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林志玲嫁給日本人會被網友呼籲封殺
林志玲曾經被號稱台灣第一美女,即使在40多歲的年紀,這種美譽一直存在,當然這也離不了所有人的支持,而在2019年轟動娛樂圈的一個新聞就是林志玲結婚了,正所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女明星結婚也不算是爆炸性的新聞,關鍵是林志玲嫁給了日本人,所以大家才會如此關注,即使中日現在的關系比較友好,但是國恨家仇每一個人都不曾忘記。
林志玲在中國娛樂圈當中樹立這么多年的女神形象,就在她決定嫁給日本人的時候徹底的崩塌,以至於現在的林志玲提到她只會讓心中覺得惡心,林志玲對於她的婚姻是一場豪賭,他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都壓在這個男人的身上,如果這個男人最終將林志玲拋棄,那麼她將一無所有。
2. 《月之戀人》為什麼起用林志玲為女一號
從商業角度看:小日本也想開拓中國市場,拉攏中國(也許那天它被海水沉了,還要中國救它呢)。。不過其目得還是賺中國人的錢。。。
從藝術角度看:林志玲是一個大美女,腿長胸大,有那麼好的資源不用,豈不浪費。。。在說小日本天生就色,就是喜歡美女。。。。不曉得樓主聽過「日本人」由來沒有,就是:「日本軍人很色, 所以叫黃軍! 色就要做那事, 所以叫日軍, 後來戰敗不能做那事。 只能叫自慰隊! 自慰就是日自己。 所以叫日本人! 」在他們日本人看來,林志玲是很有看頭的。。。。
3. 林志玲的真實知料
林志玲(Lin Chi-ling),1974年11月29日出生於台灣省台北市,華語影視女演員、模特、主持人。
2000年,林志玲簽約凱渥模特經紀公司並開始職業模特生涯。2002年,林志玲因拍攝某企業電視廣告而獲得更多關注。並於次年被媒體評選為「台灣第一美女」。
2004年,她開始將演藝事業轉向內地。2007年,林志玲出演銀幕處女作《赤壁》並正式進軍影視領域 。2008年,林志玲主演個人首部喜劇片《決戰剎馬鎮》 。
2010年,林志玲獲得FHM全球百大美女四連冠;並於同年主演日本愛情劇《月之戀人》。2011年,她在言情片《幸福額度》中首次一人分飾兩角 。
2014年,林志玲主演了劇情片《北京·紐約》 。2015年,林志玲開始參加真人秀節目《花樣姐姐》 。2019年6月6日,林志玲宣布與日本藝人AKIRA結婚
(3)電影女主角林志玲被換擴展閱讀:
2004年,台灣中華郵政為林志玲發行了一組個人郵票,並選擇她擔任了「集郵大使」;同年,她開始連續三年擔任「日本觀光客倍增計劃」(Visit Japan Campaigne)台灣觀光旅遊大使。
2010年,林志玲擔任了上海世博會台灣館形象大使;同年,她還擔任了台灣省台北市「國際花博會」大使。2011年,林志玲擔任了「美麗童行主題公益活動」宣傳大使
4. 你怎麼看待電影《101次求婚》
我覺得《101次求婚》這部電影非常不錯,很感人。
在我看來,《101次求婚》這部電影真的是非常不錯,演員陣容也十分強大,由林志玲、黃渤、秦海璐、高以翔主演。該劇採用了同名日劇版本的故事背景和劇情走向,從某種程度契合了如今滿天飛「屌絲」之類詞彙的中國社會。
從劇情上來說,林志玲完成從高以翔到黃渤的轉換的確是有些太快了,實在是難以令人信服。其中黃渤的精彩表演,為這部電影增色不少。黃渤將幾次面對葉熏時候的細微表情、動作和眼神表現得十分到位。
從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即使將他封最愛,亦不要恨。正如亦舒說:做到生子結婚,終須都與較平凡那位至會襯。
文章結束了,大家都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大家留言點贊轉發啊!
5. 跪求林志玲的資料
姓名:林志玲
性別:女
英文名:Chiling Lin
星座:射手座
生日:1974年(民國六十三年)11月29日
血型:B型
身高:174cm
體重:53kg
三圍:34C 24 36
學歷: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雙學位 (經濟學 西洋美學歷史學)
喜歡的穿著:浪漫的,能表現出女人味的衣服
最欣賞的人:奧黛麗.赫本
最愛:旅行
生活信念:快樂生活,豐富生命
最滿意自己的地方:父母將我的平均值生的不錯
AngelFace唐安麒美胸瘦身專門店
Lee Cooper牛仔褲代言
OLAY玉蘭油沐浴乳
OLAY玉蘭油乳液嫩白潔面乳
OLAY玉蘭油水嫩柔潤沐浴系列
justgold鎮金店
PantechG600
花王一匙靈亮彩洗衣精
克萊斯勒Voyager
日立雙吹式冷氣
日立無聲冷氣直流風洞
台鹽倍舒美海洋按摩洗發乳
台鹽倍舒美天然鹽洗面乳
台鹽倍舒美沐浴乳
萬家香
幸運草
植物の優
Vistra機油精靈
菲夢斯統一四物雞精
純金性情金飾(藍色珊瑚礁篇)
MISASA化裝品(秋光星色)平面廣告
MISASA化裝品(秋光星色)
雜志平面模特兒,車展展示模特兒
MTV:Everybody(張國榮)等等
