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主角 > 電影在路上主題

電影在路上主題

發布時間:2022-06-28 11:30:27

① 《在路上》是什麼東西

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

《在路上》是凱魯亞克的自傳性代表作,由作家用三個星期在一卷30米長的打字紙上一氣呵成。小說主人公薩爾為了追求個性,與狄安、瑪麗露等幾個年輕男女沿途搭車或開車,幾次橫越美國大陸,最終到了墨西哥,一路上他們狂喝濫飲,吸大麻,玩女人,高談東方禪宗,走累了就擋道攔車,夜宿村落,從紐約游盪到舊金山,最後作鳥獸散。同時,書中體現了[wiki]作者[/wiki]主張的即興式自發性寫作技巧――思緒的自然流動,反情節,大量使用俚語、俗語、不合評語法規范的長句,並廣泛涉及美國社會及文化習俗;另一方面,書中又展現了美國遼闊大地上的山川、平原、沙漠、城鎮……如一幅幅畫卷展現在讀者面前。

《在路上》是傑克·凱魯亞克的第二部小說,在極度的時尚使人們的注意力變得支離破碎,敏感性變得遲鈍薄弱的時代,如果說一件真正的藝術品的面世具有任何重大意義的話,該書的出版就是一個歷史事件……[小說]寫得十分出色,是多年前凱魯亞克本人為主要代表,並稱為「垮掉的」那一代最清晰、最重要的表述。
他和他的朋友們是「叛逆的一夥」,他們「試圖用能給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來看世界。試圖尋找令人信服的……價值」。他們認為這一切通過文學都可以實現,產生了要創造一種批判現有一切社會習俗的「新幻象」的念頭。

《在路上》里的人物實際上是在「尋求,他們尋求的特定目標是精神領域的,雖然他們一有借口就橫越全國來回奔波,沿途尋找刺激,他們真正的旅途卻在精神層面;如果說他們似乎逾越了大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他們的出發點也僅僅是希望在另一側找到信仰」。

《在路上》可以同馬克·吐溫的《哈克貝里·芬歷險記》和弗·斯科特 ·菲茲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並列為美國的經典作品,被現為探索個人自由的主題和拷問「美國夢」承諾的小說。

② 電影在路上講了什麼

在路上這部電影,改編自傑克凱魯亞克的同名原著小說,由沃爾特塞羅斯執導,克里斯汀斯圖爾克、傑克凱魯亞克、薩姆萊利等主演的劇情電影。整部劇長達137分鍾。講述了在父親過世沒多久,身為一個非常有抱負的紐約作家,薩爾·帕拉代斯遇到了年齡相仿的迪安·莫里亞蒂雖然他曾坐過牢,卻無法減損他那帶有著全然的破壞性的魅力,然後迪安·莫里亞蒂是一個沒有受過什麼教育,坐過監牢的自學詩人。是一個充滿精力,不惜用一切感官體驗生命的人。他沒有錢,卻不為此擔憂,他也不衷於名利,他追求的是自由。這部影片講述的是『垮掉的一代』之前的事。它描述了兩個年輕人的政治和社會覺醒,他們發現了新的、陌生的人性地理。幾位年輕人開車橫越美國,一路肆意妄為,和毒品與性打交道。但在這沉淪放盪的日子過後,他們開始篤信禪宗,找到了生命的另一個方向。有些人五官精緻,湊起來卻是一張平淡而缺乏魅力的臉,《在路上》就是這樣。一部由極好的劇本、極好的導演、極好的演員組成的影片,任何一方面挑出來都有可圈可點之處,雖然最後整合在一起卻並不出彩。可是令人深思,人生是遠行,思慮是行囊

