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李安導演的經典作品有哪些
1、《雙子殺手》
李安第一部技術型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不僅在技術方面被人稱贊,故事劇情也絲毫不落下風。
電影講述了一個老牌特工金盆洗手的故事。可就在他准備迎接新生活的時候卻遭到他自己年輕的克隆體追殺。老王牌VS新王牌,一個雙雄格局。
該片獲得諸多獎項,包括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湯普遜還獲得最佳劇本改編獎),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金熊獎及多項英國學院獎,李安還評選為全國影評協會和紐約電影評論家協會最佳導演。
Ⅱ 誰能告訴我李安的經歷啊
1、1984年,李安以畢業作《分界線》從紐約大學結業,並取得碩士學位。該片獲得了紐約大學沃瑟曼獎最佳導演獎及最佳影片獎。
2、此後,李安在家賦閑6年。期間,他閱讀、看片、寫劇本,包攬了所有家務,家庭開支則靠仍在攻讀伊利諾大學生物學博士的妻子林惠嘉。
3、1985年,李安與美國威廉‧ 莫瑞斯(WilliamMorries Agency)經紀公司簽約,取消回台發展,留在美國。1988年,李安回到台北。
4、1993年,執導了由趙文瑄、郎雄、歸亞蕾合作主演的劇情片《喜宴》,該片是「父親三部曲」的第二部。
5、1994年,拍攝了由郎雄、吳倩蓮、楊貴媚共同主演的劇情片《飲食男女》,該片是「父親三部曲」的最後一部。
李安:最高目標是拍純搞笑的電影
將於2019年10月18日上映的《雙子殺手》日前曝光了導演特輯。在從影的第30個年頭,李安用這部新片來回望自己的前半生,「這部電影有反映我的心境,威爾·史密斯和年輕的自己對話、和解,來呈現一個中年男人的成長。」
65歲的李安,直言自己到了思考這個命題的年齡,也到了不得不面對身體各方面衰退的階段。體力的下降,精力和專注力的消耗,讓李安發出了導演生涯長壽不易的感慨,也讓李安更加堅定,要趁自己拍得動的時候多嘗試,「最高的目標是拍一部純搞笑的電影。」
特輯中,對於時隔三年選擇《雙子殺手》回歸,李安首次袒露心聲,「從年輕的男孩去反映一個中年人的心境,去探討純真喪失,這個主題對我很有吸引力。」
這也是李安近些年一直思考的命題,「其實《少年派》《比利林恩》和《雙子殺手》,是同一個題材,都是回望年輕時的自己,然後發現青春不會回頭,一去不復返。」
從影30年,李安一直保持著少年心態,不斷學習並持續探索,但已經65歲的李安,也不得不面對身體的衰老。這也讓李安更加珍惜拍電影的時光,他說自己對於拍電影是一個貪心的人,且永遠充滿好奇。
「有一天我還拍得動的時候,想嘗試純搞笑的喜劇」,更毫不吝嗇地表達了對黃渤喜劇能力的欣賞,「其實真正幽默搞笑的人,看起來都是很嚴肅認真的,就像黃渤一樣」,也令不少網友期待兩人未來可以合作一次。
Ⅲ 《瘟疫》 這部電影講什麼
1987年某天年輕的丹麥導演拉斯馮特里爾與製片人凱斯打賭說他可以花一百萬丹麥克朗(現相當於130萬左右人民幣)拍一部電影,這在當時的丹麥幾乎算是投資電影的底線了。凱斯欣然應賭並給他們找來了100萬丹麥克朗,於是電影《瘟疫》開拍了。
丹麥電影學者彼得謝普勒說,《瘟疫》不算是部好電影,但卻是不得不有的電影。因為,從某個層面來講,《瘟疫》可以說是拉斯馮特里爾的自傳性電影,也是可直接透徹的了解拉斯馮特里爾如何將他個人的理論實踐於電影中的電影,更是想要了解拉斯馮特里爾電影創作方式的絕佳範例。
