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綠色在電影里有哪些象徵意義
一般象徵自然,和平。
植物的綠色,可以代表生命以及生命的狀態,嫩綠色代表新的生命和弱小的生命狀態;青翠的綠色代表勃勃生機的狀態。
深綠色則代表成熟而具有滄桑感的生命狀態,綠色也象徵著環保,她是無需任何包裝的生命,她是一切萬物的根源,所以一般的寶物都是綠色的。
(1)環保主題電影的意義擴展閱讀:
綠色文化
有狹義與廣義之說。以狹義來說,綠色文化是人類適應環境而創造的一切以綠色植物為標志的文化。包括採集———狩獵文化、農業、林業、城市綠化,以及所有的植物學科等。以廣義而言,綠色文化是人類與自然環境協同發展、與諧共進,並能使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文化。
它包括持續農業、生態工程、綠色企業,也包括了有綠色象徵意義的生態意識、生態哲學、環境美學、生態藝術、生態旅遊,以及生態倫理學,生態教育等諸多方面。
綠色文學
簡言之,它是以自然界的動物與植物為題材,大力灌注生命意識的文學。具體來說,綠色文學是一種崇尚生命意識、崇尚人與自然生命力活躍,崇尚人與自然與解與與諧的文學。
『貳』 保護環境的電影看完後的心得體會,~~~~(>_<)~~~~
難以忽視的真相
《難以忽視的真相》(英文:An Inconvenient Truth 香港譯名::絕望真相 台灣譯名:不願面對的真相)是一部有關氣候變遷的紀錄片,其中特別關注全球暖化現象。電影由戴維斯·古根漢執導、前美國副總統戈爾主演。這部紀錄片是根據高爾研究多年的多媒體簡報所攝制,這份簡報是關於全球暖化教育活動的一部份。此片獲得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由Melissa Etheridge演唱的主題曲I Need To Wake Up獲得最佳歌曲獎。
不論左派或右派的媒體,對於此片的評價都極為正面。在爛番茄網站中,此片獲得92%的好評,而「Cream of the Crop」網站的評論者也有94%給予此片好評。影評人羅傑•艾伯特(Roger Ebert)和里察•洛普(Richard Roeper)評價此片為「極佳」(two thumbs up)。艾伯特寫到:「39年來,我從未在影評中寫過這些字,但我必須要說:你一定要去看這部電影。如果你沒看,而你又有孫子的話,你必須向他們解釋你為什麼不去看」
而少數的影評沒有如此正面的評價。例如自由意志主義雜志《Reason》的記者羅納德•貝利(Ronald Bailey)認為「雖然戈爾在科學方面的正確大於錯誤,但他誇大了全球暖化的風險」。
此片也獲得人道主義獎(Humanitas Prize)追認的特別獎,這是該機構在過去10年內首次頒發的特別獎。
英國Telegraph報導英國高等法院法官為此片做出判決,提出片中的九個錯誤。
一部給我震撼的紀錄片,它讓我看到了真實的威脅甚至看到了災難。作為一個自認為算得上的環保主義者,在看完該片後無論是出自良心還是責任,我都忍不住要寫下如下的話,哪怕只是所謂的意氣用事也好,大驚小怪也好。我只是為了鼓勵身邊的人來看這部電影,為了能讓更多的人關注環境,關注地球,關注我們的現在和未來。
全球變暖不是某個科學家惹的事,地球不只是科學家們的地球,阻止全球變暖不應僅僅是科學家的責任,科學家不是超人。科學家能嘔心瀝血,難道我們能袖手旁觀嗎?要知道全球變暖地球上的每一個都是幫凶,每一個人每時每刻都在助長全球變暖。既然我們種下了惡果,那就應當又我們自己來承擔。俗話說的好:「一人做事一人當」。如今全世界的人都責任,所以應共同承擔。因為這個地球上沒有比人類更高智慧的生物,也沒有所謂的神靈能幫我們擺脫全球變暖帶給我們的日益增長的威脅。既然我們有「能力」造成全球變暖如此恐怖的威脅,那麼也該有能力和信心親手割除這塊致命的「腫瘤」。
