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福爾摩斯探案集》《亂世佳人》《茶花女》《羊脂球》的精彩片段
《羊脂球》
「連接好幾天,潰退下來的隊伍零零落落地穿城而過,他們已經不能算作什麼軍隊,簡直是一幫一幫散亂的烏合之眾……」故事發生在普法戰爭中法國軍隊潰敗,普魯士軍隊侵佔了魯昂城時,魯昂城有10個人:奸商鳥先生和夫人、資產家、政客卡雷"拉瑪東先生和夫人、貴族德"布雷維爾伯爵和夫人、兩位修女、「民主黨愛國人士」高尼岱、還有妓女羊脂球抱著不同的目的在鵝毛大雪的寒夜同乘一輛馬車要離開普魯士佔領區。途中並不順利,半道碰上一位瘦高個的年青普魯士軍官,因為垂涎於羊脂球,提出了要羊脂球陪他過夜的要求,否則便要把全車的人無限期的扣留。羊脂球雖然是個妓女,但本著對侵略者的仇恨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憤而不從。普魯士軍官是深知人性的本性的,他緊抓著手裡的王牌「他的意思是他的希望一天得不到滿足,就必須把全部的人扣留一天。」
同車的人群一開始聽聞羊脂球說出來被扣留的真象時,義憤填膺。「當時只聽見一片譴責這個無恥丘八的呼聲,一片暴怒的怨聲;全體團結起來抵禦敵人了,彷彿敵人要羊脂球做出犧牲的這件事里他們每個人也都有一份……」然而,這正是莫泊桑精心設下的一個鋪墊,高潮也順應地在此展開。莫泊桑牢牢地把握讀者,導引著讀者在他對各人的態度、言行的轉變的闡述中跟隨著他思考,思考人性在環境轉變中的承載能力——人群起初的義憤到被扣留後「大家對羊脂球的好像有點冷冰冰了」;「他們現在幾乎有點兒怨恨這個女人了,為什麼她不偷偷地跑去找那個普魯士人……」,人群為自己的處境擔心,建議把羊脂球一個人留下,讓他們離開,被普魯士軍官拒絕後,他們只有改變方法對羊脂球進行說服和勸說……到最後,羊脂球屈辱地為了大家的利益,順從了普魯士軍官而換來了放行,卻遭到無恥的同車人的冷待。
在這個小說里,具諷刺性的對比手法在文中時時貫穿,如車中兩次進食時各人言辭、行為上的對比、人群對羊脂球前後態度的轉變對比、初上車時三位闊佬及他們的夫人的高高在上對其它人等的蔑視和最後途中在高尼岱《馬賽曲》中的狼狽不堪、惱怒的心情之間的對比。還有人物之間的對比,莫泊桑客觀而又冷靜的塑造了一組典型環境下典型的人物:卑劣下作的鳥先生、道貌岸然的伯爵、表面得體內心淫賤的幾位貴婦,與之對立的是身為妓女卻深明大義熱愛祖國的羊脂球。
作者在美麗善良的羊脂球周圍刻畫了一群醜陋粗鄙的人。他們雖然有著崇高的社會地位,卻有著和他們的地位成反比的骯臟的靈魂。用天性作對比,用語言作對比,用身份地位作對比,使我們清晰地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善與惡、美與丑。心情也從崇敬到鄙視,從同情到憤怒。同樣是普法戰爭的受害者,人和人之間的差別是那麼懸殊。平時一本正經甚至受人尊敬的人,在災難面前顯露出卑劣無恥的面孔,而在社會上沒有地位和尊嚴的人卻表現的無私善良。通過對比手法的運用,作者沒有直接告訴我們羊脂球這個形象是美與丑,可是我們對於她的美麗、善良卻體會深刻。
處於戰爭中的人們都是自顧不暇,一心只想保住性命。而羊脂球卻迥異於他人。雖然,她也是為了保住性命乘車躲避災禍,但作者卻把讀者的視覺轉移到羊脂球隨身所帶的衣食上。這里作者沒有交待羊脂球的勇敢鎮定,但是我們卻從羊脂球准備充足的食物和行李看出,她「逃跑」是有尊嚴的,而不像那些"受人尊敬"的老爺、太太那樣,平時傲慢十足、不可一世,發生危險時,卻一個個本性暴露,匆忙得連食品都忘記了。作者獨到的視覺,隱藏了每個人的言行,只是簡單地交待了每個人的行李物品,就使我們一下子看到了誰在面臨災難時是勇敢者,而誰是懦夫。
寫到這里,作者似乎還嫌揭露得不夠。他以蔑視的口氣寫到了那些「上等人」為了填飽肚子,全然不顧先前的尊嚴、面子,而太太們也瞬間將原來故作貞潔的目光變作曖昧、親切,他們的目的再清楚不過,只是為了佔有羊脂球的食物,達到裹腹的目的。在這里,作者用諷刺的手法詳細地描寫了每個人的吃相,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這些平日作威作福的「上等人」,也會像飢餓的乞丐突然獲得食物那樣,露出粗鄙不堪、狼吞虎咽的醜陋形象。
