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歌曲《知音》詞作者
這支歌曲80年代由華而實作詞、王立平作曲,的確是風靡一時的流行歌曲,十分帖合影片主題,而不失古風古韻,曲調優美。
詞作者華而實,原名潘耀麟。一級編劇。祖籍山東濟寧市,1932年出生於北京。早年即從事戲劇和電影創作,1956年發表和出版了電影文學劇本《漢衣冠》,獲中央文化部和中國作協頒發的優秀電影劇本獎。
1978年後問世的作品有:電影《知音》、戲曲藝術影片《智收姜維》、電影文學劇本《梅蘭芳與程硯秋》《賽金花綠皮書》,晉劇《紅娘子》、京劇《海王魂》、《蔡鍔與小鳳仙》、《湖畔雙碑》,電視劇《上黨戰役》、》《評梅女士》、《大敵當前》、《鮮卑驕子》等,曾在全國及省內獲獎多次。現任政協山西省委員會常委。山西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1991年7月任山西省文史研究館館長。
② 電影《知音》主題曲歌詞
《知音》
作詞:華而實
作曲:王酩
演唱:李谷一
山青青,水碧碧
高山流水韻依依,一聲聲如泣如訴
如悲啼,嘆的是
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
山青青,水碧碧
高山流水韻依依,一聲聲如頌如歌
如贊禮,贊的是
將軍拔劍南天起,我願做長風繞戰旗
(2)電影知音主題曲原唱曲譜擴展閱讀:
《知音》於1981年上線。歌曲時長04:18。收錄於專輯《鄉戀》中,一上線就收到了廣泛的關注,收獲了眾多的喜愛。
1992年,該歌曲獲全國十大影視歌曲最佳歌曲獎。1994年,該歌曲獲得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中文金曲。1994年該歌曲獲得港商業電台「叱吒樂壇流行榜」全年播放次數第二名原創歌曲。1995年,該歌曲榮獲第二屆華語音樂榜中榜Channel V中文Top20榜中榜歌曲獎。
《知音》有眾多的翻唱版本,截止2019年3月,孫耀威、劉明、陳偉倫等都進行過翻唱。
③ 電影《知音》中主題曲《知音》的詞作者是誰
這支歌曲80年代由華而實作詞、王立平作曲,的確是風靡一時的流行歌曲,十分帖合影片主題,而不失古風古韻,曲調優美。
詞作者華而實,原名潘耀麟。一級編劇。祖籍山東濟寧市,1932年出生於北京。早年即從事戲劇和電影創作,1956年發表和出版了電影文學劇本《漢衣冠》,獲中央文化部和中國作協頒發的優秀電影劇本獎。
1978年後問世的作品有:電影《知音》、戲曲藝術影片《智收姜維》、電影文學劇本《梅蘭芳與程硯秋》《賽金花綠皮書》,晉劇《紅娘子》、京劇《海王魂》、《蔡鍔與小鳳仙》、《湖畔雙碑》,電視劇《上黨戰役》、》《評梅女士》、《大敵當前》、《鮮卑驕子》等,曾在全國及省內獲獎多次。現任政協山西省委員會常委。山西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1991年7月任山西省文史研究館館長。
④ 知音的歌詞
中文名稱:知音
所屬專輯:《鄉戀》
歌曲原唱:李谷一
填 詞:華而實
譜 曲:王酩
音樂風格:古典
歌曲語言:國語
歌詞:
山青青
水碧碧
高山流水韻依依
一聲聲如泣如訴
如悲啼
嘆的是
人生難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難覓
山青青
水碧碧
高山流水韻依依
一聲聲如頌如歌
如贊禮
贊的是
將軍拔劍南天起
我願做長風繞戰旗
中文名稱:知音
所屬專輯:《言不由衷》
歌曲時長:4:24
發行時間:1996-01-01
歌曲原唱:張智霖
歌曲語言:國語
歌詞:
如果你聽完 我心中的感想 也讓我聽聽 你的想法
很愉快和你 共渡這段時光 其實我很想 陪你更長
看天上 繁星閃閃 人的心為知音發光
我喜歡 你像孩子不偽裝
我喜歡 忘記你的壞習慣
我喜歡 心情放入歌分享
我喜歡 你的回應像知音一樣
若這刻的你 感到意亂心煩 請讓我看看 你的微笑
若這刻的我 不在你的身旁 這首歌代表 我的問候
看天上 繁星閃閃 人的心為知音發光
我喜歡 你像孩子不偽裝
我喜歡 忘記你的壞習慣
我喜歡 心情放入歌分享
我喜歡 你的回應像知音一樣
我喜歡 你像孩子不偽裝
我喜歡 忘記你的壞習慣
我喜歡 心情放入歌分享
我喜歡 你的回應像知音一樣
⑤ 李谷一的《知音》是哪部電影的主題曲,電影上還有什麼歌
電影《知音》,講蔡鍔與小鳳仙的故事。沒有別的歌了。
⑥ 誰有李谷一-知音mp3音樂百度雲網盤資源
李谷一-知音mp3音樂網路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ENoZQ24ncBj9R6b-TuMIBw
⑦ 請問《知音》的古琴曲譜
⑧ 知音何解
知音目錄[隱藏]
解釋
典故1
導讀(高山流水)
典故2
相關書籍援引
雜志
電影
歌曲
製造鈸的公司 解釋
典故1
導讀(高山流水)
典故2
相關書籍援引
雜志
電影
歌曲
製造鈸的公司
[編輯本段]解釋
意:①精通音律。(《禮記·樂記》:「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
②後世因謂知己為知音。(杜甫《哭李常待峰》:「斯人不重見,將老失知音。」)
後來用「知音」指了解自己特長的人。
[編輯本段]典故1