難以想像圖中的這個只有豆粒大小的淡藍色斑點就是我們唯一的家園。那一刻,我不僅心寒:她是盡是如此的渺小,脆弱,孤獨。但她更沉重更偉大,因為它承載著人類的一切:誕生和死亡、成功和失敗、戰爭與和平、平窮與富裕......人類的一切文明、歷史和未來。在這個時候,我想我們完全可以拋棄在天空中還存在著另一個地球的美妙想像,拋棄移民外太空的美夢。多看看現在腳下踩著的這個地球,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不要以個人的力量有限為借口來推脫逃避自身的責任。一個人的力量是很小,但在這場戰斗中,我們制勝的法寶是數量,我們需要的就是參與。片中有言:我們坐以待斃的日子已經結束,現在已經是承受後果的時候。如果我們聽之任之,我們不僅自食其果害了自己,更會使後代無辜遭罪,正如片中所言:現在習以為常的東西,我們的後代可能會無法看到如果你確定要哺育下一代,那麼你該行動了。畢竟,「亡羊補牢,尤為未晚」。千萬不要應了中國的古話:「自作孽,不可活!」
『叄』 拍攝環保類的宣傳片有何影響力
宣傳片以視頻動畫方式,滾動播出環境保護的宣傳口號,傳播生態文明理念,以倡導全社會群策群力,共同行動,保護環境。那麼環保宣傳片製作流程是怎樣的呢下面就為大家說明一下。與宣傳片製作單位溝通,把想要的效果及一些具體要求告知,由宣傳片製作單位制定符合要求的方案以及整體報價;簽訂正式合同,確定製作方案簽字,整個環保宣傳片項目正式啟動;單位成立專題片攝制組,由導演及攝像前期現場勘景,導演、攝像師、燈光師、化妝師、後期剪輯師、配音演員安排;後期製作剪輯包裝,後期剪輯師按照分鏡頭腳本對拍攝內容進行後期製作,包括初剪、精剪、配音、混音等等。
『肆』 美國環保電影有哪些
第十一小時。人類終將滅亡,地球卻會照樣轉。」好萊塢影星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擔任旁白及製片人的《第十一個小時》,以這樣一句發人深省的台詞撞開了觀眾的心門。不同於其他環保類紀錄片的主題——「愛護自然」,《第十一個小時》全片旨在釐清一個基本事實——「拋除人類生存與否,環境自身是可以自救的。亟待我們拯救的不是地球,只是我們自己。」影片以三段式結構展開——問題是什麼?問題的起源?問題如何解決?並邀請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進行出鏡訪談,50位全球頂尖的科學家、思想家和領導者一一道出了問題的答案,並告知我們應該如何改變這一切,拯救人類自己於水火之中。
『伍』 誰知道關於環保主題的電影
朱莉亞·羅伯茨主演的著名環保影片《永不妥協》
一個改編自1993年發生的真實事件,艾琳(茱莉亞
羅伯茲 飾)是一名教育程度不高的單親媽媽,她離
過兩次婚,她沒有錢、沒有工作、只有三個年幼的
小孩 ,當她生活陷入困境時,還發生了一場車禍的
意外,艾琳請艾德(亞伯特芬妮 飾)擔任她這場官
司的辨護律師,不過艾德卻未能為她贏得這場官司
的賠償金,於是生活陷入困境的艾琳,強迫艾德雇
她做為律師事務所的事務員。
一天,埃琳偶然地發現了一些十分可疑的醫葯單據
,在埃德的支持下,埃琳發現當地社區內隱藏著重
大環境污染事件,而居民們對此並未察覺,基於她
正義、 積極的個性,她決定挺身而出,調查事情的
真相。居民們逐漸被埃琳的毅力及誠意所打動,團