③ 電影在路上講的什麼

「我」同一個狂熱的垮掉分子迪安·莫里亞蒂以及其他幾個朋友三次從美國西海岸到東海岸的穿梭旅行。

④ 《在路上》簡介

《在路上》(On the Road)最為人熟知的是美國「垮掉的一代」作家傑克·凱魯亞克創作於1957年的小說。這部小說絕大部分是自傳性的,被公認為60年代嬉皮士運動和垮掉的一代的經典之作。《在路上》的其他定義還包括一檔旅遊衛視的欄目,勵志電視節目《贏在中國》主題曲,痛仰樂隊的一首單曲,許巍發行的專輯名稱,麥田守望者樂隊演唱的一首歌曲,歌手熊梓崴演唱的歌曲,一部展示內審人風採的長篇電視連續劇,電影頻道2004年出品的一部電視電影。 《在路上》是凱魯亞克的自傳性代表作,小說主人公薩爾為了追求個性,與迪安、瑪麗盧等幾個年輕男女沿途搭車或開車,幾次橫越美國大陸,最終到了墨西哥,一路上他們狂喝濫飲,吸大麻,玩女人,高談東方禪宗,走累了就擋道攔車,夜宿村落,從紐約游盪到舊金山,最後作鳥獸散……《在路上》1957年一經問世即令輿論嘩然,毀譽參半。但不可否認的是,此書影響了整整一代美國人的生活方式,被公認為20世紀60年代嬉皮士運動的經典。 傑克·凱魯亞克出生於馬薩諸塞州古老的紡織工業城鎮洛威爾,他的父母親是來自加拿大魁北克的法國移民,直到六歲,凱魯亞克才開始學習英語。凱魯亞克的父母都是羅馬天主教徒,父親列奧·凱魯亞克開了一家印刷廠,足以維持全家生計。凱魯亞克排行老三,是家中最小的男孩,享受著平靜而幸福的童年。四歲時,比他大五歲的哥哥傑拉德因病死去,凱魯亞克對此印象極深。在他看來,傑拉德天資聰穎,對小動物尤其有憐憫之情,卻被死神無情地帶走了。家庭的宗教信仰及哥哥的過早夭折,使凱魯亞克從小便相信再生來世,他後來篤信佛教可追溯到此事。 凱魯亞克自幼生性靦腆,但卻喜歡運動(騎馬、棒球、足球),熱衷於閱讀文學作品。從中學起他便養成了隨身攜帶筆記本的習慣,記錄下周圍的人和事——家人、朋友、鄰居的日常談話、廣播節目、電影人物口中新奇的語言。他閱讀廣泛,從《哈佛文學經典》的英、法、俄、德、美國作家到當代作家的作品,例如海明威等。文學典故和街頭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是凱魯亞克作品中的兩大特色,前者顯然得益於他自幼對世界名著的酷愛與熟悉。

⑤ 蔣愷、閻勤主演的電影《在路上》

真情所至

⑥ 《在路上》簡介和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

傑克·凱魯亞克,一九二二年三月十二日,凱魯亞克出生於馬薩諸塞州洛厄爾,父母為法裔美國人,他是家中幼子。他曾在當地天主教和公立學校就讀,以橄欖球獎學金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結識愛倫·金斯堡、威廉·巴勒斯和尼爾·卡薩迪等「垮掉的一代」。
凱魯亞克大學二年級退學從事文學創作,並輾轉於美國海軍和商用航運公司等處。一九五0年,第一部小說《鄉鎮和城市》出版。一九五七年的《在路上》問世後,他成為「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躋身二十世紀最有爭議的著名作家行列。他還著有《達摩流浪者》、《地下人》、《孤獨的旅人》和《孤獨天使》等作品。一九六九年十月二十一日,凱魯亞克在佛羅里達聖彼得堡去世,享年四十七歲。

