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主角 > 紅高粱電影主題分析

紅高粱電影主題分析

發布時間:2022-06-09 20:42:07

⑴ 《紅高粱》影片主題及視聽語言分析

似紅似火的精神抗爭

——淺析《紅高粱》的視聽風格

電影《紅高粱》是由張藝謀改編莫言同名小說而來,影片延續了張藝謀導演重色彩、 重時代刻畫等藝術風格。紅色色調是這部影片的靈魂,起起伏伏,揮揮灑灑的紅高粱,有著寄寓當地人民乃至全中國人民的抗爭精神。導演借九兒、余占鰲等人物謳歌了三十年代西北淳樸卻擁有抗爭精神的勞動人民,延伸出現當代人們對此熾熱的感慨。這是他對故事繪聲繪色的彰顯,亦是對於小到封建禮教束縛,大到對民族侵略的偉大抗爭精神的贊頌。


紅色調的熾熱,貫穿至影片靈魂深處。導演從開頭便緊扣抗爭的主題,從畫面的最開始,九兒便是在濃艷的紅色下出場。此刻的紅色不僅僅是婚嫁的基本襯托,從九兒沮喪不甘的面部特寫便可看出,這更是對此刻九兒抗拒的內心心境的襯托。「坐轎不能哭, 哭轎吐轎沒有好報。蓋頭不能掀,蓋頭一掀必生事端。」,然而九兒卻掀了蓋頭,哭了轎,這是她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抗爭,而紅色正是她此刻內心最好的詮釋。直到影片的末尾,紅色的表現力則更加鮮明亮眼。九兒、余占鰲以及幾個弟兄夜晚在酒庄以高粱 酒祭拜英勇獻身的羅漢大哥時,周圍熊熊的焰火將整個屋子充斥著紅色的熱烈,映襯的是他們此時此地心中燃燒著的對日本人抗爭的熊熊烈焰。


紅高粱的內涵,詮釋著人物真實獨白。紅高粱作為片名,不僅僅是因為故事中的人民生活總是圍繞著紅高粱,更是因為高粱代表了當時朴實的勞動人民;一個「紅」字, 也不僅僅是因為高粱的顏色是紅色,更是因為它代表了朴實的勞動人民也擁有著紅色所 傳遞出來的抗爭精神。從小的方面看,余占鰲等抬轎工人在送九兒的途中,在高粱地遇到了劫匪,面對劫匪的蠻橫威脅,他們為保全大局作了小小的妥協便給了錢財,可當劫匪打了九兒的主意,余占鰲為首的弟兄便奮起反抗打倒了劫匪。這一小插曲為接下來大的方面作了呼應。同是在這片高粱地,結尾的高潮部分,面對日本人對當地人民的壓迫, 以及九兒的英勇獻身,一場熱血的戰爭在這片高粱地一觸即發,過程中導演有大量對高粱地的鏡頭特寫,一場血紅而壯烈的斗爭在火紅的高粱間相得益彰地展現,將紅高粱的內涵相得益彰地寄予在了抗爭的人群當中。


意境的濃墨渲染,給予了畫面想像空間。影片中有著不少重寫意的片段,往往以遠景的方式呈現,並且沒有人物對話......(此處省略500字)


此篇影評文章出自湃樂思教育編導專業高分學員,完整文章收錄在《影評高分範文集》一書中。

⑵ 紅高粱看完影片你明白了什麼

《紅高粱》以嶄新的藝術形式,描繪了中國二、三十年代一夥農民古樸、野性的生活和他們與侵略者浴血奮戰的過程。影片的劇情構成極具戲劇性,通過人物塑造贊美生命的自由。愛就真愛,恨就真恨;大愛大恨,大生大死。 情節曲折跌宕,出人意料之外,但其電影語言又是「探索片」所固有的。明快、緊湊、張馳有度的節奏,畫面、色彩、光線及其所構成的視覺形象,生動,濃烈。
到八十年代末期以後,中國電影市場的急劇變化,使得曲高和寡的「探索片」難以為繼。中國的中、青年導演在藝術追求上走向分化。部分導演拍出了探索性與觀賞性相結合的影片。其中,黃建新導演的《黑炮事件》、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是最有代表意義的作品。《紅高粱》以嶄新的藝術形式,描繪了中國二、三十年代一夥農民古樸、野性的生活和他們與侵略者浴血奮戰的過程。影片的劇情構成極具戲劇性,通過人物塑造贊美生命的自由。愛就真愛,恨就真恨;大愛大恨,大生大死。

