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葛麗泰·嘉寶 演的喜劇電影有哪些最好能全一點
1909年,葛麗泰.洛維薩.格斯塔夫森,也就是後來的嘉寶,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市一個貧困的工人家庭。幼年進修的嘉寶充滿幻想,酷愛戲劇。14歲時,父親去世後,她先進入一家理發店當學徒,後來在一家百貨公司當售貨員。在試銷女帽的季節,嘉寶得到了一次當模特兒的機會。接著,公司投拍一部電影,她在影片中扮演了一個小角色——嘉寶的銀幕生涯從此開始了。
演出作品 《流浪漢彼得》(1922年)
《古斯塔·柏林傳奇》(1923年)
《激流》(1926年)
《肉體與魔鬼》(1927年)
《安娜·克里斯蒂》(1930年)獲奧斯卡最佳女角獎提名
《羅曼史》(1930年)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提名
《大飯店》(1932年)
《瑞典女王》(1933年)
《安娜·卡列尼娜》(1935年)
《茶花女》(1935年)
《卡米爾》(1937年)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提名
《尼諾奇卡》(1937年)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提名
《雙面女人》(1941年)
Ⅱ 《大飯店》的女主演
葛麗泰·嘉寶
英文名:Greta Garbo
原 名:葛麗泰·洛維·薩格斯塔夫森
生 日:1905年9月18日
逝 世:1990年4月15日
出生地:瑞典斯德哥爾摩
逝世地:美國紐約
最喜愛的人:電影的啟蒙老師斯蒂勒
最討厭的事:和一個男人同榻而卧
最愜意的事:穿上雨衣、戴著航空帽在雨中散步
最喜歡的動物:狗、貓、鸚鵡
第一句學會的英語:這是一生最幸福的時刻,願上帝保佑美國。
成名作:《古斯塔柏林傳奇》
代表作品:
《流浪漢彼得》(1922年)
《古斯塔柏林傳奇》(1923年)
《激流》(1926年)
《肉體與魔鬼》(1927年)
《安娜克里斯蒂》(1930年)
《羅曼史》(1930年)
《大飯店》(1932年)
《瑞典女王》(1933年)
《安娜卡列尼娜》(1935年)
《茶花女》(1935年)
《卡米爾》(1937年)
《尼諾奇卡》(1937年)
《雙面女人》(1941年)
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本名Greta Lovisa Gustafsson,於1905年9月18日出生於瑞典。由於父親在她14歲時就過世,因此在她小小年紀就被迫離開學校到百貨公司工作,一直到後來她開始在電影里接演一些小角色,才有機會靠自己賺的錢,重新進入演藝學校就讀。在瑞典演藝學校期間,嘉寶首度在電影(The Atonement Of Gosta Berling,1923)里獲得女主角的演出機會,而此時嘉寶才18歲。而幸運的,嘉寶特殊的氣質立刻受到注目,也因為這部片,美國米高梅公司開始注意到嘉寶,於是接下來嘉寶就從瑞典一躍到好萊塢,演出她在好萊塢的第一部電影(Die Freudlose Gasse,1925)。由於此時正是默片時期,因此嘉寶不需顧慮到語言的障礙,開始順利的在好萊塢發展。
在演出幾部默片後,到了30年代,嘉寶開始演出有聲片。在她第一部有聲片(Die Freudlose Gasse,1925)中,她低沉慵懶又深具魅力的聲音演出,立刻讓她的表演顯得更加突出,也贏得了當年演藝學會最佳女主角的提名,不過可惜的是,她並沒有獲獎,在這位銀幕女神的演藝生涯中,縱使她的演出迷死眾生,但是她卻始終與獎項無緣,只有在她息影後,1954年的奧斯卡金像獎才頒發給她遲來的特別成就獎,感謝她在影壇上帶來如此令影迷難以忘懷的演出。
接下來,她與當紅男星克拉克·蓋博合演了一部賣座片:Susan Lenox:Her Rise And Fall,票房獲得空前勝利,從此她在影壇上一線女星的地位,也更加穩固。接下來,嘉寶都將自己的表演奉獻在米高梅片廠,並為米高梅公司賺進不少票房。到了1939年,嘉寶首度在電影Ninotchka中嘗試喜劇的演出,展現出她天生的喜感。接下來的電影,仍然是一部喜劇,不過令所有影迷傷心的是,這部電影居然是嘉寶她在影壇上的最後一部電影(Two-Faced Woman,1941),從此息影,隱居紐約。
