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將軍號的劇情結構是什麼
影片的故事取材自關於南北戰爭的著作《偉大的火車頭追逐戰》,基頓包攬了編劇、導演、主演、剪輯、字幕等諸多重要的工作。片中他飾演的火車司機強尼一生只愛兩件事,一是他的「將軍號」機車,此外就是他的女友安娜。他應征入伍被拒絕,遭到了安娜的誤會和鄙夷,認為他是個膽小鬼。然而當「將軍號」和安娜被北方軍隊設計擄走後,強尼不遺餘力、一往無前地與敵人展開追逐,開始了驚險刺激的營救行動。
Ⅱ 將軍號的影片評價
該片場面巨大宏偉,布局精巧合理,該片將愛情、戰爭、冒險和喜劇等因素成功結合,最重要的是諷刺了當時人們狹隘的英雄觀。可以說這是巴斯特·基頓最有影響力的一部影片,本片曾經角逐首屆第一屆奧斯卡獎,可惜當時的好萊塢正沉迷於「有聲電影」的追逐,所以沒有人注意這種「沉默」的影片,雖然《將軍號》在奧斯卡的記錄上是零,但人們普遍認為他的成功遠遠超過了當年的獲獎影片《翼》。
公認的默片時代最傑出的喜劇片之一。影片在利用大型交通工具作為喜劇視覺「包袱」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為未來的動作喜劇奠定了基礎。
Ⅲ 英文電影影評(漢語即可,不要大熱的)
《危情時速》:另一種形式的豐滿
動作片上映,尤其是特尼-斯科特這種擅長拍攝速度感極強的動作片的導演的作品,通常都被扣上「劇情單薄」的帽子。其實,類型片總有類型化後的目的,就實現目的的程度來看,《危情時速》的劇本可算是豐滿至極。誠然,在兩列火車會車、1206火車頭與777車位銜接、列車通過高架彎道這些段落,導演是利用純粹的剪輯技法和拍攝技法來營造最屏氣凝神的緊張感,但是觀眾之所以能夠在特定段落提前進入屏氣凝神的狀態和心境,卻是與劇本上的扎實分不開的。
此片的劇本讓我想起了兩個很經典案例。一個是1957年Sidney Lumet導演,Reginald Rose編劇的《十二怒漢》。記得有一次參加一個編劇的交流會,曾經有人提到了該片。有一位很年輕的女孩兒當時說:「《十二怒漢》的劇情多簡單啊,單線索,三段式。」當時在座的所有人下巴都掉地上了。從格局上來看,《十二怒漢》卻是是很簡陋,96分鍾時間里有95分鍾都是在同一個屋子裡,同樣的12個人的對話。如此看來,本片的劇情用「單薄、單一、枯燥」等詞來形容一點兒都不為過。可是,本片高明之處,就在於每個角色的個性鮮明,並且通過言語和肢體上的交流,眾人的意識和觀點發生了漸進性的變化。以表決為標志,很明確地將這種遞進的層次感表現了出來。有這種標志和遞進感,即便影片是單一的線索,單一的場景,劇情上的張力也依然是層出不窮的。
另一個例子是大家所熟知的《阿凡達》。很多人都驚嘆於《阿凡達》的畫面表現力,而否定影片的故事的精彩。其實說實話,你回想一下,這部戲根本就沒什麼廢戲。影片里的很多看似很隨意的劇情,其實都擔負著引出畫面表現的任務。換言之,大家能夠這么沉浸在影片的畫面表現,不是因為影片用畫面征服你,而是先設計好圓順的故事情節,然後才把觀眾帶入到這種畫面里來享受的。對比《西風烈》,我們就能明白在畫面表現之前做好故事鋪墊是多麼重要。於是,《阿凡達》的劇本在人物上進行了弱化,在懸念上也進行了弱化,為的就是突出故事上的細節。我們可以看到,影片中屢次出現小起伏和小波折,而每次波折過後就會引出一段或華麗多彩或緊張窒息的視覺段子。