二、視聽語言讀解。
東方文化的沉鬱和抑制,對華人的消極影響很大。近百年的屈辱和創痛,使得官方與民間都傾向於過度防衛,容易抗拒一切外來的價值觀念。抵抗,對抗,是對外關系思維的主導思想。閉關鎖國、閉關自守,只是一種無計可施情況下的消極選擇。《紅高粱》以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呼喚中華民族激揚昂奮的民族精神,用電影的方式對傳統觀念和陳規力量,發起有力的猛攻和挑戰。融敘事與抒情、寫實與寫意於一體,發揮了電影語言的獨特魅力。海內外各種獎項紛至沓來,中國影片揚名國際、走向世界。由於對視聽語言的天賦敏感和理解,張藝謀身兼攝影師、演員、導演而全優,創造了一個罕見的奇跡。
1。重要段落分析:
⑴顛轎:
一群年輕健壯、肌肉堅實的男人,誇張的動作造型,與廣闊無跡的極為單純的橙黃色土地、煙塵,熱烈飽滿的紅色蓋頭、轎子,桀驁不馴、驚天動地的喊唱,完美交融,形成激動人心的視聽效果。黃色的土地和背景,十分鮮艷,輕快而舒適。黃色的主要特徵是明亮,具有反射性,產生光輝以及表現出非其本質的快活、明朗。
《顛轎歌》、《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一聲聲都彷彿是從生命里噴涌而出,西北人情、西北風貌、西北氣派、西北的粗獷與強悍,在電影的時空中淋漓盡致地洋溢出來。自由狂放,無拘無束,神聖與游戲、生命與娛樂、年輕與豪邁完美結合在一起,人按照天性熱火朝天、滋味十足地活動著,從內容到形式都浸透著自由的詩意和贊美。電影語言和對生活的捕捉、剪裁,新穎迷人。
顛轎、祭酒神,是山東早年的習俗。具體怎麼樣,原著作者沒有見過,上歲數的人聽說過。莫言在小說里卻可以發揮想像力,用文字構成一個奇妙的民俗世界,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張藝謀在電影中,用視聽語言創造了一個賞心悅目的銀幕世界,傾倒了國際影迷並獲得熱烈贊美。
⑵野合:
爺爺踏倒的高粱,形成一片圓形的祭壇。兩性結合,被賦予了神聖不可侵犯的意味,生命的過程與目的高度統一。火紅的高粱,被陽光塗成金色狂舞,拔地而起的嗩吶聲驚天動地,猶如助威,彷彿禮贊。歌頌生命的自由舒展、嚮往活著的偉大輝煌。
「做學問的目的,最終還得落實到做人上,還是要使人越活越精神。……你的生命狀態首先得熱起來,活起來,旺盛起來,敢恨敢愛,敢生敢死,生下來的子孫後代也是九斤半的胖小子,不能一肚子文化, 自己卻活得越來越疲軟。」「中國人有一個大毛病,天天討論人為什麼活著,卻恰恰不關注人應該怎樣活著。」①
《紅高粱》用一個極端的場景,表達了一個樸素的思想——人活著首先是人,是首先屬於自己的生物。人的主體性的覺醒,對於一個社會的民主和進步是至關重要的。個體、自我的消滅,意味著對於我而言一切的不存在和無意義。人有作為人的正常慾望和需求,滿足的過程猶如人生百態的萬花筒,凝聚著人性的多姿多彩。當不合理的東西大行其道時,合理的東西常常被懷疑甚至貶斥。為金錢權勢而出賣肉體和靈魂,是不正常的,而在一些地方又是理所當然、司空見慣的事情。如果拋開現實的物質條件和勢利追求,會被人嘲笑、奚落、質疑。觀念與思維的端正,使人活出人的熱烈與力量。
⑶抗日:
生命的延續過程,是一個充滿矛盾、對抗、妥協、統一的過程。
年輕美麗、站在人生起點的九兒,必須聽命於父親的安排嫁給麻瘋病老者李大頭,因為李大頭經濟富裕。九兒的青春活力與父親的不人道處置,老百姓的按部就班與土匪的肆意攻擊,中國人的起居家園與日本侵略軍的暴力踐踏……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求生存過程中經歷的慘痛遭遇。中國人民付出了沉重的無可比擬的代價,抗日戰爭,是中國電影、文學等多種藝術形式書寫不盡的歷史。抗日戰爭題材占《紅高粱》後三本的容量,書寫生命遇到虐待、摧殘時悲壯暴烈的一面。
《紅高粱》寫抗日,不是為寫而寫,也不簡單局限於抗日本身。錢勢擁有者麻瘋病老漢李大頭與武力擁有者日本侵略軍都是一個象徵,是健康發展、自由幸福的對立面,是活潑生命煥發青春活力的敵對因素。是困境的象徵,是發展與障礙對抗的象徵。這是導演不同於常規處理同類題材的特別之處,也是他獨具匠心、非同尋常之處。

