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主角 > 王家衛電影主題

王家衛電影主題

發布時間:2022-06-11 02:09:19

Ⅰ 王家衛的電影風格、特點(影評)

1、色彩

王家衛曾經說過:我拍電影就是想把我孩子時的喜悅、傷心、失落帶給觀眾。找尋回憶、品味時間,在他眼裡,時間與空間不會成為他與過去對話的屏障,他在電影里遨遊並享受屬於他自己的世界。多彩世界的浪漫,舒緩音樂的動情,他善於用色彩表達他的思緒,鮮明且熱烈。在中國電影界,其美學思想的靈活運用可謂是獨一無二。



2、色調

色調是一切記憶的前奏,在這個視覺文化時代。王家衛電影的畫面做的精緻而曖昧,王家衛電影給人印象最深的不是某句台詞,而是某個畫面的顏色格調。在王家衛的電影里頭,灰、白、黑、紅永遠是主調,曖昧、低迷、頹敗、失落、灰暗,像是一部老電影,訴說著傳奇的故事。

3、音樂

王家衛說:「對他來講電影總是光影與聲音,音樂則是聲音的一部分,音樂也是營造氣氛的需要,同時也可以讓人想起某個年代。」王家衛電影中的音樂常常帶有很強的敘事性,每次出場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一本1972年發表的小說,一部2000年上映的電影,交錯成一個1960年的故事。

4、獨白

王家衛的電影慣用獨白敘事,這是他的一大特色。這種單向流動的情感,力在表現人們的孤獨感、失落感、人之間的疏離,人與人之間缺乏與障礙溝通,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性本質的追求,是一種實現自我的慾望的表現手法。王氏電影中,人們往往只沉醉於自己的世界中,他們拒絕與人交流,保持沉默,選擇用獨白表達內心的情感。

5、故事敘述的結構

傳統電影一般都是要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基本上每個故事的情節設計都經歷開始、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階段。反觀王家衛的電影,卻並非如此。

他並不是要講述一個多麼完整的故事,他的根本目的在於呈現一種可能被人刻意忽視的氛圍——反映人性真實性的狀態。王家衛的影片大量地採用「碎片」式的敘事策略。

Ⅱ 王家衛的春光乍泄究竟想表達什麼

王家衛的春光乍泄不強調故事與戲劇性,有著強烈的印象派、感觀化。異國他鄉的靈魂游離,社會底層的嘈雜喧鬧,破鏡難圓的貌合神離全靠一個「抖」來表現,這也是杜可風手持攝影風格放大人物情感的外化體現。

另外手持鏡頭與生俱來的臨場感也拉近了觀眾與黎何二人的情感距離。透過極富感染力的鏡頭,觀眾彷彿成為了這對同性情侶生活點滴的旁觀者。

《春光乍泄》是由王家衛執導,張國榮、梁朝偉、張震主演的劇情片,於1997年5月30日在中國香港上映。該片講述了一對前往南美遊玩的同性戀人因迷路而留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之後兩人因為一系列矛盾而分手的故事。

1997年,該片入圍第五十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正式競賽單元,王家衛憑借該片獲得第五十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梁朝偉獲得第1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2)王家衛電影主題擴展閱讀

1、幕後花絮

影片最初的故事是說何寶榮來到阿根廷替父親處理善後,卻意外發覺父親在當地有個同性情人,好奇心使其萌生與同性交往的念想。後來因為王家衛改變想法,已經拍成的那些片段都被棄用。

攝制組包下戲中梁朝偉所住的酒店,某次一位沒搬走的住客不知就裡打開門偷看拍攝,被王家衛看中他的窺視表情,請他入鏡多看幾次,但這住客卻做不回原先的表情,導演唯有扼腕痛惜。