「幾張嘴不停地張開了閉攏,閉攏了張開,咽啊,嚼啊,吞啊,非常的兇猛。」
……
㈡ 莫泊桑的小說有哪些被拍成電影的
1、《漂亮朋友》分上、中、下,有好幾個版本
2、《羊脂球》(美國電影《關山飛渡》就是這個小說的改編版),
3、名著名片——《菲菲小姐》(根據法國作家莫泊桑的同小說改編的電影
4、電影 > 莫泊桑作品集之一個農場姑娘的故事 這個姑娘好開始強硬,很有個性的,被一個叫雅克的男人騙了,又反小孩生下來撫養起的艱-----
5、電影 > 莫泊桑作品集之項鏈
《項鏈》
中國改編:一夜豪華 One Night Wealthy (1932)
劇情:
盧偉齋在大亞銀行工作,他和妻子沈蓮君育有一子馨兒,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但一家人非常和睦。一天,蓮君偶遇老同學劉媚雲,她見劉媚雲衣著光鮮,家裡布置得也極為華麗,心中頗不是滋味,殊不知劉媚雲只是為了面子假裝有錢而已。盧偉齋見妻子悶悶不了為了讓妻子開心,他准備攜妻子赴宴會,為此他借錢為妻子買新衣,而蓮君則從媚雲那裡借了一串項鏈,在宴會上,蓮君大出風頭。第二天,蓮君發現項鏈竟被小偷偷走,盧偉齋為了籌款買同樣款式的項鏈挪用公款,後來他向公司坦白並願用以後工資償還錢款,從此盧家為了償款日子過得非常艱辛。九年後,他們終於還清了欠款,偶然發現那條項鏈原來竟是贗品。
6、世界文學名著經典電影《真實的故事》【根據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同名小說改編】
7、、《鄉村一日》,改編自莫泊桑愛情小說的電影《俊友》都拍過
8、《俊友》拍過
9、電影 > 莫泊桑作品集之兩個朋友
10、電影 > 莫泊桑作品集之圖瓦納
11、電影 > 莫泊桑作品集之奧多父子
12、電影 > 莫泊桑作品集之遺產
13、莫泊桑同名小說改世界文學名著經典電影《真實的故事》【根據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同名小說改編】(編的電影《一生》
編劇:科羅·塔弗涅·哈甘
導演:伊麗莎白·拉普諾
主演:芭芭拉·舒爾茨、鮑里斯·泰拉爾
故事梗概:
天真單純的少女讓娜生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她受父母的影響愛好幻想,對未來有種種美好的夢想與憧憬。讓娜經人介紹,認識了英俊的世家子弟於連。於連雖已落魄,但貴族的氣勢依舊在,讓娜的母親對這個招人喜歡的小伙非常滿意,勸說讓娜和他見面。讓娜內心單純,從修女學院畢業後她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遇見自己的白馬王子,過著有愛情滋潤的幸福生活。對於於連她一見鍾情,還沒有經過太長的戀愛期,兩人就結成了夫妻。
她搬到了於連位於鄉下的房子生活,而讓娜從家裡帶來的家產也自然被丈夫掌管。但是,婚後於連就像變了一個人,對讓娜十分冷漠。不僅如此,他對讓娜的家人也非常刻薄,對下人更是殘酷,吝嗇的本性展露無遺。讓娜以為這是婚姻必須經歷的階段,所以一直安於平淡寂寥的生活,希望由一天於連能夠回心轉意。但是很快她就發現於連是個無恥之徒……
㈢ 項鏈 莫泊桑 片段賞析
居伊·德·莫泊桑,19世紀後半期
法國優秀的批判 現實主義 作家,與 契
訶夫 和 歐·亨利 並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
巨匠,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被譽
為「短篇小說巨匠」他出生於法國 諾曼
底 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中學畢業
後, 普法戰爭 爆發了,他應征入伍,
兩年的兵營生活使他認識了戰爭的殘
酷,祖國的危難啟發了他的愛國思
想。戰爭結束後,他到了巴黎,先後
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同時開
始了文學創作。
1880年完成了《 羊脂球 》的創