① 張藝謀 《〈紅高粱〉導演闡述》

既要讓人覺得像,又要有所突破。電影語言的運用,無論視覺還是聽覺方面,在傳奇性與真實感之間找平衡支點,不拘泥於一種方法。聲畫的真實還原,不是最終目的,重要的是視聽感受上形成相當可觀的沖擊力,令觀眾動心、動情、動腦筋。沖擊觀眾、調動觀眾、引導觀眾、尊重觀眾,是導演在電影語言實踐中明顯體現出來的主導思想,票房與海內外激起的盛贊和議論紛紛,拉近了電影和觀眾的距離,使得影片的商業價值、文化傳播、社會效益的實現有了根本保障。
⑴影像造型:強烈、鮮明、標新立異。
畫面是思維方式的物化形態。張藝謀說:「我之所以把《紅高粱》拍得轟轟烈烈,張張揚揚,就是要展示一種痛快淋漓的人生態度,要表達『人活一口氣,樹活一張皮』這樣一個拙直淺顯的道理。只有這樣,民性才會激揚發展,國力才會強盛不衰。」①《紅高粱》畫面、聲音造成獨特感覺。人物充滿生命活力,動作強烈,勇敢張揚。莫言小說寫人的風流,張藝謀電影寫人的熱愛。人物跟結構結合,兩個主人公乾柴烈火,反傳統個性非常。豪爽開朗,曠達豁然,生生死死中進發出渾身的熱氣活力,隨心所欲里透出做人的自在快樂。「我只想用電影去影響人,人不會停留在一個層面,電影亦如是,希望有五花八門的電影,帶動各種思考。」(張藝謀語)
成熟的高粱二三米高,雄渾一片,借著風勢,海浪般涌動鼓盪。銀幕上奔涌著飛揚流動的活力。 《紅高粱》影像造型強烈、鮮明、標新立異,深刻的道理、簡練地表述,以輕松自然的形態表達思想,追求電影化、藝術化的敘述方式,景別不大地貼近拍高粱在風中狂舞,盡量把陽光帶進畫面,燦爛的陽光在一棵棵高粱之間跳躍閃爍,把墨綠色的高粱染成一片金黃。高粱在各種光線、角度變化之中的神采飛揚,逆光中半透明的晶瑩的高粱在風中新鮮而舒展,傳達出導演著意突出的活力與神韻,把高粱拍成人化的自然。《紅高粱》凝煉寫意的鏡頭語言,是中國古典美學精神對代電影深刻影響的傑出範例。
「我最喜歡凝煉的藝術、表現的藝術。」「我是西安人,特喜歡長安畫派。趙望雲、石魯畫黃土高原,大塊厚實,枯筆特多。他們以墨當色,大筆勾勒,將陝北千溝萬壑的歷史感、沉重感和乾燥感表現得非常充分,絕不像潮乎乎的江南小景。我去看茂陵、霍去病墓石刻,一塊飛來石,就告訴你是虎、是馬,神似!秦磚漢瓦塊兒有多大,秦腔黑頭稱得上蒼勁粗獷,連山西的小吃都比別的地方氣派!所有這些,都對我的審美情趣有挺大影響。」①
演員是眾矢之的,銀幕上最引人入勝的觀賞對象。外形是內在的物質顯現,農民與都市人的差異絕不止於服飾。拍攝之先,就考慮到總體的風格和感覺,為了像,為了洗盡都市人的肥碩和脂粉氣,先讓大家曬黑、瘦一些,增添風霜感。結果,《紅高粱》人物造型沖擊力很強,畫面營造強烈,給海內外觀眾留下了廣泛深刻的印象。
趙季平說:「張藝謀在藝術上的感覺,你看著不起眼,但到銀幕上力拔干斤,在造型方面他是一個大師。他的每部片子都不一樣,但他能把一個復雜的東西變得簡單了,簡單到抓住一個最關鍵的東西,用最簡潔的語言說明一個深奧的問題,這是他最大的優勢,最大的特點,也是他的天才所在。」

色彩表意:紅色是主調。
熾烈有力的紅色是全片畫面色彩的主調。顧長衛是第一流的攝影師,充分發揮色感,注意運用色彩特有的視覺本能力量。主角穿紅色衣服,最後畫面全是紅色。不僅高粱全部紅起來,天地也紅起來,如血似火的大紅。紅色代表革命,象徵熱烈。熱烈的生活態度、舒展的生命活力。面對邪惡勢力的踐踏蹂躪,生命個體和群體以最原始、最本質的方式反抗,即使力量對比懸殊得匪夷所思。《紅高粱》通過色彩的特別應用,頌揚生命。強化性運用色彩的內在聯系與張力,給予觀眾集中深切的視覺印象。
紅色出現在一號位:冒險、強烈的體驗,追求過度的性行為解決失望感、孤獨感。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求得豐富的經驗,追求充實的生活。紅色表示生命力、神經、分泌腺的活動,意味著有形的慾望。達到目標、獲得成功的沖動,希望人生多姿多彩,能從各個方面獲得豐富多彩的經驗。紅色具有刺激性、好勝性,從性的能力到改造自然的能力。積極的行動,體育競賽、戰斗、競爭、色情、進取心、生產性等行為沖動。象徵征服之血、點燃靈魂之火,多血質性格和男性氣概。感覺上表示食慾,感情上表示希望,肉體上表示隨意肌或交感神經再生器官。時間上,紅色表示現在。
紅花綠葉的自然風光,表明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非單一元素、色彩可以包羅萬象的。《紅高粱》以紅色為主調,但又有對其他色彩的有機調度,形成一個豐富的色彩表意系統。顛轎段落廣闊的暖黃色區域,黃色的土地、黃色的煙塵、黃色的皮膚,各種造型實體、空間段落自然隨意表現各種調子。黃色是典型的人間色彩,含有離心的充滿野性狂躁的刺激強度的原始張力,色彩豐滿渾厚堅實有力。局部段落以黃色為主體,紅色蓋頭、轎子、紅色的新娘成為美的中心。貧困的土地、落後的人民中,孕育著巨大的生命熱情、渴望和活力。除非受到阻礙,否則黃色是無限擴大的,表示緩和性,在心理學上意味著脫離重荷、困境、難題、苦惱、拘束的束縛。黃色象徵溫暖的陽光,這光芒使人快活幸福。在感覺上,具有舒適的刺激性,在感情方面,充滿希望和喜悅。肉體上,是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共同作用。
顛轎段落,一號位選黃色,是渴望得到解脫,希望獲得更多的幸福,同時意味著尋求解脫時會遭到糾葛。為了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必須有平穩和連帶感。黃色表示朝著未來的方向邁進。明顯強調黃色,存有擺脫現狀困難的願望,黃色表示希望受到別人的重視和尊敬,珍惜時光,追求自己的理想,想向外發展不安定。黃色表示變化性導演的生死觀念,在影片中以色彩的方式呈現出來。野合段落的驚心動魄、壯懷激烈,影片結尾的血灑高粱地、義薄雲天。生生死死都是紅火神聖的,場面拍攝富於儀式感。烈日夕陽中的高粱地,色彩燦爛熱烈。影片結尾, 日蝕,我爺爺和父親、整個空間沐浴在鮮血與太陽的色彩里,出現凝固趨於永恆的沉寂,視覺造型輝煌壯麗、無限華美。