「林志玲熱」是台灣二○○四-五年的一個重大「現象」(phenomenon),說它是現象,因為它擾動的場域不只是媒體而已,甚且還動員到經濟、社會、政治、性別、外交、網路等各領域的資源,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幾乎全台灣人都認識了她,這種龍卷風暴式的走紅模式,在台灣歷史上可說絕無僅有;而且,雖然媒體很快地推出「林志玲接班人」,但我們迄今仍 [被屏蔽廣告]轉貼於 學生大讀書站 http://book.studa.com
[被屏蔽廣告]
絲毫看不到「林志玲熱」有任何消散的徵候。
研究「林志玲現象」,因此變成一個有趣的工作,這個研究必定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許多「尚未被了解」的知識,或者「從未被完全了解過」的我們自己。
[詹偉雄
從《天下雜志》副主編到達一廣告創意總監,在雜志和廣告業打滾20年,現在擔任《數位時代雙周》總編輯進行改版工程,也是台大新聞研究所的學生,對社會中的新觀念、新趨勢、新人物有著無可救葯的迷戀。]
林志玲為什麼能爆紅?她,還會繼續紅下去嗎?她的走紅,對我們一般人的意義是什麼?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一個能擾動全社會的現象,常是社會變遷的結果,絕非偶然,在「林志玲現象」的背後,我們可以注意三個互相影響的變數:「明星」(celebrity)、「社合」(society)、「情境」(situation)。一個明星,通常只在一個特定的情境中,才能獲得社會中特定社群的認同,從而造就大規模的集體動員,而如果這一個明星聰慧得可以與支持她、眺望她、看守她的社會(通常是一組經濟和文化的「新階級」)與日俱進,這一個現象就可以轉變成更波瀾壯闊的文化運動(culture movement),上個世紀六○年代的美國傑奎琳·甘乃迪、九○年代英國的黛安娜王妃,都分別在美、英社會對抗舊勢力的年輕人支持下,成為全世界歷久不哀的符號明星。
在我們日常生活的現代社會中,雖然分工、合作、互利是顯性價值,但任何人都能切身感受:社會里大、小集體間的競爭其實無處不在。在時代交替之時,新時代自然地、也必須要去挑戰舊時代,因為他們在擁有較佳工作技術、知識和更多文化資本(創造價值和解釋意義的能力)的同時,卻由於年紀和年資,往往在社會權力位階上僅能處於底層的地位,一股「向上移動」的慾念自然誕生。但這也並非意味著每個時代的交替都能波瀾壯闊,一般而言,只有在經濟規則、科技、知識出現大規模「斷裂」的「典範轉移」時,時代爭斗才會猛烈與激進化。
而我們很有理由相信:「林志玲現象」正是台灣出現最大規模時代權力交替的徵候,「美女林志玲」扮演的角色,正是一批年輕新階級自我認同、自我激勵、自我團結的文化符號,「林志玲」不過是這群人「理想化自我」的化身與代言人;林志玲的走紅,與其說是她個人的美麗使然,不如說是她「代言」(symbolize)了一個新階級所自許的所有新價值,她的走紅,來自這群新階級在社會各角落為自己懷抱的新價值奔走、動員、推廣,換句話說:是年輕的行銷經理、大學生、新媒體人、新創業家、新官員……在無數社會實踐(practice)中「投自己一票」的結果。
[林志玲的走紅,與其說是她個人的美麗使然,不如說是她「代言」了一個新階級所自許的所有新價值,她的走紅,來自這群新階級在社會各角落為自己懷抱的新價值奔走、動員、推廣的結果
要分析「明星」、「社會」、「情境」三個影響要素如何運作,把視角拉回到二○○四年四月林志玲開始走紅的起點,場景就顯得格外清楚。
先看情境。在這個時間點上,林志玲從事模特兒工作已經超過十年,代言過十餘種商品,事實上,她已經是產品發表會上吸引攝影記者目光的寵兒,但始終沒有人知道「林志玲」就是這位美女的名字,她由「beautiful nobody」變成「glamorous somebody」,轉折點正好就是總統大選後藍綠相爭的社會不安時刻。
如果你上「中國時報」和「聯合報」的網路搜尋系統,可以明顯發現:「林志玲」的新聞是在三一九總統大選投票日後,才快速增加(此一時間點前、後八個月的新聞數比例約為一比三十,以林志玲為標題的新聞數,則更成壓倒性對比),甚至在二○○四年三月十一日五位凱渥模特兒新書《凱渥名模美麗宣言》發表會新聞中,《中國時報》的編輯也是用「王曉書等名模美麗出書」的標題處理,而非以林志玲為新聞主角(換成今天,出版商一定只會用林志玲,其他四位可以*邊站了),可見在總統大選前,林志玲根本處於「未紅」狀態。
回答「為什麼林志玲在這個時間點上陡然走紅?」,是解讀「林志玲現象」的關鍵。在此第二個我們觀察的因素,不妨回到二○○四年四月時的「明星林志玲」個人身上。
[在帥哥美女的崛起過程里,單純的「帥」與「美」都絕非關鍵因素,它們都像金字塔底層的基座一樣,是必要條件,但也就像那些大石塊般,僅只能幫助你在沙漠邊緣看見一些遠方的起伏而已
和過往台灣人熟悉的美女比起來,林志玲當時有幾個非常耐人尋味的媒介形象:
一、她有相對較特殊的高學歷——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畢業(旅外的學歷)、雙學位(「西洋美術史」和「經濟學」,結合「藝術」和「知識」兩個最「in」、最對立的概念),打破社會概念里「美女和知識天生有距離」的慣性理解。
二、她有相對較高的身高——在台灣熟悉的美女經驗里,一七○公分似乎是個關卡,超過此一尺度的美女通常較不靈活(身體的、才智的),一七五公分、伸展台上動靜自如的林志玲,是個顯著的突破者。由身體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高大卻靈活的身體,通常意味著這個人物更有心靈自我控制的強度。