作,轟動了法國文壇。以後離職從事
專門的文學創作,並拜福樓拜為師。
10年間他寫了300多個短篇和6個長
篇。其中許多作品流傳深廣,尤其是
短篇小說,使他成為一代短篇小說巨
匠。長篇有《 一生 》《俊友》(《漂
亮朋友》)等;中短篇有《 菲菲小
姐 》《 項鏈 》《 我的叔叔於勒 》《一
個農庄女工的故事》、《戴麗葉春
樓》、《瞎子》、《真實的故事》、
《小狗皮埃羅》、《一個諾曼底
佬》、《在鄉下》、《一次政變》、
《繩子》、《老人》、《洗禮》、
《窮鬼》、《小酒桶》、《歸來》、
《圖瓦》等。
莫泊桑
中文名: 居伊·德·莫泊桑
外文名: Guy de Maupassant
國籍: 法國
出生地: 諾曼底省狄埃卜城
出生日期: 1850年8月5日
逝世日期: 1893年7月6日
職業: 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畢業院校: 巴黎大學法學院
主要成就: 由小說改編的電影風靡全
球,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
代表作品: 《漂亮朋友》、《羊脂
球》、《項鏈》、《我的叔叔於勒》
人物生平
1850年8月莫泊桑出生於法國西
北部諾曼底省狄埃卜城附近一個沒落
的貴族家庭。他的祖輩都是貴族,但
到
莫泊桑
他父親這一代時沒落了,父親做了交
易所的經紀人。他的母親出身於書香
門第,愛好文學,經常對文學作品發
表議論,見解獨到。莫泊桑出生不
久,他的父母由於經常鬧矛盾而分居
了,他和母親住在海邊的一個別墅
里。幼年時的莫泊桑喜歡在蘋果園里
遊玩,在草原觀看打獵,喜歡和 農
民 、漁夫 、 船夫 、獵人 在一起聊天、
幹活,這些經歷使莫泊桑從小就熟悉
了農村生活。從童年時代起,母親就
培養他寫詩,到兒子成為著名作家
時,她仍然是莫泊桑的文學顧問、批
評者和助手,所以他的母親是他走上
文學創作道路的第一位老師。另一位
為莫泊桑走上文學道路打下基礎的是
他13歲在盧昂中學學習時的文學教師
路易·布耶。路易·布耶是一個著名的
巴那派詩人,他經常指導莫泊桑進行
多種體裁的文學創作。
㈣ 莫泊桑什麼作品有影視資料
小說《一生》、《俊友》都拍過,另外,《羊脂球》曾被改編為美國西部片《關山飛渡》。
㈤ 《羊脂球》,為何被說為是一部生活指南
馬車上的人
羊脂球人性的光輝與馬車上其他人的冷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人們感受到這個現實社會的無盡冷暖,真可謂是世態炎涼,難以說盡。莫泊桑用較短的篇幅,將人性的溫暖與冷漠刻畫得如此深入,讓每一個閱讀者都能夠感受到其中的刺骨悲涼。
㈥ 關山飛渡 1966 尋找電影
《關山飛渡》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hIh9tUTi4vPfDDYBkoa6OQ
《關山飛渡》是約翰·福特執導的西部黑白動作影片,約翰·韋恩、克萊爾·特雷弗、約翰·卡拉丁等參加主演,於1939年2月15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改編自莫泊桑的短篇小說《羊脂球》,講述了八名來自社會不同階層的人聚集在一輛狹小的馬車中,面臨重重危機,他們卸去假面,盡顯真實人性的故事。
㈦ 《羊脂球》的作者
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曾拜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說,游記三部。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與契訶夫和歐·亨利並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
