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視中打耳光的戲是真拍嗎
「耳光」一詞,雖然常用,出典卻不如「耳摑」、「耳括」、「耳聒」乃至「打耳刮子」之確切。雖疑似上述諸詞之誤讀,但相比之下,「耳光」之「光」在發音上確實又遠較「摑」、「括」、「聒」、「刮」來得響亮。前三個,都悶掉了,「刮」雖清脆,但加了後鼻韻母,頓時倍添雄渾,那低音炮,「光光光」地那叫一個盪氣回腸。與此同時,「耳光」似又兼顧到被刮者的主觀感受,被颳得眼冒金星之際,不僅心中「光火」,眼前大概也會有某種瞬間的「光感」出現吧。 雖是一不絕於耳的常用詞,實操卻不常見,欲觀耳光,最好去看電視劇,尤其是國產電視的。又,如果你想要像看「足球射門集錦」那樣只看精華過癮,大可選擇只取那些電視劇的片頭和片尾觀之。不管什麼題材,不論古裝還是時裝,文戲或者武戲,片頭片尾(滾字幕和唱主題歌時),一律集錦式地密集出現連串肢體沖突之火爆場面,而一切肢體沖突之中,導演最愛的一種,又以打耳光最為常見。不像老外拍的,除了親嘴兒,別的基本不會。 耳光戲,以「文革」時代內部放映的日本電影《啊海軍》印象最深,其後的,就數電視連續劇了。從《渴望》、《編輯部的故事》以及《愛你沒商量》和《情深深雨蒙蒙》開始,在不停痛哭流涕之同時,那個大耳光子,也是一路噼里啪啦地打到了今天。除了國產劇和台劇,異邦的韓劇也不甘人後,一言不合,必以大嘴巴扇之思密達。雖然有人說「韓劇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滑梯」,但僅就此一方面而論,不得不佩服後來居上者的獨到之處,即耳光除了用來表達憤怒,還常常別開生面地用以表達愛情(參見《我的野蠻女友》)。 耳光是越扇越歡,但那些個電視劇,絕大多數卻都不是動作片,更不是武俠片(真的拍武俠,倒不怎麼打耳光了,那顯得很不專業,catfight,壯夫不為),雖不算是題中應有之義,但鑒於打耳光已成套路,最起碼,它必須在片頭片尾作為「內容提要」或「內容精華」出現,故依然是照打不誤。近年來,記憶中耳光打得最為慘烈的,是2005年的央視大戲、趙薇版《京華煙雲》。林語堂這部「仿照《紅樓夢》結構寫的小說」在第二次被改編成電視劇後,盡管結構上仍和《紅樓夢》一樣,但風格上卻明顯偏向了《水滸傳》,耳光戲來得個多。我細數過,幾乎劇中的每個角色,都無一例外地打過或吃過耳光。挨打最多的,自然是大反派、牛家三少爺牛懷玉,而全劇的「耳光女王」,則又非女反派二少奶奶牛素雲莫屬。當時,牛懷玉的扮演者在接受央視訪問時曾自稱「是劇中挨耳光最多的人」:「我被媽媽打,被爸爸打,被情人打,被妓女打,總之我被打了個遍,而且打得都很厲害。」 查林語堂小說原作,耳光絕沒有電視劇打得那麼勤。主要是日本兵打中國人,挨打的包括博雅、中國關員、素雲。人民內部的耳光,計有體仁打羅東,老梁打丁媽,老爺打經亞以及體仁打木蘭。 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但反其道而行之,一部電視劇就成功了一半。 「耳光戲」討好觀眾,卻也來得個難拍。對於演員來說,如何正確地表演打和被打,不僅涉及專業技巧,更關乎人身以及人際關系的安全。首先,要把這一種對手戲演好,關鍵並不在打耳光的,而是在吃耳光的一方。也就是說,只要被打者在表情和肢體上做出的反應足夠真實,耳光才算「打」得成功。施比受有福,受比施有戲。傳統電影里的耳光戲,受舞台劇影響,一般都玩假打蒙太奇,即一方揚手假裝一巴掌打過去,一方則不無誇張地一捂臉——此時,鏡頭一轉,被打者臉上就會誇張地出現事先做上去的五根手指印,血血紅。改拍錄影帶之後,耳光戲在表演上就廣泛地採用了「反切」法,即打耳光的演員先把手貼在吃耳光者的臉上,然後用力向外抽開,編片時,倒過來播放就大功告成了。 不管怎麼演,從前的耳光一般都是假打,但是在電視劇時代,一旦打了六七條之後導演仍不通過,往往演員比導演更急,情急之下,就會主動建議「不如來真的」,吃好耳光,大家也好早早收工吃盒飯去也。