但就對於影片本身而言,我同意彼得謝普勒的前半句,《瘟疫》不算是部好電影。拉斯在《瘟疫》中採用雙線並行,互相交錯的敘述方式,一方面敘述拉斯和他的長期共同編劇尼斯佛索是如何進行《瘟疫》中的電影《瘟疫》的創作,一方面又將他們即時的創作用影像表現出來。在電影中拉斯、尼斯,甚至凱斯都扮演自己,拉斯又在電影中的電影里扮演主角梅斯梅爾醫生。
應該說,電影中的《瘟疫》在大部分時間里是個不錯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梅斯梅爾是一個希望利用自己所學去幫助可能遭受瘟疫折磨的人們的醫生,但在最後他發現自己其實就是那場瘟疫的始作俑者,他就是病源的攜帶者,是他傳播了這場瘟疫,所有人因他受盡折磨,而他卻以為自己是一個解救者。這也是拉斯在歐洲三部曲(《瘟疫》是歐洲三部曲第二部,其它兩部為《犯罪分子》《歐洲特快列車》)中不斷重復的母題:「無知的執善,卻是促發助長邪惡並使其不朽的推手」。但拉斯對梅斯梅爾設計了一個最後投向宗教信仰懷抱的結局,這是一種玩笑,令人無法開懷的玩笑,科學向神學跪倒,結局倉促且不能令人信服。或許這只是個初本,又或者拉斯藉此諷喻些什麼,更或者拉斯只是想通過一個簡單的故事構想來表達他的母題,用不著細究。
所以這或許不能算這部影片的大缺點,整個影片真正的硬傷來自他的另一線。影片一開始就通過一個莫名的畫外音告訴我們,在這五天的創作之後來自現實世界的真正瘟疫就要爆發。所以說,一開始導演就明確的告訴我們,這不是一個單純的拉斯馮特里爾怎樣創作電影的教學片。但我們滿心期待的現實世界的真正瘟疫是什麼呢。影片最後用十幾分鍾時間描述一個女孩被催眠並進入電影中的電影《瘟疫》的劇情,我不知道該怎樣來描述女孩這十幾分鍾的表現。觀影時,面對女孩從抽搐到歇斯底里,徹底瘋狂,乃至莫名奇妙不明所以的脖子上長出膿包時,我坐立不安,不知所措,心裡一個勁問,咋啦,這是咋啦,羊癲瘋?瘋牛病?太無厘頭了吧。如果說這就是導演要表現的現實世界的真正瘟疫,那這也太勉強了吧,幾乎沒有鋪墊,突然的直接的以極其誇張的表演表達一個莫名其妙的主題以期提升影片的深度,坦白說,很有些失敗。在影片的解說音軌里尼斯說,我們是想表現艾滋病的,用這么小的投資表示這么大的主題……。小投資表現大主題是有點難,而且可以肯定他們表現的不能算是很好。
還有,影片開始拉斯搭乘計程車,計程車一再後退而不前行引來司機哈哈大笑這場戲也有些誇張。拉斯對此解釋說一部電影如果要賣座,必須要有好笑的橋段。這其實並不好笑,即使好笑也表現的太刻意了。而且諷刺的是他的《瘟疫》很不賣座。當然我覺得他在《瘟疫》里的一些諷刺還是很好笑的,比如在醫院里那兩個一唱一和的醫生,還有那個神父喃喃說他學了兩天就當神父了,以及拉斯他們和凱斯在飯桌上對丹麥電影當權者的嘲諷,等等。
再者,大概是因為投資的原因,影片的畫面、拍攝都讓人以為這或許是拉斯在《Dogma』95宣言》以後拍攝的影片。影片為黑白畫面,很多場景都使用手提式拍攝,現場收音,在戶外你甚至都能聽到風聲「呼呼」的掠過。讓人在整體觀影上感覺有些粗糙
Ⅳ 有哪些關於父親的電影嗎
1、小偷 Вор(1997)
這是一個「認賊作父」的故事。一個小偷成了一個男孩的繼父,而那個男孩長大後既痛恨他,又無法擺脫他的影響。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拍了很多關於父親的經典電影,都與他們的政治歷史存在明顯的隱喻關系。
…………………………………………………………………………………………………………
先寫這么多,以後想到別的再補充。
Ⅳ 電影《斷背山》要反映一個什麼樣的主題呢
是斷臂山吧!