全名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法國作家,被稱為短篇小說巨匠,他一生寫的短篇小說將近300多篇,代表作有《項鏈》、《羊脂球》、《我的叔叔於勒》、《漂亮朋友》等,這些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構思別具匠心,情節變化多端,描寫生動細致,刻畫人情世態惟妙惟肖,令人讀後回味無窮。 莫泊桑於1850年8月出生在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狄埃卜城附近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他的祖輩都是貴族,但到他父親這一代時沒落了,父親做了交易所的經紀人。他的母親出身於書香門第,愛好文學,經常對文學作品發表議論,見解獨到。莫泊桑出生不久,他的父母由於經常鬧矛盾而分居了,他和母親住在海邊的一個別墅里。幼年時的莫泊桑喜歡在蘋果園里遊玩,在草原觀看打獵,喜歡和農民、漁夫、船夫、獵人在一起聊天、幹活,這些經歷使莫泊桑從小就熟悉了農村生活。從童年時代起,母親就培養他寫詩,到兒子成為著名作家時,她仍然是莫泊桑的文學顧問、批評者和助手,所以他的母親是他走上文學創作道路的第一位老師。另一位為莫泊桑走上文學道路打下基礎的是他13歲在盧昂中學學習時的文學教師路易·布耶。路易·布耶是一個著名的巴那派詩人,他經常指導莫泊桑進行多種體裁的文學創作。 1870年,莫泊桑中學畢業後到巴黎入大學學習文學。這一年普法戰爭爆發,他應征入伍。在軍隊中,他親眼目睹了危難中的祖國和在血泊中呻吟的兵士,心裡十分難過,他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下來,以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1871年,戰爭結束後,莫泊桑退役回到巴黎。 1878年,他在教育部工作之餘開始從事寫作。那時,他的舅舅的同窗好友,大文學家福樓拜成為莫泊桑文學上的導師,他們兩人結下了親如父子的師徒關系。莫泊桑通過自己的導師,認識到了許多社會名人,福樓拜決心把自己創作的經驗傳授給莫泊桑。莫泊桑非常尊重嚴師的教誨,每篇習作都要送給福樓拜審閱。福樓拜一絲不苟地為他修改習作,對莫泊桑的不少作品表示贊賞,但勸他不要急於發表。因此,在70年代裡,莫泊桑的著述很多,但發表的卻很少,這是他文學創作的准備階段。他以《羊脂球》(1880)入選《梅塘晚會》短篇小說集,一躍登上法國文壇,其創作盛期是80年代。10年間,他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一生》(1883)、《俊友》(1885)、《溫 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像死一般堅強》(1889)、《我們的心》(1890)。這些作品揭露了第三共和國的黑暗內幕內閣要員從金融巨頭的利益出發,欺騙議會和民眾,發動掠奪非洲殖民地摩洛哥的帝國主義戰爭;抨擊了統治集團的腐朽、貪婪、爾虞我詐的荒淫無恥。莫泊桑還創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說,在揭露上層統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會風氣的同時,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
短篇的主題大致可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是諷刺虛榮心和拜金主義,如《項鏈》、《我的叔叔於勒》;第二是描寫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贊頌其正直、淳樸、寬厚的品格,如《歸來》;第三是描寫普法戰爭,反映法國人民愛國情緒,如《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說布局結構的精巧、典型細節的選用、敘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雲流水般的自然文筆,都給後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另外,他敏銳的觀察也是令人稱道的,自從他拜師福樓拜之後,每逢星期日就帶著新習作,從巴黎長途奔波到魯昂近郊的福樓拜的住處去,聆聽福樓拜對他前一周交上的習作的點評。