3.觀賞價值追求:戲劇空間的發展,與視聽效應的不斷變化。
電影在誕生之初,就以它娛樂性的一面,征服了求新好奇的人類。路易·盧米埃爾攝影技術還原現實的精緻逼真,喬治·梅里愛的戲劇元素注入影像賦予電影更強的表現力,格里菲斯、愛森斯坦、斯皮爾伯格、張藝謀,世代中外的導演和技術大師們,為了把影片拍得更好看,費盡心機。電影首先是給人看的,觀賞價值追求是第一位的。再好的創意,沒有人欣賞、領略,等於零。新時期以來,中國導演和電影人越來越重視這一點。
中國電影近百年的歷史上,對觀賞價值的重視,也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寶貴過程。但是,解放以後左的路線干擾,觀賞價值的追求受到沖擊和限制,發展相對緩慢甚至停滯不前。新時期,百廢待興,觀賞性的重視與研究,佔了越來越大的比重,好看作為基本條件不再被懷疑。
《紅高粱》色塊旋轉跳躍,音樂富有鼓動性,對觀眾造成放射性沖擊,甚至遠離戲劇情節的窯址,直接進入一種特定的造型空間進行純粹的情緒體驗。多年支撐電影的劇情不再重要,戲劇的拐棍不知不覺被放在一邊,故事只是你進入電影的路徑.進入之後是一個故事、情節無法框范的欣賞空間,特有的視聽效果本身魅力無窮。極端放任、沒有控制的造型樣式與視聽效果,實現了對自由的自然生命形式的渴望、對無限壓抑的徹底解決。在張藝謀以後的電影創作中,始終不渝地保持著對好看的執著追求。由於他自身素質和藝術修養的卓越,使他的電影在好看的背後蘊涵著耐人尋味的意義,成為世界影壇一道不可忽視的亮麗的風景。
觀賞性、奇觀性對於電影的特殊意義,不容置疑。現在高科技技術手段的應用,賦予電影常青的藝術生命,滿足人們在家裡通過電視等媒體得不到的視聽魅力,使得電影院在觀眾數量的沉浮中不斷發展、完善。張藝謀的作品告訴我們:電影的好看、觀賞價值,並不僅僅是視聽技術的奇跡,更是人類思維、視野的奇跡。電影誕生一百多年來,對電影觀賞價值的追求創造了大量的藝術精品,為人類社會留下了瑰麗燦爛的文化遺產。

內容選自純白色流浪新浪微博

滿意請採納

⑶ 紅高粱講述什麼故事

《紅高粱》講述了在20世紀30年代初,九兒在充滿生命力的山東高密大地上,用生命譜寫的一段關於愛與恨、征服與被征服,充滿生命力的近代傳奇史詩巨制。

劇情簡介:

20世紀30年代初,山東高密地區土匪橫行,民不聊生。東北鄉破落地主家19歲的女兒九兒,被貪財的父親許給了麻風病的酒坊主兒子單扁郎,孔武有力的杠子頭余占鰲喜歡九兒,殺掉了單家父子,九兒和余占鰲開始了一段不被鄉民認可的愛情,並有了兩個孩子。

在釀酒師傅羅漢等人的幫助下,九兒逐漸從一個單純的少女成長為干練的高粱酒坊女掌櫃, 振興了單家酒坊。余占鰲則帶領兄弟們組成自己的武裝力量,周旋於當地政府,土匪花脖子以及鐵板會等多股勢力之間。七七事變爆發,日軍進佔山東,打破了高密縣往日的繁榮,在民族大義面前,余占鰲和各方勢力不計前嫌,停止爭端,共同抗日。

內憂外患之際,九兒帶領隊伍,將日本鬼子引到了高粱地,點燃紅高粱,與敵人同歸於盡,用自己的生命在這片充滿生命力的山東高密大地上撰寫了愛與征服,野心和意志的傳奇故事。

(3)紅高粱電影主題分析擴展閱讀:

《紅高粱》原著作者莫言先生是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獲得「諾獎」後,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爭奪莫言作品改編權的「莫言熱」。但莫言表示截止目前,除了電視劇《紅高粱》之外,暫時還沒有其他授權。為了顯示自己對這部影視作品的期待,莫言還親筆題寫了劇名。

而且這部小說1987年就被搬上大銀幕,並使得其導演張藝謀在國際上一舉成名,拿下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熊獎,也成就了演員姜文和鞏俐。光是「諾獎」以及國際電影節金獎這些光環,就足以讓電視劇版的《紅高粱》沾光不少,讓大家開播之前就很期待電視劇版將如何展開名著中的故事。

時隔20多年,再拍《紅高粱》,莫言囑咐,造型要和當今的審美結合。於是,鄭曉龍在服裝上進行了些許改動,周迅穿著合身的衣服,而褲子還有些哈倫范,朱亞文的造型也一樣。鄭曉龍解釋稱,哈倫的設計其實是為了符合那時候山東的緬襠褲,結果效果出來很像哈倫褲,潮范十足。