嘉寶在她演藝生涯正值顛峰時,毅然決然選擇急流勇退,雖然讓她的影迷,唏噓不已,彷彿她到好萊塢演了15年的電影,就是為了替往後退隱50年作準備。但是相同的,嘉寶卻因此使得她在銀幕上的演出成為永恆。關於嘉寶選擇退隱的原因,其實跟嘉寶的個性有很大的關系,正如同在銀幕上,嘉寶向來神秘、冷靜、成熟、性感卻又多情,而私下嘉寶也鮮少讓私事曝光,而只專注在銀幕上的表演,因此,對於她毫不留戀聚光燈,則是完全可以理解。另一方面是在經歷二次大戰後,嘉寶感受到世界的巨大轉變,也間接促成她一心想從炫爛歸於平淡。
而在她短暫發光的影壇作品中,至今最為人所百看不厭的,就是由小仲馬小說改編成電影的《茶花女》(Camille,1936),雖然說改編成茶花女的電影版本,不計其數,但是嘉寶所飾演的《茶花女》卻是至今最常被重映的版本,理由無它,無非是嘉寶的明星風采將這個多情犧牲的青樓女子,演得更加風華絕代。尤其在她最後重病時,即便她如何維持冷靜優雅,卻因為被愛人不斷的誤解,甚至因自己的身分而被迫與愛人分離時,她仍掙扎著整理儀容,起身相見,那種希望與絕望,卻反襯出命運的無比殘酷。
嘉寶在1925年赴美發展,1941年完成最後一部電影(Two-Faced Woman)後就退出影壇,從好萊塢搬至紐約過著完全隱居的生活,只有曾經在1947年為了希區柯克復出銀幕演出(The Paradine Case,1947) ,直到1990年4月15日安詳的死去,享年84歲。這位在黑白電影中永遠的神秘女郎,她美麗動人的光彩卻早已成為不朽!關於嘉寶這位曾經顯赫一時的無聲電影時代的皇後為何終身不嫁,為何36歲就告別了電影界,人們至今還找不到令人信服的答案。
Ⅲ 葛麗泰·嘉寶的演藝經歷
1923年,嘉寶因主演傳記電影《哥斯塔·貝爾靈家世》而受到關注 。
1924年,主演德國劇作家帕浦斯特的電影《悲傷的街道》,嘉寶扮演忍飢挨餓的年輕姑娘格列特·羅姆福特使其並成為歐洲受歡迎的影星之一;同年嘉寶被米高梅公司看中,並以藝名」嘉寶「拍了在好萊塢的第一部影片《激流》,這是一部默片,使得嘉寶不會有語言上的障礙 ;1925年,嘉寶主演了愛情喜劇電影《尤物》獲得更多關注 。
1927年,嘉寶在米高梅的第三部默片電影《肉體與魔鬼》上映,劇中與約翰·吉爾伯特搭檔出演情侶,《肉體與魔鬼》的成功使她成為默片時代好萊塢關注度較高的影星 。
1930年,她出演了第一部自己的有聲電影《安娜·克里斯蒂》引起關注,飾演一個異國風塵的女子安娜·克里斯蒂。然而通過口音學習,嘉寶的第一部有聲電影同樣獲得了成功,並給她帶來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1931年,她又和男演員克拉克·蓋博合作了愛情喜劇《殘花復艷》。
1932年,在電影《大飯店》中嘉寶戲份並不多卻仍然受到關注,飾演芭蕾皇後格魯辛絲卡婭,影片取材於嘉寶的真實生活,使觀眾感到這是一部嘉寶自傳。;1933年,電影《瑞典女王》中嘉寶飾演具有人格魅力的女王克里斯汀。
1935年,嘉寶的《茶花女》和《安娜·卡列尼娜》成為其代表作品。《茶花女》讓她再次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安娜·卡列尼娜》片中嘉寶刻畫了對婚外情的執著和委屈的安娜卡列尼娜 ;1939年,嘉寶憑借電影《妮諾奇嘉》第三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
1941年,主演電影《雙面女人》,影片中嘉寶一並扮演了兩個角色,一個妻子為了教訓她那走入歧途的丈夫以使他對她忠貞不渝而假扮成自己的孿生妹妹勾引丈夫,但是該片並沒有取得理想成績。 同年,葛麗泰·嘉寶宣布息影。
1954年,奧斯卡為了紀念她的影視成績,特地為她設了一個特別獎即奧斯卡終身成就榮譽獎,但是她也並未去領獎 。1990年4月15日因肺炎於美國紐約逝世,終年84歲。1999年,美國電影學會將葛麗泰·嘉寶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五名。
Ⅳ 圖片上這個驚艷了一個世紀的美人 長相怎麼樣
葛麗泰·嘉寶