福樓拜對他的要求非常嚴格,首先要求他敏銳透徹的觀察事物。莫泊桑遵從師教,逐漸善於發現別人沒有發現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後來,當他在談到作家應該細致、敏銳的觀察事物時,說必須詳細的觀察你想要表達的一切東西,時間要長,而且要全神貫注,才能從其中發現迄今還沒有人看到與說過的那些方面。為了描寫燒的很旺的火或平地上的一棵樹,我們就需要站在這堆火或這棵樹的面前,一直到我們覺得它們不再跟別的火焰和別的樹木一樣為止。」 一次,福樓拜還建議莫泊桑做這樣的鍛煉騎馬出去跑一圈,一兩個鍾頭之後回來,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記下來。莫泊桑按照這個辦法鍛煉自己的觀察力有一年之久。此外福樓拜還讓他聽街上的馬車聲來訓練觀察力。 1880年,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發表了,它使莫泊桑一鳴驚人,讀者稱他是文壇上的一顆新星。從此,他一躍登上了法國文壇。莫泊桑的絕大部分作品是從這時到1890年的10年間創作的。此間,他寫成短篇小說約300篇,長篇小說6部,還寫了3部游記、1部詩集及其它雜文。 莫泊桑的作品對後世產生了極大影響。除了《羊脂球》(1880),這一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於勒》(1883)、《米隆老爹》(1883)、《兩個朋友》(1883)、《項鏈》(1884)及《西蒙的爸爸》、《珠寶》、《小步舞》、《珍珠小姐》等在內的一大批膾炙人口、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他共創作了6部長篇:《一生》(1883)、《俊友》(又譯《漂亮朋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和《我們的心》(1890),其中前兩部已列入世界長篇小說名著之林。 屠格涅夫認為他是19世紀末法國文壇上「最卓越的天才」。托爾斯泰認為他的小說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鮮明的愛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樣子而是照事物本來的樣子來看事物」,因而「就能揭發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們愛那值得愛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左拉:他的作品「無限地豐富多彩,無不精彩絕妙,令人嘆為觀止」。恩格斯:「應該向莫泊桑脫帽致敬。」 因為他的短篇聞名世界,他在長篇小說創作上的成就以至於因此被湮沒。其實,他不但是個短篇小說的高手,在長篇小說創作上也頗有建樹。他繼承了巴爾扎克、司湯達、福樓拜的現實主義傳統,在心理描寫上又開拓出新路。《漂亮朋友》就是他的一部長篇代表性作品。莫泊桑不滿足於短篇小說所取得的成就,在他聲譽鵲起後,他經常涉足上流社會,開闊了眼界,便想到從更廣闊的背景上去反映社會現實,長篇小說給他提供了一個得心應手的工具。從第一部長篇《一生》到第二部長篇《漂亮朋友》,他的筆觸已經從個人生活投向新聞界和政界,具有豐富得多的內容,堪稱一部揭露深刻、諷刺犀利的社會小說。 他勤奮地創作了一生。莫泊桑有神經痛的徵兆,他長期頑強的與病魔斗爭,堅持寫作,巨大的勞動強度與未曾收斂的放盪生活,使他逐漸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進行寫作,在遭受疾病殘酷的折磨之後,終於在1893年7月6日逝世,享年僅43歲。 他雖然只活了43歲,卻留下了300多篇中短篇小說與6部長篇小說,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是帶病之軀進行寫作的,這已經是可令人驚嘆的了;何況,一兩個世紀以來,他的小說創作一直保持著不朽的藝術魅力。他在短篇小說方面的巨大成就,是他贏得了「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美名,他的長篇小說也擁有億萬讀者,並不斷被改編成電影,風靡全球。