三、她有異常柔軟的個人儀態——面對鎂光燈,林志玲有著少見的「縮小自我」的謙遜姿態。這種相對低調、內省般的特質,輝映著前述兩項的強勢天賦,組合成一種公眾人物罕見、極其特殊的優雅和從容。她不會急著召開記者會反駁,不挑釁、不對銃、不製造新的修辭;這種「去語言化」的互動策略,既與叫囂的成人世界、喧鬧的青少年社會脫勾,也同時勾勒一種新鮮的明星價值。
在帥哥美女的崛起過程里,單純的「帥」與「美」都絕非關鍵因素,它們都像金字塔底層的基座一樣,是必要條件,但也就像那些大石塊般,僅只能幫助你在沙漠邊緣看見一些遠方的起伏而已。每個時代里的新帥哥美女,必須提出新的魅力要素,這樣才有能耐去瓦解上一時代帥哥美女的舊美學,登上社會視野的上方觀眾席。
林志玲的美麗當然不用多言,但美麗的女人比比皆是,林志玲真正出眾的是她的「知識經歷」、「身體」和「風格」,是這三點,讓她在台灣藍綠相爭的亂世里,讓受苦於政治爭斗的人們,在相互咒罵的報紙版面與電視頻道里,發現了一塊清新呼吸的空間。很快地,媒體人、商人、政治人就嗅到了這塊空間龐大的經濟產值,各種資源爭相投入(由扮演日本觀光大使、代言國際品牌浪琴錶到主持金馬獎),促成了她無人可及的磁吸力。
第三個角度是「社會」。三月總統大選的亂局,提供了林志玲成名的時空條件,但這只是社會情緒的短期需求而已,林志玲能一直紅到現在,紅的版圖由影劇版擴張到社會版和要聞版,紅的廣度由台灣到中國與香港,說明我們社會中有一群集體,不僅只(藉由媒體)消費林志玲身上短期的清爽和無爭而已,而且還進到了更大規模、更深層次的「認同」(identity)生產和再生產過程里。
准確一點說:我們清楚感受到社會里有一大群人成了「林志玲迷(fan)」、「林志玲選民(voter)」和「林志玲族(tribe)」。
「群迷」(fandom)是感性的,無視明星的負面新聞而矢志追隨,是構成明星魅力的基礎(譬如裴勇俊迷)。「選民」接受明星的感性召喚後,會持續地與明星的價值觀進行對話,具備較大的廣度和持久力,但一旦明星的某些「生命政治」主張(「環保」、「弱勢同情」、「動物權」……)受到選民質疑,他們也會集體掉頭而去(例如酒後駕車的藝人永遠只有一迷」,而沒有「選民」)。
然而,「群迷」和「選民」的經濟產值都是相對微弱的,由「族群」概念所描繪的社會風格部落認同,才真正是明星經濟學里的「殺手應用」(killer application),道理很簡單,因為經濟產值的主要產出者、明星動能的維系者,並不是明星,而是風格部落里的你、我、他。看看九○年代初的「麥當娜族」、二十一世紀初日本的「濱崎步族」、今日蘋果電腦的「ipod族」,這些部落族裔在每天的生活里「裝扮」自己、「消費」部落文化商品、「推廣」部落首領的概念,並且以「時代新哨音」的福音者自居,號召更多的人加盟,當新明星淘汰了老明星,新興部落族裔則是在意識型態或文化的主導權上,驅走老舊的當權派。
在「林志玲現象」里,我們應該可清楚看到這「星光權力」的轉移——林志玲超越了蕭薔,而「林志玲族」則淘汰台灣的「四十歲時代」。
在四十歲以上的台灣社會,蕭薔曾是萬人迷的超級巨星,在她崛起的九○年代裡,「美女」和「女強人」的兩種符號首度在她身上合而為一,蔚起社會風潮。蕭薔的事業事事都經過縝密的計算,這種社會形象和那個年代台灣ODM電子業發達的管理理性(instrumental ra<-- 正文頁畫中畫 begin --> tionality)相互呼應,也與女性首度大規模進駐服務業高階職位的職場趨勢,有著價值和倫理上的親近性。
但無可置疑地,蕭薔和四十歲時代的管理理性,都不再是當今新的全球化時代所嚮往的價值。和林志玲出身背景相仿的新時代,誕生在台灣首度富裕、解嚴、國際化的時代格局裡,他們有較佳的學歷、較好的英文技能、較多的國際化經驗,也有更多的自信與自我實踐的渴望,換個語言說:他們是台灣最具個人主義信仰的一個時代。
[由「族群」概念所描繪的社會風格部落認同,才真正是明星經濟學里的「殺手應用」,因為經濟產值的主要產出者、明星動能的維系者,並不是明星,而是風格部落里的你、我、他。]
新時代對「夢想」、「可能性」、「漂泊」、「偶然」人生觀的浪漫追求,與同一個社會里四十歲「風險時代」內醞的「紀律」、「服從」、「計算」等嚴峻倫理共處,其實彼此間具有著高度內在緊張性(眾多企業家說年輕時代是「草莓族」,正反映此張力)。
林志玲平時的態度非常謙卑,但在專業當模特兒時,走路的架勢與神情展露了高度自信和霸氣,這是一種混合著生活信仰、身體維護、處世策略和美學感受的自信風格。台灣的全球化新時代或許難以像她一般美麗,但對這種「美學化人生風格」的嚮往,毋寧是有志一同的。而當四十歲以上時代更熱衷於藍綠終極政治主張的對決時,新時代就在林志玲身上找到了認同與反抗的施力點一成為「林志玲族」的一員,代表著堅定自我價值、確認自己並不孤獨,我們也可在林志玲和蕭薔的興衰更替里,發現到此一族裔的「替代性的勝利」。
有了這種理解,我們就更可方便地來評估:林志玲還可以紅多久?而如果要能持續走紅,她和社會可能的新關系,互動會是什麼樣態?藍綠互爭的「情境」使林志玲走紅,看似時間的偶然,但卻是歷史的必然,因為已茁壯的新時代遲早要選定他們的代言人(正如製造業時代選擇了蕭薔)。但林志玲能否持續走紅的關鍵,則要回到社會與她對應的新階級關系來理解。
[傑奎琳·甘乃迪崛起的六○年代美國社會,是年輕人集體反叛的年代,她高度現代性的人格特質,呼應了當時求變求新的時代氣息。]
