊力的是《收件人不明》,最集中筆墨寫男性的是《壞小子》,最集中筆墨寫女性的是《漂流欲室》[38] (鳳凰網評)。
金基德的電影以思想的悠遠深邃而聞名世界,他的電影,自始至終都在堅持審視生活、反思人類的本性、關注人文情懷,金基德導演便是一個立足於生活又超脫於生活且致力於闡釋生活的導演,在影壇中堅守著自我,默默地探索著[33] (人民網評)。
金基德的風格,就是美麗然而冰冷的噩夢,唯美的鏡頭里透著生命的殘忍,他的電影令人悲傷。金基德的電影,畫面美、意境美,人物美——美到如同水墨畫,還帶著濕漉漉的氣息;金基德的電影才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國際電影,因為他完全擺脫了語言的束縛,他的電影所體現的情愛、暴力、禪定雖都劍走偏鋒,卻是人性所共通。「邊緣是我們社會中的一面,在邊緣生活的人總是比較隱蔽,這些生存在艱苦困境中的人也是非常美麗的[17] (搜狐娛樂評)。
金基德的作品從主題到素材及表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金式風格,題材十分大膽,其中《壞小子》,《漂流欲室》以妓女為題材,《野獸之都》以社會底層的藝術家為題,《撒瑪利亞女孩》講的是少女援助交際,《收件人不祥》反映那個時代韓國和美國微妙的關系,《春夏秋冬又一春》以和尚為題,《空房間》則是堂而入室者與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愛情故事。這些題材都在揭開社會血淋淋的傷疤,揭示人的本性,詮釋邊緣人群的灰色人生,他的電影就象一枚炸彈,給人以思想上的無限的沖擊[39] (光明網評)。
金基德的作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暴力美學,酷愛以極端的性和暴力,反映人性和民族的深刻悲劇。二是隱喻形式,決不迴避對政治和社會現實的探討,但大多以隱喻的形式出現,其影片中遍布著各種充滿暗示的符號,比如魚、島、少女往往具有極強的形式感。三是關注女性,女性在金基德電影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她們往往是劇情的關鍵,矛盾的核心。四是人性刻畫,金基德電影雖然以韓國人為刻畫對象,但大多直指人性深處,具有整個人類的共性

閱讀全文

與金基德電影的主題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