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評價三體電影版的選角(馮紹峰、唐嫣、張翰參演)
電影選角有點毀。
在這次曝光的演員名單中,飾演男女主角的分別是最近剛剛和趙麗穎結婚擁有很高人氣的馮紹峰,而女主角則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位女演員張靜初,張靜初也一直是大家眼中公認的演技派,之前拍攝了不少的影視作品,都給觀眾們帶來了十分精彩的表演。
而且書中所呈現的世界實在是太過龐大,如果真的想要把它搬上熒幕,就需要大量優秀的後期特效製作。據說曾經有美國導演想要買下這本小說的版權但是沒能成功。並不是很看好。
❷ 《三體》殺青,張魯一毀了嬴政,你還會期待他主演的這部劇嗎
目前張魯一主演的《大秦賦》正在火熱上映中,根據豆瓣網的評分《大秦賦》從剛開始的8-9分的高分降到現在的6.6分,高開低走。目前網上罵聲最多的就是針對張魯一強行演出的少年感,由於發力過度反而顯得過於矯揉造作,不夠真實。現在《三體》殺青,張魯一作為主演,我還是很期待他演的這部電視劇,理由如下:
一、《大秦賦》口碑下跌並不是因為張魯一的演技毀了嬴政根據豆瓣網的評論,以及微博和多個網路評論的內容來看,《大秦賦》的口碑下跌並不是因為張魯一的演技太差,而是因為張魯一在嬴政只有十幾歲的時候就作為主演替換上場,由於其本身滄桑的氣質導致完全感受不到嬴政當時的少年感。因此而導致了《大秦賦》的口碑下跌,也是因為如此導致了大家評價張魯一毀了嬴政。
❸ 如何看待絕大多數人對於三體電影的失望甚至冷嘲熱諷的
《三體》是由馮紹峰,張靜初等人演的科幻片,《三體》得到太多人的冷嘲熱諷,我覺得這是必然的結果,因為《三體》著實讓人覺得荒唐,技術問題就是大家的一大吐槽的點,後期的特效簡直都撐不起來整個影片啊。
還有就是三體的原著已經在那裡放著了,大家看完之後對《三體》的期待很高,然而電影的三體不光達不到小說里的畫面,反而最基本的音效,特效,甚至連劇本都要改了又改。《三體》大量的特效沒有達到預期,就連結尾也是爛尾中的爛尾。
所以,這就是《三體》得到冷嘲熱諷的原因吧。
大家覺得呢。
❹ 去年炒得沸沸揚揚的電影《三體》為什麼銷聲匿跡了
相信中國科幻迷都看過劉慈欣寫的小說三體吧,這個小說也是在國際上面拿了獎的,可謂是中國科幻的代表小說。去年三體改編成了電影,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我看了一下主演表,三體的陣容還是很強大的,馮紹峰、張靜初這樣的實力派演員加盟,電影還是小說作者劉慈欣本人擔任編劇,所以我覺得這部電影應該不會爛吧。電影早就已經拍好了,但是為什麼電影遲遲沒有上映啊,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思考性。畢竟這兩年流浪地球火了,中國觀眾對科幻電影有了新的期待,按理說三體的受眾這么廣,拍好了上映的話票房不會太差,但是為什麼銷聲匿跡了呢?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吧。
其實我個人還是很期待三體這部電影的。
❺ 文曰小強三體84分鍾mp3聲音全
文曰小強三體84分鍾視頻以速讀剪輯視頻的形式帶給大家無限震撼和沖擊,對於這種新的文體娛樂模式,大家感到非常新鮮,而且很多不想閱讀小說的觀眾福利來了,直接看視頻中作者個ID給大家的精簡視頻,就可以了解大概的內容了,雖然有視頻格式,但是mp3文本格式還是第一次出現。
作者採集了一共514部電影的視頻片段作為素材來整合的這部神作,充滿了慢慢的激情和熱血以及神聖的光輝。
mp3格式的文本可以在這里找到:mps文本下載
小時候父親跟我們說,希望我們長大了能用有限的生命在人類歷史上畫上些許痕跡,年幼的我當時回答,紙都不一定保得住,畫個痕跡給誰看?一切都沒有意義。程心(人性)或許就是那點意義,也是大劉給這個宇宙大悲劇留下的一點點光明吧。
一方面確實感覺在給人震撼和不出戲上面,電影應該無法超越這個片子了,倒不是因為國產電影多爛,而是這種小說確實在電影中不好表達,比如,如果沒有前面對於三體世界的高技術的充分渲染和人類無知的充分表現,就體現不出羅輯那句「我和三體世界對話」以及三體世界沒有任何遲疑的「已經按你說的做了」有多麼牛逼。