⑷ 不能被忽視的色彩敘事,電影《紅高粱》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懷

月亮是如此,太陽又會是怎樣的景象?除了那個過渡性質的夕陽西下外,全片意蘊最深刻的關於太陽的描繪有兩處。先來說結尾的這一個,這是九兒倒入血泊之中後,在目光凝滯的余占鰲和兒子豆兒身後出現的。從畫面構圖上說,比之人物的頭部,這太陽顯得很小,並且在熊熊燃燒著的鬼子汽車上空,色澤和質感的區分度都很低。那麼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如何讓這太陽跳出來說自己的話呢?作者匠心獨運,不單在大面積逆光攝影下,通過明暗影調的對比變化,有效表達出人物、汽車、高粱乃至煙塵的體積感,清晰勾勒出它們的輪廓,並在空間中形成多個動靜結合的層次;更通過「日食」的巧妙設計,讓原本的紅或說橙黃瞬間變成了黑,這個黑,可以是鮮血氧化後的顏色,可以是人物內心的絕望,可以是民族史詩的哀歌,可以是地土對蒼天的詰問,可以是遮蔽神智的障眼,可以是實在,可以是虛無,可以是任何的東西。盡管它與全片的光影照耀相比十分短暫,日食過後,一切仍舊恢復為被紅色籠罩的世界。但它卻是不容忽視的,因為它的出現,完全轉變了紅色在這部影片中的內在涵義,以致在基調上呈現出巨大的轉折。黑色之前,紅是對原始生命力的張揚;黑色之後,紅是對萬有時空中人類生存的渺小與困頓的觀照。一如豆兒那張一片紅色彌漫看不清的面龐,奮力張著大口使勁喊著:「娘,娘,上西南,寬寬的大路,長長的寶船……」與其說這是歌謠,不如說這是童話,因為它不過是美好而童稚的願景,無以在殘酷的世界中真實再現。

這黑太陽讓人想起蕭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太陽升到斜岸的上空來了。太陽的光芒照得葛利高里的沒戴帽子的上的密密的白發閃著銀光,從蒼白色的,因為一動不動而顯得很可怕的臉上滑過。他好像是從一場惡夢中醒了過來,抬起腦袋,看見自己頭頂上是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輪耀眼的黑太陽。」太陽原不黑的,天空也不是,但作者從「異常感受」出發,反而深度刻畫了目睹家破人亡後人物內心活動的真實。因此我們可以說,黑太陽的象徵傾向無論單從文學史還是整個藝術史上看都是相對明晰的。電影作者對這一意象的借鑒,雖說有些投機取巧,卻也達到了預期效果。

另外一處,也是之前的一處,是由「我」的旁白提示才奪人眼目的,「我」敘述道:「我爹跟我說過,自打看見那天的太陽,他的眼睛就落下了病,無論看什麼都是紅的。」這幾乎是對影片色彩構成的直接解釋,同時也是對「我」這一主觀視點的悄然挪移,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我爹」才是那張著有色差的眼看世界的人,而不是「我」。並且,從攝影的角度上說,攝影機鏡頭也代言了作者的眼、觀眾的眼,它所拍攝出的色彩既是片中人物乃至創作者的主觀表達,同時也是一種無法更改和逆轉的客觀呈現,是情緒本身、是生活本身。

看到最後,大概人們早都忘了,這地方原是叫作「青紗口」,那些紅色終究褪去,就像故事的講述人「我」所說,「橋還在,只是沒了高粱」。這一刻,我們有若恍然大悟,其實這個「青」字,遠要比「紅」更符合影片的內在機理,因為它透著那種塵埃落定後的蕭瑟。

⑸ 《紅高粱》表達了什麼樣的主題

透過影片《紅高粱》還不難看出,它在人的生存狀態、人的本性上作了文章,探討人生哲理。《紅高粱》從本質上說是揭示了一個全世界人們都在關注的問題:文明發展了,人的尊嚴該如何保持,人的活力該如何張揚?人性如何不因科學的昌明發達而喪失?該片導演張藝謀曾聲明,他拍《紅高粱》就是要表達「人活一口氣,樹活一張皮」,就是要張揚人性。在電影中,還往往運用一種具像來象徵,暗示或者喻意環境與人的關系。環境與人相應和時,可以張揚人性;環境與人矛盾,則會壓抑,破壞,甚至毀滅人性。電影《紅高粱》中的高粱地,酒坊均與男女主人公的人性相應和,因此它起到了強化,張揚人性的作用。

用假定性的色彩造型把整個天地變成紅色,來顯示人物壯烈的心理真實,也是《紅高粱》的藝術之筆,它給觀眾留下了一種神奇及激動之處。這要比小說中的一帶而過的一些描述更加渲染和表現。提到這些,又不難想像,片中的「顛轎」一場戲,在那崎嶇的道路上,滾滾的黃塵,轎夫那近似瘋狂般的野性舞蹈,以及轎中「我奶奶」的表情;釀酒作坊裡面的大酒缸,大海碗,通過煙氣,來回走動的人而營造出來的熱氣騰騰的氣氛;高粱地里的高粱在風中狂舞不止,心跳似的鼓聲和吶喊似的嗩吶聲拔地而起……這些熱烈鮮明的氛圍,表現的多麼震撼人心啊!分析其原因,無處不和電影強調形象直觀沖擊力有關系。這些場面最能體現淳樸的民俗和傳奇的色彩以及片中人物的心境,由於編導者的刻意渲染,使作品在總體上透出了一種強悍的,狂野的,生機勃勃的氣質,觀眾也從中感受到了強烈的生命意識。