結起來對抗污染。埃琳也成為了他們的核心人物。
艾琳和艾德在調查過程中遭遇種種挫折和危險,但
她絕不妥協,為了對抗大企業的污染,她一邊和對
方的大律師周遊,一邊搜集電力公司的證據,鄰居
喬治(阿倫·埃克哈特飾)在整個事件一直堅定地
支持埃琳,在各方的幫助下,艾琳終於得到了賠償
,並創造了美國歷史上同類民事案件的賠償金額之
最---三億三千三百萬美元,在這個過程中,艾琳不
但悍衛了正義,也重新認識了自己。 並且用無比堅
韌的向世人證明了一個「弱女子」的價值。
《永不妥協》(Erin Brockovich)
【原 片 名】Erin Brockovich
【中 文 名】埃琳 布羅克維奇(中)/永不妥協(台)/伊人當自強(港)/阿蓮正傳(其他)
【出品公司】環球 Universal
【出品年代】2000
【首映日期】2000年3月17日
【MPAA級別】R 級
【IMDB鏈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195685/
【IMDB評分】7.4/10 (17,785 votes)
【國 家】美國
【類 別】喜劇/劇情/
【導 演】斯蒂文·索德爾伯格 Steven Soderbergh
【主 演】朱莉婭 羅伯茨 Julia Roberts
阿爾伯特 芬尼 Albert Finney
瓦倫特 羅德里格斯 Valente Rodriguez
康查塔 費雷爾 Conchata Ferrell
【文件格式】XviD 1.0 + 2XMP3
【文件大小】2CD 49×15MB + 49×15MB
【視頻尺寸】624 x 336
【影片長度】131 Mins
【對白語言】英語/國語
【字幕語言】外掛中/英文
【內容簡介】
在一個缺乏英雄的世界,艾琳·布勞克維奇(Erin Brockovich)的故事就顯得特別刺激、有趣而不俗。這部影片是在真實事件的基礎上拍成的。獲兩屆奧斯卡獎提名的大牌明星朱莉婭·羅伯茨出演片中一個離過兩次婚、帶著三個孩子的母親,這個英雄的母親面對逆境毫無懼色,成功地打敗了一個大型公用事業公司。
艾琳是一個小法律公司的文員,一次在一個廢棄社區中不小心絆倒在一個不易被發現的小水坑中。水坑中被污染的水中含有能引起毀滅性疾病的病菌。因受騙而被激怒的艾琳說服自己的老闆同意讓她調查事情真相。
開始時鎮上的人對艾琳的做法抱懷疑態度,但艾琳的勇敢行為和頗具說服力的言詞最終贏得了他們的信任。由600多名原告簽名起訴的官司最終贏得了勝利,而在這個過程中,艾琳也改寫了自己的人生。
本片導演是斯蒂文·索德爾伯格(Steven Soderbergh《性、謊言、錄像帶》,《卡夫卡》, 《戰略高手》),由澤西電影合作人丹尼·迪維托(Danny DeVito)、Michael Shamberg和Stacey Sher製作。
朱莉婭出演本片的片酬超過兩千萬美元。這使她最終置於與片酬最高的頂級男影星,如金凱利(Jim Carrey)和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之列。朱莉婭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女演員。
在僅僅一年多一點的時間里朱莉婭相繼出演了四部影片(《親親小媽》、《諾丁山》,《逃跑的新娘》和本片),朱莉婭確實算是本年度最忙、上鏡率最高的演員之一。的確,這就象演員和電影推出中經常發生的那樣。電影界中,經常有好幾年時間既沒有好片推出,也沒有明星出現,而有時卻又在那麼短的時間內一下子冒出多部優秀影片和多個電影明星。(影星傑克·尼克爾森和羅伯特·德尼羅就屬於這種例子)。