在路上
《在路上》

「我旅遊生活中堪稱最偉大的一次經歷即將開始。一輛後部拖有平板掛車的貨車上,躺著約摸六七個小夥子……我跑上前去問道:『有空位嗎?』他們說:『有,快上車,上車的人都有座。』還不等我在車廂里坐好,貨車便開了。我的身子搖晃著,一個乘客扶著我,我趁機坐下。有人遞給我一瓶劣質威士忌酒……內布拉斯加的天空中的細雨,一直不停地下著,然而別有一番詩意,我猛地將酒喝完。『啊哈,咱們又上路了!』一個頭戴棒球帽的小夥子叫起來……他們說這個夏天要搭車走遍美國。『我們現在去洛杉磯。』……『去干嗎?』『干嗎?我們也說不準,這不用操心。』……」——《在路上》節選

《在路上》是凱魯亞克的自傳性代表作,小說主人公薩爾為了追求個性,與迪安、瑪麗盧等幾個年輕男女沿途搭車或開車,幾次橫越美國大陸,最終到了墨西哥,一路上他們狂喝濫飲,吸大麻,玩女人,高談東方禪宗,走累了就擋道攔車,夜宿村落,從紐約游盪到舊金山,最後作鳥獸散……《在路上》1957年一經問世即令輿論嘩然,毀譽參半。但不可否認的是,此書影響了整整一代美國人的生活方式,被公認為20世紀60年代嬉皮士運動的經典。

傑克·凱魯亞克出生於馬薩諸塞州古老的紡織工業城鎮洛威爾,他的父母親是來自加拿大魁北克的法國移民,直到六歲,凱魯亞克才開始學習英語。凱魯亞克的父母都是羅馬天主教徒,父親列奧·凱魯亞克開了一家印刷廠,足以維持全家生計。凱魯亞克排行老三,是家中最小的男孩,享受著平靜而幸福的童年。四歲時,比他大五歲的哥哥傑拉德因病死去,凱魯亞克對此印象極深。在他看來,傑拉德天資聰穎,對小動物尤其有憐憫之情,卻被死神無情地帶走了。家庭的宗教信仰及哥哥的過早夭折,使凱魯亞克從小便相信再生來世,他後來篤信佛教可追溯到此事。

凱魯亞克自幼生性靦腆,但卻喜歡運動(騎馬、棒球、足球),熱衷於閱讀文學作品。從中學起他便養成了隨身攜帶筆記本的習慣,記錄下周圍的人和事——家人、朋友、鄰居的日常談話、廣播節目、電影人物口中新奇的語言。他閱讀廣泛,從《哈佛文學經典》的英、法、俄、德、美國作家到當代作家的作品,例如海明威等。文學典故和街頭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是凱魯亞克作品中的兩大特色,前者顯然得益於他自幼對世界名著的酷愛與熟悉。

幾代人的聖經:《在路上》
文/陳向軍

記得幾年前聽過一首歌,有幾句歌詞是這樣的:「背起行囊城市已在遠方,對你揮揮手,不用說再見……」,這分明是一幅傑克·凱魯亞克式的「在路上」的典型景觀。最初閱讀《在路上》一書,我是被作者那種東拉西扯、無所謂、一切都不過如此的語言所吸引,書中散發出的頹廢氣息很快把讀者拉進那垮掉的一群人中,閱讀的開始彷彿是一場旅行的開始,帶著喜悅的心情欣賞他們漫遊的傳奇故事。

小說的核心人物是迪安,沒有他就沒有在路上的一切,在他的帶動下,薩爾等人找個借口就上路了,他們搭車趕路,結識陌生人,放縱性情,隨心所欲,在聚眾旅行的狂歡中,幾乎沒有道德底限,即使落魄如乞丐,但只要「在路上」就是愜意的,薩爾曾經由衷地感嘆:「啊,美好、溫暖的夜晚,月光如水,摟著你的姑娘,喝喝酒,說說話,啐啐唾沫,簡直是天上人間!」 在這種混亂、亢奮而筋疲力盡的得過且過的狀態背後,《在路上》的主題遠沒有它的語言那樣輕快。書中的人物不停地穿梭於公路與城市之間,每一段行程都有那麼多人在路上,孤獨的、憂郁的、快樂的、麻木的……紐約、丹佛、舊金山……城市只是符號,是路上歇息片刻的驛站,每當他們抵達一個地點,卻發現夢想仍然在遠方,於是只有繼續前進。