據范瑋琪對八卦雜志說,當年拍根據日本漫畫改編的電視劇《愛情白皮書》時,整整七個月,因導演的精益求精,每場戲幾乎都要NG多次。有一場她打了余文樂一巴掌的戲,從當日下午五時一直拍到次日晚上十一時,二十多個小時里,她不停地打耳光,直到對方的臉全都腫起來了,導演才肯罷休。 假戲真做,耳光戲的復雜程度便不亞於床上戲了。舉凡男打女、長摑幼、下犯上、三線刮一線或者片酬低的掌片酬高的,都比較微妙,分寸都極難把握,很不好辦。當年瓊瑤戲《情深深雨蒙蒙》的開工第一場戲,就是剛出道的「陸夢萍」樂珈彤和一線大明星趙薇之間的耳光戲。據說還是趙薇看出了新人的顧慮,遂善解人意地主動要對方「放心地打」。於是,在趙薇連挨四巴掌之後,這場戲順利通過。 最高級、最有深度的耳光,乃是自己抽自己的。在《京華煙雲》每集出片尾曲時,都伴有一號女主角趙薇(飾姚木蘭)自己掌嘴的場面(為什麼又是趙薇?)此片段原在電視劇第十一集,情節是:為了姚、曾兩家的名譽,木蘭代替莫愁出嫁,回門時欲找莫愁解釋,莫愁卻質問木蘭何以乘虛而入,一怒之下,木蘭抬手欲打莫愁,但「理智和寬容」的個人修養讓她強壓怒火,一巴掌遂轉落在自己臉上。姚木蘭是林語堂為自己虛構出來的理想完美女性,不僅出場自帶幾乎全部的中式傳統婦德,還與時俱進地兼容一切時代女性的最新功能(識大體、任勞任怨又認命,甚至還認識甲骨文)。如此完美的女人一旦發起火來,耳光也只好打在自家的粉面之上了——薇,蘭,耳光打在你的臉上,溫暖留在我心頭。 既然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和如此良苦的用心,打也打了,挨也挨了,拍也都拍下來了,剪掉自然是捨不得的。因此,千萬別嫌電視劇里的耳光太多,因為還有一部二十集電視劇,劇名就叫《耳光響亮》。此劇根據作家東西的同名小說改編,時代背景為1976年毛主席去世直到改革開放,講的是這一特殊背景下的成長故事。關於這個片名,關於這記耳光,全體主創人員當時曾專門開了一個研討會,得出結論計有三種:一、那記耳光是那個時代給予我們的,它要我們清醒起來(導演);二、那是現實給夢想抽了一記耳光(小說原作者、編劇,女一號);三、那是我們自己給自己扇的一記耳光(男一號)。 老大耳光子盡可只顧打,卻不宜扇到片名之上。幾經周折,《耳光響亮》及正式播出時,已更名為《響亮》了。但無論如何,作為國產電視劇鐵桿粉絲之一員,我仍然熱切期待著更多更響亮的耳光,同時我也深信,就算再苦再痛,電視劇的男女演員也不會讓我等「耳光粉」失望,畢竟,出演電視劇,任勞任怨,不就是為了能在全國電視觀眾前露一小臉么?既然要爭取更多的「露臉」機會,吃耳光自然比挨屁股板子強(當年在電視劇《紅樓夢》的導演要是臨時起意把賈寶玉被打屁股那場戲改成吃耳光,歐陽奮強肯定沒意見)。現如今,我最期待的電視劇就是《儒林外史》,因為我就等著瞧胡屠戶打在范進臉上的那一記能「洗下半盆豬油」的雷霆萬鈞史上最強的耳光了。 「打耳光不光是教育孩子的方法,而且是教育詩人的方法。」——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第七部《重現的時光》
B. 日本電影《啊,海軍》片首曲是什麼
江田島健兒之歌
C. 日本海軍軍歌歌詞
守るも攻むるも黒鉄(くろがね)の 浮かべる城ぞ頼みなる 浮かべるその城日の本の 皇國(みくに)の四方(よも)を守るべし 真鉄(まがね)のその艦(ふね)日の本に仇なす國を攻めよかし 石炭(いわき)の煙は大洋(わだつみ)の竜(たつ)かとばかり靡(なび)くなり弾撃つ響きは雷(いかづち)の聲かとばかりどよむなり
萬里の波濤を乗り越えて皇國の光輝かせ 翻譯:防守和進攻都依賴著這黑色的鋼鐵城堡漂浮在海上的師鎮守四方的皇國軍艦開火吧!向著仇視太陽升起的國度!煤煙搖曳著彷彿海上的巨龍炮彈的呼嘯蓋過了風暴中的驚雷開拓萬里波濤,布皇國國威於四方.