莫泊桑的作品絕大部分都是在1880年至1890年之間寫成,共出版27部中部短篇小說和6部長篇小說。主要代表作是《一生》(Une vie)和《俊友》( 又譯作《漂亮朋友》)《一生》(1883)描繪了貴族少女幻想破滅的凄慘的一生,通過約娜的悲慘事件反映出了在資本主義經濟和資產階級道德風尚的沖擊下,土地貴族生活方式中必然崩潰與瓦解。《漂亮朋友》(1885)通過對冒險家杜洛阿利用女人為進身之階,發跡過程的描寫,反映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時期政治生活的黑暗與腐敗,資產階級的淫盪,特別是報界的污穢。
《幸福》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
1880 《羊脂球》
1881 《一家人》
1882 《騙局》
1882 《遺囑》
1883 《我的叔叔於勒》
1883 《米隆老爹》
1883 《兩個朋友》
1883 《花房》
1883 《騎馬》
1883 《怪胎之母》
1883 《不足為奇的悲劇》
《孤兒》
1884 《項鏈》
1884 《保護人》
1884 《歸來》
1884 《小酒桶》
1884 《衣櫥》
1884 《老人》
1884 《索瓦熱大媽》
1879 《西蒙的爸爸》
《珠寶》
1882 《小步舞》
1886 《珍珠小姐》
1883 《一生》
1885 《俊友》(又譯《漂亮朋友》)
1885 《圖瓦》
1886 《溫泉》
1886 《隱士》
1887 《皮埃爾和若望》
1887 《流浪漢》
1889 《像死一般堅強》
1890 《我們的心》
《菲菲公主》
《鄉村一日》
㈧ 莫泊桑的資料簡介
姓名:居伊·德·莫泊桑
外文名:GuydeMaupassant
國籍:法國
出生地:諾曼底省狄埃卜城
出生日期:1850年8月5日
逝世日期:1893年7月6日
職業:作家
畢業院校:巴黎大學法學院
代表作品:《羊脂球》
其他成就:由小說改編的電影風靡全球, 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
其他作品:《漂亮朋友》、《羊脂球》、《項鏈》、《我的叔叔於勒》
居伊·德·莫泊桑(1850.8.5~1893.7.6),19世紀後半葉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人稱「短篇小說巨匠」,與契訶夫和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去世時,愛彌爾·左拉致悼詞,並預言莫泊桑的作品將永垂不朽,將是「未來的學生們作為無懈可擊的完美典範口口相傳」的作品。
莫泊桑出生於法國諾曼底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後,普法戰爭爆發。他應征入伍。兩年的兵營生活使他認識到了戰爭的殘酷,祖國的危難啟發了他的愛國思想。戰爭結束後,他到達巴黎,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法國文壇。之後離職從事專門的文學創作,並拜師居斯塔夫·福樓拜。10年間,他完成了300多個短篇小說和6個長篇小說。其中許多作品流傳甚廣,尤其是短篇小說,使他成為一代短篇小說巨匠。
長篇有《一生》《俊友》《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項鏈》《我的叔叔於勒》《一個女僱工的故事》、《戴麗葉春樓》、《瞎子》、《真實的故事》、《小狗皮埃羅》、《一個諾曼底佬》、《在鄉下》、《一次政變》、《繩子》、《老人》、《洗禮》、《窮鬼》、《小酒桶》、《歸來》、《圖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