這是一本註定屬於年輕人的書。作者曾經借書中迪安之口對薩爾發問:「……你的道路是什麼,老兄?——乖孩子的路,瘋子的路,五彩的路,浪盪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麼地方、給什麼人,怎麼走呢?」我想這也正是對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提問,它以無與倫比的誘惑吸引著無數人上路,如今,「在路上」已經成為一種追逐精神自由飛揚的符號,它穿越了幾代人,具有了普遍意義。背起行囊激動地上路,探求不可預知的旅途,似乎就可以「掌握開啟通向神秘的種種可能和多姿多彩的歷練本身之門」,「在路上」更像是一種自我標榜的儀式。

與《在路上》的迪安那伙人所不同的是,今天中國的年輕人相對理性,「垮掉的一代」是頹廢地流浪著,今天中國的年輕人是極度渴望自由 ,他們從小受到的束縛比較多,所以雖然渴望自由精神,敢於蔑視傳統,顛覆經典,惡搞名人,但實際上,大多數人並不敢沖破生活,也沒有像書中的年輕人那樣似乎逾越了大部分法律和道德界限。但對於一代又一代喜歡《在路上》的讀者來說,凱魯亞克表達出了大多數人心中的異化、不安和不滿,因此這本書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書,而是一種人生「想像的理想狀態和醒悟的自由感覺」。

寫到最後,我不由得想起這樣一個情景,1995年暑假,我在塔里木盆地邊緣的一間小客棧里遇到一位從北京來的女大學生,她正眯著近視眼在胡楊樹下讀書,書本封面上的名字赫然就是《在路上》,後來大家很快成了朋友,也許就是因為我口袋裡也裝了同樣的一本書。

《在路上》是傑克·凱魯亞克的第二部小說,在極度的時尚使人們的注意力變得支離破碎,敏感性變得遲鈍薄弱的時代,如果說一件真正的藝術品的面世具有任何重大意義的話,該書的出版就是一個歷史事件……[小說]寫得十分出色,是多年前凱魯亞克本人為主要代表,並稱為「垮掉的」那一代最清晰、最重要的表述。
他和他的朋友們是「叛逆的一夥」,他們「試圖用能給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來看世界。試圖尋找令人信服的……價值」。他們認為這一切通過文學都可以實現,產生了要創造一種批判現有一切社會習俗的「新幻象」的念頭。
《在路上》里的人物實際上是在「尋求,他們尋求的特定目標是精神領域的,雖然他們一有借口就橫越全國來回奔波,沿途尋找刺激,他們真正的旅途卻在精神層面;如果說他們似乎逾越了大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他們的出發點也僅僅是希望在另一側找到信仰」。
《在路上》可以同馬克·吐溫的《哈克貝里·芬歷險記》和弗·斯科特 ·菲茲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並列為美國的經典作品,被現為探索個人自由的主題和拷問「美國夢」承諾的小說。

⑦ 在路上完整版電影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https://pan..com/s/1SvXG8rcmJoh5S_59f5_Cww

提取碼:4f22

《在路上》是美國「垮掉的一代」作家傑克·凱魯亞克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57年。這部小說絕大部分是自傳性的,結構鬆散,斷斷續續,描寫一群年輕人荒誕不經的生活經歷,反映了戰後美國青年的精神空虛和渾渾噩噩的狀態,被公認為60年代嬉皮士運動和垮掉的一代的經典之作。

⑧ 《在路上》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在路上》講述這兩人及一眾好友穿越美國的旅行故事,幾位年輕人開車橫越美國,一路肆意妄為,和毒品與性打交道。但在這沉淪放盪的日子過後,他們開始篤信禪宗,找到了生命的另一個方向。