⑹ 電影紅高粱的主題思想。

紅高粱》並不是十分具有現實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種對民族文化的尋根。相反,在這個聯系三代的以過去時回敘出來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個未來意義的人格,是一種人格理想,超越了具體的社會表層,具有人的本性與本質的深度,影片自始至終所呼喚的主題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張揚活得不扭曲、無拘無束、坦坦盪盪的生命觀。因此.擺在觀眾面前的作品不是一個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對一個世界的生命的理想。這種理想就是在那具有「太陽崇拜」的神話中。《紅高粱》不同於以往任何一部反映農民的影片,它的視角已從傳統的對土地的禮贊轉向了對生命的禮贊。故事的超常特點決定了敘事的非現實性,故事的地點也被淡化。在影片中甚至淡化了社會最基本的結構——村落。影片中的所有敘事元素與視聽元素都在為這種自然生命的熱烈、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風格服務。

⑺ 以電影《紅高粱》為例,分析該影片的主題,音樂,色彩,景別,運動鏡頭的內涵及意蘊

賞析《紅高粱》

選自《影響中國學生的80部書》

<紅高粱>顯然已經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2002年它又十分醒目地出現在」諾貝爾文學獎」侯選名單上,不單是僅有的中文創作名目,更是80年代以降二十年中唯一入榜書.在<紅高粱>中設有兩條平行的線索,」過去式」寫爺爺和奶奶的愛情故事;」現在式」寫爺爺背著父親正在進行著的一場伏擊戰.這兩條線時隔幾十年,交叉進行,且均屬於過去,與現在無關.但令人無不驚詫的是,莫言何以能把他尚未經歷過的抗日戰爭寫的那樣波瀾壯闊,有聲有色;他何以具有如此豐富瑰麗的想像力;他的文字何能如此無拘無束舒捲自如;他怎麼就能把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寫的飽滿暢酣淋漓盡致震撼人心.顯然,莫言在小說中的歷史描述別具一格.
莫言曾被歸為」尋根」一派,那麼莫言在自己的故鄉山東高密尋到了自己的根.對於莫言來說,高密是一個悖論,簡單說來它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又最醜陋,最超脫又最世俗,最聖潔又最齷齪,最英雄好漢又最王八蛋,最能喝酒又最能愛的地方.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莫言豎立起了一個復雜的形象-----爺爺(我們甚至可以忘掉他的名字),他是一個勞動者,一個殺人犯通姦犯,一個土匪,而他又是個抗日英雄.如此這樣一個形象,完全不同於文革文學當中平板的格式化的英雄形象,而集美醜善惡於一身,為當代讀者提供了全新的閱讀體驗.作品中的奶奶也是極端反傳統的.作為一個主宰自己命運的女性,奶奶反叛了傳統的價值道德觀念.當她被父母為換取一頭騾子而許配給麻風病人單扁郎時,她勇敢的選擇了與爺爺通姦,以此來進行反抗.而奶奶臨死的獨白正是對她一生最好的概括:
「天,你認為我有罪嗎?你認為我跟一個麻風病人同枕交頸,生出一窩癩皮爛肉的魔鬼,使這個美麗的世界污穢不堪是對還是錯.什麼叫貞潔?什麼叫正道?什麼叫善良?什麼是邪惡?你一直沒有告訴我,我只有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辦,我愛幸福,我愛力量,我愛美,我的身體是我的,我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罰,我不怕進你十八層地獄.我該做的都做了,該乾的都幹了,我什麼都不怕.」
可見,莫言的歷史小說推翻了傳統抗戰小說創作中的二元對立模式,重構了歷史,模糊了過去和歷史,死亡和生存,以及善與惡,好與壞的界限.正因為如此,他的筆下才有如此豐滿而復雜的人物形象.
不僅如此,<紅高粱>里還在濃濃的鄉愁里洋溢著對父輩們的深深的崇拜:
「一隊隊暗紅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網,幾十年如一日.他們殺人越貨,精忠報國,他們演出過一幕幕英勇悲壯的舞劇,使我們這些活著的不肖子孫相形見拙,在進步的同時,我真切的感到種的退化」
在莫言的心裡,爺爺(父輩)充滿了讓人著迷的男性的力與美.爺爺是一個橋夫,但卻膽敢為了奶奶,為了一段」姦情」去殺人;他本是個農民,卻為反抗日寇而成為」余司令」.奶奶本是一女子,卻也感愛感恨,深明大義,具有男子漢的氣魄.就連當時年僅十多歲的父親,也是一個敢拿起勃郎寧就射的小英雄.這就是神秘的高粱地生活過的人們,他們代表著一種健康的精神-----而那片」高密輝煌」」凄涼可人」」愛情激盪」的紅高粱,就是莫言要尋找的故鄉,要尋找的精神家園吧.