D. 對《啊,海軍》的影評
《啊,海軍》這部電影充滿了男子漢的精神。出身貧苦家庭的窮孩子,滿懷理想的去奮斗,奮發上進,勇往直前。他冷眼旁觀大千世界的燈紅酒綠,一心一意的成長為一名優秀軍人。他是一名軍人,但他也有感情。他想念體弱多病的母親,會掉下眼淚。他看到多年不見的好友,會欣喜若狂。每當一個屬下犧牲,他都會悲痛並深深自責。戰爭最後使他一無所有,但他強忍著內心的悲痛與失敗的屈辱,將全部能量投入到教育下一代海軍軍官的事業當中。
《啊,海軍》這部電影的最後部分才是全片的精華。井上成美校長對平田少佐說:「這場戰爭很快就會結束了。現在沒有人能夠預料到,戰敗後的日本會怎麼樣。但不管未來會如何,從海軍學校走出來的這批人才將擔負起重建國家的重任,直到那時,你培養的這批學生的價值才會顯現出來。」 對於海軍學生們來說,江田島的四年生涯將會成為他們一生中最難以忘懷的經歷。對於平田少佐來說,他得知他培養的這些少年們日後將投入社會,成為棟梁之才,於是他也可以放心的前往沖繩戰場了。他這一去是註定不會復返的,這也是他長期的心願。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他已經喪失了所有的朋友與部下,甚至已有自我了斷的心理。只是因為井上成美的規規勸導,他才堅持活下來,在江田島為日本培養新一代人才。影片最後,平田少佐在嘹亮的《江田島健兒之歌》旋律之下,向他的導師井上成美校長道別。「謝謝您一直以來的指導。祝您健康。」 井上一言不發,只是莊重的回敬軍禮。井上成美綽號「沉默的提督」,他是海軍反戰鐵三角(另兩人是山本五十六與米內光政)中最堅定的主和派。米內光政雖然反對開戰,但贊成擴充軍備,史上最強戰艦大和級便是由他立案。井上則是不折不扣的」鴿派「,反對擴軍,更反對擴充領土。他為人沉默寡言,品質高潔。在擔任遣支艦隊參謀長期間,他以會誤傷平民「為由,拒絕了松井石根要艦炮轟擊上海的要求,後來又把進入中國商店搶劫的日本憲兵繩之以法。他擔任江田島海軍學校校長期間,維持了全日本唯一正常的英語教育。在戰後,井上成美開設了一家私塾,教英語與音樂,當起一名平凡的教師。去世前,他的最後一句話是:「海..江田島。」 戰後的日本從一片廢墟上重建,只用了三十年時間,便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新一代的日本陸軍已經完全按照美式模式組建,割去了與舊陸軍的任何聯系,然而舊海軍的傳統卻遲遲沒有被丟棄。當海自樂隊奏響《軍艦進行曲》,軍艦離港,海兵緩緩揮舞帽子的時候,你會發現日本人骨子裡仍然那麼驕傲固執,仍然那麼愛認死理。戰敗後的日本人,少了一分陸軍的狂熱,多了一分海軍的務實。勤奮上進,專心致志,精益求精,這些精神引領著日本的重建。
E. 請問日本海軍那個進行曲叫什麼呀
《大日本帝國軍艦進行曲》 歌詞: 防守進攻都依賴這黑色的鐵堡 漂浮的城堡捍衛太陽升起的皇國 向仇視太陽之國的國度進攻 煤煙似大海上搖曳的巨龍 火炮的巨響是風暴中唯一的驚雷 拓開萬里波濤, 揚國威於四方!