有些明星在那些最能體現其長處和優勢的角色中表演最為出色,而對朱莉婭來說,她最擅長的顯然是傳統浪漫喜劇片。在上一部影片中朱莉婭扮演的是一個工薪族女性- 深不可測的瑪麗·雷莉(Mary Reilly)。而由索德爾伯格親自出馬執導本片,相信這部法律影片會受到觀眾好評。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一個有趣現象,在這個沒有任何朱莉婭出演浪漫喜劇片的夏季,其他一些更年輕的女演員正在填補這個空白,比如說,莫尼卡·波特,(一些人說她長得象朱莉婭…我可不這么看)出演《顛顛倒倒》(Head Over Heels),而Gwyneth Paltrow 則同時在兩部影片《二重奏》(Duets)和《反彈》(Bounce)中扮演角色(這很象去年朱莉婭同時出演《諾丁山》和《逃跑的新娘》的情形)。
『陸』 《風之谷》是講什麼的
風之谷簡介(小說版)
一千年前,當歐亞大陸的工業文明發展到極致之際,人類擁有了極高的科技水平。而對原材料和能源的瘋狂攫取和爭奪,破壞了大地及大氣層,地球滿目瘡夷……在上古文明使用終極武器發動的「七日之火」的戰爭中,世界到處布滿了有毒物質,工業文明也隨著城市的瓦解而相繼崩潰,人類步入了衰微的微弱時代。「七日之火」後,世界上產生了新的生態系統,巨大的菌類森林迅速蔓延,占據了大部分人類生存的土地,森林靠著孢子繁殖,千年來不斷地向外圍擴展,森林散發出毒氣,伴隨著森林而成長的動物系統是巨大的硬殼昆蟲類,菌類森林的主人是體形巨大得像小山一樣的硬殼蟲類「王蟲」,人們對森林和蟲類無能為力,敬畏地將其稱作「腐海」,任其將土地吞噬,只有在未被腐海佔領的土地上苟延殘喘,不斷適應與腐海共存。都市的崩潰帶來了人類的文明倒退,此時世界上的政權有腐海南邊的多魯美奇亞王國與北面土鬼諸侯國,其間有腐海相隔,兩國為了爭奪日漸縮小的土地戰事不斷。風之谷,附屬於多魯美奇亞的自治國,是位於海邊的一個不滿五百人的城邦,靠著海風的吹拂免於孢子的侵襲,從而在這個末世得以生存下來,是少數幾個倖免於腐海中的邊境土地。本書主人公娜烏西卡就是風之谷的族長基爾的女兒。
第一卷
故事從娜烏西卡在風之谷周邊的一次腐海之行開始。娜烏西卡在腐海中遇到了王蟲的褪殼,王蟲的殼質地堅硬,可以用來作各種用具。此時娜烏西卡發現了正在趕往風之谷的猶巴,猶巴是基爾的好友,也是娜烏西卡的劍術教師,有著「腐海第一劍客」的稱號,因誤激怒了一隻王蟲而被其追趕,娜烏西卡駕駛著單人飛行滑翔器接近王蟲,用蟲笛將其引回森林。師徒相見,娜烏西卡告訴猶巴多魯美奇亞國王烏王的總動員令已下,各個城邦都要派出戰力,由於基爾已經卧床不起,只能由自己代父出征。猶巴將途中捕獲到的一隻狐松鼠送給娜烏西卡,娜烏西卡順利馴服了松鼠並為其取名迪多。
猶巴的到來給谷中帶來了歡樂。猶巴和基爾長談之時,娜烏西卡和谷中的老兵們正將從腐海帶回的王蟲眼殼鑲嵌在炮艇的駕駛艙上,完成後娜烏西卡與老兵米特在谷周圍試飛,卻在腐海上空發現一艘被蟲圍攻的飛行貨船,娜烏西卡用炮艇將飛船引導出腐海,但船體已經損壞,還是墜毀了。娜烏西卡在殘骸中發現了奄奄一息的女孩,女孩告訴娜烏西卡她是鄰邦培吉特市市長的女兒拉斯黛爾,培吉特市在烏王親衛軍的攻擊之下已經毀滅,避難船為了躲避追擊才開進腐海。臨終之際,黛爾把一塊工業零件一樣的圓形物體交給娜烏西卡,說明培吉特市正是因為這塊石頭而被烏王攻擊,託付娜烏西卡將其轉交給她的哥哥阿斯貝魯並千萬不能落入烏王的手中。埋葬遇難者後。娜烏西卡火速返回谷中向基爾和猶巴說明了情況,見多識廣的猶巴也不能辨認出石頭為何物,但推斷培吉特市建立在古代都市的遺址之上,有著專門開采古代物品的礦穴,這塊石頭想必是古代文明的遺物,培吉特市與風之谷一樣是多魯美奇亞附屬下的自治城邦。烏王不惜毀滅盟友得到石頭,其中必然蘊含著巨大的力量。