⑻ 紅高粱的主題思想

1、主題思想
莫言描繪了一片紅如鮮血的紅高粱,整個世界都是血紅的,以這種狂歡式的語言、天馬行空式的筆觸,塑造了一個在倫理道德邊緣的紅高粱世界,一種土匪式的英雄,他們做盡壞事但也報效國家,他們繾綣相愛、英勇搏殺,充滿著又離經叛道又擁有無限生氣的時代氣息。
2、簡介
《紅高粱》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紅高粱》主要通過「我的奶奶」戴鳳蓮以及「我的爺爺」余占鰲兩個人之間的故事,講述發生在山東的生命贊歌。在充滿野性的紅高粱地里,我的爺爺和我的奶奶在紅高粱地里進行了野合。《紅高粱》主線是「爺爺」余占敖率領的武裝壓擊日軍,輔線是「爺爺」余占鰲和「我奶奶」戴鳳蓮之間的愛情故事。故事發生的主要地點是高密東北鄉。小說里的主要人物有的是自發的造反勢力,有的是混亂和無紀律的地方首領。他們沒有救國家和人民群眾的主動意識。他們反抗的原因來源於為自身的生存而抗爭。整部小說中沒有著墨太多的正面形象,「我爺爺」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是「土匪」又是「抗日英雄」的雙重身份,土匪的野性和英雄的血氣使人物更加豐滿和真實,還原了真實的歷史一幕。
3、創作背景
《紅高粱》以抗日戰爭及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高密東北鄉的民間生活為背景,故事融合了多種混亂的異質,最終通過一種強烈的刺激來塑造時代背景,從民間的角度給讀者再現了抗日戰爭的年代,展現的是一種為生存而奮起反抗的暴力欲。莫言筆下的高密東北鄉就像他所說的:「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醜陋、最超脫最世俗、最聖潔最齷齪、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愛的地方。」就是在這片充滿夢幻與神奇,浪漫與純真,充滿生命力的土地上,展現出壯美的畫面:站立著無邊無際凄婉可人的、激盪著愛情波浪的紅高粱;款款流動著的墨水河;伴隨著螃蟹散發出的腥甜。高密東北鄉的壯美畫面對應著作者開闊、宏大、豐滿、艷麗、血腥的語言。莫言用這種語言追述了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敘述者以及他的爺爺、奶奶、父親時候的那場華麗的戰役,表現出細膩獨特的生命體驗。
4、作者簡介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密縣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品:《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勞》、《蛙》等。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⑼ 小說《紅高粱》的主題和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莫言的中篇小說《紅高粱》是站在民間立場上講述的一個抗日故事。這種民間立場首先體現在作品的情節框架和人物形象這兩個方面,莫先生的《紅高梁》張揚的個性的解放精神——敢說、敢想、敢做。關於抗日戰爭歷史的小說在中國當代文學中並不少見,但莫先生的這部小說與以往的革命歷史小說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以虛擬家族回憶的形式把全部筆墨都用來描寫由土司令余占鰲的民間武裝,以及發生在高密東北鄉這個鄉野世界中的故事。
關鍵詞:紅高粱 歷史 民間世界 戰爭
「《紅高粱》是我又愛又恨的產物,我對我的故鄉一直持有這種矛盾的態度。我對故鄉人的愛、對紅高粱的愛轉換成批判和贊美;我對故鄉人的恨、對紅高粱的恨轉換成贊美的批判。批判的贊美和贊美的批判是我對人生對作品的態度。這種態度灌注到作品的字里行間中並成為作品的靈魂,所遇,這作品就會出現紛繁多彩的藝術風格和思想內涵。」1
這部小說的情節是由兩條故事線索交織而成的:主幹部分寫民間武裝伏擊日本汽車隊的起因和過程;二是寫余占鰲與戴鳳蓮在抗擊日本侵略時期的愛情故事。前一條抗日故事的線索,寫戴鳳蓮家的長工羅漢大爺被日本人殘酷的剝皮致死,余占鰲憤而拉起土匪隊伍在膠平公路邊上伏擊日本汽車隊伍,發動了一場全部由土匪和村民參加的民間戰爭。整個戰斗過程體現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歷史戰爭所具有的政治色彩,將其還原成了一種自然主義式的生成斗爭。後一條愛情故事線索中,余占鰲在戴鳳蓮出嫁時做的轎夫,一路上試圖與她調情,並率眾殺了一個想劫花轎的土匪,隨後他在戴鳳蓮回門時埋伏在路邊,把她劫進高粱地苟合,兩個人由此開始了激情迷盪的歡愛,接下來余占鰲殺死戴鳳蓮的麻風病丈夫,正式做了土匪,也正式成為她的地下情人。我們不難看出這兩條故事線索中,始終凸顯出來是一種生機勃勃的民間激情,它包容了對性和暴力的迷醉,以狂野不羈的野性生命力為根本。這顯然逾越了政治意識形態的限制,對民間世界給與一種直接的觀照與自由的表達。概括的說,《紅高粱》在情節構成上是依照了民間自身的主題模式,盡管它的講述都是民間世界中強悍生動的暴力內容。