F. 電影 國歌 里 日本人在軍艦上唱的軍歌叫什麼名字
頌龍旗 半官方國歌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大清帝國陸軍部成立,譜制了一首陸軍軍歌《頌龍旗》,清朝官員們就用這首軍歌權代國歌。
於斯萬年,
亞東大帝國!
山嶽縱橫獨立幟,
江河漫延文明波;
四百兆民神明胄,
地大物產博。
揚我黃龍帝國徽,
唱我帝國歌!
歌詞裡面的「兆」過去表示一百萬。
G. 電影《珍珠港》中日本海軍航空兵起飛之前的背景音樂叫什麼名字
你找《珍珠港》原聲 attack
是這首歌的名字
H. 啊海軍歡快的小曲叫什麼
江田島健兒之歌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開始大肆侵略擴張,國民情緒極為狂熱,昭和天皇即位後更是變本加厲,日本全國軍國主義氛圍濃厚,此時期日本國內一切為侵略戰爭服務,軍人則被教育為「一心死國」的怪物。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軍隊內部的軍歌也是充滿一股子「悲壯慘烈」的味道,旋律大多壓抑悲涼不說,歌詞還動輒讓人去死,正常人聽起來會非常難過,但也不是沒有例外,當年有這么一首日本軍歌,其旋律比較歡快自然,歌詞也沒那麼血淋淋,這首歌的調子現在聽起來都能說比較好聽,這就是《江田島健兒之歌》。
這首歌並不是日本人作曲的,它一開始是德國軍歌,後來才被日本人重新填詞,此曲在同時期的日本歌曲中可以說是例外中的例外,因為它反映的風貌比較「青春」,是年輕的海軍軍官剛剛跨出軍校,為海軍服務的場景。
這首歌的歌詞體現出的是年輕的海軍軍官充滿理想,熱血激昂,同時「抵抗西方國家入侵」的自強精神。
I. 啊,海軍的影視插曲
《軍艦行進曲》(片頭音樂、畢業生離校時奏樂)
《元寇》(影片開頭行軍時的音樂、平田一郎與本多勇在拉包爾重逢時合唱)
《如何に狂風》(描寫從起床開始的軍校訓練生活時背景音樂)
《江田島健児の歌》(第二次描寫軍校訓練生活時背景音樂、影片最後學生在操場排隊合唱)
《青年日本の歌——昭和維新行進曲》(片中1936年226事件時背景音樂)
《麥と兵隊》(片中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時背景音樂)
《空の神兵》(片中1941年珍珠港及中途島戰役時背景音樂)
《燃ゆる大空》(平田一郎率戰斗機隊遭遇美軍戰斗機隊空戰時背景音樂)
《ラバウル小唄》(平田一郎與小松一起整理山下六助等人的遺物時背景音樂)
《月月火水木金金》(平田一郎返回軍校任教官監督學生在山坡上訓練跑步時背景音樂)
《同期の桜》(飯後平田一郎與學生在山坡上齊唱)
J. 火藍刀鋒主題曲叫什麼名字歌詞是什麼
電視劇《火藍刀鋒》主題曲《我愛這藍色的海洋》
歌名:《我愛這藍色的海洋》
演唱:許鶴繽
原唱:胡寶善
作詞:胡寶善,王傳流
作曲:胡寶善
歌詞:
啦啦啦啦啦啦
其實我和你們想的一樣
啦啦啦啦啦啦啦
年輕的心要在大海上翱翔
啦啦啦啦啦啦
我愛大海的驚濤駭浪
他能把我鍛煉得無比堅強
我愛這藍色的海洋
祖國的海疆壯麗寬廣
我愛海岸聳立的山峰
俯瞰著海靣象哨兵一樣
啊
海軍戰士紅心向黨
嚴陣以待緊握鋼槍
我守衛在海防線上
保衛著祖國無尚榮光
我愛這藍色的海洋
祖國的海疆有豐富的寶藏
我愛晴朗遼闊的海空
英雄的戰鷹在展翅飛翔
啊
穿雲霧跨海浪
海軍戰士鬥志昻掦
我守衛在海防線上
保衛著祖國無尚榮光
啦啦啦啦啦啦
其實我和你們想的一樣
啦啦啦啦啦啦啦
年輕的心要在大海上翱翔
啦啦啦啦啦啦
我愛大海的驚濤駭浪
啦啦啦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