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孔繁森》的主題曲叫什麼
《走進西藏》詞曲:張千一 演唱:李娜
❷ 為人民服務(孔繁森) 歌詞
歌曲名:為人民服務(孔繁森)
歌手:李娜
專輯:影視歌曲集
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
是真誠的付出
為人民服務
是忘我的投入
為人民服務
是用生命著寫的書
為人民服務
是用心靈開拓的路
啊
啊
為人民服務
是用心靈開拓的路
為人民服務
是真誠的付出
為人民服務
是忘我的投入
為人民服務
是用生命著寫的書
為人民服務
是用心靈開拓的路
啊
啊
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http://music..com/song/1537284
❸ 《走進西藏》是描寫哪一個人物的歌曲
《走進西藏》是電視劇《孔繁森》的主題歌。這首歌並沒有直接歌頌孔繁森的只言片語,卻用含蓄的話語提出兩個「也許」的問題。孔繁森究竟發現了什麼理想?他又看見了什麼天堂?歌中的回答也是含蓄的。即:「走進雪山」、「走進高原」、「走向陽光」。這種回答概括了孔繁森走進西藏的功績,也歌頌了孔繁森為西藏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
❹ 關於孔繁森的電影/電視劇有哪些
中文片名:孔繁森
導演: 陳國星 編劇: 王興東 製作人: 陳國星 影片類型: 劇情 國家/地區: 中國 年代 1995年 色彩: 彩色 製作公司: 北京電影製片廠 [中國]
幕後花絮
"影片根據原西藏阿里地區地委書記孔繁森的事跡創作改編,情節真實感人,影片問世後獲得了廣泛的好評。著名演員高明曾塑造了許多深入人心的領導幹部形象,但他認為最讓他自己滿意的就是在電影《孔繁森》中扮演孔繁森。該片獲1995年度華表獎(政府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第十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主演高明獲最佳男演員獎,全國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特別獎,全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提名,金雞百花獎最佳影片特別獎
主演
高明 曲雲 王興東
所獲獎項
1996年第二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男演員高明 1996年第二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高明 1996年第十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高明 1997年第二十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高明 1997珠海電影節 飛龍獎最佳男主角獎高明 1995年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故事片獎《孔繁森》 第二十屆中國電影百花獎特別獎《孔繁森》 1997年第3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華語故事片獎《孔繁森》 全國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特別獎
❺ 《孔繁森》所有插曲,片尾曲有
電視劇《孔繁森》片頭主題曲:《走進西藏》
電視劇《孔繁森》片尾曲:《為人民服務》
電視劇《孔繁森》插曲:《神山不說話》
❻ 電影 孔繁森 、了解他的生活背景、事跡
孔繁森,1944年出生,山東聊城人。他18歲參軍,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復員後,他先當工人,後被提拔為國家幹部。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抽調一批幹部到西藏工作,時任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主動報名,請人寫了「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條幅。剛到西藏,他又寫下「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以此銘志。 孔繁森同志是優秀共產黨員,焦裕祿式的好乾部、時代先鋒、領導幹部的楷模、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中文名: 孔繁森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
出生地: 山東聊城堂邑五里墩村
出生日期: 1944年
逝世日期: 1994年11月29日
畢業院校: 聊城技校
主要成就: 模範共產黨員,
優秀領導幹部
我從網路上找的~~
❼ 關於孔繁森的歌曲有哪些
1995年電影《孔繁森》插曲
吉祥
(藏族民歌)
編曲:趙季平 指揮:胡炳旭 演唱: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
你們是高高的雪山
我們是潔白的雪獅 噢
沒有想到在此會面
卻相逢在雪山高處
讓我們一起祝願
還會有相逢的時辰
預祝吉祥的人們不會有災難和病痛
你們是高高的山岩
我們是勇敢的雄鷹 哎
沒有想到在此會面
卻相逢在山岩高處
讓我們一起祝願
還會有相逢的時辰
預祝吉祥的人們不會有災難和病痛
這首歌最好,我小時候就聽過,比起贊揚孔繁森的其他歌曲,這首歌是一首交響樂,像一首聖頌一樣激昂悲壯,把孔繁森同志的偉大形象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你可以聽一下,很不錯的,感謝作曲家趙季平大師為電影《孔繁森》創作出這么好的一首歌曲,到現在我還是最喜歡這一首。
❽ 原先在中央台放過的電視劇《孔繁森》主題曲叫什麼名字
電視劇《孔繁森》片頭主題曲:《走進西藏》
電視劇《孔繁森》片尾曲:《為人民服務》
電視劇《孔繁森》插曲:《神山不說話》
❾ 誰知道電影《孔繁森》里的那首藏族歌曲的名字
是電視劇<<孔繁森>>片頭曲"走進西藏"(藏語版) ,李娜唱得,還有 電視劇<<孔繁森>>片頭主題曲"走進西藏"
電視劇<<孔繁森>>片尾曲"為人民服務"
❿ 孔繁森的簡介,短一點,明天要用!!