(Greta Garbo/Greta Lovisa Gustafsson,1905年9月18日-1990年4月15日),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籍好萊塢影視演員。1926年,葛麗泰·嘉寶拍攝在好萊塢的第一部默片《激流》。1930年她出演了個人首部有聲電影《安娜·克里斯蒂》,並獲得第三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35年,葛麗泰·嘉寶主演電影《茶花女》和《安娜·卡列尼娜》,憑借《茶花女》獲得第10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提名。1939年的《妮諾奇嘉》使葛麗泰·嘉寶第三次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
Ⅳ 葛麗泰·嘉寶如何成為百年來最偉大的悲劇女演員
「我就像一艘沒有舵的船—迷茫,失落而孤獨。我笨拙、害羞、緊張、恐懼。這就是為什麼我在自己身邊築了一道壓抑的牆,並永遠住在那道牆後面。」20世紀20年代,好萊塢當之無愧的絕色美人,默片時代公認的傾城佳人葛麗泰·嘉寶在自傳里如是說。她令希特勒著迷,瓊·克勞見之不忘,加利葛蘭害羞如少年……甚至,她是二戰期間,雙方男士唯一願意聊的話題。
嘉寶從小就熱愛看戲,瑞典當時是一個戲劇發達的國家,在人口40萬的斯德哥爾摩就有十多家劇院。大多數時候她都是在劇院外徘徊,因為沒錢買票。14歲時父親因流感去世,嘉寶不得不輟學養家,在百貨公司當女裝銷售時被人推薦去拍廣告,之後在商業廣告圈內成為小有名氣的模特,也演過一些低成本的電影20歲的嘉寶,眼神和姿態全是迎合這個電影殖民帝國的青澀。她並不知道,她此後在熒幕上塑造的各種形象將如同極光一般令世人驚艷。
她在短短十幾年的職業生涯中共出演了28部長片——14部默片,14部有聲電影,橫跨了默片與好萊塢黃金時代兩個影史上最耀眼的時期。雖然她幾次在奧斯卡獲得提名,但很可惜最終都與小金人失之交臂,也許是為了彌補對她的虧欠,1955年,第27屆奧斯卡向她頒發了終身成就獎,但嘉寶並未出席
這位被稱作是「哈姆雷特之後最憂郁的斯堪的納維亞人」 終於找到了歸處,那雙「有著過去和未來最美的藍色眼睛」,從此成了無窮追憶。
Ⅵ 海蒂拉瑪和葛麗泰嘉寶誰更美
單從外貌來講,無疑兩人都是驚世的美人。
嘉寶有驚呼完美的五官和臉龐,從沒有見過一個女子把頭發都梳向頭後又露出額頭,還能這么美麗。美國人製作出最理想美貌模型馬誇特面具,並且宣稱該模型適用於所有人種。目前據說能符合這個面具的人,只有14個。嘉寶就是其中一個,要知道在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明星你帶上馬誇特面具的只有瑪麗蓮夢露,瑪琳黛德麗和嘉寶。(我曾仔細看過三人帶上馬誇特面具時的樣子,我覺得夢露的發際線和面具有些不符。黛德麗的鼻子又有些不符。但嘉寶的臉能完全重合。)由於獨特孤僻的性格和高貴冷艷的氣質,使得嘉寶更具一種神秘感。
海蒂四五十歲出演電影仍光彩如少女。海蒂和費雯麗很像,但相對海蒂的臉更為精緻,沒有費雯麗高低不一的眉毛(其實我挺喜歡費雯麗的眉毛,但這種眉毛沒有顏值是撐不起的),下巴更長一點符合三庭的標准,其次,海蒂的眉骨到鼻頭的線條更為圓潤細膩,但海蒂仍有缺點就是臉型不夠嘉寶完美,需要發型來遮掩,嘉寶完全不需要。對比臉型,海蒂的臉下半部較大,不夠美觀,就像伊麗莎白泰勒,雖然美貌已經足夠驚世駭俗,但泰勒的下巴和鼻子較長導致臉較長所以帶不上馬誇特面具。
各人有各人的不同眼光有人你喜歡嘉寶高貴精緻的美,也有人喜歡海蒂,伊麗莎白這種艷光逼人,炫彩奪目的美,所以又有說伊麗莎白泰勒塢是好萊塢頭號美人,不可多得的瑰寶。
單從長相來說嘉寶比海蒂給完美。
Ⅶ 把希特勒都迷住的大美女葛麗泰·嘉寶,最後怎麼樣了
1954年,奧斯卡為了紀念她的影視成績,特地為她設了一個特別獎即奧斯卡終身成就榮譽獎,但是她也並未去領獎 。1990年4月15日因肺炎於美國紐約逝世,終年84歲。1999年,美國電影學會將葛麗泰·嘉寶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五名
一、葛麗泰·嘉寶簡介