用了這么多話介紹了上面兩個例子,就是為了讓大家了解到,劇本的編寫往往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如果枉顧目的性而執意要在劇本上做文章玩花樣,就會讓人頗為不理解。只有針對影片的目的採用合適的劇情模式才是最牛的。在這一點上,克里斯托弗-諾蘭是最被我所推崇的。回到本片來看,就是故事設計對主題的契合達到了相當高的高度。本片英文片名是「Unstoppable 」,給人一種宿命感。類型為動作驚悚片,主要目的是以驚險的動作場面為觀眾提供視聽上的沖擊。
為了實現「Unstoppable」的感覺,我們看到影片並沒有從一開始就把兩大主演,丹澤爾-華盛頓和克里斯-派恩與「溜車」的777號聯系在一起。其實這是稍微有違常規的。影片一共就這么兩個大牌,可是這兩人在前45分鍾里幾乎與主線劇情脫離,不僅與777沒有關系,還在1206上悠哉悠哉。看似浪費,其實是一個很妙的安排。我們看到,在本片中,火車不是像巴斯特-基頓的《將軍號》那樣是一個「大道具」,而是一個難以被征服的「野獸」。在整個拯救過程中,並不只是兩大主演的英勇表現,而是調動了多種營救方式。這些其它的營救方式是由主角外的其他人實施的。在兩大主演發威之前,已經實施四到五種「Stop」計劃,均以失敗告終。這樣反復實為,一來營造了多起緊張刺激的小高潮,二來從一個側面把777這兩列車塑造成了「有血有肉」的終極大Boss,為影片最後的高潮積攢了情緒上的力量。這種安排最讓我感到有新意的,是影片去掉了「英雄」。讓整個事件看上去更加可信,更加真實。在一場「Unstoppable」的災難面前,可絕不是天降英雄就能助黎民百姓擺脫死亡陰影的。這樣一種形勢,在配合上前40分鍾對兩大主演的淡化描寫,就更顯出了任務的艱巨,以及最後勝利後帶給人的欣慰。這演變成了一場眾人合力後,對怪獸的勝利。不過比較令人可惜的是,影片最最後的的解決方式讓人稍微有些脫力。前面去英雄化近80分鍾,等來的卻依舊是克里斯-派恩非常「英雄」的縱身一躍。不給力啊!不給力!
對於驚險的視聽沖擊,影片在劇情上也進行了極為厚實的輔助工作。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影片最給力、最驚險、最刺激的三五場動作戲,哪一場不是在之前的劇情里鋪墊了很多次的?影片從一開始出現危機狀況開始,以後方操控的三方勢力的不斷交流中,我們就提前預知了777號一路上可能會遇到的幾個危險階段。之後所有人的努力就是要讓危險不出現。於是乎,影迷心中的糾結便一直化不開了,這提及的危險地段,777是能到還是不能到,如果777真的到了,究竟是過得去還是過不去?在心情平靜的觀影前和觀影後,我們的理性會告訴自己,這些危險一定會來,如果不來還有啥看頭?這些危險地段777也一定能過去,否則結局如何收尾?但是,當你處於心情不平靜的觀影中時,誰還能理性地去想這些問題,當時是跟隨著劇情的引導去期待這些問題將會以一個什麼樣的具體畫面細節來表現。因此說,動作戲劇本最精彩的地方不在於你設計了什麼危險,設計了如何通過危險,而在於你如何引導觀眾去實現等待危險到來的心情。很顯然,《危情時速》在這方面的表現非常出色,甚至比那幾段動作戲的驚險效果還出色。
影片能夠兼顧高潮段落的驚險刺激和高潮前的逐層鋪墊,又能做到小高潮的豐富不間斷,就是是先了劇情上的豐滿。托尼-斯科特就是好萊塢電影人之所以能夠稱霸全球最好的例子,人家不求全,不求高深,不求大師稱號,就是扎扎實實地為影迷的觀影歷程著想,不僅要在大高潮小高潮的段落里用凌厲的剪輯和高成本的爆破沖擊觀眾的視聽感覺,還要在每一個高潮到來前給你做好心理上的鋪墊。這TMD才是好劇本,好導演!