[編輯本段]導讀(高山流水)
本文寫的是俞伯牙和鍾子期的知音故事,這則故事千百年來一起感動著人們,人們不是羨慕俞伯牙的高超的琴藝,而是羨慕他遇到了一個能聽懂他的琴聲的人——鍾子期。
高山流水(《列子·湯問》)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註:知音:歷史上的知音指的是伯牙和鍾子期間的故事。
伯牙姓伯,名牙(已考證)(後世有人說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在小說中的杜撰。)戰國時的音樂家,曾擔任晉國的外交官。
全篇翻譯: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心裡想著高山。鍾子期說:「好啊!高峻的樣子像泰山!」心裡想著流水,鍾子期說:「好啊!水勢浩盪的樣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鍾子期必然了解它的。子期死後,伯牙認為世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就摔破了琴,終身不再彈。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後在晉國當大夫,在一次回鄉途經漢水,鼓琴時遇到鍾子期,結為兄弟,並約定來年中秋再見,不料,第二年,伯牙赴約時,子期已病故。伯牙於墳前祭拜後,摔琴以謝子期知音之情。據《琴操》、《樂府解題》記載:著名琴家成連先生是伯牙的老師,伯牙跟成連學了三年琴卻沒有太大的長進。某天,成連對伯牙說:「我能教你彈琴而不能教你移情,我有一位叫萬子春老師,住在東海的蓬萊山上,他善於彈琴也善於移情,我們一起去拜訪他。」伯牙當然樂意,於是他們就一起去東海。可伯牙到了東海,並未見到萬子春,只看見洶涌的波濤,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鳥,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說:「先生移我情矣!」於是創作了《水仙操》。
俞伯牙從小就酷愛音樂,他的老師成連曾帶著他到東海的蓬萊山,領略大自然的壯美神奇,使他從中悟出了音樂的真諦。他彈起琴來,琴聲優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雖然,有許多人贊美他的琴藝,但他卻認為一直沒有遇到真正能聽懂他琴聲的人。他一直在尋覓自己的知音
[編輯本段]典故2
有一年,俞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雲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俞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里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里聽了起來。」
俞伯牙借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乾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麼會聽懂我的琴呢?於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麼曲子?」
聽了俞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贊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點不錯,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接著他又把這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俞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說:「這後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
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於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鍾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里相會。
和鍾子期灑淚而別後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麼也不見鍾子期來赴約,於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鍾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鍾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鍾子期的墳前,凄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後人有詩贊美曰:月臨十五醉誰家,文朋詩友共天涯。倘若當年子期在,不使瑤琴碎成花。(周天侯·<中秋致友>)