[瑪麗蓮·夢露展現「身為女人」獨有的魅力,這是一種讓男人為之傾倒的慵懶女性特質,反映著數量大增的社會白領階級對性別和生涯的期望。]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英語世界中,四位女性明星走紅成「時代風范」的故事:
傑奎琳·甘乃迪(Jacqueline Bouvier Kennedy Onassis,1929-1994),一九六三年甘乃迪總統就遇刺身亡,這個悲劇事件卻造就傑奎琳成為美國的「國母」(national gooddess),在時尚、文化和生活價值上變成一個全球風靡的偶像人物。她崛起的六○年代美國社會,是年輕人集體反叛的年代,傑奎琳高度現代性(隨時准備更新自我,要求明天的我一定要跟今天不一樣)的人格特質,呼應了當時求變求新的時代氣息。
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1926-1962),因為拍攝《七年之癢》(The Seven Year ltch)走紅為性感女神。她是西方世界二次戰後第一位把女性從家庭的賢妻良母形象中解放出來的人一女人不再只是男人的性奴隸,工商社會里性別角色的分工化,讓女性得以獲得扭轉「家庭勞工」地位的力量,女人有能力展現「身為女人」獨有的魅力,這是一種讓男人為之傾倒的慵懶女性特質,反映著數量大增的社會白領階級對性別和生涯的期望。
黛安娜王妃(Diana Frances Spencer,1961-1997),在九○年代風靡世界,她象徵全世界的女人再也不必*男人(即使位高權重如查理王子),就可以作為一個生命自主的人,她的魅力來自她獨立處理生命悲痛的能耐,比男人更強(她公開地選擇離婚,而王子夫婿卻只能偷偷地跟情婦幽會)。這個溫柔又強悍、翻轉權力結構的故事,感動了全世界「親密關系失靈」的男人和女人,她到波士尼亞(Bosnia)推動反地雷活動,也去非洲關懷營養不良的小孩,她更獨立帶領兩個小孩與皇室搏鬥,黛安娜代表的,正是社會新崛起的獨立有自信、美麗迷人的女性。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1993),被認為是好萊塢第一個具有「知性」的女明星,她雖然天生害羞,少有公開的活動,但她主演的每一部戲(由一九五三的《羅馬假期》、一九六一的《第凡內早餐》到一九六四的《窈窕淑女》),都提升了女性的知性形象,六○年代末期她在演藝高峰時隱退,並於一九八八年出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大使。如果說才藝兼具的英國女作家吳爾夫(Virginia Wolf),代言著二○年代知性女人「孤星」般的傷感歲月,奧黛麗的一生則隱喻著二十世紀後半葉知性女人「群星」式的絕地反撲[黛安娜王妃在九○年代風靡世界,她的魅力來自她獨立處理生命悲痛的能耐,比男人更強,這個溫柔又強悍、翻轉權力結構的故事,感動了全世界「親密關系失靈」的男人和女人。]
[奧黛麗·赫本是好萊塢第一個具有「知性」的女明星,如果說才藝兼具的英國女作家吳爾夫,代言著二○年代知性女人「孤星」般的傷感歲月,奧黛麗的一生則隱喻著二十世紀後半葉知性女人「群星」式的絕地反撲。]
考察這四位女性長期走紅的生命史,可發現她們都是在經歷「女性悲劇」(離婚或喪夫,奧黛麗經歷兩次離婚)後,獲得了更高的明星指數,這並不意味著不幸有助贏得社會同情,而是「不幸際遇」造就了她們表現獨特人格的契機,因為「悲傷難以作假」、「真誠無法仿冒」。她們個人的人生苦痛,從剛開始是以「英雌」代言人的姿態出現,漸漸地會變成以身作則的「虛擬心理醫師」,教導「族」里的個人如何克服悲傷。
因此林志玲要能繼續走紅,同樣必須*著處理「生命悲劇情境」的能力來斷定。對一位尚未結婚的女性來說,這樣的條件未免殘酷。但也別忽略了:失戀、受傷、變老、事業挫敗、反對勢力的詆毀、偶發的情緒失控、外露的自滿(complacency),也都算是「小規模悲劇」,而更深邃、奧秘的是:也許「遲遲未婚」本身,就會是一件挑戰她的「女性式悲劇」。
林志玲的出生背景,以及她崛起過程中表現的聰慧和敏感,都足以讓她的知名度繼續攀升,但結果如何,全要看她未來怎麼料理自己的人生,看她是否有「倫理時尚」(ethic fashion)創作的能力,所謂倫理時尚,是她面對生老病死、悲歡欣喜時,能否展現具領先性、時代感的行動風范。傑奎琳、奧黛麗赫本、黛安娜王妃在從事慈善事業或擔任和平大使時,都流露出當時社會最缺乏的真摯感,甚至包括她們選擇那些活動,都具有高度創新的前瞻意義。
[「女神」,正是我們生命中感覺到最原初的母性撫慰的力量,而把她「聖潔化」的一種社會機制。社會個體在認同「女神」的過程里,彷彿可回到嬰兒時期,依偎在母親胸膛而得到安全感的滿足。]
最後一個問題:全世界工業社會里未必需要一個男性偶像,但卻為何絕對少不了「女神」(goddess)——社會學研究里,同樣有理解的線索!
西歐文明變遷到二十世紀初期,香奈兒(Coco Chanel)是第一位大家所熟知的女性公眾人物(一九一三年,她推出了迄今仍暢銷的「No.5」經典香水),但如果仔細探究為何女人從被認為不能成為公眾人物,到後來得以擁有男性明星難以項背的知名度,可發現法國巴黎的Chane也如台灣林志玲般,只是一個代言符號而已,時代背後的工業社會變遷,似乎才是關鍵動力—或許這么說更直接:愈工業化的社金,愈需要Power Goddess!