主演:傑克·格林哈爾 希斯·萊吉爾 1963年夏天的一個清晨,美國懷俄明州的西部,為同一個牧場主打工的年輕農夫傑克與牛仔恩尼斯邂逅於人跡罕至的斷背山深處的牧場。高山牧場的工作單調而艱苦,隨時有遭遇野獸襲擊的可能。每晚輪班的兩人起初各自放羊,少有交流,然而久而久之,健談的傑克和少言寡語的恩尼斯卻有了難言的默契。 一個特別寒冷的夜裡,同帳共裘而眠的兩人,在酒精與荷爾蒙的作用下,發生了「不該發生的事」。寂寞讓兩個19歲的青年彼此相愛了,在斷背山中,兩人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夏日時光。季節性放牧結束了,迫於世俗,傑克和恩尼斯依依不捨地分離。留在牧場的恩尼斯迎娶了自幼相識的阿爾瑪,有了兩個可愛的女兒;傑克到了德州,在妻子露琳家族的扶植下事業蒸蒸日上,還有了個兒子。 彈指四年過去,飽受相思之苦的傑克終於給恩尼斯寄去賀卡,重逢後的兩人意識到心中熾熱的情感,於是在隨後的十幾年中,都定期約會釣魚。知情的阿爾瑪痛苦不堪,而傑克與恩尼斯也經受著巨大偏見和世俗壓力。最終,廝守一生的願望因傑克的意外身亡而落空,帶走傑克骨灰的恩尼斯在傑克的房間里,發現了一個秘密,他潸然淚下……◎看點:西部同性戀史詩 一座威尼斯「金獅」,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美國電影學會(AFI)年度十大佳片榜首,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美國國家評論協會評論獎最佳導演,七項金球獎提名,這個頒獎季節,《斷背山》可謂所向披靡。雖然僅僅小范圍上映,卻一再打破單廳票房紀錄,69家影院3天收入240萬美元完全預兆了一片光明的前途。 其實一切早有前兆——8年前,普利策獎得主安妮·普羅克斯的同名短篇小說首次刊載於《紐約客》雜志時,就已經激起讀者一片嘩然;之後,同為普利策獲獎作家的拉里·麥默特里和黛安娜·奧莎娜充滿細膩優雅的文學色彩的改編劇本,一度成為好萊塢圈內熱點。可敏感的爭議話題讓不少特立獨行的導演也暗呼燙手,甚至在李安接手之後,製片人還是費了很大的力氣才找來了預算資金。 不過,李安含蓄雋永的掌鏡絕對爐火純青,影片中渾然而出的雄性氣概、開篇寂寥蒼茫的遠山景緻、無懈可擊的劇本改編,讓這段凄美的同性愛情升華到了極致,今年輿論綜評的最高分A,便是影片實力的明證。也許就在今年的奧斯卡典禮上,李安會圓了5年前《卧虎藏龍》時的夢!◎點評:李安的別樣「江湖」 家庭、責任、愛情與生活,骨子裡絕對東方的李安用自己獨特的理解,成為了進軍好萊塢最成功的一個。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愛是可以超越文化差異的,當愛降臨時,異性之愛與同性之愛是毫無差別的,不妨把性別撇開。」所以,他講出了很英國的《理智與情感》,很美國的《冰風暴》,很漫畫的《綠巨人》,更不用提那些很中國的《喜宴》、《推手》或是其他。文化、性別、生活的差異,都在舉重若輕的李安手下一一呈現,而《斷背山》更是達到了「從沒有過地如此純潔、神聖地刻畫兩個男人間的愛情」的地步。 片中的兩位主演帥哥在接片時頂的風險不小,同性影片的挑戰在好萊塢總有些不成功便成仁的味道。不過在李安細膩的執導下,萊吉爾飾演的恩尼斯,不僅與西部牛仔「形、神、音」俱備,他對於同性之愛的渴望、彷徨與不安入木三分的刻畫也為自己擺脫了奶油小生的稱號。片場之外的萊吉爾還真的誕生了一段浪漫戀情,與片中貌合神離的妻子米歇爾·威廉姆斯在合作中擦出了火花,如今已經訂婚的兩人可謂三喜臨門--愛情結晶女兒瑪蒂爾達的出生,兩人共同獲得金球獎提名。悲愴的愛情只在戲內,沒什麼比這個更好了!