另外的故事
1 《三國志》與《晉書》上記載的兩個人物,陸抗和羊祜。陸抗和羊祜分別魏、吳兩國的將領,羊祜在襄陽為官,陸抗鎮守荊州,兩個人你想統一我,我想滅掉你,但卻絲毫不妨礙二者是知音。陸抗病了,羊祜趕忙送葯來,陸抗手下東吳將領齊勸陸抗不要吃。陸抗答道:「豈有鴆人羊叔子哉,汝眾人勿疑」。遂服之。陸抗知羊祜愛飲酒,送自己親釀佳釀給羊祜,羊祜部將陳元勸別飲恐有詐,羊祜說:「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慮」。竟傾壺飲之。
2 昔時,齊國有管仲,字夷吾;鮑叔,字宣子,再個自幼時以貧賤結交。後來鮑叔先齊桓公門下信用顯達,舉薦管仲為首相,位在己上。兩人同心輔政,始終如一。管仲曾有幾句言語道:「吾嘗一戰一北,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嘗一仕一見逐,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遇時也。吾嘗與鮑叔談論,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有利不利也。吾嘗與鮑叔為賈,分利多,鮑叔不以為貪,知我貧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所以古今說知心結交,必曰:「管鮑」。今日說兩個朋友,偶然相見,結為兄弟,各舍其命,留名萬古。
[編輯本段]相關書籍援引
《呂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覽。本味》: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泊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非獨琴若此也,賢者亦然。難有賢者,而無禮以接之,賢奚由盡忠?猶御之不善,驥不自千里也。
《呂氏春秋》雖非信史,但有《列子》記述在前,其內容也非毫無根據。於是伯牙不復鼓琴一說被當作佳話流傳下來。伯牙在當時應該很知名,荀況在《勸學》篇里曾提到他:「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雖然語近誇張,但大音樂家伯牙的琴技之高是毫無疑問的。
《列子》和《呂氏春秋》之後,西漢的《韓詩外傳》、《淮南子》、《說苑》,東漢的《風俗通義》、《琴操》、《樂府解題》等等眾多古籍紛紛援引。這些作品裡,有關伯牙的描述,在內容上更為豐富。例如東漢蔡邑的《琴操》中還記載了伯牙向音樂家成連拜師學習古琴「移情」之法的逸事。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開卷第一篇是《俞伯牙摔碎謝知音》。在這篇小說中伯牙成了樂官俞伯牙,鍾子期卻成了漢陽的樵夫,上古的一小段百來字典故此時完全變成了人物、地點、情節樣樣俱全的話本小說。
《高山流水》以及伯牙鍾子期這一段千古佳話,之所以能在兩千多年裡廣為流傳,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中國古代「天人合一」、「 物我兩忘」的文化精神在這段佳話中得到充分的體現。明代朱權成的《神奇秘譜》對此做了精當的詮釋:「《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高山流水》蘊涵天地之浩遠、山水之靈韻,誠可謂中國古樂主題表現的最高境界。然而,伯牙的《高山流水》琴曲並沒有流傳於世,後人無從領略伯牙所彈之曲的絕妙之處。所以,後人雖不斷傳頌《高山流水》的故事,完全是「心嚮往之」,對音樂並無切身體會。
[編輯本段]雜志
湖北知音期刊出版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知音雜志社)簡介
⑨ 李谷一的《知音》 歌詞
歌詞如下:
山青青
水碧碧
高山流水韻依依
一聲聲如泣如訴
如悲啼
嘆的是
人生難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難覓
山青青
水碧碧
高山流水韻依依
一聲聲如頌如歌
如贊禮
贊的是
將軍拔劍南天起
我願做長風繞戰旗
歌唱藝術家李谷一的歌曲《知音》是電影《知音》的插曲,曾經登上1983年首屆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歌詞內容十分切合「鐵血與浪漫相映,豪情與柔美相融」的主題。
(9)電影知音主題曲原唱曲譜擴展閱讀:
《知音》是一部描寫辛亥重九雲南起義將領蔡鍔,在京都名妓小鳳仙的掩護下,沖破袁世凱的監控,回滇興師討袁的影片。
主題歌贊頌了蔡鍔將軍拯救祖國的高尚情懷和堅忍不拔、勇敢機智的英雄品質,歌聲還表現了小鳳仙對蔡鍔忠貞不渝的愛情。歌詞具有一種古典詩詞的神采,句尾一音多拍的延時和戲曲拖腔的借鑒以及半拍休止,依音、顫音的運用,使情感的抒發細膩、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