除了因應工業社會不斷追求經濟產值的提高,將女性拉出家庭投入職場,「女神」因而成為她們認同和團結的象徵原因外,「女神」角色更和社會里的內在精神焦慮息息相關。工業社會中的倫理和知識,絕大部分都是教人「如何獲得成功」;但吊詭的是:在工業社會里,大多數人最需要的技能卻是「如何接受失敗」—在競爭中,成功永遠只屬少數人,而即使是那少數人,他們也多半在家庭和人際上失敗(「即使我贏了全世界,卻輸給了自己!」)。工業社會中的人們有白天攻城掠地的快感,但更多的是夜晚的恐懼,誰來撫慰一顆顆孤獨又挫敗的靈魂。
「女神」,正是我們生命中感覺到最原初的母性撫慰的力量,而把她「聖潔化」的一種社會機制。社會個體在認同「女神」的過程里,彷彿可回到嬰兒時期,依偎在母親胸膛而得到安全感的滿足。四、五○年代,美國海軍戰斗機的駕駛艙內貼著滿滿的大乳房女星照片貼紙,這些影象未必是用來滿足飛行員對性的渴求,而毋寧是在生命搏鬥、生死瞬間之際,能幫助這些男人回到母親的懷抱,期盼她給你最後的勇氣。
在現代的後工業社會里,人不是永遠的成功者,不管男人女人,都需要一種白天看不到的撫慰者,她隱藏在每個人的心裡,最後經由一個符號偶像(icon)將之體現,在分享這偶像的同時,現代人感受到「無盡之愛」所帶來的溫暖。
也許,這也是解釋了謙遜、可親的林志玲為什麼在台灣快速走紅的另一個原因吧……
雖然是以性感的身材曲線打開知名度,但是對許多默默對林志玲傾心的人來說,她充滿陽光感的鄰家女孩式笑容,是最令人百看不厭的畫面,行銷人林文欽稱之為「甜死人不償命的笑容吸引力」。
整形醫師林靜芸分析,以林志玲的五官來看,她漂亮筆挺的鼻子,和陽光式的笑容搭配起來恰到好處,給人非常協調的視覺享受。
曾合作拍攝電視廣告的代言廠商愛鮮家和全虹均表示,林志玲親切待人的工作態度令他們印象深刻,無論工作得再忙再累,林志玲臉上的笑容始終沒有消失過,對守候在拍攝現場的粉絲,更是有求必應地簽名合照。
詮釋時尚品牌時冷艷,私底下喜愛展露大女孩笑容,這兩種林志玲各有支持者,也讓她以多變的風情,接下橫跨精品和大眾商品的眾多代言。
[命理師蔡上機:W型下巴是美女的典型面相,但是感情初期會不穩,要像林青霞一樣晚婚才會幸福。]
帶著甜美的笑容播報新聞,侯佩岑很快贏得台灣第一美女主播的稱號。整形醫師林靜芸分析,為什麼侯佩岑會讓人覺得她隨時都在笑,是因為她的眉毛、眼睛、嘴角都呈現了上揚的弧度。
二○○四年三月,侯佩岑和林志玲共同主持金曲獎揭曉入圍名單的晚會,七月林志玲又應邀上侯佩岑主持的娛樂新聞節目,讓網路上興起一波「侯佩岑還是林志玲美?」的討論話題。
作家孫瑋芒則表示,美女應該以充滿自信的態度面對緋聞,侯佩岑被拍到和緋聞對象親嘴的畫面,可以選擇不回應,而不要硬說那是拍攝角度的問題。
自從二○○四年廣為被媒體報導以來,林志玲的身材曲線,一直是熒光幕前的焦點,和「黃金比例」、「完美」等形容詞連在一塊兒。整形醫師林靜芸表示,林志玲的上半身和下半身比例,恰好符合三比七的最佳比例,也有雜志曾經撰文解析,林志玲身材的各個部位,的確符合一比一點六一八的黃金比例。
除了身材比例幾近完美之外,林志玲在擅長時尚服裝攝影的法國攝影師常易眼中,更是東方少見適合穿著設計師服裝的模特兒,穿上西方設計師的作品,可以讓服裝的剪裁完美表達出身材優點。擁有好身材的林志玲,會在穿著中適度展露屬於女性的魅力,搭配優雅具美感的肢體語言,令人留下氣質高雅的印象。
[發型師李樹德:蕭薔留著台灣標準的安全美女頭,長發帶波浪,弄得乾乾凈凈,塑造氣質美女的高雅形象。]
蕭薔的成名作「伊蕾絲褲襪」廣告中,穿著艷紅色低胸小洋裝,彎腰和小狗搶絲襪的鏡頭,奠定了蕭薔成為台灣第一美女的形象。自此以後,蕭薔在演藝女星中已屬修長有致的身材,便常常伴隨性感裸露的服裝出現在大眾面前,她的打扮原則不強調時尚流行感,而是以表達風情萬種的性感形象為目的。
林志玲廣受注目後,順勢取得許多「美女形象」的代言機會,例如福斯電影為強片舉辦的首映會,過去常邀請蕭薔出席,然而二○○四年七月的《十面埋伏》首映會,卻改為邀請林志玲走上紅毯,也讓媒體開始聯想林志玲與蕭薔的「第一美女」頭銜之爭。
走秀表現事業,讓本業是模特兒的林志玲更受贊賞。早期在《Bazzar》雜志出入許多秀場的攝影師黃天仁表示,林志玲是他特別愛拍的模特兒,因為她的身材曲線、臉蛋比例和肢體語言,呈現在鏡頭下特別好看。
林志玲的走秀表現,可以從她受到走秀邀約的層級來評判。二○○四年八月香奈兒在台灣的亞太區秋冬服裝發表秀,被視為時尚圈的重頭戲,國內一線模特兒全數到齊,特別來賓張震、馮德倫出場之後,就是由林志玲帶頭走開場秀。十月林志玲更受浪凡之邀,參與模特兒圈的至高榮譽巴黎時尚周。
發型師李樹德表示,和其他模特兒相比,林志玲的發型亮眼有特色,微卷的層次發和她的心形臉搭配得宜,淺紅棕色讓皮膚看起來更白晰,而且發長和身體比例配得剛剛好。
[命理師蔡上機:面相的質感有如成熟水蜜桃一般水嫩,需要加強舉手投足的氣度和更具個人風格的言語表現。]
金莎巧克力廣告中,展露出燦爛笑容的姚采穎,以年輕的條件被視為林志玲接班人,今年也在林志玲之後受到唐安麒的青睞,簽約成為纖體公司的代言人。在模特兒圈,姚采穎還沒有走國際大秀的經驗和表現,走秀的肢體語言也還沒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特色和個性,這一點從發型上也看得出來。