孔繁森同志事跡簡介 古老而又富饒的魯西平原,象一位偉大的母親,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兒女,孔繁森就是其中傑出的一位……. 1944年7月,孔繁森出生在山東省聊城市堂邑鎮五里墩村,他的父母都是老實忠厚的農民,從他懂事的那天起,在父母那裡得到的就是清清白白為人,實實在在做事的教誨。 1961年,17歲的孔繁森光榮地步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行列,在部隊這個大熔爐里,孔繁森處處嚴格要求自己,連年被評為五好戰士。 1966年9月,孔繁森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75年—1979年,孔繁森擔任聊城地委宣傳部副部長,幾年間他為發展聊城地區的宣傳、文化事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1981年,孔繁森第一次調藏工作期滿,到莘縣任縣委副書記,他識大體、顧大局、講團結、求進取,在莘縣的幹部群眾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時,親屬都在農村,母親已年近八旬,妻子王慶芝體弱多病,三個孩子最大的八歲,最小的只有兩歲,生活非常艱難。可是孔繁森想到這是黨和人民需要自己的時候,自己不去總得有人去,誰家又沒有困難呢?於是,他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告別了家鄉和親人,在西藏一干就是三年,1988年,山東省再次選派進藏幹部,組織上認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經驗,便決定讓他帶隊第二次赴藏工作,當問他有什麼困難時,他依然還是那句老話:「我是黨的幹部,服從組織安排」。要走了,他默默地來到老母親面前,又一次為老人家梳理著那稀疏的白發,然後,貼近母親的身邊,聲音顫抖地說:「娘,兒又要出遠門了,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要翻過好幾座山,過好多條河。」已是風燭殘年的老母親,她撫摸著兒子的頭問:「咱不去不行嗎?」孔繁森哽咽著說:「不行啊娘,咱是黨的人,咱得給公家辦事啊……」「那你就去吧,俺知道公家的事兒誤了不行,多帶些干糧、衣裳,路上可別喝涼水……」老母親心疼地認可了,孔繁森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撲通」跪倒在老母親的面前,流著眼淚對母親說:「娘,兒走了,您可要多保重啊!」說完,給老母親磕了一個頭,便毅然踏上了西去的征程。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進藏擔任崗巴縣委副書記,在崗巴工作三年,他跑遍了全縣的鄉村、牧區,與藏族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調藏工作,擔任拉薩市副市長,分管文教、衛生和民政工作,孔繁森到任僅四個月的時間,就跑遍了全市八個縣區所有的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的村辦小學,為發展少數民族的教育事業奔波操勞。 孔繁森對於分管的衛生和民政工作也同樣的投入,為了結束尼木縣續邁等三個鄉群眾易患大骨節病的歷史,他幾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頂水源處採集水樣,幫助群眾解決飲水問題。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調藏工作期滿,西藏自治區黨委決定任命他為阿里地委書記,這一任命意味著孔繁森將繼續留在西藏工作,面對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選擇,他毫不猶豫地服從了黨的決定,人民的需要。阿里地處西藏自治區的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的面積相當於兩個山東省,而人口僅有六萬,地廣人稀,這里長年氣溫零度以下,最低溫度達零下40多度,每年7至8級大風佔140天以上,惡劣的自然環境,艱苦的生活條件使許多人都望而卻步。 1993年春天,年近50歲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書記,為了摸清阿里的情況,孔繁森逐縣、逐區、逐鄉的跑,實地考察、求計問策,與當地幹部一起尋找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路子,在阿里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全地區106個鄉他跑遍了98個,行程達8萬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處都留下了孔繁森深深的足跡。 在阿里,孔繁森同時兼任阿里軍分區黨委第一書記,他為阿里的軍隊建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早在1990年,遲浩田將軍就誠曾寫下「心連心,同命運,共呼吸」的條幅贈予孔繁森。 1994年初,一場罕見的特大暴風雪席捲了阿里高原,孔繁森迎著暴風雪到受災最嚴重的改則縣和革吉縣指揮救災,救災途中,餓了就吃一口風乾的牛肉,渴了就抓一把雪塞到嘴裡,超負荷的工作和長時間的高山反應,使孔繁森本來就帶病的身體更加虛弱。 2月27日的凌晨,孔繁森躺在革吉縣曲倉鄉一座牧民的帳篷里,劇烈的頭痛使他怎麼也睡不著,他感到心跳加快、胸悶氣短、天旋地轉。有著高原生活經驗和醫學常識的孔繁森,預感到死神正在朝他逼近……,可是,讓他放心不下的是遠在山東的老母親、妻子和兒女,他艱難地支撐著病體,打開手電筒在筆記本上給公務員小梁寫下了這樣的交待:「小梁,不知為什麼我頭痛的厲害,怎麼也睡不著。人有旦夕禍福,萬一我發生不幸,千萬不能讓我的老母親、家屬和孩子知道,請你每月以我的名義給家裡寫一封報平安信……,我在哪裡發生不幸,就把我埋在哪裡。」這哪裡是什麼交待啊,這分明是孔繁森提前寫好的一份遺書啊!然而,這一夜孔繁森沒有倒下,終於挺了過來。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奮戰,阿里人民終於戰勝了這場罕見的雪災,全地區沒有凍死、餓死一個人,而年僅50歲的孔繁森卻蒼老了許多,黑瘦了許多,他的頭發過早的灰白了。 為了加速阿里的發展和振興,1994年11月,孔繁森帶領阿里工作組赴新疆塔城考察邊貿工作,途中他在4頁便箋上擬就了「關於阿里發展的12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可誰又會想到這竟成了他留在高原的絕筆。 孔繁森在藏工作十年間,深深愛上了西藏人民和那裡的山山水水,早在孔繁森生前《大眾日報》《聊城日報》《山東畫報》《西藏日報》等報刊都多次報道過孔繁森在西藏的感人事跡。孔繁森第一次進藏工作時,了解到農牧區缺醫少葯的情況,1988年,他第二次赴藏,隨身的物品里就多了一個小葯箱,每次下鄉時,他都用自己的錢購置葯品裝滿小葯箱,工作結束後,他的身邊總圍著一群等候看病的農牧民,他認真地聽診、把脈、發葯、打針、直到小葯箱空了為止,孔繁森在拉薩市任副市長時,全市56所敬老院和