要進入紅高粱小說的藝術世界,首先會遇到那恍成血海的紅高梁,會看到作者在各種情境下以各種色彩描繪著紅高粱的形象。在我看來,「紅高梁」是一個巨大的整體象徵,它是我們理解和把握整部作品基本精神門戶、路標和鑰匙,它又是作者全部創作沖動的契機和興奮點所在。我們在最初很容易把他看作是一種常見的托物擬人的比喻和陪襯式見證,如小說所寫「每穗高粱都是一個深紅是成熟的面孔,所有的高粱合成一個壯大的集體,形成了一個大度的思想2」,那股彌漫田野是腥甜味浸透了我父親的靈魂,在以後更加激烈殘忍的歲月里,這股腥甜味一直伴隨著他。但是,我們繼續讀下去會發現,它遠不是一般的托物擬人,也非寄寓抽象意義的物件。且看,「一穗一穗被露水打得精濕的高粱在霧洞里憂郁的注視著我的父親,父親也虔誠的望著他們。「父親」恍然大悟,明白了它們都是活生生的靈物,它們根扎黑土,受日月精華,得雨露滋潤,上知天文下知地理。3」這里,紅高粱成了有生命的活物,作為一股不可忽視是積極能動的力量,參與和滲瀝在作品中,把一切的人和物粘和貫通為一體。但是,我們依然不能全部理解這「活物」的象徵究竟是什麼。到了作者寫戴鳳蓮之死時的詩意鬱勃、想像飛騰的筆墨,我們頓然感受到紅高粱象徵的深厚蘊底。作者寫到「奶奶聽到了宇宙的聲音,那聲音來自一株株紅高粱……奶奶覺得天與地、與人、與高粱交織在一起……所有的憂慮、痛苦、緊張、沮喪都落在了高粱地里,都冰雹般 的打在高粱是梢頭,在黑土上紮根開花,結出酸澀的果實,讓一代又一代承受……4」
與此相關的是,這部小說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除去了傳統意識形態對立式的正反人物概念。比如把我爺爺出場的余占鰲寫成了身兼土匪頭子和抗日英雄的兩重身份,並在 他的性格中極力渲染出了一種粗野、狂暴而又富有原始正義感和生命激情的民間色彩。在紅高粱中余占鰲是唯一被突出的主要英雄,他的草莽缺點和英雄氣概都未經任何政治標准加以評判或矯正,而是以其性格的真實還原出了民間本色。這些特點也同樣體現在對於「我奶奶」戴鳳蓮和羅漢大爺等人物刻畫中。比如我奶奶那豐滿鮮活的女性形象,她卻溫熱、豐腴、潑辣、果斷,羅漢大爺的忠誠、堅忍、不屈不撓的農民本性,及「我父親」小豆官的莽撞沖動的脾氣,都有一種民間放縱和生氣充盈其中。由於敘述者把這些人物都作為自己的家族長輩來寫,就又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了以前革命歷史故事少有的任性與平易之感。這就使得這部小說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情感親和方面,都非常鮮明的表達出了一種真正向民間崇尚生命力與自由價值取向,小說里所描寫「我爺爺」的殺人越貨、「我爺爺」和「我奶奶」野地歡愛,以及其他人物種種粗野不馴的個性和行為,才能那樣自然地創造出一種強勁與質朴之美。
《紅高粱》在現代歷史戰爭題材的創作中開辟一個鮮活生動的民間世界,在這個意義上說,這部小說的用意並非是歷史戰爭,而是作者對民間自由自在、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贊美。敘述者在小說開頭有一段充滿激情的感嘆,極力贊美他的故鄉,贊美他的那些豪氣蓋天的先輩,並稱先輩的所作所為和他們的英勇悲壯「使我們這些活著的不孝子相形見絀,在進步的同時,我真切的感到種的退化」。這種感嘆貫穿在整部小說中,而且越加變得濃烈感人,無疑作家是把民間作為理想是生活狀態。民間是自由自在的無法無天的所在,民間是生機盎然是熱情奔放是狀態,民間是輝煌壯闊溫柔醇厚的精神,這些都是人所憧憬的自由自在的魅力之源。敘述者以這樣一種民間理想狀態來對比現實生活,卻發現這種狀態只是過去時態是存在,高密東北鄉的英雄劇全都在上演在已經逝去的時間中,這不能不令他感到遺憾,不能不令他屢屢發出文明隱含種性退化的感慨。
但是也不能不看到,把民間世界認同為一個理想狀態,事實上也會使描繪其中粗鄙丑惡的一面變得自然起來:像紅高粱中有關人物粗俗性格的刻畫,有關殘酷殺戮(特別是剝人皮那個自然主義式的血腥場面)的描寫,都以刺激的暴力展現出與作品整體相和諧的美感,但是,在根本上,這種傾向反映了民間世界與生俱來的粗鄙文化形態。只不過這種傾向在紅高粱中還能因為作者飽含的藝術理想而保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度,依然有利於體現作品中所蘊含的人文關懷。
有關紅高粱,值得述及的還有這部小說在寫作上的新穎之處。莫言先生在紅高梁中幾乎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時空順序與情節邏輯,把整個故事講述得非常自由散漫。但這種看來任意的講述卻是統領在作家是主體情緒下之下,與作品中那種生機勃勃的自由精神暗暗相合。此外,莫先生還運用了大量充滿想像力並且總是違背常規比喻與通感等修辭手法,在語言層面上就形成了一種瑰麗神奇的特點,以此造就了整篇小說中那種異於尋常民間之美的感性依託。
注釋1:莫言於1989年與羅強烈的談話
234:《紅高粱》 莫言著 南海出版公司
參考文獻: 莫言《紅高粱》
《莫言研究資料》天津人民出版社
《莫言研究資料》山東文藝出版社
《新時期文學研究》

⑽ 紅高粱主題思想

《紅高粱》是一個具有神話意味的傳說。整部影片在一種神秘的色彩中歌頌了人性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贊美生命是該片的主題。「是要通過人物個性的塑造來贊美生命,贊美生命的那種噴涌不盡的勃勃生機,贊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張藝謀:《(紅高粱)導演闡述》)正因為這種對生命的禮贊以及影片那精湛的電影語言的運用,使得《紅高粱》獲得了國際榮譽,這也是中國電影迄今為止在國際上獲得的最高榮譽。

閱讀全文

與紅高粱電影主題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