另一方面,這部剪輯倒讓我對以後的三體電影有了新的感受,目前網上吐槽最多的應該是選角,看了這部三體剪輯,我倒感覺三體電影的選角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即便是吳剛的大史,也不會是全劇最大的問題所在,問題一定出在導演和編劇上,要看導演自己希望以一個什麼視角去呈現這個故事,如果是誅仙青雲志那種覺悟,怕是即便真的讓人家艾德·哈里斯來演維德,讓凱文·史派西來演那個面壁者,爛片依然是爛片。原來看馮紹峰就知道八阿哥,後來後會無期里頭那個浩漢哥也還是不出戲的,所以演員如何是次要,導演和編劇定位才最要命。從剪輯來看,高圓圓演程心起初覺得老一點不夠漂亮了,但剪輯出來感覺也還不錯,氣質很像。古天樂在殺破狼2里演的壞叔叔剪到了這部片子里看上去還真有點雲天明神叨叨的感覺,加上一部戲的演員選誰也要根據情況來,總不能真的讓人家影帝凱文史派西來演個面壁者吧,所以演員真心不用糾結,要糾結的只有導演。
君不見查爺爺的笑傲江湖那麼正派,於正就敢讓令狐愛上東方教主;西遊記重拍本來可以特技亮眼典故考證,可大鬍子就敢拍成無厘頭。
看過三體小說再看三體視頻,我的感受就是,故事很清晰很精彩啊!然後小強那個解說也很帶感啊?比如那個,坐好了,我們要去未來了!(原作類似這個語氣,具體忘記了)再帶上那個坐飛車往前的畫面,給人就是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好吧。看一遍視頻,就是把小說里的許多精彩更直觀地感受一遍,不覺得很爽嗎?
回到之前的問題,說看完視頻不想看小說的。首先,前面說到,有很多看完小說再去看視頻的;其次,相信有不少人看完視頻想看小說的,因為視頻畢竟只有這么久,其中還有好多精彩的細節好吧;最後,看完電視劇不去看小說的不是大把嗎?想看的已經看了,不想看的,沒時間看的,以這種精彩的視頻給他們一個直觀的故事,讓他們感受一下大劉筆下精彩的世界,這不是一個很好的事情嗎?
❻ 影版《三體》為何慘遭夭折
影版夭折有這樣幾個原因。
1、《三體》原著的故事宏大,要想拍出小說中的景象,難度很高。《三體》作為我國科幻小說的代表作,整個系列由三個部分組成,每部中都有不同的主角,故事發生的背景也從地球,到太陽系,最後到整個宇宙。要想還原這些內容,對任何導演都是巨大挑戰。
對於《三體》電視劇,我覺得還是特別有希望成功的,因為電視劇拍攝的難度比電影的難度要低,電視劇可以慢慢的講故事,不用向電影一樣,必須在兩三個小時就講完整個故事,期待電視劇版《三體》的播出。
❼ 關於三體電影大家怎麼看
這個問題比較難,從不同角度分析會有不同的答案。以下的答案只代表我個人觀點:
《三體》目前已經是中國科幻小說的經典之作了,其思想深度、想像力豐富程度等等方面都無人能夠出其右。相比之下,大部分的好萊塢科幻電影都是走爆米花大片的道路,為了能夠收獲更多的票房,它們一般內容都會比較大眾化,比較注重視覺效果,而思想深度之類的就會稍微弱一些(有時會弱很多)。
其實的話,不少外國的科幻大片也是有原著小說的,其中的一些原著小說絲毫不比《三體》遜色!比如《2001:太空漫遊》的原著小說,最後那個部分寫到主角鮑曼穿越星之門,然後轉化了形態,成為了「星童」,這個部分的內容簡直超神。就連《三體》作者劉慈欣老師都曾表示「自己的所有作品都只是對《2001:太空漫遊》的拙略模仿。有人曾說過「科幻電影已經落後科幻小說近一個世紀」,這不無道理。
其實的話,如果《三體》改編成電影(其實可能不久後就要上映了),你可能會發現電影版相比小說版也會「弱爆」(在電影真正上映前我不敢妄下定論,但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畢竟電影想要把小說的主題思想完整表現出來還是比較困難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幫助。
❽ 怎麼評價電影《三體》
知道劉慈欣這個名字,是在很久以前的《科幻世界》上,久到需要回歸上個世紀。
某年高考作文題目湊巧被《科幻世界》猜中後,這本雜志幾乎成了我們當年唯一被允許閱讀的「雜書」。借著提高寫作「想像力」的借口,那些年每月一本的《科幻世界》幾乎被我翻得起了毛邊,後來在網上頗有名氣的「科幻三傑」,也是那個時候一一走進了我的視野。