葛麗泰·嘉寶的粉絲們給她起了一個外號叫“瑞典的斯芬克斯”。斯芬克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獅身人面獸,它的神秘讓人猜不著摸不透,於是又被用來形容那些謎一樣的人或者謎語。嘉寶的神秘來自她自己。她是默片時代公認的美女,也是好萊塢初代黃金時期的掌門人,但是這些似乎都不是她想要的。
和熱衷於出現在聚光燈下的明星不同,嘉寶總是躲著聚光燈,不僅忙著躲鏡頭,就連拍戲的時候她都要求單獨待著。可拍戲的時候,是不可能沒人的,所以,她在的片場,都會嚴格限制工作人員的進出。
片場除了工作人員,連訪客的影子都看不到,就算混進去了,也是見不到人的,因為嘉寶拍攝時候布簾一層接一層,從四周把她圍住。被問到為什麼這么做,她卻說“我不想被人認出,不想被崇拜。”
Ⅷ 葛麗泰.嘉寶拍過哪些電影
《流浪漢彼得》(1922年)
《古斯塔柏林傳奇》(1923年)
《激流》(1926年)
《肉體與魔鬼》(1927年)
《安娜克里斯蒂》(1930年)
《羅曼史》(1930年)
《大飯店》(1932年)
《瑞典女王》(1933年)
《安娜卡列尼娜》(1935年)
《茶花女》(1935年)
《卡米爾》(1937年)
《尼諾奇卡》(1937年)
《雙面女人》(1941年)
瑞典女王葛麗泰.嘉寶主演的最動人作品,她飾演十七世紀的瑞典女王克里斯汀,為了逃避政治婚姻,她在鄉間騎馬時找到了心上人——新任西班牙大使安東尼奧。為了進一步了解他的底細,克里斯汀喬裝成男性打扮到安東尼奧下榻的旅館。兩人結交成好友之後,女王才表明真正身份,二人以情侶關系共渡兩天纏綿時光。其後,克里斯汀在皇宮正式接見安東尼奧,但私下仍秘密幽會,可惜他們的愛情無法見容於眾,克里斯汀雖然決定為了愛情放棄皇位亦無法阻止悲劇的發生。導演魯賓.馬莫利安全力發揮嘉寶的演技魅力,而嘉寶也跟她銀幕上下的情侶約翰.吉伯特演出了令人難忘的愛情場面,使本片成為有聲片早期的歷史愛情片經典作。
安娜卡列尼娜版本一
安娜無法忍受丈夫卡列寧的偽善和冷漠,與青年軍官沃倫斯基相愛,但卡列寧為了名譽和地位不願離婚,使安娜受到當時上流社會的輕視和攻擊。這時沃倫斯基也背棄了安娜,安娜憤然自殺。
版本二
影片表現了安娜·卡列尼那的悲慘的愛情。安娜難以忍受丈夫卡列寧的偽善和冷漠,她與青年軍官沃倫斯基相愛了。她要求與卡列寧離婚並且帶走兒子。拉列寧為了名譽與地位,不願公開離婚,想委託律師悄悄地替他辦理了手續並不讓安娜帶走兒子。安娜生下沃倫斯基的女兒後請求卡列寧的原諒,沃倫斯基曾因絕望而自殺過。安娜難以忍受丈夫的偽善,也抑制不住對沃倫斯基的感情,她決定離家出走,他們一起去了義大利。思念兒子的安娜回到祖國,卡列寧百般阻撓她與兒子相見。社會輿論對她的壓力也很大。安娜再次提出離婚,卡列寧拒絕與她辦手續。而此時的沃倫斯基也和別人好上了。安娜悲憤地卧軌自殺。
Ⅸ 誰知道葛麗泰嘉寶這張照片是她哪部電影里的
瑞典女王
Ⅹ 葛麗泰·嘉寶的介紹
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Greta Lovisa Gustafsson),1905年9月18日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美國影視演員1。1924年,葛麗泰·嘉寶拍攝在好萊塢的第一部默片《激流》;1930年她出演了個人首部有聲電影《安娜·克里斯蒂》,並獲得第三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2。1935年,葛麗泰·嘉寶主演電影《茶花女》和《安娜·卡列尼娜》,憑借《茶花女》獲得第10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提名3;1939年的《妮諾奇嘉》使葛麗泰·嘉寶第三次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1941年拍完電影《雙面女人》後,葛麗泰·嘉寶宣布息影。1955年,葛麗泰·嘉寶獲得第27屆奧斯卡終身成就榮譽獎;1990年4月15日因肺炎於美國紐約逝世;1999年,美國電影學會將葛麗泰·嘉寶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五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