希望能幫到你!!!
Ⅳ 一生必看的電影
女人必看十大電影
1.<亂世佳人>
關鍵詞:堅強
主演:費雯·麗 克拉克·蓋博
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前夕,南部喬治亞洲亞特蘭大城郊外的塔拉庄園和十二橡樹庄園被奴隸主們狂熱求戰情緒所籠罩。男人們興高采烈地談論戰爭,毫無根據地認為南方聯盟必勝。塔拉庄園的郝思嘉小姐則另有煩惱,她聽說她心目中的偶像、十二橡樹庄園的衛希禮先生將與亞特蘭大城的韓媚蘭結婚,不禁妒火中燒。她迫不及待地去路口迎候將從衛家回來的父親吉拉德,以便問個究竟,就此展開愛恨交織的感情。片中的郝思嘉堅強的個性給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2、<簡·愛>(1944年瓊·芳登版)
關鍵詞:尊嚴
簡愛是個孤女,出生於一個窮牧師家庭。父母由於染上傷寒,相繼去世。幼小的簡寄養在舅父母家裡。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後,簡過了20年受盡歧視和虐待的生活。一次,由於反抗表哥的毆打,簡被關進了紅房子。肉體上的痛苦和心靈上的屈辱和恐懼,使她大病了一場。舅母把她視作眼中釘,並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離開來,從此,她與舅母的對抗更加公開和堅決了。以後,被送進了羅沃德孤兒院。
簡愛卑微的身世並沒有使她變得頹廢,相反,她通過人生的磨礪中變得更加堅韌,在愛情和生活中從沒有放棄自己的尊嚴。雖然沒有美麗的容貌,但善良和智慧使她最終獲得了純美的愛情。這部經典老片每次重溫,都令人感動。
--------------------------------------------------------------------------------
3、《蒂凡尼的早餐》(1961年出品)
主演:奧黛麗·赫本
關鍵詞:反對虛榮
農家少女霍莉·戈萊特利由德州跑來紐約當高級交際花,一心想過上流社會的生活認識了同棟公寓的作家瓦傑克,瓦傑克被其行為所吸引,也因了解而愛上她,而戈萊特利一直想擺脫困頓的生活,一切講求金錢至上,追求享樂的金粉世界,總因金錢、身份、地位找不到歸宿,甚至弄得聲名狼藉,兩人最後決裂,戈萊特利才了解將自己局限在財富里是尋找不到真正的愛情的,兩個怨偶終成眷屬。片中,「虛榮和金錢至上」觀念徹底遭到了批判。
--------------------------------------------------------------------------------
4、 《母女情深》(1983年出品)
關鍵詞:親情
內容講述一對深愛著對方的母女羅拉和艾瑪,但她們之間卻一直存在著隔閡和沖突,以致艾瑪為了使自己盡量脫離母親的形象和影響,用去了三十年時間,但直到臨終之際她才發現自己對母親的親情無法讓她釋懷和割捨。影片情節感人,思想深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
5、《漂亮女人》(1990年出品)
關鍵詞:浪漫
妓女維維安的扮演者朱莉婭·羅伯茨是美國正紅的女影星,因為她成功地飾演了這位熱情,聰明,漂亮,誠實富有個性的妓女形象而更多受到美國影評界贊揚。《漂亮女人》是90年美國最賣座的影片之一。朱麗婭·羅伯茨成功地飾演了這位熱情、聰明、漂亮、誠實的妓女後一舉成名。
--------------------------------------------------------------------------------
6、《末路狂花》(1991年出品)
關鍵詞:女權
塞爾瑪是家庭主婦,而露易絲是餐廳侍應,性格剛強,但厭倦平凡的生活,於是兩人決定聯袂旅行散心,誰知塞爾瑪在酒吧停車場險遭強奸,露易絲及時趕到並槍殺該男子,兩人驚慌萬分,逃離現場並計劃逃到墨西哥。途中警方的追捕步步逼近,她們兩人性格隨之發生很大轉變。她們以英雄主義的方式向男性社會抗爭,最終以同樣方式被推向不歸路……這部影片被認為是一部典型的女權主義電影。
--------------------------------------------------------------------------------
7、《鋼琴課》(1993年出品)
關鍵詞:溝通