Ⅵ 反應中西方文化沖突的電影有哪些
有《刮痧》、《少女小漁》、《喜福會》。
《刮痧》:由鄭曉龍執導,由梁家輝、蔣雯麗、朱旭主演,於2001年出品的一部電影。該片以中醫刮痧療法產生的誤會為主線,講述了華人在國外由於東西方文化的沖突而陷入種種困境,最後又因人們的誠懇與愛心,困境最終被沖破的故事。
《少女小漁》:該片的主題與李安的風格高度切合,表現在關注的問題——文化沖突、女性刻劃。影片在張艾嘉的執導下更顯得細膩深刻,但結局卻讓觀眾黯然神傷。該片在戲劇沖突的設計上匠心獨運,既強化了原著的戲劇性,又增添了較為豐富的內容,因此更符合電影的藝術要求。片中江偉一方與馬里奧、瑞塔一方構成了中西文化差異的對立。
《喜福會》:在敘事層次、敘事結構、敘事聚焦等方面採用新穎的故事建構策略,並在敘事空間、敘事時間、聲音構成等敘事語法策略上獨具匠心,解決了電影敘事 「誰來講」和 「怎麼講」兩個核心的問題,同時給觀眾呈現了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
(6)推手電筒影母題主題擴展閱讀:
《喜福會》不僅將小說的故事情節完整地呈現了出來,更是忠實地表達出了小說《喜福會》的文化內涵。影片通過獨具匠心的情節安排,解構了長期以來人們對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的二元對立,同時也解構了男女性別的二元對立。
《刮痧》以家庭、傳統、親情、文化為主題,同時以特別視角關注普通中國人情感狀態與生存狀態和文化傳承,完全呈現、熱情贊頌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家庭親情與價值觀念,影片充分肯定了中國人的奮斗精神,頑強毅力,樂觀態度,開放心態,為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精品影片。
Ⅶ 李安是著名導演,獲得過很多國際獎項,你知道他有哪些作品嗎
李安導演主要作品有《好萊塢華人》《為人民服務》 《喜宴》 《推手》 《與魔鬼共騎》 《斷背山》 《綠巨人浩克》 《卧虎藏龍》。
《推手》的劇本,獲中國台灣優秀劇作獎,獲得第一次獨立執導影片的機會 ,憑借英文電影《理智與情感》,獲得奧斯卡金像獎七項提名。因執導《卧虎藏龍》首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小行星64291以李安的名字命名,憑借《斷背山》獲得第78屆金像獎最佳導演獎;同年,獲評《時代周刊》「影響世界的一百人」。
他不但深諳電影藝術表達中的隱喻之道,用隱喻的手法講述了紛呈多變的創作主題,而且他的隱喻往往又具有含混性的特點,這使其電影大大擴展了闡釋空間,豐富了表達意義並增強了藝術審美效果。
Ⅷ 什麼是lun li電影
lunli電影是指以lunli為主題的電影,它是對社會道德規范的探討。與其他片種不一樣的地方在於,lunli的精神幾乎體現在每一部影片之中:愛情、婚姻、家庭、宗教、代溝、社會問題等等都可以在lunli的范圍之內,因此lunli片有著比其他片種更為廣闊的領域和更模糊的邊界。
lunli電影代表作品有:《甜蜜的來世》、《理智與情感》、《推手》、《木蘭花》、《關於我母親的一切》、沉默的羔羊》、《七宗罪》《誰又有秘密》
Ⅸ 李安導演是華人之光,《雙子殺手》是李安的故事,票房值3億嗎
熟悉李安的人都知道,他的個人首部電影《推手》,就獲得了第2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評審團特別獎,李安導演是華人之光,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暫時不被認可,但技術革新的價值最終會被認可,最近上映的科幻電影《雙子殺手》,其實就是李安自己的故事,他就是男主角亨利。目前這部電影票房才2億多,最終能突破3億嗎?
拋開全方位老套陳腐的劇本不說,整部電影的技術也只有在動作戲上是奏效的,比如摩托追車的長鏡頭,的確能帶來高速清晰且無比順滑的視覺體驗。然而,這種通過技術製造的沉浸感,遠遠不如一個好故事更能讓我融入其中。電影本身並不需要“高幀數”來達到“真實”,我只想把它當作是李安偏執的嘗試。
李安三年前就說,“你可以不喜歡這個電影,但不要不喜歡這個技術”,心念昭然若揭。隔了三年終於看到了最高配,看的卻還是李安的電影,你說我要不要喜歡這個技術?即使兩部電影我都不喜歡,但足夠讓我確定喜不喜歡這個技術?這次對片子本身沒有任何錶達欲了。李安的孤獨是小悲哀,單一的技術呈現才是大悲哀。綜上所述:票房要突破3億還是有點難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