但看著出品方游族像模像樣的拿出六部曲的拍攝計劃,還找來高群書等人搭建班子,又似乎顯得頗有誠意。而從目前曝光的劇照來看,至少在影像化難度相對最低的第一部,倒不見得有我們一開始想像的那麼爛。
反正大劉說過的兩句話都有些道理,一句是「不可能我們拍出第一部科幻片就是經典」,另一句是「現在拍不好,不意味著將來就能拍好」。
❾ 《三體》的劇情百分之一百的還原了原著,你如何評價演男主角的張魯一
張魯一是我很喜歡的演員,但我覺得不太適合汪淼,汪淼在書中是一個第三人視角,本身的人物屬性並不明顯,劇本估計改編成第一視角展開故事了。而且汪淼是科學家出身,低調是主色調,張魯一給人感覺一種鋒芒銳利的感覺,這樣的汪淼不知道怎麼潛伏進入到「敵人」的核心。後續看效果吧。陳瑾老師的葉文潔還蠻期待,感覺有原著中葉知識分子的清高倔強絕望的味道。
音響、剪輯、攝影都不太行,但是說不定只是預告的問題,從選的bgm來看,整個預告定調就有點套路化,那按這個思路,鏡頭可能也是截取的,比較套路。總之希望成品不要太讓人失望。
❿ 三體電影是不是又成為一個大坑
《三體》是一個大「坑」
《三體》小說改編成電影,說了不是一天兩天了。可是「狼」真的來了,偽科幻迷的心裡還真有些說不上來的感覺。消息一出,網友們一邊喜大普奔,同時也紛紛表示「放過《三體》」、「求不渣」,這很能說明問題。
《三體》是神作,寫得NB,嚴峰老師非常嚴肅地評價大劉(劉慈欣),說「他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在內地,《三體》形成了龐大的粉絲群體,它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科幻小說的范圍,彷彿成了現象級的文化產品。就連互聯網大佬也手捧《三體》反復研讀,陷入了沉思,「感悟更深」,說它是「哲學書」,還要在戰略會上分享體會。這,這,這是一種什麼境界?一手拿《三體》,一手拿iPhone,肯定無敵於江湖啦。
製片公司投拍《三體》,自然是看上了它無與倫比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用多炒作,自然能得到媒體追捧。不過現在問題來了,學挖掘機……不是開玩笑,《三體》有那麼好拍嗎?創作者給自己挖了一個坑,在跳進去之前,還是先看看《三體》這個坑有多大,現學挖掘機還來得及嗎?
話說2.1億年前,一枚直徑5公里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大量物種滅絕,也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加拿大曼尼古根隕石坑。它直徑100公里……不過《三體》的坑可比它大多了。
《三體》的世界太龐大
劉慈欣的小說《三體》三部曲,分別叫《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本書共80多萬字,創造了一個極為龐大的世界。這是它改編成電影的第一個挑戰。
這三部小說,描寫的東西越來越龐大。第一部《三體》還停留在地球上,講了一個三顆恆星不停做三體運動(這也是整部小說的名字來源)的故事。三體運動是不規則的,一顆行星因為引力變換,不斷被某顆恆星捕獲,離得太近,於是行星上的「三體人」都被燒死了,文明一次次慘遭毀滅。這個文明頑強地生存了下來,還發現了地球。好吧,這是一個外星人的故事。
《黑暗森林》講了三體人要入侵地球,最終失敗的事兒。三體人的文明可比地球NB多了,他們派出了邪惡的艦隊,要征服地球。但是地球人發現,三體人不會說謊,於是挑選了4個人當「面壁者」,琢磨怎麼騙三體人。最後,一個吊兒郎當的中國大學老師面壁成功,發現了宇宙社會學的真理,也就是「黑暗森林法則」,阻止了三體人的入侵。好吧,這是兩個星系文明對決的故事。
《死神永生》講了宇宙的真相。根據「黑暗森林法則」,一個文明要隱藏自己,然後清理任何其他文明。不過,三體人趁著地球人的一時恍惚,佔領了地球,人類展開報復,把三體人星系的坐標發到了宇宙里,然後三體人的星系就被更高級的文明消滅了。更高級的文明還發動了維度打擊,整個太陽系也毀滅了。人類這才發現了宇宙的真相,原來宇宙本來是11維的,現在正在從3維降到2維。好吧,這是整個宇宙毀滅的故事。