影片反映的是一個啞少婦的愛情生活和音樂生命。導演借用了一個非凡的道具——鋼琴。音樂成為女主人公心聲流露的寄託。她將她全部的生命與愛全部融化進她的琴聲之中,世上唯有知音和愛她的人才能領悟。
--------------------------------------------------------------------------------
8、《關於我母親的一切》(1999年出品)
關鍵詞:另類
在這部影片中你可以找到母親、女兒、女演員、女同性戀、修女、妓女、變性人……這部幾乎包攬了1999年所有國際重要獎項的《關於我母親的一切》准確地描寫了人們喪失親人、面對死亡的痛苦和哀思,阿莫多瓦更加成熟的表現手法,使這部電影格外細致、感人。
--------------------------------------------------------------------------------
9、《時時刻刻》(2002年出品)
關鍵詞:選擇
《時時刻刻》以巧妙的文學手法、獨辟溪徑地描述了三個不同時期的女人故事,這三位個性相去甚遠的人物擁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她們一直在為其它人而活著。這是一種選擇——三位女人尋求生活真諦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向人們展示了弗吉尼亞-伍爾夫感受深切的一個信念,那就是所有的生活都是那麼糾纏不清。
--------------------------------------------------------------------------------
10、《女人那話兒》(2002年出品)
關鍵詞:性愛
《女人那話兒》是一出全實錄式的女性紀錄片。導演同全女班製作組,花上六個月的時間和心思,去捕捉多個現代女性最豪、最傲及最真的一面,拍攝過程中全是謝絕男賓,以達到這群女性至情至性的境界。這是一部實錄式的影片,超過63位不同的女性,透過銀幕講出女性最想講的話,講述性愛、愛情觀等。究竟現代女性怎樣看男人?怎樣看性?怎樣看……
男人必看十大電影
1、《阿甘正傳》課程:執著
每次想起阿甘在美國東西海岸之間的奔跑,心裡都會止不住的傷感,還有振奮。
你相信一個智障兒的成功嗎?你相信這世上得到最多的人正是那些不計得失的
人嗎?
阿甘不懂得他不能總跟著一個女人幫她打架,也不懂得一個成年人不該總把
媽媽的話掛在嘴邊。阿甘什麼都不知道,他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
跑,並且最終跑到了終點。另外,《阿甘正傳》還會教給你一個男人必須
具備的一種素質——困境中的幽默感。
2、《東方不敗》課程:才華
男人不應該不看武俠片,如果你只能看一部武俠電影,你會選擇什麼?我
想應該是《東方不敗》。「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劍客的
身姿隨著劍在空氣中的遊走而起舞,翩若驚鴻,宛若游龍。金庸的《笑傲
江湖》講的是對自由的追求,徐克、程小東、張叔平、李連傑等一干天才
用電影再現了金庸筆下這個瑰麗無比的武俠世界。滄海一聲笑的曲子傳唱
至今,成為我們一個幻想的憑籍,一個逃避現實的出口。
3、《美國往事》課程:人生
《美國往事》包含了一個男人在這個世界上所能遇到的一切。友情、愛情
、幻想、責任、沖突。它更像是一場讓人不願醒來的夢,當面條躺在床上
,在溫暖的燈光和迷離的電話鈴聲中回到那些逝去了的歲月,這場夢便開
始了,直到最後,面條終於露出笑容,我們才回到自己的人生,去繼續那
些不盡的故事。什麼幫派,什麼仇殺,原來都不重要,印象中只有一個毛
躁的少年,偷看一個美麗女孩兒跳舞;只有一個負罪的兄弟,每天早早地
上床睡覺;只有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面對背叛了的友誼,語調平和,不
動聲色。《美國往事》帶著你作了一個3小時45分鍾的夢。人生如夢,這也
許是惟一的感受。
4、《羅馬假日》課程:愛情
也許《羅馬假日》有點瞎浪漫的嫌疑,但奧黛麗?赫本的出現使它真的成了
一部童話。她就像是游歷人間的天使,美麗得不染纖塵。記者吻過濕淋淋
的公主,然後看著她慢慢地走向自己的官邸。那一刻,你是否會在心裡默
默地說「別走」?