發型師李樹德表示,模特兒普遍來說都會留著一頭長直發,方便配合各種型態的走秀需求來做造型。而姚采穎和大多數的模特兒一樣,也留著極簡自然的烏黑長直發,無法讓發型替整體的個性形塑加分。
社會共同的注目和記憶,構成了歷史中的美女形象。一九六二年台視開播,大眾媒體讓電影、電視節目、廣告等各個領域的美女,進入到你我的生活領域之中。讓我們回顧在這四十年之中,曾經閃耀的時代美女和經典照片。
6. 林志玲的電影有哪些
樓主你好,總共演過這幾部:
決戰剎馬鎮
區域: 中國大陸
上映時間: 2010年06月22日
劇情:《決戰剎馬鎮》講述的故事發生於一個在中國版圖上失落的西北傳奇小鎮--剎馬鎮,一群裝備精良的國際大盜為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寶藏來到這里,同孫紅雷率領的「護寶小分隊」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大漠血戰,不僅鬥智斗勇,同時妙趣橫生。三十年代,以胡栓子為首的土匪橫行西北大漠,竊取了「西夏王陵」的巨額寶藏,為了私吞寶藏,嗜血的胡栓子屠殺了手下所有的兄弟,而隨著他的死亡,寶藏的線索也隨之消失了…… 決戰剎馬……
刺陵
區域: 中國大陸
上映時間: 2009年12月9日
劇情: 在沙漠中,曾經誕生了無數繁華一時的王朝,演變出數不清的文化傳奇。而這片見證無數王朝誕生隕落的沙漠里,埋藏著數量驚人的寶藏,這些寶藏安靜的沉睡在沙漠之下,卻沒有人能夠走進這里開啟寶藏之門,因為,這兒有一群神秘的守護者,他們神通廣大無所不能,世世代代都在守護著這片沙漠,保衛這些無主的財富。他們的領頭人,就叫大漠飛鷹(陳楚河飾演)。然而寧靜的沙漠即將迎來狂沙暴風,因為一張記載著失落了千年蹤影的古城藏……
馬蘭花
區域: 中國大陸
上映時間: 2009年6月19日
劇情:很久以前,馬蘭山在神奇的馬蘭花的庇護下成為人類和動、植物的快樂家園。馬蘭花的守護神馬郎意外救起上山采葯墜崖的王老爹,邂逅並愛上了王老爹的女兒小蘭。小蘭的孿生姐姐大蘭嚮往馬蘭花能帶來的物質享受,對小蘭心生嫉妒。對馬蘭花覬覦已久的藤妖利用大蘭的虛榮心,盜取了馬蘭花,欲獨霸馬蘭山。然而,馬蘭花永遠只為勤勞善良的人們綻放,在大家齊心協力的幫助下,馬郎、小蘭最終戰勝了藤妖,大蘭、老貓也迷途知返,馬蘭山恢復了……
赤壁(下集)
區域: 中國大陸
上映時間: 2009年1月8日
劇情:驍勇善戰的孫尚香裝女扮男裝,渡江混入曹營打探底細,並結識了一位名叫孫叔財的曹軍將領。後來,二人產生感情。孫叔財還將孫尚香招入了他的「蹴鞠隊」。 曹操的水軍對南方的水土和氣候不服,紛紛染病,致使瘟疫蔓延開來。曹操不為所動,甚至將自己病亡士兵的屍體扔進聯軍的陣營。諸葛亮雖然迅速應對,但瘟疫還是擴散,眾多士兵病倒,聯軍的士氣遭到重創。而劉備和關羽、張飛和趙雲等眾將也四散逃命。 大戰在……
赤壁
上映時間: 2008年7月10日(上)/2009年1月(下)
劇情: 《赤壁》的故事內容是敘述公元208年,正值漢朝末年,狡猾的東漢宰相曹操挾持愚昧的漢憲帝,聲稱只要平復了西邊的蜀國和東邊的吳國就可以一統中國,就此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空前絕後的超大型戰爭。蜀和吳皆抱著必死的決心一起聯盟,來對抗曹丕率領的魏軍。雙方經過長期的水陸對壘,最終之戰終於來到,就是那決一生死的赤壁之戰。在這場戰爭中,二千多艘船艦被燒毀,死傷無數,悲壯慘烈,當然,這一場千古流傳的戰爭也永遠改變……
天機·富春山居圖
上映時間:2013年6月9日
劇情:身陷不白之冤的國際特工肖錦漢(劉德華飾)被人誤解。為證清白,重出江湖暗中執行保護計劃。同一時段,中國元代名畫《富春山居圖》即將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合璧展出,執行保護計劃中肖錦漢(劉德華飾)與奉命送畫的官員林雨嫣(張靜初飾)邂逅,誰知這件保額即高達十億的曠世傑作引來各國罪犯的覬覦,遭國際黑市開出天價懸賞,日本黑幫、英倫大盜各路人馬都聞風而動。讓他們二人深陷勢力漩渦。神秘白發日本男子(佟大為飾)和神秘女郎麗莎(林志玲飾)出現攪局,百變魅惑。江湖各路人馬各展其能,在生死邊緣進行對決。
幸福額度
上映時間:2011年10月20日
劇情:李曉紅和莫曉青是一對美麗的雙胞胎姐妹花,不過兩人的父母在他們幼年時就已經離婚;妹妹莫曉青期望著一段幸福婚姻,而李曉紅則鍾情於物質享受。積蓄被男友騙光之後莫曉青一氣辦了10張信用卡,矢志在40天還款期限前把自己偽裝成富家女進而能夠嫁入豪門;與李曉紅攜手走進富裕階層。探看到富人們生活百態也經歷著物質富裕與情感價值權衡與拷問,最終們明白擁有自我才能提升幸福額度。面對自己情感和生活作出了理智的選擇。
糾結於沈濤及姜成之間的曉青,與不願付出些真心給張泉的曉紅,到底誰能真正的獲得幸福呢?