拍《春光乍泄》期間,王家衛因為怕劇組成員水土不服偷回香港,會把他們的護照扣下來,這個舉動和電影中黎耀輝扣下何寶榮護照如出一轍。

2、影片評價

《春光乍泄》是王家衛電影語言和鏡頭美學運用到極致的一個代表。影片以濃重的色彩,舒緩的情調調配出一副同性愛人在異域的一段感情。王家衛以細膩的導演手法將兩位男主角於崩離邊緣的心緒展現的淋漓盡致(騰訊網評)。

該片令人感動的地方是王家衛對於人的情感的理解與寬容,能夠走到世界的盡頭,還是因為有一個可以回去的地方(搜狐網評)。

Ⅲ 那就是溝通,王家衛電影為何只有一個永恆不變的主題

幾乎所有的王家衛電影都是愛情電影,或者說它們以微妙的方式講述愛情。他對愛情有著極端的理解和體驗。因此,當一部電影被表達時,它有它自己的味道。看著魯豫《說出你的故事》,采訪王家衛,我突然發現他是一個非常真誠的人,這讓你有點不習慣。

吳會隱喜歡他們,同樣的個人資料是迷人的、孤獨的、有趣的和性感的。王家衛通過冷卻機器最大化每個人的口味。電影是由無數鏡頭組成的。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王家衛非常擅長抓拍照片。無論是一個角色還是一個空鏡頭,他的情感都在其中表達。這個顫抖的鏡頭是用來表示逃離毒品時的絕望,這個長鏡頭是用來表示打電話給吳,時的孤獨和交流的渴望,這個快速鏡頭是用來表示小女人偷偷喜歡的心理。這些鏡頭被用在手中,就像手術刀一樣,用刀子切開人物的外部,顯示出隱藏在每個人心中的東西。也許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喜歡王家衛電影。

Ⅳ 王家衛的電影風格是什麼呢

如下:

一、墨鏡王的沒有白天

王家衛人稱墨鏡王,我更願意用其電影風格來解釋。縱觀王家衛的絕大部分電影,你很難找到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春光明媚、陽光燦爛的場景,塗滿王家衛電影的場景絕大多數與墨鏡過濾後的影像類似,除去白色後的斑斕色彩是其色彩風格。流動的動態暗夜風格。

二、被消解的空間

你永遠搞不清每個場景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像置身博爾赫斯的迷宮,王家衛把每個空間並置和二維化了,二維後的空間只有前後相續的鄰接關系,三維空間的相互關系被消解了。大多數時候,你只能通過演員的衣著、空間內具體的物件來認知空間關系。

三、戈達爾的跳切

鑒於這一點被電影人廣泛的使用了,算不是獨特的風格了。相比大多數導演,王家衛的電影語言是極為復雜的,當然是巔峰時期的作品。只看電影中最簡單的正反打鏡頭,王家衛至少用三種不同的鏡頭軌跡來呈現,很明顯有拉斯·馮提爾的風格在其中。

四、被音樂裹挾的慢鏡頭和印象派的快鏡頭

三種慢鏡頭,戈達爾、馬丁·斯科塞斯,王家衛的慢鏡頭與斯科塞斯更一致,就是音樂的旋律和節奏掩蓋了慢鏡頭的慢,使其看起來像正常鏡頭下的抒情片段。這種慢鏡頭所帶來的電影進程暫停,跟小津安二郎和侯孝賢的空鏡頭的效果類似,既是情緒的累積又是觀眾所思所悟的時刻。

只要有動作激烈的片段,王家衛的鏡頭基本模糊一片,不要試圖去看清每個動作,所有運動的線匯聚成了印象派的一種模糊不清的印象動作,是霓虹燈下醉漢眼中川流不息的車流。

五、讓屋子哭代替人哭

用具體的事物映照人內心的感情,用具象來呈現抽象。最具代表性的是《重慶森林》,無論是梁朝偉對著肥皂的對談還是金城武的跑步流汗,都是對人不易影像化的內心情感狀態的形象化呈現。《花樣年華》中,張曼玉去往賓館探望梁朝偉的幾個看似跳切的上下樓梯去又折返的動作,非常形象化的呈現了張曼玉的矛盾心理,非常具有創新型。