在羅馬的宮殿里,兩個人站得那樣近,也離得那樣遠。喬只能說:「你的
朋友絕不會讓你失望。」而公主也只能這樣回答:「羅馬,當然是羅馬。
」在人的一生里,即便只有這樣一刻心靈的相通,也會少卻多少遺憾!
5、《勇敢的心》課程:勇氣
也許英雄並不是無所不能的神明,但英雄一定是無所畏懼的勇士。在你站在
霓虹閃爍的街頭,當你面對卑鄙委瑣的笑臉,你又想起了那個讓你汗顏的華
萊士,這時你收起臉上慣帶的笑容,默默地向梅爾?吉布森致敬,從來沒有
這么莊重。因為他讓我們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英雄。「freedom!」華萊
士臨死前的一聲吶喊,把你的血也點燃了。
6、《辛德勒的名單》課程:責任
所謂責任,就是未必做得成卻必須去做的事。對於辛德勒來說,救助落難的
猶太人是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的責任。而把那段歷史搬上銀幕,則是斯皮爾
伯格作為一個猶太藝術家的責任。《辛德勒的名單》包含著對受難者的祭
奠,對拯救者的敬意,和對光明一定到來的信念。在影片放映後的一片贊
譽聲中,斯皮爾伯格平靜地把影片的全部收益捐給了美國的納粹大屠殺紀
念館。
7、《肖申克的救贖》課程:信念
「有一種鳥兒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
。」
一個人能夠在15年痛苦的牢獄生活里,不放棄對自由的嚮往,這是一種怎
樣的精神力量?所以他成功了,成功奪回了自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
這樣一句話:體制化是這樣一種東西,一開始你排斥它,後來你習慣它,
直到最後你離不開它。想想看,我們的身體已經有多大一部分被體制化了?
8、《e.t》課程:童心
如果看《e.t》(外星人)時你流淚了,你不要害怕也不要慚愧,不管你
有多大的年紀。實際上,能夠和孩子們一起為e.t的遭遇而悲喜,是一件
多麼讓人慶幸的事,這代表著我們還有一點童心未曾泯滅,代表著我們有
一些夢想還藏在心底。當長著一雙孩子的眼睛的e.t用超能力讓孩子們的
自行車飛上夜空,穿過那輪明月的時候,你是否感到了震憾?是否對自己
一些已經習慣了的東西產生了懷疑?
9、《現代啟示錄》課程:痛苦
戰爭是一種秩序的破壞,世界上最可悲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戰爭,最痛苦的戰
爭電影莫過於《現代啟示錄》。《現代啟示錄》講的是人性的倒退,秩序的
破壞。但文明的進程卻沒有人能夠阻擋。
10、《第七封印》課程:哲思
瑞典大師伯格曼代表作,在這部1957年完成的黑白影片中,伯格曼明確地提
出了「上帝是否存在」的疑問。我不敢說我看懂了《第七封印》,但如果要
我在臨死之前看一部電影,我一定選擇《第七封印》。
兒童必看十大電影
1.《ET》(美國)
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
推出年份:1982年
內容:一名男童與希望「致電回家」的外星人結為朋友。
評語:「極度成功的美國電影,愛的力量是主題,最佳的兒童電影,保持了正直的兒童世界。」
2.《跳出我天地》(英國)
導演:斯蒂芬·戴德利
推出年份:2000年
內容:背景為1984年礦工罷工,一名居於礦坑區、無母的男童決定學芭蕾舞。
評語:「打破商業范疇的現代英國電影。」
3.《將軍號》(美國)
導演:巴斯特·基頓
推出年份:1926年
內容:在美國內戰期間,火車被間諜脅持,但劇中英雄繼續開動火車。
評語:「帶領進入默片的世界當時特技用於實況,是早期電影佳作之一。」
4.《亂斗街》(英國)
導演:克萊頓
推出年份:1946年
內容:一班倫敦的東區兒童獲悉他們心愛的漫畫被一夥壞蛋用作通訊工具,決定追捕他們。
評語:「半紀錄片式拍攝顯示倫敦的碼頭、轟炸地點和歌頌兒童團結。」