風之谷 這時,一艘烏王親衛隊的飛船尾隨而至。飛船經過腐海會帶來孢子,降落在谷中是十分危險的行為,風之谷是與多魯美奇亞有約定的有自治權的獨立城邦,通常的做法應將船降落在城邦外圍,人員入城之前要經過火焰消除孢子。此時飛船卻直接降落在谷內麥田中,這樣周圍的麥田就只能付之一炬,這是非常無禮的挑釁行為。基爾告訴娜烏西卡此次將是她成為族長之前的考驗,讓她謹慎處理此事。娜烏西卡發現隨行而來的除了親衛隊的士兵,還有馴蟲師夾雜其間。馴蟲師是一支生存在腐海中的種族,他們馴服數種蟲並依靠其在腐海中尋找寶藏,發現礦物等生存。由於在腐海中不能除下面罩和終日與蟲相處,所以馴蟲師們身上都散發出臭氣,在整個社會中屬於低下的種族。帶領馴蟲師侵入他國領土是對對方極不尊重的行為。親衛隊利用馴蟲師只是為了用他們的蟲尋找秘石。娜烏西卡讓米特駕駛炮艦掩護,自己駕駛著滑翔翼先搶先攔住對方。兩方對峙,娜烏西卡發現拉斯黛爾頭上的飾品竟然出現在馴蟲師背上的戰利品中,知道了到馴蟲師竟然挖出死者的屍體,更加堅定了不讓烏王得到秘石的決心。此時馴蟲師放出的蟲已經嗅出了娜烏西卡身上的秘石,憤怒的娜烏西卡彈開蟲子持劍相迎,對方的一名軍官上前接戰。此時猶巴帶領眾人趕到,猶巴告誡娜烏西卡不可讓風之谷淪為戰場,但已無法制止娜烏西卡的憤怒。數招之內,娜烏西卡已憑借著精湛的劍技與靈巧的移動刺傷對手,被憤怒支配的娜烏西卡已喪失理智,持劍欲給對方致命一擊。此時猶巴為了阻止事態的進一步發展,迅速擋在兩人中間,一手擋住了娜烏西卡的利劍,一手持匕首挾持住了對方的軍官。看見猶巴的左臂的護甲已被自己的劍已經刺透,血已順著劍流下來,娜烏西卡才猛然驚醒,雙方的動作凝固了,雙方的觀戰者們也被猶巴的氣魄震住。以下是猶巴精彩的說服:「聽好,這種決斗是沒有盡頭的。無論哪一方戰敗都會導致更多和仇恨,我倒要問一下親衛軍,烏王會下旨要你們破壞邊境協定而引發內戰嗎?難道要讓自古即締結盟約而並肩作戰的盟友自相殘殺而挑起毫無意義的內斗嗎?還是各位想因自己的疏失而選擇死在邊境之地令身後蒙羞呢?我會這么說,是因為邊境全民一定會為了保衛自治權和自尊而奮戰到底的。
『柒』 《飛屋環游記》表達的意義是什麼
《飛屋環游記》表達了純真堅定的精神和一種人性的光輝。
作為一部以夢想為主題的動畫電影,影片通過簡單平實的故事向人們展示了一種純真堅定的精神和一種人性的光輝。這種人性的美通過剪輯敘事卡爾與妻子之間永恆專一的愛情以及卡爾與小羅素之間「忘年交」的友情傳遞給了觀眾。
同時在團隊的親身經歷和3D技術的輔助下,觀眾不僅可以享受到科技帶來的視覺審美效果,同時還引發了對於人文關懷和生態和諧的深刻思考,使觀眾在贊嘆美輪美奐的場景同時也意識到愛護地球環境的重要意義。
《飛屋環游記》在電影主題的表達上與宮崎駿的動漫有異曲同工之妙
宮崎駿的動漫電影大都以環保與和平為主要表達內容,在主題上多闡釋人與自然的關系,表現人類對自然界的美好嚮往,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
比如《風之谷》與《幽靈公主》,都是這方面的代表作。《飛屋環游記》在一定程度上也宣揚了自然主義與環保主義,影片雖然以城市環境為背景,但卻始終貫穿著對自然的嚮往之情。
天堂瀑布有珍貴稀有的鳥類,有仙境般的景色,遠離城市喧囂,儼然是人間仙境,是人人嚮往的理想之地。卡爾與妻子以能夠到達天堂瀑布為夢想,這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對自然的嚮往之情。