⑨ 在路上這部院線電影是誰主演的 主要什麼題材

在路上 On the Road

導演:沃爾特·塞勒斯
編劇:何塞·里維拉/傑克·凱魯亞克
主演:薩姆·賴利/加內特·赫德蘭/克里斯汀·斯圖爾特/艾米·亞當斯/湯姆·斯圖里奇/更多...
類型:劇情/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 英國 / 法國 / 巴西
語言:英語 / 法語
上映日期:2012-05-23(法國)
片長:124分鍾/ 137分鍾
又名:浪盪青春(港) / 浪盪世代(台)
IMDb鏈接:tt0337692

賽爾(薩姆·賴利 Sam Riley 飾) 是一個追尋靈感,渴望遨遊的年輕作家,迪安·莫里亞蒂(加內特·赫德蘭 Garrett Hedlund 飾)則是個風流率性,曾幾進監獄的不安少年,還娶了16歲的浪盪姑娘瑪麗露(克里斯汀·斯圖爾特 Kristen Stewart 飾)為妻。然而賽爾十分喜歡迪安充滿激情的生活,迪安則欽佩賽爾的風度與學識,三個迷戀自由的年輕人結識後,很快便決定拋下生活,一同行走在路上。他們一路搭便車,吸大麻,行時高歌,醉時沉思。在穿越美國東西的大道上,放浪形骸,追尋自我,燃燒青春。

影片改編自美國作家傑克·凱魯亞克的自傳性同名小說,該小說被奉為「跨掉的一代」的聖經。

作品鑒賞

同實際生活中的垮掉一代一樣,《在路上》里的這些人物也是一些蔑視政治權威、世俗觀念、傳統道德和法規法紀的離經叛道的青年人。在麥卡錫時代高壓而沉悶的社會里,這些青年人感到了難以忍受的壓抑和束縛,總在尋求援脫。他們在美洲遼闊的大陸上瘋狂地開著快車無休止地往返奔波,就因為他們在尋求本能的釋放、自我的表達和精神的自由。他們吸毒、放縱性行為、沉浸於爵士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們尋求靈魂解放的極端表現,而脫光衣服,赤身裸體,則是他們擺脫束縛的象徵性行為。不過,《在路上》並非僅僅在反映這些育年人如何挑戰主流文化,如何發泄對它的不滿並竭力擺脫其束縛。也就是說,它並不僅僅是在否定,更重要的是,它還致力於表現這些青年人在痛苦地探索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信仰。凱魯亞克的最深刻之處,也許還不在於他在作品中表現了垮掉一代極端的生活體驗,他們的反叛與追求,以及他們的仿涅與痛苦,而更在於他對包括他本人在內的由迪恩所體現的那種垮掉一代運動本身的思考。正是這種思考最好地表現了凱魯亞克和垮掉派作家們在精神上的不斷追求和對自身的水無止境地超越。

《在路上》小說中的生活在巨大的矛盾中的年輕人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反叛,與所謂的一切社會的「正統」和「秩序」決裂並且決不妥協,固執地獨自上路,拋開一切束縛性的枷鎖。瘋狂地尋找著出路、價值、愛情,或者其他。可是,選擇歸選擇,在實際的疲憊奔波在路上的過程中,他們終究還是會懺悔。向世俗的道德、責任、價值懺悔。乖孩子的路,病人的路,五彩的路,浪盪子的路。任何路。那是一條在任何地方、給任何人走的路。到底在什麼地方,給什麼人,怎麼走?無從回答,沒人會回答。從某種意義上說,同樣是在寫人類共通的精神懺悔。《在路上》中體現的懺悔情緒、所反映的懺悔主題的產生,是有著多方面重要原因的,既有美國社會現實的混亂與荒誕的影響,又有西方文化歷史傳統的反思精神的作用,既有生命個體本身天法擺脫的矛盾因惑的原因,又受到作者凱魯亞克本身具有的深重的個性化的懺悔意識的制約。