101次求婚
上映時間:2013年02月12日
劇情:黃達是一個、勤勞勇敢、老實厚道的男人,多年來一直渴望娶妻生子,但相親99次仍未成功。
葉熏是一個樂團的大提琴手,自三年前婚禮當天未婚 夫的意外離開,便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桃子是葉熏的閨密。桃子擔心葉熏的感情生活,一心想作媒介為她紹男友。不想在桃子安排的一場相親局上,葉熏的相親對象是一個花心的有婦之夫,想包養葉熏,恰在尷尬之際,黃達陰差陽錯的成了葉熏的救命稻草。為感激黃達,葉熏幫他要回了被拖欠的工程款。而黃達卻在與葉熏的相處過程中,被其善良和美貌打動,對葉熏產生了好感。
一日,在聽完葉熏的「愛情教育課」後,黃達不顧兩人差距,對葉熏展開瘋狂的追求。葉熏一方面很抗拒,另一方面又不忍心傷害黃達的自尊心,所以對黃達若即若離,以禮相待。但她卻沒有意識到,黃達的憨厚執著對她產生了影響,她的心也開始動搖。
就在葉熏動搖的時候,她失蹤三年的未婚夫許卓突然現身。到底該順從於當下的感覺,還是忠誠於當初的誓言?一封大提琴演奏會前的情信,一把為葉熏特製的提琴椅,一次夢想秀舞台上的特殊告白,葉熏心裡有了答案。
月之戀人
上映時間:2010年5月10日
劇情:葉月蓮介(木村拓哉飾演)是一家室內裝飾工廠的社長,他經營的公司原本只是一家傢具店,不過由於對產品有很多講究而深受顧客歡迎,之後分店數量不斷增加,發展到他們的業績直逼日本國內NO.1的傢具公司。但是人生一直一帆風順的葉月卻在此時遇到了幾個讓他極為頭痛的問題。與此同時,在他面前出現了3位各有千秋的女性:單純的中國女孩——劉秀美(林志玲飾演),一直跟他一起工作的舊同學——女強人室內設計師二宮真繪美(筱原涼子飾演),有錢人家的千金同時也是人氣女模特——大貫柚月(北川景子飾演)。與這三位女子的邂逅,讓葉月的人生發生了重大的轉變……
在此三位女性中將發生各種交錯的愛情,在整部劇中將發生掙扎悲哀的愛情爭奪和隱藏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的背叛、陰謀等。
這是一個充滿愛情、背叛以及陰謀、內容豐富的作品,三位女性可以說誰都不是女主角,木村拓哉的戀情如何發展觀眾還要到劇中去找答案。
7. 林志玲的個人資料
林志玲,1974年11月29日出生於台灣省台北市,華語影視女演員、模特、主持人。林志玲的父親林繁男和母親吳慈美均出生於台南市,早年因北上經商而定居台北,而除了父母,林志玲還有一位年長自己一歲的哥哥林志鴻。
中文名:林志玲
外文名:Lin Chi-ling
民族:漢族
身高:173cm
星座:射手座
血型:O型
祖籍:福建省福州市
出生地:中國台灣省台北市
出生日期:1974年11月29日
國籍:中國
畢業院校:多倫多大學
一、代表作品
《赤壁》、《刺陵》、《決戰剎馬鎮》、《幸福額度》、《101次求婚》、《北京·紐約》
二、主要成就
1、FHM全球百大美女四連冠
2、2010年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第11位
3、2011年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第12位
4、2012年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第10位
5、2013年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第10位
6、2014年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第7位
7、2015年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第28位
2017年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第32位
8. 林志玲嫁黑澤良平後,為何她的代言也被換人了
1974年出生的林志玲在2002年的時候因為為某公司拍攝廣告從而一炮而紅,之後就有很多商家找她代言商品。後來在2011年的時候林志玲與黑澤良平相識相戀,在2019年的時候倆人結束了多年的愛情長跑,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然而在林志玲結婚後她漸漸淡出了觀眾的視野,就連之前她代言的產品有些也換了代言人,這些商家之所以撤換林志玲的廣告或許有以下原因:
二、 她的結婚對象是日本人,這也是有些商家終止和她合作的原因。
林志玲的老公黑澤良平是日本人,日本曾經的侵華造成的一系列慘案導致現在中國人對日本人仇視的不在少數。
林志玲所嫁的人是日本人,所以也有些人會對林志玲產生抵制心理,甚至對林志玲代言的商品也會抵制,所以商家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讓自己的產品因為林志玲的原因而受到影響,因此就撤換了林志玲所代言的產品。
您覺得林志玲嫁給黑澤良平,她所代言的產品被換人的原因還有哪些呢?