Ⅳ 王家衛的電影評價

作為中國最突出的一位風格化導演,王家衛的所有影片都有著一些一以貫之的風格,從工作方式(比如不提前寫劇本)到電影語言的運用(手提攝像機的搖晃感、快速頻繁的剪輯),從「御用演員」的偏好到電影精神主題的統一。這篇論文主要探討的就是王家衛電影中獨特的精神風格。

果說基耶洛夫斯基喜歡把他的主人公人物置於某種「處境」之中,那麼王家衛則傾向於營造一種狀態。這種狀態包含著某種特定的的氣氛、心理、精神、語言風格甚
至某些影像風格。王家衛電影的獨特氣質很大程度上就在於對這種「狀態」的不斷營造和反復闡釋,他將他所有電影的全部人物,都置於這種狀態之中。這種狀態包
含著某種特定的的氣氛、心理、精神、語言風格甚至某些影像風格。每一個人都在期冀,有所追求、有所寄託、有所等待,但一切又是如此飄忽不定,與期冀相伴
的,也有更多失望、拒絕、兩手空空。不管是《東邪西毒》中盲武士的死,還是《阿飛正傳》中無腿小鳥的比喻,亦或是《春光乍泄》中永遠追尋不到的遠方的大瀑
布,一切的一切都象徵著永遠的漂泊。

Ⅵ 王家衛的電影風格是什麼

王家衛的東西要的就是感覺

王家衛的電影台詞象一種格言,又象一種飄離的詩,裡面不乏幽默,文學味很足。他通過他的人物的講述,來敘說一種城市疏離的感情、一種過去的緬懷、一種多重視角里的變奏。這類台詞可以說是對觀眾的欺騙,他的電影如果去掉台詞,將會發現只剩下些優美的畫面。他的台詞對他[cod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script>[/code] 的電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台詞對於人物性格的塑造非常成功。王家衛的電影讓我們重新發現了台詞對於電影的重要作用。 他的電影台詞好似都是在一種氣氛里完成的。台詞里也彌漫著他電影畫面里的濃郁失落。那麼優美的台詞無論出現在《東邪西毒》、《墮落天使》里,還是《重慶森林》、《花樣年華》里,都深深的作為一種記憶和拒絕的符號。自戀、獨語、幽怨、惡毒式的語言在他的電影里表現出獨特的美感。王家衛讓詩在電影里復活了。 王家衛電影語言的統一性 王家衛所有的電影都是一部電影的重新拍攝,只不過猶如破碎的鏡片一樣,每一部只是整個鏡子的一部分而已。強烈統一的風格讓他從一般性的導演中分離出來。他的電影語言是依*情緒來維持的。他拍攝電影沒有一部寫好的劇本,而是邊構思邊拍攝,依*某種情緒就很重要。這類似MTV的拍攝方法讓他的影片總是呈現出某種樣貌。觀看他的電影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應該把所有的影片連續起來觀看。 慢鏡頭對於表現某種情緒有著天然的優勢。王家衛總是在他的影片中適當的時候使用。這些慢鏡頭在烘托整部影片的氛圍起到很好的作用。如《花樣年華》蘇麗珍穿著旗袍走過小巷的身影;《阿飛正傳》里阿飛離開他母親家中的背影;《東邪西毒》桃花河中騎馬等鏡頭,都拍攝的很美。 快鏡頭在表現王家衛電影里的城市疏離、情感飄忽、不安的生活中被慣常使用。《重慶森林》里阿武的追捕、販毒女郎的殺人;《墮落天使》里的殺人等鏡頭在城市的燈光、晃動的人群身影、快速跑過的腳步、糾纏撕打很具有表現主義風格。 長鏡頭的風景鏡頭在他的影片開始和結尾常常出現。《阿飛正傳》中的菲律賓的棕櫚樹、《春光乍泄》里的瀑布和燈塔、《花樣年華》的吳哥窯等。他讓他的電影在這種風景結構中開始結束,完成一種情緒上的釋放。 獨特的音樂 不能說出他的電影中音樂的重要性有多大。但如果沒有那些音樂,他的電影將很難說呈現什麼面貌。我們只能說他的影片音樂和他的台詞一樣,都是構成他電影的重要部分。 凝固的時間符號 王家衛的電影中會常常出現一些固定的符號:如時鍾。在《阿飛正傳》和《花樣年華》中出現的六十年代的大圓掛鍾既是指向了人物的時間位置,也是他們凝固在電影中的影象。在影象中,王家衛用時鍾符號把時間和人物聯系起來,表達了他對電影的理解。那麼,《重慶森林》里的呼機上的時間顯示則表達了時間對於他影片中的人物的意義。在那裡,時間意味著被消費:情感都可以過期。時間成為人物永不可追及的過去。 王家衛電影批判 他的電影是情緒化的,很難說他的電影完成了現代都市人寫照。他的電影只是折射了城市的一部分,可以說他的電影只是城市的寓言,而非預言。他的電影對人的刻畫是片面的、偶像化的、表現化的,他的影片人物始終是破碎鏡像中的截片。 他的電影是音樂性的城市漫畫,美化了一個他虛構的世界。他的影象也是漂浮的、不確定的、非真實的。他的電影不能賦予現實的思考,只能是審美的。同樣,這種審美也是商業產物下的變形,是童話式的。如果脫離他的電影情緒,會發現他的電影只是華麗表面下的虛象。他既沒給我們提供生活上的思考,也沒給我們某種啟示。他只是拋給了我們一種時空造成的情緒波動。這既是批評也是肯定。 我們可以說王家衛是狡猾的,因為他知道了我們的弱點,並給我們製造了一個美麗的虛象。究竟是他迎合了我們,還是他巧妙的讓我們不知不覺的迎合了他,我們還不得而知。不管怎樣,他不時的扔給我們一些虛幻的美麗假象,然後躲在墨鏡背後偷笑,讓我們不得不接受。在電影上,他將繼續堅持他的這種風格。