如同別的經典作品一樣,凱魯亞克的書也反映了當時主流社會對待婦女的態度。小說中薩爾和迪安用諸如「腰子」、「小姐」、「賣弄風騷」、「肥碩」等詞語稱呼他們見到的姑娘和女侍者,實則表現出了男權社會對女性的輕視和侮辱。雖然凱魯亞克借薩爾之口幾次表達了他對這些婦女的同情,但他做的更多的卻是去適應,而不是改變。總之,《在路上》中的女性雖然不是整部書描寫的主要對象,但正是因為有了她們的支撐和襯托,書中的男性形象才會如此鮮活。垮掉一代的瘋狂和放縱才會如此真實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藝術特色

《在路上》的創作本身就是自發性寫作的典範。從創作時間看,這部小說應該說是垮掉派的第一部傑作。這部小說,同其他垮掉派作家和詩人的創作一樣,明顯繼承和進一步發揚了惠特曼詩歌傳統,突出地表現出「自發性寫作」的性質和特點,使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達到了高度的統一。

該書具有濃郁的象徵主義色彩,這種象徵手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在人物生活變化的同時,也伴隨著季節的變化二例如,在紐約、南方和新奧爾良的時候正值春季,在衣阿華、內布拉斯加、丹佛、內華達、聖路易和印第安納的時候是秋季,而在布特、北達科他、波特蘭和愛達荷的時候就變成了冬季;第二,色彩意象和高度個性化的象徵主義;第三,宗教方面的象徵主義二在整個故事中,敘述者不斷追求的「它」,就是一個典型的追求形象。

作品影響

《在路上》出版後名列暢銷書排行榜,除了1960年代初的遲滯,一直在美國和西歐國家銷量穩定。至已售出300多萬本,在美國、日本、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和中國出版發行,被譯成25種語言。

這部作品對美國文學影響巨大,作為突破美國戰後保守文化、追求個性解放的破冰之作,凱魯亞克的《在路上》從各個方面影響了美國的文化藝術與價值觀念。1957年《在路上》出版後,凱魯亞克一夜成名。美國售出了億萬條牛仔褲和百萬台煮咖啡機,並且促使無數青年人踏上了漫遊之路。據2007年新聞顯示,本書仍以10萬冊的銷量在美國風行。

《在路上》中文版最初以「黃皮書」的形式在中國流傳,經過「文革」高潮時期的混亂流落到民間。一批經歷過「文革」造反運動的年輕人秘密傳閱著這些「黃皮書」,他們甚至手抄了這部幾十萬字的作品。盡管流傳的范圍並不大,僅限於北京、上海知青群體中的少部分人,但一些人被書中那些被禁錮的思想和情感所蠱惑。時為知青的芒克、彭剛等人在看了《在路上》後,甚至模仿著離開知青點,去四處流浪。當然,他們很快窮途末路,不得不求助於當地警方,才得以返回。這些人當中包括如北島、多多、芒克、趙振先等「今天派」群體。

⑩ 有什麼關於旅遊或者在路上系列的電影啊求推薦介紹!

《荒野生存》是由西恩·潘執導,埃米爾·赫斯基、瑪西婭·蓋伊·哈登、威廉·赫特、凱瑟琳·基納等主演的冒險電影。影片改編自喬恩·克拉考爾於1998年出版的同名暢銷小說,取材於發生在1992年的真實事件,講述了一個理想主義和超驗主義者克里斯多夫·強森·麥坎得勒斯因厭惡社會而在茫茫的荒野中流浪,後獲得智慧的故事,在2007年9月21日美國上映。影片獲得第17屆紐約哥譚獎「最佳影片」獎及第65屆金球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閱讀全文

與電影在路上主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