9. 電影《王牌》最後梁家輝對林志玲說「你也是從北平被王牌救回來的」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解放了林志玲還有危
我推斷,應該是這樣的
王牌在撲克牌里意味著最大的牌,是勝利的關鍵。為了爭奪或者保護王牌,其他牌都可以被犧牲。
考慮當時的歷史背景,那是在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央准備長征的時期。目前的史料披露,其實長征並不是倉促准備,而是有一個長期的預案,包括物資,策略、情報等多方面的准備。(具體可參見論文《中共、粵系、蔣介石:1934年秋的博弈》http://lt.cjdby.net/thread-1545817-1-1.html有詳細的史料論證)
當時,中共和共產國際的關系還非常密切,長征這樣全局性的戰略規劃,需要與共產國際磋商,也需要共產國際的支持和援助。而在當時,上海是實現這種交流的重要窗口。觀察電影,有歐洲人參與會議,必定是這種原因。
另外,長征必須打通行軍路線,當時老蔣的中央政府,繳共態度較為堅決,分別從東北南三面壓迫蘇區。中共中央轉移,必須獲得兩廣軍閥的默許(當時桂系與粵系結成聯盟,與蔣介石貌合神離,對抗老蔣的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的蘇區其實是兩廣軍閥的屏障。兩廣軍閥與老蔣都打共產黨,但都希望對方和共產黨拼個兩敗俱傷,自己好漁翁得利。前幾次中共反圍剿之所以成功,很大原因在於兩廣軍閥與中央政府之間的矛盾),所以蘇捷那個廣東來的黨代表必須加入磋商,調整並知悉長征的戰略規劃,回去好向兩廣的軍閥開展工作。
根據上面的分析,什麼是王牌那就很清楚了。王牌指的是中共中央,王牌行動指的是「長征」的戰略規劃,具體來說就是對中共中央戰略轉移的路線、方向、目的地、協助者等一系列信息。這需要經過過多方磋商,規劃也要審慎修訂、布置執行,而且規劃的內容必須保密。上海的兩個會議,應該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針對長征的戰略規劃,在中共、共產國際、兩廣軍閥之間達成默契,而且可能涉及一些與兩廣軍閥之間的私下利益交易,促使桂系和粵系不打擊紅軍,或者至少置身事外(這可能就是第一次會議的主要內容);二、是在中共內部布置任務,派遣黨員分別與共產國際和兩廣軍閥之間維持聯系,協調執行長征的戰略規劃(這應該是第二次會議的主要內容,代表廣東黨委出席的蘇捷就是為了這個目的參會的,可是第二次會議被特務打斷了。)
至於被抓住的幾個人,應該就是長征戰略規劃的信息聯絡員,承擔著執行規劃,協調各方的任務。這些人必定掌握長征戰略規劃的詳細內容。這些內容絕對不能被蔣介石的中央政府破獲,否則「長征」將面臨推遲或是流產的危險。在電影劇情發生的時候,第五次反圍剿本身就快撐不住了,紅軍和蘇區有被消滅的危險。所以,中共中央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避免這種後果。人被抓住之後,梁家輝列出了三個必須被保釋出來的人名,應該就是中共中央、兩廣軍閥、共產國際三方關系的主要協調人員。推測應該就是:王霞芬、施敬東、還有蘇捷。這三個人了解全部內情。
關於電影時間節點與長征時間節點,關系密切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紅軍主力各軍團分別集結陸續出發,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及直屬縱隊離開江西瑞金。10月21日,中央紅軍從贛縣王母渡至信豐縣新田間突破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沿粵贛邊、湘粵邊、湘桂邊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二、三道封鎖線
電影中,茶樓抓捕事件發生於1934年11月10日,此時紅軍正在試圖突破國軍第二條和第三條封鎖線,這兩條封鎖線在粵軍和緊挨桂軍勢力范圍。事後,大概在11月15日突破了封鎖線。由此可見,這5天,和電影情節發生的時間完全吻合。
合理推斷是,被抓捕的幾個人了解紅軍最近數天之內的行軍策略,蘇捷應該是負責協調廣東軍閥的黨員。這幾個人,要麼被營救,要麼全部死去,如果此時泄密,紅軍突圍行動很可能失敗,生死存亡
就這個危機的緊急處理,梁家輝執行的營救行動,其實有三種策略:1、上策:所有人都營救出去,這樣可以讓他們繼續執行之前的計劃,因為再次磋商、布置將會浪費時間,增加風險;2、下策:讓他們全部死去,這樣雖然會導致計劃被延遲執行,但是可以避免泄密,免得蔣介石拿到打擊桂系和粵系的口實,維持中共中央與兩廣軍閥之間的合作,留下戰略轉移的線路;3、中策:利用敵人對王牌的認識錯誤,讓敵人誤以為王牌是一名重要首長,低估王牌行動的意義。讓被抓住的人中的一人作為王牌死去,解救其他人。
上、中、下三策其實都可以保證「長征」戰略規劃的秘密性,只要戰略規劃沒有泄露,就可以說王牌(中共中央)存活。目前來看,電影中實現的是中策。我看有人說王牌行動是黨內為了清除叛徒而設計的一個誘餌行動,我覺得這低估了這個行動的意義,也沒必要搞這種行動。觀察資料,那個時期是革命最艱難的時期,加上中央政府對待投誠共產黨員的政策很寬大,落網的共產黨員有大部分都叛變了。當時紅軍岌岌可危,中共中央自顧不暇,沒有餘力搞這么個大行動,犧牲那麼多好黨員就為了抓叛徒。保存革命火種,保護中共中央,犧牲再多人都值得,丟卒保帥,正當;為了抓叛徒,犧牲那麼多人,根本不值。
關於王霞芬的死和趙碧薇的責任。如果王霞芬沒死,那麼就實現了上策,但是她死了,意味只實現了中策,還是對王牌行動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要追究責任,為什麼她會死?是有人出賣?還是有人膽怯,沒有執行好掩護任務?這里涉及了趙碧薇。對這件事, 」蟠龍「不知道王牌行動的內容,估計只知道王霞芬是個重要人物,為了救女兒而出賣了她。王霞芬的死,由三個因素(證明)導致,1、王霞芬自己說自己是王牌(第一個證明)。2、」蟠龍「的出賣(第二個證明),3、趙碧薇掩護王霞芬行動的失敗(第三個證明)。如果主因是第三個原因,那麼趙碧薇要承擔責任。但是蟠龍的自首,讓黨判斷,第二個原因才是王霞芬死亡的更重要理由。趙碧薇的懦弱,並不是致使王霞芬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她被放回來了。因此,梁家輝說,差點沒放回趙碧薇。其實正是他跑去上海獲得了蟠龍的自首,救了趙碧薇。
梁家輝問蟠龍是不是查過王霞芬的行動路線。加上王霞芬跟施敬東說她剛從老家回來,兩人之間意味深長地對視。其實,很容易推理出這個結論,其實王霞芬是回中央蘇區(老家)匯報工作並接受任務去了,她回來上海參加會議,是帶著中共中央最新指示的,也有一定代表權。蟠龍不知道王牌行動內情,認為王牌是一個人。她又知道王霞芬很重要,而且是剛剛從蘇區回來,所以推斷她是王牌,將王霞芬出賣了。
關於王牌行動在」最後幾年「的出現。其實很簡單,中共和國民黨之間的斗爭,只有最後一兩年才實現實力的反超,之前都是以弱搏強,所以中共中央時常轉移。比如解放戰爭的那幾年之中,最重要的轉移就是胡宗南攻擊陝北,大軍壓境,中共中央放棄延安,在陝北遊走,與胡宗南大軍周旋。因此,很可能在那樣的類似情形下,在情報戰線又部署過王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