除此之外,卡爾與羅素拯救凱文的行動,是在用親身經歷踐行著保護動物的宗旨,這些都是對環保主義的宣揚。
『捌』 微電影形式宣傳環保有什麼好處
微電影貴在短小精煉,就像大家博客用的多了,會對長篇大論有所抵觸,於是衍生出了微博,短小精煉的句式一掃長篇大論的沉悶。
微電影也是一樣,通過短短幾分鍾表達出來的意思,可能比一部兩個小時的電影所表達的讓人印象更加深刻,在快節奏和碎片化生活方式的時代,簡潔的短片類電影自然會火。
再者說,現在觀眾對於視頻內容有著多樣的需求,而在影視審查制度的大前提下,大家所能看到的電視劇和電影翻來覆去就是那幾種固定題材:電視劇無外乎清宮戲、抗日神劇、現代都市愛情生活家庭戲,電影無外乎大成本古裝武俠大片和小成本都市搞笑片。
長期以來熒屏內容形式單一已經讓觀眾感到厭煩、失去興趣了,而微電影生長於互聯網這片信息化土壤,更新速度快,觀眾的接受度高,它受到的限制很少,內容多樣,符合觀眾的胃口,所以受到觀眾愛戴。同時,視頻網站的發展迅猛,視頻在傳播商業價值方面的表現更加突出,因而微電影又受到了觀眾的歡迎。
環保內容的微電影同樣適用於以上內容,再者說,人們通常會對環保類型的片子多一些偏愛的。
『玖』 關於環保的電影的觀後感
看了這個視頻,讓我知道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地球上的各種資源有限,我們如果不好好保護地球。等到地球上各種資源枯竭的時候,我們就很難從別的地方得到補充。我們大家應該同心協力,共同維護這個微小、美麗而脆弱的星球。只有這樣,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才能更好地造福於人類。所以在這里呼籲大家,一起來保護這個地球。
保護環境刻不容緩,然而生活中破壞環境的現象是屢見不鮮,就說隔壁的張大爺吧,他就不懂環保的重要性。張大爺專門幫別人換鍾表上的電池,而換下來的廢電池,他總是拿去扔進江里。張大爺還不知道廢電池的危害呢,據調查,一塊普通電池就可以讓一大塊土地失去農作用,不能種植農作物。一顆紐扣電池就可以污染一噸以上的水。電池的危害不可小視。像張大爺這種行為也應該改正了。為了讓更多的人加入到環保事業中來,我們都應該大力的宣傳環保。
為了我們的生態環境,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好好的保護環境吧。
『拾』 環保微電影觀後感500字
作為首部心靈環保微電影,《霾沒了》直面社會敏感話題,深挖現代都市強人的內心脆弱,用觸人心扉的聖誕故事,呼喚純真的心。
從物質層面上看,我國尤其是北京這類大城市,已經被環境污染折磨得遍體鱗傷。尤其是近兩年最肆虐的霧霾,已經讓人們達到了談之色變的程度。從精神層面上看,許多都市強人們,都像周迅在片中飾演的女高管錢雪漫一樣,表面強勢內心空虛,由於對身邊人缺乏足夠的信任,所以下意識用自私和冷漠保護著自己。物質的霧霾和精神上的霧霾,讓我們對很多事情的判斷出現了匪夷所思的離場。比如那個本是公益的捐衣物活動,從另一個立場看過去,就是陰險狡詐的騙局。
面對物質和精神的雙重霧霾,大眾往往感到無從下手。在個人面前,霾是如此之強大。把一個個人放在霾中,比之大海中的一滴水都顯不足。對抗霾的侵襲,我們就究竟該做些什麼呢?我們能做些什麼呢?這種「無從下手」的窘境,消磨了人們的鬥志。絕大部分人在霾中,都處於繳槍投降的心態。「霾沒了」,真的只能是一個美好的寄望么?抗擊霧霾,真的是只有國家那樣的「大」才有責任有能力去完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