從時間跨度上說,《三體》三部曲的故事從公元1453年開始,到公元約10018906416(宇宙誕生270億年後,汗)結束。當然,主要的故事集中在公元1971年到2400年左右,也就400多年。這期間,人類的命運一波三折,時間也被分成了「危機紀元、威懾紀元、廣播紀元、掩體紀年」4大部分,每個時代都截然不同。想拍成電影,除非是《富春山居圖》導演重出江湖,不然故事肯定會七零八落。
《三體》這么龐大的世界,拍成電影很難,拍電視劇倒還成。而且可以學習美劇,每季23集,連續拍上N多年,最終超越《星際迷航》,這樣多靠譜。
《三體》小說插畫:「紅岸」工程
《三體》的情節太復雜
《三體》好看、過癮,而且bigger than bigger,從地球、到星際、最後到全宇宙,三部曲的內容完全不成比例。之前介紹的只是主線,此外還有無數副線、支線劇情,各自獨立。除了第一部比較簡單,剩下兩部,就算是主線故事,都難以用一部電影的時長講完。
不過,劉慈欣曾明確表示,不直接參與《三體》電影的製作。「我也不知道這個電影該怎麼拍,我能參與的也就是劇本策劃,但我也不知道這個劇本該怎麼策劃。」大劉如是說。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
在《三體》的三部曲中,最有看點的無疑是「黑暗森林法則」,這涉及到兩個「公理」、還有「猜疑鏈」、「技術爆炸」,最後得出結論: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在這里,每個文明都是潛行的獵人,發現另外的文明,就必須把它消滅掉。
在小說里,可以用簡單的文字,把這個推理過程寫出來。但是到了電影里,想把這玩意兒說明白、說透,肯定要有對應的視覺元素。而且,這些元素必須是廣大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的,不能放一個星圖比劃著,那不是電影。如果直接拍「黑暗的森林」,一群人自相殘殺也不成,一是掉價,二來也難以表現宏觀的宇宙系統。要是這個問題不解決,《黑暗森林》怎麼拍?
在《黑暗森林》中,「面壁計劃」一共有4位面壁人,也就是4個計劃:量子艦隊、毀滅太陽系、思想鋼印、黑暗森林。這4個計劃都各自獨立,又跟其他支線劇情(如章北海的逃亡主義)交織在一起,揉成一團,而且時間跨度長達200多年。要在120分鍾里說得既完整清楚,又乾脆利落,那編劇的水平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可以和諾蘭導演談笑風生!
跟小說相比,電影是完全不同的媒介,想把《三體》的故事講好,可得有不一般的功力。哪些戲份保留,哪些東西刪掉,再加入什麼東西,都非常難把握。低級編劇把簡單變得復雜,高手才能化繁為簡。很有可能,在主創們掰扯劇情的時候,越來越偏,越走越遠,最後整出一個面目全非的東西出來。那時,《三體》就真的變成了一個噱頭,一個空殼兒,跟所謂「高度還原」不沾邊了。
其實在《三體》里,有不少文字有高度的畫面感,只要技術過硬,直接拿來拍就成。可惜啊可惜,這又是一個大坑。
《三體》插畫:遭到納米技術武器打擊
《三體》的場面太恢弘
作為科幻作家,劉慈欣之所以被高度推崇(他曾經連續八年拿下中國科幻銀河獎),不只是他的文筆,還因為他堅持「硬科幻」(Hardcore SF),也就是直接描寫「科學幻想」本身,不迴避理論問題,注重技術細節。雖然bug挺多,但劉慈欣的科幻是實打實的,甚至建立了完整的體系。比如《球狀閃電》里的宏原子,《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法則」、「維度打擊」,都是完整的體系。
科幻片《來自地球的男人》的成本號稱只有10000美金,《三體》可沒法這么拍。在小說里,到處都是大場面,不只調度極為困難,也會讓做特效的人們夜不能寐。怎樣還原小說中的宏大場面,也是網友們最擔心、討論最多的部分。
醒醒吧,如果特效、技術不靠譜,小說里的精彩文字,變成了慘不忍睹的畫面,充滿山寨手機的氣質,那《三體》電影就完全毀了。下面選幾個小說中的場面,看看《三體》有多難拍:
(1)三體人製造「智子」
在《三體》第一部里,三體人製造了智子,鎖死了地球的科技。三體人把一個質子從11維不斷展開,最後變成了2維。展開後的質子是一個平面,這個平麵包裹住了整個星球,然後科學家們就在星球表面刻下電路,最後2維的這個電路板又回到了11維,「智子」就出現了。現在問題來了,除了刻電路時,能用到挖掘機,其他的怎麼拍?