5.《凱斯》(英國)
導演:肯·勞奇
推出年份:1969年
內容:巴恩斯利的一名學童試圖通過訓
練紅隼(一種鷹科猛禽),擺脫其工人階層的困境。
評語:「可能是1960年代最歷久不衰的劇本之一。」
6.《嘰哩咕歷險記》
(法國/比利時/盧森堡)
導演:邁克爾·奧斯樂
推出年份:1998年
內容:一名非洲男童和戰士尋找一名女魔法師。
評語:「動畫畫功漂亮,以勇氣和親切而非暴力和引人羨慕的人解決困難。」
7.《狗臉的歲月》(瑞典)
導演:萊塞·侯史卓姆
推出年份:1985年
內容:一名與兄弟和患病母親居住的12歲小男孩前往親戚處暫住,遇到很多怪人。
評語:「歷久常新經典作,有趣、傷感和令人擔憂。」
8.《公主新娘》(美國)
導演:羅伯·萊納
推出年份:1987年
內容:男童睡前聽到的童話!美麗的Buttercup被拘禁並強迫下嫁Humperdinck王子。
評語:「威廉高文改編自己小說的劇本由頭到尾都令人賞心悅目。」
9.《千與千尋》(日本)
導演:宮崎駿
推出年份:2001年
內容:一名綳著臉的10歲女童與父母搬家時,墮進奇異世界。
評語:「可能是目前最偉大的動畫,宮崎駿力求反映另類真實。
10.《何處是我朋友的家》(伊朗)
導演: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
推出年份:1989年
內容:男童無意取了同學的筆記,想送回但不知對方地址。
評語:「沒有其他導演如他般能精確地反映童年進退兩難的景況。」
Ⅳ 求 將軍號.the.general.1926.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將軍號》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3ATUda-IaqwdwnPpFGG7Xg
該片講述了火車司機約翰尼在「將軍號」火車和女友安娜貝拉被北方軍隊設計擄走後,與敵人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追逐戰
Ⅵ 有那些電影有意義說出電影的名字啊!
1、肖申克的救贖
該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2、阿甘正傳
主題「自強不息」,影片描繪了先天智障的小鎮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強不息,最終「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顧,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跡的勵志故事。
3、美麗人生
主題「父愛」,該片講述了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父親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扯謊說他們正身處一個游戲當中,最後父親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傷害,而自己卻慘死的故事。
4、綠皮書
主題「友誼」,講述了意裔美國人保鏢托尼,他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5、奮斗
主題「勇敢與堅持,勇於奮斗」,《奮斗》是導演馬偉豪執導的一部電影,該片根據同名小說《奮斗》改編而成,由李晨,董璇等主演,該片定於2011年4月2日全國上映。
該片描述了一群善良、勇敢與堅持的年輕人勇於奮斗,並最終在生活中找到自己位置的故事。
Ⅶ 將軍號的介紹
《將軍號》是美國出品的喜劇電影,由巴斯特·基頓執導,巴斯特·基頓、瑪麗昂·馬克等主演,已於1926年12月31日上映。該片講述了火車司機強尼在「將軍號」機車和女友安娜被北方軍隊設計擄走後,與敵人展開追逐發生的故事。