Ⅶ 王家衛的所有經典電影

《東邪西毒》

《旺角卡門》

《阿飛正傳》

《2046》

《北京之夏》

《墮落天使》

《花樣年華》

《重慶森林》

拓展資料

王家衛(Karwai Wong),1958年7月17日出生於上海,籍貫浙江舟山。 香港電影導演、監制、編劇。

1963年隨父移居香港。1980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專業後,經過短期培訓進入香港TVB電視台從事電視製作。1988年王家衛首次執導電影《旺角卡門》,1990年執導第二部影片《阿飛正傳》,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及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

1994年執導影片《東邪西毒》,是一部顛覆傳統的武俠片。1997年導演影片《春光乍泄》,獲得第50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是第一位獲此獎項的香港導演。

2001年,獲香港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2004年拍攝電影《2046》,榮獲歐洲電影獎、紐約影評人協會獎等多項大獎,2006年5月21日,在法國戛納獲法國政府頒授榮譽軍團騎士級勛章,同年擔任第5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2013年執導電影《一代宗師》,獲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並擔任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2017年6月,獲得第9屆里昂盧米埃爾電影節「盧米埃爾大獎」。

Ⅷ 王家衛電影風格分析是什麼

王家衛的電影有很強烈的象徵性,他把武俠、阿飛、殺手們的江湖世界作為動盪、偶然、冷漠的城市生活的隱喻基點,支撐起了現代人的內在焦慮和符碼化、模式化的外在生存。

其次是他在敘事時流露出的獨特的時間觀,他的現在進行時總是在一種懷舊的情懷中進行,因此他的片子有很強的虛無主義,很孤獨、無奈的表現出人類的內心世界。

早年經歷:

王家衛出生於上海,籍貫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區),5歲的時候跟隨父母移居香港,身為海員的父親遠赴馬來西亞後留下王家衛和他的母親相依為命。雖然生活貧苦,但他的母親卻幾乎每天都會帶王家衛去電影院看電影,他從此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王家衛在香港理工學院(後改名為香港理工大學)讀平面設計時,他曾一度瘋狂地迷戀上了攝影。畢業後,王家衛因為從事所學專業工作不太久,就用業余時間加入了TVB(又名為香港無線電視台)的製作培訓班的編導組學當編劇。然而他並沒有在流水線般的無線台呆多久後就選擇了離開無線,從事編劇為生。

Ⅸ 王家衛影片的特點是什麼

王家衛電影的獨特性首先在於他對自己身處的城市和時代有著非常深入的理解,而且他找到了一種恰如其分的方式去表述自己在這樣一個特殊外部環境里的生命體驗。同時,王家衛的影像世界也是高度抽象後的真實,這首先表現在他敘事時流露出的獨特的時間觀。王家衛電影里的場景往往都在線性時間的過去和未來中呈現出一種懸置狀態,盡管他不斷地用細節去強調時間概念,像《阿飛正傳》里那個著名的開場、《重慶森林》里對日期的反復訴說和《東邪西毒》里經常會在事件開頭指出節氣,但他講述的這些故事並沒有特別的時間背景,它們可能每天都會發生在這個城市的角落裡,它們只是從城市生活中抽離出來的標本。

王家衛電影的「抽象真實」還表現在他偶然性片斷式的敘事結構和對流行符號的拼貼借用上。如果你看了王家衛的作品而感動的話,那絕不是由於整體世界的印象所引發的,而是因為細節、片斷以及絮語化的主觀獨白所喚起的氣氛能讓你產生心領神會的共鳴使然。氣氛存在於片斷中,或夾雜在片斷與片斷間的留白里,這很像是後現代美學對宏大敘事的摒棄和對細碎印象的偏好。

當然,談到王家衛的電影,給人的第一個印象就會是用手提攝影機所拍攝的恍惚炫目的晃動鏡頭、不規則的畫面構圖和艷麗但冷漠的色調運用。這種商標式的影像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和他長期合作的美術指導張叔平和攝影杜可風。今天,在很多香港的獨立藝術電影甚至有些商業電影中都可以看到這種王家衛式的影像,但大多數都只有單純形式的拷貝而缺乏內在的創意。

王家衛的電影有很酷、很炫的形式感,但其實內里充滿了感情:像《重慶森林》里對快餐化愛情的反諷、《春光乍泄》里細膩糾纏的感情和《墮落天使》里金城武為父親做冰激凌的那段戲都讓人難忘。他作品中始終貫徹的一個主題就是:人與人之間對某種傾訴和溝通的渴望以及對遠比這種渴望更為強烈的個體交流不可能性的無奈。在華語電影圈中還沒有人可以像王家衛那樣更善於把這一主題表達得如此細膩而傳神。

在今天對王家衛的成就下定論可能還為時尚早。英國著名的《聲與畫》雜志將王家衛選為20世紀90年代最重要的電影革新者,在他的名字前面有50年代的安德列·巴贊和70年代的安迪·沃霍爾,該雜志在對他的評價中說:「王家衛也許不是未來電影的全部,但他確實地指出了未來電影的一個方向。」

Ⅹ 詳細介紹一下王家衛的電影風格

王家衛的電影風格:

王家衛的電影大都充滿著濃郁的藝術風格,並且憑著這一特點,王家衛的電影也受到了業界一定的好評。在王家衛的電影當中,獨白、碎片式敘述風格、時間、空間等特點,都表現的淋漓盡致。也正因為這一特點,成功的塑造了「王氏」風格的影視藝術風格。

拓展資料:

王家衛(Karwai Wong),1958年7月17日出生於上海,籍貫浙江舟山。香港電影導演、監制、編劇。

王家衛的主要作品有《旺角卡門》、《阿飛正傳》、《東邪西毒》、《花樣年華》、《一代宗師》等。

閱讀全文

與王家衛電影主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