(2)水滴
到了《黑暗森林》階段,各種高大上的科技都來了。三體人的遠征艦隊還好說,但小小的探測器「水滴」,可就難了。在小說中,水滴用強互作用力材料製造,「呈完美的水滴形狀,頭部渾圓,尾部很尖,表面是極其光滑的全反射鏡面」。水滴完美的形狀雖然不好把握,但「全反射鏡面」更復雜,因為它反射所有的光,所以水滴沒有自己的樣子,它的圖案是不停變動的,瘋了。
(3)人類艦隊毀滅
《黑暗森林》中,三體人的小小探測器水滴,用最簡單的撞擊,把人類2000艘戰艦的星際戰隊完全摧毀了。這一段寫得非常精彩,視角不斷變化,節奏很快。如果拍成電影呢?宇宙的黑暗中,2000艘戰艦接連爆炸、燃燒,碎片四散,並且連鎖反應,形成了一大團燦爛的雲彩……想把這一場戲拍成功,還是挺難的。
(4)四維空間「魔戒」
稍有常識的人都會看出,假如這是四維空間,那麼三維的人類拍不出來。不過,可以在電影里加上一行字幕:「這里其實是四維空間,因為你在三維空間,所以你看不出這是四維空間。」
(5)雲天明的童話故事
在《死神永生》中,雲天明被三體人復活,寫了一堆童話故事,並且在與程心會面時給他講了3個童話。實際上,3個童話包含了人類逃生的方法,但推理很復雜。小說寫得很明白,但電影就不好處理了。難道要拍成戲中戲嗎?
除了這些,《三體》里還有「光墓」、「二向箔」、黑洞、地下世界、完整的太空船內部結構、「冬眠」等等復雜的東西,做好任何一個都不容易。把這些東西都移植成畫面,需要優秀的特效團隊做大量的工作。先不管製作周期,特效都是錢堆出來的,這預算怎麼也得1億美元起吧,唉唉,瘋了瘋了。
《三體》小說作者劉慈欣
《三體》的態度太嚴肅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三體》主題的把握。劉慈欣在采訪中說:「《三體》最大的問題不是太長,涉及的概念太多,而是主題太復雜。對於科幻電影來說,背景可以復雜,故事可以復雜,但主題一定不能復雜。」
這個觀點雖然來自大神作者本人,但是值得商榷。首先,《三體》有那麼復雜主題么?它並沒有提出什麼新鮮的命題,在思辨層面很一般,很多(科幻)小說都比它復雜、深刻得多。《三體》的價值,還是在故事層面。當然啦,追求更高主題是作者的野心,值得肯定。其次,科幻電影就是用來表達復雜主題的。所謂科幻,就是科學外殼,人文內核,兩者缺一不可。既然是人文內核(人性),主題當然要復雜。
《三體》的主題不復雜,可是態度太嚴肅了。說的也是,地球都被三體人佔領了,「二向箔」也快到太陽系了,你們敢不嚴肅嗎?所以,《三體》里除了史強,還偶爾能輕松地開開玩笑,其他的角色,包括弧稱玩世不恭的羅輯在內,一個個都是眉頭緊鎖,苦大仇深的樣子。
嚴肅沒有什麼不好,特別是這樣的硬核作品。但是,在改編成一部商業電影後,這種嚴肅的態度就變得非常危險——就像一個充氣到極限的氣球,輕輕一碰就會爆炸。這不是《三體》的問題,而是因為電影。咱們中國還沒真正拍過這么大陣勢的科幻片,創作者、觀眾都沒做好准備。嚴肅的態度其實非常微妙,只要有一點兒細節(比如情節、台詞的漏洞)不到位,就會出戲,那麼這種「庄嚴感」就盪然無存了。比如聯合國召開面壁計劃大會這段兒,扮演查韋斯(忘了小說中的名字,原型是查韋斯)的哥們兒一走神,觀眾就會覺得,雖然電影中的人在忙著拯救地球,看著一本正經,其實挺別扭的。
從整體氣質上看,《三體》的調調偏灰色,這樣抓住這種氣質,營造影片的整體氣氛,難度其實也非常大。
結語
《三體》是科幻片,也可能是製片公司的恐怖片,還有災難片。對粉絲們來說,在更多的消息出來前,就當這事兒沒發生過,沒准兒是最好的選擇。說起來,也不用太擔心,說不定這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一小步,三體人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