Ⅷ 求大神介紹一下默片(即無聲電影)的歷史。還有為什麼默片至今仍具有持久魅力
一、默片興起:
無聲電影(或稱默片),就是沒有任何配音、配樂或與畫面協調的聲音的電影。默片技術發明於1860年左近,但在1880至1900年期間,當單卷電影的製作已經變得容易時,默片仍然算是新奇的東西。
把電影影像與聲音配合的想法,幾乎是與電影本身俱生的;但由於技術上的困難,在1920年代末以前,大部份電影都是默片。可是默片的影像等同共通的語言;默片年代,亦被稱為「銀幕年代」。
二、默片大師:
巴斯特·基頓創作出來的喜劇電影其實更符合銀幕美學,他完全靠動作挑動觀眾神經,不願以凄婉的故事博得同情;他在銀幕上做觀察者,引領觀眾的目光,觀察、等待、思索,在動作中抓住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抗擊對手,脫離險境。而他永遠平靜,無表情的臉,好似一張空白的銀幕,觀眾可以根據主角的境遇,將自己的希望與害怕敷上去。這個小人物不斷向我們宣示著最簡單,也最有力量的道理:不論自己被如何巨大的困境圍攏,人們總應找准方向,看過去,抓住跳躍的時機,將自己投向風暴中心,靠智慧勇猛地穿越過去,最終迎接風平浪靜的勝利時刻。
代表作:《將軍號》
三、默片的衰落
起始於上世紀20年代末的經濟大蕭條時期,當時正值有聲電影興起,無聲電影開始衰落。進入30年代,有聲電影黃金時代漸入佳境,並於二戰結束後的1946年達到最頂峰,從此,無聲電影只存在於人們的懷舊中。
四、恆久的魅力
卓別林的無聲電影雖然沒有對白,但是演員的肢體表演輔助每個情節發展時特有的一些字幕,形成流暢簡潔的無聲語言,一看就懂。他的影片的另一種重要的語言就是音樂,卓別林為自己的很多影片編制各種風格的音樂,音樂往往貫穿影片始終。而且,曲調、節奏、色彩與畫面反映的環境和情節、人物心理完美配合。卓別林的早期配樂節奏明快、逗趣,看似漫不經心的情節主題下卻搭建著復雜的結構。在他的早期電影中,可以看出他對於電影表現手法的不斷摸索。卓別林很早就注意到音樂在電影中的表現,並利用音樂來描繪場景,並進行時空的過渡。例如在影片《狗的生活》中,一環接一環,環環相扣,而且每個情節高潮的連接都產生了內在的關聯性,片中的每一個場景都有音樂的伴奏,不論是從兩名搶劫犯手中奪回錢包,還是眾人哄搶扭打成一團,甚至警察加入到混戰之中時的搞笑神態,以及流浪漢和歌女埃德娜、流浪狗「斯凱普」幸福生活在一起的輕快節奏,那種跳躍的音符穿插人物的表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且都在風格迥異的同時銜接流暢的音樂旋律,串聯在一起,整體上一氣呵成。
在卓別林的每一部經典影片中,都會有一個主題旋律,要麼詼諧,要麼歡暢,要麼舒緩到悲傷或者是激情到悲壯,每一個場景每一段音樂每一個音符都如同釘子,把電影的主題緊緊地連接在一起。那些主題旋律常常在影片一開始就出現並貫穿始終,或結合許多散落在影片其他地方的不同音樂段落,或改變配器,生動表現出畫面中的人物肢體語言和情緒變化。如《發薪日》中的主題曲由兩組管樂輪奏,在逐漸變調上升的行進中匯聚到一起,呈現出工地里忙碌的節奏。忽然,曲風在飄忽委婉的弦樂中發生改變,手執鮮花扭捏躲閃的夏爾洛登場了——這是一個卑微但富有生氣的建築工人。旋律繼而在工頭由困惑不解變為嚴厲呼喝的神情中回到主題,為人們展現出夏爾洛和工人們如雜技般緊湊而有序的工作場景。漂亮女人的出現,使得兩段不同風格的音樂開始交替更迭,並通過建築工地中的道具,描繪了一段令人驚奇而又忍俊不禁的午餐休息時光。
聲明:以上資料大多來源於網路搜索
Ⅸ 求將軍號1926年網盤在線觀看資源,巴斯特·基頓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1B4NUQgrDR7p2k4d1_Gf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